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村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陶家村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陶家村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陶家村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陶家村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201600、前言 、前言0.1任务由来陶家村滑坡位于万州区天城镇中坝村9组辖区,于2005年纳入库区群测群防点,灾害体统一编号5001011409090101。滑坡出现变形始发于1985年,2015年以来,滑坡变形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滑坡中部及中前部居民房墙体及地面新增裂缝较多,且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主要威胁对象为滑坡体内74户220人生命财产安全,滑坡体上村道公路150m及其行人和车辆安全,约190亩果园、耕地。2019年3月,万州区规资局向重庆市规资局提交了《关于将大周镇上坝滑坡等4处地灾隐患点调整为三峡后续地灾工程治理项目的请示》(万州规资[2019]82号)的文件,重庆市规资局组织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顾问单位中铁二院进行了现场调查论证,并形成了专家现场踏勘意见。2019年4月重庆市规资局根据中铁二院专家踏勘意见对万州规资[2019]82号文件作出了批示,同意将上坝滑坡、董家4组滑坡、陶家村滑坡3处原有群测群防项目调整为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并批示万州区规资局尽快按有关程序启动该项目的详细勘查和治理工程(详见附件渝规资[2019]392号文件)。2019年6月底,万州区地质灾害整治中心对《万州区大周镇上坝滑坡等3处地灾隐患点项目勘查、设计》进行公开招标,其中陶家村滑坡属于该3处隐患点项目中一处。我公司积极参与投标,并于2019年7月18日收到中标通知书,承担了万州区陶家村滑坡的勘查、设计工作。2020年4月下旬,《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万州区天城镇陶家村滑坡详细勘查报告》通过了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专家组审查。2020年5月下旬,我公司收到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批发的“《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万州区天城镇陶家村滑坡详细勘查报告》的评估报告后,于2020年10月通过了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地质灾害防治顾问部组织的专家组对初步设计的评审。2021年8月10日,我公司收到了初步设计概算批复文件,随即进行了施工图设计工作。0.2项目地理位置、行政区别、坐标万州区陶家村滑坡位于万州区天城镇中坝村9组,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08°23'29.71",北纬30°51'26.38",距离万州城区约10公里。滑坡体中部村级公路,坡体下方有036乡道,交通较便利。0.3初步设计的主要结论及评估意见0.3.1初步设计的主要结论1、初设主要结论(1)陶家村滑坡位于万州区天城镇中坝村9组辖区,属于重庆市万州区群测群防点(库区),滑坡横宽约600m,纵长230-300m,面积约14.4×104m2,滑体平均厚度18.5m,体积约266.4×104m3,为大型土质滑坡,滑坡主滑方向51°。(2)陶家村滑坡威胁对象包括滑坡区及周边74户220人人生命财产安全,滑坡体上村道公路150m及其行人和车辆安全,民用输电线路约1公里,自来水管300m,经济林木(果树)约190亩,初步估计将会造成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左右,滑坡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为III级。(3)陶家村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故不建议对陶家村滑坡进行整体工程治理。但滑坡中前部发育的两处次级滑坡在连续暴雨等极端条件下均可能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进而发生更大规模失稳破坏。因此,需对两处次级滑坡进行工程防治处理并兼顾对陶家村滑坡整体的影响。(4)根据陶家村滑坡的变形特征和稳定性分析,滑坡在不利工况下存在扩大变形的趋势,滑坡威胁人员、财产较多,故对滑坡进行治理是有必要的。报告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抗滑桩+排水。2、初设审查及评估意见(1)陶家村滑坡整体是稳定的,但滑坡中前部发育的H01、H02号次级滑坡近年变形较严重,目前有新增变形,一旦发生变形破坏将危及居民74户220人,民房9000m2,村级公路约150m,输电线路长度约1km,自来水管长度300m,造成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因此对万州区天城镇陶家村滑坡进行治理是必要的。(2)《初步设计》拟定的治理工程方案经比选推荐方案一“抗滑桩+排水”对万州区陶家村滑坡的H01号次级滑坡及H02号次级滑坡进行治理基本可行。(3)万州区陶家村滑坡整体及H01号次级滑坡、H02号次级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分别为Ⅲ级基本合理;工况设置、荷载组合及安全系数标准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及相应规范要求。(4)《初步设计》采用的岩土参数与《勘查报告》推荐值基本一致,其它相关设计参数取值基本合理;滑坡稳定性评价结果基本可信。(5)《初步设计》提出的防治工程的总体布置基本可行,分项工程设计基本合理。(6)建议进一步细化监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7)建议下阶段设计人员根据确定的方案到现场与地质人员相互配合核实治理工程措施及可行性,施工对保护对象的影响等,同时应进一步优化结构工程设计。(8)设置的抗滑桩位置受局部地形影响较大,建议进一步核实抗滑桩位置,同时核实钻孔是否满足工程需要。该滑坡范围内水塘较多,地下水较丰富,设置的排水沟建议根据水系进行合理布置。(9)应进一步核实弃土场位置及运距。0.3.2初设批复意见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2021年2月9下达“关于万州区陶家村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主要内容如下:一、初步设计编制单位—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资质符合有关规定。二、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拟定的工程治理方案和防治工程等级。治理方案为∶抗滑桩+排水。防治工程等级为Ⅲ级。三、工程布置及主要设计内容(一)抗滑桩共设置抗滑桩74根。其中A型抗滑桩15根,桩尺寸1.2米x1.6米,桩间距6米,单桩长11.5~12.0米,嵌固段长度6.0米;B型抗滑桩30根,桩尺寸1.2米×1.6米,桩间距5米,单桩长13.5~15.0米,嵌固段长度7.5米;C型抗滑桩13根,桩尺寸1.5米×2.0米,桩间距5米,单桩长18.5~19.0米,嵌固段长度9.5米;D型抗滑桩16根,桩尺寸1.5米×2.0米,桩间距5米,单桩长15.0~16.0米,嵌固段长度8.5米。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C30钢筋混凝土浇筑,开挖土层及强风化段设置C20混凝土护壁。(二)排水新建截水沟长1770米,净断面600毫米×600毫米,沟壁厚度200毫米,采用C20素混凝土浇筑。四、原则同意《初步设计》中的监测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该治理工程施工工期为6个月。0.3.3概算批复(1)原则同意工程投资概算编制原则、方法和定额。(2)工程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工程采用“抗滑桩+排水”方案进行治理,危岩防治工程等级为IⅢI级。(3)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总投资概算为963.2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为728.49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费31.56万元,独立费用157.29万元,基本预备费为45.87万元。