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及其理论解释)模拟试卷1(共252题)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及其理论解释)模拟试卷1(共252题)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及其理论解释)模拟试卷1(共252题)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及其理论解释)模拟试卷1(共252题)_第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及其理论解释)模拟试卷1(共252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及其理论解释)模拟试卷1(共6套)(共252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及其理论解释)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6题,每题1.0分,共26分。)1、一个做公交汽车的大学生看到别人给老人让座受到他人的赞许,自己也立即起来给身边的老人让座。这体现了通过榜样示范学习的A、环境加强效应B、情绪唤起效应C、抑制效应D、反应促进效应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班杜拉认为通过榜样示范可能会产生五种效应,分别是习得效应或称观察学习效应、环境加强效应、情绪唤醒效应、抑制效应和去抑制效应以及反应促进效应。其中习得效应或观察学习效应是指学习者通过榜样示范习得以前不会的新的知识或技能。有人将班杜拉的理论简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是不正确的。在班杜拉的理论体系中,观察学习特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本题涉及的是反应促进效应。它是指学习者由于受到榜样的影响而去做那些他们本来就会做的事情。2、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通过榜样示范学习的A、习得效应B、情绪唤起效应C、抑制效应D、反应促进效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通过榜样示范学习的抑制效应。它是指学习者看到榜样做了那些不该做的事情受到惩罚后自己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与此相对应的,去抑制效应是指学习者看到榜样做了那些社会不期许的行为并没有受到惩罚也做出了这种事情。3、在班杜拉看来,学会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这取决于A、注意过程B、保存过程C、动机过程D、动作再现过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班杜拉通过实验发现儿童虽然没有将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当告知儿童如果能够将相应的行为陈述出来或表现出来就会获得奖励时,他们就能够做出此前没有表现出来的行为。班杜拉由此认为,动机过程会影响学会的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因此,答案为C。4、一些公益广告是请非常有影响力的明星制作的,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种做法关注的是观察学习中的A、注意过程B、保存过程C、动机过程D、动作再现过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存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其中注意过程决定着在大量的榜样的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并决定着从正在进行的榜样活动中抽取那些信息。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榜样行为的特性、榜样的特征和观察者的特点。因此,答案为A。5、海明威曾说,他每完成一部分创作之后,他就奖励自己一杯咖啡,然后继续写作,这在班杜拉看来,属于A、外部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班杜拉将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强化属于外部强化,也叫直接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属于替代强化。人们对达到自己预期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以激励自己,这是自我强化。因此,答案为D。6、最初主张S—R联结存在意识中介的心理学家或心理学流派是A、格式塔学派B、布鲁纳C、斯金纳D、托尔曼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格式塔学派是源自德国的心理学流派,是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早期持有认知观点的心理学流派。在20世纪初期即提出刺激和反应存在意识的中介。托尔曼是最早提出“S—O—R”公式的心理学家。0是指有机体(Organism)。7、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于学习实质和过程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A、问题解决B、知觉C、概念形成D、推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知觉和问题解决,他们对于学习领域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于大猩猩问题解决的研究实现的。8、托尔曼通过“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强化的作用是A、决定学习是否发生B、决定表现是否发生C、决定探究倾向是否产生D、决定行为是否获得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潜伏学习实验证明不给予强化学习也会发生,强化决定的是个体能否将学习的结果表现出来。9、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A、图式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认知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认为老鼠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获得对环境的认知,他创造了一个词汇“认知地图”。10、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A、图式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认知结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虽然图式、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具有相同的内涵,但布鲁纳明确提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是学科基本结构,通过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发展认知结构。11、李明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帮助自己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力图使之能够指导自己的工作,这在布鲁纳看来属于的学习过程是A、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知识的同化D、知识的评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分别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新知识的获得是指对新知识的记忆。知识的转化是指超越给定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评价是指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检查经过转化后的知识是否适合新的任务,运用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本题涉及的过程是知识的转化。12、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不具有的优点是A、激发内部学习动机B、培养创造性思维C、促进学习迁移D、节省教学时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发现学习具有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智慧潜力发展、发展发现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迁移等优点,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不适合低智力水平的学生,不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13、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理论是A、认知目的说B、认知同化说C、认知发现说D、信息加工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奥苏伯尔的理论可以称之为认知同化说或认知接受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布鲁纳提出的理论,称之为认知发现说。14、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B、机械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机械的接受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15、学生通过学习“0和正整数”掌握“数”的概念,后来又学习了“负数”的概念,重新认识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生开始学习0和正整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数的概念,后来又学习负数,负数虽然是数的下位概念,但是它却改变了学生对于数的看法,这种学习是相关类属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包括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16、教师在教学时先教最一般、最抽象的概念,然后教较为具体的概念,最后教最为具体的概念,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教师贯彻的教学原则是A、综合贯通原则B、渐进分化原则C、直观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奥苏伯尔提出了两种教学原则:一种是渐进分化原则,一种是综合贯通原则。渐进分化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先教最一般、最抽象的概念,然后教较为具体的概念,最后教最为具体的概念。综合贯通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先教具体的概念,随着学生对具体概念的掌握,再帮助学生将这些具体的概念联系起来。因此,答案为B。