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季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抽测卷八年级生物学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道题目,每题1.5分,共30分)1.下列成语描述的生物现象与昆虫生殖发育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破茧成蝶——化蛹 B.金蝉脱壳——蜕皮C.蜻蜓点水——求偶 D.萤烛末光——产卵【答案】B【解析】【分析】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和成虫。【详解】A.破茧成蝶是指毛毛虫羽化为蝴蝶的过程,属于蝴蝶发育的成虫期,A错误。B.壳是昆虫蜕去的外骨骼,原因是外骨骼限制了昆虫身体的生长。所以,金蝉脱壳是昆虫的蜕皮现象,B正确。C.蜻蜓点水是蜻蜓将卵产到水中的过程。所以,蜻蜓点水是蜻蜓的产卵行为,C错误。D.萤火虫夜晚通过发光来招引异性,目的是吸引雄虫来交配,D错误。故选B。2.小冉喜欢种草莓,她发现每到初夏,草莓会产生大量匍匐茎,在匍匐茎节上发出叶和根,待具有2~5片小叶时,小冉就将其移植成为新株。与此过程涉及的生殖方式不同的是()A.克隆羊的诞生 B.桃的嫁接 C.植物组织培养 D.试管婴儿【答案】D【解析】【分析】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详解】ABC.草莓的繁殖方式与克隆的诞生,桃的嫁接,植物组织培养相同,均属于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新的个体,繁殖速度快,较好地保持遗传稳定性,故ABC不符合题意。D.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可见该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是有性生殖,故D符合题意。故选D。3.凹耳蛙是我国特有物种,外貌与普通青蛙相似,耳部凹陷形成外耳道是其独特的特征。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凹耳蛙的发育经历了蝌蚪→幼蛙→成蛙B.凹耳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内受精、变态发育C.凹耳蛙高声“鸣叫”和两两“抱对”均属繁殖行为D.凹耳蛙能水陆两栖生活,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答案】C【解析】【分析】凹耳蛙是中国特有蛙种,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详解】A.凹耳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发育过程可表示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A错误。B.凹耳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B错误。C.凹耳蛙属于两栖动物,繁殖季节,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前来抱对完成水中受精,受精卵发育成蝌蚪,经变态发育形成成蛙,凹耳蛙高声“鸣叫”和两两“抱对”均属繁殖行为,C正确。D.凹耳蛙能水陆两栖生活,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未受精的卵细胞,D错误。故选C。4.丝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之一,由蚕结茧时分泌的蚕丝纺织而成。图为家蚕发育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蚕的幼虫阶段存在多次蜕皮现象B.家蚕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C.“作茧自缚”是指家蚕结茧化蛹后不食不动D.养蚕时可通过延长成虫期来提高蚕丝产量【答案】D【解析】【分析】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详解】A.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都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外骨骼外骨骼限制其生长,蜕掉旧的再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新的,幼虫的身体就长大一些,A不符合题意。B.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B不符合题意。C.“作茧自缚”是指家蚕的幼虫在结茧化蛹后不食不动,C不符合题意。D.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增加其体内的营养物质。,D符合题意。故选D。5.“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诗句中的“枝头鸟”正处于()A.育雏阶段 B.交配阶段C.筑巢阶段 D.求偶阶段【答案】A【解析】【分析】鸟类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六个阶段,筑巢、孵卵、育雏可以例外,求偶、交配、产卵不能例外。【详解】鸟类的生殖一般要经历6个过程,即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鸟类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大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存,而在繁殖季节,雏鸟的食量需求更大,一天中往往需要亲鸟饲喂几十次,甚至数百次,才能保证它们的生长发育。“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诗句中的“枝头鸟”正处于育雏阶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组别项目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A组河水500毫升22℃30个28只B组蒸馏水500毫升10℃30个9只A.孵出的蝌蚪数不一样 B.水量过多C.水温不一致 D.水中没有水草【答案】C【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蛙卵的孵化需要在水中进行,其孵化受温度和水质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根据题文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水质,则除水质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表格中不同的条件有两个,分别是水质和水温,故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水温不一致,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如图表示无壳孵化小鸡的孵化装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①是胚盘,含有细胞核 B.①②③将来发育成小鸡C.塑料盖和多聚膜起到保护作用 D.②和③为小鸡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①表示胚盘、②表示卵黄、③表示卵白。【详解】

