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问题化个案研究华师大宝山实验学校穆金娣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现状分析:我校小学部现在有20个班级,小学生人数达813名,据各班班主任统计结果看,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已达62名,占总人数的7.7%,在这些学生中,学习成绩中差、较差的占40%以上,个性不健全的,如性格孤僻、怪异、行为习惯不良等情况占53%。因此如何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获得应有的良好发展,不仅关系到这些学生本身,而且还关系到未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对他们特别地关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心灵创伤,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二)关键词的界定:本文中的“特殊家庭”是指单亲、再婚家庭或父母关系紧张的“危机”家庭,子女领养家庭、隔代代管家庭以及家教失控的家庭等。(三)研究的意义:特殊家庭的子女因为所处家庭的特殊,又处在成长阶段,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如果纠正不及时,很容易成为真正的问题生。而且,青少年的成长要受到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四方面因素交互影响,若任何一方失去功能,也将催化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因此,我们意在通过问题化的个案研究,以开展班队主题活动、心理训练活动、体育锻炼活动、音乐学科兴趣活动、班级特殊关爱活动、社区协同教育活动等预防措施,走进学生心灵,引领他们走出心理误区,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所以,我们提出“小学特殊家庭学生偏差行为的问题化个案研究”的课题,主要想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对校内20个特殊家庭学生的个案跟踪研究,抛砖引玉提出一些矫正措施和工作思考。二、研究过程及成因分析:(一)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及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我们通过了近一年的跟踪研究、调查与收集,对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学生的种种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单亲家庭:英国心理学家海尔特研究发现,双亲不和比双亲不全有更坏影响。父母离异前的“内战”,离异后的互相攻击,会使子女多生严重的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据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因夫妻关系恶化导致家庭破损的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思想行为偏差较大,切学习动力不足,有很大困难。2、再婚家庭:由于偏见等原因,许多子对孩继父或继母持不信任态度,对他(她)们的言行很难接受,不愿向他们敞开心扉,甚至在亲生父母面前也不愿吐露心声,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久而久之,便产生孤独感,表现出不合群的个倾向,给对孩子的教育增加了难度。据调查,特殊家庭的孩子心情不舒畅时,多数不愿向旁人倾诉,而是多选择通过暴力动作来发泄情绪的方式减压。大部分此类家庭的同学不愿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交往,而喜欢和同类型家庭的孩子交往,因为在他们身上有较强的同病相怜的倾向。3、“危机”家庭:我们常把一个家庭关系比做三角形。良好的家庭关系是类似于一个等腰三角形,夫妻构成这个三角形的底边,孩子则是三角形的顶点,顶点到达底边的距离应该是接近相等的。然而,当家庭里的三角关系已经出现“扭曲”时,往往造成孩子和父母亲之间乙方“抱”得太紧,另一方被排除在外。殊不知,处在儿童期的儿童同时需要父亲母亲角色的认同,需要学习男人的规范性和力量性,学习母亲的细心和坚忍。当父母的功能缺失时,孩子自然会出现诸如自我控制力差,做事拖拉等毛病。以上三类家庭学生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及产生性格上的缺陷集中表现为:(1)自卑心理。学龄期的孩子正是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情感非常脆弱。家庭的破裂,给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理又蒙上了阴影。他们自感不如人,矮人一等,害怕别从谈及此事,生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因而对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别敏感。据调查,所有的同学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是特殊家庭的孩子,越是年级高越是不愿让人知道自己家庭的情况。83.4%的同学有自卑心理。一年级沙某,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每当老师问起其家庭近况时,该生或沉默不语、或泪流满面,显得沮丧、自卑。三年级杨某,父母离异后,与母亲一起生活。他从来不谈自己家里情况,班里同学也不知道他家的特殊情况。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知道了此情况,就对他进行了家访,在家访中,小杨妈妈再三恳请老师保密,因为儿子害怕同学知道此事,会瞧不起自己。像这样的现象不是少数,其他一些离异家庭的同学,对老师、同学的关心也常抱有戒心。(2)孤独心理。破损家庭不利于家庭生活维持和家庭职能的正常发挥,这类家庭的家长常要扮演双重角色,而这种双重角色的权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孩子总觉得少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有些单亲家庭,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而不许孩子和任何同学接触,甚至强迫子女与原配偶断绝来往,据调查,义母离异后,子女与另一方来往的只占三分之一不到,而与另一方从不来往的占到近三分之二,也有的父母因婚姻的不幸,自己的心理也有障碍,出于对前夫或前妻的憎恨,向孩子灌输对方如何坏,要孩子一定要争气。有时稍不如意就拿孩子打骂当出气筒发泄情绪,使孩子感到很苦恼很无助,内心的情感不能向父母倾吐,又不愿向老师或同学诉说,久而久之形成孤独心理,据调查,离异家庭的孩子多数性格较孤僻压抑。如五年级王某,父母离异后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是单位行政人员,每天晚上七、八点成钟才回家,平时母子俩交流很少。虽然母亲总在孩子贬低前夫,但孩子在作文中多次回忆了童年时代爸爸与自己一起玩耍的快活情景,文中的爸爸是多么的爱家、尽责,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俨然是个和蔼可亲的好爸爸。。(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而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学生郭某,父母分居后与母亲一起生活,由于母亲的工作性质要经常在外应酬,好几次到晚上8点多钟还不来接孩子,父亲偶尔回来看孩子,但也只是询问关于她妈妈平时的“劣迹”,有几次还在校门口当着孩子的面争执不休,要房子不要孩子。父母不是把孩子当“皮球”,就是把孩子当“砝码”,以此来要挟对方,忽视了子女和谁一起生活更有利,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孩子虽不愿与之生活,但又无法摆脱。久而久之发展到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对周围同学老师产生仇视。据该生班级班主任反应,每当有学生向老师反应她不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时,她总会在事后以各种理由找茬施以报复,或骂人、或打人,有时还扔掉同学的学习用品,藏匿或撕烂同学的练习本,而且拒不承认是自己做的。究其原因,在儿童的成长中,家庭中的父母无疑是不可取代的重要他人。他们对儿童的态度、看法、行为、言谈,无疑会影响儿童的各个方面。而特殊家庭中,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或因离婚或因死亡,而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关爱。这在孩子看来(因为孩子年龄小,无法独立作出判断,无法深入剖析事情的真相,只看到表面现象),他们只会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因此父母才会分离,家庭才会破裂,父母才会抛弃自己,自己是没人要的小孩。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着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特殊家庭的孩子,其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从而容易不安、敏感、自卑。4、隔代抚养家庭:据了解,独一代父母大多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一些人并且内心尚未成熟,无法适应为人父母的角色转换。“谁来带孩子”成了困扰他们的问题。于是,祖辈隔代抚养第三代俨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养育孙子、孙女是他们主要的精神寄托,极易对孩子溺爱。然而,这钟教养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会变得任性、贪婪、自以为是,甚至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推卸责任。在隔代抚养家庭中,大部分子女开始隔代抚养的年龄多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形成强烈的亲子依恋,亲子亲密度较低;其次,亲子双方信任不足,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较低,不愿与家长分享心事,家长也认为在祖辈的教育下,孩子的自主能力差,自立、自制能力不强,对孩子所做出的选择不信任;再次,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致使亲子沟通的次数少,内容单一,也大大影响了双方在沟通上的主动性。5、家教失控家庭: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者保护过度,孩子就会认为周围的世界都是在自我的掌控之中,自我无所不能,同时也会因为这种虚假的自我效能感过于美好而不愿意离开这种感觉,沉溺于这个阶段不愿长大。这样的孩子在成人后依然会保留着“我是世界的中心,周围人都应该满足我”这种幼稚心理,不能和周围人形成成熟的互动。得到过多宠爱让她始终需要成为“第一”小嘉是一个独生女,家人和周围的人都极其宠爱她。在小嘉的印象中,从小她就像一个小公主一样,想吃什么就吃到什么,想买什么就拥有什么。特别是母亲认为:“女孩要娇着养”,所以只要她一声令下,家人都会尽量满足她的各种要求,看到她吆五喝六的样子,还会觉得她很可爱。小嘉即使有时言语行为有些过火,也根本没人指责或者严厉地管教她。逐渐地,小敏也就养成了这种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班里,一旦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小嘉就会认为是别人的不对,多次与同学发生冲突;对老师也一样,她希望老师总是称赞自己,表扬自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应该受到特殊对待。