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个故事都有多面性,任何一组事实通常可以得出不止一个真相。许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一件事物或者一项政策,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我将它们称为“竞争性真相”。几年前,一家陷入严重困境的全球企业邀请我为一项转型计划提供支持。我采访了公司高管,以收集他们对该组织及其所在行业现状的看法。在总结了他们提供的所有事实后,问他们公司总裁是想让我撰写公司的“黄金机遇”故事还是“燃烧平台”故事。“黄金机遇”故事将描述激动人心的新技术发展,它们可以帮助企业满足关键细分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打造繁荣的、利润丰厚的未来。不过,只有当每个人都愿意支持即将实施的转型计划时,公司才能抓住这个黄金机遇。相比之下,“燃烧平台”故事将会反映该组织最近的失败及其导致的深层次文化问题,这个问题引发的冷漠和结果恶化的恶性循环可能会在5年内毁掉企业。只有当每个人都愿意支持即将实施的转型计划时,公司才能避免这样的命运。两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公司的确面临着一个很好的新机遇,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公司就会面临倒闭的危险。这两种表述真相的方式是为产生相同的结果:让员工支持艰难而痛苦的转型。不过,这两个故事会使员工对于现实产生完全不同的印象。根据总裁选择讲述故事的不同,在领导的劝说下,包括高学历人士在内的聪明员工会对未来感到焦虑或激动。这种心态会影响他们的几乎所有行为、思想和感受。这种令人不安的沟通灵活性使我开始思考如何讲述关于某种局面的不止一个真相以及这种现象可能适用于其他哪些地方。一些竞争性真相被用于善意地实现共同目标。另一些竞争性真相显然是为了误导和欺骗大众。渐渐地,我开始看到反复出现的模式;我对竞争性真相的产生进行更具批判性的全面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到最后,我理解了其他人选择的竞争性真相对于我们的深刻影响。假如你从未听说过藜麦,在超市听到销售员讲述关于它的事实。它可以是:藜麦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脂肪含量较低。或者:购买藜麦可以提高南美贫困农民的收入。或者:购买藜麦将会推高这种传统食物在玻利维亚和秘鲁的价格。或者:藜麦的种植对安第斯山的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同后两个事实相比,前两个事实更容易促使你购买藜麦。通过选择某个竞争性真相,销售员影响了你的行为。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你的当前现实。实际上,他还影响了你对藜麦的看法。他将一组关于藜麦的思想和信念埋藏在了你的内心深处。这种思维模式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影响你的购买行为、语言和饮食。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最初听到的关于藜麦的消息会先入为主地影响我们关于藜麦的思维模式。当我们对于某个主题一无所知时,我们很容易受到影响。不过,当我们已确定关于藜麦的某种观点,并且我们的思维模式已固定下来时,它就很难改变了。假设有人告诉我们,种植藜麦会破坏安第斯山的环境。三个月后,当某人提到藜麦的营养价值时,我们很可能会忽略、怀疑或遗忘这种信息。我们往往更容易接受与我们现有思维模式相符的真相,抗拒那些与我们内心观点相冲突的真相。在你接触藜麦几个月后,当你和同事共进午餐时,你看到她选择了一份藜麦沙拉。如果你最初听到的说法是藜麦对环境有害,你可能倾向于对她的午餐选择做出苛刻的评价,你甚至可能劝说她换一种食物。最初的真相使你形成的思维模式在很久以后仍然会影响你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都在通过不同视角看待世界,这些视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听到和读到的不同真相塑造而成的。其他人经常会有意或无意地引导我们看到真相的某些方面或某些解释。20世纪伟大的政治新闻记者沃尔特·李普曼写道:“我们的看法涉及的空间、时间和事物超出了我们的直接观察范围。因此,我们不得不根据其他人的说法和我们的想象将它们拼接在一起。”其他人的说法成了我们感知到的现实的一部分。由于我们根据感知行动,因此其他人的说法也会对现实产生影响。我们根据我们所相信的真相而投票、购物、工作、合作和斗争。一些真相终生伴随着我们,决定了我们最重要的选择,定义了我们的性格。不管我们面对的是警察射击、公司使命声明、难民群体、总统候选人、神圣文本、科学发现、争议性雕塑还是自然灾害,我们的思维模式都会决定我们的反应——包括剧烈反应、转型反应和暴力反应。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许多思想和行为是由我们听到和读到的竞争性真相决定的。如果我们关心那些影响我们购买产品、支持政客、谴责公众人物或者为某项事业而斗争的因素,我们就需要理解竞争性真相的运作方式以及我们可以采取的行动。(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金机遇”和“燃烧平台”这两个故事,会给员工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但这两种表述目的相同,也具有同等的真实性。B.“这种令人不安的沟通灵活性”指对同一局面,采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真相,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影响。C.当对某个主题一无所知时,我们很容易受到影响,一旦我们对此有了先入为主的认识,就很难接受与此相关的一些真相。D.竞争性真相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当前现实,还会长时间地影响我们行为和语言,甚至会定义我们的性格,形成终生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的许多思想和行为是由我们听到和读到的竞争性真相决定的”这一结论的得出源于作者一次工作经历的启发。B.我们的看法涉及的空间、时间和事物超出直接观察范围后,只能依赖他人引导,因此我们的现实和认知必然受到他人影响。C.
