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1.下图所示为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这反映了()A.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 B.农轻重的比例已渐趋平衡C.国家经济重心已转向内地 D.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2.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作出决定:“国家必须拟定关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面支援农业的长期规划。……一切部门制定的计划和采取的措施,都必须肯定以农业为基础,面向农村,把支援农业、支援集体经济放在第一位”。该决定是为了()A.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B.完善计划经济体制C.落实国家工业化战略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3.1951年3月,周恩来同志主持政务工作会议时指出,“重工业要搞,但轻工业在今天还要多一些才行。不仅私人要搞轻工业,国家也需要搞轻工业……今天发展轻工业是为百年大计准备条件”。据此推知,当时()A.轻工业产品已连续多年售价暴涨 B.私营工商业在社会经济占比太小C.政务工作首重工业 D.国民经济亟待恢复4.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1912—1927年 B.1927—1937年 C.1949—1956年 D.1978—1992年5.1956-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通过演出、座谈、访问等活动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相处的愿望。同时,中国也邀请拉美国家相关人士来中国访问考察。中国此举()A.助推国民经济的恢复 B.有利于改善外交孤立局面C.体现“双百”方针要求 D.意在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6.下图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漫画,其画上题字是“迎春爆竹响千家,共祝新春百物华。五谷丰登蔬果熟,枣如瓜与瓜如车”。该画从侧面反映出()A.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明显 B.中国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C.农民生产积极性被调动 D.“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7.下面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主要外交成就。这些外交成就()A.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B.体现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C.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D.表明了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8.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会,北京市市长遂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据此推断,这次大会庆祝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C.“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D.北京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些科技成就()A.实践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B.得到了苏联长期技术支持C.表明我国科技领先世界 D.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10.194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时间1949—1952年1953—1957年1963—1965年工业36%19.2%7.9%农业14%4.5%11.1%出现表中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A.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B.改变了所有制结构C.改善经济结构比例 D.发挥政府主导作用11.这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A.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表示要给予中国“法律上的承认”,毛泽东希望利用英国这一态度向苏联施压,促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苏缔约在即,毛泽东提出对中英建交谈判“拖一下”方针。中英最终于1954年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A.外交政策的包容性和普惠性 B.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C.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3.1956—1966年,中国出现了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诸如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改选》在悬崖上《红豆》,报告文学《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诗歌《草术篇》《白雪的赞歌》等。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广受人民群众好评。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好评主要得益于()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实施C.“双百”方针的贯彻 D.国民文学素养的普遍提高14.下图宣传画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出版,作者以“每人储蓄一元,国家就可集中六亿”激发人们储蓄热情,到1957年我国城市居民储蓄存款有了较大发展,达35.2亿元。此宣传画旨在()A.号召人民艰苦奋斗 B.增强银行自身储蓄业务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服务 D.协助国家原始资本积累15.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全国大约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和其他一些生产资料的同时()A.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B.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C.初步建立了新中国工业基础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1961年,中共中央规定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定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的消耗定额和供应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协作关系。该规定旨在()A.稳定企业生产秩序 B.系统纠正“左”倾错误C.稳定市场物价 D.推动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二、材料题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重点放在西南和西北。到1970年代末,四川是接受东北支援最多的地区之一。东北支援四川的多个重点项目都具备相当高的全国性服务能力和知名度。以德阳为例,数千名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优秀东北职工迁入后,“德阳人”在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第二物探大队等大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第一次“亲眼看见”什么是工业化大生产、什么是现代化企业、什么是现代化管理、什么是范效应”。