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标准化流程优化策略TOC\o"1-2"\h\u2090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 3177731.1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与意义 3170141.1.1定义 385311.1.2意义 3259861.2智能种植的发展背景 337321.2.1国际背景 3109251.2.2国内背景 4265961.3标准化流程的重要性 413672第二章智能种植技术体系 4205652.1智能传感器技术 4318292.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5113752.3无人驾驶与自动化设备 516519第三章标准化流程制定原则 653693.1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6111673.1.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 664403.1.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6132643.1.3高效利用资源 648683.1.4保障生态环境 674453.1.5适应种植技术发展 6103123.2流程优化策略 6269193.2.1数据驱动决策 689803.2.2精细化管理 6214783.2.3模块化设计 6268973.2.4智能化技术运用 6103313.2.5跨部门协同 7197233.3流程评价与改进 7231663.3.1建立评价体系 756443.3.2定期评估与监测 7297883.3.3持续改进 7124003.3.4激励与约束机制 764903.3.5培训与交流 724726第四章种植前准备工作 7145044.1土地准备 7194754.2种子准备 841234.3肥料与农药准备 85530第五章播种与栽植流程 8273995.1播种技术 8268645.1.1种子处理 894335.1.2播种方式 8326725.1.3播种深度 9300725.1.4播种时间 9113505.2栽植技术 9321855.2.1秧苗准备 9107595.2.2栽植方式 9318515.2.3栽植密度 954495.2.4栽植深度 963385.3播种与栽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9270225.3.1种子质量检测 9218085.3.2土壤质量检测 9269165.3.3播种与栽植操作规范 956125.3.4病虫害防治 10199945.3.5肥水管理 10165605.3.6监测与调控 1021379第六章灌溉与施肥流程 10264906.1灌溉技术 10250116.1.1灌溉技术概述 10159636.1.2滴灌技术 10157116.1.3喷灌技术 10236906.1.4微灌技术 11227356.2施肥技术 1129136.2.1施肥技术概述 1180596.2.2有机肥施肥技术 11148276.2.3化肥施肥技术 1160996.2.4水肥一体化技术 1187416.3灌溉与施肥流程优化 12215036.3.1灌溉与施肥流程概述 12218066.3.2灌溉制度优化 12127596.3.3施肥方案优化 12199516.3.4灌溉与施肥执行优化 1211107第七章病虫害防治流程 12261127.1病虫害监测 12175777.1.1监测方法 1299527.1.2监测频率与范围 13185757.2防治措施 134397.2.1农业防治 13220377.2.2生物防治 1326047.2.3化学防治 1321137.3防治流程优化 13299947.3.1病虫害防治流程设计 1357327.3.2防治流程优化策略 1425219第八章收获与储运流程 14306388.1收获技术 14288708.2储运技术 14112998.3收获与储运流程优化 1521712第九章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 1577889.1数据收集与整理 15150709.2决策模型构建与应用 15279429.3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169510第十章智能种植标准化流程实施与推广 16807910.1标准化流程的推广策略 162361910.2培训与技能提升 171044410.3智能种植标准化流程的实施效果评价 17,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1.1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科学技术、生产手段、组织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力,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农业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1.2意义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农业现代化,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满足国家粮食需求。(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国家粮食自给能力,降低粮食对外依赖程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4)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2智能种植的发展背景1.2.1国际背景全球科技革命的推进,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智能种植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各国和企业的高度重视。1.2.2国内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大力支持智能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智能种植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1.3标准化流程的重要性标准化流程在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产效率:标准化流程可以规范生产操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保障产品质量:标准化流程有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3)促进技术创新:标准化流程有利于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4)优化资源配置:标准化流程有助于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降低市场风险:标准化流程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对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标准化流程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章智能种植技术体系2.1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是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标准化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智能传感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监测农田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参数,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2)作物生长状态监测传感器:通过监测作物的生长速度、叶面积、生物量等指标,实时掌握作物生长状况,为施肥、灌溉等决策提供依据。(3)病虫害监测传感器:通过检测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特征,如气味、颜色、声音等,及时发觉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4)智能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自动调节农田环境,实现作物生长的智能化管理。2.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在智能种植技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揭示作物生长规律,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预处理: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操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数据挖掘: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时序分析等方法,挖掘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为种植决策提供依据。