资金来源为三峡后续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0.4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2)《设计合同书》。(3)《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万州区天城镇陶家村滑坡详细勘查报告》,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0.04;(4)《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万州区天城镇陶家村滑坡初步设计报告》,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0.10;(5)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万州区陶家村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渝规资〔2021〕153号;(6)《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2012.07;(7)《重庆市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万州区陶家村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投资概算的批复》,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27号;(8)《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统一标准》GB50068-201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DBJ50/T-029-2019,重庆地标;(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4)《工程勘查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改委计价字【2002】10号文。(15)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投资概算编制要求的通知渝发改地〔2016〕1188号”(以下简称“1188号文”);(16)《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2]116号文;(17)《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2002]116号文;(18)其他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制度和规程。0.5工程特征表类别工程特征地理位置陶家村滑位于万州区位于天城镇中坝村9组辖区,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08°23'29.71",北纬30°51'26.38"。水文气象勘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丰沛,雨热同步,多伏旱、多秋雨,少霜雪;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低气温-3.7℃,极端最高气温42.1℃;气温的垂直差异明显,河谷地带较周围山区气温高1-3℃。多年平均降雨量1191.3mm,历年最大降雨量1635.2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2000年5-8月降雨量达985.1mm,占当年降雨总量的83.4%。春夏之交多暴雨,是重庆市的暴雨中心,日降雨量达100mm以上,最长连续降雨日数达16日。根据37年的气象资料,历史上的最大日降雨量达243.31mm(1982年7月16日)。区内地表水体主要为长江干流,目前,三峡库区已建成,处于正常畜水阶段。长江汛期(6月中旬~9月底)水库限制水位为145米,以便洪水来临时拦蓄洪水。若遇上洪水,坝前水位达到147.2米(5年一遇),20年、100年和1000年一遇洪水坝前水位分别为157.5米、166.7米和175.0米。洪峰过后,水库水位又迅速降低到防洪限制水位145米左右,以备可能再次发生洪水。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在145米~175米~145米之间波动,水库水位变幅为30米。勘查区北东侧有一河沟经过,水位受季节影响较明显,河床高程约400m,滑坡前缘剪出口高程约453m,故陶家村滑坡为不涉水滑坡。滑坡区位于斜坡地带,区内冲沟较多,分布有若干水塘,均常年有水,靠人工补给和降雨补给。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根据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可知,勘查区内地层岩性主要由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区内地层由第四系崩坡积土层(Q4col+dl)、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残坡积(Q4el+dl)、第四系滑坡堆积层(Q4de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组成,岩性简述如下:(1)第四系崩坡积层(Q4col+dl)多为棕黄色~棕褐色块碎石土层,主要分布在滑坡周边陡崖下方斜坡地段。(2)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主要为棕灰色砂卵石土层及粘土层。分布于滑坡周边河道两岸缓坡地带,如滑坡北东侧河沟两岸。(3)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棕黄色~棕褐色,稍湿,松散~稍密,块、碎石成分为砂岩和泥岩,直径0.1m~1.0m不等,最大可达2.0m,含量30%~55%,其余为粉质粘土,厚度5m~10m。在陡坎上方、陡坡地带及滑坡两侧斜坡均有分布。(4)第四系滑坡堆积层(Q4del)物质成分为碎石、块石土,碎块石的成分主要为砂岩和泥岩,块石间断分布,粒径一般30cm左右,最大达1-3m,块石含量约20%左右;碎石含量约35%左右,粒径一般3~15cm,分布不均匀,粉质粘土呈棕褐色~棕色,稍湿,硬可塑状,厚度一般5—30米。(5)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主要为泥岩和砂岩不等厚互层,泥岩:暗紫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团块,强风化层质软,抗风化能力弱。砂岩:灰绿色-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钙质胶结,具斜层理。砂岩出露区域多形成陡坎或陡崖,泥岩出露区域多形成缓坡。岩层受区域构造影响较小,岩层多呈单斜产出,产状170°∠6-8°。区内地下水按其赋存的形式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层孔隙水两种类型。工程区地表水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滑坡概况陶家村滑坡位于万州区天城镇中坝村9组,滑坡整体形态呈不规则台地圈椅状,地势自西南至东北逐渐降低。滑坡后缘以公路内侧基岩陡坎为界,高程360-385m,左侧以出露基岩的山脊为界,右侧以靠近山脊的冲沟为界,前缘则以陡坡上出露的基岩一线为界,高程325-345m,前后缘高差约40-50m。滑坡横宽约600m,纵长230-300m,面积约14.4×104m2,滑体平均厚度18.5m,体积约266.4×104m3,为大型土质滑坡,滑坡主滑方向51°。H01号次级滑坡位于陶家村滑坡左前部,后缘以变形裂缝为界,高程360-362m,前缘剪出口与陶家村滑坡在该区域剪出口一致,以基岩出露陡坎为界,高程340-345m,左侧以微地貌沟为界,右侧以变形裂缝为界。横宽180m,纵长60-90m,平均厚度7.7m,体积约9.7×104m3,主滑方向与陶家村滑坡一致为51°。H02号次级滑坡位于陶家村滑坡中部靠右侧,后缘以变形裂缝为界,高程360-367m,前缘剪出口与陶家村滑坡在该区段剪出口一致,以基岩陡坎为界,高程326-336m,左侧以变形裂缝为界,右侧以微地貌山脊为界,横宽200m,纵长150-170m,平均厚度11.5m,体积约36.8×104m3,主滑方向与陶家村滑坡一致为51°。治理措施抗滑桩+排水工程投资额工程总投资为7494003.15元,其中建筑工程费7180521.73元,临时工程费313481.42元。1、概述1.1工程的任务与规模1.1.1工程的任务根据《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万州区天城镇陶家村滑坡详细勘查报告》结论及《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万州区天城镇陶家村滑坡初步设计》推荐方案,并结合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出具的认定意见、中铁二院重庆公司出具的认定意见及相关批复文件,对陶家村滑坡治理范围进行施工图设计,并对治理工程费用编制预算,最终完成对滑坡的综合治理。