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施工设计总说明_第1页
水库施工设计总说明_第2页
水库施工设计总说明_第3页
水库施工设计总说明_第4页
水库施工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库施工设计总说明施工设计总说明1概况1.1工程概况口泉水库位于开州区河堰镇口泉村,坝址位于河堰镇口泉村办公室北边约1.1km处。口泉水库坝址区距河堰镇约20km,距开州城区70km,有公路相通,交通条件好。口泉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小(2)型水库。口泉水库设置防洪库容14.5万m3,可将下游口泉村的防洪能力由现状的2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口泉水库建成后,可向河堰镇境内的500亩耕地、13000场镇人口提供36.2万m3生活和生产用水,可有效改善当地灌溉条件和供水保障程度。口泉水库位于盐井坝河上游,坝址以上集雨面积7.95km2,河长5.54km,平均比降148‰。口泉水库工程总库容30.5万m3,为Ⅴ等小⑵型工程,工程由枢纽工程、灌区工程两部分组成,枢纽工程由大坝(挡水建筑、泄水建筑区、取水建筑物)、库区防渗(库盆防渗、排气排水建筑物、拦砂堰等)、附属设施(进场道路、上坝道路、管理房等)组成,灌区工程为灌溉管道。挡水建筑为C20埋石砼重力坝,坝轴线长70.00m,坝顶高程为1218.00m,最大坝高27.50m;溢流堰为开敞式无闸溢流堰,净宽20.00m(2*10.0m),边墩厚为0.5m,中墩厚为1.0m;取水管分三层取水,取水管中心线高程分别为1212.00m、1208.00m和1202.50m,取水管均采用钢管,每层管径均为0.4m,设计取水流量0.055m3/s;库盆进行全防渗处理,防渗至1218.00m,库盆及岸坡均采用C25F150W8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岸坡主要铺设坡度为1:1.0~1:5.0,库盆与岸坡面板按结构布置设置伸缩缝,缝内设置一道止水铜片。新建管理房80m2;新建进场道路和上坝道路;灌区建筑物新建管道长9151.39m,均为无缝钢管。大坝枢纽采用2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为5级,采用10年一遇洪水设计;工程等别为V等,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大坝的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库盆防渗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合理使用限均为50年;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度。1.2设计依据1、开州发改审〔2019〕100号重庆市开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开州区口泉水库工程立项的批复;2、开州发改审【2024】110号重庆市开州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开州区口泉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3、开州水利行〔2024〕7号重庆市开州区水利局关于开州区口泉水库初步设计报告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4、《重庆市开州区口泉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重庆宏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5、《《重庆市开州区口泉水库工程初步设计》咨询报告》(中昕国际项目管理有限公司);1.3设计主要采用的规范规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020年版同时根据最新规范进行更新)《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T618-2021)《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619-2021)《防洪标准》(GB50201-201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654-2014)《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18)《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1-2013)(SL228—2013)《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18)《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285-2020)《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551-2012)《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752-201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2016)《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GB51247-2018)《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201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201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注》(GBT50046-2018)1.4一般说明(1)施工中若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前期资料不一致,应立即通知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各方,研究处理方案。(2)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和有关资料、报告等的整理、编制工作,并为工程验收做好充分准备。2水文气象条件2.1气象特征开州区气象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雨季从4月延续至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7.3%,12月至2月是流域枯季,其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4.28%。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3.8mm,最大年降水量1716.4mm(1983年),最小年降水量795.7mm(1988年),相差达920.7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093.0mm(20cm蒸发皿观测值)。暴雨多发生在5~9月,一次大暴雨过程多为1~3d,其中大部份雨量集中在24h内。