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试题_第1页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_第2页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_第3页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_第4页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

每小题1分,共35分)

1.孙思邈创制的治疗肺痈方剂是()

A苇茎汤B.大黄牡丹皮汤C.普济消毒饮D.附子慧饮败酱散E.仙方活命饮

2.创制小续命汤的医家是()

A.张机B.王熙C.王煮D.孙思邈E.巢元方

3.首创内外合一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医家是()

A陈自明B.陈实功C.薛己D.高秉钧E.吴师机

4.刘完素创制的治疗表证兼有里热方剂是()

A麻杏石甘汤B.防风通圣散C.桑菊饮D.银翘散E.葛根苓连汤

5.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在于()

A.肝B.心C.脾D.肺E.肾

6.张元素创制的新方是()

A香砂六君子汤B.龙胆泻肝汤C.理中汤D.九味羌活汤E.独活寄生汤

7.张从正的著作是()

A.《儒门事亲》B.《兰室秘藏》C《阴证略例》D.《温疫论》E.《时病论》

8.首先提出攻邪学说的医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吴有性E.余霖

9.撰写《内外伤辨惑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吴有性D.张介宾E.吴师机

10.创制普济消毒饮的医家是()

A.孙思邈B.刘完素C.李杲D.吴有性E.叶桂

11.撰写《格致余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李杲E.朱震亨

12.《丹溪心法》中治疗郁证的方剂有()

A逍遥丸B.枳术丸C.左归丸D.右归丸E.越鞠丸

13.撰写《内科摘要》的医家是)

A.张元素B.李杲C.罗天益D.薛己E.张介宾

14.提出“脾胃虚弱,百病蜂起”的医家是()

人李杲B.薛己C.万全D.缪希雍E.叶桂

15.万全总结的优生准备不包括()

A婚配要求B.保精养血C.择时交会D.调治疾病E.注意饮食

16.龚廷贤养生箴言不包括()

A养性B.情欲C.饮食D.老人六戒E.劳倦

17.撰写《寿世保元》的医家是()

A李杲B.薛己C.万全D.龚廷贤E.缪希雍

18.撰写《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医家是()

A.张机B.李杲C.缪希雍D.叶桂E.唐宗海

19.缪希雍誉之为“治吐血圣药”的中药是()

A.郁金B.麦门冬C.慈饮仁D.鳖甲E.枸杞子

20.陈实功的著作是()

A.《外科正宗》B.《外科大成》C.《外科全生集》D.《外治医说》E.《外科理例》

21.张介宾的著作是()D

A.《三消论》B.《格致余论》C.《局方发挥》D.《景岳全书》E.《医宗必读》

22.善用熟地黄的医家是()

A张介宾B.薛己C.赵献可D.缪希雍E.李中梓

23.李中梓的著作是()

A.《儒门事亲》B.《格致余论》C.《局方发挥》D.《景岳全书》E.《医宗必读》

24.提出“三纲鼎立”学说的医家是()

A.张机B.王熙C.孙思邈D.方有执E.喻昌

25.喻昌创制的方剂是()

A桑杏汤B.清燥救肺汤C.葛根汤D.增液承气汤E.益胃汤

26.傅山认为导致带下病的关键是().

A■风B.寒C.湿D.燥E.热

27.叶桂创立的辨证纲领是()

A卫气营血辨证B.三焦辨证C.气血辨证D.脏腑辨证E.经络辨证

28.王清任的著作是()

A.《医宗必读》B.《医林改错》C.《医宗金鉴》D.《医学启源》E.《医学源流论》

29.王清任治疗气虚中风的方剂是()

A.血府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C.癫狂梦醒汤D.补阳还五汤E.膈下逐瘀汤

30.吴师机著作是()

A.《外科正宗》B.《理渝骈文》C.《外科全生集》D.《外科大成》E.《外科理例》

31.王士雄阐发温病的著作是()

A.《温热论治》B.《湿热条辨》C.《温病条辨》D.《温热经纬》E《温疫论》

32.唐宗海认为“补血第一方”是()

A归脾汤B.四物汤C.独参汤D.当归补血汤E.炙甘草汤

33.撰写《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医家是()

