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1页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2页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3页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4页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0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群二考点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考点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注:古代诗歌的语言知识详见《积累帮》(分册3)第二部分任务群二知识积累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通过想象、联想、比

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赏析古代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

言的字面意义,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特

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包括:炼字(含诗眼)、炼句

和语言风格。

1.[鉴赏炼字艺术]必修下册《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

和“浮”有何妙处?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极富力度,

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

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起落。这两个动词使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

者眼前。1232.[赏析炼句]请对必修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中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加以赏析。

作者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

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三句借古讽今,委婉地劝告宋朝统治者莫蹈

六朝灭亡的覆辙,应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抵御外患。用此三句结尾,寓意深刻,

催人警醒。1233.[赏析语言风格]明代王世贞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必修上册):“学士此

词,亦自雄壮,感慨千古,果令铜将军于大江奏之,必能使江波鼎沸。”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其“豪放”的具体表现。

(1)场景豪放,波澜壮阔。开篇“大江”滚滚东流,随即用“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浩渺的空间和悠久绵延的时间背景。(2)意象豪

放,雄奇冷峻。“大江”“浪”“乱石”“惊涛”“千堆雪”等意象。(3)语言豪

放,铿锵有力。①动词运用传神、刚劲有力。如“淘”“穿”“拍”“卷”等动词

运用得精准,生动。②词类活用,摇曳多姿。如“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中,

“灰”“烟”是名词作状语,生动形象,多姿多彩。123

⁠(4)人物豪放,英雄气概。作者善于用多种表达技巧来塑造英雄形象,有正面直叙,有侧面衬托,突显了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5)情感豪放,超然旷达。从“大江东去”的高昂激越—“遥想公瑾当年”的羡慕—“人生如梦”的沉郁苍凉—“一尊还酹江月”的超然旷达,全词的基调是豪壮,豪壮中又交织着悲苦和旷达、出世与入世、消沉与昂扬的情绪和心态。123

命题点1

鉴赏诗歌的炼字(含诗眼)艺术是什么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字词,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

写诗,十分讲究炼字,经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最能体现诗歌的

语言艺术,表露诗歌的思想情感。怎么考主要考查锤炼诗歌中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叠词。题干中有时给出

了要求锤炼的字词,有时要求学生先找出使用精妙的字词或诗眼,再进

行分析。

[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文本见第328页考点1典例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

⁠【解题思路】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阐述理由。回答“同

意”或“不同意”均可,理由则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声”或“数声”在营造

意境上的妙处。

示例一: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

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示例二: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

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3分)

命题拓展1.[找出词眼/2021浙江卷,T19]词中“衰翁”的身份是

⁠。下片中

”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2分)(吴伟业《意难忘·山家》)【解题思路】从“衰翁”高话桑麻、穿池种柳、汲水浇瓜等行为来看,“衰翁”

的身份是农夫;再从其居住的室内、室外环境(文木几、小窗纱、百树梅花等)来

看,“衰翁”也是一位隐士。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的词,应该是一个形容词,下片

“烂漫生涯”中的“生涯”有生活之意,而以“烂漫”修饰,突出了山家生活的舒

适惬意,故“烂漫”一词可谓词眼。隐士(农夫)烂漫12345672.[炼动词/山东卷,T14(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

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岑参《早上五盘岭》)

⁠【解题思路】“江回两崖斗”,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斗”字将江流

两岸的崖石人格化,写两岸崖石耸峙对错,就像是两兽相斗,表现了江两岸石崖的

陡峭、高耸。“日隐群峰攒”,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攒”字描写群峰

相聚相连,山峰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山峰的错杂密集和重叠之态。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

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

叠之态。(4分) 12345673.[比较分析词语的精妙之处/天津卷,T14(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

“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王维《登裴秀才迪小

台》)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炼字型的语言鉴赏题,对于“望”字与“空”字的使用效

果,应该结合诗歌的标题、正文,联系诗歌所写之景、所抒之情的类型和特征来分

析。答“望”好,可从诗的题目和诗中所写景物角度来分析理由;答“空”好,可

从诗歌所写景致的特征及诗人的心态的角度来分析理由。

“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

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2分)

12345674.[理解诗眼/天津卷,T14(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王维《登裴秀才迪

小台》)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应当在分析、把握景物与诗人情感的基础上作答。通读

