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综合测评(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是周天子派往各地的王族、功臣、先代帝王的后代等封疆大吏,前往封地的还有他们的家族、官吏以及由周族人组成的军队,原有部落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原有部落居民沦为移民者的统治对象。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中心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C.维护统治秩序 D.增进文化认同2.战国时期在官吏组织中文武分家。如齐威王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魏惠王用惠施为相,庞涓为将;赵惠文王用蔺相如为相,廉颇为将。这种文武首脑的任用机制反映了 ()A.宗法分封制正在走向瓦解B.行政权与军事权同等重要C.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萌芽D.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3.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状况表明,商至秦汉 ()A.统一多民族国家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大瘟疫发生频率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4.政事堂制度是唐代议政制度。唐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三省长官在此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政事堂的改变有利于 ()A.加强中心集权 B.分割宰相权力C.提高行政效率 D.杜绝决策失误5.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B.阁部制衡成为强化君权的手段C.吏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D.内阁与六部形成分权制衡机制6.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 ()A.体现了农夫反封建愿望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7.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但事实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精确的。革命党人基本做到了有原则有斗争,同时也有理性、适度的妥协让步。该学者的观点 ()A.强调了暴力斗争的局限性B.淡化了革命党人的领导作用C.指出了改良方式的合理性D.确定了革命党人的斗争方式8.1921年,中共“一大”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主见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人提出以“平民政权”取代“军阀政权”的政治构想。这表明 ()A.革命纲领逐步契合现实国情B.中共渐渐成为革命领导核心C.民族冲突渐渐成为主要冲突D.理论创新成为党内主要工作9.阅读下面材料,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和组成发生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工农运动高涨B.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C.红军长征推动农村革命运动高涨D.日本扩大侵华对革命力气的打击10.《红星照射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回忆1936年在延安的采访:“他(毛泽东)的看法一旦用英语发表出去,尽管国民党实行新闻检查,也会传回到大多数中国学问分子的耳朵里。”斯诺的采访报道 ()A.扩大了延安的政治影响力B.促进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C.缓和了国共两党之间冲突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1.“国民政府投入全国军队的大部分精锐部队血战三个月,并没有产生避开日军早期限制武汉、逼迫中国军队在东部地区背海决战,从而破坏中国长久抗战的基本国策的全局作用;不存在争取更多时间、更大空间为东部工业内迁创建有利条件,从而为长久抗战奠定更坚实的物质基础的战略意义。”材料中评论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 D.太原会战12.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一行飞抵重庆。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兴奋,世界人听了兴奋,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件“大喜事” ()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B.意味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已经形成C.顺应了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剧烈愿望D.标记着国共两党就建立联合政府达成共识13.有学者曾评论政治协商制度:好比是交响乐团,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看法,各民主党派都应主动参与,最终公认由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这反映了()A.政治协商会议始终代行全国人大职权B.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旨在谋求认同与共识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执政党与在野党关系14.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这次人口普查结合选民登记同时进行。原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沈益民说:“男女老少,都穿了新衣服,像过节日一样,挂灯结彩,敲锣打鼓,然后到人口调查登记站来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我国首次人口普查的情形可以说明 ()A.人民拥有当家作主权力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落实C.安排生育成为社会共识D.社会主义制度获得人民认可15.“我们又派出了浩大的记者团……第一次把有世界各国参与的国际会议中,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卓越形象和外交魅力,传播到全世界。”与之相关的国际会议 ()A.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B.以“求同存异”推动友好沟通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复原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6.2024年,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刚刚得到有效限制后,中国立刻向意大利、伊朗、巴基斯坦等疫情严峻的国家刚好供应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紧急防疫物资救济,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供应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主动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C.主动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D.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7.梭伦改革开启了雅典民主的进程。针对城邦中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冲突,梭伦宁愿遭遇双方仇视也要为城邦订立最优良的法律。他在诗歌中表达了立场:“我矗立于此,为双方挥动坚实的大盾,不许任何一方行不义而占上风。”这说明 ()A.法制是雅典城邦的民心所向B.民主政治须要法律供应保障C.梭伦主见武力消退双方冲突D.梭伦改革旨在维护平民利益18.