A•张锡纯B.张山雷C.张生甫D.陆晋笙E.杨如侯

34.创制镇肝熄风汤的医家是()

A.孙思邈B.刘完素C.缪希雍D.王清任E.张锡纯

35.倡导十纲辨证的医家是()

A.钱乙B.张元素C.吴瑞D.程国彭E.施今墨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

每小题1分,共15分)

36.重视医德与行医规范的医家有()

A孙思邈B.陈实功C.缪希雍D.万全E.喻昌

37.刘完素的弟子有()

A.穆大黄B.马宗素C.荆山浮屠D.罗知悌E.朱震亨

38.张元素脏腑辨证理论渊源于()

A.《内经》B,《金匮要略》C.《中藏经》D.《备急千金要方》E.《小儿药证直诀》

39.张从正所论邪气包括()

A•天邪B.地邪C.人邪D.七情所伤E.药邪

40.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的病因为()

A饮食不节B.劳役过度C.情志内伤D.痰饮:E.瘀血

41.朱震亨认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

A情志过极B.色欲无度C.六淫侵袭D.饮食厚味E.劳役过度

42.温补学派医家包括()

A•薛己B.张介宾C.李中梓D.李杲E.王好古

43.缪希雍治疗阴虚火旺吐血三要法是()

A.行血B.凉血C.补肝D.降火E.降气

44.张介宾真阳论内容不包括()

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精气之辨

45.喻昌治单曦胀的方法有()

A培养B.招纳C.解散D.软坚散结E.悍毒峻攻

46.傅山治疗带下病最常用的方剂有()

A•完带汤B.清震汤C.易黄汤D.参苓白术散E.八正散

47.叶桂认为引起胃阴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A.五志化火伤及胃阴B.过食辛辣C.燥热伤胃D.失血之后E.热病后期

48.吴师机认为膏药中的药引需具备()

A.通经走络B.开窍透骨C.拔病外出D.清热解毒E.软坚散结

49.发明清暑益气汤的医家是()

A孙思邈B.李杲C.王士雄D.余霖E.叶桂

50.唐宗海治疗血证注意事项是()

A忌汗B.禁下C.禁吐D.禁补E.禁攻

三、判断题

(正确答案划“A",错误答案划“B”,每小题1分,共15分)

51.陈自明编写孕妇药忌歌。()

52.张从正认为正虚邪盛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53.万全临证主张以望色为先。()

54.陈实功治疗疮疡以外治为主。()

55.李中梓常与王肯堂、秦昌遇进行学术交流。()

56.王清任将半身不遂称为中风。()

57.伏气温病的传变是“自里而发,由浅至深”。()

58.唐宗海认为血证伴随大便潺难治。()

59.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联合用药。()

60.施今墨主张中医现代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61.简述六气皆能化火理论的意义。

62.简述张从正应用汗吐下三法的意义。

63.简述李杲临证用药特色。

64.简述朱震亨治疗阴虚火动证的用药特点。

65.简述陈实功对乳痈病因病机的认识。

66.简述张锡纯临证用药特色。

五、论述题(任选1题,共10分

67.试述叶桂论治虚损证经验。

68.试述张介宾真阴论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

每小题1分,共35分)

1.创制独活寄生汤的医家是()

A.孙思邈B.王煮C.陈延之D.范汪E.巢元方

2.孙思邈创制的治疗肺痈方剂是()

A.苇茎汤B.大黄牡丹皮汤C.普济消毒饮D.附子意葭败酱散E.仙方活命饮

3陈自明治病十分重视()

A祛除邪气B.扶养正气C.气血宣行D.调补阴阳E.调补冲任

4.刘完素创制的地黄饮子用于治疗()

A消渴B.喑癖C.热毒D.燥证E.泻痢

5.提出“六气皆能化火”说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张元素E.王好古

6.《元史》编修王祎所说的金代医学中兴代表人物不包括()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李杲E.朱震亨

7.创立攻邪学派的医家是()

A.张从正B.吴有性C.余霖D.徐大椿E.王士雄

8.善用以情胜情疗法治疗情志疾病的医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吴有性E.余霖

9.撰写《脾胃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吴有性D.张介宾E.吴师机

10.创制清胃散的医家是()

