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地理高考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B.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地球自转的速度在赤道上最快,在两极最慢。D.地球自转导致了四季更替的现象。【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其方向是从西向东,这与地球公转的方向相同。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并非昼夜长短变化或四季更迭,后者由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产生。另外,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达到最大值,但在两极实际上并没有自转速度,因为两极是地球自转轴所在的位置。2、下列表述中,哪一个描述的是沉积岩的特征?A.沉积岩通常含有化石。B.沉积岩是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C.沉积岩主要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D.沉积岩具有明显的片理构造。【答案】A【解析】沉积岩是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以及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经过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们常常包含有化石,因为这些岩石是在水体底部或陆地上层积累起来的沉积物固化而成,能够保存生物遗骸。B选项描述的是变质岩的形成环境;C选项描述的是火成岩(也称岩浆岩)的形成过程;D选项中的片理构造是变质岩的特征。3、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错误的是:A.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B.南方地区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C.西北地区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D.青藏地区“高”和“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A选项,北方地区降水较少,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这是北方地区的典型特征,故A选项正确。B选项,南方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而不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故B选项错误。C选项,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这影响了本区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故C选项正确。D选项,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和“寒”的自然特征,这导致了本区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方式,如畜牧业发达,故D选项正确。4、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B.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最终注入东海C.长江中游流经四川盆地,下游流经华北平原D.珠江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结冰期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河流的概况。A选项,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这是我国两条重要河流的共同特点,故A选项正确。B选项,黄河虽然是我国第二长河,但其最终注入的是渤海,而不是东海,故B选项错误。C选项,长江中游流经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而非四川盆地;下游流经的则是长江三角洲,而非华北平原,故C选项错误。D选项,珠江确实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但由于其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因此没有结冰期,故D选项错误。5、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正圆B.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D.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更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选项A,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并非完全的正圆,故A错误。选项B,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故B错误。选项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即大约365.25天,而不是一天,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故C错误。选项D,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故D正确。6、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地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B.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C.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小D.南北纬60°处,线速度是赤道处的一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选项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都相等,约为每小时15°;而线速度则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故A错误。选项B,在南北极点,由于地球自转的轴心就是这两点,因此它们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故B正确。选项C,纬度越低,距离地球自转的轴心越远,因此线速度越大,而非越小,故C错误。选项D,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并非赤道处的一半,而是赤道处线速度的227、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规则的球体B.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C.地球赤道周长约6371千米D.地球极半径比赤道半径长约21千米答案:B解析: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并非完全规则的球体,故A错误;B.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这个数据是科学家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的,故B正确;C.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而非6371千米,6371千米是地球的平均半径,故C错误;D.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而非长约21千米,故D错误。8、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了四季更替B.产生了昼夜现象C.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D.产生了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的差异答案:D解析:A.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与自转无关,故A错误;B.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与自转无关,自转主要影响的是昼夜更替,即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形成,故B错误;C.昼夜长短的变化也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系,导致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与自转无关,故C错误;D.地球自转产生了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这是自转的基本地理意义之一,故D正确。9、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都是一年C.自转和公转都围绕太阳转D.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在不断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选项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这是天文学的基本知识,故A正确。选项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约24小时,而非一年。公转的周期才是一年,故B错误。选项C,地球自转是围绕地轴进行的,而非太阳。公转才是围绕太阳进行的,故C错误。选项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为每小时15°。公转的速度虽然存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微小差异,但整体上变化不大,不能说速度在不断变化,故D错误。1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则该处地形为()A.山谷B.山脊C.山顶D.陡崖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选项A,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时,该处地形为山谷,因为山谷是两侧高中间低的地形,等高线自然向高处凸出,故A正确。选项B,山脊的等高线是向海拔低处凸出的,与题目描述相反,故B错误。选项C,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闭合的小圆圈,且这个小圆圈上的点都是海拔最高点,与题目描述不符,故C错误。选项D,陡崖的等高线在地图上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形成一个明显的“V”字形或“U”字形,与题目描述不符,故D错误。11、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B.雨热同期,但降水分配均匀C.冬季南北温差小,夏季普遍高温D.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气候特征。选项A,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形成明显的雨热同期现象,A正确。选项B,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的区域极为辽阔。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但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B错误。选项C,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C错误。选项D,我国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错误。12、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但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吐鲁番盆地C.青藏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选项A,东北平原位于我国东北部,夏季时受太阳辐射影响,气温较高,但并非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A错误。选项B,吐鲁番盆地是我国著名的“火州”,因其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夏季气温极高,是我国的“热极”,B错误。选项C,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夏季气温相对较低,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C正确。选项D,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时受太阳辐射影响,气温较高,且受海洋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湿热,D错误。13、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终年高温多雨D.终年温和湿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选项A,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与A选项的描述相符,故A正确。选项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描述的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而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并非地中海气候,故B错误。选项C,终年高温多雨描述的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我国南方地区并不具备这样的气候特征,故C错误。选项D,终年温和湿润描述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的某些特征,但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并非终年温和湿润,故D错误。