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目录\o"1-2"\h\z\u第一章工程概况468888859\h-3-第一节工程建设简介468888860\h-3-第二节工程管理目标468888861\h-3-第三节建筑设计概况468888862\h-3-第四节施工范围468888863\h-4-第二章总则468888864\h-4-第一节编制目的468888865\h-4-第二节编制依据468888866\h-5-第三节适用范围468888867\h-5-第四节应急预案体系468888868\h-5-第五节应急工作原则468888869\h-5-第三章项目危险源分析468888870\h-6-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468888871\h-6-第四章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职责468888872\h-7-第一节应急组织体系468888873\h-7-第二节指挥机构及职责468888874\h-7-第五章预警及预防468888875\h-10-第一节危险源监控468888876\h-10-第二节信息报告及处置468888877\h-10-第六章应急响应468888878\h-10-第一节响应分级468888879\h-10-第二节响应程序468888880\h-12-第七章应急救援行动的保障措施468888881\h-13-第一节程序保障468888882\h-13-第二节通信及信息保障468888883\h-13-第三节应急药品物资保障468888884\h-13-第八章宣传、培训和演习468888885\h-16-第一节公众信息交流468888886\h-16-第二节培训468888887\h-16-第三节应急演练468888888\h-17-第九章事故紧急处理程序468888889\h-18-第一节电击、触电事故紧急处理方案468888890\h-18-第二节高处坠落事故紧急处理方案468888891\h-24-第三节火灾专项应急预案468888892\h-26-第四节机械伤害专项应急预案468888893\h-30-第五节物体打击专项应急预案468888894\h-32-第六节中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468888895\h-35-第七节防御台风专项应急预案468888896\h-37-第八节预防传染病专项应急预案468888897\h-38-第九节土方开挖及基坑坍塌事故处理程序468888898\h-39-第十节塔式起重机事故处理程序468888899\h-40-第十一节模板坍塌事故处理程序468888900\h-41-第十二节外脚手架坍塌事故处理程序468888901\h-43-第十三节爆破事故应急处理程序468888902\h-45-第十四节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程序468888903\h-51-第十章事故的处置468888904\h-53-第一节掌握情况468888905\h-53-第二节报告及通报468888906\h-53-第三节组织抢救及抢险468888907\h-53-第四节紧急安全疏散468888908\h-53-第十一章恢复和重新进入468888909\h-53-第一节组织重新进入人员468888910\h-53-第二节上级部门宣布紧急结束468888911\h-53-第三节清理损坏区域468888912\h-54-第四节恢复损坏区的水、电等供应468888913\h-54-第五节清除废墟468888914\h-54-第六节协助上级部门对事故调查468888915\h-54-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建设简介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地址第二节工程管理目标目标项目具体目标工期管理目标开工日期:2019年11月1日竣工日期:2019年10月31日总工期:731日历天质量管理目标一次性验收合格,保证达到“广州市优质工程”“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确保“广东省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零伤亡事故,取得“广州市安全文明优良样板工地”第三节建筑设计概况工程建筑设计概况基坑支护形式双排旋挖灌注桩+搅拌桩截水帷幕,北侧采用放坡基坑安全等级东南西侧为二级,北侧为三级基础类型钻孔(旋挖)灌注桩结构类型塔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型钢梁+混凝土楼盖结构绿色建筑设计国家国色建筑二星级基础混凝土设计等级基础设计等级结构安全等级C35(P6)甲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防水等级地下室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屋面一级建筑高度1#楼99.9m用地技术指标建筑用地面积12282㎡2#楼59.9m3#楼10.7m建筑层数1#楼23层总建筑面积76049.7㎡2#楼14层3#楼2层建筑层高地下室(-2F~-1F、夹层)3.8/6.2/2.9m地下建筑面积20664.3㎡1号楼标准层(7F~22F)4.2m1号楼1F~6F、24F5.54.44.5m/4.54.54.55.0m地上建筑面积55385.4㎡2号楼1F~6F5.54.54.5m/4.54.54.5m2号楼7F~12F4.0m1、2号楼建筑面积54316.0㎡2号楼13F~14F3.8m3号楼1F5.4m3号楼建筑面积1069.4㎡3号楼2F5.05m建筑高程设计标高±0.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9.550m停车位(地下)499辆第四节施工范围1、土建工程,包括:零星土石方工程、地基及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建筑屋面工程等;2、机电安装工程,包括:建筑电气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等;3、人防工程;4、施工用临时用水、用电工程的报装、施工及维护(已含发包人直接发包的专业工程施工用临时用水、用电需求);5、施工总承包管理及总协调;即对发包人直接发包的专业工程、以及发包人直接发包的专业工程(主要包括:电梯工程、高低压变配电工程、弱电工程、永久性用水、电信工程、煤气主管道的接驳工程等)。第二章总则第一节编制目的为规范******************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部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大力提高项目部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以确保突发事故能够快捷、妥善的得到处理,防止或减少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以及公司的损失。第二节编制依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9002-2019》、《中华人民共各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第三节适用范围本顶目部主要承包的土建工程,以及机电工程等。根据项目部施工范围特点,紧急事故主要发生在结构施工及机电安装的实施过程中,故本预案只涉及项目施工现场所触及的安全生产事故。第四节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本项目承包的是装修工程中的专业项目,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工地施工现场,故本应急预案是包含专项的综合性应急预案。第五节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周边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项目主要负责人和相应负责人的组织协调下,其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事故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3)保证重点,属地为主。出现较大范围事故灾害时,应当把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为重点,事故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在地方人民政府介入后应服从地方政府的指挥,及地方人民政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害应急及预防工作相结合。项目主要负责人应该经常和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联系,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第三章项目危险源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3.1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阶段危险源:序号危险源名称事故后果电击、触电伤亡火灾事故伤亡机械伤害伤亡物体打击伤亡板桩变形、倾覆伤亡基坑坍塌伤亡3.2地下室结构阶段危险源:序号危险源名称事故后果电击、触电伤亡火灾事故伤亡机械伤害伤亡物体打击伤亡塔式起重机坍塌伤亡模板坍塌伤亡3.3主体结构及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序号危险源名称事故后果电击、触电伤亡高空坠落伤亡火灾事故伤亡机械伤害伤亡物体打击伤亡中暑伤亡防台风伤亡传染病伤亡塔式起重机坍塌伤亡模板坍塌伤亡外脚手架坍塌伤亡第四章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职责第一节应急组织体系**************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架构由项目部成员共同组成。项目部成立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项目经理负责,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各部门主管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小组,发生重大事故时,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任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直接责任人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全项目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根据事故的响应级别成立了不同的应急组织。