1.1.2工程的规模陶家村滑坡位于万州区天城镇中坝村9组,滑坡整体形态呈不规则台地圈椅状,地势自西南至东北逐渐降低。滑坡后缘以公路内侧基岩陡坎为界,高程360-385m,左侧以出露基岩的山脊为界,右侧以靠近山脊的冲沟为界,前缘则以陡坡上出露的基岩一线为界,高程325-345m,前后缘高差约40-50m。滑坡横宽约600m,纵长230-300m,面积约14.4×104m2,滑体平均厚度18.5m,体积约266.4×104m3,为大型土质滑坡,滑坡主滑方向51°。H01号次级滑坡位于陶家村滑坡左前部,后缘以变形裂缝为界,高程360-362m,前缘剪出口与陶家村滑坡在该区域剪出口一致,以基岩出露陡坎为界,高程340-345m,左侧以微地貌沟为界,右侧以变形裂缝为界。横宽180m,纵长60-90m,平均厚度7.7m,体积约9.7×104m3,主滑方向与陶家村滑坡一致为51°。H02号次级滑坡位于陶家村滑坡中部靠右侧,后缘以变形裂缝为界,高程360-367m,前缘剪出口与陶家村滑坡在该区段剪出口一致,以基岩陡坎为界,高程326-336m,左侧以变形裂缝为界,右侧以微地貌山脊为界,横宽200m,纵长150-170m,平均厚度11.5m,体积约36.8×104m3,主滑方向与陶家村滑坡一致为51°。1.2工程布置及主要治理工程(1)陶家村滑坡整体在滑坡后缘362-384m高程一带设置截水沟,共设置2段,截排水沟共计1170m,断面600×600mm,两侧经自然冲沟向坡下排泄。水沟经过水泥公路部分,采用埋设预制钢筋混凝土企口管方式,管道两端设置沉砂池。(2)H01号次级滑坡1)抗滑桩H01号次级滑坡抗滑桩治理工程主要设置于1-1’~3-3’剖面前段,共设置32根抗滑桩:1-1’剖面段,控制长度50m,采用A型抗滑桩支挡,桩截面尺寸为1.2×1.6m,间距6.0m,桩长11.5~12.0m,嵌入滑面以下基岩面内不少于6.0m,共9根,桩顶下沉0.5-1.0m。2-2’剖面段,控制长度80m,采用B型抗滑桩支挡,桩截面尺寸为1.2×1.6m,间距5.0m,桩长13.5-15.0m,嵌入滑面以下基岩面内不少于7.5m,共17根,桩顶下沉0.5-1.0m。3-3’剖面段,控制长度30m,采用A型抗滑桩支挡,桩截面尺寸为1.2×1.6m,间距6.0m,桩长12.0m,嵌入滑面以下基岩面内不少于6.0m,共6根,桩顶下沉0.5-1.5m。2)截排水沟在滑坡后缘塘8、塘9处,设置截排水沟一段,水沟与水塘泄水口相接,自H01号次级滑坡后部至H02次级滑坡左部,汇入滑坡前缘自然冲沟,断面600×600mm,总长250m。(3)H02号次级滑坡1)抗滑桩H02号次级滑坡抗滑桩治理工程主要设置于4-4’~6-6’剖面前段,共设置42根抗滑桩:4-4’剖面段,控制长度75m,采用D型抗滑桩支挡,桩截面尺寸为1.5×2.0m,间距5.0m,桩长15.0~16.0m,嵌入滑面以下基岩面内不少于8.5m,共16根,桩顶下沉0.5-1.5m。5-5’剖面段,控制长度60m,采用C型抗滑桩支挡,桩截面尺寸为1.5×2.0m,间距5.0m,桩长18.5~19.0m,嵌入滑面以下基岩面内不少于9.5m,共13根,桩顶下沉0.5~2.0m。6-6’剖面段,控制长度60m,采用B型抗滑桩支挡,桩截面尺寸为1.2×1.6m,间距5.0m,桩长15.0m,嵌入滑面以下基岩面内不少于7.5m,共13根,桩顶下沉0.5-1.5m。2)截排水沟在滑坡中后部设置截水沟一段(P9-P10),将滑坡后部地表水及生活用水通过截水沟经两侧排水沟排出滑坡区外,西端接入P7-P8段,东端汇入陶家村滑坡右侧边界水塘,断面600×600mm,总长350m。2、防治工程设计2.1工程等级、工况、荷载组合的确定2.1.1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划分陶家村滑坡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镇中坝村9组,滑坡影响范围内,受影响的实物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滑坡区通往县城村级公路约150m;(2)滑坡上有民房9000m2,受威胁人口74户220人;(3)滑坡体上经济林木(果树)约190亩;(4)威胁滑坡区民用输电线路约1公里;(5)滑坡区自来水管300m。按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确定陶家村滑坡防治工程等级见表2.1-1。表2.1-1各区滑坡防治工程等级滑坡分区主要威胁对象受灾对象与损失防治工程等级危害人数(人)可能的经济损失(万元)陶家村滑坡整体村级公路约150m74户220人2000Ⅲ经济林木(果树)约190亩民房9000m2H01号次级滑坡民房2900m227户78人700ⅢH02号次级滑坡民房4300m240户112人950Ⅲ2.1.2设计工况荷载组合该滑坡地理位置高于三峡库区最高蓄水水位,滑坡整体属于不涉水滑坡,采用以下一种工况进行设计:工况5:自重+地面荷载+10年一遇暴雨(q全)2.1.3计算参数与标准该滑坡治理工程计算参数直接采用勘查报告中提出的相关参数。(1)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①滑坡滑体土天然抗剪强度参数为:C=19.3kPa、φ=15.8°;滑体土饱和抗剪强度参数为:C=16.90kPa、φ=14.6°,综合内摩擦角取25°。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的滑坡体采用饱和值,否则采用天然值。②土体内软弱带天然状态下C值为15.3Kpa,φ值为12.8°。饱和状态下C值为13.2Kpa,φ值为11.6°。③土岩面滑带天然状态下C值为13.8Kpa,φ值为11.9°。饱和状态下C值为12.5Kpa,φ值为10.7°。④自重参数:天然重度:19.8kN/m3;饱和重度:20.6kN/m3。⑤地表荷载:滑坡建筑区加载按假定建筑物分布范围内建筑荷载均布,每层荷载取2kPa~5kPa,将每层荷载与平均层数相乘的方法计算。⑥降雨:汛期10年一遇暴雨按10天的渗透深度考虑,地下水位抬升0.5-2.0m。(2)工程设计参数该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参数直接采用勘查报告中提出的相关参数,部分为经验值(带*号,详见表2.1-2)。表2.1-2滑坡设计参数取值表岩土名称重度(kN/m3)粘聚力(kPa)内摩擦角(°)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基底摩擦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N/m4)**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滑体土19.820.619.316.915.814.6\\200\0.3525土体内软弱带\\15.313.212.811.6\\140\0.320土岩面滑带\\13.812.511.910.7\\\\\\泥岩强风化25.225.7*92077038.837.4\6.5130030*0.3580中风化25.426.0*1250102039.238.3\12.12420800.40\砂岩中风化25.7*26.8*2260202041.241.1\30.06000260\\(3)设计标准及安全系数按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的标准,陶家村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及其安全系数如下:滑坡区域防治工程等级计算工况安全系数陶家村滑坡III51.10陶家村H01号次级滑坡III51.10陶家村H02号次级滑坡III51.10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1.00,治理结构设计基准期:50年防治工程设计基准期:50年防治工程正常使用年限:50年2.2分项工程设计2.2.1抗滑桩分项工程设计A型抗滑桩:断面1.2m×1.6m,单根桩长11.5-12.0m,受荷段长度5.5-6.0m,嵌固段长度6.0m,桩间距6m,共计15根,抗滑桩桩顶埋入土体0.5-1.5m。抗滑桩采用C30自拌混凝土进行浇筑,桩身钢筋采用HRB400级。纵向受拉钢筋采用6~18C32,受压侧按构造配6C20,桩身两侧按构造配8C16,箍筋选用双肢C14@200mm,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低于50mm。抗滑桩内钢筋的接头采用机械接头,在接头处的35d(d为钢筋直径)范围内。桩顶下沉部分采用碎石土回填夯实后,表土复耕。B型抗滑桩:断面1.2m×1.6m,单根桩长13.5~15.0m,受荷段长度7.5m,嵌固段长度7.5m,桩间距5m,共计30根,抗滑桩顶埋入土体0.5~1.5m。抗滑桩采用C30自拌混凝土进行浇筑,纵向受拉钢筋采用6~26C32,受压侧按构造配6C20,桩身两侧按构造配8C16,箍筋选用双肢C14@200mm,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低于50mm。抗滑桩内钢筋的接头采用机械接头,在接头处的35d(d为钢筋直径)范围内。桩顶下沉部分采用碎石土回填夯实后,表土复耕。