17、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理念是基于他提出的A、发现学习理论B、编码系统理论C、表征系统理论D、学习过程观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布鲁纳提出螺旋式课程理念,强调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应该在任何阶段都能够教给任何学生。要实现这一课程理念,他提出表征系统理论,认为人类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以顺次叠加的方式产生三种表征方式,分别是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样当学习内容能以这三种形式进行表征的话,就可以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学生了。因此,答案为C。18、奥苏伯尔将先行组织者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A、一种学习材料B、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C、组织的学生活动D、帮助学生学习的学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学习材料,当学生不具备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认知结构时向学生呈现,可帮助学生同化新的知识。它具有的特点是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19、在加涅总结的信息加工模式中不包含的结构是A、信息流程B、中央执行系统C、期望事项D、执行控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加涅总结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包括信息流程、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信息流程描述了个体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动机。执行控制负责调节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20、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认知策略与其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式中相似的结构是A、信息流程B、中央执行系统C、期望事项D、执行控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二者都是指对认知加工过程的计划、调节和监控。21、可以解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的理论是A、认知建构主义B、格式塔学习理论C、社会建构主义D、社会学习理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人与人的互动在意义获得中的作用。2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在具体的实践场景中进行,这强调的是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B、学习的实践性C、学习的社会互动性D、学习的情境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当学习是在脱离了知识发生的具体场景的情形下进行时,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惰性的,这种学习特征被称为学习的去情境性。当学习是在知识真实使用的场景中进行时,表现了学习的情境性的特点。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的角色是A、知识的灌输者B、父母的代言人C、学生学习的促进者D、学生生活的照看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生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子进入教室的,这都要求教师改变角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24、下面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特点的论述是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B、学习的超越性C、学习的社会互动性D、学习的情境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每个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者的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完成的;学习的情境性,学习应该在知识起作用的场景中进行。25、强调学习过程中人格、态度、价值观都应得以改变的学习理论派别是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情感在人的行为改变中的作用,强调认知改变的同时,人格、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26、马斯洛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A、意义学习B、有意义学习C、内在学习D、自主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马斯洛将学习分为外在学习和内在学习。外在学习(extemallearning)是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内在学习(intemallearning)是指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因此,答案为C。二、辨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里的学习必然是有意义学习。标准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奥苏伯尔强调学校里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学习,但是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人类知识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性。(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新知识与他已有的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使原有知识得以改造,新知识获得了实际意义,即具有了心理意义。在奥苏伯尔看来教师应尽力使学校里的学习成为有意义学习。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说的内容。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为学校里学习应该以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因为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才是最高的,同时又要使这种学习方式是有意义的。因此他强调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已有哪些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意义学习便无从发生。三、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8、简述合作学习的要点。标准答案:合作学习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要遵循的技术要点:(1)面对面的互动;(2)良性的内部依赖,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感受到自身的价值;(3)每个小组成员要明晰自己的责任;(4)要具备合作技能;(5)要有合作学习的监督机制。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建构理论的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流于形式的缺陷。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达成教育目标,必须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保证其有效运行。29、简述罗杰斯关于学习与教学的论述。标准答案:(1)罗杰斯的学习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判断是意义学习还是无意义学习的依据是学习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自由学习是指学习者敢于涉猎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自己有做出抉择的勇气。(2)罗杰斯的教学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他认为,学生们各有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只需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因此,他将其非指导咨询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条件引进教育领域:真诚一致,即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一个表里如一、真诚、完整而真实的人;无条件积极关注,即对一个人表示看重、认可、欣赏其价值,而且这种感受并不以对方的某个特点、某个品质或者整体的价值为取舍、为依据;同理心,即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罗杰斯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个人成长,而教师的角色就是辅导者,只要师生关系良好、观念共享、坦诚沟通,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人本理论的内容。学习的人本理论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切人,强调教师对学习者的促进,强调学习者自己对于学习的投入和负责。30、简述布鲁纳对于学生通过发现学习获得学科基本结构可能性的论述。标准答案:(1)发现学习的含义发现学习就是教师提供问题和材料,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教学方式。他强调发现是一种方法,学生也要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发现的方法进行学习。(2)学科基本结构的含义学科基本结构包括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态度和方法。布鲁纳认为学校课程设计要把基本知识结构放在中心地位。(3)在发现学习中获得学科基本结构的可能性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是困难的,让学生在发现学习中获得学科基本结构更是如此。布鲁纳从认知结构的表征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可能性。他认为人类有三种认知表征方式,即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动作性表征以人对客体的直接感受来表征客体;表象表征以心理映像来表征客体,其表征的形式与被表征的客体是相似的,或者说是以相似物的形式来表征客体;而符号性表征则以任意的符号来表征客体,即这种符号与客体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也可以是因人而异的。