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2(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_第1页
黄金卷02(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_第2页
黄金卷02(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_第3页
黄金卷02(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_第4页
黄金卷02(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生物黄金卷0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菠菜绿叶在色素提取前用清水浸泡清洗提取效果会更好B.收集的色素提取液在适宜的光照下能进行光反应产生氧气C.光合色素易溶于乙醇,但层析液不可用乙醇替代D.胡萝卜素位于滤纸最上方,是因为其随提取液扩散最快【答案】C【分析】提取色素的原理是:绿叶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分离色素的原理: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扩散较快,反之则慢。因而可以把四种色素分离开来。【详解】A、菠菜绿叶需要经过烘干粉碎进行研磨,A错误;B、光反应不仅需要色素,还需要酶和相关的原料如ADP、Pi、NADP+等,故收集的色素提取液在适宜的光照下不能进行光反应产生氧气,B错误;C、光合色素易溶于乙醇,乙醇不能用来分离色素,层析液不可用乙醇替代,C正确;D、胡萝卜素位于滤纸最上方,是因为其随层析液扩散最快,D错误。故选C。2.Na+-K+泵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乌本苷是Na+-K+泵的抑制剂,其本身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K+泵同时具有载体和酶的功能B.乌本苷处理可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C.Na+的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该过程中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答案】A【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分析题图:图示为Na+-K+泵结构图解,Na+-K+泵为跨膜蛋白质,具有ATP结合位点,将2个K+泵入膜内,3个Na+泵出膜外,需要消耗ATP。【详解】A、Na+-K+泵上具有ATP的结合位点,ATP与之结合后能转变为ADP和Pi,说明Na+-K+泵自身具有ATP水解酶的作用,同时Na+-K+泵是运输Na+和K+的载体蛋白,故Na+-K+泵兼有载体和酶的功能,A正确;B、乌本苷本身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忽略不计,故乌本苷处理不会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B错误;C、由图可知,该过程能选择性地吸收K+,排出Na+,故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D、由图可知,Na+和K+运输过程中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故为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分别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且一定为高等植物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全部来自于有氧呼吸C.高等植物细胞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一定与甲有关D.乙合成的ATP一定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答案】C【分析】据图可知:甲可利用CO2,为叶绿体;乙可利用O2,为线粒体。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详解】A、甲可利用CO2,为叶绿体;乙可利用O2,为线粒体。该植物不一定是高等生物,如有些低等植物中的蕨类等也有叶绿体与线粒体,A错误;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外界环境,B错误;C、高等植物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依靠叶绿体,即光合作用一定与甲有关,C正确;D、呼吸作用合成的ATP一定不会给光合作用,D错误。4.核基因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下图所示途径修复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DNA损伤为双链断裂,则修复时所需要的酶是DNA聚合酶B.图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和核糖体C.启动p21基因表达的目的是抑制细胞分裂D.IncRNA通过促进①合成大量p53蛋白,加快修复DNA损伤并阻止DNA复制【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当某些因素导致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①过程控制合成的p53蛋白,其作用途径有:(1)p53蛋白通过结合某DNA片段调控某DNA片段合成IncRNA,进而促进过程①使其合成更多的P53蛋白;(2)p53蛋白通过启动P21基因的表达阻止DNA的复制;(3)p53的蛋白可启动修复酶系统修复损伤的DNA。【详解】A、DNA聚合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子链DNA,如果DNA分子双链断裂,不能利用DNA聚合酶修复,A错误;B、过程①是p53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其场所在细胞核和核糖体,B正确;C、启动p21基因表达生成p21蛋白可以阻止DNA复制,进而抑制细胞分裂,C正确;D、结合图解和分析,IncRNA通过促进①合成大量p53蛋白,加快修复DNA损伤并阻止DNA复制,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中信息:1、图中①是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图中正反馈的意义是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p53蛋白,以加快损伤DNA的修复并阻止DNA的复制。2、启动P21基因表达的意义是阻止受损DNA的复制,阻断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5.神经性耳聋、腓骨肌萎缩症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B/b和D/d基因控制。下图1为某家族相关的遗传系谱图,其中已死亡个体无法知道其性状,经检测Ⅳ21,不携带致病基因。为了确定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科研人员对Ⅲ9~Ⅲ13个体含相关基因的DNA片段扩增后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B.Ⅳ19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Ⅱ5或者Ⅱ6C.Ⅲ13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D.Ⅴ22与Ⅴ23婚配,他们后代中出现不患病女孩的概率是7/16【答案】C【分析】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详解】A、据图分析,III9和III10正常,但其子代IV16患有神经性耳聋,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Ⅳ21不携带致病基因,IV20患有腓骨肌萎缩症,其子代V23患病,推测该病为显性遗传病,结合图2,III9不含有致病基因,其儿子Ⅳ18患病,判断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B、Ⅳ19患神经性耳聋,相关基因型为bb,其致病基因来自Ⅲ9和Ⅲ10各一个,所以也会来自于Ⅱ3或Ⅱ4,B错误;C、由图可知,Ⅱ5和Ⅱ6有关腓骨肌萎缩症的基因型是XDXd、XdY,所以Ⅲ13的基因型是XDXd;因为IV18两病皆患,所以Ⅲ10耳聋相关基因为Bb,Ⅱ5和Ⅱ6中携带耳聋致病基因,所以Ⅲ13有关耳聋的基因型可能是BB或Bb,则Ⅲ13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C正确;D、由图可知,V22的基因型为BbXdY,V23的基因型为1/2BBXDXd,1/2BbXDXd,所以他们后代中出现不患病女孩的概率是7/8(不患神经性耳聋概率)×1/4(不患腓骨肌萎缩症的女孩概率)=7/32,D错误。