C型抗滑桩:断面1.5m×2.0m,单根桩长18.5~19.0m,受荷段长度9.0~9.5m,嵌固段长度9.5m,桩间距5m,共计13根,局部抗滑桩顶埋入土体0.5~2.0m。抗滑桩采用C30自拌混凝土进行浇筑,纵向受拉钢筋采用9~36C32,受压侧按构造配7C20,桩身两侧按构造配10C16,箍筋选用双肢C14@200mm,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低于50mm。抗滑桩内钢筋的接头采用机械接头,在接头处的35d(d为钢筋直径)范围内。桩顶下沉部分采用碎石土回填夯实后,表土复耕。D型抗滑桩:断面1.5m×2.0m,单根桩长15.0~16.0m,受荷段长度6.5~7.5m,嵌固段长度8.5m,桩间距5m,共计16根,局部抗滑桩顶埋入土体0.5~1.5m。抗滑桩采用C30自拌混凝土进行浇筑,纵向受拉钢筋采用9~48C32,受压侧按构造配7C20,桩身两侧按构造配10C16,箍筋选用四肢C14@150~200mm,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低于50mm。抗滑桩内钢筋的接头采用机械接头,在接头处的35d(d为钢筋直径)范围内。桩顶下沉部分采用碎石土回填夯实后,表土复耕。抗滑桩采用人工跳桩(两序)施工,开挖前应在桩顶设置锁口盘,锁扣盘高度0.4m,四周向外延伸0.5m,井口伸出150mm用于挡水,锁扣盘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浇筑,钢筋级别采用HRB400,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低于30mm。锁扣拆除后采用碎石土回填夯实后,表土复耕。抗滑桩施工开挖单次深度为0.6~1.0m,开挖完成后及时浇注护壁,护壁厚度为200mm,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浇筑,级别采用HRB400,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低于30mm,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继续向下施工。桩顶下沉部分护壁拆除后采用碎石土回填夯实后,表土复耕。2.2.2截排水沟分项工程设计滑坡区新建截水沟总计沟长1770m,断面600×600mm,水沟开挖按1:0.75放坡开挖,沟身采用C20素混凝土现场浇筑,壁厚200mm,沟壁迎水侧设置反滤层,设置厚度200mm,沿水沟长度方向每隔2m设置φ50mmPVC管泄水孔,每隔15m、或地基性状和高度变化处整体设置沉降缝,缝宽30mm,缝中填塞沥青麻筋等有弹性材料,伸缩缝处水沟底,设置齿前墙,伸缩缝内需设止水,在水沟拐角处加强构造措施,沟底坡降不小于1%,当坡降大于30%时(滑坡左侧边界排水沟),应设置跌水,截水沟两端直接接入滑坡两侧已有的冲沟中,施工完毕后对水沟多于开挖部分进行回填。水沟经过水泥公路部分(P4-P5段),采用涵管衔接,涵管两端设置沉砂池。涵管为预制钢筋混凝土企口管,管道类型为III级钢筋预制混凝土企口管,管道尺寸600×80×2000mm,共计6m,管道外壁距离路面埋深不少于0.5m,管道基座采用夯实碎石土,夯实厚度不少于0.3m,管道四周采用碎石土夯实回填。沉砂池尺寸为1.0×1.5m,壁厚0.3m,采用C20自拌混凝土浇筑,公路内侧沉砂池公路边沟部分预留缺口,以保证公路边沟地表水汇入沉砂池。水沟施工完毕后,应保证沟道两侧不高于周边地面,涵管施工完毕后,对水泥公路进行恢复。2.2.3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工程设计滑坡前部因设置抗滑桩,其施工区域及进场道路将对既有环境造成了破坏。根据勘查及现场复核,滑坡区大部分为耕地、荒地,施工便道及抗滑桩工程区主要破坏土地类型主要为农田耕地。按照最新生态环保要求需对施工破坏土地进行恢复,恢复方式主要为土地复垦,并恢复原耕地地貌,主要包括施工便道、抗滑桩桩顶等区域,该类区域复垦、复耕工作量已纳入工程独立费用,故在建设工程费用未单独计算。2.3治理方案工程量表表2.3-1工程量工程类型抗滑桩型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抗滑桩工程A型抗滑桩挖土方m3302.40挖石方m3201.60桩身C30混凝土m3339.76护壁C20混凝土m3189.30模板面积t746.40钢筋制安m242.51桩顶护壁拆除m340.73桩顶土方回填m318.41声测管m776.36B型抗滑桩挖土方m3803.36挖石方m3514.56桩身C30混凝土m3892.52护壁C20混凝土m3453.00模板面积t2918.40钢筋制安m2122.69桩顶护壁拆除m389.91桩顶土方回填m353.36声测管m1925.42C型抗滑桩挖土方m3604.20挖石方m3400.92桩身C30混凝土m3732.00护壁C20混凝土m3299.60模板面积t1765.60钢筋制安m283.47桩顶护壁拆除m347.70桩顶土方回填m335.99声测管m1049.98D型抗滑桩挖土方m3570.00挖石方m3445.44桩身C30混凝土m3753.00护壁C20混凝土m3300.20模板面积t1754.20钢筋制安m2111.89桩顶护壁拆除m352.17桩顶土方回填m332.22声测管m1078.96土石方外运(运距2km)抗滑桩土方外运m32139.98抗滑桩石方外运m31562.52截排水沟工程新建截排水沟开挖土方m32548.8C20砼m3778.8模板m26018.0反滤层m3283.2Φ50PVC泄水孔m311.2伸缩缝m279.7粘土封底m3212.4土方回填m3849.6预制涵管m6.01#沉砂池C20混凝土m30.5模板m28挖方m33.72#沉砂池C20混凝土m30.4模板m25挖方m33.7公路涵管预制钢筋混凝土企口管m6土方开挖m310.5土方回填m37.5土石方外运(运距2km)土方外运m31709.6表2.3-2临时工程工程项目及名称单位数量临时便道km0.76供电km0.6供水km0.3临时征地亩48.5永久征地亩3.7青苗补偿果树棵150蔬菜亩33、工程监测设计3.1工程监测的任务和目的该滑坡监测的主要任务为:通过各种测量、测试手段,对滑坡进行系统、可靠的变形监测。其主要内容有:地表位移监测和地表巡视检查监测。所有的监测工作应达到以下目的:(1)确定滑坡变形动态(包括滑坡变形方向、变形速度等),并对变形发展和变形趋势作出预测。(2)在滑坡治理施工期间,以实测信息指导施工、反馈设计,确保施工安全。(3)治理工程实施后检测滑坡治理效果。3.2监测设计方案主要技术依据及原则3.2.1主要技术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2)《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GB/T17942—2000)(3)《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6)《重庆市地质灾害二级专业监测预警项目(分包5)实施方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2019年7月)3.2.2监测设计主要原则(1)监测工作系统化。应对滑坡的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进行全程监测;(2)监测设施的布置应考虑长久、稳定、可靠、不易被破坏;所有的基准点均应选埋在滑坡影响范围外稳定的基岩上;(3)方法和仪器的选择应考虑技术先进、费用节省,要有足够的精度和灵敏度,以便能准确反映滑坡变形动态;(4)主要技术要求。a、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0mmb、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mmc、裂缝宽度测量精度0.1mm3.3监测工作现状2019年5月,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要求,将陶家村滑坡纳入重庆市地质灾害二级专业监测预警项目。监测设施于陶家村野外勘查结束后,2019年12月安装实施完成。根据监测实施方案,共在滑坡区设置GNSS地表位移监测点7个,包含6个GNSS地表位移监测点,编号GB01-GB06;1个GNSS监测基准点,编号GJ01。根据收集到监测点布设图,结合勘查报告结论,陶家村滑坡二级专业监测安装设备可沿用数为7处,GB02、GB04、GB06位于需治理的次级滑坡内,可辅助监测次级滑坡稳定性;GB01、GB03、GB05位于陶家村滑坡后部平台,可辅助监测陶家村滑坡后部整体稳定性。陶家村滑坡前期的监测工作为本次治理工程施工的监测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准备工作。本次监测设计主要针对治理工程进行布置,通过各种测量、测试手段对滑坡进行系统、可靠的变形监测;在滑坡治理施工期间,以实测信息指导施工、反馈设计,确保施工安全;治理工程完成后检测滑坡治理效果。3.4监测工作方案及布置1、监测点的布置对该滑坡进行地表位移监测、桩顶位移监测和地表巡视检查观测。(1)地表位移监测根据资料收集,滑坡区内于重庆市二级专业监测期间已建设有7处地表位移监测点,1处地表位移基准点,其中可沿用地表位移监测点6处,监测基准点1处;二级监测布设于陶家村滑坡前部次级滑坡范围内3处监测点所处位置多位于次级滑坡边界附近,无法满足监测次级滑坡整体稳定性要求,故本次设计在两处次级滑坡内增设6处地表位移监测点,分别编号JC01~JC06,2处监测基准点,编号JCJZ01~JCJZ02。