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外发布,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突出优势是()A.人才、科技实力雄厚 B.矿产、水力资源丰富C.水运、陆运交通便捷 D.工业、服务业基础雄厚2.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主要应()①加强核心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②健全城市体系,控制中小城市发展③增强城市群内各级城市的分工协作 ④增强核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B2.C〖解析〗【1题详析】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突出优势是矿产、水力资源丰富,B正确;粤港澳地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才、科技实力雄厚;水运、陆运交通便利;工业、服务业基础雄厚,ACD错误。故选B。【2题详析】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主要应增强城市群内各级城市的分工协作、增强核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③④正确;应加强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而不是加强核心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①错误;健全城市体系,合理发展中小城市,而不是控制中小城市发展,②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阿塞拜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合作国,位于亚欧交界处的南高加索地区东部,是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首都巴库是里海的一个大港口,19世纪巴库因为石油业的发展曾被称为“黑城”,巴库古城于200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新城也陆续建了多个酷炫的现代化地标性建筑。巴库的经济长期依赖于石油业,如今的巴库正在积极谋求城市的转型。下图为阿塞拜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有关巴库积极谋求转型的说法错误的是()A.阿塞拜疆地理位置优越是转型的优势条件B.巴库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易受世界油价影响C.石油能源地位下降,迫使巴库转型D.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过于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4.下列有关阿塞拜疆参与“一带一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带一路”给巴库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机遇B.中国向阿塞拜疆出口车辆、通讯设备,进口石油C.阿塞拜疆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交通物流D.“一带一路”合作能促进该国经济发展,促使人口均衡分布〖答案〗3.C4.D〖解析〗【3题详析】当前世界石油能源地位并没有下降,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依然很大,C错误;阿塞拜疆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联系西亚和欧洲,是巴库产业转型的优势条件,A正确;巴库是石油城市,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由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所以易受世界油价影响,B正确;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过于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会造成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C。【4题详析】原有的巴库产业结构单一,而“一带—路”给巴库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机遇,A正确;中国汽车和电信产业相对发达,向阿塞拜疆出口车辆、通讯设备,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大,需要进口石油,B正确;阿塞拜疆地处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交通物流,C正确;“一带一路”合作能促进该国经济发展,可能促使人口向交通线、港口聚集,而不是促使人口均衡分布,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9市,面积约2万km²。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推动了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116.32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8244.46亿元,2021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下图示意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比重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有关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1980—1985年,第二产业产值增幅最快 B.2010—2015年,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C.1980—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D.1980—2015年,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6.2021年珠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这主要得益于()A.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 B.体力劳动者的大量迁入C.高新技术产品的输入 D.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7.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最根本的原因是()A.市场规模扩大 B.交通网络完善 C.科学技术创新 D.海外产业转入〖答案〗5.B6.D7.C〖解析〗【5题详析】根据材料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比重统计图,1980~1985年,第二产业产值增幅最慢,A错误;2010~2015年,第三产业在所有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占主导地位,B正确;1980-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C错误;1980~2015年第一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图中不能反映产值状况,D错误。故选B。【6题详析】加工工业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A错误;体力劳动者的大量迁入,创造的经济效益较低,B错误;高新技术产品的输入对珠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影响不大,C错误;现代服务业附加值高,发展快,经济效益高,D正确。故选D。【7题详析】市场规模的扩大,会使产业规模扩大,不一定发生产业升级,A错误;交通网络的完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但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B错误;现在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不是依赖海外产业的转入而是自身科技的创新发展,故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最根本的原因是科学技术创新,C正确;D错误;故选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造林需要由工程措施改善自然条件,提供适生环境。该地某小流域有宽广而平坦的塬面,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塬面条田连片,沟坡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下图为“该小流域塬面附近综合治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在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工程措施对造林的主要作用是()A.平整土地 B.增加水分 C.改善热量 D.提高肥力9.该小流域沟头防护设施的主要作用是()A.防止溯源侵蚀 B.增加农业用水 C.减少雨水下渗 D.拦截泥沙造田10.