布鲁纳认为对于个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三种认知表征形式顺次出现,但它们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他认为,在儿童发展初期,他们是根据对客体的直接感受来表征客体的。在儿童发展的早期,他们从完全采用动作表征过渡到映像性表征,即开始能够使用“心理映象”作为某些客体或事件的代用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获得的最高级的表征形式是符号表征。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能够用上述三种表征形式表征,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对应的认知表征形式准备教学材料,学生就有可能从中发现学科基本结构。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的内容。理解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要将其学习论、教学论与课程论的观点联系起来。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31、试述奥苏伯尔和布鲁纳关于学习和教学的观点,并比较异同。标准答案:(1)奥苏伯尔关于学习与教学的观点学校学习应该是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的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接受学习指的是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为了使学校教学中能够保证有意义学习的进行,教师需要采取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伯尔提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包括三种驱力,分别是认知驱力、自我提高的驱力和附属的驱力。他认为三种驱力对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比例起作用。(2)布鲁纳关于学习与教学的观点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即由教师提供问题和材料,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教学方式。他强调发现是一种方法,学生也要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发现的方法进行学习。布鲁纳不认可斯金纳强调强化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特别强调内在动机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二者的比较相同点:二者都强调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结构。不同点:在学习结果方面,布鲁纳除了强调认知结构的发展外,也强调发现学习能力的获得。在学习过程方面,奥苏伯尔强调的是接受学习的方式,布鲁纳强调的是发现学习的方式。在学习动机方面,奥苏伯尔持比较折中的观点,强调三种驱力的作用,布鲁纳特别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的作用。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的内容。奥苏伯尔和布鲁纳是现代对教育心理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家,他们提出的理论直接关注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不像在此之前的心理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动物的学习。二者虽都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结构,但他们对于认知结构如何获得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32、新加坡拍摄的一部电影《小孩不笨2》中描述了这样的故事:8岁的杰利与父母、哥哥和祖母住在一起,尽管他和哥哥成绩都是不错的,却总是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妈妈作为新加坡最畅销杂志的编辑,对自己和哥哥学谦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成绩稍有下降便会斥责;爸爸则整天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时间跟孩子们沟通。学谦的好友成才出身贫寒,他的父亲为了不让儿子重蹈自己年轻时误入歧途的覆辙,对他管教十分严格,但父亲没有文化,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的打骂令成才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他和父亲几乎不说话。成才甚至经常逃学,违反校规,被学校开除后更是和一群社会青年混在一起。一天老师抽查学生违规带手机上课的情况,竟从学谦那里发现了一张黄色光盘。在与老师抢夺光盘的过程中,学谦竞和老师大打出手。学谦的这种行为触犯了校规,在全校大会上被执行鞭刑。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认为这种当众体罚学生的行为存在不妥。迫于舆论压力,被学谦殴打的老师决定辞职。同时学谦的父母也对他倍感失望,他们痛骂学谦,给他的心灵带来极大创伤。学谦不再用功学习,而是和成才与那群社会青年厮混。父亲为了挽回,特意带学谦外出就餐,并送给他一部自己公司研制的视频手机。本以为这样可以和儿子拉近距离,但学谦却丝毫不领情。在社会青年的引诱下,学谦与成才一起到商店偷东西,却被两个自称刑警的人抓住。刑警向两个孩子勒索三千元,否则将把他们送进警察局。无奈之下两人四处筹钱,学谦甚至动用了杰利的零花钱,却仍然无法凑够。其实,杰利积攒零用钱是为了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样他就可以和妈妈一起来观看自己在学校演出的节目了。当爸爸妈妈得知这件事后,心中无比愧疚。妈妈辞去了收入可观的工作,准备把时间都花在陪伴孩子上,爸爸也推掉了许多应酬,但学谦对他们的态度却依然如故。为了凑齐三千元,学谦决定和成才一起铤而走险。他们打劫了一位老奶奶,并抢走了她的项链。但过后他们又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于是赶回来将项链送还给老奶奶。周围不知情的人们围攻学谦和成才,恰好被路过的成才的父亲看到。父亲不顾一切保护儿子,自己从楼梯上跌落,导致头部受重伤(学谦的父亲正要接待重要客户,却从视频手机上看到儿子被打的画面,于是不惜和老板翻脸赶到事发现场)。在父亲的苦苦哀求下,老奶奶决定不追究两个孩子的责任。成才的父亲被送到医院,弥留之际成才才真正体会到父亲博大而含蓄的爱。为了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成才利用自身优势苦练散打,并在国际大赛上获奖为国争光。而学谦则在父亲的配合下,将两名冒牌刑警绳之以法。学谦与父母一同来到学校观看杰利的演出,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他们悟出了许多道理,一家人终于冰释前嫌,生活将重新开始。请用学习过的三种理论解释电影中的相关情节。标准答案:(1)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中关于惩罚作用的审慎看法斯金纳的强化原理认为当个体做出某个行为之后得到正强化物或取消负强化物,该行为会得到增强,即发生了正强化和负强化。相反当个体做出某个行为之后得到负强化物或取消正强化物,那么该行为发生的概率会降低,即发生了正惩罚和负惩罚。斯金纳认为强化的效果好于惩罚。:他认为惩罚虽然可以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但惩罚只能抑制行为的发生,不能消除行为,同时亦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情绪上的抵制。因此,他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尽量多强化正确的行为,而不是惩罚错误的行为。影片中恰恰反映了惩罚作用不佳,家长和教师动辄采用斥责的方式教育学生,效果不佳。(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关怀学生的强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对学生要无条件关注,对学生要真诚一致,要能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给学生创造一种无威胁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影片中有的成人强调要看到学生好的一面,教育效果好,而有的成人则仅仅看到学生不好的一面,不能设身处地地替学生着想,因此教育效果差。(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因材施教的强调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行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擅长的智力不同,其能够胜任不同的工作,因此,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影片中因殴打老师被学校开除的成才在重返学校之后学校根据他的特长,让他练习散打,最终在国际大赛中获奖。这告诉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综合理解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各种理论时要注意每一种理论与现实情境的联系以及每一种理论的适用性。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及其理论解释)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3题,每题1.0分,共43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现象的是()A、得了感冒全身无力B、害怕恶狗C、服用兴奋剂后,兴奋性增强D、蜜蜂会建巢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提出信息加工模式的心理学家是()A、梅耶尔B、加涅C、奥苏伯尔D、班杜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加涅曾对自己提出的学习水平的分类进行修正,将原来的前四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和言语联想学习合并为一类,称为()A、信号学习B、S—R的学习C、连锁学习D、言语联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辨别多种刺激的异同之处的学习属于()A、言语联想学习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把握事物的抽象和共同的特征的学习属于()A、刺激反应学习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用来解决“怎么做”这一问题的学习是()A、言语信息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智慧技能的学习D、运动技能的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下列不属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是()A、认知策略的学习B、运动技能的学习C、态度的学习D、社会规范的学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内部组织起来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的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属于()学习A、智力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系的过程是()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我国学者根据()的不同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A、学习主体B、学习结果C、学习性质D、学习内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下列属于学生学习的特点的是()A、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B、是一种完全自发的活动C、不需要指导D、主要是直接经验的掌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A、虫子飞进眼睛时,不停地眨眼B、鹦鹉学舌C、小明经常上课走神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注意学习的几个特点:由经验引起;发生了行为上的变化;变化是由反复的练习导致的;动物也存在学习。