(2)抗滑桩桩顶位移监测选择有工程治理结构的地段进行支挡结构位移监测,在抗滑桩桩顶设置监测点,编号为ZDJC01~ZDJC06,点位详见监测平面图,点位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3)地表巡视检查观测在做好上述各项监测工作的同时,对滑坡各区定期进行巡视检查监测,对滑坡区的裂缝进行观察描述,对滑坡区新出现的裂缝及其它变形情况进行报告和观测,以判定滑坡在治理施工和工程完工后的稳定形情况。(4)监测周期与频次该项目的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级为三级,效果监测年限为不低于一个水文年。施工安全监测原则每7天监测一次,24小时不间断人工巡视。对于施工扰动变形明显的应施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施工完成后进行效果监测,监测周期雨季1次/7天,旱季1次/7天,若遇特殊情况应加密观测。表3.4-1治理工程监测点布置一览表监测种类数量点号采用仪器监测预警值地表位移6JC01~JC06GNSS自动化监测桩顶位移监测6ZDJC01~ZDJC06GNSS/全站仪100mm具体位置详见监测工作平面布置图。2、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建议①地表位移实时监测:选用GNSS全自动测量法进行地表位移实时监测,监测数据通过GPRS传输到终端服务器,通过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求解算法,获得地表水平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数据,每次观测成果均须进行严密平差。②监测周期为:施工期间至治理完工后共计2个水文年,施工期间应该每月观测至少一次,雨季每周至少一次。若有较大变形变化,应逐天实时监测。3、监测数据处理(1)数据应按规范进行统计分析。(2)及时绘制各种图表并上报。(3)滑坡预报应采用现场严密监视与资料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次观测后,应及时整理绘制出各观测点的变化曲线,当利用回归议程发现有异常观测值,或利用位移对收和时间关系曲线判断有拐点时,应在加强观测的同时,密切注意观察滑前征兆,并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和气象等方向资料,全面分析,作出滑坡预报,及时报警以采用应急措施。(4)在施工期间进行跟踪预测,超前预报,确保安全施工,并及时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同时必须对抗滑桩、护坡进行观察、观测,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5)每年应提交年度监测报告。4、项目施工组织设计4.1施工条件4.1.1道路陶家村滑坡位于万州区天城镇中坝村,距离万州城区直线距离约5公里,滑坡区内仅在滑坡后部有乡村公路通入滑坡区,公路尽头距离施工区域距离约200-300m,因此陶家村滑坡治理需单独修筑施工便道,施工区需修建便道760m。工程区中前部有地势平缓地带,可布置各类临时设施,但需进行临时占地。4.1.2供水生活及施工用水可由滑坡区市政供水系统提供,供水线路长0.4km。4.1.3供电滑坡居民区,可利用居民区电力系统铺设,约需要铺设600米管线满足工程施工用电需要。4.2天然建筑材料根据调查在万州地区以及滑坡工地周边分布有一定的砂料和石材等建筑材料场。本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主要为块石料,混凝土粗、细骨料,砾石料和砂料等,滑坡防护工程所需的块石料在本地分布广泛,可在不影响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就近开采。4.2.1砂料场万州码头砂料场位于万州码头,工程施工用的砂、砾石材料从万州当地购买,运距10km;水泥、钢筋则可从万州区城区购买,运距8km。4.2.2石料场1)大坪垭口采石场大坪垭口采石场位于大坪垭口村,产粗细骨料(公分石、瓜子石),运距较长,约70km。其储量可满足治理工程的需要,但为一般石料质量较差。2)采石场工程区附近产有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易成型且易于开采,可加工成条石,根据以往工程室内测试,其抗压强度30~70MPa,运距约25km,其产量可满足施工要求。另滑坡区距离万州主城区较近,沙石等地方建筑材料来源丰富,有道路可直接进入现场,交通运输较为方便。4.3临时工程及其他推荐方案由于滑坡主体治理结构距离道路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本工程需永久征地3.7亩,临时征地48.5亩,青苗补偿果树150棵,蔬菜3亩。滑坡区地表水、地下水较丰富,施工前应在施工区周边设置简易排水措施,避免工区受过多地表水冲刷;抗滑桩开挖时应及时将桩孔内地下水抽排后方可继续开挖。4.4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1)人工挖孔桩需组织专家进行施工安全专项论证后方可实施。(2)准备工作:平整场地用以修筑临时用房及堆放机械材料,主要施工机械及材料进场,修筑临时施工便道。(3)监测:施工监测前后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简易监测,包括定时巡查、抗滑桩护壁垂直度等,并在支挡结构竣工后进行防治效果监测。(4)抗滑桩:设置于滑坡中前部,设桩后,设桩范围桩前缘均处于稳定。(5)该工程应加强施工中的地质工作(必要时进行施工勘察)和信息化施工,施工过程若发现与设计不符的地质情况,请及时反馈,由相关各方认真分析、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6)施工工序:准备工作→监测→抗滑桩、截排水沟施工→养护(7)抗滑桩施工工艺及工序:①按施工图施工并做好施工勘查和变更设计将抗滑桩开挖过程作为对滑坡进行再勘查、再认识的过程来进行。施工单位要及时编录施工地质情况,根据施工地质情况在必要时提出反馈、变更设计建议;以实现信息化施工,优化和提高治理工程的效果。②准备工作抗滑桩要按桩排方向及控制桩身的坐标,准确放线定位。孔口应有明确设立施工安全警示标志、修建桩区临时防护围栏。施工前先作好桩区周边坡体地表水排泄措施,防止水渗入施工现场。雨季施工时,桩孔口地面上加筑适当高度的防水围堰,裸露临时坡体采取遮盖防雨。按工程要求进行备料,钢筋、水泥应在交货时提交质量检测证书并验收入库,专人保管发料。钢筋应专门建库堆放,避免锈蚀。水泥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受潮和过期水泥。砂石料的杂质和有机质的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③桩孔开挖抗滑桩采用人工开挖,严禁使用爆破开挖。抗滑桩地面以下部分施工采用人工挖孔,地面以上部分采用钢模施工。地下部分施工采用跳越法隔2-3桩开挖,待第一批桩施工结束后方可进行第二批桩的开挖。抗滑桩施工前孔口需先平整放坡,应先将桩位附近边坡或表层易滑塌部分土体清除,或填土压实坡脚,切忌坡脚全断面开挖,确保施工中的坡体稳定和施工安全。房屋建筑附近进行抗滑桩施工前,应检查房屋结构完整性,并对房屋进行监测,并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震动,若因施工导致房屋破损,应及时对房屋进行加固或处理,防止房屋建筑垮塌或损坏掉块对抗滑桩开挖造成危险。为确保开挖施工安全和孔壁质量要求,抗滑桩采取分节开挖,每节开挖深度一般为1.0m,开挖一节,做好该节护壁,护壁厚度为200mm,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浇筑,级别采用HRB400,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低于30mm,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继续向下施工。护壁各节纵向钢筋必须焊接连接,禁止简单绑扎。护壁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力求均匀,与围岩接触良好。为便于拆卸和长期使用,护壁模板以钢模为主。模板支架时应加支撑,并不应在灌注后12小时内拆除。出现易塌、浸水地层时应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壁。如软弱的粘性土或松散的、易跨塌的碎石层中可调节一次护壁高度为0.5~0.6m。滑坡区发育有地下水,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地下水位以下进行抗滑桩护壁施工时,应检测地下水量大小,当孔壁少量渗水时,可采用坑内直接排水,当渗水量很大时,宜采用动力泵抽水。护壁施工单次开挖深度应根据水量适当减小,同时一边开挖一边支护,并按照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护壁后的桩孔应保持垂直、光滑,必须保证护壁不侵入桩截面净空以内。桩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校准其垂直度和净空尺寸。