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城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暑假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海底下面有生物并不稀奇,陆地底下不也有蚯蚓吗?不错,但是深海里发现的,是在直到海底下面上千米的岩石和地层里进行着另一类新陈代谢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海底下的深部生物圈。深海底下沉积物里有微生物,这早就知道,也并不意外。上世纪五十年代调查船在太平洋底取沉积物柱状样,结果确实有微生物,只是向下变少,最深的一根样柱8m长,底部已经几乎没有细菌,由此推想大洋底下也就是顶上几米沉积物有细菌。六十年代晚期,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有一次出事故,下沉1500m,人员都安全逃出,但是带下去的午餐却深沉海底。奇怪的是过了10个月以后返回原地,发现午餐保存得都还不错,足见深海海底细菌并不活跃,因而科学家们猜想微生物在深海底下的分布是很浅的。挑战这种观点的是大洋钻探。七十年代起,已经根据深海沉积孔隙水中CH4与SO42-的含量和同位素,发现井深一二百米处还有细菌在活动,由细菌活动造成的SO42-氧化、CH4的生产和氧化作用,在全大洋都普遍存在。然而带来决定性转折的是1986-1992年间太平洋区的5个航次,每次都在大洋深部的沉积岩芯中发现微生物,其中最深的是在日本海,发现在海底以下518m的深处还有细菌,只是各处钻孔中微生物的丰度都从海底向下急剧减少,从近表层每立方厘米的10亿多个,减到500m深处的1000多万个。大洋钻探在太平洋的发现,唤起了学术界对海底下面微生物群的注意:在海底以下的深处,居然还有巨大数量的微生物生活着,甚至深海玄武岩里还有细菌生活构成现在我们所说的“深部生物圈”。为此,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点评文章时,还配了幅漫画,把海底孔隙里微生物的“生活”,形象描绘为边打扑克边抽烟的“底层生涯”。确实,深部生物圈住着地球上“最底层的原住民”,但是它们的生活绝没有漫画里画的那样逍遥。无论是海底下面深部生物圈里的微生物,还是热液口的微生物,都属于黑暗食物链,但是热液口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化学合成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而深部生物圈的微生物被封存在地层孔隙微小的空间里,只能依靠地层里已有的有机物实行“异养”。它们的新陈代谢极其缓慢,但“寿命”极长,要以多少万年来计算。读者也许会羡慕它们的长寿,可是在这种环境下的微生物,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生活质量”无从谈起。尽管如此,微生物也总得有最低限度的能量和修补细胞的物质,此外,这些微生物也总得进行繁殖。它们的繁殖速度如何?有人推测细胞分裂的周期起码得上千年,但这也只是猜想,所有这些都是学术上的未解之谜。深部生物圈的规模多大,至今并不清楚。这里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深度,一个是数量。近十年的大洋钻探,极大地拓展了对深部生物圈的了解。2010年在贫养的南太平洋环流区钻探,发现一亿年来所有深海沉积层里,都可以有微生物生存。2012年,日本制造的全球最大的钻探船“地球号”(Chikyu)在日本南边水深1200m的深海,发现在洋底以下2500m、2000万年前形成的含煤层里还有大量微生物生存。钻探大洋基底的岩浆岩,在上地壳的玄武岩、下地壳的辉长岩,甚至由地幔岩风化形成的蛇纹岩里,都发现了微生物。看来与其说深度,不如说温度才是限制微生物分布的下界。现在已经知道发现微生物的深海热液口的最高温度是120℃,而海底下面深部生物圈的微生物至少能适应40-60℃的高温,至于更加确切的温度界限,有待进一步的钻探检测。多年来,对深部生物圈微生物数量的估算,结果悬殊。20年前最初的估算最为惊人:有人推算出全大洋海底下面有35×1029个微生物,合计生物量3000亿吨,因此说地球上的微生物有70%生活在海底和陆地的地下,地下的深部生物圈占据地球上活生物量的30%。然而这种估计有点过头,后来的推算认为海底下面深部生物圈的微生物有2.9×1029个,或者可以到5.39×1029个,不过都少了一个数量级。估算结果如此悬殊,原因在于数据来源不一,而根本上讲还是数据太少。尽管结果相差巨大,却显示出一种共同的分布趋势:从海底表层向下,细胞密度的对数值都是随着埋深的对数下降。这说明深部生物圈微生物数量向下减少的总趋势是普遍现象。关于深部生物圈微生物数量规模的争论,一时不可能有结论,因为实测的样本实在太小,并不足以作全球性的定量推论。深部生物圈发现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现有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范围。如果说太阳能并不是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说有氧环境下的光合作用不是合成有机物的唯一途径,那么,生命活动的范围在时间与空间里的分布就可以大为拓展。“深部生物圈”这个名词是美国的戈尔德(ThomasGold)提出的,他在《深而热的生物圈》里指出,地球表面生物圈对阳光和光合作用的环境要求太高,而具备深部生物圈条件的天体则有很多,这为地外生命的寻找方向指点了迷津。