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1(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河北专用)_第1页
黄金卷01(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河北专用)_第2页
黄金卷01(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河北专用)_第3页
黄金卷01(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河北专用)_第4页
黄金卷01(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河北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河北专用)生物黄金卷0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某种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和3个二硫键。在提取该胰岛素的过程中,β­巯基乙醇的使用浓度会直接影响其结构。当β­巯基乙醇的使用浓度过高时,该种胰岛素的二硫键断裂,肽链伸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与糖原均是由多个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B.高浓度β-巯基乙醇改变了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进而导致其功能丧失C.经高浓度β-巯基乙醇处理的胰岛素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胰岛素的肽键、二硫键的形成及肽链折叠等过程是在高尔基体内完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详解】A、胰岛素的单体是氨基酸,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二者都是由多个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A正确;B、高浓度β-巯基乙醇使胰岛素的二硫键断裂,肽链伸展,改变了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使其功能丧失,B正确;C、高浓度β-巯基乙醇只能导致胰岛素的二硫键断裂,不会破坏其肽键,因此经高浓度β-巯基乙醇处理的胰岛素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D、肽键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二硫键的形成及肽链的折叠等蛋白质的加工折叠过程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完成的,D错误。故选D。2、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和细胞质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序都是由细胞核内的核酸决定B.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使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质和细胞核C.细胞膜和细胞核中的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细胞质D.细胞壁通过识别作用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其中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RNA和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核孔越多的细胞,代谢越旺盛,但物质进出核孔仍具有选择性。【详解】A、细胞质中也有能够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核酸,如线粒体内的DNA,A错误;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具有相对性,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质和细胞核,B错误;C、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细胞膜和细胞核中的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细胞质,C正确;D、细胞壁没有识别作用,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差速离心法: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B.建构模型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C.假说一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发现D.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答案】A【解析】【分析】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2.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A、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利用的是差速离心法,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则采用的是纸层析法,A错误;B、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采用的建构模型法实现的,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同样也是利用了建构模型法,前者建构的是物理模型,后者建构的是数学模型,B正确;C、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摩尔根对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发现都是利用了假说--演绎法实现的,C正确;D、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均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前者用了15N标记DNA,后者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D正确。故选A。4、生物制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H]在产氢酶的作用下可以产生H2,O2会降低产氢酶的催化活性。下面是利用生物制氢的两种方法:①真核生物绿藻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产生H2;②一些厌氧微生物在黑暗环境下,能将多种有机物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各种有机酸,同时产生大量的H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绿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H]的场所只有叶绿体B.