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综述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综述第2章传输系统第3章电话系统第4章无线通信系统第5章视频监控系统第6章广播系统第7章乘客信息系统第8章时钟系统第9章通信集中告警系统第10章公共覆盖系统第11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概述第12章信号基础设备第13章联锁系统第14章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第15章信号检测系统第16章电源系统第17章防雷与接地系统全套可编辑PPT课件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综述城轨通信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公务联络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列车安全、快速、高效运行不可缺少的综合通信系统。第一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概述一、城市轨道交通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对于通信系统的要求是能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送和交换各种信息。
二、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网的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网由传输系统、数字电话交换系统、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乘客导乘信息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时钟系统、电源和接地系统等组成,如图1-1所示。构成通信网的基本要素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控制设备,将它们按照适当的方式连接起来,就可构成各种形式的通信网。第一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概述构成通信网的基本要素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控制设备,将它们按照适当的方式连接起来,就可构成各种形式的通信网。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网有总线型、星形—总线型和环型等基本构成形式,如图1—2所示。第一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概述三、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分类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按传输媒介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1)有线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的传输媒介是光缆和电缆,目前主要是光缆。(2)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传输媒介是无线电磁波。第一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概述三、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分类2.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按业务分为专用电话系统、公务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乘客导乘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1)专用电话系统:专用通信是供系统内部组织与管理所使用的通信网络。
(2)公务电话系统:公务电话通信是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的电话网。(3)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作为有线通信网强有力的补充。第一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概述三、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分类(3)广播系统:广播系统平时向乘客报告列车运行信息。(4)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用以监视现场状况。(5)乘客导乘信息系统:为乘客提供运营服务信息。(6)其他系统:时钟系统、会议通信系统、电源和接地系统、公众移动通信网接入系统。第一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概述四、通信系统的作用1.行车调度指挥2.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内、外部的联系3.运营服务管理4.提供发生事故和灾害时的应急通信5.为其他系统提供传输通道6.为其他各子系统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和时标信号。第一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概述一、 传输系统
传输网是通信网的基础,城市轨道交通传输网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和丰富的业务接口。城市轨道交通传输网分为专用传输网、民用传输网,这两个网完全隔离。不少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还建设了公安传输网。二、公务电话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务电话,早期采用电路交换技术组网,近年采用软交换技术组建电话网。第二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组成三、专用电话系统
专用电话系统包括:调度电话子系统与站内、站间和区间(轨旁)电话子系统两部分。调度电话子系统包括调度总机、调度台和调度分机。车站调度电话交换机具有热线功能,可提供站内、站间和区间热线电话。四、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无线调度系统亦称为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无线集群通信是调度员与司机之间唯—的可靠通信手段,同时也是与移动中的作业人员、抢险人员实现通信的重要手段。第二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组成五、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CCTV)系统为控制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司机及站台值班员等提供对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等主要区域监控服务。六、广播系统广播系统(PA)由正线广播和车辆段广播两个独立的广播系统组成,其中正线广播又分成控制中心广播和车站广播两级。该系统为控制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车辆段值班员提供对相应区域进行广播。第二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组成五、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CCTV)系统为控制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司机及站台值班员等提供对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等主要区域监控服务。六、广播系统广播系统(PA)由正线广播和车辆段广播两个独立的广播系统组成,其中正线广播又分成控制中心广播和车站广播两级。