指挥部设在项目部办公室。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代替。第二节指挥机构及职责副总指挥:火灾扑救组负责人:疏散组负责人:事故调查组负责人:救护组负责人:通讯组负责人:副总指挥:火灾扑救组负责人:疏散组负责人:事故调查组负责人:救护组负责人:通讯组负责人:组员:组员:组员:组员:组员:总指挥:注:组织机构成员如下:应急救援总指挥:-应急救援副总指挥:-事故现场应急救援队队员:-应急车辆及司机:-指挥人员联系方式如下:2.2应急救援人员相应职责1)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职责(1)接收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3)分析紧急状态,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重大事故,确定事故应急级别(项目应急,社会应急)和相应报警级别;(4)负责开展项目应急响应水平的事故应急救援行动;(5)如果事故级别升级到社会应急,负责向政府有关应急联动部门提出应急救援请求;(6)指挥、协调应急反映行动;(7)及相关的外部应急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8)下达进入项目应急或社会应急状态的命令;(9)监察项目内外应急人员的行动;(10)应急终止后,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恢复工作;(11)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12)协调后勤反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1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14)负责保护事故发生后的相关数据;(15)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2)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副总指挥职责(1)协助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2)事故现场应急操作的直接指挥和协调;(3)事故现场评估;(4)及时向场外人员通报应急信息;(5)对应急救援行动提出建议;(6)负责项目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顺利执行;(7)控制现场出现的紧急情况;(8)现场应急行动及场外人员操作指挥的协调;(9)负责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工作。3)事故现场应急救援队的职责A、火灾扑救组职责(1)负责火灾的初期补救;(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控制危险源,同时要采取措施保护现场;(3)负责寻找、集中、清点、营救事故中的受伤人员。B、疏散组职责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3)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地疏散人员;(4)维持库区内治安秩序;(5)负责事故现场隔离区域和疏散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C、通讯组职责(1)确保各专业队及场内事故现场指挥部广播和通讯的畅通;(2)通过广播指导人员的疏散和自救。D、救护组职责(1)负责对伤病员进行检查分类和观察;(2)负责对伤员的救护、包扎、诊治和人工呼吸等现场急救;(3)负责保护、转送事故中的受伤人员。E、事故调查组职责(1)负责事故现场图纸的测绘;(2)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3)查明事故的原因、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落实,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的技术措施和事故教训,提出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5)对公司有关制度、条例、规程提出修改意见,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第五章预警及预防第一节危险源监控本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公司施工项目中常见危险源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危险源评价表,对员工进行了重点培训。本公司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总结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同时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完善。第二节信息报告及处置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事故的险情,或者其他灾害、灾难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重要信息本公司将及时上报。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第六章应急响应第一节响应分级6.1.2事故等级划分及响应分级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社会影响恶劣的事故,国务院或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认为需要调查处理的,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3)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4)跨省级行政区、跨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5)国务院领导同志认为需要国务院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2)超出市(地、州)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3)跨市、地级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4)省(区、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产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2)超出县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3)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4)市(地、州)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6.2.2事故报告时间要求及相关程序1.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2.事故报告的时间要求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2)、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3.事故报告的内容要求(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应当包括单位的全称、所处地理位置、所有制形式和隶属关系、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持有各类证照情况、单位负责人基本情况已经进去生产经营状况等。该部分内容应以全面、简洁为原则。4.事故补报的要求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第二节响应程序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公司知情后,即由安全管理人员及有关方进行联络。如安全管理人员不在,即由值班人代行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如现场指挥要求公司派员协助工作,公司就近派员前往。现场处置主要依靠公司内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害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第七章应急救援行动的保障措施第一节程序保障应急救援行动是指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为及时营救人员、疏散撤离现场、减缓事故后果和控制灾情而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援助行动。一旦事故发生时,应及时调动并合理利用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投入行动;在事故现场,针对事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急对策和行动方案,从而能有效地使伤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和范围。第二节通信及信息保障社会应急救援有关单位联系电话:医疗救护120火警中心119报警中心110萝岗区红十字会医院(岗区萝岗公路街212号(近荔红中路)项目管理部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职务姓名联系电话总指挥罗东庚副总指挥程帅队员陈楚队员邓仁君队员孙宏智队员朱礼川队员朱海锋第三节应急药品物资保障项目管理部应督促施工单位配备以下应急救援器材、应备药品清单。3.1现场应备药品品名适应症品名适应症创可贴小创伤出血紫药水消毒防腐万花油烧烫伤京万红软膏烧烫伤碘酊(2%)局部消毒酒精(70%)局部消毒红药水清毒止血清凉油驱暑醒脑棉垫、崩带外伤出血止血胶带外伤出血氧气包急救、呼吸微弱体温计测量体温(1)存放地点:工地办公室(2)使用及保管要求:\o\(○,1)所有的药品必须有出品合格证,并在有效期限内使用;过期的药品必须更换。\o\(○,2)药品的贮藏必须放置于阴凉处、防潮且满足药品有关贮藏规定。\o\(○,3)所有的药品必须由现场的医护人员专人保管。3.2应急器材清单名称器材交通工具项目部及现场车辆消防应急器材干粉来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机械泡沫灭火器、消防水带防触电应急器材绝缘棒、绝缘鞋、绝缘手套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应急器材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中毒应急器材气体探测仪、防毒罩、抽风机急救药物及器材防中毒药物、防外伤药物、担架、消毒药物及喷洒工具3.3最近本项目医疗保障机构路线目的地行车指南线路一***********医院1)从永和大道出发,沿丽岩路行驶1.3公里,左前方转弯;2)行驶10米,直行进入启学路;3)沿启学路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荔红路;4)沿荔红路行驶90米,左转;5)

