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群二考点4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考点4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作者融
入其中的思想情感,分析诗歌的社会意义。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态度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
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注: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情感知识详见《积累帮》(分册3)第二部分任务群二知积累5]
1.[分析诗句的思想情感]必修上册中《登高》的颈联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试作
简要分析。
①“万里”“常作客”表现了诗人长期漂泊天涯、远离故乡的羁旅思乡之愁;②
“悲秋”表现了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无限悲凉之意;③“百年”借指晚
年,写出了诗人处在风烛残年的沉痛无奈;④“多病”“独”表现了诗人晚年衰老
多病,没有亲朋相伴的孤独凄凉。
123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选择性必修下册中的《望海潮》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太
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试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
繁华与美丽。
作者从五个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①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地
理形势优越。②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都是繁华都市。③自然景观:有著名的
钱塘江、秀丽的西湖。④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⑤百姓生活:人
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1233.[个性化解读观点态度]关于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人说最后一
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对此请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一最后一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已
年过花甲,但壮志未减、雄心犹在的豪迈气概。观点二最后一句话是悲情怨语。“凭谁问”三字抒发了作者想到赵国有用廉颇
之意,还派人去探问,而朝廷却无重用自己之心,无探问之人,只得坐视髀肉复
生,抒发了空有报国之志的悲愤。123是
什
么概括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其情感基
调,分析其深层内涵。怎
么
考主要有四种考查情形: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情感,如在对形
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二是着眼于概括整首诗歌的内容情
感,三是分析某一句或某几句诗歌的思想情感,四是分析诗歌情感的变化。命题点1
概括分析思想情感
[20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
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
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解题思路】首先要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内容,然后通过诗句去体会诗人想要表达
的感情倾向。从诗歌内容来看,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皮日休的和诗,而皮日休正患病
在家,因此诗歌蕴含着对友人的宽慰。从首联来看,对于不能和友人相会,作者是
遗憾的;从尾联中的“但医”“不怕”来看,作者期盼友人病愈,并且满怀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
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6分)
【白话诗歌】我错失了与你一同饮酒游春的约会,一直在家教书,也没能写出什
么游春诗。我趁着这个机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心中向往与你一起去山崖采摘灵芝。
栖息野外使鹤笼更加宽敞,施赠给山中僧人的斋饭别有一番滋味。只希望你的眼疾
能早一天康复,到时再一起游玩,江花一定开满树枝。【诗歌鉴赏】首联先点明背景信息“失春城醉上期”,与诗题相照应,作者因不
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欣赏春色而深感遗憾,自然引出作者的当下情况“下
帷”和“未裁诗”。颔联上句承“下帷”而来,写自己正好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子
弟;下句表达作者对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的期待。颈联上句写自己孤傲高洁,
不在官场,不受官场的束缚,如野鹤般悠闲惬意;下句写自己甘守清贫,即便是粗
茶淡饭也甘之如饴。尾联照应首句,又巧妙点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作者期待友人的眼疾能尽快好起来,然后再相约痛饮,看花绽枝头、春满江上,从
中可见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谊。题材清单酬答唱和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021全国甲卷,陈师道《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2020全国Ⅰ卷,陆龟蒙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内
涵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
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回
应。内