该系统为控制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车辆段值班员提供对相应区域进行广播。七、时钟系统:时钟系统是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准时、服务乘客、统一全线设备标准时间而设置的。第二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组成八、乘客导乘信息服务系统乘客导乘信息服务系统(PIS)与ATS系统相连接,主要功能是为车站和列车向乘客及时提供导乘信息。九、地下部分的公共覆盖系统公用移动系统包括公众电信运营商的GSM、CDMA与3G、4G、5G移动通信系统与手机移动数字电视(CMMB)系统。第二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组成十、电源及接地系统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电源系统必须是独立的供电设备并具有集中监控管理的系统。通信电源系统应保证对通信设备不间断、无瞬变地供电,满足通信设备对电源的要求。十一、通信集中告警系统通信集中告警系统设在控制中心,集中采集、显示、存储通信各子系统的故障告警信息。第二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组成谢谢!16第一篇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第二章传输系统第二章传输系统传输系统是信息传输的通道。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各子系统信息传输的要求,必须建立一个大容量的光纤传输网,作为公共传输平台。传输网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网的基础。第一节传输系统概述一、传输系统的功能:传输系统可以综合传送各种业务数据流。传输系统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送控制中心、车辆段和各车站之间的各种有关信息。二、对传输系统的要求:1.宜采用SDH或其他宽带光数字传输系统。2.宜根据需要尽量利用不同径路的两条光缆构成自愈保护环。3.光缆容量应满足SDH或其他宽带光数字传输系统、无线基站中继和闭路电视视频信号传输等需要。4.传输系统应配置传输网络管理系统和公务联络系统。5.隧道内的通信主干电缆、光缆应采用低烟、阻燃、无卤、防腐蚀、防鼠咬的防护层。第一节传输系统概述三、传输系统的组成传输系统分为三层:第一层,传输媒介,包括光纤、电缆、微波等;第二层,传输系统,包括光/电传输设备、传输复用设备;第三层,传输网节点设备,包括配线架、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第一节传输系统概述四、传输网络拓扑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包括链型、星型、树型和环型,如图2-1所示。第一节传输系统概述五、传输系统的发展早期均通过SDH光纤传输网进行传送,所传送的业务仅限于TDM电路业务。此后,为了适应分组数据业务的需要,引入了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MSTP/SDH传输网以传送TDM电路业务为主,分组数据业务为辅。近年来,电路业务逐步萎缩,开始引入RPR的MSTP技术。MSTP/RPR传输网以传送分组数据业务为主,电路业务为辅。未来的城轨传输网将演进成为全IP传输网络。第二节传输线一、传输线1.传输线的分类传输线可分成:有线通信系统的光缆和电缆;无线通信系统的漏泄电缆;广播系统的屏蔽对称电缆;连接各类设备的射频电缆、对称电线电缆、电源线、并行总线等。
2.对传输线的要求(1)采用阻燃、低毒、低烟性能材料制作电缆外套;(2)加强屏蔽、接地措施;(3)采用易于维护保养的充油填充方式;(4)要求具有转换速度快、频带寓、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耐腐蚀等性能。第二节传输线二、电缆1.双绞线电缆双绞线广泛用于电话网中作为模拟用户线。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由同轴的内外导体构成。内外导体之间有一层绝缘介质。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主要有50Ω、75Ω两类。第二节传输线三、光纤和光缆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光纤直径很细,能将一定波长的光信号限制在其中,并沿其轴线向前传播。光信号在光纤中不受外界干扰,低损耗、小失真地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1.光纤的结构和分类光纤是用石英玻璃(SiO2)制成的横截面很小的双层同心圆柱体。内层称为纤芯,由高纯度石英玻璃制成。外层为包层,其作用是将光封闭在光纤中传播。石英玻璃质地脆、易断裂,需在裸光纤外再进行两次涂覆构成光纤芯线,如图2—2所示。第二节传输线三、光纤和光缆2.光纤的导光原理均匀光纤利用全反射原理,不让光波从包层折射出去而沿光纤以锯齿形向前传播,如图2—3所示。第二节传输线三、光纤和光缆
3.光缆的结构光缆由缆芯、护套和加强件组成。缆芯由多根光纤芯线组成。护套起保护作用。加强件用来增加光缆的强度。4.光缆的敷设(1)通信光缆在区间隧道内可采用沿墙架设方式,进入车站宜采用隐蔽敷设方式;高架区段光缆宜敷设在高架区间通信管道内;地面光缆宜采用直埋式或管道式。(2)隧道内的通信主干光缆宜采用阻燃、低毒、防腐蚀的防护层。站内配线电缆应采用带有屏蔽层的塑料护套电缆。(3)敷设光缆不设屏蔽地线,但接头两侧的金属护套及金属加强件应相互绝缘,光缆引入室内应做绝缘接头。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一、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构成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2—4所示,由光端机、光缆、光中继器和脉冲编码调制复接设备等组成。PCM复接设备(电端机)将话音、数据、图像信号等汇集起来,通过光端机将电信号变换成光信号,经光纤将光信号传送到对方站。对方站通过光端机将收到的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一、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构成光端机把收到的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其方框图如图2—5所示。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二、PCMPCM光纤传输系统将各通信终端的语音、数据、控制信号、图像信号等汇集,将其他通信终端送来的汇总后的各种信号进行分路,便于送向本终端的各类设备。1.数字通信数字通信的首要问题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PCM通信必须经过抽样、量化、编码、再生中继、解码、多路复用等过程,图2—6为数字电话通信系统的示意图。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
2.时分制多路复用时分复用是将时间分成一个个小段,称为时隙,每个用户占用一个指定的时隙,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接通信道。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
3.数字复接技术在数字通信网中,为了扩大传输容量,常需将若干个基群信号(一次群)合并成一个高速数字信号(高次群),然后通过高速信道传输。复接的基本原理可通过图2—8说明。各个低次群按照规定的时隙和顺序合在一起得到高次群。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
3.数字复接技术数字复接设备的组成如图2—9所示,包括发送和接收两大部分。发送部分称复接电路,接收部分称分接电路。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三、传输技术
1.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SDH)(1)SDH基本原理SDH是由一些具有标准接口的网络单元组成,在光纤上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和交叉连接的网络。特别适宜于构成线状通信网和环状通信网。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三、传输技术