行驶80米,右转进入萝岗公路街;6)沿萝岗公路街行驶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线路二**************医院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永和大道行驶460米,稍向右转进入博堂路2)沿博堂路行驶64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萝格路3)沿萝格路行驶1.8公里,过右侧的家园福超市约80米后,右转进入萝岗公路街4)沿萝岗公路街行驶16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线路三*********医院,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永和大道行驶1.1公里,朝开创大道/行政中心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开创大道2)沿开创大道行驶90米,右前方转弯3)继续沿开创大道行驶6.0公里,调头4)继续沿开创大道行驶320米,右转5)行驶30米,到达终点线路一:***********医院线路图线路二:**********医院线路图线路三:************医院线路图第八章宣传、培训和演习第一节公众信息交流************工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织应急法律法规和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周边村民和项目员工、工人的危机意识。第二节培训公司及项目部组织各级应急救援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还根据项目部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积极组织员工、工人的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第三节应急演练项目部应急救援机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突发事故灾害应急救援演练。演习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演练的内容:1、应急救援成员到位,共同商定方案的具体演练过程及准备工作。2、做好准备工作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高处坠落”“触电、电击”“火灾”等事故案例,何时、何地、某人发生事故)3、发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向工地负责人及公司安全科或有关领导汇报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并采取急救措施,迅速抢救伤员,保护好施工现场。(各小组按照各自的分工迅速到位各负其责)4、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及终止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根据预案规定的各部门的职能及职责展开工作。对事故现场经过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现场人员均得到清点,不存在其他影响应急救援预案终止的因素,应急救援行动已完全转化为社会公共救援,应急总指挥认为事故的发展状态必须终止的,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终止令。5、项目部施工生产的恢复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和物证,经有关部门认可后恢复施工生产。6、根据事故情况写出“书面”事故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7、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结束8、演练评价结果第九章事故紧急处理程序第一节电击、触电事故紧急处理方案1.1事故特征建筑行业由于存在潮湿,高温、现场混乱、移动式机械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现场金属设备多等不利因素,因此,触电事故较多。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需要经常移动,工作条件差,在设备各电源处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而且经常在人的紧握之下工作,一旦触电就难以摆脱电源。触电事故往往发生得很突然,且经常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后果,死亡率较高。触电事故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功能而造成的伤害。电伤是通过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电容器放电等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的伤害。触电事故占建筑施工行业的18—20%。触电事故和其他事故比较,其特点是事故的预兆性不直观,不明显,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当流经人体电流小于10时,人体不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但当流经人体的电流大于10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仍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两三分钟内就会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护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体触电事故是极易发生的。所以,施工中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发生触电事故时要正确处理,抢救伤者。触电事故有一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性,对于安全检查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安排其他的电气安全工作有很大的意义。触电事故的发生,情况是复杂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和总结触电事故的规律性,为做好电气安全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1.2应急处置1)防止触电事故伤害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为了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必须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绝缘、安全间距、漏电保护、安全电压、遮栏及阻挡物等都是防止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是间接触电防护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所谓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是指防止人体各个部位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故障情况下才变为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的技术措施。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施工作业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要求。(1)项目应根据本项目部、现场的电气设备构成和状态,电气专业人员的组成和素质、用电特点和操作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及配置管理人员。(2)按本项目的性质和环境特点,建立相应的电气设备运行管理规程和电气设备安装规程。有关人员应认真执行这些规程,使电气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的、安全的工作状态。(3)根据不同工种的作业特点,结合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如电气设备维修安全操作规程、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电焊安全操作规程。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等。