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觉A.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C.推动了儒家思想探讨的深化D.证明白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材料“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可知推动了儒家思想探讨的深化,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论语》内容的新发觉而非儒学独尊的事实,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经典而非秦始皇对文化的破坏,故B项错误;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2.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见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性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为统治者假如不勤政爱民,上天就会降灾难,以谴告他,假如不悔改就会出现怪异,假如还不知道改,就会导致国家败亡,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所以选D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化·汉代儒学·天人感应3.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探讨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始终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A.在肯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B.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峻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一些士大夫不问政治、崇尚佛道、流行清谈,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但是在佛道思想的冲击下,儒家思想呈现出与佛道思想融合的趋势,有了新的发展,所以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积淀和发展,故C项正确;文学艺术在这一时期是一个充溢活力的时期,诗、赋、小说、绘画等成就较高,故A项错误;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说法错误,故解除B项;题干中的现象并没有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峻下降,故D项错误。4.“理睬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睬,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也许,道理方泱洽(泱洽:贯穿)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知行合一B.独创本心C.格物致知D.致良知【答案】C【解析】材料主见道理在上,通过接触实践去驾驭,理学的格物致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正确;ABD项属于心学的内容,解除。点睛: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见理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独创本心、致良知,与此相关的学问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须要驾驭。5.孔子主见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B.孰优孰劣非常明显C.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孔子主见对鬼神敬而远之”“老子重视天人关系”在结合所学孔子主见主动入世而老子主见回到小国寡民的理学社会,故A选项符合题意。孰优孰劣不能推断,B选项解除。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的人,C选项解除。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选项解除。6.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典中常常出现“贵和尚中”,“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的语句。在地方官看来“无讼”是其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这种现象出现的缘由是A.外儒内法的结果B.封建法治的完备C.追求执政境界的结果D.儒家执政理念的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贵和尚中”指的是以和为贵,崇尚中庸,“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指的是处理好今日的争端来防止以后的争端,结合所学,儒家讲究“仁政”和中庸,题干中的法律文典体现的正是儒学执政理念的追求,D项正确;外儒内法是董仲舒将法家专制原则糅合到儒家思想中,不符题意,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儒家思想融入法律文典中,并不能体现法治完备,B项错误;官员追求“无讼”的执政境界是受儒家理念影响,C项不符题意,错误。7.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志向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A.打倒封建阶级B.加速社会流淌C.推动士阶层兴起D.保障社会同等【答案】B【解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代表着人人都有机会做官提升自己的地位,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贵族势力集团,每个人的地位都随时可能受到挑战,因此加强了社会流淌,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此无关;C选项说法错误,各个阶层都会得到发展,不仅仅是士阶层;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8.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实和安静,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详细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奇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答案】A【解析】从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实和安静,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直探神奇的终极世界”中可以分析出该思想流派主见探讨世界的本源,无为而治;依据所学学问可以得出,该思想流派是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实和安静,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直探神奇的终极世界”是解题的关键。9.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说明,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A.弘扬佛教、道教的教义B.激励人们加强自身修养C.发扬光大儒家学说D.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朱熹和王阳明虽然都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说明,但是两者的本质意图都是对封建统治的维护,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不是二者本质意图。故ABC三项解除。点睛: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同点:都是宋明理学的范畴,都认为“纲常伦纪,即为天理”。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10.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先秦时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和尊崇,A项错误。佛教是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孔子儒学和董仲舒儒学不行能汲取佛教思想,B项错误。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并没有“君权神授”的内容,C项错误。孔子的“克己复礼”强调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和稳定统治秩序,宋明理学是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D项正确。11.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A.维护封建礼教 B.主见学以致用C.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D.抨击腐朽统治【答案】C【解析】李贽的话大致意思是:虽然孔子是圣人,但是假如学他就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一样,有丑妇之态。所以他的真实意图就是不要把孔子的一切当做标准,因而选C;A不是李贽的主见,故解除;BD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1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同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来推断应选A。君主批判思想和“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的题意主旨不符,解除B;自由同等思想不符合明清之际的思想特点,解除C;重农抑商思想在明清之前早已出现,解除D。故选A。1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指责专制”。这一观点表面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相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见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从而进一步提出了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并不是强调改朝换代,解除B;三大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而不是反对君主专制,同时没有提出民主思想,解除C;材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排斥夷狄的思想,并非反对排斥夷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共同点,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实力。