13、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A、信号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B、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C、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D、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A、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B、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发现学习D、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小老鼠通过尝试和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属于()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以下几位哪一个是联结派的代表人物?()A、斯金纳B、托尔曼C、皮亚杰D、布鲁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的是()A、巴甫洛夫B、斯金纳C、桑代克D、华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观察学习理论是由()提出来的。A、桑代克B、奥苏伯尔C、苛勒D、班杜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以下哪一条学习规律不是巴甫洛夫提出的?()A、习得律B、效果律C、消退律D、泛化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原本乘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后来乘船、乘火车等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A、条件反射的消退B、条件反射的泛化C、条件反射的分化D、条件反射的习得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当条件反射形成后,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使类似的不同的刺激被辨别出来,这是条件作用的()A、强化B、消退C、分化D、习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以下哪一个不是桑代克总结的学习原则?()A、准备律B、习得律C、练习律D、效果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下大雨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得很快。这是()A、条件反射B、逃避条件作用C、回避条件作用D、顿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厌恶刺激已经发生,已经遭到其攻击,题中的小王已经被雨淋到,属于逃避条件作用。25、古时候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这种“从轻发落”是()A、消退B、惩罚C、强化D、分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A、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B、观察学习C、认知学习D、认知同化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班杜拉总结的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是()A、注意——再现——模仿——练习B、注意——保持一再现——动机C、观察——模仿——练习——巩固D、观察——练习——保持——动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班杜拉认为个体在进行观察学习时,影响其注意的因素不包含()A、观察者自身特点B、榜样行为的特征C、榜样自身的外部特征D、个体与榜样的关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小陈会抽烟,周围的同学都觉得很神奇,于是小李也学会抽烟,但是回到家,小李在爸爸面前从来不抽烟。可见,小李学习中的动机过程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班杜拉把动机过程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首先小李的行为是内心判断肯定属于内部强化,替代强化是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以同样方式影响自己,而小李的爸爸与周围同学对抽烟的反应肯定不一样,因而,也不是替代强化。30、以下心理学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是()A、苛勒B、魏特海默C、布鲁纳D、斯特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B、苛勒——完形顿悟说C、托尔曼——认知目的说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采用的实验是()A、迷箱实验B、迷津实验C、叠箱实验D、“三座山”实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格式塔派提出的学习的公式是()A、S—RB、S—O—RC、S一O—RD、S—S’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认知地图”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A、皮亚杰B、考夫卡C、班杜拉D、托尔曼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布鲁纳是()学习观的代表人物。A、结构主义B、建构主义C、行为主义D、要素主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A、建构法B、发现法C、顿悟法D、接受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加涅信息加工系统中的第二级是()A、感受器B、感觉登记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个左右的信息组块。A、7B、14C、20D、5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要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A、编码B、检索C、复述D、提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加涅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是()A、习得阶段B、领会阶段C、保持阶段D、动机阶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1、在学生学习的概括阶段,老师所应该做的是()A、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编码B、帮助学生练习在多种情境下运用信息,使信息得以迁移C、为学生提供线索和启发,帮助其回忆信息的内容D、对学生的学习提供评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中,在皮亚杰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是()A、社会建构主义B、激进建构主义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D、社会文化建构主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3、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A、斯特菲B、冯.格拉塞斯菲尔德C、鲍尔斯菲尔德D、维果斯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辨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44、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标准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混淆了负强化和惩罚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惩罚的概念: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作“惩罚”。其次,看看负强化的定义: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积极强化)。比如,当学生表现不错,受到学校或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这里的“表扬”和“鼓励”就是一种积极强化。另一类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消极强化,也称负强化。比如,当学生表现不好,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处罚,一旦处罚解除,这时对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消极强化。可见,惩罚与负强化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比如,某人因为犯罪被判处终身监禁,这里的“判刑”就是一种惩罚,目的是抑制或阻止此人不好的行为表现。假如,经过改造,犯人的不好行为得到了抑制或消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法律可能会对他进行减刑,或者“解除处罚”。这里的“解除处罚”就是对犯人受到惩罚之后的行为表现表示肯定或赞扬。这就是一种强化——负强化。