《书法篆刻》2024教学大纲_第1页
《书法篆刻》2024教学大纲_第2页
《书法篆刻》2024教学大纲_第3页
《书法篆刻》2024教学大纲_第4页
《书法篆刻》2024教学大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篆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表格标题部分不要动,所有需要填入的内容都用汉子字体用仿宋、英文字体用timesnewRoman。表格标题部分不要动,所有需要填入的内容都用汉子字体用仿宋、英文字体用timesnewRoman。18074411课程名称书法篆刻考试/考查考查总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24学分1.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选修)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承担单位艺术学院先修课程书画基础、构成艺术、文字艺术发展中国书法篆刻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表征,是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带着浓郁的东方世界风情,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观念体现。书法篆刻是艺术设计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本课程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教学方法、书法的基本常识、五种书体的特点与学习门径及传统型与现代型书法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而又十分简明的讲诉。书法、篆刻作为使文字发挥其功能与得以广为流变的重要形式,必须建立在能够正确地运用文字的基础上,才能使艺术形式趋于完善。所以,通过教学必须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汉字的产生,以及形态衍变的历史脉络。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运用文字进行创作。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依据课程支撑的课程目标:1.依据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结合课程内容,将指标点具体化,形成课程目标,不是照抄指标点,也不是照抄章节。2.表述:学生掌握**知识,具备&&能力。3.课程目标的数量一般为3-5条(多学时课程多一些),课程目标数应大于指标点数。1.以书法篆刻创作与理论相结合作为学习方向,初步培养具备一定书法篆刻审美、创作、研究等能力的专业基础人才。2.重视古文字、古汉语、美学、书法史学以及山水、花鸟画基础等方面的修养,鼓励与相关艺术领域的专业及科目相互借鉴,融会贯通,开阔视野。3.通过系统地教学使学生对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艺术有客观而全面、正确的理解与认知。4.结合系统的书法篆刻技能的实践教学及训练,进一步掌握书法篆刻的基础技能技法,不仅使实践运用能力得到加强,而且理论研究水平在实践中得到相应的提高。表1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强度使学生广泛涉猎个时代,各流派特点,了解传统技法的精髓,通过临摹,结合个人审美追求,逐步实现古为今用。了解书法篆刻的历史发展、衍变轨迹和各时期的艺术审美特色、主张、代表作品及人物;课程目标1,2L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中始终贯彻临摹联系创作的原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讨论与交流环节,注重各门知识的融会贯通,结合临摹,强化书法篆刻名书名帖的探索与技巧、笔法刀法的练习与掌握;课程目标3L循序渐进,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条件,其中尤要着重晋唐以来的用笔特点加以阐解,在技法教学以外,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书法史、印学史、古汉语等的基础教学书法篆刻的临创关系,书法创作、题跋、钤印的规范、审美与技巧;课程目标4L重视参观考察和收集资料,如西安碑林、上海博物馆、故宫、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通过实际考察,使学生领会古代文化精华,提高审美修养,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拓印技术、书法篆刻艺术审美及创作。课程目标5L二、课程教学设计表2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课程目标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把支撑“课程目标把支撑“课程目标”的主要教学内容按“一定规律”或“逻辑关系”进行归整若干条,不是简单罗列“教材章节目录”教学(环节)组织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多种教学环节,根据课程性质可以灵活调整,鼓励讨论课或项目设计等,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多种教学环节,根据课程性质可以灵活调整,鼓励讨论课或项目设计等,体现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作业讨论课上机/实验项目设计课程目标1以书法篆刻历史发展衍变为脉络,学习了解书法构成美、形式美、艺术美规律及文化特色,并逐步掌握有关书法篆刻基础理论与技法知识;++课程目标2以书法篆刻历史发展衍变为脉络,学习了解书法构成美、形式美、艺术美规律及文化特色,艺术结合临摹,强化书法篆刻名书名帖的探索与技巧、笔法刀法的练习与掌握;++课程目标3依据个人对书法篆刻艺术的个性艺术感触及追求,选择适合自己艺术品味的古代书帖、印谱进行针对性分析与研练,尤其是技法、构图法、章法的熟悉与掌握;++作业数量在大纲中没有明确,可在平时成绩登记册中体现,要确定每个课程目标下有哪些作业,并按课程目标统计作业成绩。作业数量在大纲中没有明确,可在平时成绩登记册中体现,要确定每个课程目标下有哪些作业,并按课程目标统计作业成绩。++课程目标4提高传统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创造性思维意识,拓展专业视野,强化艺术作品创意及创意基础知识的系统性、融会贯通及灵活运用。+++课程目标5拓印技术、书法篆刻艺术审美及创作++三、课程单元及学时建议(一)课程学时计划建议表3课程单元学时分配表序号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对应的课程目标每个课程单元都应支撑课程目标,此处可支撑多个课程目标。每个课程单元都应支撑课程目标,此处可支撑多个课程目标。第一章中国书法篆刻史概述2目标1第二章文字艺术及艺术性的肈始-----先秦书金石文字4目标2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的萌发、孕育及及发展---秦汉时期2目标3第四章永不褪色的光环-----汉代隶书、玺印4目标3第五章耀眼的明珠----魏晋行草书的成熟与和辉煌2目标3第六章隋唐书法-楷书的成熟4目标3第七章秦汉印玺艺术及其辉煌成就4目标4第八章拓印技术2目标4第九章历代书法篆刻理论,艺术主张及代表作品2目标5第十章书画同源、同渊---书法篆刻与绘画的完美结合2目标1第十一章课堂实践4目标5合计32(二)课堂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书法篆刻史概述第二章文字艺术及艺术性的肈始-----先秦书金石文字1.青铜器文字-----《散氏盘》2.石刻文字--------《石鼓文》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的萌发、孕育及及发展---秦汉时期1.李斯及秦代小篆--------《峄山刻石》2.李斯-----《封泰山碑》第四章永不褪色的光环-----汉代隶书、玺印1.张迁碑2.《礼器碑》3.《石门十三品》第五章耀眼的明珠----魏晋行草书的成熟与和辉煌1.王羲之《兰亭序》2.《爨宝子》、《爨龙颜》3.《始平公造像》第六章中国书法的法度—隋唐楷书1.颜真卿《勤礼碑》2.柳公权《神策将军碑》3.颜真卿《祭侄文稿》第七章秦汉印玺艺术及其辉煌成就第八章拓印技术第九章历代书法篆刻理论,艺术主张及代表作品第十章书画同源、同渊---书法篆刻与绘画的完美结合第十一章课堂实践(一)、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书法篆刻发展衍变史及各时期、各书体的代表艺术家;2.书法篆刻理论著作及各时期的艺术主张、艺术特色;3.书法篆刻的审美与追求。(二)、课堂实践内容(1)金石文字、行草隶篆楷各书体技法实践练习(2)选择适合个人发展方向书体针对性临摹、分析、练习与作品创作(3)篆刻实践练习与创造(三)、课堂作业及辅导:(1)作业要求:除临摹练习内容外,本教程大纲共要求作品级书法、篆刻临摹与创作作业各1套;书画款识作品一幅。(2)课堂辅导:根据作业进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并根据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一些共同问题进行统一答疑。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查,以平时成绩、考勤(30%)结合作业成绩(70%),为考核依据。(一)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考核学生出勤/平时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成绩包含内容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适当调整,鼓励加大过程性评价。。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全程参与所有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应详细记录学时的出勤情况。作业全批全改,按照百分制给成绩,作业成绩为多次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