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素养评价(一)(第一〜四章)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
是()
A.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可预测该种群数量将上升
B.年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减去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
D.种群密度大小是判断生物有益或有害的依据,也是检查防治效果及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势的基础
【解析】选Ao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对种群一段时期以来的统计数据,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大于
死亡率,但该种群未来一段时间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A错误。
2.巴西红耳龟是入侵我国的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鹭、浣熊等众多天敌猎取龟卵、
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等,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在我国将一直呈“J”形增长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解析】选A»巴西红耳龟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
捕法,A正确;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鹭、浣熊等众多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
本保持稳定,则其年龄结构应为稳定型,B错误;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起初由于食物充
足、缺乏天敌等,种群数量的增长类似“J”形增长,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
物的数量增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呈“S”形增长,C错误;巴西红耳龟的防
治应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D错误。
3.如图为某生物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已知横轴上的图形与横轴下的图形为对称
关系,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a〜c段,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是b
C.a〜f时间段,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很有可能发生了改变
D.a〜。和d〜e时间段,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解析】选B。据图可知,a〜c时间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从。开始增加到最大,又从最大减小
到种群数量一直增加,直到数量相对稳定,因此a〜c时间段,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A
项正确。种群数量刚达到最大的时刻是增长速率减小到。时,即图中的c时刻,B项错误。d〜
f时间段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即种群数量下降,且持续时间较长,不符合在/T值附近波动的
特征,因而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很可能减小了,C项正确。a〜8时间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大
于0,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e时间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
量不断减少,且减少速度越来越快,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项正确。
4.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很多植物的花都是白天开放,夜晚闭合;如果将光线遮挡起来并降低
温度,即使在白天,花也会闭合。这个实验表明:影响植物开花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B.光线
C.阳光和温度D.植物种类
【解析】选配如果将光线遮挡起来并降低温度,花也会闭合,与白天不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阳光和温度,这个实验说明,影响植物开花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和温度。
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相同
B.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
C.任何区域内的群落经过演替最终都会形成森林生态系统
D.人类活动一定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解析】选Bo森林火灾后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
替;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是初生演替,该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群落演替
最终是否形成森林生态系统要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类活动有可能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
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专用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解析】选B。物质循环中碳、氮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A正确;森林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在生
物群落中普遍存在,C正确;群落中绿色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所
利用,D正确。
6.种群的数量波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气候、食物属于外源性因素
B.捕食能将被捕食者的种群密度制约在一定水平
C.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D.内分泌因素对种群数量没有调节作用
【解析】选D。气候、食物属于外源性因素;捕食能将被捕食者的种群密度制约在一定水平;
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内分泌因素也会对种群数量起到一定的调节作
用。
7.贻贝通常固着在海滩区域的礁石上生活,而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
入贻贝的居住区域。生态学家研究海星对贻贝分布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A.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除去海星会导致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小
C.海星是入侵物种,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
D.海星可能通过捕食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
【解析】选D。贻贝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A错误;
据图分析,除去海星,则贻贝的分布区下限下降,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大,B错误;贻贝通常固着
在海滩区域的礁石上生活,而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
域,说明海星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但海星不是外来物种,C错误;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
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使得贻贝的分布区下限上升,说明海星可能通过捕食
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D正确。
8.若将某森林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灰桦”,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
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变化结果如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更换树更换树种后占比/%
物种种前占
0年50年100年150年200年
比/%
灰桦11005211
野生
303628174
蓝果木
红枫405039248
山毛棒9209315887
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竞争中被逐渐取代
C.山毛样的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
D.更换树种改变了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
【解析】选B。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灰桦所占的百分比由
100%逐渐降低为1%,即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竞争中被逐渐取代;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山
毛棒的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更换前和更换后比较,更换树种并没有改变该群落最终演
替的方向。