容有所感受、思念时,亲友间相互赠
诗;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关
怀、奖励、勉励;同事间的揶揄、赞
美、批驳等。题材特征内容情感标
志题干中一般“酬”“和”“赠”“次韵”“答”等字眼。情
感或表谢意(含婉拒),或表深情,
或表干谒,或表心志。常用技法①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对方的感情。②比喻。用比喻的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心志。③想象。想象对方的生活情景,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读
诗
技
法抓标题,看对象。酬答唱和诗的标题中往往有明确的题材标志和酬答对象,有
时还有背景、情感的暗示,这是解读这类诗歌的关键点。关注内容情感。虽然酬答唱和诗的内容情感广泛多样,但其关涉的对象往往非
常明确,因此紧扣作者和酬答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突破口,结合诗歌中
的关键词句,便不难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命题拓展1.[分析颈联的内涵/2023北京卷,T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
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
一联有哪些内涵。(6分)[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
①表达天地广大而自己却无处容身的伤感。②因生逢乱世而怀想历史上的太平之
世。③回首自己饱经战乱、颠沛流离的经历,而产生淡泊功名、甘为野老的出世之
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3456789【解题思路】首先,理解“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两句的大意。
“侧身天地”的意思是置身于天地中,“更”指更加,“怀古”指怀念古时的岁
月,“回首”指回过头来看,“风尘”在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风和尘,而是有所喻
指,联系注释中杜甫所处的社会环境可知,“风尘”指的是动乱的社会等,“甘”
指甘愿,根据注释可知“息机”指的是熄灭用世之心,即淡泊功名,诗人身处乱
世,只想隐居避世,只求安稳活着,甘为野老。据此可准确理解“侧身”两句的内
涵。其次,分析诗句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态度。联系注释可知,诗人虽身处广阔的
天地之间,但颠沛流离,饱经战乱,既“忧乱兵入”又“恐邻人非”,自觉身处乱
世无处容身,因此伤感不已。诗人为什么“更怀古”呢?必定是因为今不如古,今
有“乱兵入”,而古时天下太平,对比之下,更凸显出诗人对当下战乱的厌恶,对
历史上的太平之世的怀想。诗人因饱经战乱、颠沛流离,故而“甘息机”,甘愿做一个不求功名的隐士,过自己的太平日子,显示出诗人淡泊功名的出世之心。1234567892.[概括内容/2020江苏卷,T9]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
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6分)(王安石《送沈康知常州》)
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
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6分)
123456789【解题思路】解答时先要结合题目、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
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后分
点作答。本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考生要注意“沟塍半
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
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出
“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
“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
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1234567893.[分析颈联和尾联表达的情感/2020江苏卷,T1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感?(5分)(王安石《送沈康知常州》)
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
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5分)
123456789【解题思路】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
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诗歌后两联提到的“话
此”,故要联系上文来看。“劳人”“佳士”都指沈康,“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
所乘的车子,这里指代沈康的到来;“忽逢佳士得朱轮”大意是“忽然听到了您到
常州治理的好消息”,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康这个优秀的父母官到来的期待和欢
迎;其实这是作者委婉地表达对沈康的勉励,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不辜负百姓的
盼望,这是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惆怅”写出作者在提到常州时的心情,表达了自己此前在常州,对常州治理未能
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后句“最忆荆溪两岸春”,想到常州的美景,表达了对常州
的难舍和怀念之情。1234567894.[分析全诗情感/2020上海卷,T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
加以分析。(5分)(孔武仲《江上》)
首联以“万里长江”映衬“一叶舟”,传递出羁旅的寂寞萧索,而秋天触动作
者,让他心绪难平;颔联、颈联描绘秋色烂漫、一片生机的景象,这样的景象消释
了作者的寂寞萧索;尾联写寥廓江天激发慷慨昂扬的少年壮志,以不愿垂钓沧江、
归隐江湖表达自己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志向。(分析3分,情感2分)