(4)电工属于特殊工种,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工种之一,电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学习和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操作资格证书,方可持证上岗作业。无证人员不能上岗操作,杜绝违章作业。(5)经常对员工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如用电的基本知识、常用电气的安全操作规程、触电事故的严重性等。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一般员工应懂得一般用电知识外,还应懂得有关的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掌握电气灭火的方法,掌握触电急救的技能。(6)施工作业用电应制定专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必须按施工设计进行敷设,竣工后办理验收手续。(7)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8)施工现场供电必须采用—S或的三相五线的保护接零(地)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通过保护接零(地)作为防止间接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同一工地不能同时存在—S或两个供电系统。注意事项有:①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设备保护接零,而将另一部分设备保护接地。②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总电房配电柜两侧做重复接地,配电箱(二级)及开关箱(三级)均应做重复接地。其工作接地必须可靠,接地电阻值≤4欧姆(Ω)。③所有振动设备的重复接地必须有两个接地点。④保护接零必须有灵敏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配合。⑤电动设备和机具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一箱保护,严禁一闸多机,闸刀开关选用合格的熔丝,严禁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按规定选用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⑥电源线必须通过漏电保护开关,开关箱漏电开关电源线长度≯30米。⑦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必须严格实行两级漏电保护,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必须接地(零)保护。(9)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头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10)非电工不准拆装、修理电气设备,发现破损的电线、开关、灯头及插座应及时报电工进行修理,不得带故障运行。(11)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以免在短路时发生电弧或熔丝熔断飞溅伤人。(12)使用手电钻、冲击钻、手提砂轮等手提式电动工具时,必须注意如下事项:①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同时工具的金属外壳应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②使用单相的手提电动工具,其导线、插头、插座必须符合单相三眼的要求;使用三相的手提电动工具,其导线、插头、插座必须符合三相四眼的要求。其中一相用于防护性接零(地)。严禁将导线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③操作时应站在绝缘板上。④不得将工件等重物压在导线上,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13)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沙、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用有导电危险的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救火时应注意个人防护,身体的任何部分及灭火器材不得及电线、电器设备接触,以防发生危险。(14)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也不要用湿手和金属物去扳带电的电气开关,以免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15)不准使用检修中的机器、电气设备。2)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1)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进行抢救。脱离电源越快、抢救越及时,触电者救活的可能性就越大。(2)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①拉闸断电,触电时临近地点有电源开关或插头时,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下插头,切断电源。②切断电源线,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或一时找不到电源开关或插头,则可用电工绝缘钳或用干燥木柄铁锹、斧子等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断线时要做到一相一相要断,防止短路弧光伤人。③用绝缘物品脱离电源,当电线或带电体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棍等绝缘物品作为救助工具,挑开电线或拉开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④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员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及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他办法把电源切断。⑤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内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鞋或临时单脚着地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身旁,紧靠触电者头部或脚部,把他拖到等电位地面上(即身体躺成及触电半径垂直位置)即可就地抢救。或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导线后就地急救。⑥对于高压触电应立即拉闸停电救人。当无法通知拉闸断电时可以采用抛掷金属导体的方法,使线路短路迫使保护装置动作而断开电源。高空抛掷要注意防火,抛掷点尽量远离触电者。(3)脱离电源的注意事项①救护者一定要判明情况做好自身保护。在切断电源前不得及触电者裸露接触(跨步电压触电除外)。②在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同时,要防止二次摔伤事故(电击二次伤害),即使是在平地上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去的方向,避免摔伤头部。③如果夜间抢救,要及时解决临时用电照明,以免延误抢救时间。3)现场急救措施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组织现场救护工作。要视触电者身体状况,确定护理和抢救方法。人触电后不一定立即死亡,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跳等症状,外表上呈现昏迷的状态,此时要看作是假死状态,如果现场抢救及时,方法得当,人是可以获救的。现场急救对抢救者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统计资料指出,触电后1分钟开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12分钟开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就很少。这说明抢救时间是个重要因素。因此,争分夺秒,及时抢救是至关重要的。触电失去知觉后进行抢救,一般需要很长时间,必须耐心持续地进行。只有当触电者面色好转,口唇潮红,瞳孔缩小,心跳和呼吸逐步恢复正常时,才可暂停数秒进行观察。如果触电者还不能维持正常心跳和呼吸,则必须继续进行抢救。触电者应尽可能就地进行急救,只有条件不允许时,才可将触电者抬到可靠地方进行急救。在运送医院途中,抢救工作也不能停止,直到医生宣布可以停止为止。抢救过程中不要轻易注射强心针,只有当确定心脏已停止跳动时,才可使用。(1)救护方法:①触电者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触电者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必要时送医院诊治。②触电者已经失去知觉,但心脏还在跳动,还有呼吸,应使触电者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舒适、安静地平躺,解开妨碍呼吸的衣扣、腰带。如果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持体温,并迅速请医生到现场诊治。③如果触电者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应立即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并及时请医生到现场。④如果触电者呼吸和心脏完全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急救,并迅速请医生到现场,应当注意,急救要尽快进行,即使送往医院的途中也应继续进行。(2)抢救过程中注意事项①在进行人工呼吸和急救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衣扣、领带、腰带等解开,清除口腔内假牙、异物、粘液等,保持呼吸道畅通。②不要使触电者直接躺在潮湿或冰冷地面上急救。