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解析】选A。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呈“J”
形增长,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其发生
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近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得越多,对资
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
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作用,D错误。
10.某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处于第二个营养级。现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中,调
查黑线姬鼠与Z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
12345678
/年
黑线姬鼠
185001920014500115009400950094009500
数量/只
Z的种群
100120190240170160170160
数量/只
A.在引种初的4年内,物种Z处于理想环境中
B.在第3年,Z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
C.黑线姬鼠和Z最可能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
D.Z种群数量增加时,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会减少,二者一定为竞争关系
【解析】选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引种初的4年内,物种Z每年的数量增长倍数(4)不相
等,说明物种Z不呈“J”形曲线增长,故物种Z不是处于理想环境中,A项错误;在第4年,Z
种群数量最多,其种内斗争最激烈,B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
统后,一段时间内Z种群数量随黑线姬鼠数量的增多而增多,当黑线姬鼠的数量达到一定水
平时,其数量开始减少,而此时Z种群数量继续增加,一段时间后Z种群数量开始减少,然后两
者趋于相对稳定,说明黑线姬鼠和Z最可能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C项正确、D项错误。
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S”形曲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
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
【解析】选Ao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如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
会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简单,如过量砍伐树木,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优势
种的数量变化符合“S”形曲线,但前一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在此阶段将会下降,B错误;群
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使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
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也会发生演替,只是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原来有差别而
已,D错误。
12.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加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只狼组成的狼
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解析】选B。由于陆生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猎物从生
产者获得的能量只有10%传给了狼,B错误。
13.某研究小组对浙江近海6个不同区域中的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如
图,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q
E
W
)
翊
戴
国
鼎
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
B.区域⑥溶解氧可能最少
C.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
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唯一因素是温度
【解析】选Do单细胞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当光
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⑥区域藻类数量最多,呼吸消耗氧气最多,溶解氧可能最少,B正确;
区域⑥中,a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C正确;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不是
温度,D错误。
教师
专用
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养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水面上方黄瓜藤枝蔓茂
盛。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大棚里同时种了--种特殊辣椒起驱
虫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该生态系统中螃蟹、漂浮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
D.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以作为分解者
【解析】选Bo该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人的作用是关键的,不仅需要太阳光能还需要人为
输入能量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错误;特殊辣椒具有驱虫作用是因为辣椒能释放
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B项正确;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
构成群落,C项错误;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的是排泄物经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
无机盐,所以蔬菜和黄瓜不是分解者,D项错误。
14.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
得以恢复。如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植物种类数/株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草丛3400
2针叶林52121
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
4常绿阔叶林1063116
A.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B.恢复稳态的能力最强的是针、阔叶混交林
C.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
D.随着演替时间的延长,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多
【解析】选B»在有生物生存的地区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
越复杂,恢复稳态能力越弱,恢复稳态能力最强的是草丛,B错误;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垂
直结构和动物的分层现象更为复杂,C正确;群落演替的趋势是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营养结构
变复杂,D正确。
15.(2021•湖北适应性测试)如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裸鲤水生昆虫
I
浮游藻类一浮游动物
A.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
B.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C.该食物网中,水生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
D.浮游动物与水生昆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的相关知识。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A
正确;由图可知,从生产者(浮游藻类)到高级消费者,共5条食物链,B正确;该食物网中,水生
昆虫属于第三营养级,C错误;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
定,D正确。
1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A-G为不同能量形式,①〜
④为能量数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B为第二个营养级摄入体内但未被同化的粪便量
B.图中C为第二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数值为①和②的差值
C.图中D为第二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D.图中E为第二个营养级的净次级生产量,数值为①-(②+③)
【解析】选配图中B为第二个营养级摄入体内但未被同化的粪便量,A正确;图中C为第二
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数值为①-②,B正确;图中D为第二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细胞呼
吸散失的能量,C错误;图中E为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净次级生产量),数值
为①-(②+③),1)正确。
17.下列对关系式GP=NP+R的理解,正确的是()