近年来,该地由打坝淤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增加沟道耕地数量,主要原因是()A.泥沙来源减少 B.人工成本上升C.河流径流减小 D.人口增长迅速〖答案〗8.B9.A10.A〖解析〗【8题详析】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制约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和肥力,工程措施可拦蓄径流、促进水分下渗,增加当地土壤水分,但不能提高肥力,B正确,D错误;平整土地对于造林的作用不大,A错误;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不能改善热量,C错误。故选B。【9题详析】沟头处面积较小,拦截泥沙造田和增加农业用水的作用不大,BD错误;沟头防护措施主要通过工程措施防止溯源侵蚀,减轻沟谷进一步向上游发展,减少水土流失,对于雨水下渗的影响小,C错误,A正确。故选A。【10题详析】打坝淤地是将自然流失的土壤淤积成农田,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说明自然流失的泥沙来源减少,A正确;人工削坡填沟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因此考虑劳力成本上升不应人工削坡,B错误;随着当地植被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和蒸腾作用加强,流域内降水量有所增加,河流径流流量将增大,C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人口增长较为缓慢,D错误。故选A。2018年2月,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A.技术水平较低 B.地质条件复杂 C.气候条件恶劣 D.资金相对欠缺12.如果“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得以实施,将()A.促进新疆地区的农业增产 B.增加雅鲁藏布江下游水量C.解决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 D.破坏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13.“红旗河”调水设计线路绕行于青藏高原边缘,而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内部的原因()①利用天然地势落差实现河流自流②保护高原内部生态环境③高原内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④缩短路线,节省投资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11.B12.A13.D〖解析〗【11题详析】读图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沿线主要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地质环境复杂,极大地限制了调水工程的实施,B正确;技术水平、气候条件、资金都不是限制“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的最大障碍,ACD错误。所以选B。【12题详析】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A正确;调水工程调水,减少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水量,B错误;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但是不能解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C、D错误。所以选A。【13题详析】红旗河从我国的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引水,可以利用天然地势落差实现河流自流,①对。线路绕行于青藏高原边缘,而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内部,减少了对高原的影响,保护高原了内部生态环境,故②对。高原内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不易穿过高原,③对。绕行于青藏高原边缘,路线较长,④错。所以选D。锦州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组织了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下图是他们调研后绘制的某地区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该地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A.过度采矿 B.滥垦耕地 C.滥伐森林 D.过度放牧15.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内蒙古高原 B.江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16.要改善该地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应该()A.大力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B.合理放牧,核定载畜量C.多打水井,增加地表水源 D.开垦草地,扩大农田面积线〖答案〗14.D15.A16.B〖解析〗【14题详析】读图可知,该地区的植被为草本植物和灌木,说明其应该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农业主要为畜牧业,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变化,D正确;材料中无法判断该地是否有丰富矿产,A错误;干旱半干旱地区滥垦耕地现象较少,B错误;当地自然植被应为草原,C错误。故选D。【15题详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当地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可能为内蒙古高原,而江南丘陵、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析】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为保障生态环境,应合理放牧,确定适合的载畜量,B正确;当地自然植被为草原,大力植树造林会使环境恶化,A错误;多打水井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且可能因地下水超采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C错误;扩大农田面积会使当地更加干旱,环境恶化,D错误。故选B。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首次采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锦州某高中地理学习小组搜集了氢能制备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我国氢能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绿氢”相对于“灰氢”和“蓝氢”()A.终端应用广泛 B.产业链条完整 C.储存运输安全 D.制备过程清洁18.“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于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力。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使用的“绿电”主要是()A.风电和光电 B.水电和光电 C.风电和核电 D.水电和风电19.我国发展“绿氢”能源可以()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环境安全 B.捕捉和封存二氧化碳,改善大气质量C.改变富煤少油现状,保障能源安全 D.降低可再生能源比重,优化产业结构〖答案〗17.D18.A19.A〖解析〗【17题详析】读图可知,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制氢,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蓝氢是将在化石燃料制氢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封存起来;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再通过电解水制氢释放氧气,所以绿氢的制备过程更清洁,D正确;读图可知,绿氢、灰氢、蓝氢的产业链条、储存运输、终端应用差别不大,ABC错误。故选D。【18题详析】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使用“绿电”主要是指河北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输入北京电网,因此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使用的“绿电”主要是风电和光电,A正确,不包括水电和核电,BCD错误。故选A。【19题详析】我国发展“绿氢”能源可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环境安全,A正确;二氧化碳并不是环境污染的气体,是温室气体,捕捉和封存二氧化碳,不能改善大气质量,能缓解全球变暖,B错误;发展“绿氢”能源并不会改变富煤少油的资源禀赋,C错误;“绿氢”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会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D错误。