A张机B.孙思邈C.钱乙D.张元素E.李杲

11.撰写《局方发挥》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李杲E.朱震亨

12.朱震亨认为与相火有密切关系的脏腑不包括()

A胆B.膀胱C.心包络D.三焦E.心火

13.薛己的学术特色是()

A.重视先天B.重视后天C.脾肾并重D.独重胃气E.重视命火

14.万全认为优生优育的重要前提是()

A.胎教B.保胎C.治疗妊娠疾病D.父母精血充沛E.育儿方法

15.提出“脾胃虚弱,百病蜂起”的医家是()

人李杲B.薛己C.万全D.缪希雍E.叶桂

16.撰写《万病回春》的医家是()

A薛己B.杨继洲C.万全D.龚廷贤E.缪希雍

17.龚廷贤治疗脾胃病通用方是()

A三因和中健脾丸B.三黄枳术丸C.补胃汤D.理气健脾丸E.参术健脾丸

18.缪希雍论述吐血的病机是()

A.阴虚火旺B.脾虚失统C.心火亢盛D.血热妄行E.肝火旺盛

19.缪希雍清阳明邪热的主药是()

A•石膏B.知母C.黄苓D.桅子E.竹茹

20.外科领域中正宗派的代表医家是()

A.陈自明B.陈实功C.高秉钧D.薛己E.汪机

21.张介宾的著作是()

A.《三消论》B.《格致余论》C.《局方发挥》D.《类经》E.《医宗必读》

22.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医家是()

A朱震亨B.赵献可C.薛己D.王冰E.张介宾

23.李中梓的著作是()

A.《儒门事亲》B.《格致余论》C.《内经知要》D.《景岳全书》E.《局方发挥》

24.辨正《内经》“秋伤于湿”为“秋伤于燥”之误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喻昌C.张志聪D.柯琴E.吴谦

25.用人参败毒散治疗痢疾的医家是()

A.张机B.刘完素C.喻昌D.叶桂E.丁泽周

26.临证善用生化汤的医家是()

A陈自明B.傅山C.武之望D.王肯堂E.王熙

27.提出“阳化内风”理论的医家是()

A•李杲B.叶桂C.刘完素D.朱震亨E.缪希雍

28.王清任认为导致半身不遂的原因是)

A元气亏损B.真阴亏损C.外邪侵袭D.痰湿作祟E.肝风内动

29.补阳还五汤重用()

A当归B.川号C.桃仁D.黄黄E.地龙

30.吴师机认为膏药的功用主要是()

A.消散B.补益C.拔截D.清热E.温里

31.撰写《随息居饮食谱》的医家是()

A.孙思邈B.王士雄C.钱乙D.李杲E.孟诜

32.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A张锡纯B.丁泽周C.王清任D.唐宗海E.悻铁樵

33.临证善用生药的医家是()

A张机B.张从正C.张介宾D.张璐E.张锡纯

34.张锡纯治疗大气下陷证诸升陷汤均应用()

A人参B.黄黄C.白术D.山药E.甘草

35.擅用对药的医家是()

A.张元素B.张介宾C.张志聪D.张山雷E.施今墨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

每小题1分,共15分)

36.孙思邈用药饵养生的方剂有()

A地黄汤B.黄精膏C.不老延年方D.八仙长寿丸E.彭祖延年柏子仁方

37.刘完素预防中风常用的方剂是()

A八风散B.愈风汤C.天麻丸D.地黄饮子E.小续命汤

38.张元素的制方大法有()

A.风制法B.热制法C.湿制法D.燥制法E.寒制法

39.张从正下法包括()

A催生B.下乳C.磨积D.逐水E.破经

40.李杲所创制的方剂有()

A.升阳散火汤B.升陷汤C.升阳除湿汤D.当归补血汤E.当归六黄汤

41.朱震亨临证将火证分为()

A郁火B.虚火C.实火D.阴火E.食火

42.薛己重视脾胃与肾命思想渊源于()

A.王冰B.钱乙C.张元素D.李杲E.朱震亨

43.缪希雍将血症分为()

A.血虚B.血瘀C.血凝D.血涩E.血热

44.张介宾真阳论内容是()