以上两类家庭学生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及产生性格上的缺陷集中表现为:(1)自我效能感缺失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最早、最多,同时也是最大的。父母的自我效能水平、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所处的社区环境及家庭结构,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家庭中的子女自我效能的发展。隔代抚养,即由祖辈抚养孙辈,是中国当前广泛存在的一种家庭养育状况,而这类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溺爱,导致孩子自我效能感缺失。由于隔代抚养,老人特别心疼孙儿孙女,加上退休以后,原来工作上、事业上重要的事情都成了浮云,便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上,以此来填补自己时间的空白,挥洒自己的爱心,这样便容易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溺爱,其主要表现包括给孩子过多的零食、玩具、服装,在孩子的玩耍中缺乏引导,生怕孩子磕了碰了不让孩子接受有挑战性的活动,对孩子在学习上和校内外的表现不做分析不提要求,在孩子与同龄人出现冲突纠纷时一味偏袒自家孩子而不是在是非上进行辨析等等。“隔代抚养”常会导致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大打折扣。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由老人抚养的孩子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老人的一些习惯,比如动作慢,做事缩手缩脚,而且容易滋生自私任性、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等毛病,从而限制了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2)自恋、依赖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的自我中心特点大多表现为自我重视、夸大、缺乏同情心、对别人的评价过分敏感等等。他们一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辞,就沾沾自喜,反之,则会暴跳如雷。他们对别人的才智十分嫉妒,有一种“我不好,也不让你好”的心理。在和别人相处时,很少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要。由于缺乏同情心,所以人际关系很糟,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心情,加之他们有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往往易在各方面遭受失败。依赖型人格的表现形式为:在孩子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伯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不断累积的父母的爱会支撑我们的一生。”心理分析学家菲利普·格兰贝尔说道:“可是如果太溺爱,就会使孩子产生这样的信念:整个世界都必须在我的脚下。”家人的过度宠爱往往造成一些人对他人傲慢无礼的态度。他们觉得自己是父母眼中最强、最漂亮和最优秀的,因此肯定自己在别人眼中也应该如此。失去巅峰的地位就意味着失去父母的认可,随后失去社会的认可。(二)特殊家庭学生的行规偏差与学业后进的成因1、学校教育归因分析教育方法失当“造”出了后进生当今我国的教育并未彻底地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小学教育仍围绕着升学这一硬指挥棒转。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学校的命根。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致不能长久地坚持甚至放弃了对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这些特殊学生便沦为了后进生。教师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讽刺挖苦,不留情面;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弃之不管,放任自流……上述种种,直接带来的是师生的对立,把孤立无援又不知所措的特殊学生“逼”进了后进生的群体。2、家庭教育归因分析家长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过分宠爱自己的子女,捧他们为掌上明珠,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有的家长纵容子女贪图享受安乐,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这就使身处特殊家庭的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责任感。由于家庭教养功能的缺失、偏差和误区,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无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屡犯屡错、屡教不改。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导致特殊家庭学生间接成为行规偏差生和学业后进生,严重影响了校风、班风,并给提高教学质量带来阻力,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复杂的处境,其数量和程度的蔓延也使特殊学生的德育转化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三、针对特殊家庭的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特殊家庭子女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舵手能正确掌舵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险滩,安全抵达胜利的彼岸。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做好特殊家庭子女心灵上的舵手,使他们能茁壮地成长、成才。1、多渠道多角度,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多渠道、多方法,走进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挥去心灵上的阴影。(1)细心观察。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在行为上多表现为沉默、自闭、孤僻等异常现象,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这类行为特殊的学生,时刻关注;(2)触膝谈心。班主任要对特殊家庭学生多关心,多帮助,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3)定期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或家访。通过电话联系和家访,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真实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沟通,可以了解这些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家庭教育的开展情况。2、多沟通多包容,做好学生个别教育。班主任在充分了解这类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心理特征后,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他们,使他们像其他同学一样沐浴生活和学习的阳光。(1)用爱心感化学生。家庭不幸的学生,尤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班主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他们缺失的父母之爱,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多为他们排忧解难,经常和他们谈心,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立自强的生活信念。(2)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家校合力。这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班主任要定期与家长电话联系或家访,和学生家长深入交流,介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启发家长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弥补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缺失;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并应用正确的教育方法。(3)发挥班集体功能,感受集体的温暖。召开“左手右手”主题班会,以班委为核心,动员全班同学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帮助这类学生,让缺失家庭之爱的他们从班集体中得到家的温暖,坚定生活充满阳光,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4)适度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特殊家庭学生身上往往存在习惯性的“毛病”,如自由散漫、孤僻自闭、存在暴力倾向等,虽经班主任常态化的教育,往往是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有十二份的耐心和足够的宽容,不能总找他们的“茬”,总是“批评”和“指责”,要允许他们时常犯点在班主任可控和可预见范围的“小错”,给他们逐步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并与他们共同制定改掉“毛病”的进程表,班主任随时充当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5)赏识教育,放大学生的闪光点。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留意这类学生的优点,创造让他们展现自己个性的机会,并适时地给予“赏识”,唤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坚定学习与生活的勇气。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特殊家庭,受害最深的是他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帮助”,他们最缺的是“关心与呵护”,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让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充满阳光。3、校本培训,加强指导者队伍建设开展特殊类型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建设一支家庭教育理念新,家庭教育指导经验丰富的指导者队伍是十分重要的。我校重视对这样一支队伍的建设,成立了由德育教导、课题组老师、班主任老师及学科老师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形式来提升指导者队伍的能力。我们引导老师阅读《家教漫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等书籍,帮助老师进一步解读了特殊类型学生的分类、特征、成因及对策;帮助老师分析特殊类型学生家长的教养方式;组织老师学习了特殊类型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原则与方法;聘请有关专家对老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使他们逐渐掌握开展特殊类型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方法。