在厌氧微生物产H2的过程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不会影响产氢酶的活性C.当绿藻细胞内的C3含量突然下降时,可能原因是突然停止光照或增大CO2的供应D.利用厌氧微生物制氢可以避免氧气的干扰【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了[H],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也产生了[H],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也产生了[H](NADPH);分析题意可知,O2会降低产氢酶的催化活性,导致产生的H2减少;绿藻为需氧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O2,能进行有氧呼吸,需要消耗O2。【详解】A、光照条件下,绿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H],所以此时[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A错误;B、厌氧菌无氧呼吸产生有机酸,导致溶液pH降低,影响产氢酶的活性,B错误;C、突然增大CO2的供应,CO2的固定加快,生成的C3会增多;突然停止光照,C3的还原减弱,C3的含量增多,C错误;D、厌氧微生物产H2的优点是不受光照条件限制、避免了氧气的干扰、产气量大,D正确。故选D。5、探究不同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某种白三叶牧草枝条扦插生根影响,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应选择生长健壮,且处于营养生长期的白三叶枝条,保留顶部少量幼叶或芽B.NAA浓度为50mg/L时,插条的根长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C.IAA浓度为500mg/L时,插条的根长小于300mg/L时,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不同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促进插条生根且效果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在设计该项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同时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实验中应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实验的对照组,以比较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的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详解】A、由于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的成活,所以保留顶部少量幼叶或芽,同时注意选取的枝条应该生长健壮,且处于营养生长期,有利于存活,A正确;B、NAA浓度为50mg/L时,插条的根长与对照组存在无显著差异,B错误;C、IAA浓度为500mg/L时,插条的根长小于300mg/L时,但是仍然比对照组的根长,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C错误;D、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低浓度的NAA能够促进插条生根,高浓度的NAA能够抑制插条生根,D错误。故选A。6、野生大豆花的结构、传粉方式与豌豆相同,果实成熟后,豆荚受到微小外力就会“炸裂”,将大豆种子弹射出去。豆荚是否易“炸裂”受A/a基因控制,含a基因的豆荚经轻微碰触就会“炸裂”。因城镇开发建设,野生大豆种群被分隔在多个互不相连的地块中(碎片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地块碎片化前,不同基因组成的野生大豆植株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对不同地块野生大豆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作用可能有差别C.调控豆荚易“炸裂”的a基因在不同野生大豆种群中的频率都非常高D.在野生大豆种群中选育高产抗病品种时,A基因的频率也会随之升高【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野生大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豆荚是否易“炸裂”受A/a基因控制,含a基因的豆荚易“炸裂”,其种子易被散播出去,有利于子代生存,但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含A基因的豆荚则不易“炸裂”,容易被收获,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详解】A、野生大豆为闭花传粉植物,不管地块是否碎片化,不同基因组成的野生大豆间也不会进行基因交流,A错误;B、不同地块野生大豆种群所处的环境不会完全相同,因此自然选择对它们起的作用可能会有差别,B正确;C、大豆成熟后豆荚易“炸裂”,就容易将种子散播出去,有利于子代的生长,a基因频率将会增大,C正确;D、如果豆荚很容易炸裂,手工收割或机器收割时,碰撞到成熟大豆植株,豆荚就会炸裂使种子散落在地里,使收获的秸秤上留下的种子很少,从而造成减产。为避免减产,人们选育大豆新品种时,豆荚不易炸裂的性状会被保留下来,A基因的频率会逐渐升高,D正确。故选A。【点睛】7、探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中,科学家们利用细菌、病毒等材料,进行了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B.艾弗里利用肺炎链球菌设计并进行转化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控制无关变量C.用RNA酶去除S型细菌提取物中的R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出现R型菌和S型菌D.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分析】1、格里菲思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2、艾弗里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A错误;B、艾弗里利用肺炎链球菌设计了体外转化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除去某一物质的方法控制自变量,B错误;C、用RNA酶去除S型细菌提取物中的R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由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因此混合物中的S型菌DNA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故结果会出现R型菌和S型菌,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不是证明其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8、促生长的A和无此功能的a是常染色体上的两种基因。