罗马法的法律条文主要来自以下部分:共和国时代人民大会和元老院颁布的法律、执政官颁布的法律原则、帝国时代皇帝颁布的法令和法学家的说明。据此可知 ()A.罗马法敏捷务实、与时俱进B.罗马人治色调非常深厚C.罗马法稳定社会、巩固统治D.罗马法制定主体多元化19.18世纪90年头,美国弗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拥有的自由居民数量大体相同,但弗吉尼亚州比宾夕法尼亚州的国会众议员多6位。这种状况出现的干脆缘由是1787年宪法 ()A.调和大小州冲突B.规定合众国的众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C.保留了奴隶制度D.规定五个黑人奴隶折合成三个人计算20.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保障统治阶级政治特权的前提下,迎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增加了一些“现代”色调。符合德意志史实且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联邦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C.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D.皇帝基本“统而不治”21.马克思没有描绘一幅社会主义的蓝图,这不是他的目标。他想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断变革的生产力。换句话说,他想要确定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并不行避开地走向灭亡的过程,就像以前的奴隶制和封建制一样。他最早留意到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一个常见现象。以上论述()A.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B.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C.确定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22.毛泽东曾说:“俄国的十月革命和□□□□,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气,来求人类真正的同等自由,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不过成功与失败不同而已。”文中的“□□□□” ()A.标记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宏大尝试C.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3.20世纪初俄国发生一革命事务后,威尔逊总统认为,由此而来的俄国“民主化”大有助于实现他的世界政治志向,即确立美国领导下通过“民主国家伙伴关系”来确保长久和平的战后国际秩序。材料中革命事务指 ()A.二月革命的爆发 B.“四月提纲”提出C.十月革命的爆发 D.巴黎公社革命24.闻名历史学家加迪斯认为,20世纪80年头,冷战史学家们是在事务的发展过程中,而不是在事务结束以后来描述冷战的。我们不清晰最终的结局,只能确定主要角色的某些而非全部的动机。史学家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务之描述的详尽程度,超不过地图再现地上景物的具体程度。冷战的结束,以及至少是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档案部分开放,会使得我们的描述更接近事实。这表明 ()A.历史探讨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B.档案的开放可以推动历史探讨C.历史学家可以还原历史的全貌D.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密不行分25.1971年7月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今日世界上有五大力气中心……将确定本世纪最终三分之一时间的前途”。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格局在当时已经形成B.两极格局在当时已发生严峻动摇C.两极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的趋势D.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彻底分化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上的科举制度,科谓科目,举谓举士,科举即通过科目考试而取士。这是我国最重要的取士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度,由州郡岁贡士人,隋炀帝始设进士等科考试取士。入唐,发展为进士、明经、俊士、明法、明算、明学等,据说有五十多科,其中最重要的是进士、明经两科。隋唐推行科举制,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这就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凹凸取士任官的制度,为庶族学问分子开拓了广袤的入仕道路。——摘编自张祥浩《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化》材料二唐代的乡贡,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举荐,地方官不再驾驭举荐的权力,只是依据中心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从科举制建立之初起,就着力打破贵族世家倚仗门荫资格对官位的垄断,为庶族地主以至平民开拓了入仕途径。在唐代实行科举制以前,教化制度主要是为培育官吏服务,学而优则仕,隋唐时的科举,凡没有生徒资格者,必需先经过州县考试,宋代以后参与科举考试者必需具有官办学校的生员身份。这样,学校教化成为法定的选官前提,教化制度和选官制度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摘编自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心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隋唐科举制度创立的缘由。(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科举制的历史作用。(5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在当今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科举制度的演化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4分)27.(19分)英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历程具有和平渐进性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内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时代。不过,内阁并非英国统治阶层为适应新形势而设立的一个新机构,而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18世纪初安妮女王统治时期,她的迟疑及体弱多病,使得她对于内阁的操控远远比不上威廉,这使得内阁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内阁与议会之间起先建立起初步的关联,这为日后内阁从对君主负责转向对议会负责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材料二1832年议会改革是“光荣革命”以来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大改造。……在改革法案中,统治阶层尽可能地满意强大起来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要求,通过赐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分裂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同盟;使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以满意,而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1832年改革法案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自此,英国走出了迈向现代代议制民主的第一步。……此后议会制度经验了多次改革,君主立宪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原则快速确立。