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限时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沁园春 长沙》限时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沁园春 长沙》限时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沁园春 长沙》限时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沁园春 长沙》限时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限时训练一.选择题1.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B.粪土当年万户侯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奔放)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遍布)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僧侣)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击水(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3.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

)

A.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C.意动用法

D.名词做该句主语

5.对词中“峥嵘、挥斥、粪土、击水”四个词语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对过去的岁月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此词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B.“挥斥”是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以此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C.“粪土”形象化比喻,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意为“视……为粪土”,这一比喻意思生动丰富,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D.“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以此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6.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隋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8、对这首词的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写出了特定的氛围(寒秋),想象中的景物(湘江),还写出了欣赏秋景的立足点(橘子洲头)和诗人独立的高大形象。B.“看“字领起对秋景的描绘,其中有仰视,有俯瞰;景物有远景,有近景;有静态色彩的描写,还有动态形象的描写。C.“百舸争流”突出船又多又快,“鹰击长空”着意描写力度,“鱼翔浅底”见出自由自在。三句点明“万类霜天竞自由”。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用设问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怀,包含着忧思和责任,暗含以身许国之志。9、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句的意思是,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苍茫大地”,由于看不到“主沉浮”的真正力量而无限惆怅。

B、这三句,通过提出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家的深沉思虑。C、这三句是对上阕的总结,只针对自然界,不涉及社会问题,不能牵强附会,求之过深。

D、这三句,只是单纯写景,不涉及抒情。

10、对“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既是鼓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B、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有双关之妙。

C、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终是自不量力。

D、结尾的定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11、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12.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有疑而问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13.下列诗句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4.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15.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广阔、深沉的基调。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16.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B.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C.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情景交融的写法。D.词的下阕重写景,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17.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及词语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落笔,诗人便将自己置于长天秋水的大背景之中,当然也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属于写实手法。B.“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近观;还包括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广度、深度和透明度。C.“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对上述各意象的总结。“万类”中,无论是静态物,还是动态物,诗人均赋予它们灵性,一个“竞自由”,便使“万类”鲜活起来。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百侣”们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一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各路军阀看得如同粪土一般。万户侯——本为汉朝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此处指代大军阀、大官僚。18.下面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牌,是词人填词所依据的曲调的名称。词牌的得名,大都有具体来源,如“沁园春”。词按照字数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本词114字,属长调。B.上阕重在绘景。以“看”和“怅”作为构筑词上阕的线索。“看”总领七句,刻画出一幅立体的、辽阔无垠的、色彩绚烂的江南秋景;秋景活泼,充满生机,诗人由此感慨不尽,思绪万千——山河越是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呼唤革命的到来。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作为构筑词下阕的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极写豪迈之情,使下阕中的人物举动与上阕中的物象与意象相呼应,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将诗的情调推向更美的意境。D.诗人善于以色彩搭配来活画景物的盎然生机——词中集中写了红、绿、碧三色;且以“万”“层”“透”显示物象的深度,这样调动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所进行的描写,催生出读者全方位的美感享受。19.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20.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粪土当年万户侯”中“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官僚。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运用了夸张和借代的修辞手法。2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2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作者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作者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深重灾难。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3~24题。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1954年23.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幽燕”河北省古称幽燕。“幽”指幽州,“燕”指燕国。今河北省一带,春秋战国时属燕国,唐以前属幽州。“滔天”,形容水势盛大,波浪汹涌,上与天接。B.“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汪洋”,水势宽广无际貌。“谁边”,何处,哪里。C.“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往事”,过去的事。“越”,过。“挥鞭”,挥动马鞭,指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统治天下,奴役人民。D.“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萧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人间”,人世间,这里指时代、社会和世界。2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通过对狂风暴雨中大海景象的生动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现实,抒发了诗人豪迈的心情。B.毛泽东同志想起曹操的诗作,一方面是以附近的碣石山为契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曹操诗作的风格、内容为毛泽东同志所喜欢。C.“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眼前又是当年那样风声萧瑟的深秋,但气候景物虽相同,人间却变了模样。战乱永远地消除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正以忘我的精神从事着前人所没有从事过的伟大事业。D.全诗把抒情、叙事、写景、议论、说明融为一体,景物开阔,包容天地;激情荡漾,自然表露;叙述史事,深沉悠远,构成雄浑奔放、自然洒脱的艺术风格。2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峥嵘岁月。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困帽子一步步创造人间奇迹的历程。