全诗,不难看出,“闲”既指景闲,又指人闲。“人闲”是因为人陶醉于美景之

中,并且人有着闲适自在的心境。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3分)

12345675.[赏析词语特色/广东卷,T10(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

赏析。(4分)(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先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软”

字运用通感的修辞,借触觉表现视觉。写出了清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

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同时也表现作者在微风吹拂、面对江山胜景的

欣然陶醉之情。以此组织答案即可。

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江水在轻风吹拂下的状态,表达作者轻松舒适的感受。

(4分)

12345676.[炼形容词/湖北卷,T14(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欧

阳修《劳停驿》)

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

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运用在

此处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

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

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

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4分) 1234567【解题思路】答题时既要结合所用字的含义和表现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

句中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荒”字含有荒凉之意,“瘦”字含有贫瘠之意,

本来是平常的两个字,但放在诗中就格外传神,使描写景物尤为生动,把农村

的贫寒刻画得入木三分,字里行间,饱含了诗人对民生凋敝的忧虑,对百姓生

活困苦的深切同情。12345677.[炼副词/四川卷,T13(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3分)(赵执信

《秋暮吟望》)

⁠【解题思路】此题要求指出诗句的用字之妙,实为语言鉴赏。“常”“偏”为颔

联中起着特殊表达作用的词。作答此题,可结合语境进行赏析,应重点从主旨凸

显、情感抒发等方面,去咀嚼其用字之妙。

“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

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

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3分)

1234567技法点拨解答炼字(含诗眼)题的步骤和角度品味

关键

字词

的步

骤析本

义写出字面义,相当于翻译。描情

景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作者描绘的情景,并结合

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品味

关键

字词

的步

骤说效

果①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该字(词)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②从造境的角

度分析该字(词)在意境(氛围)营造方面的作用。③从写人的角度分

析该字(词)表现的人物形象。④从抒情的角度分析该字(词)传达的

情意。⑤从表达的角度分析该字(词)运用的技巧。如词语活用、化

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等,还要注意其运用的修辞手法,特别是双

关。赏析

诗眼

的步

骤五个

角度

觅诗

眼①情感角度。寻找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其主要包含直接揭

示(如“愁”)和间接揭示(如“冷”)。②词性角度。诗眼多以动词

和形容词为主。③结构角度。全诗都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

写。④技巧角度。看是否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是否运用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若题干已经指明诗眼,则可以省略此步骤。赏析

诗眼

的步

骤分析诗句

找体现分析诗句,梳理围绕该诗眼写了哪些内容。结合诗句析作用结合诗句,分析诗眼在诗歌结构、主题、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命题点2

赏析炼句的妙处是

么所谓炼句,即作者根据描写人物、景物,抒发思想情感的需要,从结构、修

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对诗歌的某一句进行精心锤炼,以优化艺术表

达。怎

考高考在考查炼句时,有时会指明角度,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指明角度的,只

是要求分析句子的妙处。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

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

中枝。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解题思路】词的结尾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选取了初春的典型意

象,“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富有画面感,细致地描写了美好的春

光。再由上文的“东溪春近好同归”可推知,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想象

中的东溪美景,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不舍与友人分别,想到日后能再相聚,欢喜

之情流露笔端,所以这里运用了以虚景写真情的艺术手法。

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

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

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6分)

【白话诗歌】这世间满眼都是闲愁,其中的乐事常常很稀少。明年应该要为你作

送别诗。试着从今夜开始数,相聚的时间还剩多少呢。薄酒一杯想要邀人同饮,谁

人能劝,深厚的情谊只有你能知晓。东溪春天将近,想与你玩赏再归来。(一起欣

赏)垂柳倒映在江水中的影子,雪中开始凋谢的梅花。【诗歌鉴赏】上片写词人与友人欢乐地饮酒,却说“就中欢事常稀”,使欢乐蒙

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因为欢事稀少,故而更怕这场欢事终结,因为怕欢事终结,

故而要仔细地数一数究竟还有多少个相聚的日子。由此便将自己得知要与友人离别

后的心理活动真切细腻地描述了出来。下片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核心,表达了

词人对生活的希望。“浅酒”与“深情”两句是说浅酒无别人可劝,唯君能劝;深

情无别人可知,唯君能知。这样便把词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交代了出来。“东溪”