——摘编自方家、张士昌《迈向大众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演化的状况。(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效,并分析其缘由。(1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英国代议制发展历程中获得的启示。(3分)28.(14分)辨析概念、解读史料和理解观点是我们相识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词源学来说,古希腊文的“民主”,是由“人民”和“权力”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含义为“人民的权力”或者“多数人的统治”,即由人民执掌政权共同治理国家之意。后来,西方国家将此词直译为德谟克拉西(英文为Democracy)。在近代作为政治术语运用时,内涵有所延长和扩展,主要是指人民主权,与古代的含义不尽一样。材料二有学者提出:二战后的美欧关系受到国际形势和美欧双方实力两大因素的制约,经验了从冷战期间依附性质的“特别关系”到冷战结束后趋向同等的“正常关系”的转变。(1)结合所学,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民主”的不同之处。(4分)(2)请你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三的观点。(10分)
答案全解全析全书综合测评1.C2.C3.A4.C5.B6.A7.D8.A9.B10.A11.A12.C13.C14.A15.A16.A17.B18.D19.D20.C21.D22.B23.A24.B25.C一、选择题1.C从材料可以看出,周代通过分封制打破了原有地区的社会结构,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与限制,从而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并未形成中心集权和君主专制,解除A、B两项;材料与增进文化认同无关,解除D项。2.C文武首脑的任用机制将权力进行了划分,通过分化大臣权力,能够有效加强君主的权力,推动了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的萌芽,故选C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体现,解除。3.A通过商至秦汉时期对瘟疫的记录状况来看,每个朝代所记录的范围比前代更加广袤,说明这些新统计的地区渐渐被纳入中国版图,表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在渐渐形成,故A项正确;之前南方区域没有记载不代表以前南方没有瘟疫,故B项错误;因为所涉及的区域渐渐增多,因此记录的次数增多不代表发生的频率加快,C项错误;D项曲解了题干的主旨。4.C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有确定的决策、运作程序,而政事堂的设立,使三省长官在一个机构里共议国事,这有助于简化程序,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故选C项;中心集权涉及的是中心与地方关系,故解除A项;这一改变主要是决策程序发生的改变,并没有涉及权力分割,解除B项;D项说法确定化,解除。5.B材料“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体现的是明朝皇帝利用内阁和吏部之间形成权力制衡,进而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A、C两项解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6.A依据“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可得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朝田亩制度》,依据所学可知,其反映了农夫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诉求,故A项正确,解除D项;《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施,不能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解除B、C两项。7.D材料“革命党人基本做到了有原则有斗争,同时也有理性、适度的妥协让步”,体现的是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党人实行是有原则、有分寸的斗争策略,并非完全实行的暴力手段,得到了该学者的确定,故D项正确,A项解除;材料并未淡化革命党人的领导作用,B项解除;辛亥革命并非是改良方式,而是暴力革命,C项解除。8.A据题意可以看出,与中共“一大”提出的纲领相比,中共“二大”提出的纲领更加契合中国的实际,符合中国的国情,故选A项;这一时期中共尚未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解除B项;这一时期民族冲突居于次要地位,解除C项;当时党内的主要工作应当是领导中国革命,而非理论创新,解除D项。9.B由材料可以看出,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组成中工人最多,农夫很少;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组成中农夫最多,工人很少。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10月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革命依据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导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和组成发生改变。因此材料中改变的主要缘由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故B项正确。国共合作是1924—1927年,红军长征是在1934—1936年,日本扩大侵华是在20世纪30年头,故A、C、D三项解除。10.A依据“他(毛泽东)的看法一旦用英语发表出去,尽管国民党实行新闻检查,也会传回到大多数中国学问分子的耳朵里”,可以看出斯诺的采访报道,虽然受到国民党的阻挠,但客观上扩大了延安的政治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延安,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共合作抗日的问题,解除B项;缓和冲突的说法不符合主旨,解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才建立,解除D项。11.A依据“大部分精锐部队血战三个月”“不存在争取更多时间、更大空间为东部工业内迁创建有利条件”等信息可得出,这是淞沪会战,这场会战打破了日本的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安排,故A项正确。12.C依据“中国人听了兴奋,世界人听了兴奋,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并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顺应了抗战成功后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剧烈愿望,故C项正确;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记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解除;此时国共双方未能就建立联合政府达成共识,D项解除。13.C“各民主党派都应主动参与,最终公认由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说明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即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旨在谋求认同与共识,故选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政治协商会议就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解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解除B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解除D项。