一项牙膏测评中多个品牌获得超八成牙医推荐。上榜品牌高露洁打出了“超过80%的牙医推荐高露洁”的广告,这属于竞争性真相。D.只有理解了竞争性真相的运作方式,我们才能在购买产品、谴责公众人物、为某项事业而斗争时,采取合适的行动。3.下列选项不属于“竞争性真相的影响”的一项是()A.某网红景点靠一间房、一棵树的照片走红网络,大批游客来到实地后表示失望。B.西医主张水果富含维生素应多吃,中医认为水果寒凉要少吃,民众也各执一词。C.李斯《谏逐客书》以他国人才、器物为秦所用的事实,成功劝说秦王放弃逐客。D.
《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死,鲁四老爷说出“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样的话。4.在提到黎麦的事例时,作者便用了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有怎样的效果?5.《鸿门宴》中对刘邦入咸阳后不取财物的基本信息,范增表述为“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在樊哙口中却变成了“毫毛不敢有所近”。请根据材料谈一谈,两人描述的竞争性真相及其表达意图有何不同?【答案】1.C
2.B
3.D4.①使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对话。②使用第二人称叙述使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阐述的观点,增加可信度。
5.①范增此句与前文中写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刘邦“志不在小”,意在警醒项羽赶紧攻打刘邦,千万不要错失良机,优柔寡断。②樊哙此句中“毫毛不敢”是夸张的说辞,突出刘邦遵约守礼,意在强调刘邦对项羽绝无二心,使项羽放松警惕,不杀刘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就很难接受与与此相关的一些真相”错,应该是很难接受与我们内心观点冲突的真相。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只能依赖他人引导”错,应该是“他人的说法和我们的想象”。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这只是一种竞争性真相,没有体现影响。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使用效果的能力。①“假如你从未听说过藜麦”“销售员影响了你的行为”作者在列举黎麦的事例,使用第二人称“你”有面对面对话的感觉,使行文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作者讲述藜麦事例,强调沟通灵活性,对于选择的竞争性真相的影响。使用第二人称“你”叙述使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假如你从未听说过藜麦,在超市听到销售员讲述关于它的事实”设计了一种情境,把读者轻松带入语言环境,能更好的理解作者阐述的观点,增加可信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结合“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先是曹无伤告密,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他乘机揭露刘邦的野心,力主进攻,范增此句与前文中写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刘邦“志不在小”,意在警醒项羽赶紧攻打刘邦,千万不要错失良机,优柔寡断。②樊哙是刘邦阵营的人,他在刘邦有危险时闯帐,目的是解救刘邦,他直斥项羽“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樊哙此句中“毫毛不敢”是夸张的说辞,突出刘邦遵约守礼,意在强调刘邦对项羽绝无二心,使项羽放松警惕,不杀刘邦。(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离婚(节选)鲁迅庄木三和女儿爱姑刚从桥头跨下航船去,船里面就有许多声音一齐嗡的叫了起来,有几个人捏着拳头打拱,庄木三一面招呼,一面就坐。“木公公上城去?”一个蟹壳脸的问。“不上城,”庄木三有些颓唐,“就是到庞庄去走一遭。”“也还是为了爱姑的事么?”好一会,八三问。“还是为她。……已经闹了整三年,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这回还是到慰老爷家里去?……”“嗯。他给说和也不止一两回了,我都不依。这回是他家新年会亲,连城里的七大人也在……”“七大人?”八三的眼睛睁大了,“他老人家也出来说话了么?……那是……其实呢,去年我们将他们的灶都拆掉①,总算出了一口恶气。况且爱姑回到那边去,其实呢,也没有什么味儿……”他顺下眼睛去。“我倒并不贪图回到那边去,八三哥!”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我是赌气。小畜生拼上了小寡妇,就不要我,事情有这么容易?老畜生只知道帮儿子,也不要我,好容易呀!七大人怎样?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②,就不说人话了么?