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解析版)_第1页
2024秋季新版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解析版)_第2页
2024秋季新版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解析版)_第3页
2024秋季新版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解析版)_第4页
2024秋季新版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使用导航新情境命题练:T1-11(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重难探究专练:T1-17(建议用时:20-25分钟)单元测试或课下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删减)一、选择题【新素养·史料实证】1.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包含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城北有水利系统,城中有大型广场和高级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这说明当时(

)A.出现早期文明特征 B.贫富分化非常严重C.城市规划十分完美 D.玉器工艺世界领先【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包含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城北有水利系统,城中有大型广场和高级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和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文明特征包括国家管理机构、城镇、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题干体现了城镇和国家管理机构的出现,说明良渚古城所处时期的中国出现早期文明特征,A项正确;贫富分化大约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末期父系氏族时期,主要体现为成员之间财富的差异,材料没有明确点出,排除B项;城市出现规划,但不能说明城市规划十分完美,排除C项;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但没有着重强调玉器制造工艺,排除D项。故选A项。【新素养·史料实证】2.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周边新发现疑似水坝近20处,陕西清涧发现商代方国中心城址和“甲”字形大墓,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的车马坑陪葬坑中发现罕见羊车实物,关中地区已发掘十六国时期墓葬200余座……这些重大考古成果(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③熔铸了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④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良渚古城遗址”“商代”“秦始皇”等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①说法正确;这些考古成果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④说法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②说法错误;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远大的民族理想,而不是这些考古成果,③说法错误;因此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新情境·时政】3.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琮琮的设计理念来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发掘的玉琮,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除玉琮外,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这表明中国(

)A.古代历史遗存分布广泛 B.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C.文明最早发祥于长江流域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除玉琮外,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可知,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属于国家的宫殿和军队,表明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介绍了良渚古城,不能说明古代历史遗存分布广泛,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关于文明最早发祥于长江流域的表述,排除C项;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超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跨学科·地理】4.良渚遗址是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该遗址的城址布局(

)良渚古城城址布局图A.体现了发达的稻作农业 B.呈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C.反映了鲜明的社会分工 D.凸显了权力中心的特征【答案】D【解析】观察图示可知,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宫殿区位于中心位置,凸显了权力中心的特征,D项正确;图示未体现具体的农作物区,无法得出“发达的稻作农业”的结论,排除A项;图示信息是良渚遗址平面图,未反映具体的建筑,故无法得出“呈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的结论,排除B项;“鲜明的社会分工”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新素养·史料实证】5.下面是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都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实物(复原物),据考证,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考古实物(复原物)能够佐证当时这一地区(

)1号宫殿基址复原后的观象台象征军权的玉钺朱书符号陶壶A.手工业水平已经较为发达 B.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C.代表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 D.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寺遗址位于黄河流域,距今约4500—4000年,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观象台以及象征军权的玉钺,可知陶寺遗址建立了强制性的权力体系,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D项正确;材料反映这一地区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不能体现出该地区“手工业水平已经较为发达”,排除A项;材料反映这一地区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不能反映该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不能反映“代表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排除C项。故选D项。【新情境·史料实证】6.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距今4300—4000年,被纳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该遗址已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该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B.早期国家的产生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 D.部落联盟的兴起【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距今4300—4000年”“该遗址已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可知,陶寺都城遗址出现了早期国家的特征,城池,宫殿等;因此题干材料陶寺都城遗址可以用来严谨早期国家的产生,B项正确;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主要是生活在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70万年---20万年的北京人;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等,与题干遗址时间不符,排除A项;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栽培水稻,属于原始农业,与题干遗址时间不符,排除C项;陶寺都城遗址是早期国家的遗存,不是用来研究部落联盟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跨学科·语文】7.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样式,中国神话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品伦理、道德操守规范。在与自然斗争、在牺牲自我创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中国神话传说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下神话故事反映的共同价值追求是(

)A.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B.众志成城的合作精神C.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D.仁爱宽容的人文情怀【答案】A【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愚公移山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夸父逐日和盘古开天体现了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精神,这体现了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A项正确;夸父逐日和盘古开天不体现众志成城,排除B项;英雄气概与愚公移山关系不大,排除C项;仁爱宽容与夸父逐日和盘古开天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新情境·时政】8.4月4日,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参加。两岸人民公祭轩辕黄帝是因为(

)A.黄帝治理了黄河水患 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黄帝创造了中国文字 D.黄帝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两岸人民祭祀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大禹治理了黄海水患,排除A项;传说中仓颉创造了中国文字,排除C项;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排除D项。故选B项。【新素养·史料实证】9.如图所示,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日到这里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每年的清明时节,更是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到这里祭拜。这是因为(