123456789【解题思路】诗歌表现情感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分析直接抒情,
要重点抓诗句中能直接表现作者心情的字词,如“愁”“忧”“悲”等;分析间接
抒情,要重点把握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等。诗歌前三联重在写景,首联描写的是
“万里长江”“一叶舟”的秋景,“一叶舟”说明作者此时正在羁旅途中,从观感
上看,“万里长江”与“一叶舟”形成对比,以长江的阔大反衬作者所乘舟之小,
苍茫水面上,只有作者所乘一叶小舟,难免心生孤独寂寥之感;“萧索”二字既是
景物的特点,也是作者此时的心境。由此可以看出羁旅的寂寞萧索。中间两联绘景
细致,描绘的景色色彩鲜艳,富有生机,一片烂漫,这样的景象消释了作者的寂寥
心情。尾联直接抒情,“壮气”“未忍”说明作者不愿垂钓沧江、归隐江湖,渴望
积极入世、兼济天下。1234567895.[分析尾联的含意/全国Ⅰ卷,T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李贺
《野歌》)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最后两
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
“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诗人虽然遭
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自我勉励。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
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6分) 1234567896.[从题目入手分析诗歌情感/全国Ⅲ卷,T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
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
九、李二十》)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
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每点3分) 123456789【解题思路】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所以不仅要体
会其表层情感,还要体会作者“戏赠”背后的微妙心思。诗歌首联,写作者的诗歌
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
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明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体现
了作者内心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由此可以
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种: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一是作者对不能
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1234567897.[典故探情/全国Ⅰ卷,T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李白《金陵望汉江》)
【解题思路】结合注解④可知,诗人用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
寇。表现的是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太平盛世的歌颂。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
人物,他曾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李白写任公子罢钓竿,
实际上是将自己与古时的任公子相比,虽然自己学得屠龙之技,却已无处可用。对
此,自诩英雄的李白也不由得长叹一声。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
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
无用武之地的失落。(5分) 1234567898.[分析情感变化/山东卷,T14(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孙周
卿《水仙子·舟中》)
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
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
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
乐观旷达的情怀。(4分)
123456789【解题思路】开篇两句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入夜洞庭湖畔,灯火青荧,孤舟
无伴。这一背景衬托出了作者内心冷寂孤独的羁旅之感。“朔风吹老梅花片”,作
者在封闭的船舱中听到朔风的劲烈,于是“推开篷”细看究竟,却得到了“雪满
天”的全新发现,惊喜顿生,诗兴大发。一个“豪”字,不只属于“诗”,也表现
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心
情无比畅快豪爽,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1234567899.[分析情感变化/2024广东六校联考,T16]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中诗人的感情变
化。(6分)(王守仁《沅水驿》)
①因触怒权贵遭贬而感到落寞失意。颔联借景抒情,异乡风土空寂蛮荒,“日
怜”“惟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落寞。②在贬谪途中因思乡而感到孤独寂寞。颈联
以“耶溪有信”和“楚水无情”对比,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③
虽然身处逆境,但诗人并未放任自己的悲观情绪,而是努力告诫自己要在逆境中乐
观旷达、随遇而安。尾联写诗人自己虽然被贬去偏远的贵州,但庆幸因此获得了更
大的身心自由,如闲云野鹤一样可以摆脱世事的羁绊,潜心钻研学问。(每点2分,
其中情感和分析各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23456789【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逐联进行分析。首联中的地点和景物交代了诗人写作此
诗的地点,照应标题。颔联中,“远客”说明诗人正在贬谪途中,“怜”透露出诗
人对自身处境的忧虑,“空山”“惟见”点出环境的空寂荒凉,“瘴云浮”突出自
