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问题研究_第1页
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问题研究_第2页
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问题研究_第3页
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问题研究_第4页
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2"\u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制度概述 31.1亲属拒证权的含义和特征 31.2亲属拒证权的价值 42亲属拒证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52.1亲属拒证权制度的起源 52.2亲属拒证权制度的成熟 62.3亲属拒证权制度的承接 73两大法系下亲属拒证权制度对比 73.1英美法系国家亲属拒证权制度 73.2大陆法系国家亲属拒证权制度 93.3两大法系亲属拒证权制度的对比 94我国亲属拒证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104.1我国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现状 104.2我国亲属拒证权制度的不足之处 115对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问题的完善 125.1对亲属拒证权主体范围的完善 125.2对具体程序操作的规范 125.3对亲属拒证权制度的救济途径 13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8本科论文摘要亲属拒证权是刑事诉讼领域一项特别重要的权利,它主要指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父母、子女、配偶等具有特殊近亲属关系的人,在知晓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有关系的案情时,可以拒绝提供相关证据的权利。在我国古代也流传着亲亲得相首匿的规定。我国在现行刑事诉讼法中设定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不被强制出庭作证的权利,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属拒证权。亲属拒证权意味着可以拒绝作证,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仅仅只是规定了亲属证人享有拒绝出庭的权利,并没有体现出亲属拒证权的核心含义。我国现行刑诉立法规定证人有如实作证的义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证人往往是被告人的近亲属。面对家庭伦理亲情和案件查明之间的冲突,亲属拒证权是当前环境背景下较为合理的解决办法。因此,亲属拒证权制度的设立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缓解亲属证人的困难境地,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古代亲亲得相首匿等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建立完善的亲属拒证权制度,平衡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这对保障人权、树立法律权威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亲属拒证权;近亲属;亲亲相隐;刑事诉讼AbstractTheRightofImmunityofRelativesissignificantinthefieldofCriminalLitigationwhichstipulatesthepeoplewhohavearelationshipcloselywithcriminalsuspectsanddefendants’parents,childrenandspousesbutrefusetoproviderelevantevidencewhentheyknowthecaserelevanttothedefendantsandcriminalsuspects.ThiskindofrulewasspreadinancientChinaDynastyHanaswell.Thereisthelawthedefendant’sspouses,parentsandchildrenhavetherighttoselectshowandtestifyinthecourtaccordingtothecurrentCriminalProcedur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However,thisisnottherealmeaningoftheRightofImmunityofRelatives.TheRightofImmunityofRelativesreferstopeoplecouldrefusetotestify,however,theCriminalProcedur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lyfiguredoutthewitnesseshavetherighttorefuseshowinthecourt.However,facingtheconflictbetweenfamilyandcase,whichisthewitnessandthedefendanthavearelationshipclosely,theRightofImmunityofRelativesisthereasonablelawtorefer.Therefore,itisnecessarytoestablishandpolishtheRightofImmunityofRelatives.Ontheonehand,thislawcanremitthedilemmabetweenthewitnessandthecase.Ontheotherhand,itisa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theoutstandingChineseculture.Therefore,buildingtheperfectRightofImmunityofRelatives,balancethelawbetweenthemoralityaremeaningfultoprotecthumanrightandestablishthelegalauthority.Keywords:the

rightofimmunityofrelatives;

close

relatives;kissand

hide;

criminal