)黄帝陵A.黄帝教民开垦耕种、交换物品B.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黄帝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D.黄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答案】B【解析】据题干“如图所示,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日到这里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每年的清明时节,更是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到这里祭拜。”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项正确;教民开垦耕种、交换物品是炎帝不是黄帝,排除A项;黄帝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说法错误,是大禹治水有功,排除C项;黄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说法错误,夏朝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是由大禹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新素养·家国情怀】10.“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华夏民族是从单一民族发展而来的B.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民族C.黄帝、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华夏民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的【答案】D【解析】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请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各族逐渐融合扩大形成了华夏族,D项正确;华夏族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不是单一民族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民族的信息,排除B项;黄帝、炎帝是否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新情境·史料实证】11.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开展一次主题为“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研学旅行,邀你参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研学日记《良渚先民的活动想象》5000多年前,生活在今天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一带的良渚先民们,学会了使用陶器等工具,用原始文字来交流或记事,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耕生活。先民们拥立了自己的国王,国王用玉器标识身份和表示对神的崇拜。国王等贵族组织大量平民兴修水利,修建宫殿城市,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良渚王国迈进了文明时代。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出土文物。(如下图所示)图1刻符黑陶图足罐(刻画符号)图2玉琮(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哪一个更具有史料价值?(2)选取材料一、二中相关联的两个信息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示例①观点:良渚先民进入了农耕时代。②事件:良渚先民会使用黑陶等陶器,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耕生活。③论述:良渚先民生活在今天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一带,会使用陶器等工具,会用原始文字记事,过上了原始农耕生活。④结论:良渚先民已经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答案】(1)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二属于实物史料;(或材料一是第二手史料,材料二是第一手史料)。材料二更具有史料价值。(2)①观点:良渚先民已经进入文明时代。②事件:良渚先民会制作玉琮等玉器,用玉器标识身份和表示对神的崇拜。③论述:良渚先民拥立了自己的国王,学会用玉器标识身份,表示对神的崇拜。国王等贵族组织平民兴修水利,修建宫殿城市,良渚王国迈进了文明时代。④结论:良渚王国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述清楚,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史料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记载,描写,评论历史的文字,书籍,卷宗被称为文献史料,材料一的史料类型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与人类历史发展有关的实物和遗迹,材料二的史料类型为实物史料。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良渚先民的活动想象》为二手史料,而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出土文物为一手史料。一手史料相比较于二手史料更具有可信性,所以材料二更具有史料价值。(2)观点:根据材料一“先民们拥立了自己的国王,国王用玉器标识身份和表示对神的崇拜”和材料二图2的玉琮都能够体现出良渚先民已经具有了一定自己的文明成就。事件:根据材料一“先民们拥立了自己的国王,国王用玉器标识身份和表示对神的崇拜”和材料二图2的玉琮可知,可以提炼出的史实是:良渚先民会制作玉琮等玉器,用玉器标识身份和表示对神的崇拜。论述:根据材料一“国王等贵族组织大量平民兴修水利,修建宫殿城市,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良渚王国迈进了文明时代”可知,对于良渚文明的论述可以围绕良渚国王对于臣民的统治以及对于国家的治理。结论: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良渚王国已经具备了一个王国基本的文明基础,且在王国中已经出现了等级差异,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良渚王国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在陶寺遗址的墓葬区中,大型墓葬已发现9座;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据此推测墓主应是掌握祭祀和军事大权的部落首领人物;而小型墓葬中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表明当时的黄河流域(

)A.原始手工业发展迅速 B.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C.已出现早期国家形态 D.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答案】B【解析】据题干“大型墓葬已发现9座;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据此推测墓主应是掌握祭祀和军事大权的部落首领人物;而小型墓葬中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和所学知识可知,龙山文化的墓葬中已经出现了贫富的差距,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B项正确;材料重点体现了墓葬中随葬品和规模,无法说明原始手工业发展迅速,排除A项;虽然墓葬的差别反映了社会阶级的分化,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能说明已出现早期国家形态,排除C项;材料在于重点强调墓葬的差异,而不是远古居民朴素的审美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2.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在陕西黄陵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后,发表简短感言,“黄帝轩辕氏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我过去在台湾曾经六度遥祭黄陵,今天能够带着台湾的年轻人到陕西来亲自祭黄陵,我个人感觉意义重大。”此举最重要意义是(

