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2单元教学设计(电子档)_第1页
八下第2单元教学设计(电子档)_第2页
八下第2单元教学设计(电子档)_第3页
八下第2单元教学设计(电子档)_第4页
八下第2单元教学设计(电子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江玉潭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学设计课题:3细菌的启示第1、2课时主备人:李杰总课时数: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有关细菌的知识,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运用科学的发展的进步的观点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方法。难点:学习课文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一、课前导入第二次备课2003年5月,“非典”流行,引发恐慌,一时间人们谈“菌”色变,“菌”真的有这么可怕吗?如果我们懂得科学知识,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一定会在应对这样突如其来的事件时更加从容,理智。二、探索新知一、预习检查组长检查,汇报结果。二、预习自测1、检查课本批注。2、独立完成,组内订正答案,收集疑惑问题①、给字注音:砥砺(dĭlì)巅峰(diān)反刍(chú)喷嚏(tì)细腻(nì)儒学(rú)吝惜(lìn)豁免(huò)笨拙(zhuō)奶酪(lào)3、看拼音写汉字:发jiào(酵)sù主(宿)shè取(摄)繁yǎn(衍)一小cuō(撮)根liú菌(瘤)不卑不kàng(亢)tuò(唾)液三、自主学习1、读课文说说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分别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特征一:“生物界元老”列数字,作比较。特征二:“无所不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特征三:“发挥重要作用”举例子。特征四:“不可毁灭性”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特征五:“寄生”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2、课文讲了哪两部分内容?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第一部分:认识细菌;第二部分: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二是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四、合作探究1.作者在演讲中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生动的比喻。2.文中大量设问句的运用。3.作者通过许多生动而新鲜的例子来引起鸣众和读者的兴趣。4.文中很多处运用数据来论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例:(1)文章第一段,从时间上讲,细菌存在的历史最古老,但是作者不说“古老”,而说细菌是地球上的“元老”。“元老”这个字眼,本来是指人类政治、社会集团中资格最老、影响力最强者。这和细菌有根本的不同,但是,用了这个词语,特别强调其年代久远,不可小觑,带有一种轻松、调侃的意味。(2)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细菌的知识,难免抽象。作为科普文章,作者尽可能把它具体化、感性化。如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小结:尽可能让抽象的科学道理和日常感觉缩短距离,是科普文章基本手法之一。(3)通常,我们把“杀菌”、“灭菌”等等,经常在挂在口头上。但是,作者告诉我们,从科学角度来说,消灭细菌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事实上:其实人类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彻底消灭细菌,人类也没有能力办到。把日常生活经验和科学道理放在直接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中,从心理学来说,这是引起好奇、关注的手法。从文章的写作方法来说,就是从感性经验提出理性问题的方法。(4)严格来说,人类并不需要消灭全部细菌,因为有些细菌是有益的。这里的关键词语是“有害的”和“有益的”,有了这二者,论点就比较严密了。这里有一个形成论点的技巧,当你发现初始的论点不够准确,涵盖面过分宽的时候,就用得着这种方法,就是把论点加以限制。在前面加上限定的词语:不是要消灭全部细菌,而是一部分,“有害的”一部分。(5)“抗生素”的事例。这个例证,举得很有智慧。本来论据的任务,就是对前面的论点加以说明。但是,这个论据却不但是说明,而且把论点发展了。这个材料,是一个历史经验的总结:二十世纪初,抗生素代的到来,给人类造成了错觉,以为人类对细菌的斗争已经大获全胜。但是,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这个历史经验的材料好处是,不但说明了前面的论点,而且提出了下面的问题,把更深刻的科学原理的一系列因果揭示出来了:a由于细菌产生了抗体;b抗体的产生是由于细菌基因复制总是有变化;c复制的速度又是很快的,而人类繁殖却很缓慢。小结:强调科学道理和日常生活感觉的不同。5、品味本文精彩的句或词。