A.GP表示总初级生产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
B.NP表示总初级生产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
C.R表示净初级生产量、NP表示呼吸消耗量
D.R表示净初级生产量、GP表示呼吸消耗量
【解析】选A。GP表示总初级生产量,NP表示净初级生产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A项正确。
18.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稻田无垂直结构
B.土壤动物不存在分层现象
C.在草原不能过度放牧,即使适当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是不利的
D.利用农作物秸秆培育蘑菇,使农作物的同化量中的能量流向了蘑菇
【解析】选Do水稻田也有垂直结构,A错误;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所以土壤中的动物群落也存在分层现象,B错误;如果适当放牧,就可以促进植被的生长,同
时动物的排泄物也是很好的肥料,而且还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适当放牧可
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增强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利用农作物秸秆培育蘑
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秸秆流向了蘑菇,D正确。
19.下列关于能量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能量金字塔中的a、c分别代表生产者、三级消费者
B.图中生物能构成一条食物链
C.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D.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来说,往往一棵树上栖息着好多昆虫,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则呈
倒置状态
【解析】选C。c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个营养级,A错误;题图中生物构成多条食物链并形
成食物网,B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所
以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C正确;对于一个生态
系统来说,它的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且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时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按营养级
由低到高绘制成的能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形,D错误。
20.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I、II、III和IV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IH
B.生产者为第一个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D.①⑦⑧过程以CO?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解析】选D。I为大气中的CO?库,IV是分解者,二者不能参与食物链的构成,A错误;生产
者同化的碳的总量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①的总量,B错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
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豆科植物的光合作用,即①过程,C错误;碳在群落
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的形式流动,在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即①⑦⑧过程以CO?的
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正确。
21.某湖泊中,水里的DDT浓度为0.03ppm(BP0.03Ng/g),甲物种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
DDT浓度的7万倍,乙物种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DDT浓度的17万倍,丙物种体内的DDT浓
度为水中DDT浓度的100万倍。由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最可能是()
A.丙f乙f甲B.甲一乙f丙
C.甲一丙一■乙D.乙f丙一■甲
【解析】选B。DDT可沿食物链积累和浓缩,具有生物放大效应,故B项正确。
22.(2021•湖南适应性测试)中国绿色基金会等公益机构发动社会力量在荒漠化地区植树造
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树造林是缓解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B.荒漠地区造林应多采用本地乡土树种
C.荒漠地区造林能促进能量的循环流动
D.植树造林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解析】选Co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植树造林是缓解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地区造林
应当多采用本地乡土树种;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流动;植树造林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
态功能。
23.下图表示温室鱼一菜互生种植养殖系统。该系统通过巧妙设计,以水为媒,实现了“养鱼
不换水,种菜不用土和肥”的鱼一菜互生良性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蔬菜
A.蔬菜种植可以为鱼类养殖提供净化水和02
B.鱼类的残饵、粪便等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作为蔬菜的营养成分
C.输入该系统太阳能的总量远远小于输出该系统的能量
D.该系统物质能够自给自足,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稳定性
【解析】选Do由题图可知I,水在蔬菜和鱼塘之间循环流动,蔬菜可以利用水体中的N、P等
矿质元素,同时能吸收CO,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心所以蔬菜种植可以为鱼类养殖提供净化水和
Oz,A项正确;鱼类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可作为蔬菜的营养成
分,B项正确;人类要源源不断地从该系统中输出鱼、蔬菜等,所以该系统物质不能自给自足,
要不断地向该系统输入有机物和无机物,C项正确,D项错误。
24.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会增强该牧草的竞争力
B.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种群密度确定
C.越长的放牧间隔越有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
I).禁止放牧一定能增加草地物种多样性
【解析】选B。家畜只食用一种牧草会使该牧草种群数量减少,竞争能力减弱,A错误;根据牧
草种群密度可以得出种群数量,进而合理安排放牧,B正确;牧草种群增长将按照“S”形曲
线,长期间隔后使种内斗争加剧,牧草生长速率减慢,C错误;禁止放牧可能导致群落中某种
牧草占优势(优势种),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D错误。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析】选Do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越强,稳定性越高;生物多样性受
到威胁,与人类活动有明显的关系,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
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卖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
一。圆圈表示个体。该样方个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o
(2)如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荚菜的种群密度为
取样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草原兔子种群密度时,第1次捕捉100只,做标
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再次捕捉128只,标记个体仅有4只,则该草原兔子种群数量约为
只。兔子在第一次捕捉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值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
可能会偏(填“大”或“小”)。
【解析】(D样方内个体计数时,注意样方内部、相邻两边及其顶点个体均计数(一般计上不
计下,计左不计右).
⑵第1组和第6组为不真实值,要舍去,然后把剩下的8组数值相加,求平均值。
(3)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范围大的动物,如田鼠;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
的动物。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要适宜,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4)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公式为:游“•n/m,故该草原兔子种群数量为
128X(1004-4)=3200(只).如果兔子第一次捕捉后更难捕捉,会使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值偏小,
最终导致个体总数计算值大于实际值。
答案:(1)11
(2)3
(3)标志重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4)3200大
27.(10分)(2021•广东适应性测试)早在明朝,我国劳动人民己经懂得根据鱼类的不同食性
和栖息特点进行混合放养,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如表为某鱼塘中鱼的种类、栖息水层和