另一个启发来自深部生物圈里生命活动的节奏。如果深海底下的微生物生殖周期以千年计,寿命以万年甚至百万年计,那么这种新陈代谢的慢节奏、黑暗世界里的“慢生活”,揭示出生命活动可以采用与我们以往所知的根本不同的方式进行,极其值得寿命有限的人类去做认真的研究。如果还考虑到文献中的报道,在上亿年古老地层中的琥珀或者盐晶里的微生物,也曾经培育成活,那么微生物世界里“生”和“死”的定义就值得重新推敲。深部生物圈提出的涉及自然哲学和科学世界观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摘编自汪品先《深海浅说》)1.下列对“深部生物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至地壳,下至地幔,在海底以下深处的许多岩石里存在着微生物,它们构成了“深部生物圈”。B.深部生物圈微生物新陈代谢和繁殖速度都极为缓慢,细胞分裂周期长达千年,基本处于休眠状态。C.深部生物圈的微生物依靠地层已有的有机物“异养”,这与同属黑暗食物链的热液口微生物不同。D.尽管深部生物圈的规模还是未解之谜,但大洋钻探结果表明,温度是决定微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以时间为序,向读者介绍海洋科学家对深部生物圈的探索与发现,脉络清晰。B.作者在介绍科技成果时,较多地运用“猜想”。“估计”“推测”等词语,用语严谨。C.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使读者对深部生物圈有较为直观的了解。D.全文重在用事实来阐释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发现,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就运用大洋钻探技术开始了对深部生物圈中微生物的研究,并取得持续进展。B.海底以下,从很浅的地方到2500m处,深部生物圈中微生物的分布在不断延展,但数量呈现向下减少的总趋势。C.深海底下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慢节奏和黑暗世界里的“慢生活”,值得寿命有限的人类反思自身的生命活动方式。D.处于“黑暗食物链”中的海底微生物可以不依靠光合作用维持生命活动,这给人类寻找地外生命提供了可能性。4.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国家海洋博物馆向全国青少年介绍海洋相关知识。如果你是海洋“深部生物圈”板块的解说员,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拟一份解说提纲。5.《深海浅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的一部科普作品,有人评价该作品“可读性堪比小说”。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B2.A3.D4.①深部生物圈的发现研究历程;②深部生物圈中微生物的特征;③深部生物圈的规模(深度和微生物的数量);④深部生物圈发现的意义。5.①文章的内容像小说一样有吸引力。本文介绍了深部生物圈的发现过程及其特征,这一科研领域对读者而言具有陌生感和新鲜感,激发了读者了解新知的欲望,具有吸引力。②文章的表达像小说一样有趣味性。本文语言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如“边打扑克边抽烟”“最底层的原住民”等形象描绘,“生活质量”“慢生活”等生动表达,都使文章趣味盎然。③文章的主题像小说一样有深刻性。文章由对自然界的探索研究延伸到对人类自身的生命认识,能促使读者进行深度思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细胞分裂周期长达千年”错,由原文“它们的繁殖速度如何?有人推测细胞分裂的周期起码得上千年,但这也只是猜想,所有这些都是学术上的未解之谜”可知,深部生物圈的细胞分裂周期还没有定论。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写作特点的能力。A.“以时间为序”错,全文是以逻辑为序,从深部生物圈的发现过程、特征、规模、意义等方面介绍深部生物圈。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错,根据原文,科学们利用大洋钻探技术对深海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B.“深部生物圈中微生物分布在不断延展”错,根据原文,“从很浅的地方到2500m处”是不断向大洋底下探索发现微生物的深度,因此不能说“微生物的分布在不断延展”。C.“值得寿命有限的人类反思自身的生命活动方式”错,原文是说“值得寿命有限的人类去做认真的研究”,而不是“反思自身的生命活动方式”。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文本介绍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调查船采样的发现、六十年代晚期“阿尔文号”深潜器沉在海底的午餐、七十年代起大洋钻探的发现、1986-1992年间太平洋区的5个航次的发现等,可概括为:深部生物圈的发现研究历程;②“无论是海底下面深部生物圈里的微生物,还是热液口的微生物,都属于黑暗食物链,但是热液口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化学合成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而深部生物圈的微生物被封存在地层孔隙微小的空间里,只能依靠地层里已有的有机物实行‘异养’。