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精气之辨

45.清初三大家是()

A.喻昌B.张璐C.吴谦D.傅山E.李中梓

46.傅山补气最常用()

A人参B.黄黄C.白术D.山药E.莲子

47.叶桂认为肝风内动病机是()

A水不涵木B.怒劳忧思C.肝肾不足D.中阳不足E.气血不足

48.吴师机的膏药组方特点有()

A.多法合用B.气味俱厚C.喜用大方D.重视引药E.膏面移药

49.王士雄治疗暑病常用()

A.白虎汤B.竹叶石膏汤C.清暑益气汤D.清营汤E.清宫汤

50.唐宗海慎用大黄的依据有()

A实邪留存已久B.正气已衰C.大便澹薄D.舌苔微黄E.脉数

三、判断题

(正确答案划“A",错误答案划“B”,每小题1分,共15分)

51.陈自明治疗妇科疾病重视调治肝脾。()

52.张从正使用下法常与吐法前后连用。()

53.万全临证主张以望色为先。()

54.陈实功治疗疮疡初期先用消法。()

55.李中梓认为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56.王清任首先提出脑主神明观点。()

57.王士雄受其祖父影响,也主张中西医汇通。()

58.唐宗海补血首选四物汤。()

59.张锡纯用寿胎丸治疗肾虚滑胎。()

60.施今墨总结治痹8法。()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30分)

61.筒述张元素的制方大法理论。

62.简述李杲临证经验。

63.简述朱震亨治疗阴虚火动证的用药特点。

64.简述万全临证用药特色。

65.简述张介宾治疗虚损的特色。

66.简述叶桂久病入络的用药特点。

五、论述题

(任选1题,共10分)

67.试述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方法。

68.分析张从正所治头热痛医案。

中医各家学说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黄帝外经》C.《扁鹊内经》D.《扁鹊外经》E.《白

氏内经》

2.对于医学流派的形成年代,任应秋先生的观点是()。

A.金元时期B.战国以前C.汉代以前

D.秦汉之际E.宋代以前

3.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o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

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

4.孙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A.方证同条,比类相附B.重视经络

C.突出治法研究D.八纲辨证E.用章句法注释

5.哪部医著既是一部伤寒验案集,又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专著?()

A.《千金翼方》B.《注解伤寒论》

C.《伤寒百证歌》D.《伤寒发微论》E.《伤寒九十论》

6.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A.方有执B.喻昌C.张璐D.孙思邈E.柯琴

7.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张从正时分化出()。

A.易水学派B.温病学派C.滋阴派

D.伤寒学派E.攻邪派

8.攻邪派的师祖是()。

A.张宛丘B.朱震亨C.张元素D.李东垣E.吴又可

9.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A.李东垣B.薛己C.孙一奎D.赵献可E.李中梓

10.对外感温热病的研究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B.汉代末年的《伤寒杂病论》

C.金元时期的火热论D.明末的《瘟疫论》

E.清代中叶的《温热论治》

11.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A.朱沛文B.唐宗海C.张锡纯D.辉树珏直.陆彭年

12.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

A.张子和B.孙思邈C.吴有性D.刘完素E.朱震亨

13.惟一传世的唐代《伤寒论》传本收藏于()。

A.《备急千金要方》B.《素问玄机原病式》

C.《宣明论方》D.《局方发挥》E.《千金翼方》

14.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A.《伤寒论指微》B.《婴孺论》C.《颅卤方》

D.《钱氏小儿方》E.《小儿药证直诀》

15.陈自明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基础方是()。

A.十全大补汤B.四君子汤C.四物汤

D.生化汤E.逍遥散

16.金元四大名医之首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李东垣E.朱丹溪

17.“火热论”出自()o

A.《素问玄机原病式》B.《宣明方论》

C.《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D.《三消论》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18.太阴头痛,张元素以何药引经?()

A.蔓荆子B.白芷C.柴胡D.苍术E.细辛

19.《儒门事亲》的作者是()0

A.刘守真B.张元素巴张子和D.李杲E.朱丹溪

20.“降火补阴之妙药”是指何方?()