多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4.5℃;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0.2m/s。2.2流域概况设计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多阴沉天气,降水少,上游常降雪。春末夏初,随着太平洋副高压的北进西伸,流域处于副高边缘冷暖气团交缓地带,进入雨季,从南海和孟加拉弯输入内陆的大量水汽在一定流场形势下,形成大暴雨天气。本流域处于大巴山迎风面,接近大巴山暴雨中心地带,因此暴雨强度大。盛夏随着副高的进一步北跃,本流域则完全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形成较长时间的晴朗天气。秋季副高退出大陆,流域再次处于多雨季节。口泉水库位于盐井坝河上游,坝址以上集雨面积7.95km2,河长5.54km,平均比降148‰。2.3设计洪水口泉水库坝址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暴雨资料计算方法不同频率洪峰流量(m3/s)P=0.5%P=1%P=2%P=3.3%P=5%P=10%P=20%开州区气象站实测暴雨推理公式法17115013011610484.364.6综合瞬时单位线285.265.549.2《手册》等值线图推理公式185.870.555综合瞬时单位线法12110591.78070.25743.92.4分期洪水口泉水库坝址分期洪水成果分期各频率设计值(m3/s)P=5%P=10%P=20%P=33.3%P=50%5~9月10484.364.650.738.710~3月48.334.622.013.78.0611~3月34.552.4411~4月35.525.015.29.065.0812~3月8.145.933.872.501.5212~2月3.802.881.981.350.8710~4月16.39.5612~1月3.282.361.500.930.553地形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地形地貌受区域构造及岩性控制,弧形背斜往往伴随密集巨大冲断群,背斜轴常发育二级顺向河谷,经长年切割造成负地形,向斜则相对保存较完整,往往形成高山。区内多属强烈切割之高中山地形,巍峨险峻,坡陡谷深。整体地形东北高而西南低,区内最高峰大窝凼标高2280.3m,最低点东河(两河口)标高245m,相对高差达2000m。区内地貌按照成因划分,属于溶蚀侵蚀低山~中山地形。区内地形地貌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地貌成层性明显。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发育,以岩溶洞穴、漏斗、落水洞、岩溶洼地、峰丛等地貌为主;志留系地层仅沿弧形褶皱带呈紧密的向、背斜核部出露,出露面积少。3.2地层岩性区域内由新至老出露地层依次为第四系覆盖层(Q4)、侏罗系上沙溪庙组(J2s)、下沙溪庙组(J2xs)、新田沟组(J2x)、自流井组(J1-2z)、珍珠冲组(J1z);三叠系须家河组(T3xj)、巴东组(T2b)、嘉陵江组(T1j)、大冶组(T1d);二叠系大隆组(P2d)、长兴组(P2c)、吴家坪组(P2w)、茅口组(P1m)、栖霞组(P1q)、铜矿溪组(P1t);志留系徐家坝群(S2xj)、双河场群(S1sh),其岩性为灰岩、泥质灰岩、砂岩及泥页岩等,第四系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多为残坡积层、冲积层及崩坡积层。3.3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控制。本工程在区域上属复合构造斜接亚区,地表、地下岩溶均较发育,局部地表岩溶不发育,但地下岩溶较发育,主要表现为峰从洼地、岩溶管道、暗河、岩溶洞穴等。由于横张裂隙发育,地下暗河可垂直或斜穿地层发育,一般埋藏较深。工程区附近主要发育的地下暗河系统为响水洞(KW1)—坟湾(KW3)—中鹿暗河,进口龙洞地表高程1424m,暗河出口中鹿地表高程775m,流径长约8.6km,相对坡降约7.6%。3.4区域稳定及地震工程区附近未见区域性深、大构造断裂带。据历史地震资料,区域内未发生过中强地震,属弱震区。工程区覆盖层厚度一般2~8m不等,土体主要为含碎石粘土、粘土夹碎石及块碎石土等,根据场地划分为Ⅱ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重庆市开州区河堰镇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3.5地质参数口泉水库工程坝址岩石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岩性风化物理性质抗压强度变形指标岩体抗剪强度允许承载力(MPa)密度(g/cm3)天然饱和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f′C′(MPa)f天然饱和MPaGPa灰岩强溶蚀带0.45弱溶蚀带2.672.6929.024.06.58.00.300.700.650.552.5砼/灰岩弱溶蚀带0.750.700.50*微溶蚀带0.800.750.60注:微溶蚀带岩体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工程经验提出。口泉水库工程坝址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土体名称天然重度(kN/m3)饱和重度(kN/m3)天然快剪承载力建议值(KPa)渗透系数(cm/s)基底摩擦系数C(KPa)φ(°)粉质粘土夹碎石19.519.820151205.0×10-50.30砂卵砾石20.220.53203502×10-30.45边坡开挖坡比建议值表岩性风化程度永久边坡临时边坡坡高<8m坡高8~15m灰岩强溶蚀带1:0.501:0.751:0.30弱溶蚀带1:0.301:0.401:0.20微溶蚀带1:0.301:0.401:0.20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石坡高<5m1:1.25~1:1.50坡高5~10m1:1.50~1:1.75砂卵砾石坡高<5m1:1.00~1:1.25坡高5~10m1:1.25~1:1.50备注1、坡高超过表中坡高时宜分段放坡并设置马道。2、根据建筑物重要性边坡比可适当调整,渠系及临时建筑物坡比值可取大值,永久建筑物、重要建筑物坡比值可取小值。3、本表应根据岩层与边坡面的组合状态作适当调整,横向坡、逆向坡可取大值,顺向坡应首先考虑层面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坡比宜取小值。4主要建筑物4.1工程级别口泉水库根据水库总库容指标、供水指标确定工程等别为均为Ⅴ等,故最终确定本工程等别为Ⅴ等。枢纽工程由大坝(挡水建筑、泄水建筑区、取水建筑物)、库区防渗(库盆防渗与排气排水建筑物)与附属设施组成,水库工程等别为Ⅴ等。水库及水电站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根据(SL252—2017)表4.2.1确定,枢纽工程中的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库盆防渗与排气排水建筑物级别均为5级;供水工程中的管道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根据(SL252—2017)表4.7.1确定。供水管道设计流量0.084m3/s,小于1m3/s,根据表4.7.1确定供水管道建筑级别为5级。