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某中学2024届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郑州某中学2024届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郑州某中学2024届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郑州某中学2024届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郑州某中学2024届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第一中学2024届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魏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

一鼓困曹瞒,今如许?③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

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②魏(xiu)虎,魏和虎。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新虎嗓”“鱼龙怒”,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周瑜火攻曹军时排山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2.周瑜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诗歌形象,下列对这一人物的评价与本词一致的一项是

A.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赤壁怀古》唐王周)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唐杜牧)

C.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赤壁》南宋岳珂)

D.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贺新郎》元邵亨贞)

3.同样写赤壁之战,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2、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以下句子最适合表达此时情感的一项是()

A.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C.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月17日,经主席批准军队增派的200名医护人员全部抵达武汉。近一个月来,“战”字成为高频词,占据各大

媒体。这场疫情防控的是人民军队听从统帅号令、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是人民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能

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

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子弟兵总是奔向最危险的地方。新型乳状病毒疫情—

后,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决策部署,军队迅速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紧急抽组精兵强将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疫情面前,人民子弟兵、日夜奋战。疫情突如其来,这个看不到敌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o

面对疫情,人民子弟兵“硬核”支援,在特殊战场上扬我军威,汇聚成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的强大力

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阻击战爆发启动前仆后继

B.狙击战爆发启用全力以赴

C.阻击战暴发启动全力以赴

D.狙击战暴发启用前仆后继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而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

B.既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也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

C.不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而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

D.不仅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更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对人民军队掌握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

B.是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

C.是对人民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叩问。

D.是对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宝玉见黛玉心中不快,便安慰道:”贤兄新得一书,你我一并研习,不知可好?”

B.卑职路经此地,不知贵地风俗,冒昧打搅,还望各位多有担待。

C.贵公司发展前景不错,给我的薪酬也很高,那我就屈就了。

D.有缘与您相识,深感荣幸。蒙惠书并赐大著,更让我无比感激。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梅

(南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令时。当时权相史弥远专擅朝政,诗人和一些正义之士倍受排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落梅铺满台阶又堆上墙头,衰败的景象既令人感伤,又引发后文联想。

B.颔联将仕途坎坷的迁客骚人比作飘坠的梅花,表达了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

C.“乱点莓苔”写落梅与莓苔为伍的凄凉,“多莫数”则表现出对其命运的叹惋。

D.全诗通过对梅花品格及遭遇的描写,透露出诗人的自我情感,引人深思。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举行,其会徽名为“和平友谊纽带”。请

认真观察图形,指出其构图宴素及象征意义(不考虑图右下的英文内容)不超过140字。

7thCISMMilitaryWorldGames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

遣逊及亲戚还吴。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春府,历东西曾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

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槎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承郁言次■静式佳更权旦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日:“式意欲养民,

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日:“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速平连围至夷陵界,

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谪,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

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日:“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其后,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目:“攻

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

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持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

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破其四十

馀营。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日:“未可。”诸将日:“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

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

溃。桓后见逊日:“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B.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C.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日/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D.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仕幕府,指在文武官署中担任一定官职,做军政大吏的

佐助人员。

B.诣都,是到京城,到朝廷的意思,和它同义的词还有“诣阙”“谒阙”。“诣阙上书”指上书至中央司法机关申

冤。

C.疏,分条陈述,亦指奏章;这里的“上疏”,即指呈上奏章。除此之外,疏,还另指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文字,

如《十三经注疏》。

D.领,即加封、兼任,是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或官职较高的官员兼任同等级别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逊少年不幸,年轻有为。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陆康长大,二十一岁就到孙权的幕府中做官,历任

东西曹令史。

B.陆逊一心为国,不计私仇。会稽太守淳于式上奏章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而后来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他是好

官。因为陆逊认为淳于式是为民着想,且互相诋毁的风气不可助长。

C.陆逊胸有谋略,坚持己见。刘备派吴班带人挑战。吴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必定有诈,没有出战,使刘备

的计策失败。等时机成熟,才火烧了刘备四十余营,大获全胜。

D.陆逊用兵奇巧,调度有方。在与刘备的作战中,在对方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时才寻找战机出战;在孙桓被围求救