学校还以论坛形式、展示观摩等形式组织开展了特殊类型学生个别教育视频观摩研讨活动;特殊类型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方法的征集活动;特殊类型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分析;特殊类型学生家庭活动设计指导方案等。通过各种学习、研讨活动,我们的指导者明确了特殊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重大意义,知晓了指导任务,掌握了沟通指导的技巧,优化了指导方法。4、开展活动,提高指导的实效性学校对特殊类型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每学期制定一份特殊类型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计划;每月对特殊类型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一次上门指导;每周对特殊类型学生进行一次教育评估并向家庭作一次反馈。我们还要组织不同形式的特殊类型学生及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对孩子教育方法以及为他们解答一些困惑。根据五种类型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突出问题,我们学校分别设计了活动指导菜单,并组织相关的培训,重点解决提高特殊学生的家教观念,改进家长的家教方法的问题。我们的培训内容有:亲子沟通类——如何与孩子说说心话,孩子有了烦恼怎么办。学习指导类——怎样协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如何与孩子一起制定复习计划;习惯养成类——如何教孩子与人交往等。每学期,学校开展亲子沙龙活动,通过游戏、影片欣赏、读书征文等形式增进亲子情感,改善关系,让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每月,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对班上特殊家庭学生在校的行规、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见。四、研究中的反思: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各类问题需要开展持续的有效的策略研究,并针对其异常心理行为特征进行预防和矫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对学校和社会都将起着积极作用。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家庭、学校、社会和孩子的关系。
文献参考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左丽华、高建华:《行动——成长骨干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李晓雯:《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教育科学出版社4、李玉龙:《做成功教师的38个切入口》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抓住差生转变的契机教书育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036、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7、张像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五、相关研究案例附件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案例家庭是遮风避雨,释放压力,积蓄精力的港湾;对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方天地。父母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完整、健全的家庭教育中才能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离婚、犯罪、交通事故等大幅增加,致使现代正常家庭体制分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由此产生了单亲家庭、离婚后重新组合家庭等多种类型特殊家庭。离异子女的教育问题便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就我们班级来说,44位同学中有两名同学生活在离异家庭中,一名是和父亲以及后母生活在一起。还有一名同学情况更是特殊,父亲是尿毒症病在床上,母亲离婚后不管孩子,孩子跟着奶奶以及姑姑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也比较拮据。我今天阐述的是这名和父亲以及后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案例:一、问题概述杨某,女,7岁。是我班一名普通的学生。她性格内向略带有自卑感。课堂表现平平,不喜欢举手发言,不爱和其他同学交流,下课常常独自坐在课桌前发呆。家庭作业质量很差,马虎,经常有不做或是漏做。英语更是很差。不会读的单词和句子很多,考试成绩经常不及格。导致她性格更加内向。二、原因分析通过和她谈话以及给她的父亲和母亲打电话沟通,我了解了一些孩子的生活状况。她其实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是父母亲的离异造成了孩子性格上的巨大变化。她的父亲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因为嫌弃母亲而又另外组织家庭。所以,母亲对父亲的怨恨很深,她在离婚前的一段时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时,把这种怨恨种子埋在了孩子的心里。可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只能将孩子忍痛判给父亲。父亲因为不满孩子母亲的种种做法,所以离婚后剥夺了她每月一次探视孩子的权利。这样,孩子思念母亲,又得不到父亲的安慰。日积月累导致孩子上课时也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效率低下。家庭作业也没人辅导,所以成绩不佳,生活中的阴影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性格也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三、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第一步:倾心交谈,坦然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我利用课间,中午休息时间,和她谈心。了解她早餐吃了什么,谁送她上学的,今天谁会来接她。让她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与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两样。并通过谈话,让她知道其实父母离婚并不是一件多么见不得人的丑事情。很多孩子在父母离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和学习得并不比别人差。让她愿意和我交谈,并把我视为朋友。第二步:加强与其父母的联系,说服其父母,虽然离异了,也要尽父母的责任,使其感觉到父母还是爱她的。通过与她母亲电话联系,母亲得知孩子的现状也很焦急。我答应每周三的中午让她们母女同一次电话,让母亲和女儿长谈。让她消除对父亲的怨恨,让她了解父母离婚这个现实。每个月让母亲来学校一次,探望女儿,以解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苦。同时我也积极地和她的父亲联系。虽然,她的父亲不愿和老师交流这方面的事情。但是,我发现她的后母倒也还和善。于是,我就把他当成杨的生母来交流。生活中我发现她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和她交流,学习中需要什么帮助我也和她说。她倒也能够做到称职,孩子在生活方面和学习方面倒也有些进步。第三步、挖掘其闪光点,帮她重新树立自信心。杨某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她对音乐,书法感兴趣。因此,利用她对音乐的兴趣,在班干部选举前我有意让她展示自己,果然如我所料,后来她当选了班级的文娱委员,并在之后的班级工作中参与黑扳报的设计。由于我经常性的谈话和鼓励,给了她自信,也让她多了些朋友。课下我看到她和同学交流了,也和同学游戏了,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自信心的增强会迁移到其它方面的活动和学习中去,每次活动结束,她的脸上都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我常会摸摸她的头,鼓励她这样学习成绩就一定会赶上来。四、教育效果通过深入的沟通和谈心,加强家校联系,挖掘其闪光点,杨某取得明显变化:1、行为方面不再沉默寡言,性格变得开朗了,成绩也有起色了。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愿意和老师以及同学交流。2、学习方面对学习也开始产生了兴趣,课堂上专心听,有时还举手要求发言,家庭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学科成绩稳步提高。五、案例反思1、杨某的转变过程告诉我们,对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辅导,是转化他们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杨某是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父母的爱,其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往往对老师和同伴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和友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因此,作为老师需用父母般炽热的爱去温暖其心灵,塑造她健康的人格。同时还要动员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用温暖的集体来感化、帮助她。3、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注意挖掘其闪光点,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应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让他们的亮点得到充分的发光,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走向积极。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挫折。对挫折如果处理得好,能够成为学生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处理得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离异家庭学生身上的挫折点很多。不仅表现在父母的离异上,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都有挫折,为此,教育者必须首先抓住这一思想转变的关节点,及时地进行劝慰,开导。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实意去感化学生,使学生从教育者身上获得爱的温暖。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复杂而又艰巨的,还需教育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让这些学生在承受着家庭的不幸的同时,能够在学校获得一种完整、全新的教育,能够在学校得到心灵上的补偿,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也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心愿吧!