14、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总量不足,人均丰富C.总量和人均都丰富D.总量和人均都不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选项A,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总量非常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显著特征,故A正确。选项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并非不足,而是人均不足,与B选项的描述相反,故B错误。选项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并非总量和人均都丰富,故C错误。选项D,我国自然资源总量是丰富的,只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不足,并非总量和人均都不足,故D错误。15、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B.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C.青藏地区以高寒气候为主,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D.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特征。A选项,北方地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但其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之间,并非都在800毫米以上,故A错误。B选项,南方地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纬度较低,冬季气温相对较高,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故B错误。C选项,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夏季虽然气温相对于其他地区较高,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仍然较低,且降水并不丰富,多表现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故C错误。D选项,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降水稀少,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这是该地区的显著气候特征,故D正确。16、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自东向西注入太平洋B.北方河流的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有结冰现象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冬季无结冰现象D.内流河多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季节变化大,多为季节性河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流的地理特征。A选项,长江、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但它们都是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而非自东向西,故A错误。B选项,北方河流由于主要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且雨季较短,因此汛期较短;同时,由于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大;另外,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河流普遍有结冰现象。但题目中“汛期长,含沙量小”与实际情况不符,故B错误。C选项,南方河流由于主要流经湿润地区,雨季较长,因此汛期也较长;同时,由于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小;另外,由于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高,河流普遍无结冰现象。但题目中“含沙量大”与实际情况不符,故C错误。D选项,内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这些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因此水量季节变化大,多为季节性河流。这个描述与实际情况相符,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背景材料】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国某地区夏季频繁出现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该地政府正在考虑实施一系列适应性措施。【题目要求】分析该地区夏季高温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讨论高温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4分)提出至少三项可以采取的适应性措施来减轻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5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主要原因分析大气环流的变化:全球变暖导致大气环流模式发生变化,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的时间延长,使得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加长。(2分)地形因素:该地区位于盆地或谷地中,地形闭塞不利于热量扩散,容易形成热岛效应。(2分)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建设导致地表覆盖变化,减少了自然植被,加剧了热岛效应。(2分)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分蒸发加快:高温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导致土壤干旱,影响作物生长。(2分)光合作用下降:温度过高会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减少产量。(1分)病虫害增多:高温环境利于病虫害繁殖,增加农作物受害风险。(1分)适应性措施改进灌溉系统: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分)选择耐热品种:根据气候特点,种植耐高温、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2分)建立农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向农户提供气象信息,指导他们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高温天气。(1分)第二题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位于南半球某国家的首都M市,人口约260万,是南美洲西岸著名的港口和旅游城市。该国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是世界主要产铜国之一。材料二:M市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见附图)。(1)分析M市成为世界著名港口的有利条件。(2)分析该国铜矿资源丰富的成因,并简述铜矿资源开发对该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M市成为世界著名港口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位置优越:M市位于南美洲西岸,地处沿海,便于海运;且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海域水深,有利于建设深水港口。经济腹地广阔:M市所在国家经济发达,国内、国际贸易繁荣,为港口提供了广阔的货源地和消费市场。基础设施完善:港口设施先进,配套设施完善,包括仓储、物流、装卸等各个环节,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政策支持:政府重视港口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投资保障。(2)该国铜矿资源丰富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丰富的岩浆型铜矿。铜矿资源开发对该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铜矿资源开发带动了采矿业、冶炼业、机械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外汇收入:铜矿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出口到国际市场可以获得大量外汇收入,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铜矿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支持,如交通、通讯、电力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铜矿资源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解析:(1)M市成为世界著名港口的有利条件分析需要从地理位置、经济腹地、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首先,M市位于南美洲西岸,地处沿海,便于海运,这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其次,M市所在国家经济发达,国内、国际贸易繁荣,为港口提供了广阔的货源地和消费市场。再次,港口设施先进、配套设施完善也是M市成为世界著名港口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政府重视港口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投资保障,为港口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该国铜矿资源丰富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丰富的岩浆型铜矿。这种地质条件为该国提供了丰富的铜矿资源储备。铜矿资源的开发对该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铜矿资源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采矿业、冶炼业、机械制造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铜矿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出口到国际市场可以获得大量外汇收入,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再次,铜矿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支持,如交通、通讯、电力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最后,铜矿资源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第三题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阿尔泰山脉位于中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四国交界处,其西北坡面向额尔齐斯河谷地,降水较多。阿尔泰山森林资源丰富,主要以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主,该树种喜光、耐寒、喜湿润,通常与云杉、冷杉混生。材料二:近年来,阿尔泰山西北坡的森林植被呈现整体向高海拔迁移的趋势,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1)简述阿尔泰山西北坡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2)分析阿尔泰山西北坡森林植被向高海拔迁移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答案:(1)阿尔泰山西北坡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西北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双保险智能型全自动检针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遥控接收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色甘塞洛鼻腔喷雾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可空转直立式耐酸碱泵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家电经销商销售合同
- 技术服务合同权益保护
- 计算机及相关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废弃厂房拆毁工程合同
-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2年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理论知识竞赛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部
- CW6180C卧式车床说明书
- 古诗词《秋词》课件
- (完整版)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表
- (新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考试题库(含答案)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八单元集体备课
- 未带有效居民身份证考生承诺书
- 除盐水站纯水设备调试实施方案
- 《大海》 教学课件
- 第一单元我的视频类故事第一节认识数字故事课件
- 木结构防腐措施及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