故选A。2018年8月,荷兰建造了世界首个“漂浮农场”,它漂浮在鹿特丹港海面上,吃水深度约1.5米,有走廊与陆地连接(如图)。“漂浮农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顶部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其他四面为透明玻璃墙。上层为奶牛放养区,下层有牧草区(通过无土栽培及LED照明控温种植)、牛奶生产区、牛排泄物处理区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是当地拥有()A.宽阔的较深水域 B.先进的技术水平C.充足的光照条件 D.便捷的交通运输21.荷兰政府鼓励发展“漂浮农场”首要目的是()A.节省劳动力 B.促进生态循环C.缓解土地紧缺 D.应对全球变暖〖答案〗20.A21.C〖解析〗〖祥解〗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题详析】“漂浮农场”吃水深度约 1.5 米,故建造“ 漂浮农场” 的最基本条件是宽阔的较深水域,A正确。先进的技术水平、便捷的交通运输不是基本条件,BD错误。LED照明控温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C错误。故选A。【21题详析】“漂浮农场”不能节省劳动力,材料中也没体现生态循环,建在海上,不用占用土地,故首要目的是缓解土地紧缺,C正确,AB错误。应对全球变暖的作用较小,D错误。故选C。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t)。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碳排放总量碳源与碳汇的比值200044.05-27.75-0.16-10.58426.31-0.03431.8512.21200543.53-28.24-0.15-10.65752.89-0.03757.3520.39201043.10-28.19-0.13-10.781190.41-0.031194.3731.5222.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 B.林地C.草地 D.建设用地23.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量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促使气候增暖 B.增加土壤肥力C.提升生态安全 D.改善人居环境24.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 B.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D.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答案〗22.B23.A24.D〖解析〗【22题详析】读图可知,鄱阳湖区林地的碳排放量值为负值最大,即林地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最多,因此“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都为正值,是主要的碳源区,AD错误;草地的碳排量值仅为-0.16~-0.13,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较少,不是主要的碳汇区,C错误。故选B。【23题详析】读表可知,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总量增加很多,碳源与碳汇的比值也增加较多,因此促使气候增暖,A正确;与增加土壤肥力无关,B错误;降低生态安全,C错误;与改善人居环境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24题详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增加耕地面积不利于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A错误;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和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BC错误;湖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用地,因此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低碳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每年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2020~2022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均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我国各省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材料二下表为中国与世界2012~2017年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年份地区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中国(亩/人)1.4971.49014821.4731.4631.460世界(亩/人)2.972.942.9252.912.92.89(1)根据材料二,绘制我国或世界(任选其一)2012~2017年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并概括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特点。(2)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3)简述我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主题的意义。〖答案〗(1)绘图参考下图。特点:我国的耕地面积呈持续性减少趋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山地、丘陵比重大;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3)增强底线思维和法制观念;提升全社会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解析〗【小问1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数据绘制即可,见下图(图名分别是我国或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单位:亩,阴影柱状为我国,空白柱状为世界)。结合图中数据可知,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且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小问2详析】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小问3详析】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通过图文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且人均耕地面积成下降趋势。因此应加强耕地的节约保护意识,提高保护耕地的法制意识,规范使用土地。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往往是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下图为东北林草交错区示意图。(1)分析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近年来,地处东北林草交错区的兴安盟大力开展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草原虫害防治项目,向当地牧民发放草原灭蝗牧鸡16万只。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2)说明当地牧民饲养草原牧鸡的好处。东北林草交错区针对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工程护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域采取了植生袋修复的方法。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下图为两种护坡方式景观图。(3)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说明植生袋护坡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答案〗(1)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蚀;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交界处,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区域降水空间差异大,降水变率大;位于我国东北,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易受风力侵蚀。(2)无农药残毒,减少了草牧场污染;养鸡给草原增加有机肥料,提高了土地肥力;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绿色鸡肉食品,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牧民收入,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参与灭蝗工作的积极性。