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滨州市重点中学初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梦应是一幅多维度的篮图,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融碰撞,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càn)的中国文化。B.翰墨飘香,丹青溢彩,以“墨”为代表的书画艺术,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胎记,承载(zǎi)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哲学。C.围棋文化源远流长,其魅力跨越几千年而历久弥新,高手们对弈论道时的心骛八极(wù)、神游万仞让人遐思无限,巅峰对决时的紧张刺激更令人目炫神迷。D.坐上乌篷船,听听船夫哼唱的江南小调,看看河畔的蒿草,还有着蓝布衫子的少女,划着小船,激起的阵阵涟漪(yī)。这情形,不由让人想起乐天说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2.下面关于名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通过家常式的语言告诫儿子应该追求德艺双馨。B.《红星照耀中国》的记者斯诺采访了、周悤来等人物,真实记录了先辈流血牺牲、追求民族独立的革命历程。C.《简爱》塑造了一个为了嫁入豪门、获得财富和地位而不断出走的女性形象。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把共产主义作为信仰并不懈追求。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成语“无人问津”“一鼓作气”“德隆望尊”分别出自《桃花源记》《曹刿论战》《送东阳马生序》。B.词是一种诗歌体裁,其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C.金柝即刁斗,三足一柄,白天用以烧饭,夜晚用以打更;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饰。D.“髫”指古代青年头上扎起来的下垂头发,未冠者头发下垂,故常用“垂髫”代指青年。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此次防暴演练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教职员工的防暴意识与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B.儿童在面对新的环境时,作为父母,要尽快地让孩子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事物。C.经过激烈的角逐,小学语文队在这次比赛活动中表现出极强的团队精神,最终夺得第一名。D.90分钟后,一篇篇构思新颖、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便跃然纸上。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黄背心”运动,是法国巴黎50年来最大的骚乱,首日参与民众逾28万以上。B.我们要多观察、善思考,认真解决并发现工作中存在每一个细小的问题。C.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自信勇敢、积极乐观的性格。D.国羽一哥石宇奇小组赛三战全胜,昂首挺进2018年世界羽联总决赛男单四强。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近日,在某地铁站附近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闯红灯,交警按规定处罚,责其现场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当地交警还对处罚方式进行了创新:违规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发微信朋友圈,说明自己因闯红灯受处罚,只要集齐20个“赞”就可被放行。这种“集‘赞’放行”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赞成方:赞成。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不仅惩戒了本人,而且①,让大家以后都不闯红灯,比单纯处罚一个人效果更好。反对方:反对。②1.在①处补齐赞成方的理由,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在②处从不同角度为反对方补写理由。要求:语言简明,理由充分,言之成理。7.根据课文默写。①子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②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③《行路难》中表达诗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⑤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⑥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⑦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8.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刚才让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选文中鲁智深打两个公人的原因是什么?二、阅读9.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中的“控”、“马行处”是什么意思?请回答。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并分析句中的情感。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薄暮冥冥薄:____________则有去国怀乡去:____________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妾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①不以物喜②何以战(《曹刿论战》)C.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②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D.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出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则指“处江湖之远”。B.选文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表明了不应追求个人快乐的道理。C.“微斯人,吾谁与归”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D.选文通过阴晴悲喜的对比,引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5.前两段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11.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草容①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屠呦呦之所以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是由于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一奖项的实至名归,增添了厚重的分量。这其中,产业化功不可没。由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可一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②创新与创业,这样的双创可以相辅相成。屠呦呦取得的无疑是原始创新成果。对于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全球曾经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在屠呦呦获奖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作为生物世界的一部分,疟疾从来都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为此,科学家也总在寻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武器。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另辟蹊径,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③但在我国,在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的20世纪70年代,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于是这一成果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此外,艰辛的产业化过程,也使青蒿素没有较快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青蒿素是科学发明,而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却是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的奇特功效,正是由于其对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然而,即便是功效如此之好的药物,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正是由于药物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才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2001年,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当病愈出院的患者们高呼“中国神药”时,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如今,复方蒿甲醚已通过85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注册,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④我们不能断定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影响,还会不会有屠呦呦的获奖。