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与性质_第1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与性质_第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与性质_第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与性质_第4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与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单选题1.元素X、Y、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元素Q位于第四周期,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YZQA.原子半径B.元素Y有等多种价态C.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D.可以推测是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B.同一原子1s、2s的电子云半径相同C.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属于化学变化D.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3.已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时,转移电子数为B.18g冰中孤电子对数目为C.1molNaOH中含有键的数目为D.7.8g中阴离子数为4.下列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Mg3s2 B.N2s22p3 C.Si3s23p2 D.Ni4s25.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是()①SO3②乙烯③乙炔④甲醛⑤NCl3⑥过氧化氢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6.磷酸铁锂(LiFePO4)电极材料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Li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小B.基态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C.基态P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5D.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7.高附加值产品的合成催化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均为:B.反应物→过程中,有键和键的断裂C.①→②过程吸收能量,且E为该过程正向的活化能D.该反应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8.下列有关原子光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过光谱分析可以鉴定某些元素B.电子由低能级跃迁至较高能级时,一定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燃放的焰火在夜空中呈现五彩缤纷的礼花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D.原子中的电子在跃迁时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光,这也是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9.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一种核素没有中子,基态原子的轨道为半充满,单质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与同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IVA族B.第一电离能: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D.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性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烯分子中的σ键和π键比例为5:1B.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kJ•mol﹣1)分别为738、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C.Na、P、Cl的电负性依次增大D.向配合物[TiCl(H2O)5]Cl2•H2O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有Cl-均被完全沉淀11.我国科学家以NiO−Al2O3/Pt为催化剂揭示了氨硼烷产生的机理。氨硼烷结构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氨硼烷分子含6molσ键B.基态Ni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C.N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D.氨硼烷所有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钠的第一电离能大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第三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1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的结构示意图:B.的结构示意图:C.的核外电子排布式:D.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14.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由单质间通过化合反应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和 B.和C.和 D.和15.四氯化锗()是光导纤维的常用掺杂剂,锗与硅同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B.的熔点比低C.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D.第一电离能大小: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p轨道不能形成σ键,只能形成π键B.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C.2px、2py、2pz轨道相互垂直,但能量相等D.电负性大于1.8的一定为非金属,小于1.8的一定为金属17.下列关于核外电子排布及运动状态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态的电子排布式,违反了洪特规则B.电子云图中的小点越密表示该核外空间的电子越多C.基态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D.电子层数为n的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1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Y>Z>X B.单质Y的熔点高于单质XC.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Z D.Z的所有含氧酸均为强酸1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位于同一周期,Y和R位于同一主族,这五种元素构成的一种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五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ZB.最高正化合价:Z>Y>XC.最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Z>W>RD.Y2Z2、RZ4分子中每个原子都符合8电子结构20.Q、W、X、Y是短周期主族元素,M中含有碳、氮、W、Z四种元素,M分子部分结构如图所示(…表示氢键)。Q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化合物W2Z能与Y2反应产生Z2,常温下,X的单质能溶于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有:极性键、非极性键和氢键B.Y的最高价含氧酸是最强酸C.工业上常用电解其氯化物冶炼X单质D.简单离子半径Q>Z>Y>X二、综合题21.前36号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性质如下表:A基态原子核外2p轨道上有1个自旋状态与2p轨道上其他电子相反的电子B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原子轨道排有电子,且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C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D前36号元素中,D元素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E基态各能级电子全充满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A与B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2)A、B、C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排列顺序(用离子符号表示)。(3)与C的化学性质相近但不同族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为(用元素符号表示)。(4)D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5)E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达式;高温条件下比稳定的原因。22.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Cr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图为;核外有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2)CH3CH2OH与H2O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分子(极性或非极性)外,还因为。(3)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纳米TiO2催化的实例如图所示。化合物甲分子中采取sp2方式杂化的碳原子个数为;化合物乙中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4)一种常用麻醉剂氯仿常因保存不慎而被氧化,产生剧毒光气(COCl2):2CHCl3+O2→2HCl+2COCl2,其中光气(COCl2)分子的立体构型为。(5)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介质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图所示。该分子中含有个σ键。23.2023年6月,科学家首次合成固态双铍化合物,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杂质。该分子入选2023年最“炫”分子榜单,其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固态双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2)基态Be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填“球形”或“哑铃形”)。(3)下列电子排布式分别代表铍微粒,其中失去1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少的是(填字母)。A.B.C.(4)硼与铍相邻,铍的第一电离能为,硼的第一电离能为,铍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硼的原因是。(5)卤化铍的熔点如表所示:熔点399488510①中原子的杂化类型为。②的熔点依次升高的原因是。(6)Be易形成配离子,该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24.回答下列问题:(1)氟原子激发态的电子排布式有,其中能量较高的是。(填标号)a.1s22s22p43s1b.1s22s22p43d2c.1s22s12p5d.1s22s22p33p2(2)某元素原子的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次外层内的所以轨道电子均成对。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区,写出该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3)图a、b、c分别表示C、N、O和F的逐级电离能I变化趋势(纵坐标的标度不同)。第一电离能的变化图是(填标号),判断的根据是;第三电离能的变化图是(填标号)。(4)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根据表中信息完成下列空白。元素XYZW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3ZO40.1mol∙L−1溶液对应的pH(25℃)1.0013.001.570.70①元素的电负性:ZW(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简单离子半径:WY(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③氢化物的稳定性:XZ(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现有6种短周期元素X、Y、Z、W、M、Q,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部分信息如下表:X阴离子电子层结构与氦原子相同Y最高价氧化物在空气中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Z双原子单质分子中键与键的数目之比为1:2W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M短周期元素中电负性最小Q元素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4请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Q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符号是,其电子云轮廓图为形。(2)Z的电负性W的电负性(填“>”或“<”,下同),Z的第一电离能W的第一电离能,Z、W、M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回答)。(3)中子数为8的一种Y原子常用于判断古生物化石年代,其原子符号是。(4)的VSEPR模型是,基态M原子中,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种。(5)中的X—Z—X键角比ZX3中的X—Z—X键角大,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2.【答案】D【解析】【解答】A.活化分子发生碰撞时,必须有合适的取向才能发生有效碰撞,故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故A不符合题意;B.电子层数越多,电子云半径越大,故2s的半径大于1s,故B不符合题意;C.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不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从能层、能级、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自旋状态四个方面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有效碰撞需要活化分子和合适取向;