我倒要对他说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八三被说服了,再开不得口。庄木三的烟早已吸到底,还吸着。他还记得女儿哭回来,说他的亲家和女婿的可恶。一到惩治他亲家这一局,他向来是要冷冷地微笑的,但这回却不,不知怎的忽而横梗着一个胖胖的七大人,将他脑里的局面挤得摆不整齐了。……跨进黑油大门,爱姑不由得局促不安起来,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她想:“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我要细细地对七大人说一说,从十五岁嫁过去的时候起……”在这些中间第一眼就看见一个人,这一定是七大人了。虽然也是团头团脑,却比慰老爷魁梧得多;大的圆脸上长着两条细眼和漆黑的细胡须;头顶是秃的,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油光光地发亮。“这是‘屁塞’,就是古人大殓时塞在屁股眼里的。”七大人正拿着一条烂石似的东西,说着,又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两擦……爱姑偷空向四处一望,只见她后面,紧挨着门的墙壁,正站着“老畜生”和“小畜生”。慰老爷和七大人说完,转脸向庄木三说话:“……我想,你们也闹够了。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爱姑既然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散的好。我没有这么大面子,说不通。七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现在七大人的意思也这样,可是七大人说,两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九十元!”“……”爱姑觉得事情有些危急了,她很怪平时很被沿海居民惧怕的父亲,为什么在这里竟说不出话。“七大人是知书识理、顶明白的,”她勇敢起来了,“不像我们乡下人。我是有冤无处诉,倒正要找七大人讲讲。自从我嫁过去,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么容易吗?……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那些事七大人都知道。”慰老爷说,“爱姑,你要不转头,没有什么便宜的。打官司打到府里,难道官府就不会问问七大人么?那时候,‘公事公办’,那是……你简直……”“那我就拼出一条命,大家家败人亡。”“那倒并不是拼命的事,”七大人这才慢慢地说了,“年纪青青,总要和气些,我一添就是十块,那简直已经是‘天外道理’了。要不然,公婆说‘走!’就得走。莫说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爱姑觉得自己是完全孤立了:爹不说话,弟兄不敢来,慰老爷原本就帮他们,七大人又不可靠。但她在胡里胡涂中,还仿佛决定要作最后一回奋斗。“怎么连七大人……”她满眼发了惊疑和失望的光,“是的……我们粗人,什么也不知道,就专凭他们‘老畜生’‘小畜生’摆布。他们会报丧似的急急忙忙钻狗洞,巴结人……”她打了一个寒噤,连忙住口,因为地看见七大人忽然两眼向上一翻,圆脸一仰,细长胡子围着的嘴里同时发出一种高大摇曳的声音来了。“来——兮!”七大人说。她觉得心脏一停,接着便突突地乱跳。立刻进来一个蓝袍子黑背心的男人对上大人站定,垂手挺腰,像一根木棍。全客厅里“鸦雀无声”。七大人将嘴一动,谁也听不清说什么。然而那男人,却已经听到了,而且这命令的力量仿佛已钻进了他的骨髓,他将身子牵了两牵,答应道:“是。”倒退了几步,才翻身走出去。爱姑知道意外的事情就要到来,她这时才知道七大人实在威严,先前都是自己的误解,所以太放肆太粗卤了。她非常后悔,不由地说:“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全客厅里“鸦雀无声”,她的话微细如丝,慰老爷却像听到霹雳似的,他跳了起来。“对呀!七大人也真公平,爱姑也真明白!”他夸赞着。……庄木三点清了洋钱,两方面各将红绿帖子收起,大家的腰骨都似乎直得多,原先收紧着的脸相也宽懈下来,全客厅顿然见得一团和气了。(有删改)注:①旧时绍兴风俗,认为拆掉对方锅灶是给对方很大的侮辱。②换帖:旧时将姓名、生辰、籍贯、家世等项写在帖子上,交换保存,结为异姓兄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我要细细地对七大人说一说……”表明爱姑把维护“公道”的希望寄托在七大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身上。B.“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是爱姑对夫权制下自己的肯定,这说明爱姑还是希望得到夫权制的支持。C.七大人用“公婆说‘走!’就得走!”来维护“公道”,体现了封建宗法制中夫权至高无上,与《祝福》中婆婆发卖祥林嫂的行为如出一辙。D.“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县里不行,还有府里”,为了维护公道,敢于“拼出一条命”,都说明爱姑已经具有彻底独立的自我觉醒意识。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善用人物心理堆动情节。爱姑由“局促不安”,到感到“危急”“孤立”,再到“非常后悔”,心灵层层波澜,推动了情节发展。B.本文次要人物的安排颇具匠心。“蓝袍子黑背心”的男人的出现是爱姑态度转变的直接原因,与《祝福》由柳妈对祥林嫂的作用相同。C.本文在叙述中主要运用了有限视角。例如,庄木三面对七大人时,失去往日威严变得唯唯诺诺,就是通过爱姑的视角来观察的。D.鲁迅的作品以语言犀利幽默见长。例如《祝福》的标题“祝福”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但本文标题“离婚”并无反讽的效果。8.鲁迅自评《离婚》一文“技巧稍微圆熟,刻画也相加深切”。请以“七大人”为例简要分析其人物刻画“圆熟”的技巧。9.吴组缃曾评价爱姑是“辛亥的女儿”,既“敢于斗争”,又“斗争得软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对以上观点的认识。【答案】6.D