1.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SDH)(2)SDH传输设备SDH传输设备(SDH网元)包括:终端复用设备、分插复用设备、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H终端复用设备(TM)用于SDH链路之终端部分,具有复用解复用功能、保护功能,并提供网管接口。SDH分插复用设备(ADM)串接在SDH链路中,可分插沿途所需的支路信号。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可看成是网管软件控制的数字配线架。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三、传输技术
1.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SDH)(3)SDH各次群速率SDH各次群速率为:STM-1155Mbit/sSTM-4622Mbit/sSTM-162.5Gbit/sSTM-6410Gbit/sSTM-25640Gbit/s(4)SDH的帧结构SDH的帧结构必须适应对支路信号进行同步数字复用、交叉连接和交换的功能,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三、传输技术2.开放式信息传输网(OTN)OTN是面向专网应用的开放传输网络,是专门为小型、封闭的局域网而开发设计的。它基于TDM传输体制,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属于同步传输体系。OTN网由OTN节点机和光纤环路构成,如图2—11所示。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三、传输技术3.基于SDH的MSTP技术MSTP/SDH设备是一种基于SDH的新型传输平台,在传统的SDH上增加了以太帧和ATM信元的承载能力和2层交换能力。
(1)以太网透传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三、传输技术3.基于SDH的MSTP技术
(2)以太网2层交换在源节点中,将以太网业务数据映射到VC之前,先进行以太网2层交换处理,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三、传输技术4..RPR技术(2)以太网2层交换一种基于SDH的RPR技术实现如图2—14所示。将RPR功能集成在一块单板上,将此单板插入SDH设备机框相应的槽位中,即可对接入的以太网业务进行RPR处理。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四、传输网节点设备在传输网中利用传输网节点设备进行调、配线,使各种中继、用户业务流从综合传输流中分离出来。
1.配线架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配线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主配线架(MDF)(2)数字配线架(DDF)(3)光纤配线架(ODF)2.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DXC可以看成是计算机软件控制下的数字配线架,还具有复用、解复用功能。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五、传输业务与接口1.公务电话子系统中心程控电话交换机通过传输系统提供的E1/DSS1或E1/专用信令中继通道,以点对点方式连接各车站的电话交换机或远端模块,组成公务电话专网。若各车站配置的是独立的用户交换机,则中心交换机与车站交换机之间采用E1/DSS1信令。若各车站配置的是远端模块则局端与远端均采用制造商所提供的内部信令。2.调度电话子系统在调度电话子系统中,调度机与各车站调度终端之间,利用传输系统的E1双向通道组成有线调度用户接入网。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五、传输业务与接口3.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主要为无线调度电话系统,无线集群终端通过基站进入无线集群交换机。4.视频监控系统城轨视频监控网络采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组网。5.广播系统控制中心利用E1通道以点对点或总线(共线)方式向各站点发送宽带广播信号。6.时钟系统通过专用传输网的TDM通道,以点对点或总线方式连接各车站的二级母钟。一级母钟也可通过专用传输网的10M以太网通道,以总线方式连接各站点的二级母钟。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五、传输业务与接口7.乘客导乘信息系统乘客导乘信息系统(PIS)通过专用传输网的100M以太网通道,以总线方式连接控制中心与各车站PIS局域网。8.通信各系统监控信息通信各系统监控信息通过专用传输网的100M以太网通道,以总线方式连接控制中心、车辆段与各车站局域网。9.列车自动监控系统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信息通过专用传输网的100M以太网通道,以总线方式连接控制中心、车辆段与各车站的局域网。第三节光纤传输系统五、传输业务与接口10.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清分中心LAN、线路中央系统LAN、车站系统LAN,通过传输系统所提供的100Mbit/s以太网总线,将清分系统、线路中央系统和车站系统的现场设备构成一个完整AFC系统。12.办公自动化信息办公自动化信息(OA)通过专用传输网的100M以太网通道,以总线方式连接控制中心、车辆段与各车站的OA局域网。13.其他机电系统屏蔽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等均通过专用传输网的100M(或者其他带宽需求)以太网通道,以总线方式连接控制中心、车辆段、各车站的局域网。谢谢!47第一篇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第三章电话系统第三章电话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的电话包括公务电话和专用电话,专用电话又分为调度电话和站内、站间、轨旁电话。公务电话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各办公管理部门、运营部门、维修部门提供固定的通信服务,包括电话业务和部分非电话业务(传真、电路数据等)。专用电话系统是调度员、车站(车辆段)值班员下达调度命令、处理突发事件、日常维护管理的重要通信工具,提供热线申话和组呼、会议电话等功能,实现快捷而可靠的通信,以组织指挥行车、运营管理及确保行车安全,并为轨旁电话等专用电话提供自动交换功能。第一节电话交换技术一、电话交换交换机是能根据电话用户的需要建立或拆除通话电路的设备。由话路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话路部分用于接通电话用户间的通话电路,控制部分则用来控制话路的接通或断开。二、数字程控交换1.数字程控交换
程控交换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预先编制好的程序来控制交换接续工作的自动交换机。数字程控交换机是能将输入的模拟信号先进行模/数转换后,转变成数字信号,再进行交换接续的程控交换机。第一节电话交换技术