DNA甲基化修饰通常会抑制基因表达。下图是两只小鼠产生配子过程中甲基化修饰对基因传递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雄鼠的A基因和雌鼠的a基因遗传信息均发生改变B.雄配子A基因甲基化被去除,说明甲基化不能遗传C.图中的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且均能正常生长D.图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代表型比例为1:1【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雄鼠产生的雄配子中A基因去甲基化,a基因没有甲基化,雌鼠产生的雌配子中无论含有A还是a基因的都会发生甲基化。【详解】A、DNA甲基化修饰通常会抑制基因表达,但是不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A错误;B、据图可知,雄鼠产生的雄配子中A基因去甲基化,a基因没有甲基化,雌鼠产生的雌配子中无论含有A还是a基因的都会发生甲基化,说明可以遗传,B错误;C、根据题意促进生长的是A基因,发生甲基化之后会被抑制,雄鼠的A基因发生甲基化,因此不能正常生长,C错误;D、促生长的A和无此功能的a是常染色体上的两种基因。DNA甲基化修饰通常会抑制基因表达,图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是:AA(甲基化)、Aa(甲基化)、A(甲基化)a、aa(甲基化),前两种基因型表现为能正常生长,后两种基因型不能正常生长,因此表型比例为1:1,D正确;故选D。9、研究发现,脂肪细胞中存在一种成纤维生长因子1(FCF1),其调节血糖的部分机制如下图。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GF1可以通过减少血糖的来源降低血糖B.FGF1和PDE3B对血糖的调节具有相反作用C.胰岛素需经体液运输到达脂肪细胞起作用D.这一发现可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答案】B【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FGF1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合成P-PDE4,抑制脂肪分解,从而抑制游离脂肪酸转化为葡萄糖,故FGF1可以通过减少血糖的来源降低血糖,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FGF1和PDE3B都会抑制脂肪分解,通过减少血糖的来源降低血糖,故FGF1和PDE3B对血糖的调节具有相同作用,B错误;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需经体液运输到达脂肪细胞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起作用,C正确;D、这一发现可以降低血糖浓度,故可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D正确。故选B。10、适宜浓度的莲藕渣多糖(LRP)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都具有吞噬、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B.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可分泌白细胞介素、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C.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保卫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中均可发挥作用D.经适宜浓度的LRP处理的巨噬细胞、识别并裂解肿瘤细胞的能力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出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分为T细胞和B细胞。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黏膜;第二道: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特异性免疫。【详解】A、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都具有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B细胞没有吞噬功能,A错误;B、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可分泌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但抗体由浆细胞分泌,B错误;C、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保卫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中均可发挥作用,C正确;D、经适宜浓度的LRP处理的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增强,但裂解肿瘤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D错误。故选C。11、自然保护区,甲、乙两个不同的物种连续四年的λ值(λ=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甲动物种群密度时,重捕后标记个体死亡,导致估算值偏大B.使用孔目较小的渔网进行捕捞会导致湖泊中乙种群性别比例失衡,使种群出生率持续下降C.由图可知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不相等的D.第4年末,乙种群数量小于甲种群【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种群的λ=2.5,说明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乙种群λ值前三年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第三年后λ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详解】A、调查甲动物种群密度时,重捕后标记个体死亡,由于没有改变标记个体所占的比例,因此不会影响估算值,A错误;B、使用孔目过小的渔网捕捞会影响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主要是幼年个体数量减少),使种群未来的出生率下降,但不会影响其性别比例(因为捕捞时捕捞网无法对性别进行选择),B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λ=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甲种群的λ=2.5,说明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每年增加的数量是在上一年基础上增加的,故甲种群虽然增长率相同,但每年增加的数量是不相等的,C正确;D、由于甲、乙两种群的数量不确定,因此第4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小于甲种群,D错误。故选C。12、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生态治理,曾经的毛乌素沙漠,已被建设成为“塞卜绿洲”。