时,陆逊听从诸将的建议也认为孙桓得人心,城牢粮足,不需要去救就能解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2)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纸的故事

孙犁

①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

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

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

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

②在北京住过,在保定学习过,都是看的《大公报》。现在我失业了,住在一个小村庄,我还想看这份报。我认为

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

③我认为《大公报》上的文章好。它的社论是有名的,在中学时,老师经常选来给我们当课文讲。最吸引我的是

沈从文编的艺副刊,经常登载青年作家的小说和散文。

④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因此,

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

⑤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

“我想订份报纸。”

“订那个干什么?”

“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

“你去订吧。”

“我没有钱。”

“多少钱?”

“一月,要三块钱。”

“啊!»

“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

“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栗,我哪里来的钱?”

⑥就这样中断了。这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

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这

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我知道她还是有些钱的,作

个最保守的估计,可能有十五元钱。当然她这十五元钱,也是来之不易。是在我们结婚的大喜之日,她的“拜钱”。

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

起来多少次啊。

⑦她把这些钱,包在一个红布小包里,放在立柜顶上的陪嫁大箱里。箱子落了锁。每年春节闲暇的时候,她就取

出来,在手里数一数,然后再包好放进去。

⑧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了一下说:“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

⑨《小实报》是一种市民小报。我没有说话,就退出来了。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晚上看见我,就说:“愿意订就

订一个月看看吧,多卖一斗麦子也就是了。长了可订不起。”在镇上集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块钱,我转手交给邮政

代办所,汇到天津去。同时还寄去两篇稿子。

⑩我原为报纸也像取信一样,要走三里路来自取的,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

块钱花得真是气派。他每隔三天,就骑着车子,从县城来到这个小村,然后又通过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的小胡

同,送到我家那个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把报纸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两眼,就转身骑上车走了。我坐在柴草上,

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

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

⑪我的妻子,好像是因为没有借给我钱,有些过意不去。对于报纸一事,从来也不闻不问。只有一次,带着略有

嘲弄的神情,问道:

“有了吗?”

“有了什么?”

“你写的那个。”

“没有。”

⑫其实我知道,她从心里是断定不会有的。直到一个月的报纸看完,我的稿子也没有登出来,证实了她的想法。

⑬这一年夏天雨水大,我们住的屋子,结婚时裱糊过的顶棚、壁纸,都脱落了。别人家,都是到集上去买旧报纸,

重新糊一下。那时日本侵略中国,无微不至,他的旧报,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都倾销到这偏僻的乡村来了。

妻子和我商议,我们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报纸,她说:“你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

这样我们可以省下几块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有白花。”听她讲的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裱糊房屋了,因为这是我

们的幸福的窝巢呀。妻刷粮糊我糊墙。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广告部分糊

在顶棚上。这样,在不能出门的日子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喜爱的文章了。

(1982年2月9号)

1.分析第⑩段描写“我”居所环境的作用。

2.第⑪段写“我”与妻子的对话,文字俭省却别有深意,请加以赏析。

3.第⑬段说“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这句话是如实描写还是反讽?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4.评价“我”的形象。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带上她的眼睛(节选)

刘慈欣

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天山覆盖着暗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我掏出她的眼睛

戴上。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连同你的触觉和味觉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

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象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

我对眼前的景色大发感叹,但从她的眼睛中,我听到了一阵轻轻的抽注声。

“上次离开后,我常梦到这里,现在回到梦里来了!”她细细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象从很深

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

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

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

“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耶!能闻闻她吗?不,别拔下她!”“我只好半趴到地上

闻,一缕淡淡的清香。我们就这样一朵朵地看花,闻花,还给它们起名字,直到我对这套小女孩游戏实在厌烦了。

“我和她们都互相认识了,以后漫长的日子里,我会好多次一遍遍地想她们每一个的样儿,你那儿的世界真好!”