③人工呼吸和急救应连续进行,换人时节奏要一致。如果触电者有微弱自主呼吸时,人工呼吸还要继续进行。但应和触电者的自主呼吸节奏一致,直到呼吸正常为止。④对触电者的抢救要坚持进行。发现瞳孔放大,身体僵硬、出现尸斑应经医生诊断,确认死亡方可停止抢救。(3)心肺复苏法简介触电者一旦出现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的症状时,必须立即对其施行心肺复苏法急救,心肺复苏法是指伤者因各种原因(如触电)造成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后,他人采取措施使其恢复心跳、呼吸功能的一种系统的紧急救护法,主要包括气道畅通、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及所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等。①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方法:如果触电者失去意识,救护人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判定伤者的呼吸、心跳情况。方法是:看触电者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听触电者的口鼻处有无呼气声;用手试测口鼻处有无呼气的气流,或用手指测试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博动。如果既没有呼吸,又没有颈动脉搏动,可判定触电者呼吸、心跳停止。②气道通畅,凡是神志不清的触电者,由于舌根回缩和坠落,都可能不同程度堵住呼吸道入口处,使空气难以或无法进入肺部,这时就应开放气道。如果触电者口中有异物,必须首先清除,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采用“仰头抬颌法”使气道畅通,具体步骤如下:抢救者一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使其头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通畅。注意事项:禁止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加重气道阻塞,而且会使得胸外心脏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液减少,甚至消失。③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触电者仰卧,肩下可以垫些东西使头尽量后仰,鼻孔朝天。救护人员在触电者头部左侧或右侧,一手捏紧鼻孔,另一手掰开嘴巴(如果张不开嘴巴,可以用口对鼻,但此时要把口捂住,防止漏气),深吸气后紧贴其嘴巴大口吹气,吹气时要使他胸部膨胀,然后很快把头移开,让触电者自行排气。儿童只能小口吹气,以胸部上抬为准。④胸外心脏按压法让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触电者一侧肩旁,两手掌根相叠(儿童可用一只手),两臂伸直,掌根放在心口窝稍高一点地方,掌根用力下压(向触电者脊背方向),使必脏里面血液挤出,成人压陷3—4厘米,儿童用力轻些,按压后掌根很快抬起,让触电者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又充满心脏。胸外心脏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壁,做心脏按压时,手掌位置一定要找准,用力太猛容易造成骨折、气胸或肝破裂,用力过轻则达不到心脏起跳和血液循环的作用。应当指出,心跳和呼吸是相关联的,一旦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应当及时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现场仅一个人抢救,则两种方法应交替进行,救护人员可以跪在触电者肩膀侧面,每吹气1—2次,再按压10—15次。按压吹气一分钟后,应在5—7秒内判断触电者的呼吸和心脏是否恢复。如果触电者的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心脏按压,而再进行二次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钟吹气一次,如脉搏和呼吸都没有恢复,则应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在抢救过程中,应每隔数分钟再进行一次判定,每次判定时间不能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没有接替抢救之前,不得放弃现场抢救。如经抢救后,伤员的心跳呼吸都已恢复,可暂停心肺复苏操作。因为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所以要严密监护伤员,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第二节高处坠落事故紧急处理方案2.1事故特征建筑行业作业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较多,施工作业人员经常在四边临空的高处进行作业,施工条件较差,危险因素多。高处坠落是指人体所具有的危险重力势能引起的伤害事故,施工作业活动分布在不同的建筑平面或地面,需要在高位作业或在有位差部位工作,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人身坠落事故的发生,如处于脚手架等高于地面的施工作业场合,或在地面作业,或作业平面倒塌等,就会发生因踏空失足坠入地面、洞、坑、沟、升降口、漏斗中等情况。多年以来,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占建筑行业全部事故的比例较高,达35—40%;这种事情对社会影响较大,要作为建筑行业的问题抓紧防范工作。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生产技术教育,使员工熟悉操作时必须使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品。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生产知识,同时在管理上加强监控,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2.2应急处置1)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以预防坠落事故为目标,对于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特定危险性施工作业,在施工作业前,制定安全防范技术措施,进行技术交底教育,防止员工违章作业。对临边及“四口”防护措施的材质进行试验检查,防止因防护材料材质不符合安全要求和缺陷发生事故。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有缺陷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防护网等进行及时更换。(1)凡身体不适应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进行高空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定期体检。(2)作业人员在工作中严禁互相打闹追逐,以免发生失足坠落危险事故。(3)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正确系挂安全带,并有牢固的立足点。(4)在施工作业中,严禁穿着无花纹或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进行作业。(5)不得随意攀爬脚手架及跨越阳台。(6)边长大于250厘米的预留洞口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层面采用木板作盖板加砂浆封固;边长大于1500(毫米)的洞口,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和围绕密目式(2000目)的安全网,洞口下张挂安全平网。(7)尚未砌砖封闭的框架工程楼层周边,屋面周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边、楼梯口、井架、人货梯及建筑物通道、跑道(斜道)两侧,卸料平台外侧边、基坑边等,必须设置1.2米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0牛顿(8)外力的临时护栏,护栏围绕为密目式(2000目)安全网。(9)施工作业使用的临时梯子要牢固,踏板为300毫米—400毫米及地面角度成60—70度,梯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2)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马上进行处理。(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刻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暧、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量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把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的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的医院治疗。(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的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的医院治疗。在搬运过程中,应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及两脚或单肩背运。(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杆等材料包扎固定。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及脚侧缚在一起。(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并注意保暧,迅速在现场止血处理后送医院治疗。