2021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治理后,沙漠重新成为绿洲,可改善当地环境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沙漠治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塞上绿洲”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D.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主要来源是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答案】B【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改善当地环境气候属于生态功能,为间接价值的体现,A错误;B、通过人工治理,沙漠变为绿洲,从群落演替角度分析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该演替为次生演替,B正确;C、“塞上绿洲”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C错误;D、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而微生物的分解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D错误。故选B。13、糖铁(TSI)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蔗糖、乳糖、微量葡萄糖、硫酸亚铁、氯化钠、酚红、琼脂等成分,可根据观察单一细菌对三种糖的分解能力及是否产生硫化氢,来鉴别细菌的种类。三糖铁(TSI)琼脂试验方法是:使用笔直的接种针挑取待测菌落,将接种针平稳刺入三糖铁固体斜面培养基内,然后沿原穿刺途径慢慢抽出接种针,最后在斜面上进行“之”字划线,36°C下培养18~24h,观察实验结果。酚红在酸性条件下显黄色,在碱性条件下显红色。细菌产生的硫化氢与铁盐反应生成黑色沉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穿刺或划线的目的是为了将纯培养物进行二次传代培养,须严格控制交叉污染B.若培养基出现黑色沉淀,可推测该细菌能够分解牛肉膏、蛋白胨C.若细菌能分解乳糖而产酸、产CO2,推测斜面为黄色、底层为红色且有气泡D.若底层呈黄色、斜面先呈黄色后变红,推测细菌可能只分解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鉴别培养基:利用细菌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能力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作用底物和指示剂,观察细菌生长过程中分解底物所释放的不同产物,通过指示剂的反应不同来鉴别细菌。【详解】A、划线和穿刺操作一定针对纯培养物,否则实验操作是无意义的。划线或穿刺的目的是为了将纯培养物二次传代培养。这种操作也见于标准菌株复壮或传代。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操作,严格控制交叉污染,A正确;B、牛肉膏、蛋白胨中含有蛋白质,细菌产生的硫化氢与铁盐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若培养基出现黑色沉淀,可推测该细菌能够分解牛肉膏、蛋白胨,产生硫化氢,B正确;C、细菌分解葡萄糖、乳糖产酸产气,使斜面与底层均成黄色,C错误;D、若细菌只分解葡萄糖而不分解乳糖和蔗糖,因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含量较少,其产酸的量也较少,斜面上所生成的少量酸被空气缓慢氧化,使斜面由黄色变成红色;底层由于处于缺氧状态,细菌分解葡萄糖所产生的酸一时不能被空气氧化而仍保持黄色。故若底层呈黄色、斜面先呈黄色后变红,推测细菌可能只分解葡萄糖,D正确。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4、味觉细胞感受甜味分子信息的过程如图所示。味传导蛋白由α、β和γ三个亚基构成,当α亚基与鸟苷二磷酸(GDP)结合时,该蛋白无活性,与鸟苷三磷酸(GTP)结合时被激活,裂解为Gɑ-GTP和GβGγ两部分,Gɑ-GTP能够使腺苷酸环化酶(AC)磷酸化而被激活。激活态的蛋白激酶A(PKA)可作用于K+通道蛋白,最终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ɑ-GTP改变了AC的空间结构,使其能催化cAMP合成B.激活态PKA能降低K+通道蛋白磷酸化过程的活化能C.K+通道蛋白的磷酸化会导致味觉细胞膜内的电位降低D.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答案】AB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由图可知,Ga-GTP能够使AC磷酸化而被激活,改变了AC的空间结构,使其能催化ATP形成cAMP,A正确;B、K+通道蛋白磷酸化后通道关闭,不能运输K+通过细胞膜,激活态PKA可作用于K+通道蛋白,降低K+通道蛋白磷酸化过程的活化能,最终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B正确;C、K+通道蛋白磷酸化后通道关闭,不能运输K+通过细胞膜,膜内的负电位被抵消一部分,故K+通道蛋白的磷酸化会导致味觉细胞膜内的电位上升,C错误;D、味传导蛋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等,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正确。故选ABD。15、下图甲果蝇的性染色体由1条等臂染色体(两条X染色体相连形成)及Y染色体组成,甲果蝇可正常生活,并能产生两种可育配子。利用甲果蝇进行下图所示实验以检测乙果蝇的突变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9条或18条B.丙为雌果蝇,Y染色体只能来自于乙果蝇C.若乙果蝇X染色体上发生显性致死突变,则F1全为雌性D.若丁表现出突变性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Y的非同源区段【答案】B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为雌果蝇(性染色体由1条等臂染色体及Y染色体组成),乙是经诱变处理的雄果蝇,F1中丙与甲的性染色体组成相同,故丙也为雌果蝇;丁的X染色体来自于乙,Y染色体来自于甲,为雄果蝇。【详解】A、根据题意“甲果蝇的性染色体由1条等臂染色体(两条X染色体相连形成)及Y染色体组成”可知,甲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和正常果蝇(2n=8)的染色体数目应相同,为8条或16条(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由图可知,甲果蝇为雌果蝇,丙与甲的性染色体组成相同—由1条等臂染色体(两条X染色体相连形成)及Y染色体组成,故丙也为雌果蝇;且等臂染色体来自于甲,而Y染色体只能来自于乙果蝇,B正确;C、若乙果蝇X染色体上发生显性致死突变,即F1中含有来自乙的X染色体的个体均死亡,由图示可知,则F1全表现为雌性(丙),C正确;D、由图可知,丁的X染色体来自于乙,Y染色体来自于甲,且仅对乙进行诱变处理,故若丁表现出突变性状,则该突变基因应位于X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BC。16、热习服(热适应)是指机体长期、反复地暴露于热环境下时,出现的一系列可逆的适应性反应。