AB.①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鸡,A正确,B错误。C.塑料盖相当于卵壳,多聚膜相当于细胞膜,它们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D.②卵黄储存着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③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D正确。故选B。8.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实施,一对夫妇已有两个男孩,想再生一个女孩。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A.25% B.50% C.75% D.100%【答案】B【解析】【分析】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的一对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详解】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而受精时哪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即生男生女的机会相等,都是50%,如图所示,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9.如图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下可表示其精子染色体组成的是()A.Ⅱ、Ⅲ、Ⅳ、X B.Ⅱ、Ⅳ、X、Y C.Ⅱ、Ⅱ、Ⅲ、Ⅲ D.Ⅱ、Ⅱ、Ⅳ、X【答案】A【解析】【分析】果蝇体细胞中都有4对染色体,有3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雌性、雄性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果蝇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雌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雄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称为XY。【详解】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雄性果蝇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表示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利用野生高寒耐盐碱水稻和高产水稻杂交培育出高寒耐盐碱高产的“海水稻”。下列变异与“海水稻”变异类型相同的是()A.白萝卜地上部分变绿 B.矫正后整齐的牙齿C.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 D.土壤肥沃处的麦穗大【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海水稻的培育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详解】ABD.白萝卜的地上部分变绿、矫正后整齐的牙齿、土壤肥沃处的麦穗大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C.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故选C。11.如图为果蝇2号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图中“”代表染色体,A和a代表基因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C.受精卵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成对的D.2号染色体上的每一个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答案】D【解析】【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的片段,它们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地上,图中“”代表染色体,其上面的片段A、a代表基因,A正确。B.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正确。C.染色体在体细胞(受精卵)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C正确。D.根据分析,2号染色体中的每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而不是每个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错误。故选D12.《民法典》中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是()A.后代一定会得遗传病 B.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C.人类所有的遗传病都和近亲结婚有关 D.人类的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答案】B【解析】【分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详解】结婚时,由于由于夫妻之间血缘关系很近,来自共同祖先的相同基因很多,相同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这样,他们的子女中患遗传病的机会往往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所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篇)中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是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大,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3.为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某小组模拟了“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1号桶标记为男性,2号桶标记为女性B.1号桶中黑、白两种棋子的数量应该相等C.黑色棋子代表精子,白色棋子代表卵细胞D.每次取完棋子记录后,需将棋子放回桶内再摇匀【答案】C【解析】【分析】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含X的染色体。1号桶标记为男性,2号桶标记为女性。【详解】A.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且数量相同,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因此,该实验中,1号桶中用白色棋子与黑色棋子分别模拟男性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2号桶中用白色棋子模拟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故1号桶中的棋子代表精子,2号桶中的棋子代表卵细胞,A正确。B.1号桶中黑、白两种棋子的数量必须相等,以模拟男性产生相同数量的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B正确。C.1号桶中黑色棋子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白色棋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2号桶中白色棋子代表卵细胞。C错误。D.每次抽取完成后,需要将棋子放回原桶并摇匀,目的是确保棋子的比例不变,使实验结论更可靠,D正确。故选C。14.生命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根据化学起源学说,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最可能诞生于()A.原始陆地 B.原始森林 C.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详解】A.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中,原始陆地并不是生命起源的推测地点。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如高温、火山活动等,使得陆地表面并不适宜生命的形成。生命起源的推测更偏向于一个富含水分、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的环境,即原始海洋,A不符合题意。B.原始森林是生命进化到一定阶段后,在陆地上形成复杂生态系统。在生命起源的初期,还没有形成陆地植物和森林,因此原始森林不可能是生命起源的地点,B不符合题意。C.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论中推测的生命起源地。原始海洋提供了生命起源所需的多种条件,如水分、营养物质、有机物等。此外,海洋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和生命的形成。因此,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最有可能的地点,C符合题意。D.