7.A
8.①肖像描写。七大人魁梧、偏胖,红润泛着油光,整个人气派而油腻。②语言描写。“简直是天外道理”“来——兮”七大人对爱姑话很少,说起来慢条斯理,装腔作势,不容置疑,满是威胁。③动作神态描写。将屁塞在鼻子旁“擦了两擦”,两眼“向上一翻”,“圆脸一仰”写出了七大人的附庸风雅和故弄玄虚的威势。(或者“细节描写”,“颇具讽刺意味”)④侧面描写(衬托)。众人都对七大人又敬又怕,侧面衬托出七大人的权威,在乡里具有判明事理、维护秩序的权力。9.①爱姑大胆泼辣,敢于反抗夫家的压迫,公然辱骂丈夫和公公,敢于到七大人面前讨说法,展现了她敢于抗争的一面。②爱姑的斗争并非自我意识的觉醒。“三茶六礼”“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说明她的抗争更多是意气之争,是按照封建礼法争得坐稳儿媳和妻子的资格,并无自由、爱情等新思想。③爱姑希望父兄撑腰,本质上是借助宗族势力来和对方对抗。爱姑把抗争希望寄托在七大人为代表的封建权威,更体现了其幼稚和愚弱。④爱姑的悲剧暴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对民众思想的启蒙,社会仍是封建礼教的天下。【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都说明爱姑已经具有彻底独立的自我觉醒意识”错误。文中的爱姑确实是在为维护自己的名声和利益不断斗争,但她的抗争并非出于彻底独立的自我的觉醒,她反抗的目的只是为了不离婚,并无自由、爱情等新思想,她依旧受着封建思想的禁锢。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直接原因”错误。七大人的威严专制是人物转变的直接原因,而不是“蓝袍子黑背心”的男人的出现。C.“有限视角”错误。本文主要运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有时换用有限视角。D.“但本文标题‘离婚'并无反讽的效果”错误。名为“离婚”,却不是个人作主的自由离婚,而是由乡绅仲裁,不得反驳,实为“休妻”,具有反讽效果。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正面、侧面两个方面分析。正面描写上:①“虽然也是团头团脑,却比慰老爷魁梧得多;大的圆脸上长着两条细眼和漆黑的细胡须;头顶是秃的,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油光光地发亮”运用了肖像描写,可见人物的脑满肠肥,富贵油腻、气派魁梧。②“七大人这才慢慢地说了”“年纪青青,总要和气些……那简直已经是‘天外道理’了”“来——兮”等语言表现七大人故意放慢速度,装腔作势,故作威严,充满不许怀疑、不许辩驳的威胁。③将屁塞在鼻子旁“擦了两擦”“一翻”“一仰”等运用了个性化的神态、动作描写(或者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七大人附庸风雅,拿腔拿调的滑稽形象。侧面描写上:④慰老爷也听七大人的,官府也会问问七大人,蓝袍子黑背心的男人对七大人听话钻进骨髓,七大人使爱姑很快就“缴械投降”,屈服于“威吓”之下:这些都是通过人的反映来进行的侧面描写,衬托出七大人的权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旨的能力。可以结合题干中“敢于斗争”,又“斗争得软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敢于斗争:爱姑丈夫要离弃她,她就整整闹了三年,公然辱骂丈夫和公公,最后对方不得不请出七大人来调停;多次宣称“总要闹得他们家破人亡”“拼出一条命”,并决定“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反映出她能够毫无顾及,勇敢泼辣,大胆抗争,争取自己地位的一面。斗争得软弱:爱姑的斗争目的盲目而不彻底。“我是赌气”,可见爱姑没有明确的反抗目标和斗争方向,面对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她只是本能的抗争。“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她只是希望按照封建礼法争得坐稳儿媳和妻子的资格。“在她胡里胡涂的脑中”,并没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我解放的自觉意识。爱姑的斗争方式幼稚和愚弱。