给你我的爱——离异家庭子女如何教育六岁——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年龄,天真烂漫属于它,活泼可爱属于它,它应该是灿烂的,丰富多彩的。可是当我刚接到这个一年级班级时,有一个小女生却和这些词无缘,在她脸上找不到一丝笑容,好象她是个不会言笑的孩子,她的名字叫cc。一、问题概述她矮矮的个子,黑黑瘦瘦的,常常梳着两只羊角辫,目光深邃而无光,不太爱笑,性格有些不合群,穿着虽然整洁。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和这个年龄有些吻合。在新学期开学不久的一次品社课上,上课的时候讲到每个孩子都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疼爱他的爸爸妈妈,无意间发现cc的眼眶红红的,将头暗暗放在手臂上,紧紧的皱着眉头。渐渐地,半个学期过去了,新同学们慢慢熟悉了,午间、课间休息的时候,其他孩子都聚在一起唧唧喳喳地聊个没完,惟独她只会坐在那只属于她的位置上地远远地听着,不参与讨论,好象在她周围的一切与她相隔得非常遥远,就连轻松、快乐的唱游课,她也不太言笑,心里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看着这一切,我无意识地感觉到,她一定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当我的目光再次和她那无助的目光交汇时,我的心颤抖了,我无法不去接近她,无法不去关心她,我想:我要用母亲般的爱去叩开她心灵深处的窗户,让她享有同龄人所有的欢乐。
二、原因分析于是,我有意无意地去和她接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摩,一个浅浅的微笑,这些都给了她精神上的鼓励,后来,我从她的口中点点滴滴地了解到:她很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很期待周末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游玩。可是当她很小的时候,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了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父母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在她四岁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父母离婚后,她随父亲,性格极度内向非常自卑,不愿敞开心扉,性格孤僻不合群、脾气倔强、我行我素。虽然父亲经常给予她金钱上的补贴,接送她上学放学,但对她的学习、衣着、就上早上起来梳个小辫子都无暇顾及。长此以往,在孩子的心目中,对父亲变得渐渐陌生。而她母亲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她隔几天就会去妈妈那里,但cc总是不能同时得到父母的爱,也就失去了原本应该属于她的天真和烂漫,变得不爱笑、孤僻和不合群了。三、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中国有句古话:解铃还须系铃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亦是这样。这样看来,孩子的根源问题还是在于家长,在于她的父母。孩子的父母离婚后,孩子一直跟随父亲生活。因此在法律上,父亲是孩子目前最理所当然的监护人。之前,因为父亲对孩子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灵上关心很少,孩子对他总有难以亲近之感。因此,在孩子心中树立好爸爸的形象是解决该生问题的第一步。首先,父亲要对孩子的情况引起重视,自觉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作为父亲,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用一颗爱心,去抚育自己的孩子。除了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还应在精神上给孩子“粮食”。我们都知道如果不亲自接触孩子,作为父亲,即使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爸爸为了你一直在拼命地工作”,也不会打动孩子的心。父亲应在生活上尤其在孩子的心灵上备加体贴和关心,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感情,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可以在说笑、挠痒痒、玩游戏、一起吃饭等这种具体的接触之中,让孩子对父爱有真切的感受,父亲的美好形象便会印象在孩子的心中。实在没空回来,可以通过电话和孩子聊聊叙叙,拉进自己和孩子的距离,两者之间既是辈分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这样,孩子即能进入可接受状态,不会有排斥现象,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机缘,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便会如鱼得水,轻松自如。比如:引发孩子主动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让孩子说说发生在学校里的趣事,都是孩子和自己缩短距离的契机。其次,父亲要对cc由于父母离异而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要给予理解。父亲要真心的与她交谈,向孩子耐心解释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告诉cc他和母亲离婚的原因不是因为她,他们都是爱她的,并没有抛弃她。可以让cc把内心积压的话都慢慢说出来,说出对妈妈的爱、说出希望爸爸多陪陪她等。更要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人际交往、学习困难和烦恼表示理解,帮助解决,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多和同伴交往,勇敢对待,尽量弥补孩子缺少的母爱,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安慰。
最后,父亲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可以多看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尽可能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cc。教孩子自理自立能。妈妈作为经常陪在cc身边照顾她的日常生活的亲人,对cc的影响至关重要!首先,妈妈要多体谅多理解小沈对她的依赖、依恋,毕竟别的小朋友一回家给自己做饭的是妈妈,而她不是阿姨,爸爸、妈妈的同事。其次,妈妈每天要多跟cc交流。因为有时爸爸工作太忙了长时间不在家,在妈妈家居住时,可以多和cc说说话这样不会让她觉得孤单,让她感受到妈妈对她的关心和爱护。多带cc出去转转,鼓励她和邻里街坊的小孩玩,为她和同伴的交往创造条件。也可以邀请小朋友、同学来家玩。总的来说,一定要为离异家庭的子女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他们感觉到被爱和幸福的感觉。
四、教育效果通过一学期深入的沟通和谈心,加强家校联系,挖掘其闪光点,cc有了明显的变化:1)老师和班主任应经常主动地接近她,和她谈心,使cc心中有一种亲切感,让她能够把心里话说出来,排除心中的烦恼,cc可以用正常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老师和父母都会及时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2)在学习上要多辅导、多鼓励。渐渐得,cc上课的时候,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各科老师也常给她练习的机会,平时对她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鼓励,树立起她的学习信心。cc的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她也变得快乐了,爱笑了。