proceedings引言亲属拒证权作为一项符合社会伦理的权利已经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可,但是这项权利在我国并没有完全的得到实现。我国只赋予了亲属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权利,但是并没有法律规定其可以拒绝作证。所以在侦查和审查起诉等阶段,即便是亲属证人也没有拒绝作证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证人证言作为最常用的证据之一,它对案件的最终导向以及司法是否公正都有重要的作用。证人不愿意作证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个现象的出现是多方因素造成的,但是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证人基于内心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伦理道德而拒绝。对于他们来说亲情是不可忽视的,即使你有手段可以逼我作证,但是出于那种逆反心理以及家庭伦理可能会导致他做出一个虚假的证言,这不是我们所想看到的。这种结果只会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自古就有关于亲属证人拒绝作证方面的制度,即亲亲相隐制度。亲亲相隐制度的设立极大的调整了亲属和被告人之间不恰当的关系,从而避免出现亲属因为拒绝作证而遭逼供的情形。不仅在我国古代,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确定了亲属拒证权制度。亲属拒证权制度自古以来就一直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放在中国古代只是叫法不一样,我们古人将其称之为亲亲相隐制度。但是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亲属拒证权制度便断了层,从我国的法律制度中消失了,仿佛不曾出现过。亲属拒证权制度能缓解家庭伦理和司法义务之间的冲突,将亲属证人解救出这种尴尬境地。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也仅仅只是规定了在庭审中可以不可强制出庭的权利,但是它也没有体现出亲属拒证权制度的核心含义,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真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亲属拒证权制度。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也越来越快,民众对于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认识到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近年来通过数据查明,去法院维护权益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在这个法治建设的大环境背景下,我们针对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也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的证据规则往往会导致社会伦理道德与司法公正之间发生冲突,但是我们往往会选择去维护司法的公正而非社会伦理价值。但是发展到现在,社会伦理道德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存在,人们对社会伦理比以往更加的注重。我们不能因为追求司法公正而忽视社会伦理,亲属拒证权制度的设立可以打破僵局,使二者维持平衡。我们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也不能对忽略对人权方面的保障。这也是现如今我国法律需要去做到的,此种情形下看重亲属证人的权利,不偏不倚、一视同仁,这样也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尊重。确立亲属拒证权制度,不仅能缓解亲属之间因为作证而引起的尴尬情形,另一方面该制度的建立也能提高证据质量、保障人权、树立法律权威,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这也能弥补我国在亲属证人作证方面的空缺,提高司法效率。

1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制度概述1.1亲属拒证权的含义和特征1.1.1亲属拒证权的含义亲属拒证权就是证人对于其知晓的与本案有关的证据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或拒绝作证的权利。“在刑事诉讼中关于证人作证的事项[[]郑旭.刑事诉讼法学[M][]郑旭.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3301.1.2亲属拒证权的特征亲属拒证权是亲属基于内心的意愿选择拒绝作证,所以被告人的近亲属有权出于维护家庭关系而拒绝作证,也可以出于自己的一些原因提供证据。当事人有选择的余地而非迫于某些原因必须拒绝或必须作证。(2)主体必须适格。作为有权行使亲属拒证权的人首先得符合证人身份。“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人必须符合几个特点”[[][]证据特点:1、证人必须是了解案情的人且必须是诉讼外了解案情的人。2、证人必须是当事人以外的人。3、证人必须是自然人。4、在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并且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3)该权利行使的前提必须是亲属证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间具有近亲属关系。但是该项权利的实施不免会导致有些人利用亲属拒证权制度来扰乱司法公正,利用金钱、荣誉等不正当利益诱使亲属证人拒绝作证从而影响司法审判。因此,对于亲属拒证权的适用范围、程序规定、使用方式等方面应当做出明确的规定,避免不法分子钻法律的漏洞。1.2亲属拒证权的价值亲属拒证权符合社会的伦理价值观。法律是社会物质发展的产物,而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当法律与家庭相矛盾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来协调。[[]谭冠文.亲属免证:究竟是谁的权利——以亲属免证特权权属为基点的展开[J].政治与法律,[]谭冠文.亲属免证:究竟是谁的权利——以亲属免证特权权属为基点的展开[J].政治与法律,2016,1:25亲属拒证权能提高诉讼效率。[[]陈瑞华.论证人证言规则[J].苏州大学学报,[]陈瑞华.论证人证言规则[J].苏州大学学报,2012,2:36“亲属拒证权兼顾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关系: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具有内在一致性,其终极目的在于追求纠纷的公正解决。