(6)在现场急救方法止血处理措施:①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②加压包扎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时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时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及皮肤之间垫上消毒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③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员送往邻近的医院抢救。同时,密切注意伤员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第三节火灾专项应急预案3.1事故特征做好防火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防火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信誉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危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大量涌现。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建筑施工中的火灾危险性比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由于楼层高,施工作业人员多,蔓延快、扑救和疏散困难,往往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建筑施工的消防管理。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3.2应急处置1)预防火灾事故基本安全要求(1)建立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建筑施工单位,必须确定一名负责人主管消防工作,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建立志愿消防组织,普及消防知识,对安全疏散、电气、报警、灭火等各种设施,要分片包干,明确职责、定人管理。(2)在建筑施工工地,动火切割、焊接必须办理动火证,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在有消防措施,派人监护的情况下,才能操作。(3)施工工地应设消防器材平面示意图,建筑施工工地内的消防设施,每个月要进行一次安全检查。(4)施工作业场所要制定安全疏散计划措施,要进行疏散演习。(5)建立吸烟、用火、用电、值班等为内容的消防管理制度,对施工作业员工要进行有关消防知识教育考核。(6)楼梯间、走道上不准堆放杂物。易燃杂物要及时清理,不能堆放在施工现场和宿舍附近。消防通道要保持畅通无阻。(7)施工现场存放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不论多少,必须经项目经理审批同意后,才可存放,并严格控制储存量,并要落实防火措施。(8)电线架设、电气设备的安装要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安装架设要由持有效电工证的电工进行操作,严禁无证人员乱拉乱接电线和维修电气设备。(9)施工现场要按规范要求配备合格的消防器材。2)火灾扑救的方案一旦发生火灾,能否顺利成功进行扑救,这及火势大小,起火时间,楼层高度,建筑物内有无消防设施等因素有关。建筑物起火后,燃烧速度快,如不能迅速扑灭,就会扩大成灾。要防止火势扩展,避免重大火灾损失,必须把火灾扑灭在初期时间内。发生火灾后,要根据燃烧物质、燃烧特点、火场的具体情况查明火情和火势发展蔓延的途径。三查(一查火场是否有人被困、二查燃烧什么物质、三查从那里进火场最近);三看(一看火烟方向、二看建筑结构、三看环境);九定(定方向、定火势、定性质、定结构、定通道、定重点、定战力、定路线),确定灭火策略。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工作。(1)根据物质燃烧原理,灭火的基本方法,就是为了消除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具体有以下几种灭火方法:①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下,从而使燃烧停止。②隔离灭火法,将燃烧物体及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③窒息灭火法,采取适当措施来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④抑制灭火法,使灭火剂参及燃烧的链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2)组织力量扑救火灾:①施工现场发生的火灾,多数是由于烧焊作业或遗留火种引燃竹木而引起的,对于这类火灾。可用冷却灭火法,将水或灭火剂直接喷射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其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达到灭火目的。②志愿消防队、按消防组织的分工任务,进行灭火活动。③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泵等消防灭火设施。④志愿消防队使用灭火装置和灭火器灭火。⑤电器设备发生火灾或引燃附近可燃物时,必须首先想办法切断电源,尽快关闭总开关,断绝电源,并及时用灭火器材(二氧化碳、干粉)进行扑救。(3)救人积极抢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是灭火工作的首要任务。当有人受到火势威胁时,应根据救人任务的大小,现有的灭火力量,首先组织参战人员,抢救人命,同时部署一定力量扑救火灾。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将主要力量投入救人工作。火场救人的主要方面:①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时,人员受到烟火威胁;②集体宿舍起火,特别是夜间发生火灾时,有人受到烟火的威胁,尤其是老人、病人、儿童受到火势的威胁;③发生爆炸、倒塌、毒气跑漏时,有人受到烟火和毒气的威胁;④人失去知觉不能自行脱险。总之,凡是人们的生命受到了火势的威胁,都要积极进行抢救。寻找被救人员时,要特别注意下列容易掩蔽的地点:①通向出入口的通道,走廊及门窗附近;②晚间寻找的重点是床上、床下和床的附近;③在施工场所、车间等寻找人员时,要注意通向出口的处所及其它容易掩蔽的地方。④对神志清醒的人员可指定通道或由专管疏散人员引导,让他们自行离开危险区;⑤对在烟雾中迷失方向的人员要引导他们撤出,必要时派专业人员护送,对处于惊慌失措或固执不走的人员,还要进行安定情绪或说服工作;⑥对于被火烧、烟熏而失去知觉的人员、不能行走的伤者,要采取背、扛、抬、抱等办法救出火场;⑦在通道被火势隔断或烧毁时,可以利用安全绳、消防梯或其他救助设备救人。⑧人员疏散时间必须控制在3分钟内全面疏散到安全地方。(4)疏散及保护物资疏散及保护物资是灭火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是在下列情况进行:①重要物资受到火、烟雾等直接威胁而无法保护时,要进行疏散,特别是贵重和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资,必须立即抢救和疏散;②易燃、易爆和有毒的物品,以及承受较大压力的桶、罐等容器或设备,在火势威胁下有发生燃烧爆炸或析出毒气等危险时,要抓紧疏散或加强保护措施;③当物资妨碍灭火人员接近火源而影响灭火行动时,要进行搬移或疏散;④为了减轻楼板的负荷,防止倒塌,要组织人员疏散楼板上的物资;(5)防爆①对于处在受高温威胁的气体钢瓶、石油贮罐、液化气瓶要加强冷却;②对于受热膨胀的桶装物品,不要撞击;③扑灭易燃液体火灾后,应彻底扑灭建筑物以及周围物品上的残余火烬;④扑救可燃气体或液体漏跑的火灾,要做好堵漏工作后,方可一举灭火,在堵漏工作未绪前,除采取冷却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后可以让其稳定燃烧。(6)防塌扑救建筑的火灾,应当做好预防建筑物倒塌的工作,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因此扑救火灾时应首先扑灭这些部位的火势,且不要在这些部位集中太多人。(7)排烟火场上烟气不但妨碍灭火人员的行动,威胁人员安全,还会造成火势蔓延,因此,在灭火战斗中要采取排烟的措施。排烟可分别采取自然通风、机械排烟、破拆建筑物结构等方法。(8)警戒为了保证灭火人员有秩序地顺利展开,应在单位外围设置警戒区域,派出警卫人员维持秩序,无关人员不能进入灭火场内。(9)对于抢救出来的伤员要作妥善的护理,并组织专车送医院抢救。(10)火灾事故扑灭后,要保护好事故现场,由主管部门或消防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确定起火原因。依法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并吸取火灾事故教训,落实整改措施,改进消防工作,通过火灾事例,教育员工,提高员工防火意识。3)灭火剂及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是扑救火灾必需的武器,只有熟悉掌握各种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的技术性能、适用范围、使用和保养要求,才能保证灭火的需要,发挥消防器材在灭火战斗中的作用,及时扑灭火灾。灭火剂;能够有效地在燃烧区破坏燃烧条件,达到抑制或终止燃烧的物质燃烧,称作灭火剂,(1)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取用方便,来源丰富,因此,在火场上获得广泛的应用。①水能冷却燃烧物质,②水能隔绝空气,使燃烧窒息;③水在机械作用下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水流强烈地冲击火焰,可使火焰中断而熄灭④水能够稀释某些液体,冲淡燃烧区内可燃气体的浓度,降低燃烧强度;能够浸湿末燃烧的物质,使之难以燃烧。水不能扑救下列物质和设备的火灾:①碱金属(如金属钾、钠)发生的火灾;②碱化硷、氢化硷金属;③三酸(流酸、硝酸、盐酸)不宜用强大的水流扑救。④熔化的铁水、钢水。⑤高压电气装置火灾,在没有良好的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一般是不能用水扑救的。(2)泡沫灭火剂是扑救可燃液体和易燃液体火灾有效的灭火剂。能扑救石油、石油产品以及其他许多油类火灾。但不能用于醇类、醚类、酮类等水溶性液体、气体火灾(如丁烷、丁二烷)。泡沫灭火器通常在半年内检查一次,一年更换药剂,以免失效。