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1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2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3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4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分层作业基础巩固1.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______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______了惨绝人(huán)_____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_____。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_______死难同胞。(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铸兹宝鼎()

祀我国殇()()

惨绝人(huán)

杀(lù)(2)下列各组短语结构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A.祭日的初衷

南京的历史

人类的记忆B.侵华日军

集会广场

事实真相C.讲述史实

辱没良知

篡改教材D.国行公祭

法立典章

警钟长鸣(3)依次填入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建立

炮制

怀念 B.设立

制造

悼念C.创立

引发

纪念 D.设计

形成

感念【答案】(1)zīsìshāng寰戮(2)D(3)B【解析】(1)兹——zī,意为:现在。祀——sì,意为:祭祀。殇——shāng,意为:战死者。huán——寰,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世上少有。lù——戮,杀戮:杀害;屠杀。(2)A.都是偏正短语;B.都是偏正短语;C.都是动宾短语;D.“国行公祭、警钟长鸣”是主谓短语,“法立典章”是动宾短语;故选D。(3)第一空:建立:开始成立。设立:开始创建;成立(机构、组织等)。创立:首次建立。设计:指在开始某项工作前,基于某些要求和目的,事先来拟定图样、方法等。根据后面的“国家公祭日”可知,应用“设立”。第二空:炮制:编写;制订(文章、文件等,多含贬义)。制造:人为地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等(含贬义)。引发:引起;触发。形成: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根据后面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可知,应用“制造”;第三空:怀念:心里惦念着不能忘怀。悼念:对死者哀痛地怀念。纪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感念:因感激或感动而产生的思念。根据后面的“死难同胞”可知,应用“悼念”。故选B。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的这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mò)真相和良知。B.侵华日军野蛮(mán)侵入南京,30万中国同胞(bāo)惨遭杀戮。C.铭记历史、缅(miǎn)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张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D.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niǔqū)历史,美化战争,颠倒(dǎo)黑白。【答案】C【解析】C.张显——彰显;故选C。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外交部驻港公署敦促外国政客停止颠倒黑白,停止干预香港事务。B.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她矢志不渝地记录着。C.12月13日,曾经是一个黑色的日子,80多年前,一场惨绝人寰的暴行,将日本侵略者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D.犯罪嫌疑人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面对调查,百般抵赖,但在大量证据面前,最终如实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答案】B【解析】A.“颠倒黑白”形容歪曲事实,混淆是非。符合语意;B.“矢志不渝”指立志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在这是用错对象;C.“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世上少有。符合语境;D.“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符合语意;故选B。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民众为悼念遇难同胞敬献了鲜花;幸存者还讲述了亲人在屠杀中当年被残害的情形。B.美国的右翼政治精英们不会不接受任何非美国公司引领重大前沿技术,即使是一家欧洲或日本公司成为5G技术的突出领导者,他们恐怕也会以某种方式加以刁难。C.要通过反腐让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D.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答案】D【解析】A.语序不当,“当年”应放在“亲人”前;B.否定失当,“不会不”应改为“不会愿意”;C.语序不当,应改为“不敢贪、不能贪、不愿贪”;故选D。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①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③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⑤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A.②③①⑥⑤④ B.④⑥①⑤③② C.②⑥④①⑤③ D.①③②⑤④⑥【答案】C【解析】通读语句,讲述的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目的和意义。根据逻辑,是先目的,后意义,②⑥④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①⑤③句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结合“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分析,“是为了”衔接的最恰当,故②句是首句;其次是④⑥的“传递”和“表达”有递进关系,先“传递”后“表达”,故先⑥后④。然后讲述意义。③是最终意义,应放最后;①⑤有因果关系,①为因⑤为果,故先①后⑤。综合排序为:②⑥④①⑤③。故选C。6.2022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举办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得体。B项不得体。由题干内容可知这次主题活动是为“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举办的,这是一个沉痛的话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句俗语,意思是比喻因果报应关系;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故选B。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参加了“铭记历史,守护和平”主题演讲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B.“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嘱咐说:“做题前一定要认真读题,看清题目要求。”C.2021年12月13日,老师带学生们观看《南京!南京》等影片,一同重温那段历史。D.能写到作文里的事,还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或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答案】B【解析】B.所说的内容在“说”字的两边时,“说”字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故选B。8.下列对《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凝重的笔触具体、翔实地揭发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B.文章针对国家公祭日有感而发,论述的过程中饱含着爱国情感。C.文章选取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组织和个人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文章写南京的变化,突出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答案】A【解析】A.文章没有翔实地介绍南京大屠杀的情况。故选A。能力提升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网2017年12月13日电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上,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约1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穆肃立。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同一时间,公祭现场和南京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行人就地默哀。(2)下面是公祭活动的宣传画,请说明画面的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答案】(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2)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画面右上部分是一张流泪的脸,神情哀伤;左下部分是文字,记录着遇难的人数“300000”,遇难时间“1937.12.13—1938.1”。【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拟写新闻标题。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考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新闻内容,确定文段中的陈述对象是人、事还是物,可以用的答题模式是:人+所做的事;事(物)+结果。另外我们可以注意一下第一句,通常情况下第一句就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从中找出关键词,组织成句。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提炼核心内容,可以拟写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结合要求,解说画面内容时,本着看到什么写什么的原则,按照总分的顺序将画面中的形象描绘出来即可。示例:这是一幅公祭活动的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画面的右上部分是一张哭泣的脸,左下角是数词,记录了遇难人数“300000”和遇难时间“1937.12.13—1938.1”。10.2017年12月13日是第4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班级拟开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同学们参与国家公祭网网上活动时,发现国家公祭网有以下特点,请概括并填写。