2.数字程控交换机的优点①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②灵活性大,适应性强,容量大,扩容容易,易于组网;③功能强,易于提供各种新业务和多种服务项目;④可进行集中维护管理,自动故障处理和诊断,维护简便;⑤交换网络阻塞小,服务质量好;⑥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冗余结构设计,可靠性高;⑦数字程控交换机和PCM数字传输相结合,抗干扰性好,噪声低,通话质量高,易于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提供各种话音和非话通信业务等。第一节电话交换技术3.程控交换机提供的服务项目程控交换机能提供一般自动电话、缩位拨号、直线电话、呼出限制、闹钟服务、免打扰服务、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呼叫保持、呼叫带答、重复呼叫、快速呼叫、遇忙回叫、移机应答、缺席服务、强插、会议电话等服务项目。第一节电话交换技术三、软交换技术1.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软交换技术建立在IP网的基础上,将控制、交换、业务、接入四个功能平面完全分离,并利用一些具有开放接口的网络部件去构建四个功能平面。软交换系统为具有开放接口协议的网络部件的集合。软交换设备为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第一节电话交换技术三、软交换技术2.软交换的技术优势①软交换网络的控制层与承载层相分离,提髙了组网的灵活性。②软交换设备体积、重量、耗能方面,均优于电路交换设备。③呼叫处理能力远大于电路交换机处理机的呼叫处理能力,交换设备容量可以做得更大。④控制、承载与业务的分离,有可能做到功能模块化、接口标准化。⑤软交换设备支持SIP,使软交换网络业务提供能力优于电路交换网络。⑥软交换网络基于分组交换技术有利于开展语音、数据与视频在内的多媒体业务。第一节电话交换技术三、软交换技术3.软交换的体系结构第一节电话交换技术三、软交换技术4.软交换系统的主要网络部件
第二节公务电话系统一、公务电话系统的作用公务电话系统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各部门间进行公务通话及业务联系。公务电话系统具有交换、计费功能,具有识别非话业务、自我诊断、维护管理、新业务等功能。二、公务电话系统的功能需求1.呼叫接续能够完成本交换网内部呼叫及出入局呼叫。2.用户接口公务电话网可通过用户接口与用户终端或用户接入网相连接。第二节公务电话系统3.中继接口若采用局用交换机组网,公务电话网与市话网之间,采用全自动呼入、呼出方式。若采用用户交换机组网,公务电话网与市话网之间,呼入经话务台或电脑话务员转接,呼出采用二次拨号方式。4.多种非话业务接续非话业务接续包括电路数据业务、传真业务等,并具有识别非话业务的能力。5.程控新业务为用户提供多种程控新业务服务,例如多方会议、三方通话、呼叫转接、忙时等待、遇忙回叫、呼叫前转、叫醒、缩位、免打扰、秘书电话,预先录音通告等。第二节公务电话系统6.服务等级用户分机可以划分为不同服务等级的组。7.弹性编号根据用户需求,可将公务电话网内部用户的电话号码进行统一编号。8.联网当建成多条线路,形成多个公务电话网时,需要所有的公务电话网联网运行,组成一个统一编号的大网。
9.站内、站间及轨旁电话各车站交换机除了应具有自动电话功能外,还应具有站内、站间及轨旁电话功能。第二节公务电话系统三、公务电话网的建设模式1.采用局用交换机组网模式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网采用局用交换机组网。2采用用户交换机组网模式(1)半自动用户交换机组网模式半自动用户交换机采用半自动拨号方式。(2)全自动用户交换机组网模式全自动用户交换机(专网交换机)采用全自动拨号方式。
3.采用虚拟用户交换机组网模式虚拟用户交换机业务是电信运营商利用其公众网交换机所提供集中用户交换机功能,为各单位提供的新业务。第二节公务电话系统四、公务电话网的组网方案1.采用局用交换机的组网方案局间话路中继采用E1链路传输;局间信令采用No.7信令方式,No.7信令可在某—话路中继。第二节公务电话系统四、公务电话网的组网方案2.采用用户交换机的组网方案(1)控制中心+车站交换节点方案只在控制中心设置一台用户交换机,通过电缆直接连接控制中心各部门的分机;并通过在传输网中的PCM一次群链路,以点对点方式连接各车站和车辆段的用户交换机或远端模块。(2)控制中心+车辆段+车站交换节点方案在控制中心和车辆段各设置一台用户交换机,分别采用E1/DSS1中继连接当地市话局,两台用户交换机之间以E1/No.7(或E1/DSS1、Q-SIG)中继相连。第二节公务电话系统四、公务电话网的组网方案2.采用用户交换机的组网方案3.多条线路公务电话网的联网方案
第二节公务电话系统五、公务电话系统的组成公务电话系统由电话交换机、自动电话及其附属设备组成。六、公务电话系统的连接方式采用自建模式时,城轨公务电话交换网与公用网本地电话局的连接方式宜采用全自动呼出、呼入中继方式,并纳入公用网本地网的统一编号。七、公务电话系统的管理公务电话交换设备应具备完善的监控管理接口和功能,并设置维护终端,具备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和账务管理功能。第二节公务电话系统八、公务电话系统的容量近期容量应根据机构设置、新增定员、通信业务及日益增长的电话普及率或有关的基础数据及经济技术比较等因素确定;远期容量应考虑发展的需要,当无资料可循时,可为近期容量的180%~200%。九、公务电话系统的编号一般城市的轨道交通公务电话采用5位编号,规模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可采用6位编号。第三节调度电话系统一、调度电话的作用调度电话是专用的热线电话,供控制中心调度员与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值班员以及与办理行车业务直接有关的人员进行调度通信之用。二、调度通信的特点
1.调度通信关系明确
2.双向呼叫一键到位3.双向呼叫畅通无阻4.具有简单的会议操作功能5.通信状态显示直观第三节调度电话系统三、调度机与交换机的区别
1.服务对象
2.调度台与话务台3.操作简便性四、调度系统的基本功能1. 调度指挥功能2.自动交换功能3.中继组网功能4.显示、终端功能5.维护、测试功能
6.特殊功能第三节调度电话系统1.调度总机在控制中心安装有调度机或交换调度机作为调度总机,为调度人员提供专用的通信服务。一般设有行车调度、电力调度、维修调度、环控调度、公安调度、AFC调度和值班主任调度等(虚拟)调度专网。2.调度台调度台与设在控制中心的调度总机相联。根据工作性质设有列车调度台、电力调度台、环控调度台及总调度台等。3.调度分机行车调度电话分机设在各车站车控室、车辆段信号楼以及停车库的运转室内。第三节调度电话系统六、调度电话系统的集中维护和网管系统提供远端维护及通信网网管接口,使用网管系统,可以对调度通信网进行集中维护和网络管理。调度机网管系统具有告警处理、话务分析和集中维护的功能。第四节站内、站间与轨旁电话系统一、车站公务电话子系统车站公务电话子系统中的话机为控制中心公务电话交换机的分机。具有城轨公务电话系统的统一编号,可拨打车站内、外的公务电话分机,授权分机亦可拨打市话、长话。二、站内调度电话子系统车站专用直通电话供行车值班室或站长与本站内运营有关人员进行通话联系之用。车辆段(停车场)专用直通电话可根据车辆段/停车场作业性质设置行车指挥电话、乘务运转电话、段(场)内调度指挥电话、车辆检修电话等。第四节站内、站间与轨旁电话系统三、轨旁电话子系统轨旁电话指在地面或高架线路两旁或地下隧道里所安装的电话。轨旁电话是列车司机(在紧急情况下)或维修工作人员与相邻车站值班员及相关人员进行通话联系的手段。四、站间行车电话子系统站间行车电话是是保证安全行车的专用电话设备,供相邻两车站值班员之间联系有关行车事务的直线电话。第五节传真和数据通信一、传真通信传真通信是一种在接收端能够得到发送端发出的原件的硬拷贝记录的一种图像通信形式,可以传输任意的文字、图形和图像。第五节传真和数据通信二、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以传输数据为业务的通信方式,是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数据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和传输信道构成。第五节传真和数据通信二、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以传输数据为业务的通信方式,是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数据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和传输信道构成。谢谢!75第一篇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第四章无线通信系统第四章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传递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无线通信系统为控制中心调度员、车辆段值班员、车站值班员等固定用户与列车司机、车站内流动的工作人员、公安警务人员、各工种抢修或维护人员、意外情况下的组织指挥操作人员等移动用户之间提供通信手段。系统必须满足行车安全、应急抢险的需要,并考虑“互联互通”的需要。该系统在保证行车安全及处理紧急突发事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能为各个部门提供便捷的通信手段。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站场无线电话、维修及公安部门使用的无线电话等。