大坝按2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按10年一遇设计;库盆防渗与排气排水建筑物按2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灌区建筑物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20年一遇洪水校核。4.2总体布置口泉水库工程总库容30.5万m3,为Ⅴ等小⑵型工程,工程由枢纽工程、灌区工程两部分组成,枢纽工程由大坝(挡水建筑、泄水建筑区、取水建筑物)、库区防渗(库盆防渗与排气排水建筑物、拦砂堰等)与附属设施组成,灌区工程为灌溉管道。(1)枢纽工程①大坝大坝坝顶高程1218.00m,正常蓄水位1215.00m,设计洪水位(P=5%)1216.69m,校核洪水位(P=1%)1217.16m,总库容30.50万m3,死水位1205.00m,淤沙高程1201.96m。挡水建筑为C20埋石砼重力坝,坝轴线呈直线布置,控制点坐标为:A(3484026.924,564621.691),B(3484029.323,564605.100),C(3484034.331,564570.461),D(3484036.941,564552.412)。坝轴线长70.00m,坝顶高程为1218.00m,坝顶宽5.0m,建基面高程为1190.50m,最大坝高27.50m,最大底宽25.45m。大坝从左至右共分为4个坝段,其中①坝段为左岸挡水坝段,总长15.0m;②、③#坝段为溢流坝段,长40.0m,各坝段长度均为20.0m;④#坝段为右岸挡水坝段,总长15.0m。设计坝顶高程1218.00m,建基面高程1190.50m,最大坝高27.50m,正常蓄水位1215.00m,坝顶宽5.0m,最大底宽25.45m。设计上游面1203.50m高程以上为铅直面,以下坡比为1:0.2,坝底接坝区防渗止水;下游面1214.28m高程以上为铅直面,以下坡比为1:0.75。溢流段堰顶高程1215.00m,建基面高程1190.50m,最大底宽26.45m。溢流堰顶设置交通桥,桥面高程1218.25m。溢流段上游面1203.50m高程以上为铅直面,以下为坡比1:0.2;下游面坡比为1:0.75。溢流堰采用WES,渲泄校核洪水时,最大下泄流量为149m3/s,渲泄设计洪水时,最大下泄流量为103m3/s,溢流坝泄槽段由21.0m缩窄至20.0m,收缩角为2°,消能方式为底流消能,泄槽后接消力池,池长26.5.0m,净宽20.0m,消力池底板高程112.17m,边墙顶高程1198.67m,消力池末端设2.8m高尾坎。取水建筑物为坝身取水,取水口位置3#坝段,分3层在坝体埋设DN400钢管取水后汇入坝下游主管,主管后预留供水管接口,设计引用流量0.055m3/s,生态放水0.014m3/s。⑵库区防渗库区防渗包括库盆防渗与排气排水、1#拦砂堰、2#拦砂堰、上龙洞引水管、下龙洞引水管。对库盆进行全防渗处理,防渗至1218.00m。库盆水平防渗水平投影面积为3.59万m2,库盆及岸坡均采用C25F150W8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岸坡主要铺设坡度为1:1.0~1:5.0,库盆与岸坡面板按结构布置每10m设置伸缩缝,缝内设置一道止水铜片。库盆及岸坡防渗范围内设纵横交错排水盲沟。沿主河床底部设置纵向排水盲沟,盲沟内布置DN300主排水盲管,主排水盲管通过坝体排至大坝下游;垂直于DN300主排水盲沟布置横向排水盲沟,每隔10.0m布置一道,左右岸间隔布置,排水盲沟内铺设DN100排水盲管,排水盲管上部通过防渗层顶部高程1218.00m,与大气相通,兼做排气管,下部与DN300主排水盲管相连。库岸道路路面高程为1218.00m,沿库岸桩号岸右0+000.00~岸右0+523.65布置,全长523.65m。库岸道路总宽4.0m,外侧为C20路沿石,截面为0.5*0.3m,并在其上设置波形防护栏杆,路面宽3.5m,采用20cm厚C30砼路面和20cm厚碎石垫层。道路内侧设置C20砼排水沟,排水沟净空为0.3m*0.3m,底板厚0.10m,边墙厚0.10m。库岸道路在桩号每隔100处设置一道汇车道,总计设置5处汇车道,单个汇车道长15m,宽8.0m。为减轻对面板的破坏,在库尾设置两道拦砂堰。1#拦砂堰位库尾上游约50m处,全长34.9m,采用C20砼浇筑,基础置于基岩上。2#拦砂堰位库尾,全长29.0m,采用C20砼浇筑,基础置于基岩上。上龙洞和下龙洞可以作为水库枯期水源的有效补充。故本次设计拟采用DN200PE管引上下龙洞水至库内。上龙洞出口处设置一个20m3取水口,然后通过DN200PE管沿现状公路内侧引水至库尾,全长700m。下龙洞出口处设置一个20m3取水口,然后通过DN200PE管接入上龙洞引水管,全长100m。库尾上游有约500m处有已成废弃矿洞,需要接DN200PE管至库内防渗层下部,管道长度1400m,管道埋设方式与上下龙洞引水管一致。④附属设施组成附属设施主要包括进场道路、入库公路及管理房。进场公路布置在大坝右岸,全长513.40m,公路临河侧设置C20砼挡墙并设置波形防撞栏杆,路面总宽5.0m。入库公路布置在大坝右岸,路面总宽4.0m,道路外侧设置波形防撞栏杆。管理房布置在大坝右岸下游,建筑面积约80m2。(2)灌区工程灌区工程主要为一条灌溉干管。新建灌溉管道长9151.39m,已成管道长6454.99m。干管起点位于拟建口泉水库放水管出水口,高程1195.87m,终点位于已成已成老龙洞高位水池。第1段桩号K0+000.00~K3+611.95,长3611.95m,最大引水流量0.055m3/s,管道采用D273×6无缝钢管,全线采用暗敷的型式。第2段桩号K3+611.95~K9+151.39,长5539.44m,最大引水流量0.038m3/s,管道采用D219×8无缝钢管,全线采用暗敷的型式。钢管在转弯处均设置镇墩,镇墩采用C20钢筋砼现浇。4.3施工组织本工程规模为小(2)型,工程等别为V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临时性建筑物为5级。导流底孔与大坝结合布置,封堵后会成为大坝的一部分,故导流底孔的建筑物级别与永久建筑物一致,为5级。通过对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主体工程的形式与布置,施工因素及施工期综合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导流底孔方案施工简单,一次形成基坑,干扰小,速度快,利于整个枢纽施工的布置。工程推荐采用围堰一次拦断河床导流,导流底孔泄流的导流方式。第一阶段:为第一年7月~10月,第1个汛期,进行两岸台地和坝肩开挖,该施工段为原河床泄流。第二阶段:为第一年11月~第二年3月,第1个枯水期,11月初开始截流,修建纵向围堰,此后至第二年3月,在纵向围堰的保护下将坝横0+035.00~坝横0+055.00段浇筑至1202.00m高程,并在坝横0+049.00处修建导流底孔,第二年3月底导流底孔和进出口渠道具备通水条件,该施工段为原河床泄流,导流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设计流量为8.03m3/s。第三阶段:为第二年4月至10月,第2个汛期,继续进行坝体浇筑。该施工段为原河床泄流。第四阶段:为第二年11月初至第三年3月底,第2个枯水期,由围堰挡水,导流底孔泄流。第三年4月初开始封堵导流底孔,导流结束。封堵设计流量采用4月5年一遇月平均流量Q=0.55m3/s。各时段导流设计洪水标准及洪水流量项目单位第1个枯水期第2个汛期第2个枯水期备注设计标准时段11月~次年3月4月~10月11月初~次年3月底洪水重现期年5105洪峰流量m3/s8.0384.38.03泄洪建筑物泄流方式河道泄流河道泄流导流底孔过水断面尺寸m6.6×1.515×6.02.0×2.5挡水建筑物特性拦洪方式纵向围堰坝体临时断面上游围堰顶部高程m1198.30~1197.101202.001200.06最大高度m1.306.003.114.4施工期安全度汛与超标洪水4.4.1安全度汛本工程施工跨越2个汛期,度汛时段为4~10月。