学生精读课文,并把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词语找出来,分组讨论并交流,最后说说这些语句或词语的精妙之处。这个环节较为灵活。注意:(1)学生要言之有理;(2)不要轻易给学生泼冷水。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举例说明,作者列数字时有何特点?(请举出具体语句说明)其一,数字间形成比较关系;其二,举出极端或典型数字;其三,数字与日常生活联系,给人事实确凿、深刻形象的印象。2、本文是一篇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请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品析。理解作者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3、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至少概括三点)(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三、巩固小结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课文题目是“细菌的启示”,那么你从细菌身上获得了什么“启示”呢?1、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情况。2、教师总结。四、作业设计“假如没有细菌”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练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桃江玉潭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学设计课题:4保修第1、2课时主备人:李杰总课时数: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寓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生能理解商业欺诈的本质,培养学生健康理性的消费心理。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难点: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难点:体会文章重复式的结构特点及作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对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一、课前导入第二次备课同学们,什么是保修?保修是在商品交易中,卖方为买方提供的免费的保障性服务,那么本篇课文里的“保修”是什么意思?它围绕保修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二、探索新知一、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星新一(1926—1997):日本小说家,日本科幻界奇才,以创作精巧别致,富有哲理的“微型小说”闻名于世。他的作品于80年代大量翻译引进台湾,带动国内“极短篇”的制作风气。在他完成1001则极短篇小说后宣布停笔。星新一于1956年加入飞碟研究会,1957年和柴野拓美一起创办了日本最早的科幻小说杂志《宇宙尘》,为日本科幻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培育了许多科幻作家。除了科幻作品外,他还写了大量推理小说、幽默小说、散文及随笔。1976年他荣获日本推理小说家协会大奖。在科幻方面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有撒旦的天国》《最后的地球人》《未来伊索寓言》,长篇小说《声之网》《梦魔的标靶》等。2、基础知识(生字词)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明确:开端:推销生发剂。发展:推销染发药,特别发蜡,自动理发机。高潮:推销脱发剂。结局:回收自动理发机。二、合作探究1、推销员的推销为什么能够成功?明确:M先生:虚荣心强苛求完美心存侥幸(以为有保证书)推销员:虚伪巧言善辩能抓住人性弱点2、探究本文结构上多次重复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多次重复为二位人物的对话。a、漫画效果,更突出人物的心理特征、行为特点,强化故事的讽喻效果。b、喜剧效果,于轻松中体悟旨意。c、使最后的突转出乎意料,高级欺诈昭然若揭。3、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明确:a、结构上采用重复的基本程式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每次推销产品时嘴都很甜,还有“保证书”,说过一段时间就来“保修”,但从不保修。揭示了言而无信的欺诈手段。b、用讽刺手法来揭示主题。推销员一再强调“本公司的方针是不增加顾客的负担”实际是在一步步引诱顾客陷入圈套。植发、染发、打发蜡、理发,不断地花了很多钱,最后一切全落空了。开始推销员一再声明“负责保修是本公司的经营方针”可当产品出现麻烦时却说:“因为是植物性的,没有办法。”并不失时机地厚着脸皮一再推销产品,给顾主带来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沉重负担,使之几乎破产。这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商人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对广大顾主是有益的提示。