A.大补阴丸B.六味地黄丸C.黄连解毒汤

D.四物汤加炒黄柏E.升阳散火汤

21.”阳有余阴不足论”出自()。

A.《局方发挥》B.《金匮钩玄》C.《格致余论》

D.《伤寒论辨疑》E.《脉因证治》

22.下列哪位不是明代医家?()

A.张介宾B.程国彭C薛立斋D.赵献可E.陈实功

23.《内科摘要》的作者是()。

A.张介宾B.万全C.龚廷贤D.吴有性E.薛己

24.薛己对命门的认识是()。

A.左肾右命门B.乃两肾中间之动气

C.男子之精室、女子之子宫D.为人身之大主

E.七节之旁、中有小心

25.提出“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的医家是()。

A.钱乙B.万全C.陈实功D.李中梓E.绮石

26.下列哪项不是龚延贤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A.调理气血B.调理脾胃C.论三焦相火

D.辨治泄泻呕吐E.老年医学的研究

27.下列哪一项不是孙一奎对命门的认识?()

A.命门为两肾间动气B.命门属坎中之阳

C.命门为人体生生不息之根D.命门对人体呼吸有重要作用

E.命门内寄相火

28.《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作者是()o

A.张景岳B.陈实功C.杨继洲D.缪慕台E.李中梓

29.下列哪项不是阳非有余论的观点?()

A.有阳则生,无阳则死B.阳主生,阴主杀

C寒主杀,热主生D.阳气要时时虑其不足E.注重滋阴降火

30.“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一语的提出者是()。

A.薛己B.孙一奎C.赵献可D.张介宾E.李中梓

31.《瘟疫论》的作者是()。

A.吴有性E.叶桂C.薛雪D.吴塘E.王士雄

32.绮石认为虚劳之病机最为关键的脏腑是()。

A.肺脾肾B.肝脾肾C.肝脾命门D.心肺肾E.肝心肾

33.《医门法律》的作者是()。

A.喻昌B.张石顽C.叶天士D.张介宾E.万全

34.傅山在分析妇科诸证病机时,特别注重哪三脏的作用?()

A.肺脾肾B.肝脾肾C.心肺肾D.心脾肾E.心肝肾

35.最能反映张璐学术思想的著作是()。

A.《本草逢源》B.《诊宗三昧》

C.《千金方衍义》D.《张氏医通》E.《伤寒绪论》

36.对于风证病机的认识,叶桂的见解是()。

A.阳化内风说B.气虚说C.湿热痰说

D.肝肾阴虚说E.内虚暗风说

37.伤寒温病皆可用下法,下列哪项观点是错误的?()

A.伤寒里实方下,温病热盛即下

B.伤寒其邪在表,自气分而传人血分,下不厌迟

C.温病其邪在里,由血分而发出气分,下不厌早

D.温病下法其证不必悉具

E.温病必俟其粪结而后下之

38.王清任治疗头面四肢和周身血管血瘀证的方剂是()。

A.通窍活血汤B.血府逐瘀汤C.膈下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E.身痛逐瘀汤

39.补阳还五汤妙在重用黄黄,使亏损之五成元气得以恢复,黄黄的用量是()。

A.二两至三两B.四两至六两C.二两至六两D.四两至八两E.六两至

八两

40.王泰林疏肝通络法常选的药物有()。

A.香附、郁金B.苏梗、青皮、橘叶C.巴旋覆、新绛、归须、桃仁、泽兰叶D.当

归、杞子、柏子仁、牛膝E.炙甘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

二、多项选择题1.《黄帝内经》所借用的古代哲学的范畴包括()。

A.精B.气C.血D.阴阳E.五行

2.研究《伤寒论》的宋代医家有(•)。

A.韩祗和B.朱肱C.庞安时D.许叔微E.郭雍

3.李杲著有()。

A.《医学启源》B.《珍珠囊》C.《脾胃论》

D.《内外伤辨惑论》E.《兰室秘藏》

4.刘完素的著作有()。

A.《素问玄机原病式》B.《宣明论方》

C.《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D.《三消论》

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5.朱震亨对相火的认识是()»