其中列车无线调度电话是最主要的一种。第一节无线通信系统概述一、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1)采用的制式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所采用的工作频段及频点应由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批准。(2)无线通信系统应采用有线、无线相结合的传输方式。(3)无线通信系统对于地面线路、高架线路、车辆段/停车场,电波传播宜采用高架定向天线的空间波方式;对于隧道,电波传播宜采用漏泄电缆或隧道定向天线的辐射方式。(4)无线通信系统根据运营需要设置行车、防灾、综合维修、公安、车辆段调度等系统。(5)无线通信系统应具有选呼、组呼、全呼、紧急呼叫、呼叫优先级权限等调度通信功能,并应具有存储功能、监测功能等。(6)车载台无线天线的设置不应超出车辆限界。第一节无线通信系统概述二、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公众移动通信网的组成十分相似。第一节无线通信系统概述三、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发送方,发射机通过射频调制将有用信息经放大后加载到载波上,经功率放大后,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在接收方,接收天线接收已调振荡,送接收机进行放大,并对己调振荡进行解调,解调出原始信号。从基站到移动台的无线频道称为下行频道或前向频道;从移动台到基站的无线频道为上行频道或后向频道。第一节无线通信系统概述四、无线通信功能的实现无线列调系统由车站电台、机车电台、调度总机及传输线路等组成。采用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方式,调度总机与车站台间采用有线方式连接,在传输线路上传送呼叫信号及话音信号,在车站台和车载台之间则采用无线方式联络。第一节无线通信系统概述五、无线通信的分类1.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固定点与固定点之间的通信,称为固定通信;固定点与移动点或移动点之间的通信,称为移动通信。城轨中采用的无线通信主要是移动通信。2.公用移动通信和专用移动通信移动通信又分为公用移动通信和专用移动通信两类。城轨中采用的是专用移动通信。3.单向通信和双向通信在城轨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是双向通信方式,通信双方能相互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第一节无线通信系统概述六、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1.为行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司机以及各部门流动人员之间提供无线通信手段。车辆段/停车场值班员对段/场内的流动人员提供无线通信手段。2.为固定工作人员与流动工作人员之间提供话音通信、短信息与分组数据通信。3.按使用部门或人员进行优先权排队。4.具有紧急呼叫功能,紧急呼叫的优先权高于所有的呼叫。5.调度员可插入列车广播,对列车乘客进行选呼广播或全呼广播。6.调度员可监听本部调度用户的通话,并对所有通话进行自动或人工录音。7.控制中心的无线调度核心网设备具有呼叫记录功能。8.具有设备的自检和中心检测功能。第一节无线通信系统概述七、无线通信的方式1.单工单工制只能甲方呼出乙方并讲话,乙方接听。单工多用于组呼。2.半双工(准双工)
半双工(准双工)方式可用于组呼或单呼。3.全双工全双工制通信方式下,收发信机同时打开,在发送信号的同时也能接收,双方能同时讲话。第一节无线通信系统概述八、无线通信中的编码与调制
1.信源编码信源编码指语音、图像等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的过程。
(1)波形编码
(2)参量编码
(3)混合编码
2.信道编码信道编码一般采用循环冗余校验、卷积、交织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目的是减少传输的误码率。
(1)冗余编码技术
(2)交织第一节无线通信系统概述九、移动通信的组网方式
1.大区制一般在一个服务区域只设置一个基站。不存在越区切换问题。
2.中区制一般只设置少量基站,利用直放站加大其覆盖范围。越区切换频次较少。
3.小区制小区制设置多个基站,直放站只用来消灭个别盲区。第一节无线通信系统概述十、 基站间的越区切换在小区制组网方式中,需进行越区切换。越区切换发生在移动用户处于小区覆盖的边缘地带时,判断切换的准则一般有:信号电平准则、载干比准则。十一、无线通信中的多址技术无线集群通信系统采用多址技术。实现多址连接是采用信号分割技术。
1.频分多址(FDMA)2.时分多址(TDMA)3.码分多址(CDMA)。第二节无线集群通信系统一、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无线集群通信是一种智能化的无线频率管理技术。通过系统集群,使各个无线通信子系统各自通话互不妨碍,同时实现共用设备、频率资源和覆盖区的共享。二、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在数字集群系统中,各调度网(公安调度网除外)以虚拟专网(VPN)的方式存在,互相独立,互不影响。在行车调度网中有行车调度台,以及该调度台所隶属的正线运营列车车载台、车站固定台、车站人员手持台、工程车司机手持台等用户。第二节无线集群通信系统三、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小区制组网方式,通过城轨内部传输网的连接,将多个基站组合起来,形成轨道交通内部的无线专用调度网络。在站厅及车辆段区域,采用天线方式实现信号覆盖;在隧道区间,则采用泄漏电缆实现信号覆盖。第二节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四、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1.提供语音服务可进行组呼、通播组呼、紧急呼叫、私密呼叫、电话互联、直通模式方式通话。分机间具有脱机对讲功能。2.提供数据服务数据服务包括状态信息服务、短数据传送服务和紧急告警。3.提供组呼的补充服务组呼的补充服务包括遇忙排队和回叫;优先级排队;新近用户优先;动态站分配和关键站点分配;设置有效站点;全部启动和快速启动;动态重组;通话方识别;迟后加入;优先监视。第二节无线集群通信系统五、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1)呼叫接续速度快(300ms~500ms)。(2)具有单呼、组呼、列车广播、优先呼叫、强拆、强插、调度通话录音、后台监听等功能。(3)采用PTT方式。(4)组内呼叫和讲话时,需按住PTT键。(5)具有故障弱化功能。第二节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六、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技术优势(1)采用时分多址技术,频谱利用率高。(2)由于引入了数字通信技术,系统功能强大。(3)在话音编码、调制和组网等方面采用的是当前最先进的技术。(4)采用了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较高,话音质量好。(5)网络管理和控制比模拟集群通信系统更为有效灵活。(6)数字技术易于采用大、中规模集成电路,可大批量生产,设备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第二节无线集群通信系统七、专网调度与集群调度
1.专网调度在专网调度中,一个调度专网配置一组专用载频,即使载频空闲,其他专网亦不能使用。
2.集群调度集群调度将几个专网合并,共用一组公共载频,建立一个集群调度网。与专网调度具有如下优点:(1) 共用频点(2) 共用设施(3) 共享覆盖区(4) 共享通信业务(5) 分担费用第二节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八、集群方式集群方式系指如何给集群用户之间的一次通话分配无线信道。1.消息集群在调度通话期间,控制系统始终给用户分配一条固定的无线信道。
2.传输集群双方用户在通话期间,用户按下PTT键占用一个空闲信道。3.准传输集群在用户通话期间,若松开PTT键不超过0.5~6s(话间停顿保留信道时间),就始终占用一条固定的无线信道。第二节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八、集群方式图4—5为假设话间停顿保留信道时间为6s的—次典型的半双工通话,可见在通话结束后需占用信道时间为6s。准传输集群兼顾了消息集群与传输集群两者的优点,第二节无线集群通信系统九、集群通信系统的控制方式1.集中式集中式采用一条专用信道作为控制信道(信令信道),由中央控制器集中管理所有信道。2.分散式