4、品味本文精彩语句并自己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如“那是因为没有在电视里向广大观众宣传。效果虽然可靠,遗憾的是这种商品的价钱昂贵,因此,只选有限的上层阶级的人物拜访。请您购买吧。”为了成交,青年人的每句话、每个词都极富煽动力。此外,“你能满意我就放心”,“有保证书”,“头发是植物性”等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更应让学生谈谈见解。值得注意的是,画家语言“做梦一样”、“惊人的效果”、“科学的胜利”在全文中重复了好几次。如果说在这以前的几次,都是因为保修效果十分良好,画家发自内心的话那么最后一次,当然也是画家的真心。但是从读者看来,却明显有一点讽刺的意味了。因为头发都被清除了,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等于空折腾这么久,怎么能说“科学的胜利”呢?应该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才更符合实际。另外“做梦一样”原本是赞美的,而这里却意味丰富,从表面上看的确是画家在赞美,从深层来说,又是对画家被骗上当而不自知的调侃。至于“惊人的效果”意味也是双重的,一是当时的感觉,二是讽喻这次的“惊人的效果”就是消除前面的“惊人的效果”。用同样的词语,包含着不同的内涵,激起读者丰富的感受是喜剧性作品常用的手法。在第一册中,我们学过鲁迅的《长妈妈和山海经》,两次用了“空前的敬意”、“伟大的神力”成为全文意脉的关节。第一次是幽默性质的反讽,第二次是抒情式的赞美。三、拓展延伸学习《保修》你得到了哪些感悟或启示?从本文中得到的感悟:我们要揭露讽刺手段高级的商业欺诈及不顾负面效果的商业推销;同时这也反映出当下物质享受的负面性,嘲讽人性的弱点。启示:物极必反,要容忍缺憾三、巩固小结通过一位年轻的画家因买了推销员的一系列产品而带来的无限烦恼,最后又回到了当初的秃脑袋的故事,揭露并讽刺了社会上的商业欺诈行为,嘲讽人性的弱点。四、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桃江玉潭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学设计课题:东施效颦话语词第1、2课时主备人:李杰总课时数: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条理清楚的写法。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语言亦庄亦谐,耐人寻味的特点。学习本文结构安排条理清晰的特点。教学时数:2课时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一、课前导入第二次备课提问引题:请同学们说说“滑坡”“刹车”“军备竞赛”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二、探索新知一、作者简介作家简介:王蒙(1934~)自然情况: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二、分组探究,质疑解难。1、积累词语:东施效颦()顺手牵羊进谗()诬()陷贬()意谦逊()反馈()时髦()示瑕求疵()拈()花惹草嗲()推敲媒妁()之言差强人意惩前毖()后斟酌()指名道姓2、本文作者列举语词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什么?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何帮助?3、本文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对于我们在日常口语交际方面有何借鉴意义?4、如何理解文中“读一九八八年《读书》上尘元先生的连载文章《在语词的密林里》,很感兴趣。忍不住东施效颦,到密林里览览胜,顺手牵羊,‘乱砍乱伐’一下”一句话?(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不求千篇一律,但求言之成理。)三、课堂拓展练习:请用“聪明”“愚蠢”两个词语,结合自已写作,仿照本文“效颦”一下。四、练习第一题辨析《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中的“报告”“反映”的含义。钱到外地做学术报告的“报告”是“演讲”“讲话”的意思,是上对下的走向。钱老接到这个报告的“报告”是有关部门向他通报消息的意思,是下对上的走向。周恩来接到钱的请辞报告、钱给张爱萍写报告以及张接到钱的报告的“报告”,是下对上“反映情况”的意思,并且包含请求批准之意,在现代公文中称为“请示”(只反映、汇报情况而不要求批准的,公文中才称为“报告”。王蒙文章中有“请示”一词,但未做如此区分)。文中出现的“别人对你有反映”一句中的“有反映”就是“有批评性意见”,甚至已形成“舆论(群众言论)”的状态;换句通俗的话,就是“群众(或轻一点:人家)对你有看法”。第二题试仿照本文,述说“滑坡”“刹车”“军备竞赛”的本义和新产生意义。滑坡:滑坡中的“滑”本义是滑动。滑坡原为地质学的术语,指地表斜坡上大量土石整体地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就像反映、反应、反馈等自然科学的术语转用到社会生活中一样,滑坡也被运用到当代的社会生活中,如“经济滑坡“产量滑坡”“他的成绩出现滑坡现象”等。引用到社会生活后,有的侧重指正在发生的不断下跌、一直下降的现象,如上述几词均是;有的更侧重于表示下滑的趋势,并且包含阻止下滑的困难,如说“要坚决阻止经济的滑坡现象”,表示的正是这个含义。这后一义虽然在词语运用上和滑坡的原本意义有不同,但变化还不大。文中的“滑坡论证”变化就大了。它不一定指下降、下跌,它借用滑坡现象,指迈出第一步后,难以阻挡的后续趋势。以上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