泛言风景秀丽之处,词人想要与友人共赏春光同归。最后两句是由“春近”二字引

发出来的想象中的东溪美景:低垂的柳条在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

凋落。这里的美景并非实写,而是以虚景写词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命题拓展1.[找出并赏析写景最好的诗句/上海卷,T14]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

请赏析其妙处所在。(5分)(谢朓《和徐都曹》)

示例:我觉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一联写得最好。这一联写日光遍布江

上,青草沐浴着阳光,在微风中摆动。其中“动”“浮”二字,捕捉精准,感受细

腻,化虚为实,最有表现力。阳光本是最难以捉摸的,作者却能抓住阳光落于江

上、波光粼粼的画面,写出日光仿佛在江上跳跃的效果。日光又落在草叶上,风吹

草动,仿佛风也有了光,浮动在草际。这一联描绘的画面清新灵动,明丽旖旎,我

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赏景的喜悦,很有感染力。(5分)

12345【解题思路】赏析写景诗句,应该结合诗句的意象,分析诗句的意境、手法、语

言及其表达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选出自己认为写景

写得最好的一联,再具体赏析。比如,认为“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一联写得

最好,可以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景物内容,这一联写日光在江面上闪耀,在青草绿

叶之间浮动;语言上,其中“动”“浮”二字用得准确、传神,富于表现力,阳光

本是最难以捉摸的,作者却能抓住阳光的特点,写出它的闪耀、浮动;意境上,这

一联描绘的画面清新明丽;情感上,明丽的景色中寄寓着作者的喜悦之情。123452.[炼尾句/上海卷,T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

句。(4分)(崔国辅《从军行》)

“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写行军途中得到消息,说贼兵人多势众,

已与我军前锋交战。“传闻”二字,点出这些消息的来源,两句以听闻的方式

侧面虚写,让人感受到行军者听到消息时紧张、担忧、关切的复杂情感,很有

感染力。(4分)

12345【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句内容;其次,需要结

合具体词语赏析诗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最后,分析诗句在写人、写景、抒情等方

面的表达效果。这两句诗的意思不难理解,即行军途中得到消息,说贼兵遍布山

野,已与我军前锋交战。“传闻”二字表明这两句中的战场情况为虚写,渲染了战

争的紧张氛围,也从侧面表现出听闻消息者的复杂心情。123453.[炼某一句/全国Ⅰ卷,T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

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解题思路】回答问题可以从诗歌描写的内容和使用的手法入手分析。这句诗可

以拆分为“下笔”“春蚕食叶声”两部分,思考两者的联系可知,诗句使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用“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声音,以此表现作者的喜悦

之情;作者用“春蚕食叶声”来反衬考场的安静,是动中见静的方法。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

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 123454.[炼颈联/全国Ⅲ卷,T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

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曹翰《内宴奉诏作》)

⁠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

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

刚毅精神。(5分)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

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

己老之将至。(5分)

12345【解题思路】作答本题时,应首先肯定哪一个“好”。本题答案不唯一,有两种

情况,具体分析如下:作“弱”“昏”好。“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的意思是臂膀力

弱,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昏暗,仍能看得清战地上高飘的烟云。诗人以

“弱”“昏”表明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即使是年老体弱,头昏眼花,还能

够驰骋疆场,冲锋陷阵。表现了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以

及刚毅的精神。作“健”“明”好。“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的意思是臂膀强

健,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战地上高飘的烟云。“臂健”“眼

明”体现了一种老当益壮的精神,和当年的老将廉颇、马援有些相似。表现作者心

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的现实。123455.[炼颔联/全国Ⅱ卷,T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

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韩偓《残春旅舍》)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

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

非常自然。(5分) 12345【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巧”字进行分析。鉴

赏时要重点分析颔联“巧”在何处。可从构思、炼字、技巧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

的诗句进行分析。构思方面,作者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

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方面,用得好的字是

“抱”“吹”。这两个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

鱼儿像是吹着柳絮游玩的自然意趣。依照题目“残春”,诗人抒发的本应是惜春的

无奈之情,但“吹”“抱”的使用则使这种惜春的伤感淡化,为全诗增添了春天的

活力和生机。12345技法点拨解答炼句题的步骤和角度理解意蕴弄懂所考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多角