D.大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社会群体,然而或许是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2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越剧演员大奖赛,给了这些刚走出艺校校门不久的年轻人崭露头角的机会。B.这匹来自阿拉伯的纯种马正值壮年,风华正茂,在昨天的比赛中一举夺冠。C.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们共聚长春万达国际影城,一同观看《英雄儿女》,缅怀那段峥嵘岁月。D.那些曾经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一词是毛泽东在革命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为革命者高声吟唱了一首昂扬乐观的励志之歌。B.自电视剧《彭德怀元帅》播出以来,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像这样多角度了解一代将帅伟大的一生尚属首次。C.1925年秋天,年轻的毛泽东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到那到处漫山遍野的火红的秋叶,想起当年在此求学的生活,不禁心潮起伏。D.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有威望的革命领袖,除了时代的呼唤,跟他自身的意志、性格、心理也都有关。2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历史如潮,橘子洲上的江风吹落了多少春华秋实②当毛泽东临江作赋、踌躇满志的时候③物换星移,血雨腥风的史篇早已离我们远去④眼前只见欲一睹领袖风采的游人如织⑤谁会相信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手中A.②⑤③④①B.②⑤①③④C.①③④②⑤D.③④①②⑤二、名句默写1、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2.《沁园春长沙》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生机勃勃秋景的句子是:,。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眼前实景转入到对过去学生时代的回忆的开头两句是。。5、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素材积累【毛主席年轻时经历】1.求学时期

在县城里读书的比毛泽东大9岁的表哥文运昌,借给了他一本郑光应1894年创作的《醒世良言》。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的现代工业技术、政治军事先进。毛泽东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他才意识自己国家正处在民族危难之中,需要新的人才,决心为国奋起。

三十年后,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他回忆当时场景,还能清晰的背诵出书上开头的句子:“呜呼!中国其将亡矣”。毛泽东说:“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910年,毛泽东16岁时请亲戚说动父亲允许他去“洋学堂”湘乡县立东山小学堂上学,在那里他熟读梁启超刊登于日本报纸上的唤醒中国青年人文章,接触了改造社会的思想。

1911年,毛泽东考入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毛泽东在革命党报纸上读到黄花岗起义的新闻后,在学校张贴文章支持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并带头剪掉辫子。武昌起义爆发后,长沙革命党起义响应,毛泽东投入革命军,成为湖南新军的一名士兵。

1912年2月清帝退位,毛泽东认为其参军目的已实现,退伍回长沙继续求学。3月,毛泽东考取湖南公立高等商业学校,但一个月后因为英文跟不上教学而退学。随即毛以第一名考入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校,半年后毛觉得课程少而规则繁琐,退学在省立图书馆自学西方政治和科学的经典著作。但毛贻昌不同意毛泽东的自修,并拒绝继续提供费用。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不收学费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1914年2月,随该校并入省立第一师范,1918年6月毕业。在读期间,毛泽东深受其老师杨昌济的器重。1918年4月,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罗学瓒、陈章甫等人创建新民学会。

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和萧子升等二十四名青年离开长沙,于8月19日到达北京,随即会同蔡和森以主要精力从事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10月,经杨昌济介绍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征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李大钊的言行使毛泽东开始具体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此外,毛泽东还首次见到了陈独秀,对他本人影响非常大。1919年春,毛泽东南下上海为出国勤工俭学同学送行。4月6日,回到长沙。7月,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但8月中旬便被张敬尧查封。9月13日,毛泽东在当时联省自治活动中在长沙《大公报》发表文章,主张湖南自治,呼吁“湖南的事应由全体湖南人民自决之”。1919年12月,参加湖南驱张请愿团,再次到达北京。1920年之前,毛泽东崇尚“呼声革命”、“无血革命”,并主张“主张一点一滴、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去改造社会”。与同时期的其他青年人相似,此时毛泽东的思想是一个自由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及新村主义的集合,他崇尚过康有为、梁启超,华盛顿、克鲁泡特金及过武者小路,但并不崇尚马克思。在1919年7月的《湘江评论》及其发刊词中,他比较了马克思和克鲁泡特金的主张,认为“马克思的主张太过激烈”,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拼命的捣蛋”;而克鲁泡特金是“温和的,并不想急于见效,且从平民的了解入手”。毛泽东认为中国应当学克鲁泡特金的办法,即“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有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2.中共建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1923年6月,毛泽东以湘区代表身分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进行国共合作。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根据湖南工人运动的经验,表示赞成工农和资产阶级建立联合阵线并共同完成民族民主革命。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被选为中央局成员,其中毛为中央局秘书,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中共领导核心。9月,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指导中共湘区党委夏曦等建立湖南的国民党组织。三个月后,毛泽东接中共中央通知前往上海。1924年1月毛来到广州,代表湖南的国民党组织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2月,毛被派往上海继续帮助国民党做组织工作,他在中共党内的职务是组织部长,同时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毛是中共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当时国民党在上海的负责人之一叶楚伧正在策划“处置共产分子”,“用尽办法把毛赶走”,毛在与叶的斗争中处于下风。毛泽东一面与国民党内的反共势力(毛称之为“国民党右派”)周旋,一面维护国共合作,他起草并与陈独秀联合签署了一系列文件,他写道:“(对右派的言行)都不可隐忍不加以纠正”,但仍强调“须尽我们的力量忍耐与之合作”。因此在中共党内,他被张国焘和李立三嘲讽为做“国民党的工作”、是“胡汉民的秘书”。12月,重病的毛泽东请假回到湖南养病,缺席了1925年1月的中共四大,并在中央局委员的选举中落选。9月,毛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10月,代理汪精卫的国民党宣传部部长职务。12月,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限时训练答案1.D,比喻、对偶。ABC,都有借代。A“江山”“文字”是借代。B“万户侯”是借代,“粪土”是比喻。C“文采”借代文治。2.B