3)积极cc的父母参加圣诞迎新活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孩子健康的心理必须在活动中培养,在交往中得意巩固,因此,每当学校有亲子活动的机会,老师可以尽力让cc父母参加,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让cc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五、案例反思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面对那些父母离异的不幸家庭的受伤孩子们,只要教师用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让爱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他们在爱心中感受真情和温暖,肯定能重塑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教师能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供具体的帮助和辅导,也一定能扶持他们比较顺利地度过这一人生难关。只要教师有信心,不以“回天无术”而轻易放弃这些块“难啃的骨头”,肯定会换来“浪子回头”。cc作为我们班级一个离异家庭子女的个案,具有大多数离异家庭子女的共性特点。我通过研究cc的教育策略,也影射出了大多数离异家庭子女的一些普遍性教育方法。当然,我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
关爱特殊学生一、案例分析通过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角色的探索,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自己的责任是如此重大。我想: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和孩子心灵沟通的灵魂工作者。我的理解是: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作为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关爱特殊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二、原因分析我班有一名特殊学生小陈。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是一名特别多动的孩子,刚进小学时,不会排队,经常跟丢队伍,还莫名其妙失踪。老师的指令听不懂,上课还会插嘴,想讲话了一定要讲出来,不太懂得遵守课堂纪律。哭起来没完没了,刚来时让我费了不少脑筋。学习成绩十分不理想,行为习惯又很差。应该如何教育她呢?我想绝对不能对他放任不管。但我又有些担心,对他严格要求,会不会让他建立对教师的对立情绪。我想:只要出于对他真正的关爱,孩子还是能理解老师的。最后,在家长的陪伴下能安静听课了,队伍也能跟上了,也不随便离开队伍了。当然,对于他点滴的进步,我也及时表扬。现在,他的进步应该很大的。从不做作业,到作业都能交了。从交白卷,到考试有时能及格了。但是,就当我感觉小陈同学有了很大进步的时候,他又开始退步了。虽然,对此我也想了一些办法,但最终期末考试的成绩他又不及格了。我有些灰心了,但转念一想,我觉得作为班主任的我还是不能放弃。于是,我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与他的妈妈,爸爸和他自己的对话,我们达成了一致,坚定信念,继续从思想态度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来对他进行转化。同时,通过家访,我也取得了小陈同学家长的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小陈同学还是有了明显的进步的。特别是,能够主动做作业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当然,开学以来,有时他的表现还是有反复的。我也知道,对于他的教育是一个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但是我想:只要教师付出真心了,孩子是一定能够感受到了。相信,我会成为小陈同学人生旅途中一个值得记忆的老师。三、案例反思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才能健康成长;学生需要老师的关怀,才能茁壮成长。对于小陈这样的特殊学生,作为教师的我,更加应该义不容辞地去引导、帮助他,以满腔的爱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学习生活。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爱,让心灵与心灵更加靠近。
以真心换真心一、基本情况从2012年九月开始,我又开始担任新一届一年级的班主任,早在暑假,便开始了家访。从中,了解了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其中,小A同学的情况引起了我的关注。在与他父母的交流中我得知,他爸爸是做生意的,平时工作特别忙,根本无暇管他。而他妈妈常年在外地工作,基本只有寒暑假才在这里。从他妈妈口中也得知,他从小父母管教比较少,胆子很大,也比较调皮,但是本性是很善良的。二、行为表现和学习习惯果不其然,在开学后不久,我就发现,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他总是班级里面特别活跃的那个学生。下课时,喜欢和同学追逐打闹,还特别喜欢主动去招惹其他同学,总有同学来向我报告说:“杜老师,小A同学无缘无故打我。”上课时,他也是比较随意的,很喜欢在课上插嘴,站没站样,坐没坐样。其他任课老师也多次向我反映该生的情况。最可气的是,他还屡教不改。有一次课后,又有同学向我反映,他们一排5个学生的桌布都被人用粉笔划了一根线。经过调查,得知坐在该排小A同学在那天捡到过粉笔。于是,我就私下里找他谈天。起初,他还不承认,不过当我发现他在讲话时略有紧张的神情和不停握手掌的举动时,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在我循循善诱之下,他终于承认是他做的。原因就在于他也曾经被人划过,他这么做是为了报复。经过教育,他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以后肯定会改正。三、指导思想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特殊生也是一样。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只是发芽开花有迟有早,只要我们引导得当,终究会等到绽开智慧的花苞。”于是,在课上课后我用心去观察该生。慢慢地,我发现小A身上也有不少优点,他本质其实是一个很善良的男孩子,聪明好学,很有上进心。他还特别喜欢音乐,打鼓打得非常好。他之所以比较调皮捣蛋,爱去招惹别人,其实也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作为我们老师而言,只要正确教育,用耐心、爱心去关爱他们,我相信他是可以转化的。四、主要措施(一)、多鼓励。针对他在课上比较活跃,好发言这个特点,我在课上尽量多的给他发言和表达自己的机会。答对之后大加表扬,这对于增强他的自信心而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渐渐地,他在课上不是那么随意了,而是学会了举手发言,学会了倾听。(二)、多谈心。在课后我会找机会便和他聊天,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在他犯错的时候,耐心地和他讲道理;当发现他自己有小情绪时,像朋友那样和他聊天,疏导他的情绪;当他遇到困难时,像长辈那样帮助他,给他鼓励。(三)、多沟通。我也会时常和他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和家长沟通他在学校的表现。希望和家长一起努力,使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小A同学之所以有平时那样的表现,其实与她父母的教育,他母亲长期不在身边,有着一定关系的。所以,即使他母亲在外地,我也会及时和她沟通,希望她在教育儿子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五、反馈渐渐地我发现,同学来向我告他状的次数少了,他也没有以前那么调皮了。在和他讲道理时,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的善良和懂事。从他内心来讲,他也是希望自己受大家欢迎,只是坏习惯养成了,一时难以改掉。在第一学期的期中练习中,他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这时,我就表扬他,希望能激励他继续好好表现。当然,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于像小A这样比较特殊的学生,对他的关注是长期的,对他的教育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我们要给他时间,给他空间,相信他肯定会越来越好。作为他的班主任老师,也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教育工作。对于他的点滴进步,对于我而言就是很大的欣慰。六、总结总之,通向孩子心灵之路并不是肥沃的田野。要想收获,需要辛勤地耕耘,需要阳光和雨露。只有把教师的爱转化成阳光和雨露,才能在这片土地上长出健康的幼苗。对于特殊生,我们老师要更多地倾注爱心和耐心,以尊重和宽容去激励他们上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相信从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对特殊生的付出肯定是有收获的!