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象……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

丝丝的,“不,别动,这就是天国的风呀!”应她的要求,我又一次次把手在溪水中打湿,再举到风中把天国的感觉

传给她。

沉默地走了一段,她又轻轻地说:“你那儿的世界真好。”

我说:“我不知道,灰色的生活把我这方面的感觉都磨钝了。”

“怎么会呢?!这世界能给人多少感觉啊!看!当那片云遮住太阳又飘开时,草原上光和影的变幻是多么气势磅

簿啊!看看这些,您真的感受不到什么吗?”

日落前,我走到了草原中一间孤伶伶的小旅店,她又提议我们立刻去看日落。

“看着晚霞渐渐消失,夜幕慢慢降临森林,就象在听一首宇宙间最美的交响曲。”她陶醉他说。我暗暗叫苦,但

还是拖着沉重的双腿去了。

“你很珍视这些平凡的东西。”回去的路上我对地说。

“你为什么不呢,这才象在生活。”她说。

“我,还有其他的大部分人,不可能做到这样。在这个时代,得到大容易了。物质的东西自不必说,蓝天绿水的

优美环境、乡村和孤岛的宁静等等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所以人们不再珍视什么了,面对着一大堆伸手可得的水果,

他们把拿起的每一个咬一口就扔掉。”

“但也有人面前没有这些水果。”她低声说。

我感觉自己刺痛了她,但不知为什么。回去的路上,我们都没再说话。

这天夜里的梦境中,我看到了她,穿着太空服在那间小控制舱中,眼里含泪,向我伸出手来喊:“快带我出去,我

怕封闭!“我惊醒了,发现她真在喊我。

“请带我出去好吗?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

我脑袋发沉,迷速糊糊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到外面后发现月亮真的刚升起来,草原上的夜雾使它有些发红。

我伸了个,懒腰,对着夜空说:“喂,你是不是从轨道上看到月光照到这里?告诉我你的飞船的大概方位,说不定我

还能看到呢。”

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音乐,不知过

了多久,音乐变成了呼唤,她又叫醒了我,还要出去看月亮。

我十分恼火,但还是出去了。云飘过来了,月亮在云中穿行,草原上大块的光斑在缓缓浮动,如同大地深处浮现

的远古的记忆。

“你象是来自十八世纪的多愁善感的诗人,完全不适合这个时代,更不适合当宇航员。”我对着夜空说,然后摘

下她的眼睛,挂到旁边一棵红柳的枝上,睡觉去了。

我醒来时天已大亮,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笔罩在蒙蒙的小雨中。她的眼睛仍挂在红柳枝上,我小心地擦干镜片,

戴上它,立刻从眼睛中听到了她低低的抽泣声,我的心一下子软下来。

“真对不起,我实在太累了。”

“不,不是因为你,呜呜,天从三点半就阴了,五点多又下起雨..我,我看不到日出了,我好想看草原的日出,

呜呜,好想看的,呜...

我的心象是被什么东西融化了,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一天一在里,她教会了我某种东西,一种说不清的东西,

象月夜中草原上的光影一样朦胧,由于它,以后我眼中的世界与以前会有些不同的。

(节选自刘慈欣(带上地的眼睛》"草原”一节,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带上她的眼睛”除了指“我”通过传感眼使带着“她“看草原风光外,还另有深意。

B.“我”是一个感觉被磨钝了的,不珍视生活的人,“她“是一个多愁善感而热爱生活的人。

C.从“她”的话语里可知“她”可能要长期待在那个封闭、压抑、醋热、物质条件有限的地方。

D.本文描写的虽然是未来世界的故事和生活场最,但其反映的主旨也具有现实意义。

2.请结合全文简要解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3.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请就本文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谊,字宜君,河南洛阳人也。父显,周凤州刺史。谊少慷慨,有大志,便弓马,博览群言。周因贵时为号史传

上士时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势倾王室帝拱默无所关预有朝士于帝侧微为不恭谊勃然而进将击之其人惶惧请罪.乃止。自