它们的新陈代谢极其缓慢,但‘寿命’极长,要以多少万年来计算”等,可概括为:深部生物圈中微生物的特征;③“深部生物圈的规模多大,至今并不清楚。这里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深度,一个是数量。近十年的大洋钻探,极大地拓展了对深部生物圈的了解……”,可概括为:深部生物圈的规模(深度和微生物的数量);④“深部生物圈发现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现有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范围”“这为地外生命的寻找方向指点了迷津”“极其值得寿命有限的人类去做认真的研究”“微生物世界里‘生’和‘死’的定义就值得重新推敲”可概括为:深部生物圈发现的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可读性堪比小说”的含义有:小说故事性强,内容读起来有意思;小说语言比科普文通俗易懂;小说主题深刻。①文章的内容像小说一样有吸引力。文本开头“深海里发现的,是在直到海底下面上千米的岩石和地层里进行着另一类新陈代谢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海底下的深部生物圈”,引出话题,接着按照时间顺序逐渐介绍人类对深部生物圈的发现过程,深部生物的特点等。这一科研领域对读者而言具有陌生感和新鲜感,激发了读者了解新知的欲望,具有吸引力。②文章的表达像小说一样有趣味性。本文语言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如英国《自然》(Nature)杂志把海底孔隙里微生物的“生活”描述为“边打扑克边抽烟”,作者把它们称为“最底层的原住民”,这些形象描绘富有趣味,让读者容易理解;此外还有类似“生活质量”“慢生活”等,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常用的词汇,用来描写深部生物,这样的表达既易于理解,又生动形象,使文章趣味盎然。③文章的主题像小说一样有深刻性。在谈到深部生物研究的意义时,文章谈到“如果深海底下的微生物生殖周期以千年计,寿命以万年甚至百万年计,那么这种新陈代谢的慢节奏、黑暗世界里的‘慢生活’,揭示出生命活动可以采用与我们以往所知的根本不同的方式进行,极其值得寿命有限的人类去做认真的研究”“在上亿年古老地层中的琥珀或者盐晶里的微生物,也曾经培育成活,那么微生物世界里‘生’和‘死’的定义就值得重新推敲”,文章由对自然界的探索研究延伸到对人类自身的生命认识,能促使读者进行深度思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饥饿艺术家卡夫卡饥饿表演近几十年来明显地被冷落了。早些时候,大家饶有兴致地自发举办这类大型表演,收入也还不错。可是今天,这些都已毫无可能。那时的情形同现在相比确实大相径庭。除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观众,还有被大伙推举出来的固定的监督人员守在那儿。他们总是三人一班,日夜盯着饥饿艺术家,防止他用什么秘密手段偷吃东西。其实,这不过是安慰大伙的一种形式而已,因为行家都晓得,饥饿艺术家在饥饿表演期间是绝对不吃东西的,即使有人强迫他吃,他也会无动于衷。他的艺术的荣誉不允许他这么做。当然,不是每个看守都能理解这一点的。有些值夜班的看守就很马虎,他们坐在远离饥饿艺术家的某个角落里埋头玩牌,故意给他一个进食的机会,他们总认为,饥饿艺术家绝对有妙招搞点存货填填肚子。碰到这样的看守,饥饿艺术家真是苦不堪言,这帮人使他情绪低落,给他的饥饿表演带来很多困难。有时,他不顾虚弱,尽量在他们做看守时大声唱歌,以便向这帮人表明,他们的怀疑对自己是多么不公道。但这无济于事。这些看守更是佩服他人灵艺高,竟在唱歌时也能吃东西。诸如此类种种猜疑,饥饿艺术家似乎也难于摆脱。任何一位看守也做不到夜以继日、丝毫不间断地守在饥饿艺术家身边,因此无人目睹过他是否确实持续不断地挨饿。只有饥饿艺术家自己心里最清楚,只有他才算得上是对自己的饥饿表演最为满意的观众。但是由于另一种原因,他又从未满意过。或许他干瘦如柴的躯体根本就不是由于饥饿所造成的,而是对自己不满所致的。其实他自己明白,饥饿表演极为简单,是世上最容易做的事,这一点恐怕连行家也不清楚。对此,饥饿艺术家直言不讳,但人们死活就是不信。善意的说法还好,说他谦虚,可大部分人认为他自吹自擂,更有甚者说他是个骗子。所有这一切,饥饿艺术家都得忍受着。演出经理规定每轮表演最高期限为四十天,期限过后,他绝不让饥饿艺术家再继续挨饿,即使在世界大城市里也是如此。经理这样做不无道理,因为根据以往经验,全城人的兴趣会通过四十天里越来越火的广告充分被激发出来,而四十天后,观众就会感到疲倦,看表演的人数随之锐减。在第四十天,笼子的门被打开,笼子四周插满鲜花,半圆形露天剧场里人海如潮,观众兴高采烈,乐队奏着乐曲。两个医生走进笼子为饥饿艺术家做必要的检测,检测结果通过高音喇叭传遍剧场。随后,两位女士走上前来,她们乐滋滋的,庆幸自己能被选中去搀扶饥饿艺术家离开笼子走下前面的台阶。台阶前的小桌子上早已摆好了精心准备好的病号饭。为什么刚到四十天就停止表演呢。他本来能长期地、无休止地饿下去。为什么恰恰要在他表演最紧要的关头停下来呢。他还没有真正精彩地表演过一回哩!经理双手卡住饥饿艺术家的细腰,有些过分小心翼翼,他的动作神情使人联想到,他手中不是一个活人,而是一件极易破碎的物品。他提议为观众干杯,据说此举是由饥饿艺术家给经理耳语出的点子,乐队憋足了劲演奏。