她希望父兄撑腰,可是“爹不说话,弟兄不敢来”“平时很被沿海居民惧怕的父亲,为什么在这里竟说不出话”,其本质上是想借助家庭势力来和对方进行对抗,争得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最后又把抗争希望寄托在七大人为代表的封建权威身上,却“那时候,‘公事公办’,那是……你简直……”“看见七大人忽然两眼向上一翻,圆脸一仰,细长胡子围着的嘴里同时发出一种高大摇曳的声音来了”,被欺骗恐吓之后,“觉得心脏一停,接着便突突地乱跳”“非常后悔”“专听七大人吩咐”,崩溃顺从,接受了现实。爱姑的悲剧暴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对民众思想的启蒙,百姓仍然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爱姑在七大人的淫威逼迫下,“知道七大人实在威严,先前都是自己的误解,所以太放肆太粗卤了”,最终选择了“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接受离婚的现实,这一决定反映了她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的无奈,而且不自觉地成为维护者,社会仍是封建礼教的天下。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仁者之事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犓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节选自《墨子·非乐》)材料二: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察,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征诛揖让,其义一也。出所以征诛,则莫不听从;入所以揖让,则莫不从服。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节选自《荀子·乐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仁者之事A必B务求兴天下之C利D除天下之E害F将以为法乎G天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有利,与《伤仲永》“父利其然也”的“利”用法不相同。B.虽,虽然,与《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的“虽”意思不相同。C.方,准则,与《侍坐》“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方”意思相同。D.所以,用来,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所谓的“乐”是广义的“乐”,包括钟鼓琴瑟竽笙之声、刻镂文章之色、犓豢煎炙之味,高台厚榭邃野之居等。B.墨子反对“乐”,认为应该废除,是因为他并不欣赏这些与人心相悖的音乐、雕刻文章、烹饪、建筑等美的艺术。C.荀子认为音乐并非纯粹外在于人的创作,而是基于人之性情,是人所不能免的,而墨子却反对音乐,真是不可理解。D.荀子认为倾听雅颂之音,手执干戚等舞具,行动在舞蹈的行列中,能心胸开阔,容貌庄重,队列端正,进退整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4.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荀子是如何反驳墨子的观点的?【答案】10.ADF
11.C12.B
13.(1)然而向上推究,它不符合圣王的事迹;向下推测它,也不合乎天下百姓的利益。(2)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向他们反复申诫,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14.①墨子认为乐(音乐美术美食)的享受会妨害国家治理和百姓利益,所以要禁止。②荀子先从乐是人的本性出发,主张应当施行乐教加以引导(原则);③再论述乐对调和家庭、宗族、社稷关系的意义;再论述乐对于军事、文教等国家大事的重要意义:乐符合先王之政,不应禁止。或:①墨子主张非乐,并非是觉得钟鼓的声音不使人感到快乐,而是认为音乐不符合圣王的事迹和万民的利益。②荀子逐一反驳了墨子的观点,荀子认为音乐既是人情所不能免的本性,又可以使君臣、父子兄弟、乡里之间关系和乐顺畅,还可以让国家对外用来征伐,对内用来礼让,使天下大齐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仁者行事,一定讲求兴盛天下人的利益,铲除天下的祸害,把这个作为天下的行为准则。因此,应以对于天下万民有利与否来决定他的行事。“仁者之事”是主语,为了表示强调,在主谓间的A处断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句式对称,应在“利”“害”后断开;综上应在ADF三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形容词作动词,有利;/意动用法,以……为利。句意:不有利于人的就不做。/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B.正确。虽然;/即使。句意:虽然身体知道舒适。/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C.错误。准则;/方圆。句意:这是古代圣王设置音乐的准则啊。/方圆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D.