程序公正具有保障实体公正的工具价值;程序公正相对于实体公正又有独立价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2亲属拒证权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国自古就有“亲亲相隐”制度,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亲属拒证权制度的萌芽,并且在之后的封建时期里得到发展。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亲亲相隐制度,这从根本上体现出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吸收其精华,发展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需要我们去思考。2.1亲属拒证权制度的起源“中国最早的亲属拒证权制度起源于春秋时期,周语中曾记载这样一个事,卫大夫元咺向诸侯国盟主起诉了自己的君主,[[]李拥军.“亲亲相隐”[]李拥军.“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的博弈:亲属豁免权的中国面相[J].中国法学,2014,6:45春秋时期,孔子也是亲属拒证权制度的倡导者之一。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张三偷了同村家里的羊,晚上儿子回来后发现了这件事,于是就把自己父亲行为揭发了。然而孔子一直强调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儒学理念,其认为父子之间相互隐瞒是人之常情,是符合儒学的观点的。儒家思想也一直注重仁义礼智信,注重孝悌之心。“发展到孟子时期,在[[]于述胜、邱星宇.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于述胜、邱星宇.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J].中国教师,2015,3:47发展到了秦朝,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以法家思想为主流,所以对亲亲相隐制度并不赞同。尽管法学家们极力反对,但是也没有到忽视人们基本情感的地步。所以他们为了维护君主的权威,只是更加的强调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为国法高于人情。也正因为如此,亲亲相隐制度在秦朝并未得到较好的发展。“汉朝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汉宣帝地节四年颁布诏令,[[]雍自元、廉彪.亲亲相隐回归刑事法律的思考[J][]雍自元、廉彪.亲亲相隐回归刑事法律的思考[J].法学杂志,2013,10:152.2亲属拒证权制度的成熟亲亲相隐制度在唐朝时期达到成熟,在此期间,亲亲相隐制度成功地将儒家伦理和法律规定完美的进行了衔接。并且在之后的时间里不断完善。在《唐律疏议·名例篇》中详细的对亲亲相隐制度进行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一,主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由子孙亲属之间扩大到同居者之间。二,对于谋反、谋大逆等罪的禁止使用情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三,针对定罪量刑也做出了不同的标准。这些规定的实行,为之后亲亲相隐制度在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3亲属拒证权制度的承接“宋代基本沿袭唐律中关于亲亲相隐制度的规定,只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做出了细微的变化。发展到元朝,[[]刘亚梅.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研究[D][]刘亚梅.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5:31但是发展到清末和民国时期,因为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西方的潮流思想迅速传入了中国其中包括先进的人权思想。因为文化的差异,人权思想与封建思想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因此清末进行了法律的大变革。《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近代的第一部刑法典,其中就规定了亲属有权为了因为亲情而选择不作证的权利。发展到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也在法律中肯定了亲属拒证权。“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文革时期,[[]何邦武.亲属作证制度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及启示[J][]何邦武.亲属作证制度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及启示[J].中国法学,2014,3:253两大法系下亲属拒证权制度对比3.1英美法系国家亲属拒证权制度英国的亲属拒证权是以判例的形式逐渐形成的,其中配偶拒证权是其主要表现形式。随着人们对亲属拒证权制度的探究和深入,于是婚内秘密交流拒证权也逐渐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但是该亲属拒证权的范围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缩小。英国最早的亲属拒证权制度出现在十七世纪,随着当时人权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夫妻因为秘密交流拒证权从中获利,导致配偶拒证权的范围不断缩小,适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受到限制。“当这种案件越来越多,英国将其写入判例之中,随着英国《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第80条规定[[]《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第80条[]《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第80条:1、夫妻一方可以基于该特权拒绝给配偶提供不利于他的证言,但是该证言有利于被告人的除外。2、如果被告人对配偶或家庭成员实施家庭暴力,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的,不在该特权的主体范围之内。3、行使配偶拒证权的证人应当与被告人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美国作为典型的英美法系国家之一,其优点在于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美国《1999年统一证据规则》第五条中规定了配偶证言拒证权,该权利只存在于合法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且只能有证人行使。