B、电子层数越多,电子云半径越大;

C、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产生新物种;

D、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3.【答案】B4.【答案】D5.【答案】A【解析】【解答】①SO3中,S原子价电子对数是3,S原子杂化方式为sp2;②乙烯分子中,C原子形成3个σ键,无孤电子对,C原子杂化方式为sp2;③乙炔分子中,C原子形成2个σ键,无孤电子对,C原子杂化方式为sp;④甲醛分子中,C原子形成3个σ键,无孤电子对,C原子杂化方式为sp2;⑤NCl3分子中,N原子价电子对数是4,N原子杂化方式为sp3;⑥过氧化氢中,O原子原子形成2个σ键,有2个孤电子对,O原子杂化方式为sp3;采取sp2杂化的是①②④,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原子电子排布情况确定杂化类型,注意不要数错,同时要准确的确定出中心原子的种类。6.【答案】C【解析】【解答】A.Li元素位于第二周期IA族,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所以Li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小,A不符合题意;B.Fe为26号元素,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64s2,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后形成Fe2+,所以基态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B不符合题意;C.基态P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有3p轨道上共3个未成对电子,C符合题意;D.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占据的最高能级为2p能级,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的趋势

B.根据离子符号即可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

C.根据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即可写出核外电子排布

D.根据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即可判断7.【答案】C8.【答案】B【解析】【解答】A.不同的原子在电子发生跃迁时,吸收或发射的光谱不同,则可通过光谱分析可以鉴定某些元素,A说法不符合题意;B.原子的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后,由低能级跃迁至较高能级时,为物理变化,B说法符合题意;C.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主要体现为光(辐射),不同原子发射的光谱不同,则燃放的焰火在夜空中呈现五彩缤纷的礼花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有关,C说法不符合题意;D.原子中的电子在跃迁时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光,这也是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通过光谱分析可以鉴定某些元素;

B.电子由低能级跃迁至较高能级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C.焰色反应发生的过程: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激发态原子释放能量放出可见光;

D.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使整个原子处于最低状态,此时的原子成为基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相反,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降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