必须严格控制成孔质量,孔位偏差不大于15cm,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不大于1%,孔深不小于设计孔深。开挖的弃渣可用1t以上的卷扬机吊起,每次不得超过0.2m3。吊斗的活门应有双套防开保险装置。吊出后应立即运走临时堆放于安全的低洼地带,不得破坏地质环境,诱发次生灾害,造成二次污染。弃渣应尽可能为本工程区回填利用,余土搬运至附近填土场地利用。在开挖桩孔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下坑进行施工地质编录,每开挖一段应及时进行岩性编录,仔细核对滑面(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其实际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将发现的异常及时向监理单位和勘查设计单位汇报,通过设计变更处理。实际桩底高程应会同勘查设计单位现场验槽确定。④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钢筋笼的制作。现场条件允许时,可孔外预制成型。或在孔外预制箍筋笼,在孔内吊放竖筋并安装。抗滑桩受力钢筋布置在坡高一侧,即桩身受滑坡剩余下滑力作用的一侧。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不得设在土石分界和滑动面(带)处。若孔内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措施强行排干积水,以确保钢筋笼的制作质量。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采用机械连接,应满足国家规范要求。三根受力钢筋按品字形排列时应将其焊接成束筋。箍筋应作成135°弯钩的封闭箍筋,弯钩平直段不小于6d。抗滑桩主筋钢筋均采用机械连接。⑤桩芯混凝土灌注待灌注的桩孔孔底沉渣必须清理干净,铺设10cm后的C30砼垫层找平,地面以上架模后;经检查合格方可安放钢筋笼。所准备的材料应满足单桩连续灌注需要。桩体必须连续浇注,否则应视为断桩进行补强处理。补强处理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桩身混凝土,每连续灌注0.5~0.7m时,应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一次。对已浇注完毕的抗滑桩应及时派专人用麻袋、草帘加以覆盖并浇清水进行养护,养护期7天以上。地面以上桩身砼表面要求平整美观。⑥抗滑桩井下施工安全规定施工时必须建立施工监测网点。当出现变形,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危及施工人员安全时,及时通知施工人员撤离。严格控制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严禁向孔内抛掷物品。人员上下可用卷扬机和吊斗等组成的升降设施。同时应准备性能良好的软梯和安全绳备用。孔内有重物起吊时,应有联系信号,统一指挥。升降设备应由专人并按起重安全规则操作。孔下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同时作业人员不宜超过2人。开挖桩井应对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孔深超过10m后或10m内有CO、CO2、NO、NO2、甲烷及瓦斯等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或氧气不足时,均应使用通风设施向井内作业面送风。孔下照明必须采用24V安全电压。进入井内的电气设备必须接零接地,并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漏电触电事故。干法灌注混凝土时,随时检查串筒或导管是否畅通,其底口与混凝土面的距离应保持1m以上,以确保混凝土能顺序下落。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工程桩芯开挖时,应注意地下水及其渗流作用,在开挖同时注意排水,必要时增加地下水排水措施。抗滑桩浇筑前,应将孔底积水排干,若积水无法排干,可按照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采用导管法进行混凝土连续浇筑。⑦抗滑桩质量检验抗滑桩的质量检查包括原材料质量、孔位偏差、桩身断面尺寸、孔底高程、孔的偏斜、桩周土与滑带土、钢筋笼焊接、钢筋笼制作、混凝土试块强度、桩身质量、桩顶高程等。检查方法为目测、尺检、测量、取样试验等。保证项目a.成桩深度、锚固段长度和桩身断面必须达到设计要求。b.实际浇注混凝土体积严禁小于计算体积,桩身连续完整。c.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d.钢筋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⑧允许偏差项目抗滑桩的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4.4-1抗滑桩允许偏差项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桩身断面尺寸±50mm2桩的垂直度桩长≤5m,50mm;桩长>5m,1%但不大于250mm3主筋间距±10mm4箍筋间距±15mm5钢筋笼尺寸纵、横±106保护层厚度±10mm⑨抗滑桩的检测抗滑桩应全部进行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检测方法预埋预埋管声波透射法,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技术要求,施工时对每根抗滑桩埋设声测管,根据抗滑桩桩径大小,每根抗滑桩埋设4根声测管,总共埋设声测管长度约4450m。声测管埋设要求:埋设布局应对称均匀分布,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声测管有效固定,声测管应有足够的径向刚度,声测管材料的温度系数应与混凝土接近;声测管下端应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顺过渡,管口高度应高出混凝土顶面10cm以上,浇筑混凝土墙应将声测管有效固定。具体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执行。对低应变检测结果有怀疑的抗滑桩,应采用钻芯法进行补充检测,强度等级评定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执行。(8)截、排水沟施工①周边截水沟位置可根据实际地形条件,酌情调整,但要求线型上保持平顺。截水应在施工中尽早完成,同时采取必要的临时排水沟措施。当坡体覆盖层较薄时,截水沟沟底应置于基岩上。②新建水沟材料为现浇筑C20素混凝土。③沟底若为岩石,则不加砂砾石垫层;若土质松软,需在沟底铺设砂砾石垫层并夯实。④水沟每隔15m、或地基性状和高度变化处整体设置沉降缝,缝宽30mm,缝中填塞沥青麻筋等有弹性材料,伸缩缝处水沟底,设置齿前墙,伸缩缝内需设止水;在水沟拐角处加强构造措施;⑤水沟靠山侧设置反滤层,每隔2m设置φ50PVC滤水孔,孔长度不少于30cm。⑥水沟沟底坡降不小于1%,当坡降大于30%时,设置跌水。⑦新建水沟与既有水沟搭接处按跌水沟与截排水沟接头处处理。4.5施工交通运输施工运输主要为材料的进出场,以及抗滑桩开挖和孤石清除产生的土、石方等,工程部位没有可供施工车辆通行的道路,因此须设置临时便道760m,宽度4.5m。在临时便道两侧设置材料堆积场及材料加工区,以便材料的堆放及加工。经咨询建设方,本工程弃渣统一运送至科华水泥厂专用弃渣场,距离滑坡区运距约25km。4.6施工总体布置施工现场应对材料堆放、加工及配套设施平整场地有序设置,布置于靠近施工场地的位置,布设位置应交通便利、有利于材料的进出场;将办公用房、生活区布置于地势平缓、安全的区域,并布设临时防护措施,且应利于人员疏散。4.7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单位应合理组织工期,安全、迅速地完成治理工程。工程治理预计从2022年上半年开工,施工准备工作15天,主体工程施工期5个月,竣工验收期15天,总工期约6个月。施工进度建议安排见下表:表4.7-1治理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工程内容天数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180施工准备抗滑桩截排水工程竣工验收4.8施工管理与监理4.8.1施工管理为了三峡工程的顺利建设、库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彻底地、不留隐患的进行治理,依据国家相应的程序、法律及法规建立完善的、高效的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须成立治理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上级主管部门、县政府、县规自局、县交通局等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指挥部,由项目法人代表任指挥长。