[[]马跃.美国证据法[M][]马跃.美国证据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12:231.美国各州之间关于特权可能有一些不一样的规定,但是针对普遍适用的规则在整个联邦内都统一使用,每个州对于一些具体的规定可以不同,根据自己州的实际情况来适应。3.2大陆法系国家亲属拒证权制度“德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之一,[[]刘杨.论亲属拒证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引入[]刘杨.论亲属拒证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引入[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7,3:14因此,这两种拒证权从大体上来说都是为了维护家庭之间的和谐关系。且只能是证人行使,被告人并不享有该特权。“日本对于亲属拒证权的规定主要是由证人行使的基于特定事项的证言特权。[[]姜国治.我国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研究[D][]姜国治.我国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硕士论文,2017,7:153.3两大法系亲属拒证权制度的对比“两大法系国家中关于亲属拒证权的规定尽管不尽相同,[[]唐鸣.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研究[]唐鸣.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13,5:273.3.1两大法系的差异之处两者之间主体范围不尽不同。英美法系国家拒证权权利主体范围相较于大陆法系国家来说相对较小,仅仅只局限于夫妻之间且需以夫妻关系存续为前提。而大陆法系国家基本只要是存在血缘关系基本都可以行使特权。证言适用范围不同。英美法系国家证言范围主要还是针对配偶拒绝提供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以及夫妻之间为配偶时双方的婚内秘密交流可以拒绝作证。但是大陆法系国家有关系的亲属证人可以拒绝提供任何证言没有限制。二者行使的条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美法系国家行使亲属拒证权时在证人和被告人必须存在合法婚姻关系的基础上还要进而判断证人的证言是否会对被告人产生不利影响。[[]田雅静.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问题研究[D][]田雅静.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9,5:213.3.2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各个国家的文化、社会制度以及历史发展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法律的规定上也存在着差异。从之前两大法系的比较中就可以看出,各国虽然对于亲属拒证权的规定不尽相同,但是其目的都在于维护社会、家庭的和谐。因此,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该项制度,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亲属拒证权制度。4我国亲属拒证权存在的问题4.1我国亲属拒证权的现状“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证人有如实作证的义务,[[]陈瑞华.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201]证人原则上应当出庭作证”。但是“[[]朗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适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4[]陈瑞华.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201[]朗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适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4:112[]刘洋.浅析亲属作证的豁免权--及其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的体现[J].科技信息,2012,1:554.2我国亲属拒证权的不足之处拒证权主体范围过于狭窄。相对于民事诉讼法中的近亲属范围,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近亲属的范围已经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近亲属范围包括同胞兄弟姐妹,但是在出庭作证方面同胞兄弟姐妹却不享有拒绝作证的权利。由此也可看出我国对于亲属拒证权的保守性以及局限性。权利的行使存在局限。“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在法庭审理阶段享有拒绝作证的权利,[[]谢登科.亲属拒证权的中国模式与反思[J][]谢登科.亲属拒证权的中国模式与反思[J].江汉论坛,2017,7:45缺乏相应的程序保障和救济措施。如果亲属证人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选择作证,但是在庭审阶段却拒绝作证,那么应当如何处理。亲属证人如果在庭审中反悔,那么证言的证明力该如何去证明,是否还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除此之外,我们也要防止权利的滥用,避免出现亲属证人想要拒绝作证但是侦查人员滥用权力视而不听等现象的出现,这也就需要我们规定相应的救济渠道去保障亲属证人的权利。因此,我们要做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二者的并重,既要打击犯罪维护法律程序的公正,也要保障人权,维护亲属证人的权利。5对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问题的完善5.1对亲属拒证权主体范围的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近亲属的范围包括夫妻、父母、子女以及同胞兄弟姐妹。[[]吕晓刚.亲属拒证权制度与亲属伦理结构关系研究[J][]吕晓刚.亲属拒证权制度与亲属伦理结构关系研究[J].证据科学,2014,4:275.2对具体程序操作的规范亲属拒证权在我国的规定我在前文已经做出了说明,所以我在此不再赘述。“我认为亲属拒证权的行使应当贯穿于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于美溪.