(3)机器学习: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实现对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等问题的智能诊断。(4)可视化技术:将数据以图表、三维模型等形式展示,便于用户理解和分析。2.3无人驾驶与自动化设备无人驾驶与自动化设备是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标准化流程的关键环节。无人驾驶与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以下为无人驾驶与自动化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1)无人驾驶拖拉机:通过卫星导航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无人驾驶拖拉机的精确作业,降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2)自动化植保无人机: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实现精准施肥、喷药,提高防治效果。(3)自动化收割机械: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实现作物的自动化收割,提高收割效率。(4)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水分和作物需水情况,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实现节水灌溉。(5)自动化仓储与物流:利用自动化设备,实现农产品的仓储、分拣、包装等环节的自动化作业,提高物流效率。第三章标准化流程制定原则3.1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3.1.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在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标准化流程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保证流程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以保证种植活动的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3.1.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流程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市场发展趋势、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保证种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3.1.3高效利用资源在流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包括土地、水资源、种子、肥料、农药等,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1.4保障生态环境流程设计应遵循生态环保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1.5适应种植技术发展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流程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便及时吸收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3.2流程优化策略3.2.1数据驱动决策通过收集和分析种植过程中的数据,如气象、土壤、作物生长状况等,为流程优化提供科学依据。3.2.2精细化管理采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对种植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保证种植流程的高效运行。3.2.3模块化设计将种植流程划分为若干模块,实现模块间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流程的运作效率。3.2.4智能化技术运用利用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对种植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3.2.5跨部门协同加强跨部门协同,打破部门壁垒,实现种植、销售、研发等环节的高效衔接。3.3流程评价与改进3.3.1建立评价体系根据种植流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包括质量、产量、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评价体系。3.3.2定期评估与监测定期对种植流程进行评估和监测,了解流程运行状况,发觉存在的问题。3.3.3持续改进针对评估和监测中发觉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提高种植流程的运行效率。3.3.4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流程改进,保证流程优化目标的实现。3.3.5培训与交流加强员工培训与交流,提高员工对种植流程的认识和操作水平,为流程改进提供人才保障。第四章种植前准备工作4.1土地准备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地的准备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在进行土地准备时,应遵循以下标准化流程:(1)地形地貌调查。了解地形地貌,分析土壤类型、水分条件、光照条件等因素,为选择合适的种植作物和制定种植方案提供依据。(2)土壤检测。对土壤进行物理、化学性质检测,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为施肥和土壤改良提供参考。(3)土地整理。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土地平整、深翻、松土、排水等措施,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4)土壤消毒。针对土壤病虫害,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土壤消毒,减少病虫害的发生。4.2种子准备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种子准备应遵循以下标准化流程:(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2)种子质量检测。对种子进行纯度、净度、发芽率等指标检测,保证种子质量。(3)种子处理。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消毒、包衣、浸种等,提高种子抗病虫害能力。(4)种子保存。将处理后的种子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种子霉变、发芽率下降。4.3肥料与农药准备肥料与农药是保障作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其准备应遵循以下标准化流程:(1)肥料选择。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肥特性,选择适宜的肥料类型和用量。(2)肥料混配。将不同类型的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以提高肥料利用率。(3)肥料施用。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需肥特点,合理施用肥料,保证作物营养需求。(4)农药准备。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要求,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用药量。(5)农药使用。遵循农药使用规范,保证农药安全、高效地应用于作物生产。第五章播种与栽植流程5.1播种技术5.1.1种子处理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包括筛选、消毒、浸种等环节,以保证种子质量,提高发芽率。种子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避免对种子造成损害。5.1.2播种方式根据不同作物和种植模式,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如撒播、条播、点播等。