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限时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劝学》限时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劝学》限时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劝学》限时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劝学》限时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劝学》限训通假字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B.君子生非异也C.吾尝跂而望矣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古今异义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学不可以已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学不可以已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学不可以已D.吾尝终日而思矣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词类活用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8、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9.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重点实词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12.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人强马壮13、下列句中的“望”与“吾尝跂而望矣”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14、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代跨出一脚,也叫“半步”B、青,取之于蓝青:靛蓝,一种染料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雕刻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虽:虽然15、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学不可以已停止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乎C、金就砺则利磨砺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察,反省16.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须臾(片刻)B.劝学(劝说)风雨兴焉(起)C.驽马(劣马)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D.圣心备焉(完备)积水成渊(深水)17、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C.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神明:天地间神的总称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9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须臾(片刻)B.劝学(劝说)风雨兴焉(起)C.驽马(劣马)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D.圣心备焉(完整)积水成渊(深水)20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C.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神明:天地间神的总称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一:专一B.声非加疾也疾:劲疾C.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D.而绝江河绝:阻断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以为轮(弯曲)其曲中规(合乎)金就砺则利(磨刀石)B.假舟楫者(借助、利用)声非加疾(疾病)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横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天性)D.金石可镂(雕刻)参省乎己(参与检查)风雨兴焉(兴起)重点虚词23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从那里B.什么C.助词,无义D.代词“之”24、下列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A、知明而行无过矣B、吾尝终日而思矣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B、积水成山,蛟龙生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非蛇鳝之穴我可寄托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特殊句式26、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7、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渺渺兮予怀28.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文化常识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3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荀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大师,是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B.荀子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荀子与孟子相反,主张人性本恶,强调后天的学习、教育对人性的改变。D.《荀子》现存32篇,多为荀子自己所作,其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尤其善用比喻。3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荀况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B《荀子》一书由荀况及其弟子所著。C《劝学》一文主要阐明“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D荀子不赞同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后天教育可以改善人的本质,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3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本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C.“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骏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D.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出两脚为“步”。文意理解33.《劝学》的中心论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学不可以已。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3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B.第2段用“輮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C.第3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D.第4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3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C文中闻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37、下列对第四段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说明学习贵在积累、坚持、广泛学习。B.本段在论述的时候只是运用了比喻论证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是兼词。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宾语前置句。38、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A.说明即使是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B.说明即使是个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C.说明人即使是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D.用名马比喻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辛弃疾传(节选)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酬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弃疾国论南北形势,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薄,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诏委以规画(飞虎军),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B.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C.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D.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4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B.乾道四年,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帝王在位年间用所取的年号来纪年的一种方式。乾道,是宋孝宗的年号,四年,是孝宗改年号为乾道后的第四年。文中的绍兴三十二年,也是用这个方法来纪年。C.美芹,本谓农夫以水芹为美味,欲献于他人,后喻以微物献给别人。文中“美芹”是辛弃疾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D.授、出、辟、迁、调,这些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语。其中“授、辟”是任以官职,“调”是改任调动官职,“出”是京官外放,“迁”是削降职。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形式。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作者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但无论哪一类,一般都不能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本文是一篇以史事为主的史传。B.僧人义端窃得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去杀辛弃疾,是因为辛弃疾和义端有来往,且是辛弃疾推荐义端做了自己的下属。C.宋高宗召见了辛弃疾,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并封他的主帅耿京为天平节度使,召他南归。但后因耿京被张安国杀害,朝廷就撤销了授予辛弃疾的官职。D.辛弃疾担任滁州知府时,面对滁州数次遭罹兵火的悲惨景象,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很快就扭转了局面,这显示了辛弃疾非凡的政治才能,也表现了他勤政爱民的崇高品格。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2)时虞允文当国,弃疾因论南北形势,持论劲直,不为迎合。43.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在选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试加以概括。高一语文《劝学》限训答案1、C。A“知”通“智”。B“有”通“又”。“暴”通“曝”。D“生”通“性”,资质,禀赋。2.C【解析】A项,“輮”通“煣”,用火烘烤木材是之弯曲;B项,“生”通“性”,天性。D项,“有”通“又”,“暴”通“曝”,晒;3、C。古今相同。A,金属制成的刀剑等。B,以(之)为,把……做成。D,托身。4、C。古今相同。A,金属制成的刀剑等。B,以(之)为,把……做成。D,托身。5【B】爪牙古义:动物的尖爪和利牙。今义:党羽和帮凶6【B】A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渊博的知识;C寄托:⑤古义:容身,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D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7、B名词作动词。ACD名词作状语。8、D。A“日”名词作状语,B“上”“下”名词作状语,C“水”名词作动词。9【答案】CA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B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D项,“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10.A(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11.CA项中“輮”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12.DA.强大、势力过大;B.勉强;C.有余,D.健壮,强壮。13、A例句和A都是“远看”。B指望。C盼望。D农历每月十五。14、D虽:即使。15、C.砺:磨刀石。16、C。A“輮”:使……弯曲;B“劝”:勉励,鼓励;D“备”:具备。17.D神明:人的智慧18【D】.A于,引出对象;于,介词从。B名词作动词,游泳;使动用法。使...弯曲C表并列;表顺承D积累19CA“輮”:使……弯曲;B“劝”:勉励,鼓励;D“备”:具备。20D神明:非凡的智慧21【答案】DD项,绝,横渡。22【答案】CA.輮:使……弯曲。句意:是輮这道工艺使它弯曲成的。B.疾:意为快速,引申为洪亮。句意:声音并没有更加洪亮。D.参省:检验省察23.A24、BA连词表并列。C连词表转折。D连词表顺承。25、D句末语气词,表陈述。A代词,指人/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B兼词,于此/陈述语气。C助词,的/定语后置标志。26、C例句和C项都是定语后置句,A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D判断句。27、D.例句和ABC项都是定语后置句,D主谓倒装。28.C(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固定句式。)29.BA项本义。C项1、2段谈学习的重要性,3谈学习的态度和方法。D项战国末期赵国人。30.A.荀况是战国末期。31【A】荀况是战国时期的人。32【答案】C【解析】C项中的“赤兔”“的卢”都只是古代名马的名字,并非骏马的别称。故选C。33.C34.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35.B第二段用了5个比喻得出的得出最后结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6.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是举例论证,而是比喻论证。37.CA没有“广泛学习”,而是“专心”。B还有正反对比论证。D是定语后置句。38.C。39.B