我国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构建思考--以证据法的[]于美溪.我国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构建思考--以证据法的“求真”与“求善”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17,6:55告知行使权利的时间。从侦查阶段开始,侦查人员在询问亲属证人前应当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告知其有拒证的权利以及拒绝作证相应的法律后果。在审查起诉阶段,应当自收到移送材料之日起三日内告知有权拒绝作证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在审判阶段,法院应当自传唤证人出庭作证前告知其权利。如果司法工作人员未告知其所享有的权利而逼迫亲属证人做出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言的,属于非法证据排除的,应当不予采纳该证言。法律保障。我们应当保障亲属证人的合法权益,以此保障亲属证人可以遵从内心真实意思来选择是否作证,协调家庭伦理和法律之间的关系。5.3对亲属拒证权制度的救济途径确保亲属拒证权能够有效、顺利的行使,我们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救济措施来保障该权利的行使。亲属证人有复议、申诉的权利。“司法机关如果强制亲属证人作证不允许行使拒证权,[[]王晨辉.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研究[]王晨辉.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8,6:15司法机关有如实告知的义务。如果亲属证人选择拒绝作证,那么司法机关应当如实告知其权利和义务以及拒绝作证后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程序上的监督。检察院作为我国的监督机构,拥有法律监督权。所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发现司法机关没有告知亲属证人有拒证的权利,或者威胁亲属证人的。检察院应当及时的做出纠正,维护司法的公正性。

结论我国古代就有了亲亲相隐制度,它能一直延续存在就说明有其存在的价值。它既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也符合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现阶段,我国刑事诉讼领域一直缺失着亲属拒证权制度,对于亲属拒证权制度的建设是有必要的,这也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法治化建设的需要。亲属拒证权制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与证据制度以及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相适应,以及考虑我国现在的社会状态和发展程度。我们也需要去研究它的救济途径以及适用方式如何和我国的现状相符合。因此,在综合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传承我国优良的亲亲相隐制度,吸收国外亲属拒证权制度的有益部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亲属拒证权制度是有必要的。近亲属拒绝作证的权利作为和公民息息相关的重要权利之一,国家应当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去保障权利的正常运行。我们无法预见国家工作人员是否会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而忽视亲属证人的权利,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建立证人相应的救济渠道还要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的义务,以此确保亲属证人能够积极的行使自己的权利。亲属拒证权制度的设立是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和社会价值意义的,它也符合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潮流,符合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亲属拒证权制度,应当予以重视和适用。

参考文献[1]郑旭.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330[2]陈瑞华.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201-289[3]何邦武.亲属作证制度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及启示[J].中国法学,2014,3:25-30[4]谢登科.亲属拒证权的中国模式与反思[J].江汉论坛,2017,7:45-47[5]雍自元、廉彪.亲亲相隐回归刑事法律的思考[J].法学杂志,2013,10:15[6]朗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适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4:112-145[7]谭冠文.亲属免证:究竟是谁的权利——以亲属免证特权权属为基点的展开[J].政治与法律,2016,1:25-28[8]吕晓刚.亲属拒证权制度与亲属伦理结构关系研究[J].证据科学,2014,4:27-28[9]马跃.美国证据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12.:231.[10]陈瑞华.论证人证言规则[J].苏州大学学报,2012,2:36[11]刘洋.浅析亲属作证的豁免权--及其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的体现[J].科技信息,2012,1:55-56[12]李拥军.“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的博弈:亲属豁免权的中国面相[J].中国法学,2014,6:45-48[13]于述胜、邱星宇.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J].中国教师,2015,3:47-49[14]于美溪.我国亲属作证特免权制度构建思考--以证据法的“求真”与“求善”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17,6:55-59[15]刘杨.论亲属拒证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引入[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7,3:14-25[16]姜国治.