随后大家各自散去,没有人对眼前发生的一切不感到满意,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饥饿艺术家自己,他总是不满。有一天,这个曾受大家喜欢的饥饿艺术家发现自己被那些热闹上瘾的观众忘却了,他们纷纷涌向其他演出场所。演出经理领着他又一次跋涉了半个欧洲,他们想看看,是否能在某个地方重新找回逝去的狂热和兴趣,然而他们一无所获。最终,他告别了经理——这位人生旅途上无与伦比的伙伴,受聘于一家庞大的马戏团。有一天,一只笼子引起了一位看管人的注意,他问为什么把一个好端端的笼子闲置着不用,对此无人知晓。直到其中一位看见了记数的小牌子,他才猛然想起饥饿艺术家。人们用棍子拨开腐草,在里边找到了他。“你还一直不吃东西。”看管人问道,“你究竟什么时候才算完呢。”“诸位,请多多原谅。”饥饿艺术家有气无力地低声细语,只有看管人才能听清他说的话,因为他把耳朵贴在栅栏上。“当然,当然。”看管人一边点头,一边把手指向额头,以此来暗示其他人,说明饥饿艺术家的身体状况非常危险,“我们当然会原谅你。”“我一直在想着,你们能赞赏我的饥饿表演。”饥饿艺术家说。“我们确实也挺赞赏的。”看管人热情地说。“可是你们不应该赞赏。”饥饿艺术家说。“那么我们就不赞赏,”看管人说,“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赞赏呢?”“因为我只能忍饥挨饿,我也没有其他办法。”饥饿艺术家说着,小脑袋微微抬起,嘴唇像要吻看管人似的,直贴在他的耳根,生怕漏掉一个字,“因为我找不到适合我胃口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我不会招人参观,惹人显眼,并像你,像大伙一样,吃得饱饱的。”这是饥饿艺术家最后的几句话,然而,从他那瞳孔已经放大的眼睛里还流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他还要继续饿下去。(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艺术家的饥饿有多重含义,既指其由于不进食而造成的身体饥饿,也指其因为一直对自己不满而产生的精神饥饿。B.经理在表演四十天后绝不允许艺术家继续挨饿,在表演结束仪式上对艺术家小心翼翼,说明他关心艺术家的身体。C.有些值夜班的看守故意坐在远离饥饿艺术家的某个角落里埋头玩牌,故意给他进食的机会,但结果却弄巧成拙,他们并不能真正地理解饥饿艺术家。D.饥饿艺术家是一位具有高洁情操和不懈追求的艺术殉道者的形象,他至死不渝,直到死亡的最后时刻,眼里还有坚定的信念。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用一个真实故事表现出现实社会的真相,荒诞的色彩表现出残酷的真实现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B.艺术家认为“饥饿表演极为简单,是世上最容易做的事”,这一叙述激起阅读期待,设置了悬念并为后文揭示原因埋下伏笔。C.小说中饥饿表演结束仪式的隆重热闹和饥饿艺术家临终前的落寞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饥饿艺术家命运的思考。D.饥饿艺术家希望延长表演时间,追求更高境界,艺术家所说的“食物”不仅仅是满足生命需要的食物,更是满足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精神食粮。8.结合具体内容,概括饥饿艺术家和《变形记》中格里高尔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之处。9.请从叙述的角度简要分析《饥饿艺术家》这部小说的真实感。【答案】6.B7.A8.示例:①他们都是最终被抛弃小人物。格里高尔被家人抛弃,饥饿艺术家被经理和观众抛弃。②他们都是不被周围人理解的孤独的个体。格里高尔在房间里孤独死去,饥饿艺术家一生承受着各种误解和猜疑。③他们都在冷漠的关系中被异化。格里高尔被异化为赚钱养活家人的机器,饥饿艺术家被异化为消遣娱乐的工具。9.示例:①人物心理描写细腻真实。作者展开叙述,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展现给读者,表现人物的真实心理。②情节发展符合生活常理。作者采用顺叙的方式,展现了饥饿表演由盛转衰的过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增强故事的真实感。③叙述口吻自然平淡。作者运用平淡的叙述语气,叙述饥饿艺术家的人生惨剧,诚如发生在身边的极其平常、司空见惯的事情,给人真实感。【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说明他关心艺术家的身体”错误。经理在表演四十天后绝不允许艺术家继续挨饿,是因为四十天后,观众就会感到疲倦,看表演的人数随之锐减。说明经理并不关心艺术家的身体,只是把他作为赚钱的工具。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用一个真实故事”错误。这是作者虚构的故事。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把握能力。《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他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饥饿艺术家》中这个曾受大家喜欢的饥饿艺术家被那些热闹上瘾的观众忘却了,他们纷纷涌向其他演出场所,并且这位经理也受聘于一家庞大的马戏团,饥饿艺术家被经理和观众抛弃。