例如,1966年前后,第二重型机器厂的东北籍职工在冬季喜欢穿一种毛领长棉大衣,这种棉大衣比当地人常穿的土棉袄更贴身、更保暖且显得更为精神,这让厂区附近的青年男女觉得很——摘编自周明长《嵌入式运作:东北对四川三线建设城市的支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年的淮河水灾立即引起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根据毛泽东根治淮河的指示,党和政府开始启动淮河治理工作。10月,周恩来主持制定了《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正式将“蓄泄兼筹”作为新中国治理淮河的指导方针。为了统一治淮工程的领导,中央人民政府筹组治淮委员会,负责规划和领导淮河流域的水利工作。11月,第一期治淮工程正式开始。润河集分水闸是控制整个淮河干流洪水的关键,其所需要的钢铁闸门及机件,由上海140余家工厂制造并在一个半月内赶制完成。治淮工程遍及河南、皖北、苏北的48个县,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在1万人以上。这些工程在当年的抗洪排水中就发挥了一定作用。1951年11月,治淮第二期工程开工后,河南、安徽、江苏三地政府调集大量民工投入到淮河各处工地。治淮民工普遍开展了劳动竞赛运动,并在竞赛中改进施工方法和提高劳动效率。1952年7月,治淮工程基本完成。这些工程拦蓄的洪水灌溉了大量农田,使淮河流域连续获得丰收,淮河干支流的航运事业的发展也加强了物资交流。——摘编自王瑞芳《从点到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淮河治理》(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功治理淮河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功治理淮河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开创纪元我探访”小组寻访历史亲历者,记录了下列资料:张鸣的姥爷口述:那天到天安门广场参加盛典的人们,虽然没有整齐的着装,可是听着54门礼炮齐鸣28响,那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王雷的爷爷口述:1950年12月,我与大哥在分得的三亩土地上,勤奋耕耘,取得丰收。记得那时,很多同村的青年都积极报名参军,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打击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材料二至今,76岁的樟木村村民莫荣樟对1951年秋末分田地的情形记忆犹新:“村上地主、富农的田地和房屋都分给没有田地的贫下中农了。”“打土豪,分田地,那些分到田地的村民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共产党是咱老百姓的大救星呀!”——摘编自《土地改革: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材料三第二章土地的没收的征收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摘编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位老人提到的历史事件。(2)对比材料二、三,概括在土地政策上口述历史与文献记载的不同。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侵略者不愿正视亚洲的现实,他们还在妄图保持殖民国家在亚洲的特权,还以为现在和19世纪没有什么两样,以为亚洲各国人民仍旧可以继续作为殖民者剥削和奴役的对象。为了实现这条路线,美国侵略者阴谋破坏日内瓦会议,策动组织东南亚的军事侵略集团;他们还对其主要盟国施加压力,迫使亚洲各国接受美国的计划,因为连其主要盟国,也对美国的这种冒险政策表示顾虑。——摘编自艾纳《美国殖民主义在亚洲》材料二: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发言提出了解决亚洲问题唯一合理的途径,这条途径必须以承认亚洲各国人民的自由、独立与主权等基本权利为基础。被视为日内瓦会议五大国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会议上的一言一行,都被与会各国关注着。在开会的时候,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它们的代表发言时,并没有多少人在听,有的在看报,有的在办别的事情,有的在打瞌睡,有的连(同声传译)耳机都不戴上。可是,当中国代表发言时,他们全都把耳机戴上,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其实,新中国的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不仅是会议厅中的全体人们在倾听着,全世界的人们也在倾听着。——摘编自福英《谈日内瓦会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二战结束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在处理亚洲问题上的具体做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的发言在日内瓦会议上受到与会各国关注的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5—197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比重不断上升,内地经济增长率超过沿海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改变中国的工业布局并且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所以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A项正确;受国情影响,中国此时的农业轻重的比例并不平衡,排除B项;当时国家的经济重心还在东南沿海地区,排除C项;“西部大开发”提出的时间是1999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D解析:1959—1961年,我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1月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1962年召开的中央八届十中全会是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故D项正确。1956年,我国农业集体化改造基本完成,排除A项;材料措施属于计划经济的调整,而非完善,排除B项;该时期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调整,而非落实工业化战略,排除C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重工业要搞,但轻工业在今天还要多一些才行。不仅私人要搞轻工业,国家也需要搞轻工业……今天发展轻工业是为百年大计准备条件”可知,材料强调不仅要发展重工业,更要发展轻工业,目的在于恢复长期被破坏的国民经济,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轻工业物价形势,排除A项;私营工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比较大,排除B项;材料反映轻重工业均要重视,排除C项。故选:D。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民歌中提到“区里登记”,这表明当时婚姻已经有相应的制度保障,这需要法律作为依托,因此这一现象应当出现于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以后;歌中提到的“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反映出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耕牛,这应当是在土地改革之后,但尚未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因此C项正确。1912—1937年还没有相关的婚姻制度,也没有在苏北地区进行土地分配,排除A、B两项;1978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嫁妆彩礼也更加丰富,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临美国外交孤立和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的双重压力,我国注重发展同拉美国家的外交关系,有利于改变不利局面,B项正确;据所学,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双百”方针要求的信息,排除C项;据所学,拉美国家并不位于我国周边,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选择D:漫画中的南瓜比人还高大,且题字有“枣如瓜与瓜如车”,这属于“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的表现。