领导小组职责:指导工程指挥部做好陶家村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工作,负责组织协调政府各部门工作,尤其是资金运行的监管工作。4.8.2施工监理施工监理是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工期和造价,提高工程效益和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办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必须由具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监理资质单位进行工程监理。1、监理机构组织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发《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监理办法》,该治理工程的需要设总监和驻地监理工程师,共需监理工程师1人,辅助工作人员1-2人,其监理机构包括办公室、财务部、工程监理部、合同监理部等。2、监理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1)组织设计交底、图纸会审;(2)审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发布开工令;(4)检查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设备的规格和质量;(5)检查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6)督促履行承包合同,主持协商合同条款的变更,调解合同双方争议,处理索赔事项;(7)检查工作和施工质量,验收分部分项工程,签署工程付款凭证;(8)组织施工图设计变更会商等;(9)审核竣工图纸及竣工报告,组织工程竣工预验收,提出工程质量评价报告。3、监理工程师职责与权限在计划管理、质量控制、计量与支付、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与权限按原国土资源部颁发《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办法》执行。4.9施工安全防护4.9.1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由于施工场地均位于滑坡危险区内,施工安全可能受到滑坡威胁,工程施工中必须注意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施工时应与滑坡的监测同步进行,一方面对已有地质灾害点做好防治,同时应做好施工安全保护,严格按设计和相关规程施工,避免因施工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1)施工营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避免施工期间可能突发地质灾害带来危害;(2)工程开工前,各工区应熟悉施工场地和营地周边地质环境,掌握周边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有针对性的建立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人员,制定明确的地质灾害临灾预警信号和合理的疏散路线,开展地质灾害临灾预警避灾演练,做好施工期间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工作;(3)加强各类工程边坡管理和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排除,必要时应做好边坡临时支护;(4)规范各类施工弃土弃渣的堆弃,不得随意向沟道倾倒弃渣,避免因堆渣不当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5)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6)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相关技术规程操作,确保施工安全。4.9.2施工安全应急预案1、工程特点和重大危险源辨识本次滑坡治理的主体工程措施主要为抗滑桩和截排水沟。施工中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区滑坡地质灾害;(2)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在施工使用中的危险;(3)人员交通和材料运输等道路交通危险;(4)钢筋制安、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作业中的操作安全风险;(5)抗滑桩开挖过程中支护不到位或人员施工操作不规范导致孔壁垮塌或杂物坠落等危险。2、安全应急目标(1)能在接到事故报告5分钟内启动应急预案,15分钟内实施有效救援;(2)应急物资完好率100%,供应及时有效;(3)抢险人员培训合格率100%;(4)杜绝发生抢险二次伤害和二次污染;(5)事故的心理管理和人体工效达到最佳;(6)事故恢复和对外协调及时有效;(7)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达到最低。3、应急准备(1)应急机构和职责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生产经理任副组长,下设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抢修抢险组、安全保卫组。a.组长(项目经理)职责①全面负责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应急处理的指挥和协调,对事故与灾害的紧急处置迅速做出判断与决策;②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③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④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⑤决定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做出安排;⑥及时向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报告重大伤亡事故应急处理工作;⑦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⑧负责组织制定安全技术培训计划,对现场急救员与现场的所有作业人员进行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教育,使每一名从业人员都能够掌握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等急救技术,了解在可能出现的恶劣条件下求生求救的方法。b.副组长(项目总工)职责①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编写本项目总体应急预案,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②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③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④审核各部门编写的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资料,发生应急救援事件时为组长决策提供技术支持;⑤组织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⑥组长不在施工现场时代行组长工作。c.副组长(项目生产经理)职责①负责应急现场的直接指挥以及组织应急救援方案的演练;②负责组织专业救灾队伍进行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与救灾工作;③负责组织自愿救险救灾队伍进行紧急情况下配合或替换专业救灾队伍抢险与救灾,防止事故或灾害扩大与蔓延。在事故调查清楚并定性的条件下,尽快清理现场,恢复生产。d.协调联络组职责①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②负责事故或灾害的紧急救险、救灾与处置情况的通讯联络和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指挥机构与各成员之间,本单位与上级和周边单位之间(如地方消防、医疗机构)信息及时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与救援工作;③负责在整个救险救灾过程中与遇险人员的家属联络和接待,作好精神和生活上的安抚工作;④负责对外消息的发布与澄清。④负责保险索赔事宜的处理,做好善后事宜;⑥负责应急过程的会议、记录与整理,应急事件结束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会议记录报告。