所以,他们都是最终被抛弃的小人物。《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去世之后,一家人如释重负,说明格里高尔并不被家人理解,最终孤独地死去。《饥饿艺术家》中值夜班的看守认为饥饿艺术家绝对有妙招搞点存货填填肚子,饥饿艺术家免不了种种猜疑,饥饿艺术家一生承受着各种误解和猜疑。所以,他们都是不被周围人理解的孤独的个体。《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格里高尔被异化为赚钱养活家人的机器。《饥饿艺术家》中饥饿艺术家最初有熙熙攘攘的观众,并且还有被大伙推举出来的固定的监督人员守在饥饿艺术家那里,每轮表演最高期限为四十天,因为全城人的兴趣会通过四十天里越来越火的广告充分被激发出来,而四十天后,观众就会感到疲倦,看表演的人数随之锐减,可见,饥饿艺术家被异化为消遣娱乐的工具。所以,他们都在冷漠的关系中被异化。【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从叙述视角来看,本文采用了全知视角来叙述饥饿艺术家的故事,文章多处写到饥饿艺术家的心理,如“碰到这样的看守,饥饿艺术家真是苦不堪言,这帮人使他情绪低落……他们的怀疑对自己是多么不公道”“为什么刚到四十天就停止表演呢。他本来能长期地、无休止地饿下去。为什么恰恰要在他表演最紧要的关头停下来呢。他还没有真正精彩地表演过一回哩!”,这些描写,深入了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展现给读者,表现人物的心理真实。从叙述顺序来看,本文先写早些时候,大家饶有兴趣地自发举办饥饿表演,除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观众,还有被大伙推举出来的固定的监督人员守在那儿,在第四十天,笼子的门被打开,笼子四周插满鲜花,半圆形露天剧场里人海如潮,观众兴高采烈,乐队奏着乐曲。然后写到有一天,这个曾受大家喜欢的饥饿艺术家发现自己被那些热闹上瘾的观众忘却了,他们纷纷涌向其他演出场所,直到有一天一只笼子引起了一位看管人的注意,人们才猛然想起这位饥饿艺术家,所以作者采用顺叙的方式,展现了饥饿表演由盛转衰的过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从叙述语气来看,文章在叙述饥饿艺术家的故事的时候,并没有采用夸张的语言,而是运用平淡的叙述语气来讲述饥饿艺术家的人生惨剧,就如同发生在身边的极其平常、司空见惯的事情,给人真实感。所以,叙述口吻自然平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杨文安公椿墓志铭〔南宋〕陈良祐杨氏占籍蜀之郫县,七世祖始家于眉。公讳椿,字符老。幼凝重如成人,七岁能属文。甫冠,贡京师。绍兴二十六年入对,明年,除权兵部侍郎兼国子祭酒。迁给侍中兼直学士院。上念故将循王张俊之功,御笔除其三子职名。公封还曰:“爵秩天下公器,陛下纵私之,奈清议何?”蜀大旱,无敢以闻。公侍经筵,乞下四川总领司检察赈济,督发常平钱米,安集流移,蜀以不饥。又论朝廷法令多所更张曰:“有事则有法,有法则有弊。法一定而不易,弊百出而无穷。为其法之弊也,从其弊而救之,可也;患其弊之生也,并与其法而改之,则不可。而议者不原弊端之所起,亟进其说,取而纷更之。如是而不止,然又未必可行。从而复之,则不如勿改。”公性端恳,仪状甚伟,平居接物,粹然尽人之情。至遇事有守,确乎其不可夺。奉太夫人孝敬尤笃,求所以悦亲者无所不用其至。公既贵,以人物为己任,君相知其诚实,每访蜀士,必惟其言是听。以故英才汇进,一时所举,布列台阁。晚岁奉祠,萧然一室,左右图史,幅巾藜杖,与乡人相往来赋诗饮酒道旧为乐见者忘其爵齿之尊。(节选自《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三十三)材料二绍兴二十有六年夏四月戊子,秘书少监杨椿入对,言:“湖北一路经寇盗最多之处,陛下特降诏令,蠲科徭,省力役。而累年以来,田畴不加辟,户口不加多,视他路最为凋敝。所以然者,本路诸县才见有请佃之人,未得食新,例皆抑令输税。既而差夫配马、无名之征,取之纷然。民不聊生,流移转徙,臣窃痛之。欲乞诏湖北一路,凡字民之官,以招诱户口、开垦田畴立为课最。”上曰:“已令劝诱四川农民至湖外耕凿,官给牛具,赏罚自不可废。”(节选自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二)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与乡人A相往来B赋诗C饮酒D道旧E为乐F见者忘G其爵齿之尊。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张”意思是变更、改革,与成语“改弦更张”中的“更张”二字意义相同。B.“原”,推其根本,与《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义相同。C.“视”意思是看、观察,与《孔雀东南飞》中“视历复开书”的“视”意义相同。D.“字”意思是抚育、养育,与《种树郭橐驼传》“字而幼孩”的“字”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蜀地大旱而朝中无人敢上报之际,杨椿趁经筵的机会向君主直言其事,建议派人监察、督责赈灾工作,并安抚流民。B.杨椿对变法都持否定意见,他认为,法令如果滋生弊病就一概变更,而改后也未必可行,又恢复原状,还不如不更改。C.杨椿以举荐人才为己任,所举之人不少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他晚年奉祠,过着读书、赋诗、饮酒、叙旧的寻常生活。