一名特殊的转学生“金老师,请出来一下。”听到班级门口教导主任的声音,我想应该是转学生来了,便立刻向孩子们示意了下出去。随即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位老人和一个小女孩,定睛一瞧,很惊讶:那孩子我认识!她怎么回来读一年级了?我还很清楚地记得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时的那一幕,瘦小的她躲在一位老人身后,探出她黝黑的小脸,脸上有好奇、有害怕。而我则从最初的震惊转为纳闷:她是小李,一年级时在我们学校读书,后来因父母离异跟着父亲回到四川老家去了。现在都一年级第二学期了,她怎么会出现在这儿呢?不是应该读二年级了吗?当时的我心中产生了无数个问号。对于这位特殊的转学生,我已经事先认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之后对她的教育,我心中有了点底,也有了一定的自信。虽然通过和小李之前班主任曹老师的交流,我知道这孩子当时成绩很糟糕,学习习惯也比较差,可是我想:毕竟是第二次读一年级了,而且还在老家读过一个学期两年级,学习上应该有些起色了。于是,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下小李,孩子们也很热烈地欢迎她。日子一天天过去,问题一点点出现了。因为有过一点基础,所以现在小李的成绩还能处于班里中下的水平,可是学习态度很不好,作业也常常忘带或是忘做,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真的很担心她会跟不上。另一方面我更担心的是,她还没有融入这个班集体,课后常见她一个人孤单地坐在位置上,发着呆。和小李的妈妈联系了好几次,可是因为是做生意的,所以一直在外忙着,没时间盯着她,而由外公带着。老人对于外孙女总是百依百顺,学习方面也无法辅导。对于小李的这种情况,我开始和办公室里的老教师们交流,并查看了些资料,试图从各方面来对她进行转化。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因为自己已经是第二年读一年级了,所以小李的内心是自卑的,对外界事物比较封闭,她将事情都藏在心里,就常会被我看到在发呆。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她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等方法,发现她的闪光点,比如数学成绩有进步,及时完成上交数学作业,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她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她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她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总之,抓住有利时机,多给她实践表现机会,让她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让其反复感受到成功,克服自卑,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家庭是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的宝贵财富。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受伤害的是心灵和情感。所以,对于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她需要更多的爱。于是,我约小李妈妈认真地谈了谈孩子的近况,并分析了利害关系,希望能更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而老人那里,也需要多提醒,不要让“爱”变成“害”。另一方面,我也从小李平时的写话练习中发现她很想念爸爸,常常提到“希望爸爸身体健康、生意兴隆”等字眼。因此,我也想方设法联系到了远在四川的小李父亲,希望他能够每周都联系下孩子,多关心多鼓励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积极进取。同时,我觉得同学们的帮助对一个转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我先和几个班干部谈话,让他们在平时和她多接触,班级活动能让她参加的也多参加。为了更好的转化她,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女同学――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和她做同桌,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她。经过一个学年的具体教育转化工作,现在的小李,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转化特殊生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对特殊生我们只要关心、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春风化雨润心田“刘老师,小G打了我一拳。”“刘老师,都上课几分钟了小G还没有回教室。”……一声声报告声伴随着第一道上课铃开始出现在我耳畔,这也许是一天烦恼的开始,渐渐地,这也许变成了我一天迈向成熟的开始。小G是我班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亮闪闪的眼睛,眼神却有点不屑,个子矮矮,却能量十足。他从第一天上学开始,就没让我省心过,一桩桩,一件件,我都还温暖地记得。小G今天又把一个女同学打哭了。我走到他身旁,他站在原地,忿恨的眼神,牙咬得紧紧的。周围的同学都在讲他的不是,他却像一尊愤怒的雕像一样一动也不动。我招呼开其他的同学,把他单独叫出教室,“同学们都讲了那么多了,我想听听你的说法。”他动动小嘴唇:“她先打我的。”我明白了他打别人的动机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于是,我问他:“你知道别人为什么打你吗?”“不知道。”随即,我叫出那位受伤的同学当面问她“打”小G的原因,原来那位女同学从过道经过,被旁边的同学一挤就撞到了小G。小G可不问青红皂白,反手过去就重重地打了女同学一下,于是出现了前面混乱的一幕。通过一次次这样的倾听与了解,我知道了小G的个性:他碰撞别人是可以的,但别人绝不能碰撞到他一丁点,否则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其实是从小家庭过于溺爱造成的唯我独尊,这样的孩子还往往心高气傲,受不得半点批评。我了解了关键所在,所以放弃了一味地批评,改为了以理服人,以柔克刚的处理方式。我让他尝试着跟同学互换角色模拟一次事情发生过程,让他在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感受,他逐渐明白了一半道理:别人不是故意的,事情没有严重到要动手解决的地步。我又让他尝试用“询问——理解——道歉”的方式再模拟处理一次矛盾,他接受了另一半道理:退一步海阔天空,多一份宽容则多一个朋友。每一次小G身上发生的故事,其实都是他任性、自私的表现。由于他脾气特别倔犟,发生事情一点不肯退让,所以同学们都指责他,甚至远离他。看见他有时孤独的背影,我很心痛。所以每一次发生矛盾,我都带着他认识错误,了解处理办法,再与对方结成朋友。除了私下的处理好问题,我还立即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小G的知错能改。渐渐地,他有了许多新朋友,他“打”别人的消息也越来越少了。可喜的是,在班级“行规示范员”的推荐活动中,有同学推荐了他,我看到他嘴角的一丝丝微笑,我从心底里为他高兴。我想:要改变了这个“问题学生”的每一点问题,都要做到“两个理解”。一、理解他的心情。他虽然有很多的错误,但他其实比其他同学更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尊重与爱护,他比很多老师眼中的好同学有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我在谈话过程中只有尊重和爱护了他,才会引起我们师生情感“共鸣”,使他恢复理智和自尊,从而冷静地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不足。二、理解他所犯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今天我尽量地理解他的失误、宽容他,力争站在他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好。所以,他才感到我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给他改正的机会。如果我一味地批评他,只会诱发他的逆反心理,既降低了我的威信,把紧张的师生关系扩大开来,更不利于他改正错误。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构建和谐关系,努力成人的过程。只要我们用真心去呵护他们,诚心去善待他们,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怪脾气”的背后“教育不是一种大面积的播种,而是个别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区的玉米或水稻播种那样,面对整齐划一的田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秋后就可以收割。教育如同园艺师,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需要用心琢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习性,进而区别不同对象来修枝剪叶、灌溉施肥,使之成为美的化身来装点世界。一个班上几十位学生,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在我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怪”学生——小施同学,他长得白白胖胖,非常可爱。最开始的时候,他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聪明,脑子活,反应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虽然思维敏捷,但他的行为习惯却常令我担忧:上课思想不集中,写字马虎潦草,而且动手能力较差,经常需要别人帮忙收拾自己的书桌。小施的脾气还特别坏,性格倔强、我行我素,有一天放学后,因为一件小事,他就冲妈妈发脾气,捏紧小拳头,涨红了脸,在校门口大吼大叫。直到我前去安抚,他才渐渐平静下来。周围其他家长纷纷议论:“这孩子的脾气可真怪。”直到后来,我才了解到,原来小施的父母早已离异,他判给了妈妈,但他的妈妈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平时的学习生活都由一名阿姨(保姆)负责照顾。