e.后勤保障组职责①负责应急所需的机械、装备、材料、生活保障物资的供应、组织、调集工作;②按照公司规定,建立安全管理专项资金帐户,负责安全专项资金的管理与拨付;③为安全应急处理及时提供资金;④对通讯设施定期不定期进行检修,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f.抢险救灾组职责①在第一时间内组织施工现场安全抢险救灾工作并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应急管理预案;②负责组织医疗人员对事故现场伤员的临时抢救和临时处置,并协助医护人员护送重伤员到相应的医疗机构治疗;③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④负责组织调查事故经过,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⑤应急事件结束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抢险救灾实施报告。g.安全保卫组职责①事件发生后组织警戒保卫人员封闭事故现场、隔离事故或灾害区域;②负责保护现场、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照相与图纸的测绘;③负责维持秩序、疏通交通等工作;协助、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伤亡事故的处理。h.医疗救治组职责①负责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②区分伤重程度,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③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④与医疗机构及时沟通,跟踪伤者的治疗效果,并将治疗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应急领导机构,以便领导及时做出决策。(2)应急机构布置本项目经理部办公地点可设在滑坡区危险区外的附近安全地带,可就近租房设置项目部。应急指挥机构设在项目部。可在万州城区选定1家医院作为应急定点医疗机构。(3)应急物资应急物资设备分两部分准备,一部分储备在施工现场,一部分储备在场外相关单位。储备在施工现场的应急物资设备为应急救援专用、常备物资,非特殊情况,不得动用,并由项目部安全和环境管理人员组织定期检查,随时补充。储备在场外相关单位的应急物资设备为非专用物资,应经常与相关方保持联系,确认物资设备的现状,尤其是在分项工程施工期间,确保能随时调配,必要时,应与多家相关方建立联系。(4)应急人员项目部成立一个专业救险救灾应急队伍和一个自愿救险救灾队伍,包括现场医疗抢救人员、警戒保卫人员、家属安置人员、救灾物资和设备调配组人员等。人员应经应急培训,掌握应急常识和救险救灾方法,参加相关的演练。(5)应急资金应急资金不低于工程造价的0.5%。(6)应急联络各工区施工现场设置标牌公布下列应急联系电话的号码,当应急电话有变动时,要及时通知并公布:a.急救电话:120;b.报警电话:110、119;c.内部应急小组电话:包括项目经理、项目书记、生产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各工区主任、工区抢险队队长、医疗组组长、后勤保卫组组长、上级应急小组负责人电话;d.外部有关单位电话:包括医院、派出所、林业局、环保局、消防支队、电力公司、吊车公司、供水公司等应急电话。(7)应急总要求根据治理工程各工区分布分散和交通不便等特点,合理安排应急人员和设备、设施。其中,现场安全和环境管理人员应在安排作业班组时,根据现场风险情况,合理考虑工人的应急能力和应急物资供应、保障能力。由于现场具备应急能力的人员和物资有限,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应急人员和应急物资的有效组合,使已具备应急能力的人员和不具备应急能力的人员,相关应急区域与临近区域的应急物资能够合理搭配,具体应急准备物资由项目部安全、环境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提供,具体应急人员搭配的计划由工长和安全员在现场策划。a.急救程序①第一目击者在应急事件出现后,通知急救小组组长/副组长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就地组织员工及时抢救伤员至安全地带,同时撤出死亡人员;②工地救护员对重伤员进行止血急救措施,全部伤员立即转送医院诊断救护。对伤亡人员立即转送医院,请求医疗诊断,提出结论;③保安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负责警戒,保护现场,阻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以等待调查。b.报告程序①项目部应立即向单位书面报告人员伤亡情况,远地项目部可以电传。对于死亡事故,公司应于12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机构;②出现重大伤亡时,项目部将事故通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请求协助。c.恢复生产①在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下,应急领导小组其他相关副组长及成员进行事故调查,经现场照相、访问、提取物证后,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单位安全生产委员会,必要时还应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②应急小组调查结束后,可以发出生产指令;③应急小组召开员工大会,通报事故情况,总结教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出后续工作的安全生产目标。4、应急响应措施(1)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汇报,项目应急小组得知情况后,应协同项目医疗队乘专车火速赶往现场,指挥营救工作;(2)现场救护人员应保持冷静,观查险情,分析无二次灾害危险的情况下方能实施;(3)出现地质灾害等造成人员压埋时,在现场施救的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人工清除覆土的方法,将被埋人员找到。在刨人时应一边挖土一边协同项目医疗人员进行抢救(如供氧、包扎),人员挖出后用担架将受伤人员抬出。人工挖掘尽量避免使用尖锐性工具。对于大块沉重物体,应合理组织搬运,尤其是压在被埋人员身上的大块物体,必须组织好足够人力方可搬运,搬运前应明确分工,由专人负责将被埋人员移出。人员应分班组,按照工作面合理安排人力并及时轮换,保障抢救挖掘人员体力,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被埋人员抢救出来。当有地表水或地下水较丰富时,应合理做好防排水,防止因排水导致塌方加剧增加对被埋人员的压力,或造成泥沙堵塞被埋人员呼吸系统;(4)被埋人员被救出以后,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由救助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救助:争分夺秒抢救压埋者,使头部先露出,保证呼吸畅通,出来之后,呼吸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呼吸。在实施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迅速地搬到附近较安全又通风的地方,再将伤员领口解开,腰带放松,脱掉鞋子。口腔里若有尘土、血块、痰液、假牙等,应完全吸出或取出。然后进行正规心肺复苏,伤口止血且使用止血带,切忌对压伤进行热敷或按摩;(5)如发现伤员有骨折现象,利用木板、竹片和绳布等捆绑骨折处上下关节,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将其上肢固定身侧,下肢与下肢缚在一起;在医院救护车未来之前,利用现场木板选配不少于4名身强力壮的救护组人员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将其抬至救护车到达的地带。如该伤者伤口出血比较严重,应让其以头低脚高的姿势躺卧,使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织物覆盖在伤口上,用绷带较紧地包扎,以压迫止血,或选择弹性好的橡胶管、橡胶带或毛巾、带状布巾等。对上肢出血者,捆绑在其上臂1/2处,对下肢出血者,捆绑在其在腿上2/3处,并每隔断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如伤者剧痛难忍,即打开现场医药箱,让其先服用镇痛剂。救护时不要随意移动或翻动伤员身体;(6)伤员在经过项目医疗人员简单救护后,不管受伤轻重,均应用救护车或项目部车辆尽快送到最近医院做进一步的救护与治疗,听从医生意见是否进行留院观察;(7)如果发生易燃易爆物品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