D.杨椿指出君主对湖北一路推行的恩惠之策并未得到落实,导致百姓不堪重负,建议将保障民生纳入地方官员考核制度。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爵秩天下公器,陛下纵私之,奈清议何?(2)君相知其诚实,每访蜀士,必惟其言是听。14.文本一评价杨椿“遇事有守”,他的“有守”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两则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C12.B13.(1)官爵是天下共用之物,陛下纵然偏爱他们,该拿公正的议论怎么办呢?(2)君主和宰相知道杨椿诚实,每次寻访蜀地的人才,一定只听从他的建言。14.①坚守原则,封还御笔;②恪尽职守,为民请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与乡人互相往来,赋诗饮酒,回忆往事找到乐趣。见到他的人忘记了他身份地位的尊贵。“与乡人相往来”句意完整,“与乡人”作状语,“相往来”作谓语,其后断句,即在B后断句;“赋诗饮酒”为并列的动宾短语,成分较短,中间不必断开,D后断句;“为乐”为“道旧”这一行为的结果,句意完整,F后断句;“见者忘其爵齿之尊”句意完整,“其爵齿之尊”作“忘”的宾语,中间不断句。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他又议论朝廷法令多有改革。/改革制度,变更方针、政策或做法。B.正确。句意:而那些议论的人不推究弊端产生的根源。/推究庄宗得到天下的原因。C.“看、观察”“意义相同”错误。比较、比照/看、观察。句意:与其他路相比最为凋敝。/反复翻看历书。D.正确。句意:凡是养育百姓的官员。/养育你们的孩子。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杨椿对变法都持否定意见”错误,杨椿说“而议者不原弊端之所起,亟进其说,取而纷更之。如是而不止,然又未必可行。从而复之,则不如勿改”,他认为要推究法令之弊的根源,改革真正的问题,而非盲目变更。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公器”,共用之物;“私”,偏爱;“奈……何”,拿……怎么办。(2)“君相”,君主和宰相;“访”,寻访;“惟其言是听”,宾语前置句,应为“惟听其言”,只听从他的建言。【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上念故将循王张俊之功,御笔除其三子职名。公封还曰……”,杨椿认为爵位和官职是天下的公共财产,陛下不能偏爱某人,坚持要封还御笔,说明他坚守原则。“蜀大旱,无敢以闻。公侍经筵,乞下四川总领司检察赈济,督发常平钱米,安集流移,蜀以不饥”,蜀地遭遇了大旱,但没有人敢向朝廷报告这一灾情。杨椿请求朝廷下令让四川总领司检查灾情并进行赈灾,最终蜀地得以避免了饥荒,表明杨椿能够恪尽职守,为民请命。参考译文:杨文安公椿墓志铭〔南宋〕陈良祐材料一杨氏家族在蜀地的郫县居住,七世祖时才在眉县安家。杨公叫椿,字符老。他小时候就表现得像成年人一样稳重,七岁时就能写文章。刚满二十岁的时候,他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在绍兴二十六年去皇宫回答皇帝的提问,第二年,被任命为权兵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后来又升迁为给事中兼直学士院。当时,皇帝想到故去的大将循王张俊的功勋,想要亲自书写诏书任命张俊的三个儿子为官。杨椿将诏书封还给皇帝,并说道:“官爵是天下共用之物,陛下纵然偏爱他们,该拿公正的议论怎么办呢?”这一年,蜀地遭遇了大旱,但没有人敢向朝廷报告这一灾情。杨椿在侍奉皇帝讲读经史时,请求朝廷下令让四川总领司检查灾情并进行赈灾,督促发放储备的粮食和金钱,妥善安置流离失所的民众,最终蜀地得以避免了饥荒。他又议论朝廷法令多有改革,说:“有事情就有法律,有法律就有弊端。法律一旦确定就不会改变,弊端就会层出不穷。发现法律有弊端时,根据弊端去救济它就可以了;担心弊端产生时,连同法律一起改变它,那就不好了。而那些议论的人不探究弊端产生的根源,迅速提出自己的主张,争着去改变法律。像这样不停地改变法律而不停止,有的主张又不一定可行。因袭过去的法律不变更它,那就不如不改变。”杨公性情端厚诚恳,相貌伟岸,平时待人接物纯厚合乎人情。遇到事情则有操守,决不改变。他对母亲的孝敬尤为淳厚,为了取悦母亲什么方法都使用到了。杨公富贵后,以重视人才为己任,君主和宰相知道杨椿诚实,每次寻访蜀地的人才,一定只听从他的建言。因此杰出的人才很多都得到提拔任用,当时所推举的人才,分布在各个部门。晚年他领取官俸在家,一间简陋的屋子空荡荡的,左右都是图籍、史书,他身着幅巾藜杖的平民服装,与乡人互相往来,赋诗饮酒,回忆往事谈笑风生快乐无比。见到他的人忘记了他身份地位的尊贵。材料二绍兴二十六年夏四月戊子,秘书少监杨椿进言说:“湖北一路经历寇盗较多之处,陛下特地颁布诏令,免除科税徭役,减少劳役。然而,近年来,田地没有得到扩大,户口没有增加,与其他路相比最为凋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本路各县只有请佃之人,尚未得到新粮,都按规定征收税款。随后又出现差夫配马、无名的征税,纷繁复杂。百姓无法生活,流离失所,我深感痛心。我想请求下诏湖北一路,凡是养育百姓的官员,应以鼓励引导百姓开垦田地、耕种为考核标准。”