是朝士无敢不肃。岁余,迁御正大夫。丁父艰,毁瘁过礼,庐于萎侧,负士成”。岁余,起拜雍州别驾,固让,不许。

武帝州仔,授仪同,累迁内史大夫,封杨国公。从帝伐齐,至并州,帝既入城,反为齐人所败,左右多死。谊率麾下

骁雄赴之,帝赖以全济。时帝以六军挫妞,将班师。谊固谏,帝从之。及齐平,授相州刺史。未几,复征为大内史。

汾州稽胡为乱,谊率兵击之。帝弟越王盛、谯王俭虽为总管,并受谊节度。其见重如此。及平贼而还,赐物五千段,

封一子开国公。帝临崩,谓皇太子日:“王谊社稷臣,宜处以机密,不须远任也。”

皇太子即位,是为宣帝。惮谊刚正,出为襄州总管。及高祖为丞相,转为郑州总管。司马消难举兵反,高祖以谊

为行军元帅,率四总管讨之。军次近郊,消难惧而奔陈。于时北至商洛,南拒江淮,东西二千余里,巴蛮多叛,共推

渠帅兰雒州为主。雒州自号河南王,以附消难,北连尉迥。谊率行军总管李威、冯晖、李远等分讨之,旬月皆平。高

祖以谊前代旧臣,甚加礼敬,遣使劳问,尊堇不绝。以第五女妻其子奉孝,寻拜大司徒。谊自以与高祖有旧,亦归心

焉。

及上受禅,顾遇弥厚,上亲幸其第,与之极欢。太常卿苏威立议,以为户口滋多,民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

民。谊奏曰:“百官者,历世勋贤,方蒙爵士,一旦削之,未见其可。如臣所虑,正恐朝臣功德不建,何患人田有不

足?”上然之,竟寝威议。开皇初,上将幸岐州。谊谏日:“陛下初临万国,人情未洽,何用此行?”上戏之曰:“吾

昔与公位望齐等,一朝屈节为臣,或当耻愧。是行也,震扬威武,欲以服公心耳。”谊笑而退。寻奉使客厥,上嘉其

称旨,进封郢国公。

(选自《隋书•王谊传》)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闵帝时/为左中侍/上士时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势倾王室/帝拱默无所关预/有朝士于帝侧微为不恭/谊勃然而进/

将击之/

B.周闵帝时/为左中侍上士/时大家宰宇文护/执政势倾王室/帝拱默无所关/预有朝士于帝侧/微为不恭/谊勃然而进/

将击之/

C.周闵帝时/为左中侍/上士时大家宰宇文护/执政势倾王室/帝拱默无所关预/有朝士于帝侧/微为不恭/谊勃然而进/

将击之/

D.周闵帝时/为左中待上士/时大家宰字文护执政/势倾王室/布拱默无所关预/有朝士于帝侧微为不恭/谊勃然而进/将

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墓:坟,本指高出地面的土堆。古时为亡者筑土为坟,穴地为高,后通称“坟墓”。

B.即位:开始做帝王或诸侯,与此相同的词还有“登基”“即祚”“践祚”等。

C.冠盖:原指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在本文中代指前往王谊家登门拜访的达官显贵。

D.突厥: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后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王谊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在权臣当道的朝堂上敢于挺身而出维护王室尊严:父母去世后,能够背土成坟,建屋

守孝。

B.王谊为人刚正,功高震主。武帝时,他建立了不世之功,致使宣帝即位后对他颇为忌惮,将他调离京城外放为官。

C.王谊带兵有方,指挥若定。他带领行军总管李威等人分路讨伐叛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平定了大规模的叛乱。

D.王谊见识高明,深受赏识。在苏威建议减功臣之地给百姓一事上,他从稳定朝政的角度远谋深虑,皇上对他独到

的见解也深以为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题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上受禅,顾遇弥厚,上亲幸其第,与之极欢。

(2)谊谏曰:“陆下初临万国,人情未治,何用此行?”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

黄宗羲

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之无锡人。父学,四子,先生次三,其季允成也。从张原洛读书,讲《盂子》至“养

心莫善于寡欲”,先生曰:“寡欲莫善于养心。”原洛目:“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举

乡试第一,庚辰登进士第。时江陵当国,先生与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吴县,言时政得失,无所隐避。江陵谓吴县口:

“闻有三元会,皆贵门生,公知之乎?”江陵病,百官为之斋醮,同官署先生名,先生闻之,驰往削去。先生上疏,

分别君子小人,刺及执政,谪桂阳州判官。柳子厚、苏子瞻曾谪桂阳,先生以前贤过化之地,扁.所居曰愧轩。娄江

欲用罗万化为吏部冢宰,先生不可;会推阁员,娄江复欲用罗万化,先生又不可,遂削先生籍。

戊戌,始会吴中同志于二泉。东林书院成,大会四方之士,一依《白鹿洞规》。其他闻风而起者,有经正堂、志矩

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皆请先生莅焉。先生论学,与世为体,尝言官攀磐,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不在

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故会中亦

多裁量人物,普议国政,亦具执政者而药之也。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先生卒,而东林独为天下大忌讳矣。小人

作《东林点将录》,凡海内君子,不论有无干涉,一切指为东林党人。

先生于阳明无善无恶一语,辨难不遗余力,以为坏天下教法。钱启新目:“无善无恶之说,近时为顾叔时、顾季

时明白排决不已,不至蔓延为害。”当时之议阳明者,以此为大干耳,岂知与阳明绝无干涉,其所谓无善无恶者,无

善念恶念耳,非谓性无善无恶也,今错会阳明之立论,呜呼!

(节选自《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一》,有删节)

(注)江陵:指张居正。后文吴县指申时行,娄江指王锡爵。这是以籍贯称呼入阁大臣。三元:顾宪成、魏允中、刘

廷兰三人都是解元。斋醮(jiao):僧、道做法事祈福。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及执政刺:指责B.扃所居曰愧轩扁:题字

C.尝言官擎教辇毂:乘车D.以此为大节目节目:关键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宪成和魏允中、刘延兰上书谈论时政得失,张居正高度赞赏,誉之为“三元会”。

B.顾宪成听到同僚替他署名为病中的张居正祈福,就快速前去删除自己的名字。

C.顾宪成被革职后创办的东林书院,在读书人中产生很大影响,使朝廷大为忌惮。

D.顾宪成和钱启新认为王阳明无善无恶之说于世有害,作者认为他们错解了该说之意。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

(2)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皆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

4.简要概括顾宪成“治学”的特点。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快意自然,知行合一。”研学旅行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道风景。但在某校组织

高二暑期赴省外进行山水研学之旅时,遭到了“冷遇”。“马上高三了,出去耽误学习。”“从来没有独自外出过,

谁能照顾我?”“去省外,又这么多天,怕家长担心。”“打开网络观天下,何必劳费身心?”……

面对各种不同的理由,你会做出怎样的回应?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二年级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告高二年级

全体同学书”,体现你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7.C

5.C

6.①苏词通过细节描写“谈笑间”,就让曹军快速崩溃,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

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则用对偶、比喻、夸张等手法艺术地再现周瑜火烧曹营时惊心动魂的赤壁战场,意

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

【解题分析】

7.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

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对功名事业的淡漠”错误,主要表现词人对时事的伤感。

故选C。

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形象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分析形象特点方法有①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心理等。②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③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

所承载的思想感情。④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本词盛赞周瑜“气吞区宇”、火烧曹兵的雄才大略。

A项,“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意思是:如果曹操忠诚于汉室,那么周瑜怎么敢打败对方。强调曹操

没有忠诚于汉室。

B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如果不是东风的援助,赤壁之战就会战败,那么此时江南已

是一片废墟,美丽的二乔只有永远被锁在铜雀台里。强调东风的作用。

C项,“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意思是:二十四岁的周瑜,取得了盖世功名,赫赫战功。强调周瑜的

雄才大略。

D项,“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意思是:周瑜业于音乐,整个江南找不到知音。强调周瑜的音乐

才华。

故选C。

6.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对比鉴赏能力。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

同。比较鉴赏这类题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题要:要通读这几

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

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满江红•赤壁怀古》翻译: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

一心吞并环宇。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

遏。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现在又怎样呢?江上渡口,江边小路,全是地

形险要的战略要地,是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今天我在此凭吊古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胜过读历史书籍。东