(3)当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植生袋能蓄水存水,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当地土层浅薄,植生袋能改善土壤,增加养分,保证植物生长所需养分。〖解析〗【小问1详析】读图并结合材料“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可知,东北林草交错区位于大兴安岭山区,图中西部海拔达3000米左右,东部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蚀;位于我国东北,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易受风力侵蚀。大兴安岭林区近些年由于森林火灾,过度砍伐,林木变得稀疏,水蚀和风蚀现象加剧。由材料“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可知,东北林草交错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交界处,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区域降水空间差异大,降水变率大;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林木生长慢。恢复植被覆盖率较难。【小问2详析】读材料“近年来,地处东北林草交错区的兴安盟大力开展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可知,草原为草原牧鸡提供了饲料,由材料“通过草原虫害防治项目,向当地牧民发放草原灭蝗牧鸡16万只”,草原牧鸡灭蝗,可以使牧草无农药残毒,减少了草牧场污染;养鸡给草原增加有机肥料,提高了土地肥力;由材料“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可知,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绿色鸡肉食品,增加农产品种类;增加牧民收入,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参与灭蝗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盈。【小问3详析】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东北林草交错地带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在300~400毫米左右,当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植物生长困难。由材料“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可知,植生袋能蓄水存水,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当地土层浅薄,植生袋能改善土壤,增加养分,保证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由材料“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可知,植物根系容易扎根,护坡效果显著。27.污染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就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或者在生产过程中使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或明显受到影响的那些产业。读2000-2011年中国四大区域及区域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表,回答下列问题。地区省区范围转入产业转出产业西部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塑料、原煤、硫酸、原油、纯碱、水泥、乙烯、天然气、化学、农药、化肥无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无除水泥外所有产品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纯碱、化肥、水泥天然气、塑料、原油、平板玻璃、生铁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平板玻璃、生铁、粗钢原煤、天然气、硫酸、化肥、水泥、纯碱(1)归纳我国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的特征。(2)简析西部地区“吸引”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的原因。(3)简述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答案〗(1)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东北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东、中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2)①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我国天然的能源与化工基地。②生产成本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较低。③政策因素。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环保要求较低,导致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3)影响∶西部生态脆弱,大量污染物排放易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出现威胁全国生态安全;西部地区治理能力较弱,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解析〗【小问1详析】产业转移最先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方向是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根据表格内容,我国西部地区转入产业主要有塑料、原煤、硫酸、原油、纯碱、水泥、乙烯、天然气、化学、农药、化肥,无转出产业,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东北地区除水泥外所有产品转出,无转入产业,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东、中部地区转入、转出均有部分污染产业,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小问2详析】西部地区拥有丰富能源资源,是我国的能源、化工基地。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导致西部地区“吸引”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较低,生产成本地区差异,也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因素影响,西部地区大量招商引资,且对企业的环保要求较低,促使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西部。【小问3详析】西部生态脆弱,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大量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易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治理能力较弱,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西部地区为众多河流的主要源头,生态意义重大,污染物大量排放将会威胁整个流域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外发布,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突出优势是()A.人才、科技实力雄厚 B.矿产、水力资源丰富C.水运、陆运交通便捷 D.工业、服务业基础雄厚2.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主要应()①加强核心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②健全城市体系,控制中小城市发展③增强城市群内各级城市的分工协作 ④增强核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B2.C〖解析〗【1题详析】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突出优势是矿产、水力资源丰富,B正确;粤港澳地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才、科技实力雄厚;水运、陆运交通便利;工业、服务业基础雄厚,ACD错误。故选B。