屠呦呦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那是她所处时代的局限。今天全社会都在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当这样的局面形成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由此变得更加美好。链接一: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八九十岁)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链接二: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链接三: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1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1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对于全国51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1.下列关于“双创”的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双创”就是创新与创业,二者可以相辅相成。B.埋头创新,主动创业,这是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的意识。C.当创新和创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D.只要全社会都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就能实现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屠呦呦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启示人们进一步探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B.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C.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在我国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是因为我国已经没有疟疾病情。D.无论药物的功效多么好,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在屠呦呦获奖之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研制出抗疟疾有关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奖。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疟疾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C.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国际市场后,使非洲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大幅下降,也使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D.屠呦呦所处时代的局限,使她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也使青蒿素没有产生任何社会影响。4.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这一科学发明最终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原因。5.链接一:“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所有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老俞①叶圣陶(1)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②。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上的人影儿,或者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杆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顾客,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叫旁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顾客自然坐了他的车。(2)老俞推车,会一路跟你聊家常……(3)他原籍眉山,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后因家道衰落,到他这一辈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差,到江边拉过船,还种过庄稼……,后来跟小儿子各推一辆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在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号。部队经常换防,他也记不清那些时时变更的地名。(4)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舍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一阵子,跟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的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可以做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不成了。(5)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酒,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面一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斜。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声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6)“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7)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原因,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的没意义,就含糊其辞应接道:“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8)“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的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做得活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呀!”(9)我不敢多问,随口说:“你把他埋了?”(10)“埋了,就埋在邻舍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棺材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11)“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12)“腊月间卖当然不止,五千六千也卖得。如今是你去央求人家,人家买你的是帮你的忙,还论什么高啊低的?唉!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还是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13)我想起他跟我同年,周岁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再推上五年六年,未免太困苦了。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14)“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走了,你赶紧回来吧。”(15)“你明白。”我有些激动。(16)“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其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个,只两个弟兄受了轻伤,都在腿上,没关系。”(17)他又琐琐碎碎地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它的话,吃些什么,宿在哪儿,那边的米价多少,老百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等。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都嚼得稀烂。(18)这会儿,那个原先的老俞似乎又回来了。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注]①本文原题《春联儿》,创作于1944年7月,有删改。②鸡公车:当时四川成都地区一一种独轮手推车。1.