工程开工后第一个汛期(第一年7~10月)进行坝肩土石方开挖,该时段原河床泄流。围堰拦洪度汛洪水标准选择全年5年一遇,相应设计洪水流量为64.6m3/s。第二个汛期(第二年4~10月)前坝横0+035.00~坝横0+055.00段浇筑至1202.000m高程。汛期利用坝体挡水度汛,原河床泄流。坝体拦洪度汛洪水标准选择全年10年一遇,相应设计洪水流量为84.3m3/s。4.4.2超标洪水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上游来水量超过本工程导流设施设计标准,由于超标洪水的难以预见性,一旦发生超标洪水,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所以,需每年汛期前编制安全度汛措施。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洪水经济损失和工程进度损失减小到最小。对超标洪水采取的应急措施如下:(1)配备一定数量的抽水机、污水泵、挖掘机、运输机械等清淤设备,以保证在洪水退却后能迅速排干基坑内积水、完成清淤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施工。(2)施工期内,每年3月份提出该年度渡汛措施报告,并主动同有关防汛部门加强联系和协调,听取他们的意见,服从防汛部门的统一指挥。(3)汛期准备足够的抗洪抢险物资、防汛器材设备和劳动力配置等,做好防洪预案,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应急度汛措施,做好度汛演习。在每年汛前根据批准的安全度汛措施,备足防汛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在紧急情况下,作好防汛劳动力安排,确保能及时进行必要围堰加高防洪。5测量放样(1)本工程坐标系采用大地2000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系统。(2)施工前应对控制坐标、尺寸进行全面复核,精度满足规范规定要求,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3)在施工过程中,测定水工建筑物的位置和标高,并经检查校验后,方可开挖、立模、填筑等施工。(4)水工建筑物的基线的永久标石、标架埋设必须牢固,施工中须严加保护并及时检查维修,定时复核校正。(5)施工单位应根据图纸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据以定出其余高程。控制桩测量的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6)本工程基线相对于临近的基本控制点,平面允许误差±30mm-50mm,高程允许误差±30mm。(7)坝体断面放样、立模、填筑轮廓测点相对设计限值误差,平面为±50mm,高程允许误差±30mm,高程负值不得连续出现,并不得超过总测点的30%。6土石方开挖工程6.1开挖要求(1)基础开挖应避免危及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基础临时开挖坡比:土层及砂卵石层≥1:1,基岩层≥1:0.5,采用分台阶开挖,每3~5m设一台阶,台阶宽1.5m。其余开挖坡比参考第3节中参数。(2)基础开挖应从上而下进行,开挖坡比根据设计图纸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并应切实注意施工安全,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3)开挖结合排水考虑,排水沟逐层领先;基坑积水应及时抽排,有泉眼出露应作排引处理,不得随意填埋,以确保工程质量。(4)库区防渗清理完覆盖层后,应对基础进行平整处理。(5)坝体堤基基础承载力不小于0.45Mpa,坝基基础主要为灰岩,抗剪断摩擦系数f’为0.7,抗剪断凝聚力C’为0.65Mpa,抗剪摩擦系数f为0.55。(6)开挖到位后上述岩体物理力学指标需试验检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应立即通知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各方研究处理方案。6.2土方开挖(1)土方可采用机械开挖,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定期测量校正开挖面的尺寸和标高,以及按施工图要求检查开边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并将测量资料妥善保管以备查验。(2)施工开挖过程中若发现文物、测绘、地质及光电缆通讯等地下设施及永久性标志应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不得随意乱挖乱动。(3)坝肩及库盆以上基础开挖,应边实施截水沟、在进行边开挖及支护,严禁全部开挖完成后再进行支护。6.3石方开挖(1)边坡开挖前,应进行以下质量检查工作:按施工图所示边坡检查开挖坡面和测量放样成果,按照监理的指示,对边坡开挖区上部的危岩清理进行检查,经监理复查确认达到安全标准后,才能开始边坡开挖。按施工图纸所示和监理的指示,对边坡开挖区周围排水设施的完工质量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开始边坡开挖。(2)边开挖应采用自上而下,分区、分段、分层的方法做次进行,不允许先下后上切角切开。边坡开挖应严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满足相应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避免超、欠挖或倒坡,永久建筑物的边坡开挖必须符合施工图纸规定。如开挖中出现不利地质条件变化,施工单位应通知监理工程师,会同业主和设计方共同研究处理方案、若发现地质条件优于初步设计勘察成果,也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会同业主和设计方共同研究优化方案。(3)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库盆及坝址区域溶蚀裂隙较发育,在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地质开挖情况。(4)坝基开挖应严格按照水利水电程施工验收程序进行作业,应留不小于1.5m的保护层厚度。(5)在边坡工程开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开挖剖面和边坡软弱岩层及破碎带等不稳定岩体的处理质量,确认安全后才能继续向下开挖。(6)在岩基面基础的建筑物在被浇筑覆盖前,必须对岩基面基础进行基础清理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7)基础中存在的溶蚀裂隙等其他工程地质缺陷,应结合基础开挖予以挖除,挖除后再采用工程措施处理,若发现溶洞等较大地质缺陷,应及时告知监理工程师,及时联系参建各方协商处理。(8)坝基开挖不允许出现倒坎、尖角、倒坡等,开后的基础面应达到一定平度,将凸出的锐角打掉,松动的岩石全部撬除,坝段的建基面上、下游高差不宜过大,并宜略向上游倾斜。6.4场地清理和弃土的堆置(1)应拆除开挖工程区域内的旧砖墙、旧挡墙、清除工程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表层有机土壤,并将开挖的土、旧砖及石料运到指定地区堆放。(2)开挖渣料不得随意堆弃,不允许在开挖范围的上侧和沿河岸岸边弃土。