【2题详析】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主要应增强城市群内各级城市的分工协作、增强核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③④正确;应加强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而不是加强核心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①错误;健全城市体系,合理发展中小城市,而不是控制中小城市发展,②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阿塞拜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合作国,位于亚欧交界处的南高加索地区东部,是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首都巴库是里海的一个大港口,19世纪巴库因为石油业的发展曾被称为“黑城”,巴库古城于200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新城也陆续建了多个酷炫的现代化地标性建筑。巴库的经济长期依赖于石油业,如今的巴库正在积极谋求城市的转型。下图为阿塞拜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有关巴库积极谋求转型的说法错误的是()A.阿塞拜疆地理位置优越是转型的优势条件B.巴库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易受世界油价影响C.石油能源地位下降,迫使巴库转型D.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过于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4.下列有关阿塞拜疆参与“一带一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带一路”给巴库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机遇B.中国向阿塞拜疆出口车辆、通讯设备,进口石油C.阿塞拜疆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交通物流D.“一带一路”合作能促进该国经济发展,促使人口均衡分布〖答案〗3.C4.D〖解析〗【3题详析】当前世界石油能源地位并没有下降,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依然很大,C错误;阿塞拜疆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联系西亚和欧洲,是巴库产业转型的优势条件,A正确;巴库是石油城市,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由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所以易受世界油价影响,B正确;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过于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会造成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C。【4题详析】原有的巴库产业结构单一,而“一带—路”给巴库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机遇,A正确;中国汽车和电信产业相对发达,向阿塞拜疆出口车辆、通讯设备,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大,需要进口石油,B正确;阿塞拜疆地处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交通物流,C正确;“一带一路”合作能促进该国经济发展,可能促使人口向交通线、港口聚集,而不是促使人口均衡分布,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9市,面积约2万km²。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推动了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116.32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8244.46亿元,2021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下图示意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比重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有关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1980—1985年,第二产业产值增幅最快 B.2010—2015年,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C.1980—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D.1980—2015年,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6.2021年珠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这主要得益于()A.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 B.体力劳动者的大量迁入C.高新技术产品的输入 D.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7.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最根本的原因是()A.市场规模扩大 B.交通网络完善 C.科学技术创新 D.海外产业转入〖答案〗5.B6.D7.C〖解析〗【5题详析】根据材料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比重统计图,1980~1985年,第二产业产值增幅最慢,A错误;2010~2015年,第三产业在所有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占主导地位,B正确;1980-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C错误;1980~2015年第一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图中不能反映产值状况,D错误。故选B。【6题详析】加工工业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A错误;体力劳动者的大量迁入,创造的经济效益较低,B错误;高新技术产品的输入对珠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影响不大,C错误;现代服务业附加值高,发展快,经济效益高,D正确。故选D。【7题详析】市场规模的扩大,会使产业规模扩大,不一定发生产业升级,A错误;交通网络的完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但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B错误;现在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不是依赖海外产业的转入而是自身科技的创新发展,故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最根本的原因是科学技术创新,C正确;D错误;故选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造林需要由工程措施改善自然条件,提供适生环境。该地某小流域有宽广而平坦的塬面,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塬面条田连片,沟坡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下图为“该小流域塬面附近综合治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在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工程措施对造林的主要作用是()A.平整土地 B.增加水分 C.改善热量 D.提高肥力9.该小流域沟头防护设施的主要作用是()A.防止溯源侵蚀 B.增加农业用水 C.减少雨水下渗 D.拦截泥沙造田10.近年来,该地由打坝淤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增加沟道耕地数量,主要原因是()A.泥沙来源减少 B.人工成本上升C.河流径流减小 D.人口增长迅速〖答案〗8.B9.A10.A〖解析〗【8题详析】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制约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和肥力,工程措施可拦蓄径流、促进水分下渗,增加当地土壤水分,但不能提高肥力,B正确,D错误;平整土地对于造林的作用不大,A错误;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不能改善热量,C错误。故选B。【9题详析】沟头处面积较小,拦截泥沙造田和增加农业用水的作用不大,BD错误;沟头防护措施主要通过工程措施防止溯源侵蚀,减轻沟谷进一步向上游发展,减少水土流失,对于雨水下渗的影响小,C错误,A正确。故选A。【10题详析】打坝淤地是将自然流失的土壤淤积成农田,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说明自然流失的泥沙来源减少,A正确;人工削坡填沟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因此考虑劳力成本上升不应人工削坡,B错误;随着当地植被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和蒸腾作用加强,流域内降水量有所增加,河流径流流量将增大,C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人口增长较为缓慢,D错误。故选A。2018年2月,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A.