原始大气虽然为生命起源提供了部分条件,如气体成分和能量来源,但它本身并不具备生命形成的所有必要条件。生命起源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容纳和滋养生命的复杂环境,而不仅仅是气体成分。因此,原始大气不是生命起源的直接地点,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如图所示是小秦绘制的植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符合生物进化过程的是()A.新形成的地层中有可能找到①的化石B.②已经具有根、茎、叶的分化C.④最有可能是水生植物D.⑤最有可能利用孢子繁殖【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的进化进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图中:①藻类,②苔藓、③蕨类、④裸子植物、⑤被子植物。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详解】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①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所以,在古老的地层中最可能找到①,当然由于地壳运动等原因,在新形成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①,A正确。B.②苔藓具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B错误。C.④裸子植物大多为高大的乔木,生长在陆地上,C错误。D.⑤被子植物利用种子繁殖,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D错误。故选A。16.某地在使用新型杀虫剂防控蝗虫时效果显著,但随着连续使用,该杀虫剂灭杀蝗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杀虫剂失效了 B.抗药性弱的蝗虫被杀虫剂杀死了C.蝗虫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 D.杀虫剂选择了抗药性强的蝗虫生存下来【答案】A【解析】【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详解】A.在杀虫剂的选择下,抗药性的蝗虫生存下来,不是杀虫剂失效了,故A不合理。B.生物进化过程中,杀虫剂使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适应环境的蝗虫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就是适者生存。所以使用杀虫剂时,把抗药性弱的蝗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蝗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故杀虫利对蝗虫的不同变异起到了自然选择作用。故B合理。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进化过程中,蝗虫产生的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故C合理。D.在杀虫剂的选择下,抗药性的蝗虫生存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故D合理。故选A。17.器官移植成功后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说法不正确的是()A.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 B.免疫功能越强越好C.免疫不总是对人有益 D.免疫本质是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答案】B【解析】【分析】抗原是指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免疫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现状人们对免疫的看法是: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详解】A.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故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A正确。B.免疫功能并非越强越好,免疫力过强容易使自身对机体外部物质反应过高,会诱发过敏等多种不良反应,B错误。C.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会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故免疫不总是对人有益,C正确。D.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D正确。故选B。18.如图是“一清颗粒”说明书的部分内容,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药是处方药 B.该药品还未过期,可以服用C.该药毒副作用小,每次3袋效果更好 D.用药前无需阅读说明书,可以自行服用【答案】B【解析】【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2.药品根据是否需要医师处方购买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详解】A.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结合题图说明书可知,该药具有OTC标志,是非处方药,故A错误。B.根据说明书上的生产日期(2023年1月11日)和保质期(3年),可以计算出该药品的有效期至2026年1月10日。今年是2024年,故该药品还未过期,可以服用,故B正确。C.药品的使用剂量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指导,每次3袋超出了说明书推荐的剂量,不仅不会效果更好,反而可能增加毒副作用的风险,故C错误。D.用药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用法用量、适应症、禁忌症等信息,不能自行随意服用,故D错误。故选B。19.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下列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A.沉迷于网络,熬夜玩游戏 B.油炸食品味美,可以多吃C.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D.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详解】A.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上网成瘾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青少年视力的损害。另有最新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会遏制儿童左前脑的正常发育,而且特别影响儿童的早中期智力开发,A错误。B.油炸食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宜多吃,B错误。C.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属于健康生活方式,C正确。D.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身心健康;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增强人际关系,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好处,D错误。故选C。20.西西的奶奶突发心脏病,西西拨打120时,不需要说的是()A.地址 B.电话 C.病情 D.爸爸妈妈的工作【答案】D【解析】【分析】常用电话:120是急救中心,122是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14是电话查号台,119是火警报警电话。【详解】拨打120电话时,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或伤情,使救护人员能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提供畅通的联系方式(电话或手机号码)。