故选C。6.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A.不可能检测到32P B.可能检测到35SC.可能检测到32P和35S D.大部分检测不到32P【答案】D【分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部,只把DNA注入大肠杆菌,并在亲代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提供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详解】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均不会含有35S;由于噬菌体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大部分检测不到32P。A项、B项、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7.高原鼹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土丘上的群落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中CK(对照),A、B、C、D表示土丘密度不同的5个区域:图2表示演替到第6年时各区域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草甸中全部的高原鼹鼠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种群层次,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B.裸露土丘上无植被覆盖,群落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C.由图2可知,草甸中高原鼹鼠数量越少,恢复后植物丰富度越高D.鼹鼠挖洞行为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植物生物量的提高【答案】D【分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规律: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3、题图分析,图1、图2数据显示,随着士丘密度的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表明高原鼢鼠对群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详解】A、种群是同一地区,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草甸中全部的高原鼹鼠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种群层次,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密度,A错误;B、裸露土丘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因为该条件下有土壤条件,B错误;C、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草甸中高原鼢鼠数量越多,恢复后植物丰富度越高,但超过C密度值后,植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C错误;D、鼢鼠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生长,D正确。故选D。8.下图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中获得的致敏B淋巴细胞B.①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甲与骨髓瘤细胞融合C.乙为融合细胞,同时具有细胞甲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D.②表示筛选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答案】C【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2、题图分析:①表示细胞融合过程,②表示筛选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详解】A、将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是为了激发小鼠的特异性免疫,甲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致敏B淋巴细胞,A正确;B、①是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的过程,该过程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处理,B正确;C、融合细胞不一定同时具有细胞甲和骨髓瘤细胞的特性,也可能是瘤瘤细胞或B细胞,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筛选,C错误;D、②是经筛选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故选C。9.某草原散养着某种家畜,其(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B.S3点对应的时刻实施捕获,可获得该家畜的最大捕获量C.S2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S5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答案】D【分析】曲线分析:种群的最大值K=200,则种群数量在S1~S3时,种群数量增长加快;种群数量在S3点时,即K/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在S3~S5时,种群数量增长减慢。【详解】A、(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说明种群数量增长速度越快,则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A错误;B、S3点,种群数量达到K/2,应当在K值时实施捕获可获得最大捕获量,B错误;C、S2点时,种群数量增长,年龄结构不是衰退型,是增长型,C错误;D、S5种群增长率最小,种群密度最大,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正确。故选D。10.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浆细胞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变化C.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答案】B【详解】A、体液免疫中,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B、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因此染色质不会发生复制,B错误;C、细胞免疫针对靶细胞,暴露抗体,再动用体液免疫消灭抗原,C正确;D、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D正确。故选B。11.某生物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少量萨福克羊的冷冻胚胎,想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将国外优质萨福克羊的胚胎移植到本地大尾羊的子宫中,生产纯种萨福克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进口的冷冻胚胎少,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增加子代的数量B.供体应选择遗传性状优良、生产能力强的本地大尾羊C.胚胎移植后,经本地大尾羊和新疆细毛羊孕育的后代遗传特性与供体一致D.