皇上说:“已经下令劝诱四川农民到湖外耕种,官府应提供牛具,奖惩制度是不可缺少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牡丹花罗隐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①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②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注]①绛罗:大红色丝绢。②韩令,指韩弘,他不喜牡丹,见必除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春天到来,用红色丝绢做的门帘高卷,屋内牡丹开放,美艳无比。B.颔联运用拟人修辞写花情动人,想象牡丹花如懂得说话,则能倾国倾城。C.颈联中的“君”“芳尘”皆指牡丹,用其他名花陪衬,突出其超越众卉。D.尾联运用韩弘的典故,指出即便极其美丽如牡丹花,也未必人人都喜欢。16.《红楼梦》中宝钗抽得牡丹花签,上题“艳冠群芳”,下镌小字“任是无情也动人”。有人认为曹雪芹笔下的宝钗“似冷而热”,罗隐诗中的牡丹却“似热而冷”,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5.A16.①曹雪芹笔下的宝钗“似冷而热”,指宝钗的性格表面是“冷”的理性从容、超然豁达,实则是“热”的热情可亲、平易近人。②罗隐诗中的牡丹“似热而冷”,指本诗中的牡丹表面是“热”的妩媚动人、倾国倾城、芳姿艳质,实则其命运却是“冷”的孤芳自赏、傲岸冷峻、备受摧残。【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用红色丝绢做的门帘高卷”错误。“绛罗”,本指绛色丝绸,此处喻牡丹的花瓣。“高卷”,指花盛开时高高挺出花瓣翻卷着的形象。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红楼梦》中的宝钗,尽力克制自己对宝玉的情感,对待他人保持得体从容,对待事物有着置身事外的通透,这是她的“冷”。同时,她对他人有着温和敦厚的长者风范,有着热情相助的真心相待,有着和蔼可亲的待人接物,这是她的“热”。罗隐诗中的牡丹“绛罗高卷”,开得热烈芬芳,鲜艳美丽;“应倾国”“无情亦动人”,突出牡丹的倾国倾城,动人心魄;“芍药为近侍”,突出牡丹的富贵端庄。外表看起来热闹繁华,这是牡丹的“热”。但它却“不解语”“无情”,被“芙蓉避芳尘”,它的命运却是在“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被删刈,被除去,被摧折,牡丹只能顾影自怜,只能不屑随俗,只能饱受摧残,命运凄苦无助,这是牡丹的“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屈原担心时光流逝,怕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将郭橐驼于乡里“______________”的治民现象与种树太殷、太勤的态度和方法相类比,突出了文章“_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目的。(3)刚刚退休的陈校长创作了一幅书画作品,画面是一群鸥鸟在水面上翻飞。略一沉吟,他在画作的空白处题上前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汨余若将不及兮②.恐年岁之不吾与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传其事以为官戒⑤.舍南舍北皆春水⑥.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如“汨”“烦”“传”“戒”“盟”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在秋季的街头,我们经常会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口舌顿时生津,喉咙也(①)地吞咽起口水。这种香味的来源就是糖炒栗子!栗子是营养密度和能量密度都较高的食物,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认为栗子可以代粮,将其称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不仅吃栗子,做菜地会放栗子。不过,如果你认真观察,可能会发现:这糖炒栗子跟糖一起炒是为了提味,A?加入的小石子作为传热介质,因为受热快,能够提供使栗子质感脆嫩所需的温度,促使栗子的水分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均匀散发,达到浓缩栗子鲜味的效果。网上有传言,B,让部分人对糖炒栗子(②)。从理论上来说,(甲)如果个别无良商贩用了石蜡,(乙)甚至用了工业石蜡的话,(丙)确实其中的重金属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丁)而且工业石蜡含有的多环芳烃类会引发致癌。但实际上,石蜡仅仅包裹在栗子皮上而已,在食用时会随着皮一起剥掉,加上渗入量少,即使被吃进去,也是(③)的,不必过于担心。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不由自主②望而却步③微乎其微19.A.那为什么要加入小石子呢B.糖炒栗子加了石蜡,多吃会致癌20.丙:其中的重金属确实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丁:而且工业石蜡含有的多环芳烃类会致癌。(或:而且工业石蜡含有的多环芳烃类会引发癌症。)