第(17)段加点词“嚼得稀烂”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叙述顺序看第(3)段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5)段画线句属于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__________。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表现了抗战时期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苦难生活。B.文章刻画了社会底层劳动者面对苦难的生命状态。C.国难儿丧民生多艰的重击使底层劳动者麻木不仁。D.平淡的文字中蕴涵着对底层劳动者的深沉的情感。5.作者叶圣陶还给老俞写了一-副对联:“有子荷戈庶无愧,为人推毂(ɡǔ)亦复佳。”(意思是“有子扛枪当无愧,为人推车也很好。”)这实际上是老命的精神写照。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俞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作简要分析。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母亲养蜗牛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入感到凄楚。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母亲默不作答。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作者:梁晓声。有删改)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三、语言表述14.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日前,我市在某住宅小区开展了“低碳环保进小区,垃圾分类出家园”的主题活动。①通过这次活动,使小区居民清楚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的方法和意义。②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和分类工作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③我市形成了包含各辖市区政府、市城管局等多单位和部门的“镇江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置联席会议制度”,④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一起共同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删去。第②处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第③处搭配不当,应把改为。第④处语意重复,应删去。四、写作15.题目:逆风而行要求:①以“逆风而行”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析】
A:篮图-----蓝图;B:承载(zǎi)——zài;C:目炫神迷——眩。故选D。2、C【解析】
C名著的理解错误。《简·爱》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3、D【解析】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故选D。4、D【解析】
A.缺主语,去掉“通过”;B.词语顺序颠倒,改为:在儿童面对新的环境时;C.搭配不当,将“表现”改为“发扬”。5、D【解析】
试题分析:A.“逾”与“以上”重复累赘,去掉其中一个。B.语序不当,将“解决”与“发现”位置互换。C.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D.正确。故答案为D。6、1.朋友圈的好友都受到了教育和提醒2.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让个人的隐私公布于好友之间,会伤害当事人的自尊,会影响当事人的人格品质,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伤害。【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阅读材料内容,补写语句。①处是赞成“集‘赞’放行”的做法,写出这种做法的好处即可,如“起到督促自己、影响他人的效果”“让违规者自己撕下脸面曝光,自然可以有所畏惧、记忆深刻,同时更可将‘遵章守纪’的规则意识推而广之”等。2.②处是反对,要求从不同角度为反对方补写理由,如“行人闯红灯了应该根据交规处理,发朋友圈集赞就放行,太儿戏。”“集20个赞就放行,有的人朋友多,集赞对他们来说非常简单。靠集赞蒙混过关,试图达到教育更多人的目的,显然不妥当”“此类集赞处罚对于被处罚者的警示意义不大,如此大费周章与取得效果不成正比;最后,此类处罚有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值得商榷。”等。语言简明,理由充分,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唯一。7、①不耻下问②悠然见南山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④一览众山小⑤白露为霜⑥受任于败军之际⑦先天下之忧而忧【解析】
①②④⑤⑥⑦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悠”“览”“际”等字的书写;③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长”“沧”等字的正确写法。8、围绕“薛霸要杀害林冲或鲁智深要救林冲”回答即可。【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名著的文学常识、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及历史意义等内容进行梳理和记忆。《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文本叙写的故事情节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其故事是:《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被押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后被鲁智深所救。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作答即可。二、阅读9、(1)控:拉开;马行处:马走过的地方,这里指马蹄印。(2)此句用了对偶和夸张,描写大天气奇寒、愁云满天,表达诗人为友人远行而产生的担忧和惜别之情。【解析】
(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将军角弓不得控”意思是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雪上空留马行处”意思是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马行处:马走过的地方,这里指马蹄印。(2)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以及体会偶表达的思想感情。“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云好像凝固住了一般。诗人以夸张对偶的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的荒漠雪景冰,并将此与愁云结合、递进,表达了一种化不开的心愁,透着内心深深的忧愁和惜别之情。10、1.迫近离开探求2.D3.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在水中)畅游。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4.B5.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要注意“去”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离开”的意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意思是: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求”的意思是“探求”。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因为/介词,凭借;C.代词,他的/表祈使语气;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故选D。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翔”“集”“锦鳞”“微”“归”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岳阳楼记》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故B项中“表明了不应追求个人快乐的道理”的说法错误。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章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览物之情”与古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古仁人的博大胸襟,这也是为了勉励滕子京。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年代:北宋参考译文: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11、1.D2.C3.C4.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2001年,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非洲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一点2分,两点3分)5.