(3)二氧化碳灭火剂①适用于扑救电器设备、精密仪器、图书和档案火灾,以及不大的油类、气体和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质的火灾。②二氧化碳不能扑救金属钾、钠、镁、铝等金属和氢化物质的火灾,也不易扑灭某些在惰性介质中燃烧的物质火灾(如硝酸纤维)和某些物质(如棉花)内部的阴燃。③要定期检查二氧化碳钢瓶的存量,如重量减少十分之一,应补充灌装(一般可用秤称)。不能放在高温和阳光晒的地方。(4)干粉灭火剂①多用途干粉灭火剂(又称通用灭火剂或干粉灭火剂,这类干粉多以磷酸铵盐和硫酸铵为基料)。适宜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火灾,以及某些不宜用水扑救的火灾。使用干粉灭火时,要注意对容器或物质的冷却降温,以免引起复燃。②干粉灭火器必须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各连接部件拧紧,以防干粉受潮结块。避免日光曝晒和火烤。每年应检查一次桶内粉末是否结块,二氧化碳是否充足,用完后应重新灌装和充气。正常情况下这类灭火器可保存2—4年。第四节机械伤害专项应急预案4.1事故特征随着高层建筑增多。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为了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大量使用机械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建筑施工机械主要为中小型机具。建筑机械的工作特点,是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转移工作地点。不断转移操作场所,工程的结构不同,造型不同,机械设备随着变化。雨天、露天和高处作业多,施工条件较差,危险因素多。多年以来,机械伤害占建筑行业中的8—10%。机械伤害要作为建筑行业的问题抓紧防范工作。避免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对职工进行必要的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技术教育,使员工熟悉操作时必须注意使用安全和穿着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同时在管理上加强监控,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发生机械事故。4.3应急处置1)防止机械事故伤害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以预防机械伤害事故为目标,对于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特定危险性施工作业,在施工作业前,制定安全防范技术措施,进行技术交底教育,防止员工违章作业。对机械设备进场安装施工前要进行检查验收工作。防止因机械设备损坏或安全防护装置损坏不符合安全要求和存在缺陷发生事故。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有缺陷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安全防护装置等进行及时维修或更换。(1)熟悉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2)操作机器前,应进行例行检查,确认安全装置性能良好方可进行操作。(3)开机前请先扬声提醒在场员工。在确认无人清理或检修机器时方可开机操作。(4)机器检修或排除故障时一定要停机。(5)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不得自行拆卸。(6)遇有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失灵,应立即报告有关人员进行修理。(7)禁止打开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操作。(8)凡易造成伤害的运动部件均应封闭或屏蔽,或采取其他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的措施。凡高度在2米以内的各种传动装置必须设置防护装置。高度2米以上物料传输装置和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9)凡加工区易发生伤害事故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防护装置。(10)机械加工设备应设有安全电压的局部照明装置。(11)机械设备应设有紧急停车装置。(12)机械设备容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应设有安全标志或涂有安全色,提示操作人员注意。2)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马上进行处理。(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刻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暧、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量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把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的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好,及时送就近的医院治疗。(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的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在搬运过程中,应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及两脚或单肩背运。(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杆等材料包扎固定。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及脚侧缚在一起。(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并注意保暧,迅速在现场止血处理后送医院治疗。(6)在现场急救方法止血处理措施:①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②加压包扎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时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时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及皮肤之间垫上消毒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③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员送往邻近的医院抢救。同时,密切注意伤员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第五节物体打击专项应急预案5.1事故特征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四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物体打击占了建筑行业事故的12—15%。建筑行业作业施工过程中,有位差的作业环境较多,在高位的物体处置不当,容易出现物体坠落伤人的情况,严重威胁下面作业人员的安全。除了违章操作外,还因缺乏沟通和及时的联系,遇突然情况出现时措手不及、错误操作、盲目蛮干,下面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戴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就会因物体坠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5.3应急处置1)通常会出现的情况有:(1)物体移位失慎落下:若高位工作的工人在移动物体时不注意,一旦失手,移动的物体(如跳板、工具或其他物体等)就会下砸到下面的作业人员。(2)传递物失手落下:若高位工作的员工在传递物体时不注意,一旦传接失手或摆放不稳时,传递物体就会落下砸到下面的作业工人。(3)吊装物体落下:若在吊装物件时,防护设施不足或防护措施不当(如吊笼没有护栏或护栏不足等),容易发生吊装物件跌落地面。(4)高层备料超量坠落:若施工人员不了解允许最大承受的载荷量知识,盲目堆料,就容易因备料量超过允许的载荷量,压断平面建筑而使物体坠落。(5)浮置物失落:若高层施工现场,对钢管、钢筋、铁板、焊条、各种工具以及大量铁钉等浮置物不及时清理,受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发生物体坠落。(6)乱扔物料坠落:若高层作业人员为图省事,将作业需用物料、拆卸的辅助材料、用剩材料、用完的工具、清理的废弃物等物料以扔代运、以扔代传的方式进行操作,容易发生物体坠落。2)机械设备弹打伤人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操作中,常因司机或设备操作人员违章操作、违章使用机械设备、不按信号要求进行作业、不掌握机械设备性能乱动机械设备,作业人员不能正确避开机械设备运行区域等原因,引发机械设备打伤人事故的发生。3)置身于物体打击危险环境有些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中,常不知不觉的将自身置于有物体打击的危险环境之中;或是违反科学,使自已的作业成为危险作业,结果引发了物体打击伤害自已或他人的严重后果。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遇到的情况千变万化,每个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程度不同,也有可能因违章操作或疏忽大意,而发生将自已置于物体打击危险的环境出现。4)盲目穿行井架井架下边是危险区,若井架下边没有设置醒目的禁止穿行标志,或施工人员为贪图方便,盲目穿行井架,一旦上方吊笼等物件下落就有可能发生压伤事故。5)攀登不牢固物体在施工现场攀登作业时,若事先未作认真检查,而盲目攀登不牢固物体,就有可能攀登到危险的陷阱中。6)颠倒施工程序在施工过程中,若为追求进度,颠倒了应有的程序,冒险蛮干,就有可能引发物体断裂打击事故。