A“怅”此处不是失意,而是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C百侣:众多同伴。D击水:游泳。3.C

4.C

5.B“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一语不确,“挥斥”是“奔放”的意思。6.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7.D

词按片数分为单调(不分片)、双调(分两片)、三叠(分三片)、四叠(分四片),以两片居多。8.A.“湘江”不是想象中给的景物,是实景。注意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9.B

A看不到“主沉浮”的真正力量而无限惆怅不对。C“只针对自然界,不涉及社会问题”错误。D,这首词情景交融,叙议结合。10.C

这三句说的是青年知识分子奋勇进击、劈波斩浪、激流勇进,在汹涌的水中游泳,激起的浪花能够阻止行船。11D。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没有写出湘江壮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才写出湘江壮美的景色。12.A。B中“焦躁地思虑着”不对;C中“愤恨不平的心情”不对;D中“有疑而问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不对。13.D

14.A

解析:A项,“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15.D项,作者并没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含蓄的手法来表现。16.D。词的下阕重写景不对,是重叙事和抒情。下片是写年轻“百侣”的群体活动;但又专写其在长沙的行迹,以贴切本地风光,使全词的取材即绘景和叙事两者又复统一,紧紧集中在词题“长沙”上。17.A。“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并未点明时间,“寒秋”点明时间。18.D。绿与碧为同(近)义词,不能并列作为两种颜色;“透”,并非物象的深度。19.A.“开头三句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错误。前三句没有体现这个。20.B解析:A项,“万户侯”与“大军阀、大官僚”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C项,“反问”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只是一个普通的疑问句。D项,“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21.D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所以D项是错误的。22.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23.C“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统治天下,奴役人民”错。24.D没有议论、说明。25.B

解析:B项,“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使用对象错误。

26.B项,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一般用来形容人,此处用来形容马,用错对象。27.D。A项,句式杂糅,应改“了”为“的”;B项,主语残缺,将“自”移至“播出”的前面;C项,“到处”“漫山遍野”语意重复。28.B解析②⑤句回答毛主席诗句所提出的问题;①③④是感慨历史兴亡的文字,①感慨历史,紧承上文,③④感慨物换星移。注意标点符号。默写: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5.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限时训练答案1.D,比喻、对偶。ABC,都有借代。A“江山”“文字”是借代。B“万户侯”是借代,“粪土”是比喻。C“文采”借代文治。2.B

A“怅”此处不是失意,而是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C百侣:众多同伴。D击水:游泳。3.C

4.C

5.B“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一语不确,“挥斥”是“奔放”的意思。6.D(“由此转入写游泳”应改为“由此回忆起曾一起战斗的战友)7.D

词按片数分为单调(不分片)、双调(分两片)、三叠(分三片)、四叠(分四片),以两片居多。8.A.“湘江”不是想象中给的景物,是实景。注意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9.B

A看不到“主沉浮”的真正力量而无限惆怅不对。C“只针对自然界,不涉及社会问题”错误。D,这首词情景交融,叙议结合。10.C

这三句说的是青年知识分子奋勇进击、劈波斩浪、激流勇进,在汹涌的水中游泳,激起的浪花能够阻止行船。11D。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没有写出湘江壮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才写出湘江壮美的景色。12.A。B中“焦躁地思虑着”不对;C中“愤恨不平的心情”不对;D中“有疑而问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不对。13.D

14.A

解析:A项,“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15.D项,作者并没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含蓄的手法来表现。16.D。词的下阕重写景不对,是重叙事和抒情。下片是写年轻“百侣”的群体活动;但又专写其在长沙的行迹,以贴切本地风光,使全词的取材即绘景和叙事两者又复统一,紧紧集中在词题“长沙”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