度赏

析①语言特点。包括句子之美(倒装、错位、对仗、互文)和炼字之美。②表达技巧。关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③结构(构思特点)。关注句子的位置,首句的作用一般是开篇点题,统领诗歌,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中间句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结尾句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④情感主旨。点出该句所表达的情感。命题点3

鉴赏语言风格是

么语言风格指诗(词)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

是诗(词)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

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怎

考常见考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要求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或语言特色;二是设置

情境,要求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路】词的上阕“溪边白鹭,来吾告汝”两句,使用对话口吻,表明词人

把白鹭当成可以直接对话的朋友,呼来相告;接着写词人与白鹭对话的内容,即词

人指出溪中的鱼儿很少,要白鹭怜惜鱼儿,懂得与外物和谐共处,描绘出了一幅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突出词人对鱼儿、白鹭和自然的热爱。词的下阕指出“远

浦”“别渚”上有较多的虾鳅,“虾跳鳅舞”中“跳”“舞”两个动词形象传神,

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沙渚虾鳅之多,语言生动活泼。整个对话过程中,语言浅近直

白,通俗易懂,同时给人一种诙谐风趣之感。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6分)

【白话诗歌】溪边的白鹭,到我这儿来,我告诉你:“溪里的鱼儿寥寥可数。主

人怜爱你,你也应该怜爱鱼儿,要懂得外物和己身应该愉快相处。白沙堆满远处江

浦,青泥淤积在别处小洲,那里有很多虾鳅跳跃起舞。听凭你飞去吃饱了再回来,

再来欣赏你头上被风吹起的一缕羽毛。”【诗歌鉴赏】该词全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与白鹭的对话,表现出词人爱

憎分明的态度。上阕起句直呼溪边食鱼儿的白鹭,要它前来听自己的劝告。词人的

先动之以情,说溪中的鱼儿已经寥寥可数了;再晓之以理,要它推己及人,与溪中

的鱼儿泯去物我,和谐相处。下阕他接着劝告白鹭,但在情意上有转折:他由眼前

溪边想到远浦别渚,由鲜美的鱼儿想到泥沙中无数舞动的虾鳅,引导白鹭去那里饱

食美餐。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想象饱食归来的白鹭形象时,把它设想成了一个头上

白羽飘飘的斗士,这充分反映了他对虾鳅的厌恶。这样的表达方式,使词中的鱼儿

和虾鳅分别成了善类和恶类的象征,体现出词人爱恨分明、疾恶如仇的态度。

命题拓展1.[结合他人评论赏析语言特色/北京卷,T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

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②比

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

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

称“龙吟虎啸”。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婉转,下阕“正

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6分) 12【解题思路】本题要求从诗歌的谋篇布局以及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

具体作答时,应先分析题干中陈廷焯对本词艺术特色的评论,抓住“龙吟虎

啸”“和缓”两个关键词,再回到原词找寻相关词句并加以阐释。12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词风/天津卷,T14(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解题思路】分析诗歌的豪放风格,可从意象、境界和主人公形象三个方面进行

分析。从意象上说,大鹏和丹凤表现出豪放的风格;从境界上说,选择北海、太

阳、路茫茫等景象,意境开阔;从主人公形象上说,携书佩剑,充满阳刚之气。分

点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即可。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主

人公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3分)

12技法点拨鉴赏语言风格的判断角度和步骤判

断角

度①关注题材。不同题材的诗歌有着不同的风格,如边塞诗一般豪迈雄奇,山

水诗一般清新明丽。②分析意象。分析诗歌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

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较为清新自然。判

断角

度③赏析词语。分析诗歌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飘

逸;直接陈述、不假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④揣摩情感。诗歌的情感

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其语言较为沉郁慷慨。⑤

关注作者。诗(词)人的思想精神、个性气质往往渗透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之

中,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步

骤①明特色。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语言风格。②举例子。结合诗歌中有关语句

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

一、[登高抒怀诗/2023安徽合肥九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登杭州城郑谷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潮来无别浦【注】,木落见他山。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注】别浦:河流入江海处称“浦”,又称“别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首联上句写目光看向辽远的江天之外,为全诗设置了广阔的背景。B.首联下句“登临返照间”展示了夕阳返照的景象,写出了登临的时间。C.颈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着笔,写渔人白天静观沙鸟,夜晚闲唱渔歌。D.尾联下句寄情于帆,将“岁穷归未得”的思乡之情表达得含蓄蕴藉。【解题思路】C项,“写渔人白天静观沙鸟”理解错误。“沙鸟晴飞远”是诗人