为使胚胎移植成功,需要对代孕的本地大尾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答案】B【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详解】A、进口的冷冻胚胎少,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增加优良性状的数量,A正确;B、供体应选择遗传性状优良、生产能力强的优质萨福克羊,B错误;C、当胚胎与代孕羊子宫内发育时,二者之间仅建立了生理和组织上的联系,从受体获取营养物质,胚胎的遗传物质是由供体提供的,故其遗传特性与供体保持一致,在孕育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故经本地大尾羊和新疆细毛羊孕育的后代遗传特性与供体一致,C正确;D、胚胎移植前要用激素处理,需要对代孕的本地大尾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其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为供体的胚胎移植受体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D正确。故选B。12.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利用转基因“工程菌”修复被污染的土壤B.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多用于治疗性克隆C.世界各国都应该禁止生产、储存和发展生物武器D.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在植物体上不会带来负面影响【答案】D【分析】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生物武器的特点:单位面积效应大;有特定的伤害对象;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久;不易被发现和鉴定;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详解】A、工程菌是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率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可利用转基因“工程菌”修复被污染的土壤,A正确;B、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多用于治疗性克隆,如可能用其培育出入造器官,解决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B正确;C、生物武器的特点是传染性强、传染面广、难以防治,因此世界各国都应该禁止在任何情况下生产、储存和发展生物武器,C正确;D、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在植物体上也会带来生命伦理和安全问题,如可能出现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等,D错误。故选D。13.彩叶林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关键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显著的景观美学价值,是区域特色生态旅游经济的重要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彩叶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与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B.通过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与无机环境可完成物质循环的全过程C.增加该生态系统中彩叶植物的数量可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题中彩叶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可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答案】D【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越低。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详解】A、彩叶植株与该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以及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不是仅发生在某个生态系统中,B错误;C、适当增加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增强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D、彩叶生态系统具有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美学、旅游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故选D。1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B.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C.臭氧量减少主要是氟利昂、CO2等逸散至大气圈上层发生反应所致D.被排放到水体中的微生物病原体等会使饮用水质量越来越差【答案】C【分析】1、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2)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2、水污染(1)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海洋运输时泄露和倾倒污染物。(2)表现:富营养化。(3)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3、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4)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详解】A、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那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A正确;B、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导致温室效应,B正确;C、CO2释放不会破坏臭氧层,臭氧量减少主要是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最终将会到达大气圈上层并在强紫外线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导致,C错误;D、微生物病原体投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污染,使越来越多的江、河、湖、海变质,使饮用水的质量越来越差,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考生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掌握这些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及缓解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15.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B.如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产生细胞因子C.如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D.如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答案】C【分析】1、分析题图:细胞Ⅰ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Ⅱ,与细胞Ⅱ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2、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详解】A、如图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正确;B、如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正确;C、如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C错误;D、如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明胶是胶原的水解产物。