播种时应保证种子均匀分布,避免重叠和漏播现象。5.1.3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应根据土壤质地、种子大小和作物类型来确定。过深或过浅的播种深度都会影响种子发芽和生长,因此应严格控制播种深度。5.1.4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应根据气候条件、作物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来确定。适时播种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5.2栽植技术5.2.1秧苗准备栽植前,应对秧苗进行挑选和修剪,保证秧苗健康、无病虫害。同时对秧苗进行适度锻炼,提高其适应能力。5.2.2栽植方式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栽植方式,如移栽、插秧、直播等。栽植时应保持秧苗直立,避免弯曲和损伤。5.2.3栽植密度栽植密度应根据作物品种、土壤肥力和种植目标来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5.2.4栽植深度栽植深度应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和土壤条件来确定。过深或过浅的栽植深度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因此应严格控制栽植深度。5.3播种与栽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3.1种子质量检测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质量进行检测,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等指标。不合格的种子应予以淘汰,保证播种质量。5.3.2土壤质量检测在播种与栽植前,应对土壤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土壤质地、pH值、养分含量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保证作物生长环境良好。5.3.3播种与栽植操作规范在播种与栽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保证种子和秧苗的安全。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播种与栽植技术。5.3.4病虫害防治在播种与栽植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保证作物生长健康。5.3.5肥水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合理施用肥料和灌溉,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同时注意调整土壤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5.3.6监测与调控在播种与栽植过程中,应加强对作物生长状况的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保证作物生长良好。第六章灌溉与施肥流程6.1灌溉技术6.1.1灌溉技术概述灌溉是农业种植中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作物提供适量的水分,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灌溉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目前常见的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灌等。6.1.2滴灌技术滴灌是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作物根部,以最小化水分损失的一种灌溉方式。滴灌具有以下优点:(1)水分利用效率高,可达到90%以上;(2)减少杂草生长;(3)降低病虫害的发生;(4)节省劳动力。6.1.3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上的灌溉方式。喷灌具有以下优点:(1)灌溉均匀;(2)节省水资源;(3)降低病虫害的发生;(4)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地形和作物。6.1.4微灌技术微灌是将水通过微管道输送到作物根部的一种灌溉方式。微灌具有以下优点:(1)水分利用效率高;(2)减少杂草生长;(3)降低病虫害的发生;(4)节省劳动力。6.2施肥技术6.2.1施肥技术概述施肥是补充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环境污染。目前常见的施肥技术包括有机肥、化肥、水肥一体化等。6.2.2有机肥施肥技术有机肥施肥技术是将有机肥料施用于土壤,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方法。有机肥料具有以下优点:(1)改善土壤结构;(2)提高土壤肥力;(3)促进微生物生长;(4)减轻环境污染。6.2.3化肥施肥技术化肥施肥技术是将化学肥料施用于土壤,以补充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的方法。化肥施肥具有以下优点:(1)快速补充营养;(2)提高作物产量;(3)操作简便;(4)成本较低。6.2.4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种施肥方式。水肥一体化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肥料利用率;(2)减少肥料浪费;(3)减轻环境污染;(4)节省劳动力。6.3灌溉与施肥流程优化6.3.1灌溉与施肥流程概述灌溉与施肥流程包括灌溉制度的制定、灌溉设备的选型、施肥方案的制定以及灌溉与施肥的执行等环节。优化灌溉与施肥流程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环境污染。6.3.2灌溉制度优化(1)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制定灌溉制度;(2)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3)合理调整灌溉周期和灌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6.3.3施肥方案优化(1)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制定施肥方案;(2)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3)推广有机肥施肥技术,减轻化肥对环境的污染。6.3.4灌溉与施肥执行优化(1)加强灌溉与施肥设备的管理与维护;(2)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3)建立健全的灌溉与施肥监测体系,实时调整灌溉与施肥方案。第七章病虫害防治流程7.1病虫害监测7.1.1监测方法在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中,病虫害监测是保证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目前病虫害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传统监测方法:通过人工调查、观察作物生长状况,发觉病虫害发生的迹象。(2)生物监测方法:利用昆虫信息素、植物挥发物等生物信息,诱集病虫害,实现实时监测。(3)物理监测方法:利用红外线、紫外线、声波等物理手段,检测病虫害的发生。(4)化学监测方法:通过检测土壤、植株体内的化学成分变化,判断病虫害的发生。7.1.2监测频率与范围为保证监测效果,应合理设置监测频率与范围。监测频率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病虫害发生规律等因素确定,一般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监测范围应覆盖作物种植区域,重点关注易发生病虫害的部位。7.2防治措施7.2.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自身抗病能力。(2)合理轮作、间作,降低病虫害的发生。(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生长势,增强抗病能力。(4)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虫害的侵染源。7.2.2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2)应用昆虫信息素、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降低病虫害发生。7.2.3化学防治(1)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证防治效果。