正确。句意:所以音乐,对外用来征伐,对内用来行礼让。/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是因为他并不欣赏这些与人心相悖的音乐、雕刻文章、烹饪、建筑等美的艺术”有误,原文表述为“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他反对音乐是因为音乐向上不符合圣王的行事,向下不符合天下万民的利益。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考”,推究;“度”,推测;“中”,符合。(2)“谨”,慎重办理;“申”,反复申诫;“不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句,应为“不于道路负戴”。【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在材料一中墨子认为“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墨子认为乐(音乐美术美食)的享受会妨害国家治理和百姓利益,所以要禁止。在材料二中荀子认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先从乐是人的本性出发,主张应当施行乐教加以引导(原则);还说到“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论述了乐对调和家庭、宗族、社稷关系的意义;还说到“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论述了乐对于军事、文教等国家大事的重要意义。荀子阐述了三条理由,最后都以“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结尾,认为乐符合先王之政,不应禁止。参考译文:材料一:仁者行事,一定讲求兴盛天下人的利益,铲除天下的祸害,把这个作为天下的行为准则。凡是有利于人,就做;不有利于人的就不做。仁者为天下万民的利益考虑,并非是为了眼睛能看到美丽的东西,耳朵能听到欢乐的声音,嘴巴能尝到美味,身体感到安适。如果是为了这些来抢夺民众的衣食财物,仁者是不会做的。所以墨子反对音乐的原因,并非认为钟鼓琴瑟竽笙的声音不好听,雕刻绘画的色彩不美丽,牛羊猪狗的肉煎炙烹调的味道不鲜美,并非因为亭台楼阁豪华居所不安适。虽然身体知道舒适,嘴里知道香甜,眼睛知道美丽,耳朵知道好听,然而向上推究,它不符合圣王的事迹;向下推测它,也不合乎天下百姓的利益。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活动是错误的。”材料二:音乐,就是欢乐的意思,它是人的情感绝对不能缺少的东西。人不可能没有音乐,音乐一定会发出声音,表现动与静;而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即其声音、动静、性情举止之变化都在音乐中得到了尽情的表达。所以,人不可能没有情感表达,情感表达就不能不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如果不进行引导,就不可能没有祸乱。古代的圣王憎恶这种祸乱,所以创作了《雅》《颂》来引导他们,使得其声音足以和乐而不淫荡,使得其文辞足以阐明正确的道理而无失,使得其曲直、繁简、高亢与婉转、节奏足以感动人的善心,从而使邪恶肮脏的风气没有途径能和民众接触。这就是古代圣王设置音乐的原则啊,但是墨子却反对音乐,真的不可理解!所以音乐在庙堂之中演奏,君臣上下一起听,没有不和谐恭敬的;在家门之内,父子兄弟一起听,没有不和睦相亲的;在乡里宗族演奏,年长的和年少的一起听,没有不和谐顺从的。所以音乐是审定一个主音来确定曲调的和谐,配合乐器来调整节奏,一起演奏以成旋律;因此它足以统率最高的形而上之道,也足以整治各种变化。这是古代圣王设置音乐的准则啊,可是墨子却反对音乐,真的不可理解!所以,人们听那《雅》《颂》的音乐,志向心胸就能宽广了;拿起那盾牌斧头等舞具,练习那低头抬头弯曲伸展等舞蹈动作,容貌就能庄重了;行动在那舞蹈的行列位置上,迎合那舞曲的节奏,队列就能不偏不斜了,进退就能整齐一致了。所以音乐,对外用来征伐,对内用来行礼让;对于征伐与礼让,音乐的作用是一样的。对外用来征伐,那就没有人不听从;对内用来礼让,那就没有人不服从。所以音乐是齐一天下的工具,是中正和平的要领,是人的情感表达不能避免的。这是古代圣王设置音乐的根本,可是墨子却反对音乐,真的不可理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山雪朱彝尊山雪消犹未,江梅冻已残。龙蛇翻远蛰,鸟雀凛相看。短服装绵少,深杯①入手干。今宵闻击柝,转忆北城寒。注:①杯:酒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入篇点题,山雪开始融化而尚未消尽,直道眼前之景同时暗示了时令正值初春。B.第二句用“残”字写梅,既有“为有暗香来”的神韵,又有“凌寒独自开”的傲骨。C.第三句写初春之际自然界变化,龙蛇之类的蛰伏动物,蠢蠢欲动,有破土而出之势。D.尾联写作者夜里听到击柝声,从一声声的敲更声中引发了对当年“北城寒”的追忆。16.前三联处处写初春之“寒”,但不见“寒”字,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5.B