【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中要表达的是闻到特殊的香味时,感官会有所反应,喉咙不自觉地吞咽口水。此处应该用“不由自主”。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②结合语境可知,网上的传言,让部分人意识到糖炒栗子有毒,对糖炒栗子不再认可,可写“望而却步”。望而却步:看到了可怕的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③结合上文“石蜡仅仅包裹在栗子皮上而已,在食用时会随着皮一起剥掉,加上渗入量少”可知,糖炒栗子中的石蜡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很小,可用成语“微乎其微”。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A:结合下文“加入的小石子作为传热介质”可知,提出的问题应该与“加入小石子有关”,可提问糖炒栗子时加入小石子的原因。B:结合下文中的“石蜡”“工业石蜡”“引发致癌”等词语可知,此处传言的内容应该是说路边买到的油光发亮的“糖炒栗子”是加了石蜡,多吃会致癌。【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丙:语序不当,“确实”是副词,修饰“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应该把“确实”放到“会”前面。丁:“引发致癌”结构混乱,应改为“致癌”或“引发癌症”。(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抹了一鼻子茶叶末色的鼻烟,他抡了几下竹节钢鞭,把场子打大一些。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他等着,等着,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外层的人偷偷散去。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的说,可是大家全听见了。“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儿答了话。“啊?”王三胜好似没听明白。“我说:你——有——功——夫!”老头子的语气很不得人心。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22.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D.“猴哥——等等我!”八戒边走边大声喊。【答案】21.①运用比喻手法,把胸脯子比作两块老桦木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王三胜壮实的体型。②锤炼动词,如“跺”“横”“摆动”用得准确简练,通过连贯的动作描绘,生动精准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安全生产培训
- 2024至2030年中国处方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年液压破拆属具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年特色风味及小吃服务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上胶折边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灵敏(扇形)分裂式分度凸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数字检流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室内外装饰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变色瓷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CHT 8023-2011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正式版)
- 【新课标】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考试题三套
- 西方现代艺术赏析(吉林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吉林大学
-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家长会课件
- 手术器械发展史
- 《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试卷及答案
- (新课标)新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动物与能量》说课稿
- 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方案
- (正式版)SHT 304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炉热效率设计计算方法
- 《老年健康照护与促进》课件-模块七 老年人常见疾病照护
- (2024年)UG教程模具编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