6.5基础面的清理及处理(1)地基开挖达到建基面,必须对基础面进行认真地清理及处理。(2)清理建筑物软土地基时,应将地面上的草皮、竹、木、树根、乱石、淤泥、腐植土、泥炭及各种建筑物全部清除。对坡残积物滑坡体等应予以清除,不能作为堤身回填料。(3)基础面上的松动岩块和破碎岩石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岩体,必须清除或处理。(4)开挖之后基础暴露出来的裂隙、断层破碎带、溶洞、岩穴、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问题,应及时通知设计,并按设计要求认真处理。(5)基础工程属隐蔽工程。基础处理结束后,必须及时通知有关方面进行基础检查验收。未经验收签证,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作业。7埋石混凝土工程1、埋石砼块石材料要求:块石石料必须新鲜、坚硬、完整、不易风化,且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石料天然密度不小于24KN/m3,饱和极限抗压强度标号不小于30MPa,最大吸水率不大于10%,软化系数不小于0.7。埋石率控制在20%以内。2、大坝埋石砼块石尺寸以30~40cm为宜,最大尺寸不得大于砼浇筑块最小尺寸的1/4,长宽比大于2.5:1的长条状或片状块石不得采用。块石厚应大于20cm,上、下两面大致平整、无尖角。埋石砼容重大于24KN/m3。3、浇筑前应将块石表面泥土清洗干净,浇筑时保持石料表面湿润,块石应均匀埋放在新浇筑的砼层中,不得抛扔。4、块石与模板及结构边界的净距离不得小于50cm,在距坝基1.5m,距迎水面1.5m以内、距坝体沉降缝1m以内不得埋放块石。块石与块石之间的纵横距离应不影响对砼进行充分振捣为原则。5、当最低气温在0℃以下或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停止浇筑作业。当日平均气温在5℃以下和日最低气温在-3℃以下时仍需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必须采取低温浇筑施工措施,以确保浇筑质量。施工期应加强砼砌筑体养护,面层凝固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并经常保持外露面湿润,夏季施工宜加草袋等物遮盖,以防日晒。6、坝体浇筑宜均衡上升,相邻段的浇筑高差和每日浇筑高度,不宜超过1.5m,浇注面大体水平。7、卸料应有专人指挥,并随时检查石料质量。严禁不合格材料上坝。对于已运至填筑地点的不合格材料,应拒绝其卸料,已砌筑的不合格料必须挖除并运出坝外。8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工程8.1模板(1)模板的结构类型应根据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施工方法等选用。(2)模板及支架材料的种类、等级,应根据其结构特点,位置要求及周转次数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3)模板在使用后和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清洗干净。为防锈或方便拆模而涂在模板上的涂料,应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且应在立模前涂刷好。(4)模板安装必须按混凝土结构物的施工详图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经常保持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倾覆。(5)模板之间的接缝必须平整严密。建筑物分层或分段施工时,应逐层或逐段校正上下、左右层偏差,过流面不允许出现因模板偏差或接缝不严密产生的"错台"。(6)模板及支架上严禁堆放超过其设计荷载的材料及设备。(7)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中表2.5.8规定要求。(8)拆模时间一般应遵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中第2.6.1条之规定。拆模作业必须使用专门工具,按适当的施工程序十分小心地进行,以减少混凝土及模板的损伤。(9)模板的材质、制作、安装及拆除等,应严格按规定进行。8.2伸缩缝伸缩缝的施工,必须遵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的有关规定执行。8.3混凝土材料技术要求(1)混凝土结构采用由水泥,普通碎石、砂和水配制的质量密度为2300-2400kg/m3的普通混凝土;(2)配制混凝土所行的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碴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进场试验报告,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4)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科,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6)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骨科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8.4混凝土配合比(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要求确定,并应考虑库区防渗面板开裂,适当添加粉煤灰和外加剂;(2)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2015)进行计算,并通过试配确定;(3)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皮,宜为5~7cm,坍落度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14)的规定。8.5混凝土拌制要求(1)混凝土原材料每称称量的偏差,不得超过下表中允许偏差的规定;各种衡器应定驯检验,保持准确。骨科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天施工增加测定数。混凝土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备注水泥、混合材料3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2)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下表采用。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混凝土坍落度搅拌机机型搅拌机出料量(m/3h)<250250~500>500>30mm强制式606090自落式9090120(3)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系指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料止的时间。