在34℃、相对湿度为89%的环境下,未热习服和已热习服的人直肠温度和出汗率随运动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会增多B.未热习服的人运动时直肠温度快速上升与出汗较少关系不大C.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汗腺分泌加快,有利于降低体温D.经热习服训练后,大脑皮层调节体温恒定的能力会增强【答案】AC【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详解】A、运动会使机体产热量明显增多,散热量也会增加,A正确;B、由题图可知,未热习服的人出汗率较低且运动时直肠温度快速上升,可推测直肠温度快速上升主要是出汗少、散热量较少引起的,B错误;C、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出汗率较高,汗腺分泌加快,有效增加机体散热量,有利于降低温度,C正确;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AC。17、下表是某海湾生态系统中一年内能量流动的部分统计数据。已知当年该海湾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为2.88,而10年前为3.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营养级现存生物量/(t·km-2·a-1)被同化量/(t·km-2·a-1)流向碎屑量/(t·km-2·a-1)总流量/(t·km-2·a-1)Ⅴ0.0080.0040.0260.089Ⅳ0.1110.0890.4131.07Ⅲ0.5681.076.067.89Ⅱ0.7567.8923.736.3Ⅰ43.536.373207总计4545.4103252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52t·km-2·a-1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1.7%C.碎屑会被分解者分解或形成海底有机物沉积D.渔获物平均营养级降低说明该海湾的渔业资源越来越丰富【答案】B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详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流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207t·km-2·a-1,A错误;B、第一营养级被同化量即第二营养级同化量,即36.3,第三营养级同化量为7.89,传递效率为7.89/36.3×100%=21.7%,B正确;C、碎屑会被分解者分解,不能被分解就会形成海底有机物沉积,C正确;D、渔获物平均营养级降低说明能量减少,该海湾的渔业资源越来越贫瘠,D错误。故选BC。18、.iPS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可通过转入相关因子来制备。iPS细胞最初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后来发现已分化的T细胞、B细胞等也能被诱导成该类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入的物质可以是DNA、蛋白质,还可用小分子物质来诱导B.iPS细胞的体外培养需要在无菌的CO2培养箱中进行C.T细胞、B细胞能被诱导为iPS细胞,说明体内细胞的分化是可逆的D.与胚胎干细胞相比,iPS细胞的优点是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答案】AB【解析】【分析】iPS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详解】A、目前已采用多种方法来制备iPS细胞,包括借助载体将特定的基因导入细胞中,直接将特定的蛋白导入细胞中或者用小分子化合物等来诱导形成iPS细胞,A正确;B、iPS细胞的体外培养是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需要在无菌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B正确;C、T细胞、B细胞能被诱导为iPS细胞,说明离体的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可转化为能分化的状态,C错误;D、胚胎干细胞和iPS细胞均具有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的特点,D错误。故选AB。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9分。19、研究人员研究不同浓度镉处理对盆栽玉米光合性能的影响,实验如下:CK组正常培养,实验组设置分别用浓度为2、5、25、50、100mg·kg-1的镉进行处理培养,测得玉米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光下,玉米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所具备的与完成光反应过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在此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光能转变为____中的化学能参与暗反应。(2)由图1可知,在较强光照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镉处理对玉米净光合作用的影响是____。(3)某同学据图判断高浓度镉处理玉米后,净光合速率下降是气孔导度降低所致。你是否认同该同学的观点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4)研究证明,镉处理玉米后通过影响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含量来改变净光合速率。请你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写出实验思路。______。【答案】(1)具有许多由薄膜形成的类囊体,其上分布有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ATP、NADPH(2)低浓度的镉可提高玉米的净光合速率,高浓度的镉会降低玉米的净光合速率(3)不认同高浓度镉处理玉米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说明气孔导度的改变不是影响玉米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4)取不同浓度镉处理组相同位置等量的玉米叶片,提取并分离色素,比较各色素带的宽窄【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小问1详解】在光下,玉米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这是因为在叶绿体中具有许多由薄膜形成的类囊体,其上分布有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所需的色素和酶,因此叶绿体可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将光能转变为ATP、NADPH中的化学能参与暗反应,进而将其中的能量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小问2详解】结合图1所示的实验结果可知,在较强光照条件下,低浓度的镉能促进玉米的净光合速率,高浓度的镉会降低玉米的净光合速率,且在高浓度条件下,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对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小问3详解】图2结果显示,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玉米细胞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而气孔导度表现为增加而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据此不能判断高浓度镉处理玉米后,净光合速率下降是气孔导度降低引起的,因为高浓度镉处理玉米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而上升,因此可说明气孔导度的改变不是影响玉米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小问4详解】研究证明,镉处理玉米后通过影响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含量来改变净光合速率。