因此,题中说法不正确,应该说: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惩罚鼓励积极行为的过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45、简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标准答案: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他认为,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得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据此,桑代克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6、简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标准答案:按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在个体行为表现的基础上,经由奖励或惩罚等外在控制而产生的,即学习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而班杜拉认为,这种观点对动物来说也许成立,但对人而言则未必成立。因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1)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基于下面的实验提出的: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班杜拉及其合作者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在后来的一项实验中,他们对早期的实验做了进一步的延伸,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性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被表扬,第二组看到成人被批评,第三组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然后,再把儿童带到实验室,里面有成人攻击过的对象。结果发现,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多,受罚组最少,控制组居中。这说明,榜样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但这是不是表示受奖组儿童就习得了攻击性行为,受罚组的儿童就没有呢?为此实验人员又以糖果为奖励,让儿童尽量回忆刚才成人是怎么做的,并表现出来。结果发现,三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几乎一致。这说明,榜样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只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而对攻击性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只不过,儿童看到榜样受罚把习得的行为隐藏起来,不敢表现出来。(2)据此,班杜拉总结出学习的基本过程和条件。班杜拉认为,人类大多数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习得的,这个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①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与知觉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决定着大量的榜样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影响注意的因素有:第一,榜样行为的特性;第二,榜样的特征:第三,观察者的特点。②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内部表征,这一过程有赖于表象系统、语言系统,有时还有动作演练。③动作再现过程:以内部表征为指导,做出反应。观察学习的第三个过程是把符号性的表征转化为适当的行为。一个人即使充分意识到了榜样行为,并记忆在头脑中,若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能再现这种行为。所以是否具备榜样行为所需的自己能也是一个条件。④动机过程:决定所习得的行为中哪一种将被表现出来。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表现是由动机变量控制的。动机过程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首先,如果按照榜样行为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其次,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即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是受替代强化影响的。自我强化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这就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该理论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有很多启发意义,例如: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适时强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7、简述格式塔学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标准答案:完形一顿悟说是由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的理论,是苛勒在德国对黑猩猩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研究后提出的。(1)苛勒的实验。在苛勒的实验中,著名的有“叠箱实验”“接竹竿实验”。在接竹竿实验中,苛勒将黑猩猩关在一个笼子里面,笼子里有两根能够接起来的竹竿,在笼子外面放有香蕉。黑猩猩要想得到香蕉,就必须把这两根竹竿接起来。黑猩猩被关在笼子里面之后,它先用手去够香蕉,用一根竹竿够香蕉,经过这样的尝试之后,黑猩猩不能得到香蕉,这时黑猩猩就会停下来,看看外面的香蕉(目标物),把两根竹竿在手里摆弄,偶然地使两根竹竿接了起来,它就会很快地用接起来的竹竿去得到食物。黑猩猩很高兴自己的“发明”,不断重复着这一获得香蕉的方式。(2)完形一顿悟说的主要观点。①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景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所谓顿悟就是动物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动物领会到自己的动作该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景、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可能发生。顿悟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觉的重新组织过程,从模糊的、无组织状态到有意义、有结构、有组织的状态,这就是知觉的重组,也是顿悟产生的基础。②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德文“gestalt”的音译为格式塔,这个单词在德文中具有“形”“式”“完整”等意思,一般把它翻译为“完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在关于学习的看法上,强调学习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认为人心对环境提供着一种组织或完形作用,而这种完形和组织作用就是学习。当环境发生变化、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有机体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形”就出现了“缺口”“缺陷”,就会有一种渡过这种缺口、弥补缺陷从而完结图形的趋向,即组织或构造新的完形,这种活动就是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动物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种缺口、缺陷也会不断出现,动物就会不断地发生组织再组织、构造再构造的活动,即不断地进行学习。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作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先驱的格式塔心理学是在批判构造主义、行为主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他们看到了这些学派的还原主义、机械主义的不足,从而把研究的对象确定为知觉、思维等心理现象上,主张研究意识,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的来源。格式塔学派关于学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桑代克和行为主义的观点提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他们的简单化、机械化的错误,并选用灵长类动物作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这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但他们企图用顿悟说完全解说人类的学习,也是不妥当的。同样,他们否认尝试错误的学习形式,过分夸大顿悟学习的作用与意义,也不符合学习的实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8、巴甫洛夫在其经典性条件作用说中提出了哪些学习规律?标准答案:巴甫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通过狗分泌唾液的实验,他得出条件反射作用的一些重要规律,并引入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1)习得、强化、消退。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这阶段必须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或近于同时地多次呈现,才能建立这种联系,这就是条件反射的习得。这种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就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如果反应行为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即使重复条件刺激,有机体原先建立起条件反射也将会减弱并且消失,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消退。(2)泛化。指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唤起反应,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泛化。(3)分化(辨别)。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泛化是指对类似的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辨别则是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即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4)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作高级条件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49、有人说:“现在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时代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落后了。”