8.6混凝土运输和浇筑(1)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如发现分离、漏浆和严重泌水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2)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4-5的规定;表4-5搅拌后混凝土允许延续时间(min)混凝土强度等级气温不高于25℃高于25℃不高于C2512090(3)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规察模扳、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以及时采取措施进处理;(5)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6)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于施工的部位;8.7混凝土自然养护(1)对己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混凝土的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盐水泥或矿碴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7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当采其它品种水泥,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2)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塑料布覆盖严密,并应保护塑料布内的凝结水。混凝土的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养护时,宜涂刷保护(如薄膜养生液等),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3)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8.8混凝土质量检查(1)混凝土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进行检查;(2)检查混凝土质量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3)评定混凝土强度应采用标准试件的混凝土强度;(4)用于检查结构件混凝土质量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5)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的规定进行。8.9钢筋工程(1)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的钢筋种类、钢号、直径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热轧钢筋的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钢筋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使用前,应按规定作拉力、延伸率、冷弯试验。需要焊接的钢筋,应作焊接工艺试验,钢号不明或使用中发现性能异常的钢筋,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得在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上使用。钢筋需要代换时,必须经设计同意,按现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进行等效替换。(2)钢筋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筋表面应洁净,加工前应将表面的油渍、浮皮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伤痕不得使钢筋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钢筋弯曲角度、半径及形状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如设计未作规定,所有受拉光面圆钢筋的末端应作180°的半圆弯钩,其弯钩内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钢筋加工的允许误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净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弯起点位置允许偏差为±20mm;箍筋部分长度的允许偏差为±5mm。(3)钢筋的切割、弯曲应遵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规定执行。(4)钢筋的加工偏差不得超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的规定。(5)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污、锈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中心线同直线的偏差不应超过其全长的1%。(6)钢筋架设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大小尺寸均应符合施工详图要求。其安装偏差不得超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的规定。(7)已架设好的钢筋,不应沾有泥土、有害的铁锈、松散的铁屑、油漆、油脂或其它有害的物质。(8)为了保证钢筋保护层的设计厚度,应在钢筋和模板之间设置不低于结构物设计强度的混凝土垫块。(9)钢筋架设完毕后,经检查符合施工详图要求,方能浇筑混凝土。8.10特殊条件下混凝土施工1、高温季节施工⑴避开高温时段,利用晚间、清晨温度较低时开仓浇筑。⑵混凝土采用搅拌车运输。⑶骨料料仓顶部搭棚遮阳。⑷加强混凝土养护。2、雨季施工⑴准备工作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施工。砂石料场的排水设施保证畅通。运输设备有防雨及防滑设施。浇筑仓面有防雨设施。增加骨料含水率的检测频次。⑵有抗冲耐磨和有抹面要求的混凝土不应在雨天施工。⑶小雨浇筑混凝土适当减少混凝土拌和用水量和出机口混凝土的坍落度,必要时适当减小混凝土的水胶比。加强仓内排水和防止周围雨水流入仓面。新浇混凝土面尤其是接头部位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⑷中雨以上的雨天不应新开室外混凝土浇筑仓面。⑸浇筑过程中如遇中雨、大雨和暴雨,应及时停止进料,已入仓的混凝土在防雨设施的保护下振捣密实并遮盖。雨后及时排除仓内积水,受雨水冲刷的部位及时处理。停止浇筑的混凝土尚未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或能重塑时,可加铺砂浆后继续浇筑,否则按施工缝处理。3、低温季节施工⑴一般规定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连续5d稳定在-3℃以下时,应按低温季节施工。低温季节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措施计划和可靠的技术措施。混凝土早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应满足受冻期结构混凝土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85%的要求。