)A.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B.有利于增强大陆人民的中华民国认同感C.有助于增强台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D.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复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参加“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C项正确;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并不是台湾年轻人祭拜黄帝的最重要意义,排除A项;台湾青年祭拜黄帝并不会增强大陆人民的中华民国认同感,排除B项;祭拜皇帝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主要意义并不在旅游事业上,排除D项。故选C项。3.彩陶最早流行于中原地区。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外扩到了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中原地区彩陶文化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由此可知,彩陶文化的扩散(

)A.可以证实炎黄历史完全真实可信 B.可能与炎黄部落的不断扩张有关C.可推测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 D.可推断中原地区的文化领先世界【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原地区彩陶文化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可知,考古发现证实彩陶文化的扩散可能与炎黄部落的不断扩张有关,B项正确;“完全真实可信”太过绝对,因此选项可以证实炎黄历史完全真实可信说法错误,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彩陶文化最早流行于中原地区,并不能因此推测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而且彩陶文化只属于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排除C项;题干没有与世界文化进行对比,因此可推断中原地区的文化领先世界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4.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东北,面积达280万平方米,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根据下面三幅文物图片可以推测这一地区()A.使用磨制石器 B.形成最早的文字C.贫富分化加剧 D.出现了早期国家【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陶寺遗址中的宫城以及宫城内的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础、高等级墓葬,以及墓葬中出土的礼器,龙纹陶盆、刻有符号的陶壶等表明此时进入文明社会,出现了早期的国家,D项正确;图片中没有涉及生产工具,体现不出这一地区使用的是磨制石器,排除A项;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甲骨文,图中的“朱书符号陶壶”不能说明形成了最早的文字,排除B项;图片没有涉及对墓葬随葬品进行比较,体现不出贫富分化加剧,排除C项。故选D项。5.下图是一首音乐作品的部分歌谱,该作品利用音乐的感染性,充分展示了华夏儿女对某位传说人物的热情颂扬。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D.嫘祖【答案】B【解析】根据歌词内容“崇德行,平天下,织服饰,种桑麻”“建宫室,创文化,定音律,制礼法”“华夏儿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能制作衣裳、建造宫室等,他的属下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所以该歌词描述的是黄帝的传说,B项正确;蚩尤在涿鹿之战中失败,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炎帝相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各种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等,排除C项;嫘祖是皇帝妻子,相传会缫丝,擅长纺织,排除D项。故选B项。6.2024年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上午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今年的公祭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我们祭祀黄帝主要是因为他(

)A.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 B.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答案】C【解析】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隶首发明了算盘,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隆重祭祀黄帝,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C项正确;发明了文字的是仓颉,排除A项;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不是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他是人文初祖,排除B项;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为远古传说中一场战争的形势图,这场战争的结果有利于(

)A.新石器的创制运用 B.禅让制的全面推行C.华夏族的逐渐形成 D.奴隶制国家的产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蚩尤、涿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炎黄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日后形成华夏族,C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远古传说中的涿鹿之战,与新石器的创制运用无关,排除A项;禅让制的全面推行是在尧舜禹时期,排除B项,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8.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下图是仰韶村遗址出土的月牙纹彩陶罐,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类似月牙的纹饰,鼓腹平底,呈红褐色。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

)A.掌握了彩绘陶器制作技术 B.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C.部落之间存在频繁的战争 D.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答案】A【解析】据题干“月牙纹彩陶罐”和所学知识可知,约7000至5000年左右,中国原始居民进入新石器时代,手工业有了发展,制陶技术是其中之一,题干所述“月牙的纹饰”“呈红褐色”均说明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已经掌握的是彩陶制作技术,A项正确;"“阶级分化”指社会不同群体因经济地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阶层属性,题干突出说明了仰韶遗址中的彩陶制作技术,并未涉及仰韶遗址中反映不同阶级的遗存,排除B项;题干信息并未提及当时的部落之间发生频繁的战争,排除C项;“早期国家”的特征一般为具有都城、政权机构、建立军队、监狱等一系列国家机器,题干中均没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列信息说明,神话传说(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仙人洞遗址出土陶罐,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A.是毫无依据的 B.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C.是考古发掘的基础 D.再现了真实可靠的历史【答案】B【解析】据材料“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并结合所学可知,神话传说中关于炎帝的事迹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技术水平有关;而材料“人洞遗址出土陶罐,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的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充分证明当时已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则提供了实物证据,证明当时存在较高的制陶技术,因此神话传说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B项正确;虽然神话传说可能包含夸张或虚构的成分,但不能完全否定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A项说法绝对,排除A项;考古发掘的基础是实物证据和科学方法,而不是神话传说,排除C项;神话传说虽然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但由于其本质上的虚构和夸张成分,不能被视为真实可靠的历史再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是(

