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14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14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14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14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1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______。A.《论语》B.《大学》C.《孟子·(江南博哥)尽心上》D.《劝学篇》正确答案:C[解析]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

下列表述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是______。A.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B.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C.社会要求会阻碍个体素质的发展D.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正确答案:A[解析]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因此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B、D两项为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3.

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______。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答案:D[解析]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并且具有可塑性,即遗传提供的可能会在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

4.

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______。A.生产性B.科学性C.民主性D.商品性正确答案:C[解析]教育的民主性体现为教育的普及、教育机会的均等及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

5.

著名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这一观点支持了教育的______。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心理起源说正确答案:B[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学习是动物的生存本能,“印刻”的概念恰恰体现了动物这一本能。

6.

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______。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D.CSE评价模式正确答案:A[解析]目标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7.

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规校纪。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______。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学科课程D.经验课程正确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隐性课程是伴随着显性课程而生的,没有显性课程也就没有隐性课程。

8.

“你是个文静的孩子,学习认真,能独立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属于______。A.前置评价B.即时评价C.量化评价D.质性评价正确答案:D[解析]质性评价是指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的评价,题干中的评价属于描述性的语言。

9.

《学记》云:“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提出的教学原则是______A.犹豫原则时间原则谦逊原则团结互助原则B.犹豫原则时间原则循序原则学习观摩原则C.预防原则及时原则谦逊原则团结互助原则D.预防原则及时原则循序原则学习观摩原则正确答案:D[解析]“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采取预防措施;“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0.

有一天,小明上学迟到了。班主任并没有立刻把小明找来训斥一顿,而是在班上责备全体同学:“咱们班今天有人迟到了,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事后,全班的人都来教育小明,对他说:“你迟到了,就等于说我们全班都迟到了!”小明很快就克服了上学迟到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品德教育体现的德育原则是______。A.平行教育原则B.疏导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平行教育原则,又叫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通过对集体的教育影响个体,通过对个体的教育影响集体。题干中班主任对小明的教育是通过对集体的教育来影响小明个体的体现,是平行教育原则的体现。

11.

利用校园的文化墙和黑板报来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______。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说服教育法正确答案:C[解析]利用学校环境影响学生品德,属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属于情感陶冶法。

12.

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红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______。A.视觉后像B.联觉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正确答案:A[解析]视觉后像是指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短暂的时间的现象。

13.

孙老师讲课时,迟到的王娜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她。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______。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正确答案:C[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同学们把目光投向王娜,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付出意志努力,因此是无意注意。

14.

对于“在天平的一边加一点东西,天平就失去平衡,怎样使天平重新平衡”的问题,儿童不仅会考虑把东西拿走,还能考虑改变另一边的力臂来维持平衡。这表明该儿童处于______。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解析]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可逆性和补偿性。题干所述是思维补偿性的表现,因此该儿童所处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

15.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进行识字学习时,有的按字音归类识字,有的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种知识学习的策略是______。A.组织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正确答案:A[解析]归类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

16.

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卓卓道德发展处于______。A.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B.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C.寻求认可定向阶段D.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正确答案:C[解析]处于寻求认可定向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以和谐为导向,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

17.

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______。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正确答案:A[解析]该学生的典型表现符合多血质的气质类型。

18.

在指导学生参考面试考试时,除了对面试内容的重点讲解外,教师还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进入面试考场中的仪表、仪态、眼神以及与考官打招呼等细节,以给考官留下好印象,这是利用了______。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正确答案:C[解析]首因效应是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出判断的现象。在面试考试时,注重仪表仪态以及初入考场时与考官的互动等都是为了给面试官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利用的是首因效应。

19.

转学生小红在加入新班级之前总是担心不适应新生活,但进入学校和新班级后,她深深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同学老师相处也非常融洽,甚至为自己能够进入该班而感到自豪,这体现了群体的______。A.归属功能B.支持功能C.认同功能D.塑造功能正确答案:A[解析]群体的归属功能是个体一旦明确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的,就能免除孤独与怯懦,获得安全感。在群体中能够感到踏实、感到温暖,甚至会为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0.

教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材料的组织的阶段是______。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生命阶段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教师在不同阶段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能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需要,题干中描述是处于该阶段的特征。

21.

王丽是一名中学生,每次下课总是去卫生间反复洗手,自己也知道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这是______的表现。A.强迫症B.焦虑症C.恐惧症D.抑郁症正确答案:A[解析]强迫症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例如门是否锁好)、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二、辨析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

美育就是艺术教育。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它的内容比艺术教育要宽阔得多。美育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指的是人对自然、社会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美。(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综上所述,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

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3.

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各种情境中,这是一种垂直迁移。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垂直迁移是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乘法口诀属于一般原理,将其广泛迁移于各种情境中,属于一般迁移。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

初中生开始出现辩证思维。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初中生开始出现反思思维,高中生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一特点体现在: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初中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但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高中阶段才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正确答案:(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2.

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正确答案:(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3.

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正确答案: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4.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正确答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

材料:

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

老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铁重。”

老师:“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

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随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问题:

请从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的角度评析这位物理老师的做法。正确答案:(1)从教学原则的角度:该老师的做法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物理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所学内容“阿基米德原理”,而是首先不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教学过程遵循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材料中的物理老师在课堂中扮演了组织者的角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在学生遇到疑问时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材料:

王雪是初中三年级的女生,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上课和平时做作业都比较认真,学习总体成绩在班级处于中等水平,但是自信心有些不足。这次期末考试,她的其他课程考试发挥正常,只有数学没有考及格。她认为数学没有考好是因为她比别人笨,即使她再努力,数学也是学不好的。

问题:2.

分析王雪的归因对她以后的数学学习在其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正确答案: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材料中王雪总把数学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这样可能会形成对于数学学习的习得性无助的心理,这对于她日后的数学学习是不利的。

3.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指出王雪期末考试数学失利的归因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