14.黄宗羲提出:“盏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白清初思想限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的言论无法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解除A;B属于对材料的误读,解除B;C不符合史实,解除;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言论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见,是对战国时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继承,故选D。【名师点睛】解题思路:一、关键是找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言论共同点,不能只符合一人的观点;二、须要紧扣材料,材料的内容得体现出选项观点;三、精确解读材料,不得断章取义。15.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B.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冲突C.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D.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行调和【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中国法家代表人物虽然“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说明法家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实质上反映出儒家的治国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冲突,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专制制度的加强体现了儒家思想地位的巩固,故AC项错误;儒家思想是维护专制集权的思想基础之一,故D项错误。16.《诗经》中的风反映了A.统治阶级的腐化生活 B.残酷的战斗场面C.劳动人民的生活景况 D.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诗经》中,国风反映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景况,C项正确;《诗经》中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诗歌收集在《雅》中,A项不符合题意;残酷的战斗场面不是国风描写的主要内容,B项错误;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只是国风的一小部分,D项不符合题意。

17.“辞藻华丽、笔法铺张、缺乏充溢的生活内容”,这是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A.楚辞 B.汉赋 C.汉乐府诗 D.先秦散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各具特色,汉赋辞藻华丽、笔法铺张,但是缺乏充溢的生活内容;故选B。楚词、乐府诗都是源于民间诗歌,先秦散文本身就是“大家”的作品集,因此ACD均与材料信息不符。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点评:中国古代文学是常考的学问点。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意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须要驾驭。明清之际小说中有很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见特性自由、体现浪漫主义风格。18.下列不属于宋词发展的缘由的是A.商业的发展 B.城市的旺盛C.市民数量的增加 D.周边少数民族的强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宋词是适应市民阶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本缘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旺盛。因此ABC三项均是宋词发展的缘由。D项错误,周边少数民族的强大给宋代的政权带来严峻的威逼,但是与宋词的发展无关。考点:古代的文学:宋词点评:宋词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长短句,可配乐演唱。其它朝代的文学作品体裁及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意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须要驾驭。另外,明清之际小说中有很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见特性自由的,须要驾驭。19.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记是A.元杂剧的产生B.昆曲艺术的产生C.京剧的形成D.明代传奇的兴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元代杂剧的出现,使我国戏曲出现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和角色协作,集诗词、歌颂、对白、音乐、舞蹈于一体,标记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故选A。昆曲被看作是中华民族戏曲的代表,百戏之祖,是中国戏曲艺术集大成者,为后来的京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京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顶峰;明代传奇是小说,不是戏曲。因此BCD均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点评:中国古代戏曲在原始社会萌芽,成为“傩仪”,春秋时期得到肯定的发展,到了宋代形成完整的形式;到了元代戏曲发展到成熟阶段;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京剧则是发展到高峰。20.京剧主要有哪两个剧种融合而成:①粤剧②徽剧③汉剧④越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清朝中后期,先是四大徽班进京,接着湖北的汉调也传人北京,徽、汉两个剧种渐渐融合,同时又汲取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到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京剧,故选B.②③。21.汉字演化的脉络是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D.甲骨文金文楷书行书篆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甲骨文产生于商朝;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小篆产生于秦朝,为李斯所创;隶书,亦称汉隶,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则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约形成于汉末。综上,故选A。BCD三项排序均有肯定的错误,解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化,学生驾驭基础性信息即可作出推断。22.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属于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属于民间风俗画,属于百姓喜闻乐见的类型,是在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生的。故选C。人物画是在宋代以前是主要的绘画题材;BD项是宋代以后文人画的题材,其因此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的绘画点评::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是我国艺术殿堂里的珍宝。中国的绘画宋以前主要是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意意境。宋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民间风情画大量出现。23.下图所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图中A处所占比例较高的主要缘由是A.中国传统小农经济起先瓦解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列强短暂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A点出现的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初步发展时期,主要缘由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正确;A是在鸦片斗争后,解除;BC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的缘由,解除。故选D。24.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是不允许以私人名义开办的,肯定要挂靠在某个集体企业的名义上才能生产经营,也就是说只能戴着集体企业的“红帽子”去经营私人的资产。但是20世纪90年头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摘掉“红帽子”。这种“摘帽”现象A.订正了企业“左”倾错误 B.推动了国家对私营经济的监督C.起先打破安排经济体制 D.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更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共十四大即20世纪90年头中期后,私营企业纷纷放弃改革开放初期挂靠集体企业的做法,经营私人资产,适应了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D项正确;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挂靠集体企业的做法,不是“左”倾错误的表现,A项错误;1992年后私营企业不再运用集体企业的名义,不是国家监督私营经济的动力,B项错误;我国起先打破安排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C项错误。25.1983年,中共中心一号文件中这样评价,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夫的宏大创建,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里的“宏大创建”A.表明安排经济体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B.标记中国进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C.极大地调动了农夫生产主动性 D.变更了生产资料的全部制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3年一号文件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高度评价,是宏大创建,因为它极大地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故C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安排经济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到来,故解除A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变更生产资料的全部制性质,D说法错误。