2.分散式,
基地台的转发器(中继器)都有单独的智能控制,负责信道控制和信号转发。第三节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一、TETRA网络结构1.网络结构TETRA标准定义了一组TETRA网络中功能设备之间的接口,这使得网络结构非常简单,规模不限,功能设备的内部结构未作限制。TETRA网络结构见图4—6。第三节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一、TETRA网络结构2.交换和管理基础设施典型的TETRA系统的交换和管理基础设施(SwMI)内部包含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两部分,SwMI内部功能模块见图4—7。第三节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一、TETRA网络结构(1)基站(BS)BS通常由几个相对独立的设备单元组成。(2)交换系统交换系统可以是只连接少量基站的小型交换设备,可以是组建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大型交换设备。(3)数据库(DB)DB分为归属数据库(HDB)和访问数据库(VDB)。
(4)网关(GW)GW用于TETRA网络与其他通信网络的互联。(5)运行与维护中心(O&M)第三节TETRA数字集群系统二、TETRA系统接口图4—8表示出了TETRA标准中已确定的9种接口第三节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三、TETRA系统功能
1.系统基本功能2.系统扩展功能3.系统数据功能
(1)短数据传输
系统支持三种短数据传送:状态信息、紧急告警、短消息。
(2)分组数传
分组数据业务(PDS)采用IP协议便于第三方开发各种新业务。4.系统调度台功能
5.单站集群功能
6.网管功能
第三节TETRA数字集群系统四、TETRA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1.射频覆盖方案2.无线场覆盖范围包括:城轨运行线路全线各车站的站台、站厅及区间隧道或地面及高架线路,以及整个车辆段地面区域(含检修库、运用库等)。3.无线集群专网的越区切换(1)链状小区之间的切换(2)越区切换(3)一个基站需支持四种切换(4)越区切换的控制方式包括:越区切换的过程控制与越区切换的参数控制。第三节TETRA数字集群系统五、无线数字集群系统的二次开发1.调度子系统调度子系统包括:CAD调度服务器、WEB调度服务器和专用调度台。第三节TETRA数字集群系统五、无线数字集群系统的二次开发
2.降级备用控制中心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为了保证必要的信息交流,还需要备用的调度通信。第三节TETRA数字集群系统五、无线数字集群系统的二次开发
3.数据传输调度子系统数传调度子系统用于系统的数传控制台与车载台之间互通的数据信息。4.车载台中文界面;收发中文短消息;录音及回放;增加数据传送功能;便于司机操作;提高设备的机械强度、耐久性、高可靠性以及防震、防尘、散热等性能。5.网管系统开发与集中告警网管系统应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本地和远端操作、用户分级和权限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告警处理等。第四节LTE-M一、LTE-M的概况LTE-M采用双网冗余结构,两个网络的所有网元设备都是独立的,分别为各系统提供独立的地面物理接口。LTE-M网络冗余覆盖方案采用同站址双网络无线覆盖。LTE-M系统具备冗余备份功能。LTE-M有专用的通信频道。二、LTE-M的架构LTE-M系统架构基于B-TrunC架构。包括:LTE网络层、业务控制层、车载接入层。第四节LTE-M第四节LTE-M三、LTE-M系统的组成由无线终端、集群基站、集群核心网、调度台和运营与支撑子系统组成。第四节LTE-M三、LTE-M系统的组成1.核心网核心网负责终端认证、终端IP地址管理、移动性管理等,提供接口直接连接CBTC、PIS、CCTV等业务系统。2.运营与支撑子系统运营与支撑子系统负责对系统网元进行操作维护,包括网络管理子系统和监测检测子系统,3.基站LTE基站支持LTE数据功能。4.无线终端无线终端包括数据终端和集群终端。第四节LTE-M四、LTE-M系统的隧道覆盖在隧道中由漏泄电缆覆盖,如图4-13所示。第四节LTE-M五、LTE-M系统的特点1.高可靠性2.低时延3.高速移动性4.灵活组网谢谢!112第一篇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第五章视频监控系统第五章视频监控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CCTV)系统为各级运营人员提供实时视频监控服务,使他们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管理、指挥调度与操作,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常安全地运行。第一节视频监控系统概述一、 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视频监控系统(CCTV)向控制中心调度人员、车站值班员、司机及站台工作人员等提供各个要害部位的监视画面,便于管理监控与及时处理。车站值班员和防灾值班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视本站情况。司机和站台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视相应站台的乘客上、下车及车门关闭情况。控制中心调度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获得对各站或机房的监视点画面。第一节视频监控系统概述二、视频监控系统的监视方式CCTV采用车站、控制中心两级互相独立的监视方式,既可由车站值班员控制,也可由控制中心的列车调度员、环境调度员控制。平常以车站值班员控制为主进行视频监视,调度员可任意选择上调各车站的任一摄像头的监控画面。在紧急情况下转换为以调度员控制为主进行视频监控。第一节视频监控系统概述三、视频监控系统的分类1.模拟CCTV控制中心和各车站(车辆段)CCTV的组网方式均采用模拟方式。难以引入数字处理与智能监控等新技术,不符合监控领域的发展方向。2.网络CCTV控制中心和各车站CCTV的组网方式均采用LAN组网方式。并通过专用传输网所提供的分组传输通道,将视频监控系统的各局域网连接成为广域网。第一节视频监控系统概述四、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
1.车站/段视频监视系统的功能(1)车站值班员监视功能(2)字符叠加功能(3)视频分配功能(4)录像功能(5)回放及检索功能(6)司机监视功能(7)视频终端监视功能(8)周界告警功能(9)系统联动功能
第一节视频监控系统概述四、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2.控制中心视频监视系统的功能(1)调度员监视和控制功能(2)录像功能(3)回放、检索、转存功能第一节视频监控系统概述四、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3.分级控制功能优先级顺序可为:中心环控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车辆段(运转)值班员、司机、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控制中心总调度员、车辆段安防值班员。4.视频服务器管理功能能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建立监控链路,实现对视频的调用、对前端设备的控制。第一节视频监控系统概述四、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5.网管功能包括:信息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功能、日志管理功能、故障管理功能、用户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6.系统扩展功能在软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必要的硬件设备即可完成系统的扩展。