7)防止物体打击事故基本安全要求(1)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安全帽。施工作业人员按施工作业安全要求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上下出入通行,不准在非规定的通道位置处通行走动。(2)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3)钢井架、施工用人货梯等出入口位置应搭设防护棚,防护棚长度以钢井架、施工用人货梯外沿两侧各超出0.8米宽度。当建筑物高度在15米—30米时,搭设4米;当建筑物高度在30米以上,搭设5米,超高层建筑物,搭设6米。 (4)需要井下作业的人员配戴安全帽,上方加半圆形保护网,向上下提运物料时,井下人员应在半圆形保护网下。操作地面上应有明显警示下面作业。在施工作业时、井上应设监护人员进行监护,井下有人工作时,井上监护人员不得离开。(5)土方工程施工中使用的绳索、滑轮、钩子等应牢固无损坏,防护筒要高出地面20厘米,防止物件坠落伤人。(6)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置安全网。当建筑物高度超过4米时,必须设置一道随建筑物施工楼层上升的安全网,且每隔3层再设一道水平兜网。(7)拆除、拆卸作业时四周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标志,配备一定的指挥人员指挥警戒。拆卸过程中凡属影响民房行人走道部位的要安全封闭,做到安全可靠。钢管、管扣、螺栓、零配件、刀具等严禁往下抛掷,必须往下传递要用机具吊运回地面,吊运时绑扎装载必须安全。(8)施工作业平台上堆放物料,应不超过平台的容许承载力。防止因平台承载力不足或物料叠垛倾斜而倒塌伤人。(9)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10)“四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口、通道口)的外侧边等必须设置不少于1.2米高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边长小于或等于250毫米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用砂浆固定。(11)施工作业过程中一般常用的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12)吊运物料都必须由持有司索工上岗证人员进行绑扎,吊运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13)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14)脚手架外侧应设置安全网及防护栏,踢脚板。-8)发生物体打击应急措施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人员抢救伤者,首先观察受伤者的受伤情况、受伤部位,伤害性质等。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者要让其安静、保暧、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把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的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好,及时送就近的医院治疗。(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的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再搬运。在搬运过程中,应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及两脚或单肩背运。(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杆等材料包扎固定。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及脚侧缚在一起。(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并注意保暧,迅速在现场止血处理后送医院治疗。(6)在现场急救方法止血处理措施:①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②加压包扎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时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时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及皮肤之间垫上消毒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③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员送往邻近的医院抢救。同时,密切注意伤员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第六节中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6.1事故特征夏季施工作业天气炎热,建筑施工员工普遍在露天和高处施工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中夏事故。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缺水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因此,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是保护员工们的身体健康,保证施工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6.2应急处置1)预防中暑事故伤害的基本安全要求采用综合的安全防范措施,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从技术、卫生保健、组织施工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1)落实组织措施:①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在每年入暑高温天气前,技安部及有关部门制订防暑降温计划和落实具体计划措施。②加强对全体员工防暑降温知识安全教育,提高员工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中暑和工伤事故。注意保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③应根据本地区气温情况,适当调整施工作业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施工作业,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以免因中午阳光太猛而发生中暑事故。还可根据施工作业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施工作业时间,增加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轮换休息。④贯彻《劳动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控制加班加点,加强员工集体宿舍的管理,切实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员工吃好、睡好、休息好。(2)安全防范技术措施①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建筑行业生产劳动强度。②在员工较集中的露天施工作业生产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应通风良好,室温不宜超过30℃。露天施工作业较为固定时,可采用活动布幕或搭设凉棚,减少阳光的直接辐射。③在室内施工作业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措施,向高温施工作业点输送凉风,抽走热风,降低施工作业点的气温。(3)职业卫生保健措施①凡患有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有关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施工作业。②加强个人防护。根据施工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劳动保护用品,露天施工作业应戴白色的安全帽,防止阳光直接曝晒。③对高温和露天施工作业员工,应保证供给足够符合安全卫生的含盐茶水或饮料,补充盐份,(一般含盐量为0.1—0.3%)。食堂要定期供应绿豆汤、菊花水等清凉饮料给员工解暑。2)发生中暑的表现及应急救护措施(1)中暑症状的表现①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主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感到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②轻度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至38.5℃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③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能及时和适当处理出现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以上,若不赶快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2)中暑的治疗①中暑治疗原则,主要依据其发病机理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②轻度中暑:应使患者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③重症中暑:Ⅰ、热射病。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的措施。Ⅱ、热痉挛: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Ⅲ、热衰竭:使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