)A.盘古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 C.尧、舜和禹 D.黄帝、蚩尤【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和所学可知,传说时代,在黄河流域,炎帝、黄帝两个部落,在融合中形成华夏族,炎帝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项正确;盘古、女娲是神话中为远古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尧、舜、禹以禅让制推选首领,蚩尤被黄帝打败自杀,AC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1.阳燧是中国古代取火用具。其利用太阳光取火是运用光的折射和聚焦原理完成的(如下图),故人们称之为阳燧。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A.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人民智慧的结晶C.手工业技术的发达 D.经济的高度繁荣【答案】B【解析】阳燧利用太阳光取火,运用了光的折射和聚焦原理,这是古代人民在科技上的伟大发明,反映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形成中外对比,无法体现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手工业技术的发展程度,无法得出手工业技术的发达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到经济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1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初)祖”的是(

)A.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 D.舜【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了宫室、车船、兵器、衣裳,黄帝让部下发明了文字、理发、算数和音乐,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的技术,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远古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因此被奉为人文始祖,B项正确;蚩尤是部落首领,被炎黄部落击败,排除A项;尧是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排除C项;舜是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排除D项。故选B项。13.有学者认为,传说中的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这说明(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尧舜禹时期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传位的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可知”尧舜禹“虽然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所代表的这个时代在考古学上已经证明是肯定存在的,由此说明历史学说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C项正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甲骨文开始,但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项;夏朝建立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但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B项;题干并不是证明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是说明远古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排除D项。故选C项。14.中华大地上的某次大洪灾来势汹汹,史书上记载:“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面对洪灾,中华民族重在埋头治理,重在歌颂与弘扬抗洪时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此材料最适合用来印证(

)A.大禹治水的功绩 B.洪灾延续时间长 C.百姓受洪灾之苦 D.洪灾发生的可怖【答案】A【解析】依据“面对洪灾,中华民族重在埋头治理,重在歌颂与弘扬抗洪时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可知,此材料最适合用来印证大禹治水的功绩。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洪灾延续时间长,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重在埋头治理,重在歌颂与弘扬抗洪时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体现不出百姓受洪灾之苦,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洪灾发生的可怖,排除D项。故选A项。15.弟子万章问孟子:“舜得到的天下是谁给的呢?”孟子回答:“是上天给的。”万章又问:“上天为什么把天下给舜而不给别人呢?”孟子回答:“舜得到天下的原因是天受(授)之和民受(授)之兼而有之。”据材料可知舜得到天下的原因是(

)A.世袭制,血缘 B.科举制,选拔 C.禅让制,贤德 D.察举制,民心【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运用选举贤能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来确定下一任首领,这一制度被称为禅让制,C项正确;世袭制是夏朝开始的制度,排除A项;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排除B项;察举制是西汉时期推行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都是人首兽身,钢头铁额,有8条胳膊,9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最后黄帝获得大胜。材料三近年来,名人故里争抢事件频频发生:抢完了李白,抢赵云;抢完了赵云,抢孔明抢完了孔明,抢黄帝;抢完了黄帝,抢炎帝。名人故里遭争抢,名人究竟惹了谁?如何看待各地抢名人故里问题,成为当下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材料四黄帝炎帝(1)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中华民族的主干是什么?(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3)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时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神话故事?(4)你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的现象?【答案】(1)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华夏族。(2)蚩尤可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部落首领的兄第个个英勇善战等。(3)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仓颌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4)争夺名人故里反映了各地政府对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视。但是,名人故里之争也反映了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忽视了对名人与文化的深层次的理解。【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以得出中华民族的形成的特点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主干:结合所学知识,中华民族的主干是华夏族。(2)历史信息:根据材料“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最后黄帝获得大胜”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蚩尤可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根据材料“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都是人首兽身,钢头铁额,有8条胳膊,9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这一部落首领的兄第个个英勇善战等。(3)发明、神话故事:结合所学知识,炎帝的重大的发明和神话故事有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的重大的发明和神话故事有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仓颌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4)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争夺名人故里反映了各地政府对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视。但是,名人故里之争也反映了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忽视了对名人与文化的深层次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良渚遗址: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首次发现。迄今为止,遗址考古发现非常丰富。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见证了当时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A.良渚遗址在19世纪初被首次发现。()B.河姆渡人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C.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2)根据材料指出,中华文明有多少年,诞生的标志是什么?(3)在材料中找出证明下列历史认识(结论)的历史叙述。历史叙述认识(结论)良渚古城规模宏大良渚文明社会阶级分化严重良渚文明借助神权管理国家良渚文明治理秩序规范良渚文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答案】(1)错误未涉及正确(2)5000年,良渚文明(良渚古城)的出现。(3)历史叙述认识(结论)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