可见,选项中“爸爸妈妈的工作”不需要说,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道题目,每题5分,共20分)2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春天,繁花盛开,穿飞花丛的蝴蝶若隐若现,轻点水面的蜻蜓缓缓飞行,这些都与生物的繁殖有关。如图1、2是水蜜桃的两种繁殖方式,图3是蝴蝶的发育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1利用嫁接技术培育“水蜜桃”的繁殖方式为______(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与图2所示生殖方式相比,这种生殖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生殖过程中不经过______的结合。(2)图2表示利用水蜜桃种子进行繁殖的过程,在种子形成之前,水蜜桃必须经历开花、传粉和______等过程。(3)图3所示的蝴蝶发育过程经历了四个时期,蜻蜓的发育过程比蝴蝶的发育过程少了______(填字母)期,属于______发育。【答案】(1)①.无性②.两性生殖细胞(2)受精(3)①.③②.不完全变态【解析】【分析】1、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2、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3、图3中: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小问1详解】图1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具有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和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图2经过了由精子和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这种生殖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生殖过程中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小问2详解】图2水蜜桃产生果实和种子的过程是有性生殖的过程,必须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生理过程。传粉、受精完成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小问3详解】图3蝴蝶发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蜻蜓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发育。因此与蝴蝶相比较,蜻蜓的发育过程少了③蛹期。22.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社区内随机对两户居民家庭成员眼皮的性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父母性状子女性状1号家庭单眼皮×单眼皮单眼皮2号家庭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双眼皮(1)单眼皮与双眼皮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______。(2)根据______号家庭成员性状,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______。(3)在2号家庭中,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其基因组成是______(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4)如果1号家庭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女儿,那么父亲遗传给女儿的性染色体是______(选填“X”或“Y”)。【答案】(1)相对性状(2)①.2②.双眼皮(3)dd(4)X【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小问1详解】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可见,单眼皮与双眼皮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小问2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其中一个亲代的的性状在子代没有表现出来,消失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号家庭亲代都是双眼皮,子代出现了单眼皮,则新出现的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小问3详解】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根据上一题分析得出,单眼皮为隐性性状,所以,在2号家庭中,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其基因组成是dd。【小问4详解】人的性别的遗传图解:分析图解可知,女孩的性染色体XX,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如果1号家庭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女儿,那么父亲遗传给女儿的性染色体是X。23.近日,学校流感患者增多。目前流行的流感主要是由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飞沫中含有甲流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甲流病毒属于______。(2)小星在社区医院的宣传下,先后接种了2针甲型流感病毒的灭活疫苗,一段时间后______细胞产生对抗甲型流感病毒的物质A,物质A是图2中的_______。从免疫的类型来看,此种免疫属于______。(3)血液中物质A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A.接种疫苗后,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接种甲流疫苗后,人们不会被乙型流感病毒感染C.接种疫苗后,物质A由淋巴细胞产生D.再次接种同种疫苗,机体能快速产生大量的物质A(4)传染病流行需要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请你从学生或学校的角度提出具体措施,防止甲流在学校扩散________。【答案】(1)病原体(2)①.淋巴②.丙③.特异性免疫(3)B(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教室和公共区域要做到日常消杀;佩戴口罩入校;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等【解析】【分析】(1)题图2中:甲是淋巴细胞,乙是抗原,丙是抗体。(2)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3)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4)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①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②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③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小问1详解】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甲流病毒属于病原体。【小问2详解】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当小星注射乙甲流疫苗后,疫苗刺激甲(淋巴细胞),该细胞产生丙(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所以,物质A是图2中的丙——抗体。抵抗流感产生的抗体只对甲流病毒有效,对其他病原体无效,故为特异性免疫。【小问3详解】A.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正确。B.人体接种疫苗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