请评述这种观点。标准答案: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量极为丰富的时代,各种新兴的思想层出不穷,建构主义的兴起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领域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作为一种新兴事务,它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创新的地方,但是由于它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尚未达到完善的境地;而结构主义学习作为长期以来为我们肯定的学习模式,有其独特的长处,尽管时代发展了,对于传统我们还是不能一概否认,应合理地取长补短。要做到这些,首先,我们先了解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自的特色:(1)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他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认为那只能使学生呆读死记,不会在另一种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他倡导发现学习,强调学科结构在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①学习观。第一,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反对行为主义学习观,主张认知学习观。他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使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对知识进行的一个编码系统)。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不论是认识一种样式、掌握一个概念、解决一个问题,还是发明一个科学理论,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把新获得的信息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进而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体系。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种模式。第二,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情节组成的,每一个情节(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的要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通过获得、转化、评价去掌握新知识,从而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②结构教学观。布鲁纳不仅研究学习问题,也研究教学问题。他认为学习理论是描述性,告诉我们实际情况怎么样;而教学理论是规定性的,它阐明获得知识和技能最佳途径方面的规则。在关于学习的观点中,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观点中,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因此,布鲁纳很重视学科结构的教学,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可见,布鲁纳把教师的作用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③发现学习法。基于上面的这些学习方面的见解,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获得的知识尽管都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事物,但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发现”。为此,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学生是发现学习的主动者,教师的作用在于:a.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b.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c.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知知识的联系;d.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e.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f.启发学生进行对比。(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面阐述了结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相应的建构主义在以上几个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①知识观。对知识的意义,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具有客观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人类知识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学生的书本知识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最可靠的解释。对知识的应用,认知心理学强调的是应用的普遍性,而建构主义则强调应用的情境性,人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组甚至创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值得我们深思。按照这种观点,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答案,它只是对现实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前,对个体而言毫无权威可言,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J隋境中的复杂变化。②学习观。认知主义更多地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而建构主义则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获得的。因此,学习不可能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是一个简单的S—R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积累、信息加工的过程。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信息意义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和新的信息的相互作用其本身也会产生调整和改变。所以,每个人过去形成的经验系统是不同的,对不同的信息就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就是对于相同的信息每个人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意义建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一堂课,班级中的同学收获是不一样的。③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有些是科学的、准确的,有些则可能是日常的、感性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意义的必要基础,学生正是在这些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地、双向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新的意义,从而充实和改造了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经具有的这些知识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这些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他所知道的信息告诉学生,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呈现,而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3)比较二者的异同。从上面对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分别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他们的思想有相同的地方:都主张学生的主动学习。结构主义虽然强调的是学生学习已有的人类普遍知识,但并不是主张灌输、被动接受,而是主张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吸收书本上的知识。结构主义者认为尽管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事物,但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发现”。然而,导致二者不同的是:建构主义教育夸大,发扬了这种学生的主动性,把对这种主动性的要求扩大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不仅要求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习行,而且在知识的价值、应用、教师的定位、教学的过程等方面都以学生为中心。在知识的价值上,建构主义强调其应用的情境性,认为真理不是永恒的,而是因人、因情境而变的,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在教师的定位上,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强调每个人过去形成的经验系统是不同的,对不同的信息就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就是对于相同的信息每个人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意义建构,对此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能无视学生已经具有的这些知识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教学以学生从这些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可见,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分歧在于一个强度学生主动性的“度”和“面”,即:要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到什么程度,要把这种主动性渗透在学习过程的哪些方面;而不是在于是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4)对二者的评价。