14.A依据“到人口调查登记站来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可知,这反映了人民的主动性和主动性,结合“1953年”可知,材料中的情形可以说明人民拥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力,故选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安排生育,解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解除D项。15.A依据题干“第一次把有世界各国参与的国际会议”信息可知,这是新中国参与的第一次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A项;B项是万隆会议的影响,解除;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除C项;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解除D项。16.A依据“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供应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主动贡献”,可得出中国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全球的抗疫,A项正确。17.B依据材料“我矗立于此,为双方挥动坚实的大盾,不许任何一方行不义而占上风”,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制定法律的目的在于调和贵族与平民的冲突,维护城邦内部的团结,为城邦民主政治的稳定供应法律保障,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材料未体现;梭伦改革旨在调和贵族与平民冲突,并非仅维护平民利益,解除D项。18.D材料反映了罗马法的法律条文来自人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皇帝、法学家等群体和个人,这说明罗马法制定主体的多元化,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来源问题,不能体现敏捷务实、与时俱进,故解除A项;罗马法体现的是法治色调,故解除B项;材料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无关,故解除C项。19.D美国的众议院是依据各州的人口比例进行选举,弗吉尼亚州是传统的蓄奴州,保有大量奴隶,而1787年宪法中规定五个黑人奴隶折合成三个人计算,由此导致弗吉尼亚州的众议员数量多于宾夕法尼亚州,故选D项;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冲突是通过参众两院的设置解决的,解除A项;众议员由选举产生并不能导致弗吉尼亚州的众议员数量多于宾夕法尼亚州,解除B项;保留了奴隶制度不是干脆缘由,解除C项。20.C依据“迎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增加了一些‘现代’色调”,可得出其强调的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了确定的民主性,而“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是其民主色调的体现,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最高权力中心是皇帝,宰相是由皇帝任命,皇帝驾驭实权,故解除A、B、D三项。21.D依据“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并不行避开地走向灭亡的过程”“他最早留意到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一个常见现象”可知,马克思关注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周期的问题,说明他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故选D项。22.B依据“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气”“失败”,可得出毛泽东强调的是巴黎公社运动,这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宏大尝试,故B项正确;A项是《共产党宣言》的意义,不符合题意;C、D两项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故解除。23.A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因为这次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威尔逊总统认为俄国实现了“民主化”,故A项正确;“四月提纲”提出和平夺取政权,与材料无关,B项解除;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相冲突,C项解除;D项发生在法国,故解除。24.B依据“冷战的结束,以及至少是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档案部分开放,会使得我们的描述更接近事实”,可得出关于“冷战”的相关事务,在相关的档案公布之后会更有利于探讨,故表明档案的开放可以推动历史探讨,B项正确;依据“超不过地图再现地上景物的具体程度”可解除A项;C项太确定;D项曲解了题意。25.C尼克松认为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而且当今世界有五大力气中心,这都说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971年还是两极格局时期,说明两极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的趋势,故选C项;多极化格局并没有形成,解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多极化趋势,没有说明两极格局的动摇,解除B项;“彻底分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26.答案(1)缘由:九品中正制存在弊端,无法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阶层兴起;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扩大统治基础的须要。(8分)(2)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维护政局稳定;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展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淌;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有利于推动教化、文化的发展。(5分)(3)启示:高考制度改革要适应国家发展的须要;要理性对待历史传统或敬重本民族文化传统;要继承科举制留意公允、公正的优秀传统。(4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凹凸取士任官的制度,为庶族学问分子开拓了广袤的入仕道路”的信息,从九品中正制存在弊端等角度来组织答案。第(2)问,依据教材学问作答即可。第(3)问,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科举制演化带来的启示主要是高考制度改革要适应国家发展的须要,要理性对待历史传统或敬重本民族文化传统,要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4498-2025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
- 战略合作合同协议书(经典)
- 租赁合同变更及转让协议模板
- 建筑承包合同协议书格式
- 张伟房地产开发合同纠纷案件解析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英语现在进行时教学设计
- 合伙创业合同书
- 加盟合作合同协议
-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供水改造工程合同范本-施工专用
- 厨房菜品出品标准培训
- 【基于单片机的超市自动存储柜的设计与实现(论文)8700字】
- 2024年银行考试-商业银行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2024年
- 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
- Nikon尼康D3100中文说明书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6套)
- FZ∕T 73037-2019 针织运动袜行业标准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春节的那些事作文6篇
- (完整版)机房安全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