然环境的恶劣。此联借景抒情,贬谪途中环境空寂荒凉,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落寞。
联系注释可知,颈联中的“耶溪”是诗人家乡的小溪,这里指代家乡,家乡“有
信”,但自己却无从探问,面前只有无情的楚水流过。以“耶溪有信”和“楚水无
情”对比,表达诗人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结合注释可知,诗人是因触怒权
贵而遭贬贵州的,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并未完全悲观,而是庆幸“此身如野鹤,人
间随地可淹留”,表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123456789技法点拨概括分析思想情感题的方法审准题干审读题干关键词,明确是要求概括分析整首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某一句或
某几句的思想情感,抑或是分析概括诗歌的情感变化。思考角度①看标题。②看作者。③看时代。④看意象。⑤看关键词句。⑥看注释。精
准作
答①概括分析句子情感题。抓人、事、景,句子翻译+句子表达技巧+概括情
感。②整体概括内容情感题。整体概括内容+分析具体句子+概括情感。③
分析作者情感变化题。整体把握情感并划分层次,体会每一层次所体现的微
妙情感,串联这些情感,便可把握其中的变化。命题点2
分析评价观点态度是
什
么诗歌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两类: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别人对诗歌的看法。作者
的观点态度指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的对人或事的看法、倾向以及人生志趣
或感悟。别人对诗歌的看法一般是作者以外的人对诗歌的形象、语言风格、
技巧运用、思想内容等的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所谓评价,就是对作者的观
点态度或别人对诗歌的看法进行点评,看其是否正确,对读者有什么启示,
认识是否全面等。
[202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读
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
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
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
存在差异。(3分)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3分)
【解题思路】第一问:通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分析诗歌蕴含的道理。
首联写自古以来功成名就的人历经了千辛万苦,但他们的事迹最后却不知由谁来记
载。颔联是对首联的回答,说明了修史者难以看清先贤事迹的来龙去脉,记录不准
确,后世对此更是众说纷纭,看不清历史的真相。颈联中的“糟粕”二字说明史书
上流传下来的也有糟粕,“丹青难写是精神”说明记录历史事实就好比画出人物精
神一样难。尾联中的“区区”二字写出了有限的历史记载无法把高贤的思想完整地
表现出来。综合来看,此诗主要表明了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
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第二问:应结合诗歌蕴含的道理来谈启示。书籍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为
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籍并
不都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而是有高下之分、真伪之别的,因此我们在读书时应始
终保持批判精神,要辩证分析,切忌盲从。【白话诗歌】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功成名就需历尽苦辛,记载他们一生事迹的事终
要交付给何人。他们在世时尚且因他人的蒙昧而承受误解,后世纷繁杂乱的流俗更
扰乱事实。典籍中所流传下来的东西并不都是精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
气质精神。那些微末的记载怎么能尽述高贤的意趣,俗儒们却只会独守史书里的糟
粕当宝贝。【诗歌鉴赏】这首诗针对当时社会俗儒歪曲历史事实的现象进行抨击,表达了诗
人的历史观。首联发问,表现了自古以来无数高人贤士的悲哀。颔联承接首联,直
指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更遑论流传至今的史实,其早已失
真,再度叙写了历代高人贤士的悲哀。颈联客观评价史书,认为流传下来的典籍并
不都是精华,史书难以写出历代高人贤士真正的精神气质,揭示了在读书时必须保
持批判态度、善于分辨、切忌盲从的道理。尾联以无比沉痛的笔触写史书上的微末
记载并不能完全表述出历代高人贤士的精神意趣,而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
粕当宝贝。在这首诗歌中,王安石所揭示的先贤们的悲哀,不仅仅是先贤们的,也
属于他自己。他积极推行新法,在当时就有人非议,而后人又将如何评说,他更是
无法左右。诗人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诗歌创作中,借古人的悲哀表达自己悲哀、
愤激的复杂情感。题材清单哲理思辨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登飞来峰》(王安石)。
2020全国Ⅱ卷,王安石《读史》。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内
涵哲理思辨诗是表现作者的哲学观
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哲理思
辨诗主要分两类:一是有一定的诗
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
于形象”;二是具有生动的意象,
寓理于形象中。内
容哲理思辨诗着重捕捉心与物相遇
时刹那间的感受,并立即升华为
一种哲理思考,诗歌的理和趣相
统一。部分诗歌会结合历史来
谈,往往意蕴深厚,典雅含蓄,
耐人寻味。题材特征内容情感标
志①标题中常有“有
感”“论”等字眼。②篇幅短小,意境鲜明生
动,意蕴深远含蓄。情
感①对自然山水人性化的关照,折射作者
内心的一种澄澈的思考。②对人生困顿的理解与领悟,产生一种
超越世俗的人生观。③在日常的生活图景中蕴含深刻的思
辨,思想情感冲淡平和。常用技法①巧借景与事托寓哲思。②借助景物描写和比喻。③在抒情和议论中寄寓和阐明道理。④运用典故、对比、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法,表达出诗人的哲思。