根据上面的阐述和比较,我们可以概括出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各自的最大优点和缺陷: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先前经验,反对绝对的“真理”,强调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信息意义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和新的信息的相互作用,其本身也会产生调整和改变。这样就评判了传统的书本知识至上、“标准答案”等情况的弊端。并且,建构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很有助于发展学生自我探索能力。然而,由于单纯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夸大学生原有经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探索学习,这就必然面对一个问题:学生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建构自己的知识,寻找自己的真理,那么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真理就无法得到普遍的认同和肯定,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掌握完整的、系统的知识,难保学习的片面或走了许多弯路。结构主义则刚好弥补了建构主义的这些问题,以学生主动发现学习为教学法则,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学习的设计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完整、丰富的材料,这样就确保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不用再走前人的老路去寻找已有的真理;然而,同样地,反过来,结构主义在注重学生先前经验、发挥学生主动、提倡学生主导方面做得较差,虽然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但学习的内容是外界既定的“真理”,常常给学生套下固定的解释和领会,不允许有个性化的想法,设定标准答案等,这些都是结构教学带来的弊端。综上所述,对于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孰好孰坏”,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弊端,而且在很多方面二者应当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在新兴思想风起云涌的今天,我们不能盲目地求新而把传统的东西一概否定,要认真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合理地把握运用各种理论中有益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发展的观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0、论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标准答案: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在论述学习的类型和结果时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信息加工,据此提出了著名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对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的分析,其次是针对这个模式提出的学习和教学阶段的设计。(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提出的学习模式是依据电子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并结合人对信息加工的特点提出来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由三大系统构成,即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它主要用来说明人的学习的结构和过程。对于理解人类的学习,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依据这一基本的学习过程和模式,对于如何安排教学以及进行教学设计都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加涅对这三大系统的分别的论述。①信息的三级加工(信息流)。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首先到达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从而推动感受器并把它转化为神经信息,这种信息就可能进人感觉登记。这一阶段由于是对信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也是对信息最初和最简单的加工,往往被称为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在这个阶段,信息的加工只需百分之几秒。被我们注意或知觉选择的信息就可能经过这种加工或贮存进入下一个加工环节,而没有被登记的信息就可能消失。被知觉登记的信息很快就会进入短时记忆,这种信息主要是视觉的或听觉的。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持续二三十秒钟,由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只能贮存七个左右的信息组块,新信息的进入就会挤走原有的信息,因此,要想使某种信息得到保持就需要采用复述策略,复述就成为促进信息保持并能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的重要前提条件。短时记忆是信息的第二级加工,也是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复述的信息就能够进入第三级加工,即长时记忆。长时记忆被认为是一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其信息的容量也是非常巨大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后,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信息经过了编码的过程。所谓编码就是对信息以各种方式进行组织,而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收集在一起,信息正是通过编码形式储存在我们的长时记忆中的,就好比一个经过分门别类、精心设计的图书馆一样。经过三级加工,信息被储存在我们的长时记忆中,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储存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运用这些信息去解决各种问题。当使用信息时,我们就会到长时记忆中去搜寻,这一过程称之为提取。而提取的关键是检索,就是先要找到信息储存的线索,就像到图书馆查资料一样,找到了线索才能够提取信息。被提取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②执行控制(控制结构)和期望事项。执行控制和期望事项,是信息加工过程另外两个重要的系统,它主要说明人对信息的加工毕竟是和电子计算机不一样的,人除了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各种内部加工以外,期望和对加工过程的控制都会影响到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期望事项是指人对信息加工所想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指动机系统,正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他才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才能够进行学习,来自于教师的各种反馈才具有强化作用,而反馈又进一步肯定和增强了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系统主要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如何通过复述使信息进人长时记忆,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采用何种信息提取的策略等,相当于加涅所说的认知策略。期望和控制的作用体现在整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当中,所以加涅没有把它们与其他结构联系起来,而且它们之间的确切关系也还不清楚。(2)学习阶段与教学设计。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到,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各加工阶段发生的事情,称为学习的事件,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依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对学习过程发生影响。因此,教学阶段应该与学习阶段相吻合。在每一教学过程发生的事情称为教学的事件,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使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相匹配。那么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如何一一对应呢?为了进行分析,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以下八个阶段,并且分析了各个阶段相匹配的教学设计。①动机阶段。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诱因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这种动机是借助学生内心的期望产生的。在一阶段的教学时间则是:在学生自己没有产生学习动机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期望。理想的期望需要学生自己领会形成,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能做的只是告诉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标。②领会阶段。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刺激,即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而无视其他刺激。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征从其他刺激中分化出来时,这些刺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贮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过程就是选择性知觉。这一阶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选择行知觉,也就是注意到该注意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如改变讲话的声调、运用手势动作等。③习得阶段。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学生就可获得知识。而习得阶段涉及的是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直接编码后贮存在短时记忆里,然后把它们再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到长时记忆中。