我国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硕士论文,2017,7:15-28[17]田雅静.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9,5:21-27[18]王晨辉.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8,6:15-22[19]唐鸣.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13,5:27-45[20]刘亚梅.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5:31-41致谢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之间时间飞逝,回首过往,每天穿梭在图书馆和寝室之间的身影依然在我的脑海里回荡,虽然今年因为情况特殊而无法回到学校,但是学校里忙碌的身影历历在目,映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学校浓郁的学习氛围让我逐渐成长,再此对学校的栽培表示感谢。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宋斯文老师的指导之下完成的,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很深,导师经常为了我们的论文忙到半夜,和我们讨论论文为了说的清楚明白经常和我们打电话沟通几个小时。非常感谢导师的帮助,从选题开始到论文改完结束指导老师给我们了许多建议,这其中有老师一大半的心血。在此,瑾向宋老师致以诚挚的敬意。除此之外,我也要由衷的感谢其他法学老师。感谢法学院老师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给予的帮助,也感谢法学院老师学习上的一丝不苟铸就了我们扎实的专业知识。法学院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老师们的法学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在此瑾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也十分感谢同学们的帮助,除了学习上的帮助,在生活上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一个比较懒散的人开始对学习比较热衷,奔波在寝室和图书馆的路上。在此十分感激我的同学们。回想整个过程,虽然也有困难,但是自己也收获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所以在最后感谢各位老师以及我的同学的帮助。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后进行文献资料检索、归纳与利用、可行性评估、方案制定、进度安排等工作的一个阶段性考核,是中期筛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开题报告怎么写?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目的与作用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确定后,学生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撰写的报请指导教师批准的任务实施计划。开题报告的作用是学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先期准备情况,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中所陈述的研究内容、思路、方案等给予评价;在文献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实施过程、实施细节等提出建议,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内容与要求开题报告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课题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宜过长,但需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开题报告的撰写提纲主要包含内容与要求、前言、方案比较与评价、开展预期效果及指标、实施进度安排、参考文献等六个方面。(1)开题报告内容与要求根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查阅资料,进行材料收集、归纳、总结、提炼和运用,完成课题开题报告。①明确内容及要求开题报告中要简要介绍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方法和最终实现形式等,突出研究的核心或重点,强调研究的新意或亮点。开题报告中要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的具体要求,包括课题整体要求、技术参数要求、评价指标要求、课题研究成果形式要求、撰写格式要求、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升要求等,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科学性、正确性、规范性与全面性特点。②提出研究方案根据任务书要求,灵活运用检索的文献资料,根据选题研究现状及阶段性成果,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实训设备及条件,提出初步方案,通过分析、对比和论证,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案。③确定实施步骤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及内容,确定课题开展的关键步骤,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一般按照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系统设计及实现、软件系统设计及实现、系统综合调试四个步骤来完成课题的主体工作。④制定进度安排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难易程度,以选题、调研、收集资料为第一阶段,论证、开题为第二阶段,设计、实施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为第三阶段,毕业设计(论文)修改、定稿、提交纸质文本、答辩为第四阶段,制定合理的进度时间安排。⑤说明预期成果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不同选题要求,在开题报告中需给出课题完成后的预期效果,女调研报告、电子产品、系统样机、仿真系统等,并应附有相关的评价指标参数。⑥完成开题报告。学生根据上述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