9.【答案】B10.【答案】D【解析】【解答】A.乙烯的结构式为,含有5个σ键,1个π键,σ键和π键比例为5:1,A不符合题意;B.该元素第三电离能剧增,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表现+2价,当它与氯气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B不符合题意;C.Na、P、Cl为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大,所以Na、P、Cl电负性依次增大,C不符合题意;D.向配合物[TiCl(H2O)5]Cl2•H2O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外界Cl-被完全沉淀,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含有1个π键1个σ键,共价三键中含有2个π键1个σ键,根据结构式即可找出比例

B.根据逐级电离能即可判断最外层电子数

C.同周期,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

D.配合物中,Ti2+的配位数是6,其中一个氯氯离子作为配体,故只能沉淀外界的氯离子11.【答案】C【解析】【解答】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氨硼烷分子中单键和配位键都为σ键,所以1mol氨硼烷分子含7molσ键,故A不符合题意;B.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基态镍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4s2,故B不符合题意;C.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轨道表示式为,故C符合题意;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氨硼烷分子中氢原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σ键即配对原子个数,即每一个共价键中必定含有一个σ键;π键即不饱和键,即每一个共价键中除了σ键以外的就是π键;

B、镍元素为28号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C、氮元素为7号元素,轨道表示式为;

D、氢原子满电子为2个。12.【答案】D【解析】【解答】钾原子半径大于钠原子半径,K原子失去电子更容易,所以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钠的第一电离能小,A不符合题意;因为基态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轨道处于全空状态,所以更稳定,第一电离能比铝的第一电离能大,B不符合题意;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电负性最大,He最难失去电子,He的第一电离能最大,C不符合题意;第三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原子半径最大,最容易失去电子,所以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D符合题意。

【分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

B.第IIA族元素处于全满状态,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大;

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电负性最大,He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同周期第I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13.【答案】C【解析】【解答】A.亚铁离子的核电荷数为26,核外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4,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不符合题意;B.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不符合题意;C.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基态铜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故C符合题意;D.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原子在形成离子时,最外层电子最先失去;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6,在形成硫离子时,核外得到2个电子;

C.Cu2+是Cu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所以价电子是3d9;

D.Cr是24号元素,根据洪特规则,使电子的能量最低,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14.【答案】D【解析】【解答】A.是C原子,是O原子,二者可由单质直接化合形成AB2型化合物CO2分子,A不符合题意;B.是S,是O,二者可通过单质化合反应形成AB2型化合物化合物SO2分子,B不符合题意;C.是Mg,是F,二者可通过单质化合形成AB2型化合物MgF2,C不符合题意;D.是Fe,是S,Fe与S在加热时可发生化合反应产生FeS,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给出的核外电子排布找出元素,即可判断15.【答案】B【解析】【解答】A.锗是32号元素,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A不符合题意;B.与晶体都属于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晶体内的分子间作用力大,则的熔点比高,B符合题意;C.分子中原子形成了4个键,孤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数为4,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C不符合题意;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大,非金属性大小为,则第一电离能大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依据构造原理分析;B.依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熔沸点,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C.依据价层电子对数=σ键数+孤电子对数,由价层电子对数确定VSEPR模型,再确定空间立体构型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大。16.【答案】C【解析】【解答】A.两个p轨道可以形成p-pσ键,也能形成p-pπ键,故A不符合题意;B.2p、3p、4p能级的轨道数都是3个,故B不符合题意;C.2px、2py、2pz轨道相互垂直,同一能级的轨道能量相等,所以2px、2py、2pz轨道能量相等,故C符合题意;D.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但无绝对界线,电负性大于1.8的不一定为非金属,如Pb、Sb、Bi等电负性大于1.8,属于金属,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两个p轨道可以形成σ键,也可以形成π键;

B.2p、3p、4p能级的轨道数相同;

C.同一能级电子能量相等;

D.电负性大于1.8的不一定为非金属。17.【答案】B【解析】【解答】A.基态碳原子2p能级上两个电子排布在两个不同的p轨道上,同时排布在px轨道上违背了洪特规则,A不符合题意;B.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的疏密代表电子在相关区域出现的概率,不代表具体电子的多少,B符合题意;C.Fe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则Fe3+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其最外层为第三层,排布式为:3s23p63d5,C不符合题意;D.原子轨道总数=电子层数的平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基态原子中,电子在兼并轨道上尽可能的各自占据一个轨道;