16.①首联写山雪已经开始融化而尚未消尽,暗示了严冬的寒潮尚未完全褪去;而江边的梅花因严寒与冰雪的摧折而凋零残损,写梅之残表现初春之寒。②颔联写蛰伏的龙蛇畏惧春寒,迟迟未能破土而出;林间的鸟雀因为天气寒冷而抖抖索索,凄凄然相对而视。③颈联写短服“绵少”,不抵天气寒冷,作者将装满酒的深杯一饮而尽,有借酒驱寒之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既有……又有……”错,“江梅冻已残”写江边的梅花,在严寒的摧折下已经凋零,表明在严寒和山雪的摧折之下,江梅既没了“为有暗香来”的神韵,也没有了“凌寒独自开”的傲骨。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表现技巧的能力。首联“山雪消犹未,江梅冻已残”,山雪开始融化而尚未消尽,暗示时令正值初春,严冬的寒潮还有股股力量,借山雪未消表现初春之寒;“江梅冻已残”写江边的梅花,在严寒的摧折下已经凋零,借梅花凋残表现初春之寒。颔联“龙蛇翻远蛰,鸟雀凛相看”,“龙蛇”都深远地蛰伏深藏起来了,那些小鸟雀则冻得惊心地颤抖不已,眼眼相觑。“翻”与“凛”相对,借动物的表现,烘托自然环境严酷寒冷。颈联“短服装绵少,深杯入手干”,写作者身着的短服“绵少”,导致寒意袭心,御寒少术;唯一可凭以自解的是“深杯”而已,“入手干”是一饮而尽,极言借酒浇“寒”,借人的反映来烘托初春之“寒”。(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以木和金经改造提升品质类比博学善思的好处,《谏太宗十思疏》也有同样的手法,以木长流远类比国家治理,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2)以史为鉴知兴替。《六国论》希望统治者不畏强敌,做到“__________”;《阿房宫赋》中得出秦灭亡的原因“____________”,并非天下。(3)倚楼凭栏心潮涌,把酒临风思绪飞。古人有登楼望远、登楼抒怀的习惯,“楼”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思国之安者
②.必积其德义
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④.族秦者秦也
⑤.昔闻洞庭水
⑥.今上岳阳楼(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威”“劫”“堪”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直到网络闯进生活,我们才蓦然发现,
甲
,以至于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成为影响生存发展的重要土壤。网络交流,不是在自家客厅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每个人有了这样的主体意识、媒介素养,才能呵护好我们共同的集体生活,让信息汪洋中的小船,不致被喧嚣的情绪倾覆或吞噬。①根据统计显示,②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国人,③每天要查看智能手机100多次,④大量空闲时间都被翻看公众号、转发分享所挟持。⑤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生活空间!发言与聆听、表达与思考,人们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媒介素养、培养主体意识,并不是要限制表达权利,也不是要说话个性泯灭,
乙
,对他人权利、公共秩序存有一份敬畏。这种责任与敬畏,体现了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的公共意识,也彰显着“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公共理性。集体的共识不可能在相互孤立中找到,沟通的能力更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发展。过好“新集体生活”不仅需要遵守规则,更需要凝聚共识,做一个开放包容的“传播主体”。张口闭口“脑残”,动不动就“拉黑”只会不断强化(A
)者的夜郎自大,无益于让我们结成的“新集体”进化成和谐共生、健康有为的有机体。中国人的集体生活,已经走到今天的“多声部合唱”阶段,其声势之大、力量之巨,与之前已不可(B
)。这对合唱者的技巧要求很高,既要留神稀里糊涂被别的声部带走,又不能故意越位破坏整体效果。调音准、跟上节拍,才有最美和精声。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纾解情绪”的“纾”和“毁家纾难”的“纾”是同一个字,读作shū。B.“信息汪洋中的小船”中“汪洋”和“小船”都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C.“说话个性泯灭”改为“泯灭说话个性”与语境更加协调。D.张口闭口“脑残”,动不动就“拉黑”。这两个引号的作用相同。19.将横线甲、乙两处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字。20.第二段划线的部分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21.在括号A、B两处填上合适成语。22.请根据语段的整体内容,解释画波浪线句子中“合唱者”“稀里糊涂被别的声部带走”“故意越位破环整体效果”的具体含义。【答案】18.B
19.甲:网络舆论场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