①“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原因是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②“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敬意”意味着85岁的老人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③这种“敬意”源于:疟疾这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着像屠呦呦一样为理想克服困难、执着奋斗的坚强毅力,不为名利、潜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即使获奖依然不忘团队的合作精神;难能可贵的是屠呦呦查阅中国古老的医药典籍,利用现代的科研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中国医药特色的科研成果,为中医药学增光,更为中华文化添彩,她激励着国人、华人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本题把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对即可作答。第四段的原文是“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不是“就能实现”。据此,答案为D。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三段原文是“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可知,C项的“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在我国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是因为我国已经没有疟疾病情”的理解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C。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依据第二段原文“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可知“因研制出抗疟疾有关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B原文的语句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强加因果。C表述与原文相符。D项表述属于主观武断,不符合文意。据此,答案为C。4.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理解。“各种肤色的人”指世界上的所有的人,是说影响的范围大;“都”是全部;“耄耋老人”屠呦呦年事已高;“敬意”是对屠呦呦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认可和褒扬。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这位老人潜心研究、造福人类的精神的赞扬。其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其积极的意义。作答时可围绕着“顽强的毅力”“合作精神”“刻苦勤奋”等方面阐述影响即可。答案不唯一。12、1.我猜老俞把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都读得透彻,都记在脑子里。2.插叙叙述了老于俞的家庭背景,为下文小儿子意外死亡和大儿子为国征战相呼应,为下文表达老俞悲伤和欣慰的情感作铺垫。3.肖像描写写了老俞的脸部特征,写出了老俞在小儿子去世后的变化,体现老俞的憔悴表现他对儿的爱,也表达我对老俞的同情。4.C5.(1)老俞是个深明大义的人,虽然遭受小儿子意外死亡的灾难,但叮嘱大大儿子为国打仗。(2)老于是个爱儿子的人,儿子去世很悲伤、憔悴。【解析】
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更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嚼得稀烂”本义指吃东西细嚼慢咽,这里是用了夸张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老俞每个字都读得透彻,都记在脑子里。2.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第三段写“他原籍眉山,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后因家道衰落”可知是插叙,这里插入老俞的家庭背景的介绍,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所写内容做铺垫。3.考查对人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划线句子中“眼皮红红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面一边陷进更深”可知是人物的肖像描写,写出老俞在小儿子去世后内心难过,精神颓废,面容憔悴的样子,表达我对老俞的同情。4.C“底层劳动者麻木不仁”错误,文章表现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苦难以及他们不屈于悲惨命运压迫的品质。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等几个动作描写,将老俞那种急于做生意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和同伴竞争的心理揭示出来。再如对老俞收到大儿子来信后对我絮叨的描写,很有生活气息,体现了老俞对儿子的想念,为儿子感到光彩。虽然遭受小儿子意外死亡的灾难,但叮嘱大大儿子为国打仗。能体现老俞身上那种自顾不暇尚能勇于承担国家、社会责任的高尚品德,表现出老俞不屈于悲惨命运压迫的韧性。13、1.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②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2.①突出母亲对蜗牛照顾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母亲的特殊意义。②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做铺垫。3.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4.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在做此类题的时候,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再审清题意,分析思考。本题中,通过文本,一个情节写的是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后来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孙子就说要吃蜗牛;再后来,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2.文段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解析。阅读所示文段,了解其中所写母亲对蜗牛精心照料的内容,从表现母亲对蜗牛的情感以及对下文有关情节作铺垫两方面来分析解答。3.此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自己的阅读体悟分析作答。儿子之所以认为蜗牛长大了,是想吃掉蜗牛。母亲一会认为蜗牛长大了,一会说蜗牛没有长大,是因为母亲舍不得蜗牛被吃掉。4.理解文章的主旨,即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可以通过作者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抓住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来理解,这些语句可在文题、文首、文尾处寻找,如本文的文尾处“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根据作者总结评述性的句子来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本文的主题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考虑。例如: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表现浓浓的亲情。表现对小生命的爱。以上角度都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皮革制品行业的市场调查与消费需求分析考核试卷
- 海水养殖的食品安全控制考核试卷
- 创业空间的共享单车企业项目考核试卷
- 医药制造业危险废物处理方案考核试卷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供需平衡与市场竞争分析考核试卷
- 印刷行业的安全与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 构建安全企业推进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试卷
-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城市发展案例研究考核试卷
- DB11T 765.3-2010 档案数字化规范 第3部分:微缩胶片档案数字化加工
- 教学课件获奖教学课件
-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 期中模拟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复习课件
-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课件
- 【核心素养目标】13.3.1.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北京版小学英语1至6年级词汇
- 泵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 5.3 善用法律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琉璃瓦安装施工合同
- 济南版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 心脏心内膜肉瘤的药物治疗进展与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