某小组以明胶为底物探究反应时间、pH和温度对蛋白酶K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酶K的酶活力可用单位时间内明胶的减少量表示B.甲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30h后蛋白酶K的活力几乎丧失C.较高或较低pH对蛋白酶K的活力影响的机理是相同的,最适pH为5.0左右D.蛋白酶K的耐热温度为70℃,低温与高温对蛋白酶K活力影响机理相同【答案】ABC【分析】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在低温下,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详解】A、酶活力表示酶的催化能力,可以用酶促反应速度表示,即蛋白酶K的酶活力可用单位时间内明胶的减少量表示,A正确;B、据甲组分析,蛋白酶K在反应初期,酶活力较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活力降低,反应30h后蛋白酶K的活力几乎丧失,B正确;C、pH对蛋白酶K的活力影响的机理是相同的,分析图乙可知,最适pH为5.0左右,C正确;D、低温时酶活性较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不变,高温时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酶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ABC。17.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实验一:诱导14C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下表: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甲2040丙2020乙1020丁1212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B.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甲C.上表中可以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乙和丁D.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使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答案】CD【分析】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详解】A、分裂中期细胞甲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40个标记的DNA分子,细胞乙含有10条标记染色体,20个标记DNA分子,可以推测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A正确;BC、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分裂后期细胞丙中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20个标记的DNA分子,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20条未被标记的染色体),分裂后期细胞丁中含有12条标记的染色体,12个标记的DNA分子,可能是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因此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乙,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甲,B正确,C错误;D、尿嘧啶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亮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说明蛋白质的合成量远远多于RNA的合成量,但不能说明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使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D错误。故选CD。18.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8 D.若Ⅲ10和Ⅲ13近亲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3/4【答案】BD【分析】由Ⅱ3和Ⅱ4生Ⅲ9表现正常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性遗传病,由于Ⅱ7和Ⅱ8生出Ⅲ13患乙病,而Ⅲ12、Ⅲ14正常,可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Ⅱ3和Ⅱ4生出Ⅲ9表现正常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由于Ⅱ7和Ⅱ8生出Ⅲ13患乙病,而Ⅲ12、Ⅲ14正常,可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C、由分析可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8,C正确;D、只考虑甲病,Ⅱ3和Ⅱ4的基因型都为Aa,Ⅲ10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13的基因型为aa,他们的后代中,表现正常(aa)的个体占1/2×2/3=1/3,患甲病(A_)的个体占1-1/3=2/3;只考虑乙病,Ⅰ1的基因型为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Ⅱ4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Ⅱ3的基因型为XBY,故Ⅲ10的基因型为3/4XBXB、1/4XBXb,Ⅲ13的基因型为XbY,他们的后代中,患乙病(XbXb和XbY)的个体占1/2×1/4=1/8,表现正常的个体占1-1/8=7/8,则Ⅲ10和Ⅲ13近亲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3×7/8=7/24,患病的概率为1-7/24=17/24,D错误。故选BD。【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信息提取分析及计算能力。19.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科研小组以豌豆完整植株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豌豆植株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定时测定侧芽长度,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相对强度和IAA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去顶时人工涂抹的IAA对侧芽的生长起抑制作用B.图2结果显示豌豆植株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加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向侧芽运输D.去顶8h时,Ⅰ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小于Ⅱ组【答案】ABC【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实验一中,Ⅱ组与Ⅰ组相比,去顶后两个时间的侧芽都生长了;Ⅱ组与Ⅲ组相比,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说明人工涂抹IAA后,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起到抑制作用;实验二中,与a组相比,去掉顶芽的b组中14C的含量明显增加,而IAA的含量基本不变。【详解】A、实验一中,去顶时Ⅲ组8h、24h、32h的侧芽长度分别小于Ⅱ组,可说明去顶时人工涂抹的IAA对侧芽的生长起抑制作用,A正确;B、实验二中,与a组相比,去掉顶芽的b组中侧芽附近14C的放射性相对强度明显增加,说明豌豆植株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加,B正确;C、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这就是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C正确;D、根据实验二分析,去顶8h时实验一中的Ⅰ组和Ⅱ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相等,D错误。