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
CCTV系统主要由各车站、各列车、车辆段及控制中心视频监控系统组成。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一、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部件1.摄像机(1)摄像头景物通过镜头生成的光学图像投射到图像传感器的表面,然后转换为电信号。①摄像头的组成
a.光学镜头b.感光器②摄像头的分类a.模拟摄像头b.数字摄像头c.网络摄像头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一、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部件1.摄像机(2)网络摄像机前端网络摄像机由CCD模拟摄像头、视频压缩编码/数字处理单元、计算机网络(以太网)接口、通信控制接口等组成。(3)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DSP对模拟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用于数字或网络摄像头。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一、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部件1.摄像机
(4)云台云台是承载一体化摄像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转动的装置。(5)防护罩室内防护罩结构简单、价格低,并具有防尘、防盗、防破坏等防护作用。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一、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部件2.视频编码器组摄像头输出的模拟视频信号,需经过视频编码器变换成压缩编码信号才能连接计算机网络。视频编码器组提供多个模拟音视频输入端口,允许连接多台任意功能或档次的模拟摄像机。
3.视频工作站视频工作站是带有专用应用软件的授权的PC机,连接在车站视频监控局域网上,通过软解码获得监控点模拟视频信号,显示在PC机屏幕上。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一、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部件4.视频终端用来浏览本站实时图像、回放本站录像及转存录像视频等。(1)视频解码器(2)监视器5.控制键盘控制键盘配合视频终端工作,用于选择浏览与控制本车站各摄像点的监控画面。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一、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部件6.网络视频服务器网络视频服务器通过以太网接收控制键盘的控制指令和控制中心送来的控制指令。7.视频存储设备视频存储设备包括视频存储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用来对所有监控点进行录像,并记录监控点标识、时间等。8.综合监控系统(ISCS)终端
ISCS终端是ISCS在CCTV系统中所配置的终端。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一、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部件9.ISCS大屏控制中心ISCS大屏显示总调或行调所调用的监控点图像。10.网管服务器是装有网络CCTV管理软件的服务器。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二、车站(车辆段)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1.车站(车辆段)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前端设备、网络视频服务器、车站ISCS终端、视频终端;控制键盘、视频工作站、视频存储设备、以太网交换机以及与车站ISCS的接口设备。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二、车站(车辆段)网络视频监控系统2.车站(车辆段)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组网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三、控制中心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1.控制中心网络CCTV的组成主要包括:网络视频服务器、网管服务器、网管终端、ISCS终端、ISCS大屏、视频终端、控制键盘、视频工作站、视频存储设备、以太网交换机等。第二节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三、控制中心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2.控制中心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组网控制中心CCTV的一种组网方案,如图5—3所示。第三节列车视频监控系统一、视频传输网络系统1.组网方案采用网络视频监控组网方案,在每节车厢设置以太网交换机作为“节点”,通过车厢内的视频编码器组与模拟摄像机直接连接,“节点”之间以总线方式互连。第三节列车视频监控系统一、视频传输网络系统
2.系统结构图5—4所示为四节车辆编组的列车视频监控系统网络拓扑图。第三节列车视频监控系统一、视频传输网络系统
3.列车与控制中心的视频传输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实现列车与控制中心宽带信息的互通。第三节列车视频监控系统二、列车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1.系统初始化功能包括:初始化操作、激活车载CCTV系统、测试和诊断。
2.视频采集功能列车车厢内的前后两端分别配置一台固定摄像机(定焦),用于监控列车车厢内的情况。
3.视频监控功能当控制中心监控列车监控图像时,调度员可选择单个摄像机图像或列车中所有图像的轮巡图像。第三节列车视频监控系统二、列车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4.录像及存储功能通过车头/尾的网络录像机(NVR)来实现。
5.主备用车载服务器倒换功能车头/车尾两台车载服务器双机互备,当其中一台发生设备故障时,另一台则会接管转发工作。
6.联动功能车载CCTV系统能接收来自乘客紧急对讲装置、紧急开关装置、烟感探测器、湿度检测器等的报警信息。第三节列车视频监控系统二、列车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7.设备告警在Windows平台上安装统一网管,可收集来自该系统中运行设备的告警信号。
8.车载网管网管系统能诊断到最小可更换单元的故障,可显示出现故障的车厢及位置故障的影响;可能导致故障的LRU或设备。谢谢!140第一篇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第六章广播系统第六章广播系统广播系统(PAS)供各级运营人员对于乘客和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的广播,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等不可缺少的手段。第一节广播系统概述一、广播系统的作用正线广播子系统为控制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站台工作人员提供对相应区域的广播,同时也为控制中心大楼提供广播,并兼做运营维护广播。车辆段/停车场广播子系统为信号楼值班员、运转值班员和检修值班员提供对相应区域的广播,向工作人员发布作业命令和通知。另有列车广播系统,平时可通过无线广播信道接收控制中心对列车内乘客的广播,如有必要也可由司机直接对车内乘客进行广播。该系统由车辆配套供应。第一节广播系统概述二、广播系统的功能
1.总体功能(1)正线广播子系统可实现控制中心和车站两级广播的要求。(2)行车调度员、环控调度员可对全线、所选车站或所选区域进行广播。(3)车站值班员可对本站辖区范围内进行选区广播。(4)为站务员所提供的站台广播,必要时插入本站广播系统对本站台进行定向广播。第一节广播系统概述二、广播系统的功能(5)在环境嘈杂区,设置噪声传感器,并自动控制音量。(6)系统发生故障时,具有降级使用功能。(7)主要设备应具有自检功能。第一节广播系统概述二、广播系统的功能