A。肾为相火B.相火为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

C.胆为相火D.相火之常,为人身动气

E.相火妄动,为人身之贼邪

6.孙一奎的学术思想有()。

A.命门学说B.阳非有余论E.三焦相火论

D.外感热病的见解E.真阴不足论

7.李中梓“水火阴阳论”的观点有()。

A.气血是人身之本B.水火宜交不宜分

C.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更重要

D.补气在补血之先,养阳在滋阴之上E.强调补气补阳药的运用

8.论治八法中,不当下而下的病证有()。

A.伤寒表证未罢B.邪虽入里,尚未结实

C.阴结便硬D.高年血燥,新产血枯E.病后亡津亡血

9.散阴膏的适应证是()。

A.阴证腹痛,寒湿泄泻B.风寒湿痹,筋骨疼痛

C.跌打损伤D.脾虚泄泻E.上热下寒

10.唐宗海的治学特点是()o

A.博采众长B.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

C.治学严谨D.重视实践E.务求实效,并究其得效之理

三、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内。每空0.5分,本大题共10分)

1.《黄帝内经》一书,包括与各81篇。

2.伤寒学派始于,盛于。

3.李杲,字,晚号,金代人,金元医学四大家之一。

4.刘完素认为“行血则,调气则

5.朱丹溪治疗郁证的代表方是。

6.李中梓说:“气血俱要,而补气在___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_____之上”。

7.喻昌的学术成就影响较大者是“”和“'

8.叶桂认为补任脉之阴当首选,补督脉之阳当首选

9。王泰林辨治肝病的纲领是,以、、为纲。

10.麻九畴,字知己,是的入室弟子。

四、判断题(下列命题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J”,认为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

本大题共8分)

1.温补学派是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延续。()

2.张锡纯理论上的衷中参西,即以中医为主体,参照西医之说,进行文字上的比附而

已。()

3.钱乙创立了滋补肾阴的千古名方一一六味地黄丸。()

4.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对补土派有启示作用。()

5.“气有余便是火”的著名观点是由刘完素提出的。()

6.孙一奎认为“三焦、包络为相火”与朱震亨“相火论”的观点相一致。()

7.“大气”一词,首先见于《伤寒论》。()

8.叶桂认为,久病人络,治疗不可企求速效,当以丸剂缓攻为上。()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本大题共16分)

1.河间学派的概念是什么?研究内容有哪些?创始医家是谁?

2.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如何认识的?

3.缪希雍“吐血三要法”是什么?

4.简述王清任对血瘀证的分部治疗方法。

六、论述题(每小题8分,本大题共16分)

1.试述朱震亨“阳有余阴不足论”的主要内容。

2.试述李中梓脾肾同治的主要特点。

中医各家学说模拟试题卷(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A4.A5.E6.A

7.E8.A9.A10.A11.B12.C

13.E14.E15.C16.A17.A18.D

19.C20.D21.C22.B23.E24.A

25.B26.C27.E28.D29.E30.D

31.A32.A33.A34.B35.D36.A

37.E38.A39.D4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2.ABCDE3.CDE4.ABCDE5.DE

6.AC7.ABDE8.ABCDE9.ABCDE10.ABCDE

三、填空题

1.《素问》《灵枢》2.晋唐明清'3.明之东垣老人河北真定4.便

自愈后重除5.越鞠丸6.补血滋阴7.秋燥论大气论8.龟板鹿

茸9.肝气肝风肝火10.张从正

四、判断题

1.V2.V3.V4.V5.X6.V7.X8.V

五、简答题

1.答:河间学派是以宋金时期河北河间著名医家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以阐发

火热病机、善治火热病证而著称于世。以火热论为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刘完素在运气学说

的启发下,在潜心研究《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形成了火热论的思想。大倡“六气

皆能化火”说,“五志过极皆为热甚”说,主张药用寒凉,成为河间学派的创始医家。

2.答:钱乙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二

病理特点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变化迅速。

3.答:(1)宜行血,不宜止血:认为血不循经络者,气逆上壅所致,故行其血,通其瘀,

则血行经络,不求其止而血自止。(2)宜补肝,不宜伐肝:吐血者,肝失其职,不能藏血所

致,养肝则肝气平,施其藏血之职,血有所归。伐之则肝不能藏血,血愈不得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