故选ABC。20.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处于寒冷环境中,其分泌的激素量将会增加,肾小管管壁细胞存在该激素的受体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乙,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能增加其分泌量,使尿量增加C.兴奋在A处传递是单向传递,当抑制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Cl-将大量内流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答案】BD【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分析图解:甲途径: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激素;乙途径: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丙途径: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激素。【详解】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处于寒冷环境中,其分泌的激素量将会增加,促进机体代谢增加产热,其靶细胞为几乎所有细胞,A正确;B、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乙,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能增加其分泌量,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B错误;C、兴奋在A处(突触结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大量Na+内流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当抑制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Cl-将大量内流,抑制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C正确;D、方式丙中,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神经系统将兴奋传至内分泌腺,引起内分泌腺分泌某种激素,这是神经调节过程,没有体液调节;在神经调节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或肌肉称为效应器,D错误。故选BD。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21.(11分)下图是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植物细胞中能量的转换过程。试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作用,它包括反应与反应两个阶段。(2)图中B表示作用。它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所完成的物质变化是。(3)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只发生在。(4)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夏天连续阴天,大棚栽种中,若要提高作物产量,请你写出一种合理的方法。【答案】光合光暗有氧呼吸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和少量的ATP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等【分析】图中,A是吸收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葡萄糖和氧气,代表光合作用;B是利用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合成ATP,ATP又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代表有氧呼吸。【详解】(1)图中A表示光合作用,它包括光反应与暗反应两个阶段。(2)图中B表示有氧呼吸作用。它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所完成的物质变化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和少量的ATP。(3)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4)夏天连续阴天,则光照不足,因此白天应适当增加光照,又由于气温高,夜间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大,所以夜晚适当降低温度。【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基础知识,学生只要认真识记好基础知识就可以回答。22.(11分)人们发现有机磷化合物能有效抑制生物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从而表现出很好的杀虫、灭鼠效果,但是有机磷化合物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ph)能特异性地与有机磷化合物结合,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大肠杆菌高效表达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ph),如图所示。请根据基因工程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构建一株具有全细胞催化活性的大肠杆菌工程菌的关键步骤是要构建pET23a-gfp-mph-r的。构建pET23a-gfp-mph-r过程中应用处理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研究人员不直接将目的基因mph-r导入大肠杆菌的原因是。(2)图中T7启动子的功能为。gfp作为一种融合标签,能很好地提高蛋白的表达量,因此还添加了TEV蛋白酶切位点(TEVsite),其目的是。(3)为了筛选出具有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应将常规转化后的菌液涂布到含的LB固体培养基上。(4)测序成功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用SDS电泳检测全细胞蛋白表达情况,如图所示,第4泳道为mph-r单独表达的表达情况,第5泳道为gfp单独表达的表达情况,请问:1至3泳道哪一个为融合gfp标签的mph-r蛋白?为什么?。【答案】(1)基因表达载体(重组DNA分子)Ca2+使目的基因mph-r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和表达(2)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并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通过TEV蛋白酶去掉gfp中融合标签得到大量纯的mph-r蛋白(3)氨苄青霉素(Ampr)(4)第1泳道,根据第4泳道mph-r蛋白大小约35kD,而第5泳道gfp中蛋白大小约30kD,融合gfp标签的mph-r蛋白约为65kD,第3泳道不符合。根据题意,融合gfp标签后的mph-r的表达量得到显著提高,所以蛋白表达量更大,应为第1泳道【分析】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一般采取钙离子溶液处理,使细菌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重组质粒应含有目的基因,启动子启动转录,终止子停止转录,标记基因便于筛选。【详解】(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必须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转化前,用含Ca2+(CaCl2)的溶液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一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二是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否则,非常容易被大肠杆菌的内切酶切掉。