2.控制中心级广播功能控制中心级具有的功能:编组广播、单选广播、话筒/线路广播、预先录制的信息广播、人工编程、监听选择、显示、广播时间表、日志记录、自动广播、自动录音、自动巡检。第一节广播系统概述二、广播系统的功能
3.车站级广播功能车站级具有的功能:单选广播、话筒/线路/预先录制广播、站台广播、自动广播、显示、播放预示音、编程、监听、日志记录、降级操作、播放背景音乐、站台无线广播、音量自动调节、功放可加减载、平行广播、自动延时开机、检测、扬声器检测、故障处理。第一节广播系统概述二、广播系统的功能
4.网管功能(1)中心网管终端应能够实时监测各车站每个设备和模块的运行状态。(2)中心网管终端具有自动或人工遥控检测、故障定位、故障报警功能。(3)各车站广播设备留有标准监测接口,与便携式监测计算机连接,查看全线任一车站设备的运行状态。第一节广播系统概述二、广播系统的功能
4.网管功能(4)关闭工作不正常的功放及出现问题的广播区。(5)本系统故障信息能以以太网方式传输到通信系统集中网管终端。(6)分级别登录对广播系统的授权、管理、维护、监视进行安全管理。(7)网管、音频和控制信息共用一个总线型以太网通道。第一节广播系统概述三、广播系统的一般结构广播系统主要包括:声源、前置放大级、功率放大器、扬声器配电盘、扬声器组和录音机。第一节广播系统概述三、广播系统的一般结构1.音源音源提供声源,主要包括:传声器(话筒)、录放机、电唱盘、收音机、“咚”音发生器等。2.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又称调音台,对音频信号电压进行放大,并用来改善音质和适应环境。3.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将前置放大器输出的音频电压放大至一定的功率,用以推动扬声器组。第一节广播系统概述三、广播系统的一般结构4.扬声器配电盘与负载核算模块功率放大器通过扬声器配电盘上的接线器、开关与扬声器相连接,利用开关开启或关闭某路扬声器组。负载核算模块用以计算功放和广播区域的功率,并控制功放的启动数量和工作次序。5.扬声器组扬声器将电能转换为声能。第一节广播系统概述三、广播系统的一般结构
6.音频切换矩阵配置多个广播台与广播区域时,音频切换矩阵完成任意广播台向任意广播区域进行可控制的广播。7.录音设备作为广播的监听录音,还需同时记录播音时间、区域与地址。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一、 正线广播系统的组成1.控制中心广播子系统(1)控制中心广播子系统的组成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一、 正线广播系统的组成1.控制中心广播子系统(1)控制中心广播子系统的组成①音源②广播控制盒③综合监控系统(ISCS)控制台④音频合成器⑤前置放大器⑥音频切换矩阵⑦控制中心广播控制器⑧传输设备
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一、 正线广播系统的组成1.控制中心广播子系统(2)控制中心广播子系统的组网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一、 正线广播系统的组成2.车站广播子系统(1)车站广播子系统的组成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一、 正线广播系统的组成2.车站广播子系统(1)车站广播子系统的组成① 音源② 功率放大器组③应急切换设备④负载控制器⑤车站广播控制器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一、 正线广播系统的组成2.车站广播子系统(2)车站广播子
系统的组网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二、控制中心与车站之间的广播信号传输1.TDM传输通道传送方式(1)宽带音频广播的传送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二、控制中心与车站之间的广播信号传输1.TDM传输通道传送方式(2)控制/网管信号的传送广播控制/网管信号利用PCM通道以点对点或共线方式进行传这,即通过中心与各车站PCM接口架所提供的RS—422/485低速电路数据接口传送控制/网管数据。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二、控制中心与车站之间的广播信号传输
2.分组传输通道的传送方式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二、控制中心与车站之间的广播信号传输
2.分组传输通道的传送方式在相反方向上,各车站利用10/100M以太网总线向控制中心上传供监听的车站分组广播信号及控制/网管信息。
3.混合传送方式宽带广播信号采用TDM通道传送,而控制/网管数据则通过以太网总线传送。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三、正线广播系统的运用1.正线广播系统的控制方式正线广播系统采用车站和控制中心两级控制方式。2.广播系统用户的优先级顺序广播系统用户的优先级顺序为:中心环控调度员、中心总调度员、中心行车调度员、中心维修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车站站台值班员、背景音乐广播。防灾广播应优先于行车广播。3.广播模式车站广播系统设有自动、手动和应急三种广播模式。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三、正线广播系统的运用4.车站广播系统的设计车站广播系统负荷区宜按上行站台层、下行站台区、站厅层、上行隧道、下行隧道、与行车直接有关的办公区域等进行划分。第二节正线广播系统三、正线广播系统的运用5.车站广播的方式车站广播包括从车站播音和从控制中心对车站进行播音。一个车站分成四个播音区域,分别为上行站台区、下行站台区、站厅区和办公区。第三节车辆段/停车场广播系统车辆段/停车场设一套独立的广播系统,
第三节车辆段/停车场广播系统车辆段广播系统设有维修值班员、信号楼值班员、车辆段列车调度员使用的三个播音台。播音范围分三个区域:车辆段入口区、维修区和停车库区。三个播音台都配置送话器和键盘,以及对讲控制台。三个播音台的优先权是:车辆段列车调度员——车辆段信号楼值班员——车辆段维修值班员。三个广播区域的选叫原则是:每个广播台可对某一个广播区域进行广播;每个广播台可对所有三个广播区域进行广播。车辆段广播系统除了扬声器外,还安装了对讲分机。
谢谢!169第一篇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第七章乘客信息系统第七章乘客信息系统乘客信息系统(PIS)是城市轨道交通采用成熟、可靠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输、显示技术,在指定的时间,将指定的信息显示给指定的人群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乘客信息系统可提供列车时间信息、政府公告、出行参考、广告等实时多媒体信息。在非常情况下,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指示。第一节乘客信息系统概述一、乘客信息系统的作用
PIS在正常情况下,提供乘车须知、服务时间、列车到/发时间、列车时刻表、换乘信息等实时动态的多媒体信息。在火灾、阻塞及恐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播签约薪酬合同范本
- 别墅室内石材合同范本
- 保密设备合同范本
- 分时度假 合同范本
- 保险增值服务合同范本
-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劳动合同范本txt
- 2024年招商银行郑州分行招聘考试真题
- 二手电线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银川市永宁三沙源上游学校招聘笔试真题
- 中石油HSE培训试题集(共33页)
- 2022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喷(烤)漆房VOCs治理设施日常运行台账
- TS16949五大工具:SPC
- 区域环境概况
-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 贵州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 爆破片面积计算
- [方案]隐框玻璃幕墙施工方案
- 设备安装检验批表格
- 6核岛系统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