风吹,光景移,已经改朝换代无数次了,历史的往事随江潮而i折。问道旁的杨柳年年为谁而春,为谁摇动金黄的枝

条。《满江红•赤壁怀古》是南宋词人戴复古的宋词。词的上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盛赞周瑜“气吞区宇”、火烧曹兵

的雄才大略。下片寻访遗踪,感叹兴亡,抒发忧时伤世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念奴娇•赤壁怀古》是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

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

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

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题目点拨】

理解诗歌的关键:

7.对于诗歌来讲,特别是诗词曲,要读懂诗家语。对于诗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字词,诗人是如何构造的,其中有几

个关键点可以注意一下,读诗的时候要先看题目,不管现代文还是古文,或者古诗歌,题目的指引作用特别大,有助

于很快很好地理解诗歌。

5.注意意象。中国古人表达情感是比较含蓄的,诗人会借助周遭的人物、动物、自然天象,能承载作者思想感情的一

些意象去传达情感,不理解意象所表达的情感,诗歌的整体情感就不会把握了。要记得一些常见意象。

6.注意诗的注释。在试卷上出现每一个信息,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对于没有干扰的一些信息点是不会出现注释的,

出现注释信息点就是出题人让学生去看借助它去理解诗和词。

7.把握诗歌的整体。做到把每一个句和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来。把一首诗翻译成一幅画面,用一段完整的散文或者记叙

的文字把诗歌翻译,这也是能不能读懂诗歌的一个关键。

2、A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需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还需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不适合

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的一项,本题中,

A项,“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意思是:人生最可贵的事情是能得到知己,萍水相逢也能比骨肉还亲。

描绘他乡遇故知的情景,符合“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的语境;

B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意思是: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

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抒发离别相思,不符合“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的语境;

C项,“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意思是:鱼死了,大雁都再也找寻不见了。失去后才明白分别的痛苦。离

开了好久好远。什么消息都得不到了,才相信人世间有一种痛苦叫别离。描写离别的痛苦,不符合“他乡偶遇多年未见

好友”的语境;

D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是: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抒发思乡之

情,不符合“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的语境;

故选A。

3、1.C

2.B

3.D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

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

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本题中,第一空,阻击战:阻击敌人前进的作战行动。目的是大量杀伤、消耗敌人,阻敌增援、断敌退路或掩护主力

部队行动。通常具有任务艰巨、组织准备时间短促、对抗激烈等特点。狙击战:是由优秀射手埋伏在隐蔽地点,突然、

准确地射杀敌观察、通信人员和指挥员等目标的作战行动。结合上文的“这场疫情防控的”,使用“阻击战”恰当。

可以排除B和D项;

第二空,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也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爆发:指因

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也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

再如力量、情绪等等。结合语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用“暴发”恰当。可以排除A项。

第三空,启动:表示某个项目开始实施,一般指抽象的概念。启用:指开始使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联系语境“军

队迅速……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使用“启动”更恰当。

第四空,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全力以赴: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联系语境“在疫情面前,人民子弟兵……”,使用“全力以赴”更恰当。

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

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需要补写的内容“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和“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之间是肯定的并列关

系,而A项“不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和C项“不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不符合题意,可以排

除;

D项的“不仅是……更是……”是递进关系,也可以排除。

故选Bo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

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本题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成分残缺,需要在“是”之后添加“对……的重大检验”,可以排除B项;

C项,改成的“叩问”是打听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询问,含尊敬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可以排除;

第二处错误,成分残缺,需要在“人民军队”之后添加“履行”和后面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搭配。而A项添加的“掌

握”和后面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搭配不当,可以排除。

故选D。

【题目点拨】

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

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

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4、D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

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

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

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A项,贤兄:一般指对对方的敬称,句中应改用“愚兄”。

B项,卑职:专指对上级的自称,语境中看不出上下级关系,所以用在句中不得体。

C项,屈就:用于请人担任职务,意思是委屈迁就,用在句中的“我”,不得体。

D项:惠书:称对方来信的敬词。运用得体。

故选D。

【题目点拨】

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

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

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5、1.B

2.表面上谴责东风掌握了对众花生杀予夺的大权,忌妒梅花的孤高,任意摧残它。实则暗讽了历史上和现实中一切嫉

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当前这个弃毁贤才的时代的不满。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