(2)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识别、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gfp中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能作为一种融合标签,能很好地促进蛋白的表达,提高蛋白的表达量,实现难表达蛋白的高效表达,但是这并不是目的基因,因此还添加了TEV蛋白酶切位点,目的就是在能提高其表达量的同时,也能方便去掉GFP融合标签蛋白得到大量纯的mph-r蛋白。(3)重组质粒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平板上含重组质粒的菌株可以生长,因此应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平板上初步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目的菌株。(4)测序成功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用SDS电泳检测全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第4泳道为mph-r单独表达的表达情况,其蛋白大小约为35kD;第5泳道gfp中单独表达的表达情况,其蛋白大小约为30kD,所以,含融合gfp标签的mph-r即蛋白大小约65kD,第3泳道只有45kD左右,不符合条件。第1泳道比第2泳道更宽,说明蛋白含量更高,这跟融合gfp标签能够促进mph-r表达的事实更符合,因此第1泳道是融合gfp标签的mph-r蛋白。23.(11分)小麦(2n=42)具有基因型为Tt的雄性不育系,其中T是雄性不育基因,t是雄性可育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EE的蓝粒小麦是小麦与其近缘种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的,其细胞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一对4号染色体(蓝粒基因E位于4号染色体上)代换了小麦的一对4号染色体,其他染色体不变。小麦5号染色体上存在hh纯合时,会诱导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配对,并互换片段。为了培育蓝粒和不育性状不分离的小麦,育种工作人员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为建立小麦的基因组数据库,科学家完成了小麦条染色体的DNA测序,F1的不育株基因型是,F2的蓝粒不育株中基因型为ETHh的概率是。(2)F2的蓝粒不育株理论上在减数分裂能形成20个正常的四分体,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若只考虑4号染色体的分配,且不含4号染色体的配子用O表示,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F3的蓝粒不育株有条4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F3中基因型为hh的蓝粒不育株占比。(3)由于hh的存在F3的蓝粒不育株减数分裂过程中E、T基因可能重组在一条染色体上,若重组成功F1与普通小麦杂交后单株留种的结果为。【答案】(1)21TtHh1/2(2)E:T:ET:O=1:1:1:13数目1/16(3)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1:1【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需要经过多代连续自交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需要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1)小麦(2n=42),无性染色体之分,基因组测序只需测21条染色体即可;依据题干和题图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TtHH和tthh,F1的基因型有TtHh、ttHh两种,其中基因型为TtHh的个体为雄性不育,符合育种要求;F1中不育株(TtHh)与蓝粒小麦(EEHH)杂交会产生两种基因型的蓝粒不育株,分别是TEHH、TEHh,各占1/2。(2)F2的蓝粒不育株基因型为1/2TEHH、1/2TEHh,由于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若只考虑4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配子,则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E:T:ET:O=1:1:1:1;只有同时含ET两条4号染色体的配子与t结合后才是蓝粒雄性不育株,所以ETt的概率为1/4,F2蓝粒不育株中Hh占1/2,与hh杂交产生hh的概率为1/4,故F3中基因型为hh的蓝粒不育株的概率为1/4×1/4=1/16;F3中蓝粒不育株有3条4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个别染色体的增添。(3)由于hh的存在,F3的蓝粒不育株减数分裂过程中E、T基因可能重组在一条染色体上,则F4减数分裂会产生ET和t两种配子,再与普通小麦的t结合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ETt:tt=1:1,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粒雄性不育:非蓝粒雄性可育=1:1。24.(11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Th),攻击人体免疫系统。(1)如图1所示,HIV侵染Th时,包膜蛋白gp120与Th细胞膜表面的结合,使gp41的N端嵌入细胞膜,依赖膜的性使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HIV进入细胞内部。(2)我国科研人员设计出能与gp41结合的脂肽药物LP-98,以多只感染SHIV(HIV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嵌合形成)的恒河猴为实验对象,测定在两轮定期注射适量LP-98后血浆中病毒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①感染SHIV后,恒河猴能通过免疫反应使血浆中病毒含量降低,但难以彻底清除SHIV。②结果显示,注射LP-98期间,猴血浆中病毒含量均。停止注射后,部分猴血浆病毒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未反弹,达到了治疗后控制效应(简称PTC)。(3)在此基础上,将另20只恒河猴平分为四组,甲、乙、丙组分别在感染SHIV前2小时、前1周和前2周注射LP-98,丁组注射缓冲液。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请从甲、乙、丙中任选一组解释各指标变化的原因(用文字或流程图均可)。(4)综合分析上述所有实验结果,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A.LP-98对SHIV感染有一定的治疗效果B.对PTC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药物的合理使用C.HIV感染者使用LP-98后不需要终身服药D.LP-98可用于感染HIV高风险群体的紧急保护【答案】(1)(1)CD4和CCR5(特异性受体)流动(2)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下降(3)(4)ABD【分析】1、HIV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2、HIV进入机体后可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其中细胞免疫可裂解靶细胞,体液免疫通过抗体作战。【详解】(1)HIV属于病毒,病毒侵染Th时,包膜蛋白gp120与Th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病毒与细胞膜结合后其包膜依赖膜的流动性与细胞膜融合。(2)①SHIV(HIV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嵌合形成)侵染机体后,会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细胞免疫可使靶细胞裂解,释放SHIV,体液免疫的抗体会与病毒结合,通过上述过程能使血浆中病毒含量降低,但难以彻底清除SHIV。。②据图可知,与注射前相比,注射LP-98期间,猴血浆中病毒含量均下降。(3)分析题意可知,甲、乙、丙组分别在感染SHIV前2小时、前1周和前2周注射LP-98,丁组注射缓冲液,则本实验的实验组为甲、乙、丙、组,对照组为丁组,可任选一实验组分析如下:(4)A、据图可知,实验组能产生一定的抗体,且一定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