26.马克思说:“美洲的发觉,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拓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快速发展。”可见,新航路开拓与早期殖民扩张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推动统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加速了新旧社会的转型更替C.颠覆了欧洲生产、生活方式 D.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快速发展”体现的是对社会转型的促进作用,显露出近代文明的曙光,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解除。故选B。27.2024年2月,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启动“脱欧”程序。3月英国政府正式启动脱离欧盟的程序。“脱欧”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冲突激化 B.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中断C.主权让渡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加【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内容可知,英国加入欧盟和脱离欧盟实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所以英国“脱欧”实质上反映的是国家主权的让渡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不是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加,故选C项,解除D项;英国“脱欧”不是因为与其他成员国冲突的安排,解除A项;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挫折,但并没有中断,解除B项。故选C。28.2014年1月APC峰会重中国,在北京雁栖湖召开。峰会围绕“共建面对将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发展和共同旺盛。下列关于该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是其最重要的创始成员国之一B.促进国际贸易规范化法制化C.成立于1991年韩国的汉城D.推动了贸易自化与便利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推动了本地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故答案为D项。A项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非创始成员国,解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只是一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未制定组织条例和章程,解除;C项1989年1月,汉城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国家部长级会议”代表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时间不符,解除。29.“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特殊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这表明A.发达国家已丢失经济技术优势B.西方国家对当前利益安排不满C.贫富分化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D.反全球化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英、美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行为反映其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安排的不满,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发达国家驾驭技术优势,解除;材料中英美的逆全球化行为并不是贫富差距导致,选项C解除;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选项D解除。30.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实行。有关国家在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当中运用人民币。这表明A.当前中国在经济上主动融入西方经济体系B.中国正渐渐取代欧美主导世界经济嬉戏规则C.是美国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动摇的体现D.其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亚投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当前中国在经济上主动融入西方经济体系表述是错误的,选项A解除;选项B不符合当前国际经济实际状况,解除。20世纪70年头起先美国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动摇,选项C解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也许就是仁德根本吧!”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今儒学被确立为中心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今,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志向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意气节和德操,注意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四2009年12月22日,习近平在柬埔寨参与了孔子文化学校的揭牌仪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依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意义?(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答案】(1)仁(或礼)。(2)取得独尊地位(或统治地位)。意义: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朱熹(或程颐、程颢、陆九渊、王阳明,答出一人即可)。影响:注意气节和德操;注意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4)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一“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也许就是仁德根本吧”并结合所学学问即可从仁和礼的角度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本题依据材料二“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今儒学被确立为中心王朝的统治思想”并结合所学学问即可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再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等方面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3)本题依据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并结合所学学问即可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再从气节和德操;注意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回答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4)本题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即可从社会和谐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见?(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见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更?(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南宋以后儒学的地位又有何变更?(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见?据所学学问,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答案】(1)因素:民心。主见:仁政。(2)主见: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目的:神化君权;限制君权。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关键:薄敛或节俭。地位:南宋以后,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官方哲学。(4)标准:百姓的忧乐。主见: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朝气。【解析】【详解】(1)依据关键句“失其民也;失其心。……得其民,得天下也”可以推断孟子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统治者应得民心,提出的政治主见是“仁政”。(2)依据材料二,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反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指责和警告;假如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激励。这是天人感应的观点。目的是神化皇权,增加君主权威,同时以人格化的“天”限制无限膨胀的皇权,实行仁政。董仲舒的主见得到汉武帝的赞许,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朱熹指出了“厚敛”和“侈用”的危害,可以得出他认为爱民的关键是薄敛和节俭两个方面。其地位依据所学可知,在南宋后成为正统思想。(4)依据“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可以推断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百姓的忧乐。为此他提出“天下主君为客”的主见。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而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即批判宋明理学极力维护君主专制、空谈误国、束缚人性,继承先秦儒学民本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朝气。33.近代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