40.D

41.C

42.(1)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不抓到他,再赴死也不晚。”(2)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

43.(1)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力劝耿京作南归决断。(2)杀叛贼僧人义端,突袭几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处决。(3)写《九议》、《应问》三篇和《美芹十论》献给朝廷,分析利弊。(4)主政湖南时,受命创建了“飞虎军”,成为当时各地方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队伍,备战时之需。【解析】3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枢密院有人不喜欢如此,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建军的费用上万计,辛弃疾善于筹划,每件事都很快办妥。“不乐之者”是“有”的宾语,其后断开;“沮挠”,阻挠,固定词语,之间不断开。排除AC。“卒”作“不能夺”的状语,其前断开,排除D。39.D.“‘迁’是削降职”错误,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文中辛弃疾被叶衡看重,推荐,这里的“迁”根据语境,不会是削降职,应该是平调。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40C.“朝廷就撤销了授予辛弃疾的官职”错误,由“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可知,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佥判。41(1)“丐”,给;“获”,抓获;“就死”,赴死,接受死。(2)“当国”,掌管国事;“因”,趁机;“劲直”,强硬而直露;“为”,被动句式;“迎合”,采纳、接受。42.由“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可知,辛弃疾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力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由“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可知,辛弃疾杀叛贼僧人义端,突袭几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处决。由“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可知,辛弃疾写了很多关于朝政的文章,献给朝廷,分析利弊。由“诏委以规画(飞虎军),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可知,辛弃疾受命创建了“飞虎军”,成为当时各地方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队伍,备战时之需。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一天晚上,义端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不抓到他,再赴死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佥判。当时他二十三岁。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后)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皇上下诏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于是,他测量马殷的营垒故基,在此盖起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侍从在外,战马铁甲齐备。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五百匹马,诏令广西安抚司每年顺便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有人不喜欢如此,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建军的费用上万,辛弃疾善于筹划,每事都很快办妥。飞虎军成,雄镇一方,是长江沿岸各军之冠。高一语文《劝学》限训答题纸4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语文《劝学》限训答题纸4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语文《劝学》限训答题纸4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