施工期采用的加热、保温、防冻材料,应事先准备好,并应有防火措施。⑵施工准备原材料的加热、运输、储存和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设备设施及浇筑仓面,采取适宜的保温措施。加热过的骨料及混凝土,应缩短运距,较少倒运次数。砂石骨料在进入低温季节前宜筛洗完毕。成品料堆应有足够的储备和堆高,并应有防止冰雪和冻结的措施。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下时,采用蒸汽排管法加热骨料,外加剂及水泥不应直接加热。拌和采用热水拌和,应提前采用热水清洗搅拌机。混凝土拌和时间应比常温季节适当延长,根据实验确定。在岩石基础或老混凝土上浇筑混凝土前,当仓面温度为负温时,整个仓面应加热至3℃后才可浇筑混凝土。仓面清理采用喷洒温水配合热风枪清理。⑶施工方法低温季节混凝土采用蓄热法施工。当发生极端天气,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时,不应施工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应低于3℃。提高混凝土拌和物温度的方法:优先加热拌和用水,其次加热骨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拌和用水温度不宜超过60℃。浇筑混凝土前和浇筑过程中,应清除钢筋、模板和浇筑设施上附着的冰雪和冻块,不得将其带入仓内。在浇筑过程中,以调节水温的方式控制并及时调节混凝土的出机口温度,较少波动,保持浇筑温度均匀。⑷保温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外露表面应及时保温。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处和易受冻的边角部分应加强保温。低温季节施工的保温模板,除符合一般模板要求外,还应满足保温要求,所有孔洞缝隙应填塞密实,保温板的衔接应密实可靠。在低温季节施工的模板,在整个低温期间不宜拆除。4、大雾天气的施工在大雾天气浇筑混凝土时,为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采取以下措施:1)为确保施工区域内的能见度,施工区域安装足够数量的防雾照明灯,起重设备安装电子防撞系统,其起重臂安装防雾指示灯,所有施工人员均穿雾天工作(黄色反光)背心;2)加强机械设备操作员、信号工的工作纪律性和规范性;3)制定雾天及特殊气象条件下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加强对员工在雾天及特殊气象条件下作业的安全教育,加强生产安全及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9坝体温度控制1、坝体砼、埋石砼最高浇筑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2、为减少砼浇筑温度,减少温度回升,宜采用下列措施:(1)尽量安排在早晚或夜间浇筑;(2)缩短砼运输时间,加快砼入仓覆盖速度;3、为降低砼水化热温升可采用发热量小的水泥和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单位水泥用量。综合措施可采用:使用外加剂、加掺合料,加大骨料粒径、改善骨料级配,以及低流态或干硬性砼。4、砼浇筑完后及早覆盖养护,在高温季节,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表面流水冷却的方法进行散热。10大坝固结灌浆10.1总则(1)灌浆应严格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施工。(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地质情况进行灌浆试验,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建立质量体系,全面实行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3)当工作面日平均气温低于5℃或日最低温度低于-3℃时,应做好制浆房、灌浆泵及灌浆管路的防寒保暖工作。回浆管口浆液温度不宜低于5℃,制浆房温度不宜低于10℃。(4)已完成灌浆或正在灌浆的地区,其附近30m以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5)对从事灌浆施工的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6)灌浆工程所用的风、水、电应设置专用管路和线路,以保证灌浆作业的连续进行。(7)对灌浆工程中的各类钻孔应分类统一编号;对施工情况必须如实、准确地记录;对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分析,绘制成图表(记录包括钻孔、冲洗、压水灌浆以及必要的取岩芯和观测记录,成果包括取岩芯钻孔的柱状图、基础帷幕灌浆平面图及综合剖面图、所有灌浆孔的透水率及单位耗灰量的递减曲线和频率曲线等);单元工程结束后,应即时按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表》(试行)和《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10.2灌浆材料及制浆(1)固结灌浆应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灌浆用水泥必须符合质量标准,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采用细水泥时,应严格防潮和缩短存放时间。(3)灌浆用水应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4)制浆材料必须称量,称量误差应小于5%。(5)纯水泥浆液的搅拌时间,使用普通搅拌机时,应不少于3min;使用高速搅拌机时,宜不少干30s。浆液在使用前应过筛,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宜小于4h。10.3岩石基础灌浆(1)固结灌浆宜在有砼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砼覆盖层厚度不宜小于2m。钻孔灌浆必须在相应部位砼达到80%设计强度后,方可施工。固结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可分为二序或三序施工。(2)所有钻孔统一编号,并注明施工次序。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cm,实际孔位应有记录,孔深应符合设计规定。(3)钻孔时,应对孔内各种情况(如砼厚度、涌水、漏水、断层、洞穴、破碎、换层、掉块等)进行详细记录。(4)钻孔遇有塌孔掉块时,应进行灌浆处理后再进行钻进。如发现集中漏水,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处理后,再进行钻进。(5)钻孔结束待灌或灌浆结束待加深时,孔口均应妥加保护。10.4钻孔冲洗与压水试验(1)灌浆孔在灌浆前应进行孔壁冲洗与裂隙冲洗,冲洗到回水澄清为止。孔内沉积厚度不得超过20cm。冲洗压力不宜大于本段灌浆压力的80%,若该值大于1MPa时,采用1MPa。(2)灌浆孔的压水试验在岩石裂隙冲洗后进行。固结灌浆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孔数不少于总孔数的5%。