网站介绍

特点由新华网承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权威性可随时发布相关新闻①搜集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主题的专家言论、名人观点、学术论著学术性设有专门版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②针对全球网民,有多种文字版本,并按不同地区设立公祭区域,如港澳台公祭、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③(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简讯的主要内容,作为班级板报的摘要。

【《解放日报》2017年12月13日讯】昨天,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与全国联动公祭,同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以告慰逝者,惕厉生者。上午十时整,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悼念仪式准时开始。升国旗、下半旗、念祭文,部队指战员在无名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全场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抗战中壮烈牺牲的抗战先烈、死难同胞。(3)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在祈愿环节为抗战英烈献上对联,以告慰英灵。请根据上联填写下联(不考虑平仄)

上联:忆往昔,齐心抗日山河壮;

下联:,。【答案】(1)如①即时性②知识性③国际性(2)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的目的及仪式过程。(3)看今朝同力报国天地新【解析】(1)本题考查对内容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解答要依据题目中给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1)根据网站介绍“可随时发布相关新闻”中的“随时”可将体现了国家公祭网“即时性”的特点,可概括为:即时性;(2)根据网站介绍“设有专门版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中的“介绍……知识”,体现了国家公祭网“知识性”的特点,可概括为:知识性;(3)根据网站介绍“针对全球网民,有多种文字版本,并按不同地区设立公祭区域,如港澳台公祭、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中的“针对全球网民”,体现了国家公祭网“国际性”的特点,可概括为:国际性。(2)本题考查新闻内容概括。根据导语“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与全国联动公祭,同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以告慰逝者,惕厉生者”阐明的目的,结合“上午十时整,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悼念仪式准时开始。升国旗、下半旗、念祭文,部队指战员在无名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全场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抗战中壮烈牺牲的抗战先烈、死难同胞”讲述的仪式过程,可概括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的目的及仪式过程。(3)本题考查对联补写。对联书写格式: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根据上联“忆往昔”动宾结构,结合“告慰英灵”以当今时代的目标任务为对象拟写下联,可拟写为“看今朝”“思现在”等;根据上联“齐心抗日”偏正结构,写的是英烈的行为,应写出当今的行为,可拟写为“同力报国”“一心为民”等;根据上联“山河壮”主谓结构,写的是英烈行为的目的,应写出当今行为得目的,可拟写为“天地新”“社稷美”等。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从“家祭”到“国祭”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蔡玉高、蒋芳)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陷,在那之后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1985年8月,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选自新华网)【材料二】映照历史点亮和平青砖墙上白色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色“奠”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着一张张严肃的脸庞。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约150名国际友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选自《南京日报》)【材料三】四海共祭家国魂旧金山举办南京祭人民网旧金山12月13日电(记者韩莎莎)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位多次参加公祭活动的华人说。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家住在距离旧金山市50多英里的米尔皮塔斯市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带女儿来参加“南京祭”活动的。他说:“小孩子从历史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我就想带她来了解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选自人民网)1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12.材料二中的“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3.材料三中说“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本则材料概括旧金山今年“南京祭”活动的具体情况。14.“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综观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1.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进行了严肃客观的报道,突出了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新闻主题。不同点:材料一强调国家的重视,侧重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由“家祭”变为“国祭”,突出我国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刻骨铭心,指出“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材料二侧重讲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活动,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交代了参加祭奠活动的人员,突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求与珍惜。12.“满头银发”是肖像描写,一方面说明林伯耀年事已高,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忧虑深重,头发都愁白了。“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是神态描写,突出了林伯耀参加公祭活动时的沉重心情,以及对日本一些老兵不思反省的愤慨与忧虑。报道选取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林伯耀这一典型人物来写,旨在表明“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深刻主题。13.①今年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首次国家公祭,规格升级了,这使得“南京祭”活动与往年的意义不同;②今年的“南京祭”活动主要有:展出日本侵占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在祭奠活动现场张挂挽联;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都参加了祭奠活动。14.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用诗一样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了我们今天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和意义。②十四年抗战,为的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的完整和平;国家公祭,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一样,为的是告诫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③“和平之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也是世界人民的幸福之梦。④我们反对任何国家对其他国家进行野蛮侵略,反对惨无人道的杀戮,渴求世界人民获得和平与幸福,真心希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越来越多,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解析】1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完成此类题,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然后比较分析概括两则材料的同与异。所谓“同”就是两则材料传递信息的主题,所谓“异”就是两则材料所传递信息的侧重点不同。通读两则材料,由材料一“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及材料二“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等内容可知,相同点在于均对“国家公祭活动”进行了报道;由材料一“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及材料二标题“映照历史,点亮和平”“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等内容可知,两则材料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各自的报道点上:材料一着重于国家层面的警示;材料二着重于人们对和平的珍惜和祈求。12.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题时,在分析对参加祭奠活动的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林伯耀先生的细节描写时,应将之放到国家公祭活动这个特定背景下,把握他沉痛与担忧的心理,从而真切地感受新闻的主题。分析可知,“满头银发”是肖像描写,表明林伯耀年事已高,对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感悟,同时,结合语境“‘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等内容可知,此处细节描写也表明他忧虑深重到头发都白;“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是神态描写,突出了林伯耀参加公祭活动时的沉重心情,也表明了其对日本一些老兵不思反省的愤怒和伤心。结合材料二中“映照历史,点亮和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