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B项,“颔联将仕途坎坷的迁客骚人比作飘坠的梅花”错误,“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的意思是:飘零

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失意文人。所以颔联是把梅花比喻成迁客骚人。B错误。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

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

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尾联在此基础上抒发议论,点明正意,是全篇的画龙点睛

之笔。通常诗人在描写落梅之后多抒发自己的伤感,这里却别具会心地责备东风说:“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

主张。”表面上谴责东风不解怜香惜玉,却偏偏掌握了对众花生杀予夺的大权,忌妒梅花的孤高,任意摧残它,实则

将暗讽的笔触巧妙而曲折地指向了历史上和现实中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同时寄托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

慨以及对当前这个弃毁贤才的时代的不满。笔力奇横,言近旨远,讽喻之意、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题目点拨】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

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

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

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6、构图要素:由“五角星”、“和平鸽”、“彩带”、“7”等元素共同构成,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军运盛会,将和

平发展的理念传往世界各地。

寓意:①会徽采用“彩带”造型,飘逸动感,形似主办地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凸显武汉的

长江文化和地域特色。②彩带呈“7”字型,绘有七星联珠,“五角星”常作军徽标识,象征武汉市即将举办第七届世

界军人运动会。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辨识图片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

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

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

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七颗五角星”“图形构成7字”“彩带的

造型''都是构图的要素,考生要注意结合构图要素进行挖掘寓意,例如“图形构成7字”代表的是第七届,五角星是

中国军人和军队的象征。

7、1.A

2.D

3.D

4.(1)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勉励督促百姓种田养桑,百姓得到依赖。(2)孙桓后来见到陆逊说:

“先前我的确怨恨你不来救我,等到今天,才知道你的调度自有方略。”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

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的翻译是: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骚扰当地。陆逊后来到都城,和孙权说话中间,称赞淳

于式是好官,孙权说:“他告你你却推荐他,为什么呢?”“逊枉取民人"是“表”的宾语,关系紧密,中间不宜断

开,排除BD;“逊后”与“诣都”是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o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

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

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领”指兼任,官职较高的官员兼任较为低级别的官职,没有“加封”的意思。

故选D。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

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不需要去救就能解围”错,原文“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等到我的计策实施,即使不去救安

东,安东就会自己解围。强调的是陆逊用兵有方。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

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振,赈济;劝,勉励督促;蒙赖,得到依赖。译为: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勉励督促百姓种

田养桑,百姓得到依赖。

(2)怨,怨恨;见救,救我;乃,才。译为:孙桓后来见到陆逊说:“先前我的确你不来,等到今天,知道你的调度

自有方略。”

【题目点拨】

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

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1)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

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

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

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陆逊字伯言,是吴郡吴县人。他原名陆议,世代为江东大族。陆逊很小就死了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到

他的任所生活。袁术与陆康有矛盾,准备进击陆康,陆康便让陆逊和亲眷们回吴县。孙权做将军,陆逊二十一岁,就

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外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同时兼管县令职务。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

粮仓赈济灾民,勉励督促百姓种田养蝉,百姓得到依赖。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骚扰当地。陆逊后来到都城,和孙权说话中间,称赞淳于式是好官,

孙权说:“他告你你却推荐他,为什么呢?”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是想要休养百姓,因此告我的状。如果我再说他

的坏话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助长。”孙权说:“这实在是忠厚长者之事,只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罢了。”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攻打西部边界,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抗击刘备。刘备从巫峡、