10.5灌浆(1)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固结灌浆段长4m,可全孔一次灌浆。(2)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塞应塞在已灌段段底以上0.5m处,以防漏灌;孔口无涌水的孔段,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但在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则宜待凝,待凝时间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3)浅孔固结灌浆可以采用纯压式。(4)本工程固结灌浆压力初步拟定采用0.4~0.7MPa,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灌浆压力应通过试验调整确定;另外,不允许固结灌浆压力过大造成灌区岩石破坏和建筑物抬动变形。(5)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6)灌浆过程中,每隔4h测定浆液比重一次,并作记录。(7)灌浆过程中若遇冒浆、串浆、中断等特殊情况,应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以保证灌浆质量。10.6质量检查(1)固结灌浆检查孔重点布置在耗灰量较大、串冒浆现象较多、灌浆过程不正常以及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方,数量不少于5%,检查孔亦应灌浆。(2)固结灌浆工程质量的检查宜采用测量岩体波速或岩体静弹性模量的方法。检查时间分别在灌浆结束14天和28天以后。固结灌浆工程质量的检查也可采用钻孔压水试验的方法,检查时间在灌浆结束3天或7天以后,试验采用单点法。固结灌浆质量压水试验检查,孔段合格率应在80%以上,不合格孔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50%,且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认为合格。否则应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施工单位商定处理方案。11止水设计及要求11.1坝体沉降缝(横缝)止水范围:大坝上游面、溢流面以及下游最高尾水位等部位。11.2坝体沉降缝缝宽20mm,止水类型:在距坝上游面250mm处设铜片止水带一道,止水铜片(带)每一侧埋入砼中的长度为300mm,缝内填塞沥青杉板,横缝表面侧采用聚硫双组密封膏封闭或沥青麻丝填塞,嵌深50mm。11.3止水带必须与基岩妥善连结,埋入基岩的深度不小于500mm,以确保止水砼槽与基岩结合良好。11.4所采用止水材料,其它性能也必须满足《水工建筑物止水带技术规范(DL/T5215-2005)》规定,且由有资质的检验部门检验合格,经监理认可,方能在工程中使用。11.5施工前,应对止水带进行焊接试验或连接试验,确定连(焊)接工艺和连(焊)接材料,安装止水带(片)时,应仔细检查止水带(片)的连(焊)接质量,不合格的接头应及时返工。11.6伸缩缝止水材料的型式、结构尺寸、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物理力学指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原材料的品种、生产批号、质量等均应记录备查。采用代用品时,须经过试验论证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11.7成品嵌缝填料应抽样检验其主要技术指标。同嵌缝填料接触的砼表面必须平整、密实、洁净、干燥,嵌缝材料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保护。11.8对止水片(带)附近的砼进行浇筑时,应指定专人平仓振捣,并有止水片埋设人员监护,避免止水片(带)变形变位。应保证该区域砼密实,避免骨料集中、气泡和泌水聚集。11.9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将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对于接缝止水处周围的混凝土宜选用小直径的振捣棒。12回填灌浆回填灌浆主要发生在导流底孔封堵混凝土浇筑后的回填灌浆。a、回填灌浆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尽早进行。b、回填灌浆,采用风钻在台架钻孔,采用从预埋导向管中钻孔的方法,钻孔孔径为50mm。回填灌浆孔(管)位置与设计孔位偏差不大于20厘米,其钻孔深入混凝土20厘米。全段应预埋灌浆管。c、回填灌浆一般分二序进行。浆液的水灰比可采用1、0.5两级,一序孔可直接灌注0.5级浆液;二序孔为灌注1级和0.5级两个比级的浆液,空隙大的部位灌注水泥砂浆,掺砂量不宜大于水泥重量的2倍。d、注浆压力0.3Mpa。在规定的压力下,灌浆孔停止吸浆,屏浆10min,回填灌浆即可结束。13大坝安全监测大坝安全监测施工技术要求详见相关设计图纸及说明,并严格按照《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1-2013)及供货厂家监测仪器安装要求执行。14管道施工14.1管道施工放线(1)管道管线布置原则:所有管道均必须为埋地铺设,特殊情况不能埋设的管道必须采用砼包裹封闭,严禁将管道裸露在外。(2)管线布置施工放线时应避免管线起伏不定和左右弯曲,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按一定坡度的比降放线定位,应最大限度地确保管道沿直线布置,尽量减少弯曲现象。(3)在公路上进行管道走向布置放线时,应主要沿公路两侧进行布置。管道线路选择应避开滑坡沉陷地段。14.2管沟开挖(如设计图中另有要求的则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1)管沟开挖要求尽可能采用人工开挖,严禁采用机械进行大体积开挖。(2)混凝土路面开挖应先采用切割机沿开挖线切断,后采用人工碎取路面混凝土并开挖至设计深度。(3)街道人行道有地砖段,须首先采用人工拆除地砖,然后再采用人工开挖管道沟槽。(4)管沟开挖深度和宽度要求:管道施工必须满足设计与技术要求的埋置深度,管沟开挖尺寸标准主要以开挖深度为准,管沟验收时以开挖深度为检验指标,其他参数仅作开挖控制指标。(5)管道沟槽开挖如遇岩石,可以采用人工硬打或者人工风钻解破,禁止采用爆破方式开挖。(6)管道沿途设有闸阀井、检查井、排气井等设施的地方,其开挖尺寸应根据能满足井的设计尺寸要求进行开挖。14.3管道安装(1)安装供水管道前必须对管道沟槽的开挖进行验收,严禁先铺设安装管道后在开挖管道沟槽,裸露的钢管和球墨铸铁管安装前必须将管道支墩安砌完毕。(2)在安装过程中,中途若因故停止安装时,首先采用相关措施将管道口封堵,安装过程中首先清除管道内堵塞物。(3)钢管采用焊接。管道安装焊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三通,该设置弯管的地方必须设置相应角度(22.5度、45度、90度)的弯管,如管道三通或者弯管安装接头位置不符合要求时,应在相应地方切断管道焊接以满足安装技术要求,严禁图方便以管道的自身长度延后或提前设置三通或弯头的安装位置,并严禁将管道自身弯曲代作转角20度以上的弯管。(4)管道焊接好后,在将管道放入沟槽之前应人工将沟底清平,并清除沟底坚硬石块,对岩石管沟段应首先回填20cm厚砂土整平,然后再将管道放入沟槽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