命题拓展1.[评价观点/2021新高考Ⅰ卷,T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
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
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
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 12345678【解题思路】诗歌第二句的意思是:高僧惠远曾住东林寺,不知你是否去过?结
合诗歌注释与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白居易被贬江州,当地有佛教高僧惠远曾居住过
的东林寺,诗人担心白居易因被贬失意而沉迷于佛理,表面上是询问白居易是否去
过该处,实则在委婉劝告,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诗歌尾联直言“莫谩拘牵
雨花社”,劝告友人不要因眼前境遇而消沉,并以“青云依旧是前途”来开解他,
认为他的前途依然很远大,要有信心。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劝诫”的主旨,来分
析第二句的“委婉”之处。123456782.[理解作者的态度/2021新高考Ⅱ卷,T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
们“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陆游《示儿子》)
①诗人希望儿子们明经穷理,努力读书成才;②也希望儿子们注重农事,懂得稼
穑的艰难;③还希望儿子们无论“为农”还是“为士”都要尽心尽力,流露出诗人
作为父亲对儿子们的期冀。(6分) 12345678【解题思路】从题干来看,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们
‘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是正确答题的基础。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诗歌
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其次,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
思,进一步分析诗人的用意。“道在六经宁有尽”的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
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
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子们能够熟读《六经》,在学习上不能停
止。“熟读周公七月诗”的意思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周公
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子们好好学习反映农事的《诗
经·豳风·七月》,学习先圣,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123456783.[分析诗句蕴含的道理/2021北京卷,T14]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
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6分)[苏轼《和陶归园田居》(其一)]
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
相融相亲。②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
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每点3分) 12345678【解题思路】“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是说“自然界的禽鸟游鱼等万物难
道懂得道理吗?但是我能适应这里的环境,所以自然感到悠闲自在”,侧重写人与
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悠悠未必
尔,聊乐我所然”,是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不一定像别处美好和谐,但对我这样一
个超然的人来说,还是感到很快乐的”,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
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123456784.[分析作者的主张/2020新高考Ⅱ卷,T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
内容简要分析。(6分)[韩驹《赠赵伯鱼》(节选)]
①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②然后“一朝悟
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每点3分) 12345678【解题思路】诗歌前四句主要叙述赵伯鱼学诗经历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谦和态度,
后四句是对学诗方法、途径的具体说明,因此要紧扣诗歌后四句进行分析。由“学
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为学诗要像初学禅一样,在未开悟
的时候,要“遍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遍”“诸”二字强调要下
苦功,要经历长期艰苦的学习;由“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可知,作
者强调一个“悟”字,即在学习前人之后要有自己对诗歌主旨的领悟,只有真正领
悟了,才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123456785.[概括作者的评价/全国Ⅰ卷,T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
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陈与义《题许道宁画》)
【解题思路】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合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此
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说此画蕴含佳句,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