阿姨从孩子六个月开始照顾他,感情非常深厚,但也有些过度溺爱孩子,她感觉孩子不在父母身边,实在可怜,于是就觉得让孩子吃好、玩好就是爱孩子,日常生活一手包办,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极差。他校门口乱发脾气,就因为妈妈的一句“你再这样,妈妈不要你了”。我发现,他的“怪脾气”,其实是源于极度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抛弃,在他的心中对爱和关怀有着强烈的渴望。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爱心感染他,使他健康成长。我发现他是一名有着上进心的孩子,就是性子慢,学习习惯不好。我就利用课余时间跟他聊天,指出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足,每次他都是积极主动的说:“老师那我改还不行吗?”他的语气憨厚但是转头又忘了,我只能想办法去慢慢地改变他了。只要他进步了,我就及时表扬他,即使只是写字作业多得了一颗“五角星”。还有一次,班里大扫除,他非常积极,抢着拿扫把打扫清洁,并用抹布把自己座位的周围打扫得很干净。我立刻就在班里表扬他,要同学们向他学习,看他多会劳动啊!打那以后,他乱扔垃圾的情况少了,有时还看见他自觉地捡地上的垃圾。另外,我还特意在班中找几个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都很优秀,并且热心的孩子和他做朋友,不仅在学习上关心他,跟他玩耍、聊天,还帮他一起整理书包,教他一些自理的好习惯。一天早上,他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说:“卜老师,我会自己系鞋带了!小张教了我个好方法。”看他露出笑脸,十分自豪的样子,让我感到欣慰。有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要给“问题”学生多一点的关注,让他们的“闪光点”发光,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还有就是不要吝惜我们老师的赞扬之词,有问题及时处理,有了进步更要及时表扬。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更渴望得到表扬,这会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增强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如果缺少对学生的爱,那么教学也会缺少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教师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身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时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应该真心实意地去爱每个学生,我已在爱的教育中收获到了希望,那甜甜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
责任铸就美好人生开学不久的一次社会语文课上,班上的孩子们正踊跃地与我讨论着一个问题,一低头,我发现坐在靠窗户那一行第一个的张某不见了。我不漏声色地用眼寻找,发现张某蹲在最后一个同学的桌子下面,正逗那个孩子。这引起了我对张某的注意。随着一天天的与张某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张某课上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或在桌面上乱画。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张某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拿剪子剪纸玩,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眼睛不错地盯着他,他才磨磨蹭蹭地写,好像这作业是为你写的),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下捡的,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课间操时,站在那玩手,拽女孩子的头发,搐别的孩子。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拿剪子冲着别的孩子比画,有一次还把班上的一个孩子的手指划破了。别的孩子还手,打疼了他,他就嚎啕,好像他受了天大的委屈。在校吃饭时只吃肉,饭菜不吃,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有时还用手抓饭,要不把吃到嘴里的饭吐出来,再放到嘴里。时不常的把吐沫吐到手里玩。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老师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问题的症结:从发育上看,张某比正常的孩子小一号,我又上网查巡了一下,张某的症状很像少儿多动症。这些孩子具有四大障碍:1、运动障碍:做事不能持久,不能善始善终,精细动作不能协调,快速交替动作比较困难。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爱东张西望,写字慢,作业不能有效完成,做事磨蹭效率低,课间操不能完整地做动作。2、行为障碍:容易激怒,冲动任性,不守纪律,不受约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甚至不顾危险,打架斗殴,自伤或伤人。表现为胆小软弱、爱哭、偏食等问题。3、思维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讲话听不进去,重复动作较多,上课时东张西望,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写字计数常常出错。
4、人格障碍:胡言乱语举手打人或随地唾沫,甚至有异常性行为。问题的解决:以往对待多动的孩子,教师往往动员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用药物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于脑部发有缺陷的,则是让家长开出弱制证明。这些孩子往往成为班上的弱势群体,班上的其他孩子不和他们交往,看不起他们,个别人还歧视他们,个别教师有时说话不注意,语言过激,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我认识到: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及对自己的超越。学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是相对“生物的人”而言,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理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虽然教师比学生的知识更广博、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坚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学生、这是塑造好学生心灵的前提。我在课上、课下加大了对张某的关注,多问他,看着他写作业。找同学和他玩,带他上厕所。此外,我利用晨检、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我们这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张某在咱们班里个子最小,有时做错了事,我们大家要原谅他,多让让他。写作业时,他和你说话,你不要搭理他,这样他就不会再找你聊天了,或者你提醒他赶快写作业。课间,谁要是欺负他,我们大家要保护他,要批评欺负张某的人。同学间要谦让,要宽容些,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此外,与家长密切合作,从家庭、学校两方面统一思想,共同教育张某。)2给予学生真诚的关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他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一名教师,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他们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现实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经验水平,而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来要求有看待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识。“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学生的自主发展并非齐头并进整齐划一,而是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每个人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以同样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终点。面对差异,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更为积极的态度是研究差异,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根据以上理论,在对张某的作业留法上制定了写好、写对的标准。不要求数量,但要质量。张某做一件事时,持续性很差,时间一长,他就开玩,或闹事。制定此标准后,张某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字迹也较为工整了。此外,教师还注意及时表扬,调动他和家长的积极性,使孩子感到我能行,家长感到老师很关注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能成材。反思和讨论:通过一学期对学生的教育,班上的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张某上课专心学习的时间长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有了显著的改观,很少听到张某的号啕大哭。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关心张某的人多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而这些家长往往认为教师看不起他的孩子,与教师配合方面较欠缺。他们在平时往往较溺爱孩子,与学校的教育常常发生冲突。此外对这些特殊孩子教育的研究、案例较少。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从生活中长出灵气。这就是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让学生体味成功的甜蜜不知不觉我从教已经2年了,在这2年中我一直都是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和学生打交道中,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体验到了做班主任的快乐,从而也积累了一些班级管理的案例,我也时常总结,从中吸取经验提高管理能力。我们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父母离异,他跟爸爸一起生活,但是爸爸工作经常不回家,总是爷爷奶奶接送管理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常因懒惰而忘了做作业。找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今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老师无论是:“哄”是“吓”,他都以不变应万变。