登临所见,晴空万里,沙鸥尽情翱翔,越飞越远。C1234562.(对点题/炼字)宋代范晞文点评说:“(郑谷)有句云‘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

山’,李洞有‘楼高惊雨阔,木落觉城空’,非不佳,但‘惊’‘觉’两字失于有

意,不若谷诗之自在。”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①郑诗“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两句,上句描写潮水涌涨、江与岸平,下句

写远山叶落、山形毕现,视野开阔,意境深远,有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妙。②

“无”“见”二字客观呈现诗人登临所见,自然天成。李诗“楼高惊雨阔,木落觉

城空”中的“惊”“觉”二字侧重于描绘诗人的主观感受,略显刻意。(6分,言之

成理即可) 123456【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点评,其中有两层比较:一是郑谷

和李洞诗句的比较,二是诗句中词语的比较。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郑谷“潮来

无别浦,木落见他山”两句意为潮水到来时江水连成一片,树叶落尽可以看见其他

山峦。“潮来无别浦”言潮盛不见岸,茫茫无际,浩大宽广;“木落见他山”写树

叶落尽,山形毕现,景致别样。这两句客观写景,视野开阔,意境深远,有陶渊明

“悠然见南山”之妙。其中“无”“见”二字纯是白描,客观呈现诗人登临所见,

自然天成。李诗“楼高惊雨阔,木落觉城空”两句意为站在高楼之上才惊讶雨景竟

有这样的开阔雄浑之美,树叶尽落始感觉到整座城市都显得空荡。“惊”“觉”二

字带有明显的心理色彩,侧重于描绘诗人的主观感受,略显刻意。123456二、[散曲、歌颂劳动/2023山东青岛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3—4题。(9分)〔双调〕水仙子·瓦匠陈铎东家壁土恰涂交①,西舍厅堂初

②了,南邻屋宇重修造。弄泥浆直到老,数十

年用尽勤劳。金张第游麋鹿,王谢宅长野蒿,都不如手镘③坚牢。【注】

①恰涂交:才涂好。②

(wà):同“瓦”,盖瓦。③镘(màn)

:抹子,涂墙

的工具。3.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前三句巧用“恰”“初”“重”三字,写出了瓦匠繁忙的工作,表现了他们的辛

劳。B.第四、五句紧承前三句,在意思上更进一层,“直到老”“数十年”强调了瓦匠

的勤劳。C.这首散曲同《芣苢》《插秧歌》一样,都肯定了劳动的价值,抒发了作者的劳动

自豪感。D.这首散曲多用口语,语言明白如话,显得亲切自然,看似浅显而实富内蕴,耐人

寻味。C123456【解题思路】C项,“抒发了作者的劳动自豪感”错误。“都不如手镘坚牢”是

瓦匠发出的感慨,表现了瓦匠对自己劳动的自豪,而不是“抒发了作者的劳动自豪

感”。《芣苢》流露出劳动的喜悦,《插秧歌》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

忙,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两者也都没有抒发作者的劳动自

豪感。1234564.(对点题/炼句)请结合整首散曲赏析“金张第游麋鹿,王谢宅长野蒿”两句。(6分)

(1)用典。“金张第”“王谢宅”为用典,在句中代指高门望族、显贵之家。(2

分)(2)对比。①将“金张第”“王谢宅”昔日的繁盛与“游麋鹿”“长野蒿”今日

的衰败进行对比,表明兴衰无常、荣华不足羡之意;②这两句与最后一句形成对

比,突出劳动者的勤劳和劳动的价值,表达作者对劳动的赞美。(4分)

123456【解题思路】

“金张第游麋鹿,王谢宅长野蒿”两句的大意是汉朝显贵们的府第

都已倒塌,成为鹿群游荡之地;东晋时的显贵之家,如今都已长满了野草。“金

张”指金日磾和张安世两家,这两家在汉朝,尤其是汉宣帝时非常显贵;“王谢”

指东晋时期以王导和谢安为首的两大门阀士族。“金张第”“王谢宅”用典,代指

高门望族、显贵之家。作者通过古今对比,抒发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