以准确说出画中之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这幅画意境深远。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3分)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3分)
123456786.[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江苏卷,T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
分)(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解题思路】题干要求分析作者的人生态度,可以结合作者对精卫的评价看
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七、八两句重在强调作者与他人的看法不同,他欣赏精卫
永不言弃、不畏艰难的精神,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的人生
态度;九、十两句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凡事只求尽力,不计较最终的结果
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坚持做实事,不计较功名的人生态
度。据此分条概括即可。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5分)
123456787.[给定方向分析观点/2024山东济南摸底考,T16]这两首诗提出了“物”“我”的
概念,强调要知物、知我。请结合诗句谈谈“知物”“知我”的内涵。(6分)[林希
逸《物理六首(选二)》(其一)(其六)]
①知物:认识事物的本性,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以鸟养鸟”是说要按鸟的
生活规律去养鸟。②知我:认识到我即是物,万物与我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统
一。“万物与我为一”“若与予也皆物”都强调了人不是高于自然的,而是与自然
和谐统一的。(每点3分,其中概括2分,分析1分。第②点中概括部分,答出三句中
的任意一句都可得2分) 12345678【解题思路】①“以鸟养鸟”就是要按鸟的生活规律去养鸟,让它栖息山林,浮
游江湖,食小鱼,伴群体止息,以适应生存环境。“虫”泛指一切飞鸟走兽,它们
各具天性秉赋,无论是飞、走、鸣、跳,都是得之天授,契合自然。因此可知,
“知物”的内涵是认识事物的本性,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②“万物与我为一”是
说万物之理,我都具备,如果能反求己身,加强自身修养,那么人心就会与物理一
致,达到至乐境界。“若与予也皆物”中的“若”是“你”的意思,承首句的
“鱼”,泛指一切生灵;“予”是“我”的意思,泛指人。万物皆有相同相异、相
通相隔之处,人也不例外。人心物理的底蕴均在“尽性”“知天”,如果“执而我
之”,像郑人“梦鹿得鹿”那样,汲汲于对外占有的私欲,得失观念过重,则既害
人性,又悖物理,那就是愚蠢了。这里的“万物与我为一”“若与予也皆物”都是
强调了人不是高于自然的,而是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因此可知,“知我”的内涵是认识到“我”即是物,万物与“我”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123456788.[评价作者看法/浙江杭州质量检测,T16]程颢崇尚“中庸”,中正平和,不走极
端。这首诗有没有体现这种追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分)(程颢《郊行即
事》)
①诗人认为不应辜负友人劝酒的诚意,同时又表达了美好时光会像飞花一样
被吹散,快乐不会永存,这两种情绪的交织表现出了一种既享受眼前快乐,又
不过度沉醉其中的态度,不偏不倚,中正平和。②诗人认为此时天朗气清,应
尽兴游玩,但也不能乐而忘返,情感要有所节制,体现了不走极端的哲思。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345678【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应先理解“中庸”的内涵,把握“中正平和,不走极
端”的含意,然后据此结合相关诗句来分析。前两联主要描写春天郊外的美景以及
诗人在这美景中游玩的快乐。颈联联想到和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劝说不要辜负友
人诚挚劝酒的心意;又表达了美好时光会像风吹花落一样逝去的心绪,认为快乐不
会永存。诗人这种矛盾交织的情感态度不偏不倚,正体现了“中庸”的追求。尾联
的意思为清明时节难得逢上天朗气清的好天气,不妨尽情游玩,但千万不要乐而忘
返。诗人借春游一事说理,告诉人们要及时释放自己的本性,但也要注意把握尺
度,情感要有所节制,这也体现了“中庸”的追求。12345678技法点拨分析评价观点态度题的解题要点和步骤
一、解题要点。1.观点要明确,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抓
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关键内容,挖掘形象的特点、语言的风格、技巧的表达
效果,准确、深入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
条件。2.分析要细致,延伸要具体。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产品养殖技术服务合同
- 农村畜牧业生产与疫情防控责任合同
- 固定支架租赁合同
-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安全规范指南
- 药物治疗基础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 新能源汽车租凭合同协议书
- 3 《自己之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3
- 上海店铺合租合同范本
- 办公集装购买合同范本
- 1000以内退位减法500道
- 制氧机实施方案
- 煤炭行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转型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
- 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培训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培训课件如何教好孩子阅读
- 《院感基本知识》课件
- 急诊科培训急性腰痛的鉴别与处理
- 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酒店露营基地项目计划书
- 小学趣味科学 3D打印技术 课件
- DISC性格测试(40题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