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可利用色素的特征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据此实验设计为:取等量不同浓度镉处理的玉米叶片,提取并分离色素,而后通过比较各组色素呈现的色素带的宽窄来证明,根据实验目的可推测随着镉浓度的升高,高浓度镉处理组中的分离的色素带应该越来越窄。20、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Na+浓度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抗利尿激素(ADH)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ADH分泌的有效刺激是_________。ADH可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上的_________结合,最终促进水的重吸收,推测抗利尿激素对血容量和血压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2)醛固酮的分泌主要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肾素能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由此可知,肾素并不是激素,理由是__________。入球小动脉的牵张感受器在入球小动脉内血流减少时兴奋,而肾小管的致密斑感受器在肾小管管腔液中钠含量减少时兴奋,两个过程均能增加肾素的释放。据此推测,醛固酮分泌增加的有效刺激为_________。(3)醛固酮具有保钠的作用,与此功能相关,水的重吸收量会_________,最终对血浆的_________、血容量和血压产生影响。【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升高)特异性受体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2)激素起调节作用,而肾素起催化作用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肾小管管腔液中的钠)含量降低(3)增加渗透压【解析】【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小问1详解】若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渴觉的同时,促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特异性受体结果,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作用,故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将减少排出,保留体内水分,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所以抗利尿激素可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小问2详解】激素起调节作用,而肾素起催化作用,所以肾素不是激素。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肾小管管腔液中钠)含量降低是醛固酮分泌增加的有效刺激。【小问3详解】醛固酮具有保钠的作用,则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最终会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影响了血浆的渗透压、血容量和血压。21、纪录片《航拍中国》中对黑龙江美景的解说中曾这样写到:“这趟旅程,我们将拥抱肥沃的黑土地,它拥有的平原,创造农业奇迹,它哺育的湖泊,动静相宜。往西飞行,加入冬捕者的行列,赶赴一场和丹顶鹤的空中约会。不远处一座石油城市,正散发着迷人的湿地风情。”回答下面问题。(1)黑龙江平原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大力推行生态农业,把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等,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过程提高了______。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持续推进,因垦荒而消失的黑土地、湿地正在逐步恢复生机,此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2)冬捕时网眼的大小会对兴凯湖中大白鱼种群的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产生影响。水产养殖时,为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应在大白鱼种群数量在______时进行捕获。(3)双鸭山以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资源禀赋被誉为“挹娄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下图1为总面积为600hm2的湿地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体内的变化情况。下图2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根据调查对象构建的食物网。①图1中物质a的含量随营养级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______。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如荷花、菖蒲对光信息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会开花,这说明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在对受污染后的湿地进行修复时,专家组选择了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同时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该做法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原理。②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在分析图2中“水生植物→草鱼→野鸭”食物链时,测得一年中流经野鸭的能量为20千焦,流经草鱼的能量为1000千焦,有同学认为这不符合能量流动10%~20%的传递效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陈述理由______。【答案】(1)能量的利用率次生演替(2)年龄结构K值(3)生物富集生物种群的繁衍自生、整体