(2)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类农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7.3防治流程优化7.3.1病虫害防治流程设计针对不同作物和病虫害,设计合理的防治流程。防治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1)病虫害监测:及时发觉病虫害发生。(2)诊断与评估:确定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防治措施。(3)防治方案制定:根据病虫害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4)防治实施:按照防治方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5)防治效果评价: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调整防治策略。7.3.2防治流程优化策略(1)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提高防治工作的主动性。(2)优化防治方案,实现防治措施的科学化、系统化。(3)推广绿色防治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4)加强防治技术研究,提高防治效果。(5)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实现病虫害防治的信息化、智能化。第八章收获与储运流程8.1收获技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收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日新月异。当前,我国农业收获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收获、自动化收获以及智能化收获三种形式。机械化收获是指运用各类农业机械进行作物收获的过程。机械化收获具有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但是机械化收获对作物成熟度、土壤条件等要求较高,适应性相对较差。自动化收获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实现作物收获的自动化。自动化收获技术能够提高收获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目前自动化收获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收获是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作物收获的智能化。智能化收获技术能够实现作物收获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决策,从而提高收获质量与效率。8.2储运技术储运技术在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标准化流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储运技术的优化与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损耗,保障农产品安全。当前,我国农业储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冷技术:预冷技术是指在农产品收获后迅速降低其温度,以减缓生理代谢速度,延长保鲜期。预冷技术包括自然预冷、强制预冷等。(2)保鲜技术:保鲜技术是指在农产品储运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农产品损耗,保持农产品品质。保鲜技术包括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等。(3)运输技术:运输技术是指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运输工具、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损耗,保障农产品安全。运输技术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8.3收获与储运流程优化为了提高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标准化流程中收获与储运环节的效率与品质,以下优化策略值得借鉴:(1)提高收获技术水平:加大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收获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收获效率与质量。(2)完善储运设施:加强农产品预冷、保鲜、运输等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损耗。(3)优化储运流程:通过优化农产品收获、预冷、保鲜、运输等环节,实现流程的合理衔接,提高储运效率。(4)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产品收获与储运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智能决策。(5)强化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的农业收获与储运人才,提高行业整体水平。第九章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9.1数据收集与整理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标准化流程的信息管理首先需要重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应遵循全面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原则。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种植环境、作物生长状况、土壤质量等多方面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收集。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以便后续分析和应用。数据整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分类和数据整合。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剔除重复、错误和无关数据;数据分类是指根据数据类型和特点进行归类,便于后续分析;数据整合是指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结构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形成结构化数据。9.2决策模型构建与应用在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构建决策模型是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标准化流程的关键环节。决策模型主要包括预测模型、优化模型和调控模型。预测模型主要用于预测作物生长趋势、病虫害发生和市场需求等。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可以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模型主要用于求解种植过程中的最优方案,如作物布局、肥料施用和灌溉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硅藻土过滤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日语服务合同范本
- 物理与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科学基础
- 购股合同范本
- 短视频平台在社交网络运营中的价值
- 电子商务中客户服务与管理的重要性
- 2025至2030年中国甲板漆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用户心理分析网络游戏成功背后的秘密
- 科技与环保双赢光伏产业的前景与挑战
- 电能质量与电力设备寿命关系研究
- 中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方案
- 复变函数论 钟玉泉 第四版 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解析
- 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实操培训
- 《学习地图》课件
- 尿源性脓毒血症护理
- 日本留学中介签约合同
- 《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规范》
- 框架借款协议书(2篇)
- 物业防恐防暴演练课件
-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DB12-T 3034-202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