怎么办?不断的失败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那天放学之前,我又找到了他,与往常不同的是,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批评式的开头。我:“今天我发现你的家校联系册抄写认真了很多,学习态度不一样了嘛!我相信你的作业也会完成的很好的!”学生(态度一贯很好):“谢谢老师,我今天会认真完成作业的。”我:“好的,老师觉得你只要抓紧时间做,你比很多小朋友都做得快而且做得好!”学生:“今天我一定抓紧时间做!”这方法虽毫无创意,但对他而言很实用,没想到他真能照此方法去做,连续几天作业都按时按量的完成了。我趁热打铁,对着全班同学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这位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你们想听听他的介绍吗?”大家都说想听,于是我让该生当众做了介绍。虽然这经验非常简单,可对他来说却有着非同的意义,也许是因为他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经验,言语中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听完他的介绍,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到这掌声,他脸上洋溢着笑容……我知道他体验到了完成作业的甜蜜。放学了,我又找到了他,对他说:“说不定你的宝贵经验能帮助其他同学哦!做事贵在坚持,你能做到吗?”他说:“行”,我感觉到他的语气很坚定,我相信他一定不会令我失望。以后,他果然把作业做得非常认真、整齐。我也再没有因为不做作业而找过他。
这事过去了,但对我的启示是很深的。它告诉我,对于那些尝够了失败的苦涩滋味的后进生来说,如果能让他们提前品尝到成功的甜蜜,那么就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走向成功的信念,从而激励他们不断走向成功。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给学生对一些鼓励,不断总结,是自己不在班级管理工作时间不断成长。
一次网聊之后的改变林妈妈上线了。林妈妈:曹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我:……(作业内容)。对了,小林妈妈,孩子好像很内向啊,平时都不和同学交流,课堂上也不爱发言那。你们一定要多关心,多和孩子交流。林妈妈:曹老师,我不是妈妈,我是小林,我是上来看作业的。我:汗!无语中。小林同学,是班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妈妈体弱多病,一直卧病在床,爸爸开着一家网店,忙着进货卖货,因此孩子一直处于无人照管的状态。在平时的学习中,她胆小,羞涩,从来不会主动和同学交流,上课几乎不举手不发言,偶尔请到她,她就站在那里一言不发直到你重新让她坐下。回家作业经常不带,甚至不做。这种极度内向的性格造成她的学习成绩一直落在班级后面,让人十分担忧。可是这次意外,又让我发现,她在网上和我聊天十分自然,打字速度非常快,与以往我了解的小林同学真是判若两人。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现在很多孩子都依赖电脑,家长对孩子在电脑方面的使用也十分放松,约束不够,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喜欢打字聊天,这就造成他们语言方面的发展明显滞后,与人交往方面的自信明显不足。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我又主动和小林的爸爸联系,了解她平时在家的学习情况。果然,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父母忙,没有时间和孩子经常交流,督促其完成作业;开网店,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电脑,上网聊天。所以小林的业余生活几乎都是和电脑为伴,难怪会发生开头的一幕,打字速度快,聊天时自然流畅。那一刻,我清楚地告诉自己:改变,刻不容缓。改变,从家长开始。从那次开始,我经常联系孩子爸爸,因为妈妈身体不好,反映孩子在校的情况,一开始,爸爸也不以为然,总是推脱自己忙,没有空,甚至还说没法管。我也不放弃,一方面盯着不放松,促进家长必须认真检查孩子的作业,否则我就打电话,找面谈等等,让他自己感觉到不好意思,保证一定会检查好作业;另一方面,则让家长明白造成孩子目前的状况,家长是脱不了关系的,并传授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让家长多和孩子交流、沟通,时间允许就多带孩子出去玩玩,放松放松。现在爸爸给孩子报了一个晚托班,那里有老师辅导作业,也有同年龄的孩子一起学习,孩子的作业完成和学习积极性明显好很多。改变,从我做起。因为小林以往学习及表现都不是很好,我呢,也是批评教育比较多,关心理解比较少。可这次找到了症结之后,我觉得自己也必须改变。要改变看人的定势,学会用发展及包容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和小林聊天,也会让周围的同学课间多和小林一起活动;另一方面,我抓住小林好静,不爱说话的特点,经常表扬她遵守纪律,从不和同学发生矛盾。将她的优点高度放大,以此树立她的自信心。改变,看小林自身。现在的小林自己也很努力,她会利用课余时间抓紧完成作业,一旦发现错题,她也会请教同桌,及时订正。课堂上,她也会主动举手发言了,虽然次数不是很多,但至少证明她在进步。第一次看到她高举的小手,我真是太惊喜了。课间的时候,她也会主动来和我说话,也能看到她和同学们在愉快地聊天、活动。虽然小林的成绩还没有很明显的复苏,但她脸上洋溢的笑容却让我坚信一切都会好转,课堂上偶尔高举的小手更会让我平添几分温暖与感动,只要作为家长的父母、作为老师的我,还有作为当事人的她始终坚持,不放弃,不松懈。改变,不是不可以,也不是不可能。
慢慢好起来
小景是班里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一年级的时候只是觉得他做作业速度比较慢,可是进入两年级,慢慢发现他在行为上出现了一些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状况:班上的孩子们正踊跃地与我讨论着一个问题,一低头,我发现坐在靠窗户那一行第二个的小景不见了。我不漏声色地用眼寻找,发现小景正蹲在桌子下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小景课上稍不注意就做小动作,或在纸上乱画。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小景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东张西望,管管这个,管管那个,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眼睛不停地盯着他,他才磨磨蹭蹭地写,好像这作业是为你写的),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下捡的,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课间总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别的孩子还手,他就向别人吐口水,骂脏话,打疼了他,他就会向老师告状,好像他受了天大的委屈。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我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为这事我一直联系小景的妈妈,告诉她孩子在学校的状况,而每次妈妈不是和老师一起寻找根源,或是教育孩子,而是告诉老师他的孩子在家做作业有多快。有事实在没办法,只能让小景到办公室补作业,语数英经常都有,可是在办公室也要老师不停地盯着他,他才会慢吞吞地做。只有妈妈站在旁边的时候,他才会迅速地完成。后来慢慢地发现,小景妈妈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每次找妈妈来,第二天孩子的脸上必定会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有事还会布满指甲印,看得我着实心疼,慢慢也不大敢向妈妈反映情况了。可是不反映怎么办,他似乎不懂老师的“怜香惜玉”之情,无论老师怎么和他谈话,怎么鼓励他抓紧时间,可他总是当时爽快地答应,一转眼就把自己的承诺,老师的祝福扔到了九霄云外。唉!倒把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看见情况越来越严重,以以往的经验,只有请妈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安全技术发起人协议书
- 矿山开采土方施工协议
- 武汉市飞机租赁合同范本
- 康复设备租赁合同小区康复规定
- 国际度假村建设合同范本
- 商品房限价销售管理规定
- 供应链优化条例
- 珠宝首饰合同签订及执行管理办法
- 污水处理项目评审案例
- 古城墙遗址翻新改造合同
- 一校一策规划实施方案
- 《对外开放的中国》课件
- GB/T 43619-2023超压保护安全装置受控安全泄压系统
- 工程地质勘察收费标准
- 劳务投标技术标
- 幼儿园大班韵律《朱迪警官破案记》课件
- 《强化学习简介》课件
- 《常用局域网设备》课件
- 卵巢恶性肿瘤教学查房
-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2023年秋季国开《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