乙:而是强调对社会秩序担负一份责任20.①句改为“根据统计”或“统计显示”。④句改为大量空闲时间都被翻看公众号、转发分享、讨论沟通占据(或“填满”)。21.A坐井观天B同日而语22.合唱者指网络时代的集体参与者。(关键含义:集体参与)“稀里糊涂被别的声部带走”指对谣言等错误信息不明辨分析、盲目跟从、人云亦云,缺乏理性思考的现象和行为。(关键含义:不盲从)“故意越位破环整体效果”指哗众取宠、造谣祸众、战队骂架、语言暴力等超越规则、打破共识、破坏和谐氛围的行为。(关键答出故意越位的含义或情形即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B.“都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错误。“信息”是本体,“汪洋”是喻体,将“信息”比作“汪洋”,“汪洋”是暗喻。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涉及“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成为影响生存发展的重要土壤”的主语,并且是“网络闯进生活”带来的结果,可推知网络舆论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非常大,故可填“网络舆论场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乙处,承接前文“并不是要限制表达权利,也不是要说话个性泯灭”,且表现之一为“对他人权利、公共秩序存有一份敬畏”,可推知应该填“而是……”,用来表明对“增强媒介素养、培养主体意识”的认识,结合后文“这种责任与敬畏”,乙处要体现出对社会秩序担负的责任,故可填“而是强调对社会秩序担负一份责任”。【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句,“根据统计显示”句式杂糅。“根据统计”是状语,“显示”是谓语动词,可视为“根据”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去掉“根据”;或者去掉“显示”,让“根据统计”做后面句子的状语,即①句改为:“根据统计”或“统计显示”。④句,“被翻看公众号、转发分享所挟持”搭配不当,被动句形式,可表述为“被……”或“为……所”,“被……所”不能搭配,应该去掉“所”,且“挟持”这一动作不能施加于“大量空闲时间”,可将其改为“占据”或“填满”,即④句改为:大量空闲时间都被翻看公众号、转发分享、讨论沟通占据(或“填满”)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应该填与“夜郎自大”相似的成语,用来说“张口闭口‘脑残’,动不动就‘拉黑’”的人的特征,“夜郎自大”原指国土很小的夜郎国王自以为大,比喻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可知这样的人目光狭隘、见识短浅,可填成语“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意思是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眼界小、见识少。B处,据语境看,应该填“其声势之大、力量之巨”与之前不能同时提起,可填成语“同日而语”,同日而语,意思是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多用于否定式。【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联系“中国人的集体生活,已经走到今天的‘多声部合唱’阶段”可知,“今天的‘多声部合唱’阶段”是网络闯进生活的阶段,合唱者指网络时代的集体参与者。“稀里糊涂被别的声部带走”,是合唱中盲目跟从的现象,联系“网络信息”的话题可知,“别的声部”指谣言等错误信息;“稀里糊涂”是不明辨分析、盲目跟从、人云亦云,缺乏理性思考,“稀里糊涂被别的声部带走”指对谣言等错误信息不明辨分析、盲目跟从、人云亦云,缺乏理性思考的现象和行为。“越位”指超越规则;“故意越位”指哗众取宠、造谣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园户外网球场施工合同
- 手术室护理工作守则
- 物业管理智能化施工合同
- 医院投诉处理与信息系统
- 旅游住宿合同管理流程
- 项目部进度跟踪系统
- 游戏开发公司聘用合同范本
- 机场新建工程塔机租赁协议
- 校园网络布线工程合同范本
- 化妆品销售兼职协议
- 【8地RJ期末】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 五级(程控交换)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 数据分析师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文课件
- DL-T5153-2014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 天蓝色商务发展历程时间轴PPT模板课件
- 工程款支付申请表完整版本.doc
- 火灾报警系统技术规范书
- BAC 巴尔的摩CXV型蒸发式冷凝器
-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真题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