技术水平较低 B.地质条件复杂 C.气候条件恶劣 D.资金相对欠缺12.如果“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得以实施,将()A.促进新疆地区的农业增产 B.增加雅鲁藏布江下游水量C.解决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 D.破坏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13.“红旗河”调水设计线路绕行于青藏高原边缘,而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内部的原因()①利用天然地势落差实现河流自流②保护高原内部生态环境③高原内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④缩短路线,节省投资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11.B12.A13.D〖解析〗【11题详析】读图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沿线主要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地质环境复杂,极大地限制了调水工程的实施,B正确;技术水平、气候条件、资金都不是限制“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的最大障碍,ACD错误。所以选B。【12题详析】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A正确;调水工程调水,减少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水量,B错误;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但是不能解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C、D错误。所以选A。【13题详析】红旗河从我国的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引水,可以利用天然地势落差实现河流自流,①对。线路绕行于青藏高原边缘,而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内部,减少了对高原的影响,保护高原了内部生态环境,故②对。高原内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不易穿过高原,③对。绕行于青藏高原边缘,路线较长,④错。所以选D。锦州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组织了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下图是他们调研后绘制的某地区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该地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A.过度采矿 B.滥垦耕地 C.滥伐森林 D.过度放牧15.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内蒙古高原 B.江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16.要改善该地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应该()A.大力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B.合理放牧,核定载畜量C.多打水井,增加地表水源 D.开垦草地,扩大农田面积线〖答案〗14.D15.A16.B〖解析〗【14题详析】读图可知,该地区的植被为草本植物和灌木,说明其应该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农业主要为畜牧业,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变化,D正确;材料中无法判断该地是否有丰富矿产,A错误;干旱半干旱地区滥垦耕地现象较少,B错误;当地自然植被应为草原,C错误。故选D。【15题详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当地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可能为内蒙古高原,而江南丘陵、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析】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为保障生态环境,应合理放牧,确定适合的载畜量,B正确;当地自然植被为草原,大力植树造林会使环境恶化,A错误;多打水井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且可能因地下水超采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C错误;扩大农田面积会使当地更加干旱,环境恶化,D错误。故选B。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首次采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锦州某高中地理学习小组搜集了氢能制备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我国氢能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绿氢”相对于“灰氢”和“蓝氢”()A.终端应用广泛 B.产业链条完整 C.储存运输安全 D.制备过程清洁18.“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于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力。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使用的“绿电”主要是()A.风电和光电 B.水电和光电 C.风电和核电 D.水电和风电19.我国发展“绿氢”能源可以()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环境安全 B.捕捉和封存二氧化碳,改善大气质量C.改变富煤少油现状,保障能源安全 D.降低可再生能源比重,优化产业结构〖答案〗17.D18.A19.A〖解析〗【17题详析】读图可知,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制氢,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蓝氢是将在化石燃料制氢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封存起来;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再通过电解水制氢释放氧气,所以绿氢的制备过程更清洁,D正确;读图可知,绿氢、灰氢、蓝氢的产业链条、储存运输、终端应用差别不大,ABC错误。故选D。【18题详析】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使用“绿电”主要是指河北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输入北京电网,因此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使用的“绿电”主要是风电和光电,A正确,不包括水电和核电,BCD错误。故选A。【19题详析】我国发展“绿氢”能源可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环境安全,A正确;二氧化碳并不是环境污染的气体,是温室气体,捕捉和封存二氧化碳,不能改善大气质量,能缓解全球变暖,B错误;发展“绿氢”能源并不会改变富煤少油的资源禀赋,C错误;“绿氢”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会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D错误。故选A。2018年8月,荷兰建造了世界首个“漂浮农场”,它漂浮在鹿特丹港海面上,吃水深度约1.5米,有走廊与陆地连接(如图)。“漂浮农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顶部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其他四面为透明玻璃墙。上层为奶牛放养区,下层有牧草区(通过无土栽培及LED照明控温种植)、牛奶生产区、牛排泄物处理区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建造“漂浮农场”的最基本条件是当地拥有()A.宽阔的较深水域 B.先进的技术水平C.充足的光照条件 D.便捷的交通运输21.荷兰政府鼓励发展“漂浮农场”首要目的是()A.节省劳动力 B.促进生态循环C.缓解土地紧缺 D.应对全球变暖〖答案〗20.A21.C〖解析〗〖祥解〗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题详析】“漂浮农场”吃水深度约 1.5 米,故建造“ 漂浮农场” 的最基本条件是宽阔的较深水域,A正确。先进的技术水平、便捷的交通运输不是基本条件,BD错误。LED照明控温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C错误。故选A。【21题详析】“漂浮农场”不能节省劳动力,材料中也没体现生态循环,建在海上,不用占用土地,故首要目的是缓解土地紧缺,C正确,AB错误。应对全球变暖的作用较小,D错误。故选C。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t)。