建平连接营盘到夷陵界,建立了几十个军屯,先派吴班带领几千人在平地设立营寨,想要挑战。诸将都想要迎击刘备,

陆逊说:“蜀军这举动必定有诈,暂且看看再说。''刘备知道他的计策无法实现,就率领八千伏兵,从谷中出来。陆

逊说:“我之所以不听从诸位攻打吴班,是揣测他们一定有谕诈的缘故。”后来,陆逊上疏想要攻打刘备。众将领都

说:“攻打刘备应在开始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

没有收益。”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

他。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无计可施,夹击此敌,正在今日。”于是先攻打

一个营寨,没有取胜。众将领都说:“这是白白让士兵送死罢了。”陆逊说:“我已经知道攻破他们的办法。”于是

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攻破他。顷刻之间火势形成,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寨。刘备登上马接山,环绕自己陈

列军队。陆逊命令诸军从四面进攻,于是刘备军队土崩瓦解,死者有几万人。刘备于是连夜逃走,驿站的人断后,才

逃到了白帝城。

起初,孙桓分率士兵去夷道讨伐刘备的前锋部队,被刘备包围,向陆逊求救。陆逊说:“不行。”众将领说:“孙安

东是公族,受到包围处境困顿,怎能不救援?”陆逊说:“安东很得将士的人心,城池牢固,粮食充足,不值得担忧。

等到我的计策实施,即使不去救安东,安东就会自己解困。”等到陆逊谋略全部实施,刘备果然溃败逃散。孙桓后来

见到陆逊说:“先前我的确怨恨你不来救我,等到今天,才知道你的调度自有方略。”加授陆逊为辅国将军,兼任荆

州牧,当即改封他为江陵侯。

8、1.内容上,突出环境的偏僻、贫穷;结构上,照应前文的“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同时这样的环境与“我”

订报纸的“奢侈”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一种反差式的幽默。

2.语句简短又参差错落,富有诗意;暗藏敏锐的机锋,蕴满意趣。

3.我认为这句话是如实描写。理由:妻子并非不善解人意,而只是迫于生活压力不肯拿钱给“我”买报纸;“我”也

能理解妻子的不易;夫妻二人感情还算融洽。如认为是“反讽”,言之成理即可。

4.“我”是一个失业在家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眼界、有上进心、不甘沉沦的人;明事理,善解人意;乐观、坚强。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

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一般可从内容、手法、结构等方面分析。题目是分析第⑩段描写“我”

居所环境的作用。

首先找到这些描写,“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的小胡同”“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然后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

由“弯弯曲曲”“黄土”“小胡同”“堆满柴草农具”可以看出“我”居所环境很偏僻、贫穷。再分析这样描写的作

用,住在这样一个地方的人竟然肯舍得花三块钱来订报纸,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反差,无怪乎连送报纸的都“上下打量

我两眼”;同时在结构上也照应了前文的“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

气派”。

2.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手法、句式、用词、效果等方面赏析,要结合语境具体分

析其妙处。题目是第⑪段写“我”与妻子的对话,文字俭省却别有深意,请加以赏析。看这段对话,不难看出特点是

比较简短,如“有了吗?”

“有了什么?”“你写的那个。”“没有。”都是很简单的短句;但是仔细品味,这些句子又很有节奏感,又都独立

成行,抑扬顿挫,参差错落,有着诗一般的韵味;同时仔细品味,写出两个人不同的心境和想法,暗藏敏锐的机锋,

蕴满意趣。

3.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句内含意,再说句外含意;先

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题目是第⑬段说“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这句话是如实

描写还是反讽?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要看是“如实描写”还是“反讽”得结合全文看作者的“家”是不是幸福。

因此考生需要筛选出表现作者与妻子之间感情的内容,要透过表象看出实质。比如“我”失业在家,还用花三块钱订

报纸,这时候与妻子之间有一段对话:“我想订份报纸。”“订那个干什么?”“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你

去订吧。”“我没有钱。”“多少钱?”“一月,要三块钱。”“啊!”“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你花钱应该

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当“我”提出要订报纸的时候,妻子是没有立刻反对的,

只是在听说要“一月,三块钱”的时候,才说没有钱,让“我”去向爹要,这说明妻子并非不善解人意,只是迫于生

活的压力才不肯给我花这笔钱;其次,“我”很理解妻子,比如“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

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可见作者也是很理解、体贴妻子

的。由此看来,“我”和妻子尽管有矛盾,但是并不影响生活的幸福。尤其是结尾处“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