营养结构不同意。10%~20%指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生物之间的,草鱼还有部分能量流入鹭,野鸡体内能量不仅仅来自草鱼,还有来自其他食物的部分(草鱼天敌不唯一或野鸡能量来源不唯一),与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矛盾【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而且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最高营养级的肉食动物最易受害。【小问1详解】把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等,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该过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持续推进,因垦荒而消失的黑土地、湿地正在逐步恢复生机,由于在在开垦的土地上发生了群落结构的变化,保留了相应的土壤条件,此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小问2详解】冬捕时网眼的大小会捕捉大鱼留下小鱼,会对兴凯湖中大白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产生影响。种群数量在K值时达到最大值,故在K值时进行捕获可以获得最大的日捕捞量。【小问3详解】①图1中物质a的含量随营养级升高而上升,a为有害物质,其沿着食物链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含量越多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如荷花、菖蒲对光信息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会开花,利于生物之间进行传粉,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结合题干“专家组选择了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该做法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自生原理,“同时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该做法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原理。②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称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分析图2中“水生植物→草鱼→野鸭”食物链时,测得一年中流经野鸭的能量为20千焦,流经草鱼的能量为1000千焦,这是可能符合能量流动10%~20%的传递效率。10%~20%指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生物之间的,草鱼还有部分能量流入鹭,野鸡体内能量不仅仅来自草鱼,还有来自其他食物的部分(草鱼天敌不唯一或野鸡能量来源不唯一),与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矛盾。所以我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22、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2)若两果蝇杂交,后代长翅∶残翅=3∶1,则说明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定律。(3)已知基因型为DD或Dd的幼虫所处环境温度为25℃时发育为长翅;所处环境温度为37℃时发育为残翅。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模拟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时,选用的亲本组合为DD×dd,在众多F1发现了一只残翅果蝇,其产生原因可能有三种:①单纯由环境温度影响导致的,②基因突变导致的,③缺少一条染色体导致的。已知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果蝇致死,现提供甲、乙、丙、丁四种果蝇,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定其产生的原因,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a.让该残翅果蝇与___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的异性果蝇杂交。b.____________环境下生长发育,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A.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是单纯由环境温度影响导致的;B.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C.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是缺少一条染色体导致的。【答案】(1)Ⅱ、Ⅲ、Ⅳ和X或Ⅱ、Ⅲ、Ⅳ和Y(2)分离(3)丙让杂交后代的幼虫处在环境温度为25℃的长翅∶残翅=3∶1长翅∶残翅=1∶1长翅∶残翅=2∶1【解析】【分析】果蝇体细胞内含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XX为雌果蝇体细胞内性染色体,XY为雄果蝇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雌、雄果蝇均有的常染色体。其中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含有控制翅形的等位基因D和d。题图中两个细胞所在的雌、雄果蝇的基因型都为Dd。【小问1详解】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由图示可以看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Ⅱ、Ⅲ、Ⅳ和X或Ⅱ、Ⅲ、Ⅳ和Y。【小问2详解】图中雌雄果蝇的基因组成可以表示为Dd。若两果蝇杂交,后代长翅∶残翅=3∶1,则说明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小问3详解】实验思路,由题意可知,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定其产生的原因,只能让该残翅果蝇与丙的异性果杂交,让杂交后代的幼虫处在环境温度为25℃的环境下生长发育,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丙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O。若为假设①,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Dd,杂交组合为Dd×DO,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