所谓的编码过程,就是把知觉到的信息转化为一种最容易贮存的形式的过程。在习得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④保持阶段。学生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入长时记忆的贮存阶段。对长时记忆,人类至今了解不多,但有几点是清楚的:第一,长时记忆里的信息,其强度并不随时间的进程而减弱,如老人的回忆;第二,有些信息长期不用会消退;第三,记忆贮存可能会受干扰的影响,如新旧相似信息的混淆。在教学上,教师主要是避免相似的刺激同时出现,减少干扰的可能性。⑤回忆阶段。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环。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得到提取线索,但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为自己提供线索,从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最重要的是强化信息的保持,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⑥概括阶段。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同时,教师也总是希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各种类似的情境中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学习过程必然有一个概括的阶段,也就是学习迁移的问题。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并提供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提取过程的机会;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和概括其中的原理。⑦作业阶段。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了所学的内容。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反馈;同时,通过作业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结果,可以获得一种满足。当然,作业主要是给教师看,仅凭一次作业难对学生作出判断,需要几次作业才行。⑧反馈阶段。反馈是学习的最后阶段,其实质是一种强化,强化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学生在动机阶段形成的期望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肯定。反馈阶段显然是受外部事件影响的,而且,信息反馈也并不定要使用“对”“错”“正确”或“不正确”这类词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许多微妙的方式反馈信息,如点头、微笑等。此外,需提醒注意的是,反馈并不总是需要外部提供的,它也可以从学生内部获得。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已学过的概念和规则,知道自己答案正确与否。这就是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加涅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精确的信息加工的模式,学习与教学相互独立又相互对应,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者。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上述的八个阶段的系列所组成的。其中,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头脑内部都进行着信息加工活动,使信息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直到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做出反应为止。教学过程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的内部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种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做出很透彻的分析和指导,对现代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加涅的理论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只是单纯强调原有知识经验在新信息的编码表征中的作用,忽略了新经验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1、比较奥苏伯尔与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观点。标准答案:奥苏伯尔根据学习学习方式将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划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其中,有意义学习是指将新的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之间的联系是合乎逻辑的;“实质”的联系是指两者虽然表达的词语不同,但是等值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罗杰斯根据学习内容将学习划分为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划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他认为有意义学习不仅仅能增长知识,还与个体的经验融合在一起,能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未来选择行动方针发生重大变化,有意义学习等同于经验的学习;而认知学习只设计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与完人无关,因而是一种无意义的学习。两者虽然都强调有意义学习,但后者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前者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按照罗杰斯的划分,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是一种认知学习,等同于无意义学习,而他的有意义学习则是一种经验的学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及其理论解释)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3题,每题1.0分,共43分。)1、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教师的角色是()A、学生的指导者B、学习的设计者C、学生的合作者D、教学的决策者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B、客观性C、普遍适用性D、永恒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有关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区别,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认知主义把教师看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而建构主义把教师看成学生的指导者B、认知主义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客观恒久性C、对于知识的运用,认知主义者强调其应用的普遍性,建构主义强调其情景性D、对于学习,认知主义强调学生的个体经验,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本身的权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以下几项中,哪一个不属于判断学习的标准?()A、看是否由经验引起B、判断个体是否产生了行为上的变化C、看个体行为的变化是否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导致D、只有人类才有学习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将学习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种类型的心理学家是()A、加涅B、桑代克C、布鲁姆D、班杜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在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实验中,当狗对铃声产生条件作用时,同时再给一个中性刺激“音乐”,几次之后,仅仅音乐,狗也会分泌唾液,这种情况称为()A、条件作用的泛化B、条件作用的分化C、条件作用的消退D、高级条件作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行为矫正就是指通过()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A、惩罚B、消退C、负强化D、分化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通过认真的复习,我对取得好的成绩越来越有信心,并因此更加努力的学习,这其中有()的作用。A、自我强化B、替代强化C、外部强化D、负强化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完形一顿悟说是由()的格式塔派心理学者提出的学习理论。A、美国B、法国C、德国D、苏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在布鲁纳看来,学习有哪三个步骤组成?()A、知识的获得、确认和反馈B、知识的获得、重组和建构C、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D、知识的获得、转变和综合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接受学习肯定是无意义学习B、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是指学生发自内心感兴趣的学习C、接受学习中不会出现“先行组织者”D、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有关罗杰斯的“自我实现”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二者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二者在含义上是完全等同的B、后者较广义,前者包含于后者,是后者中的一个方面C、前者较广义,后者包含于前者,是前者中的一个方面D、二者只是命名相同,无实际联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患者中心疗法是由谁提出的?()A、弗洛伊德B、马斯洛C、艾里克森D、罗杰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是教育心理学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A、联结一试误说B、经典性条件作用说C、刺激一反应理论D、操作性条件反射说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