主要食物的对应关系。
某鱼塘中鱼的种类、栖息水层和主要食物
鱼的种类栖息水层主要食物
鲤鱼上层浮游植物
稣鱼中上层浮游动物
草鱼、蝙鱼中下层水草、浮萍
鲤鱼、鲫鱼底层底栖动物、有机碎屑
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鱼类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形成了群落的结构,有利于养殖鱼类对鱼塘
水体空间和的充分利用。
(2)能量从太阳能到鳗鱼的流动途径是。为维持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放养鱼苗时
编鱼的投放量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鲤鱼。
⑶给鱼塘施肥可以提高鱼的产量,但某些情况下又会造成鱼的死亡,原因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鱼塘的不同水层指的是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所以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由表可知,鱼的
栖息水层不同,主要食物也不一样,说明垂直结构有利于鱼类对鱼塘水体空间和食物资源(条
件)的充分利用。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由表可知端鱼吃浮游动物,而浮游动
物吃浮游植物(生产者),所以太阳能首先被浮游植物(生产者)固定,沿着食物链(浮游植物一
浮游动物一端鱼)流动到鳗鱼;鳗鱼属于第三营养级,就鱼属于第二营养级,而能量流动逐级
递减,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端鱼的投放量要小于鲤鱼。
(3)鱼塘施肥可促进浮游植物等的生长繁殖,为鱼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但
一次性施肥过多则会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从而造成鱼类缺氧死亡。
答案:(1)垂直食物资源(条件)
(2)浮游植物一浮游动物一鳗鱼小于
(3)鱼塘施肥可促进浮游植物等的生长繁殖,为鱼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但
一次性施肥过多则会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从而造成鱼类缺氧死亡
丽
皆i【补偿训练】
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
(1)蛇在最长的食物链中处于第个营养级。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营
养级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o
⑵在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随季节更替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若该群落由于火灾被毁灭,经若干年后此地又重新形成新的群落,这种群
落演替类型属于。
(3)图中“一”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表示的方向。
(4)若狐侵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保持相对稳定,则表明生态系
统具有能力。
【解析】(1)蛇所在的最长食物链是草一食草昆虫一蜘蛛f蛙一蛇一猫头鹰,蛇在该食物链中
处在第5个营养级。图中只有恒温动物的食物链是草一兔一猫头鹰和草一鼠一猫头鹰,食物
链的营养级数目只有3个,可见,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比仅有恒温
动物的多。
(2)动植物种类随季节更替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由于火灾被
毁灭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所以图中“一”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
表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
(4)生态系统会保持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5多(2)时间次生演替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自我调节
28.(10分)如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针阔叶季风常绿
群落演替灌草丛针叶林
混交林阔叶林
群落垂直结构层数2345
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46
光能漏射率/%62.244.73.31.1
总初级生产量
17.4355.50116.61150.81
生(f,hm2•a')
产净初级生产量
1.5014.5223.8826.00
者(t•hm2•ai)
总生产量/总呼吸量1.091.351.261.21
注明: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
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o
(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总初级
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增多有关。
(3)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是指全部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而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全
部生产者固定并贮存的能量,统计数据表明,在由针叶林到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程中,生
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有下降趋势,试解释可能的原因:
教师专用司【解题指南】
(1)明确表格含义:
结合题中信息分析表格的“行”“列”的含义,明确不同类型的植物各项指标的关系,即群
落演替与群落垂直结构、叶面积指数及生产量的关系。
(2)信息整合转换:
①随着演替的进行,垂直分层越来越多。
②群落垂直分层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与光能漏射率呈负相关。
③生产者有关生产量的数据与演替时间呈正相关。
【解析】(1)根据群落演替类型的概念判断属于次生演替,群落分层越多,物种的丰富度越高。
(2)光能截获率=1-漏射率,截获率高的原因与植物的分层有关,分层越多,光能漏射率越低。
(3)总生产量/总呼吸量分析,一段时间内总生产量增加,比值减小,则说明总呼吸量增加。
答案:(1)次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2)增大分层
(3)随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全部生物的总呼吸量不断增加,而绿色植物可利
用的光能有限,限制了光合作用总生产量的增加
教师专用》【方法规律】表格是信息呈现的一种重要方式,类型有内容比较表、实验过程表、
数据对比表等。解答这类问题一般思路如下:
(1)“明确表格含义”一一审题时要确定表格设置的目的和类型,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标题
的含义、单位以及围绕表格所作的各种文字说明,特别是表格的备注说明。
(2)“信息整合转换”一一结合问题重新审阅表格信息,分析各行各列数据变化的特点和原
因,将表格信息转换成文字信息,并联系相关的知识点,最终回扣设问。
(3)“结合教材解答”一一依据以上分析使用规范语言准确表达,注意借用教材中的经典语
句,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切忌口语化和错别字的出现。
29.(10分)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
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如图甲为人
工湿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
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相比其他污水处理方式,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净化率高的特点。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流入
上行池,在上行池中可以养殖一些鱼、虾等水生动物,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某调查小组对湿
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调查:
DA
1.5x10«J/(m^.a)7.5x106J/(m2.a)
CB
2.7x13J/(n?.a)4.0x10SJ/(m^.a)
丙
①图乙中的I和II分别表示鲤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西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码头托管合同范本
- 农村拆除合同范本
- 2025年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承揽合同范本电焊
- 设计总监的合同范本
- 消防招标合同范本
- 未来科技领军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概览
- 新西兰劳务合同范本
- 电商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机遇
- 2024年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招聘1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广东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含必背答案
- 餐饮企业牛奶产品推广方案
- 2025年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工程造价鉴定申请书
- 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课件练习一
- 《房屋建筑发展史》课件
- 第6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数学探究鸡蛋饼的分割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 如何开展中医护理技术
- 麻醉、精神药品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