B.子云图中小黑点的疏密代表电子在相关区域出现的概率,小黑点越密集,在该区域出现的概率越大;

C.铁原子失去了4s上的2个电子和3d轨道上的1个电子;

D.原子轨道总数=电子层数的平方。18.【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O,X为Na,Y为Si,Z为Cl。A.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则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Z(Cl)>Y(Si)>X(Na),A不符合题意;B.单质Si为共价晶体,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而单质Na为金属晶体,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以金属键结合,金属键比共价键弱,故单质熔点:Si>Na,B符合题意;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Si<Cl,故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SiH4<HCl,C不符合题意;D.Cl元素的常见含氧酸有HClO、HClO2、HClO3、HClO4,其中HClO、HClO2属于弱酸,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则X为Na元素,W可以与Y形成共价双键,W的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其原子序数小于Na,则W为O元素;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1=7,Z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Z为Cl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原子序数为14,则Y为Si元素,据此解答。19.【答案】A【解析】【解答】分析可知,X是C、Y是O、Z是F、R是S、W是Cl;A.越靠近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则最强的是F,即Z,故A符合题意;B.X是C、Y是O、Z是F,其中Y和Z没有最高正化合价,故B不符合题意;C.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Z是F、R是S、W是Cl,非金属性F>Cl>S,则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Z<W<R,故C不符合题意;D.Y2Z2是O2F2、RZ4是SF4,其结构式为,其中S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示信息,X、R形成4个共价键,Y形成2个共价键,Z、W形成1个共价键,X、Y、Z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X是碳元素,Y是氧元素,Z是氟元素。R与Y位于同一主族,所以R是硫元素。W的原子序数比R大,则W是氯元素。据此分析。20.【答案】D【解析】【解答】A.氢键不是化学键,A不符合题意;B.Y为F元素,没有正价,即没有最高价含氧酸,B不符合题意;C.AlCl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工业上电解熔融Al2O3制备Al单质,C不符合题意;D.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S2->O2->F->Al3+,即Q>Z>Y>X,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M中含有碳、氮、W、Z四种元素,M中含有氢键,再结合W、Z的成键特点和原子半径大小关系可知W为H元素,Z为O元素;Q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则Q为S元素;根据题意化合物H2O能与Y2反应产生O2,则Y应为F元素;X的单质能溶于稀硫酸不溶于浓硫酸,X应为Al,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21.【答案】(1)(2)Al3+<Na+<O2-(3)Be(4)[Ar]3d54s1;第四周期第VIB族(5);Cu的第二电离能失去3d10电子,第一电离能失去4s1电子,3d10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较难失去电子,Cu+比Cu2+稳定22.【答案】(1);24(2)极性;H2O与CH3CH2OH分子间能形成氢键(3)7;O>N>C>H或ONCH(4)平面三角形(5)32【解析】【解答】(1)Cr是24号元素,基态Cr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基态Cr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图为;一个电子就是一种运动状态,因此Cr核外有24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故答案为:;24。(2)CH3CH2OH与H2O都不是中心对称,O电负性大,易形成分子间氢键,CH3CH2OH与H2O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H2O与CH3CH2OH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故答案为:极性;H2O与CH3CH2OH分子间能形成氢键。(3)化合物甲分子苯环上的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采用sp2杂化,羰基上的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采用sp2杂化,因此化合物甲分子中采取sp2方式杂化的碳原子个数为7;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则化合物乙中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H;故答案为:7;O>N>C>H或ONCH。(4)光气(COCl2)分子中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5)该分子中有12个碳氢σ键,6个碳碳σ键,4个碳氮σ键,4个氮氧σ键,2个碳氢σ键,4个配位键,共含有32个σ键;故答案为:32。

【分析】(1)依据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为半满状态稳定;一个电子就是一种运动状态。(2)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分析。(3)有机物中碳原子均无孤电子对,有多少σ键,就有多少价层电子对;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4)依据价层电子对数=σ键数+孤电子对数,由价层电子对数确定VSEPR模型,再确定空间立体构型。(5)依据单键是σ键,双键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是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23.【答案】(1)C10H10Be2;C>H>Be(2)球形(3)B(4)基态Be和B原子价电子排布式分别是2s2和2s22p1,达到了全充满稳定结构(5)sp;三者均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点越高(6)正四面体24.【答案】(1)ad;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