排除A:材料中的现象违背了农业发展的客观现实,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体现。排除B:“大跃进”时期,中国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排除C:“大跃进”时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严重损害。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选择A: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成功与日本、美国建交,并且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些外交方面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排除B:本题主旨为“外交成就”,“自力更生的精神”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而“中日建交”“回联合国”都在此之前,所以这两项外交成就无法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效果。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选择D:由“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得出,北京已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因而大会庆祝的是北京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胜利。排除A: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召开会议不能体现社会性质变化。排除B: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是在1952年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选择D:“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体现了中国在核武器制造方面的成就,“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体现了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这些成就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排除A:“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首次提出,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两弹一星”是中国在中苏关系破裂的背景下取得的科技成就。排除C:材料中没有对各国科技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我国科技领先世界的结论。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经济。选择D:材料中这三个时期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的恢复时期、“一五”计划时期、国民经济的调整阶段,这三个时期工业和农业增长出现变化的共同原因是政府的主导作用。排除A:1963—1965年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不涉及市场调节手段。排除B: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1963—1965年所有制结构未发生改变。排除C:材料仅提及工业和农业的增长情况,不能说明经济结构比例得到改善。1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这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56年的八大,结合八大的内容,B项正确。1953年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排除A项;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C项;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选择D:据题干可知,中国在中苏结盟的同时又注重改善中英关系,并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既坚持原则又兼顾灵活的方针,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表现。排除A:题干所述能够体现出中国外交的灵活性,而不是“包容性和普惠性”。排除B:题干“中英最终于1954年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说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排除C:据所学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并没有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选择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贯彻“双百”方针,有利于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所以出现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广受好评的现象。排除A: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好评主要得益于“双百”方针的贯彻,与经济领域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实施无关。排除D:“国民文学素养的普遍提高”不是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好评的主要原因,且“普遍提高”说法过于绝对。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工业化建设。选择C:据材料“你认为钱少就不值得储蓄吗?”“到1957…达35.2亿元”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开始启动,资金比较短缺,国家通过宣传画鼓励及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储蓄,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排除A:该宣传画旨在号召人民积极储蓄,而非艰苦奋斗。排除B:“每人储蓄一元,国家就可集中六亿”及所学说明引导人民积极储蓄是为了国家发展,并不是为了增强银行自身储蓄业务。排除D:鼓励人民储蓄是为工业化建设服务,不属于原始资本积累的范畴。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选择A:材料中的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50—1952年底新中国进行的土地改革,它使全国大约3亿元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和其他一些生产资料,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排除B:农业合作化是指把农民土地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而材料中尚处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土地所有制过渡时期,谈农业合作化高潮为时尚早。排除C:初步建立了新中国工业基础是“一五”计划完成的影响。排除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选择A:“大跃进”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1961年“五定”的出台有利于改变原有的生产混乱局面,稳定企业生产秩序。排除B:材料仅涉及国家对企业的调整,未涉及农业及政治等领域,“系统纠正”一词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体现国家加强对企业的规范,与稳定市场物价无直接关联。排除D:材料明显体现的是国家加强对企业的管控,目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