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碳排放总量碳源与碳汇的比值200044.05-27.75-0.16-10.58426.31-0.03431.8512.21200543.53-28.24-0.15-10.65752.89-0.03757.3520.39201043.10-28.19-0.13-10.781190.41-0.031194.3731.5222.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 B.林地C.草地 D.建设用地23.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量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促使气候增暖 B.增加土壤肥力C.提升生态安全 D.改善人居环境24.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 B.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D.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答案〗22.B23.A24.D〖解析〗【22题详析】读图可知,鄱阳湖区林地的碳排放量值为负值最大,即林地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最多,因此“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都为正值,是主要的碳源区,AD错误;草地的碳排量值仅为-0.16~-0.13,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较少,不是主要的碳汇区,C错误。故选B。【23题详析】读表可知,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总量增加很多,碳源与碳汇的比值也增加较多,因此促使气候增暖,A正确;与增加土壤肥力无关,B错误;降低生态安全,C错误;与改善人居环境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24题详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增加耕地面积不利于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A错误;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和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BC错误;湖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用地,因此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低碳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每年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2020~2022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均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我国各省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材料二下表为中国与世界2012~2017年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年份地区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中国(亩/人)1.4971.49014821.4731.4631.460世界(亩/人)2.972.942.9252.912.92.89(1)根据材料二,绘制我国或世界(任选其一)2012~2017年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并概括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特点。(2)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3)简述我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主题的意义。〖答案〗(1)绘图参考下图。特点:我国的耕地面积呈持续性减少趋势,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山地、丘陵比重大;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3)增强底线思维和法制观念;提升全社会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解析〗【小问1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数据绘制即可,见下图(图名分别是我国或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单位:亩,阴影柱状为我国,空白柱状为世界)。结合图中数据可知,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且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小问2详析】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小问3详析】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通过图文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且人均耕地面积成下降趋势。因此应加强耕地的节约保护意识,提高保护耕地的法制意识,规范使用土地。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往往是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下图为东北林草交错区示意图。(1)分析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近年来,地处东北林草交错区的兴安盟大力开展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草原虫害防治项目,向当地牧民发放草原灭蝗牧鸡16万只。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2)说明当地牧民饲养草原牧鸡的好处。东北林草交错区针对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工程护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域采取了植生袋修复的方法。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下图为两种护坡方式景观图。(3)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说明植生袋护坡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答案〗(1)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蚀;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交界处,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区域降水空间差异大,降水变率大;位于我国东北,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易受风力侵蚀。(2)无农药残毒,减少了草牧场污染;养鸡给草原增加有机肥料,提高了土地肥力;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绿色鸡肉食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证保险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个人背景调查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玩具箱家具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衬裙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自行车脚踏车轮圈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回热式换热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空白盒式录像带产品供应链分析
- 公共关系传播策略咨询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医疗设备租赁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为残障人士提供医疗咨询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pep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4-my-home-B-lets-talk-优质课件
- 预防诺如病毒教案
- 比尾巴(全国一等奖)
- 如何做好船舶成本管理
- 比亚迪e6说明书
- 超市财务部流程
- 小儿腹泻 课件
- 渠道管理PPT(第3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新时代劳动教育》-02新时代劳动价值观课件
- 寝室矛盾情景剧剧本
- 【典型案例】长江流域浙江的历史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