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春晖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留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宏大的转折》用镜头寻找红军战士的闪光踪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动身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宏大的转折》选择深化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解并描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成功与复兴的宏大转折和起点。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宏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阅历,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名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日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24年11月5日《光明日报》)材料二:80多年前,长征的成功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干脆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斗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接着前进”的宏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得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成功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志向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事业向前进。“一个行动赛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敬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成功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急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很多新的“雪山”“草地”须要跨越,很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须要折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扬,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途。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援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成功之本。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详细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华蜜,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华蜜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亲密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建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宏大的幻想——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24年12月《大庆社会科学》)材料三: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勇往直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心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志向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美的青春之歌。对今日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确定了能否走好将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视察长征路上变更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高校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呼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坚韧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密码。有人曾提出疑问,今日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确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气》,202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急,在新时代阔步前行。C.长征的历史告知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D.对今日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将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宏大的转折》采纳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引发人们的思索。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将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旧须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更,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闽南师范高校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B.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实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记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起先。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从而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高校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与的学生说。D.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化活动扎实推动,州委书记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化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踪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吸取养分和力气。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我们应当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斑竹村里凤凰舞惠敏麦芒节气之后,我们跟随老杨进入湖北省重点贫困村——斑竹村,老杨在斑竹村驻队已经五年了,口口声声“我们村”,弄得一车人似乎都是这里的村民似的,我们倒也乐意,城市待久了,会憧憬能让胸中裂开,盛得下光辉、雨露、清风流水的田园。快进村口的时候,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桃毛茸茸、密匝匝地垂在枝头,像村姑们刚染的红指甲,随风撒着迷魂散。我们一行人,心情亢奋,眼睛挂了钩子,馋得慌。活了八百多年的花栋树,伸出千万只绿掌,把影团儿铺在灰白的水泥路面上,风起,扑扑啦啦,晃晃悠悠,扩展它老迈却旺盛的疆土。老花栋百米开外,一农舍,一家人。老杨熟门熟道,黄狗儿凑近摇摇带着黑尖儿的尾巴,盯住我们,它想向上吠,但瞥一眼老杨,又有点不好意思,静默地溜起墙角,远远卧住。房子九成新,红顶白墙,周周正正,朱红防盗大门放开,立于一侧的女人,全部皮肤都向下松垮垮地坠着,她老了,肩一个高一个低,花布衫挑着,漂浮荡。女人的眼睛已浑浊不清,但在看到老杨时却蓦然涌出一束光来。堂屋里堆满了粮食,麻袋清一色地摞着。女人说,里面是前天才收的麦子,苞谷是去年的,还剩不少。眼看着地里又要拔出新苞谷了,都快没地方放了。南漳县斑竹村因盛产斑竹而得名。本地有传闻,斑竹上的斑纹是王昭君辞别乡亲之泪,是苦泪悲泪,宝贵奇妙得很!可一路上却不曾得见,我心中不甘,想寻几株来看。便问女人:“现在哪里能找到斑竹呢?"女人说:“斑竹村里原来是有些个,现在见不到了,只有老林子里有点吧。”说话间,一个少年晃出来,跟我齐头,肤白,几颗黑痣挂在鼻翼四周抢眼:逗号,句号。男孩叫瑞,几年前差一点辍学,也没少挨过命运的皮鞭。瑞7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逃了之。母亲出走再嫁。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颤颤巍巍扛起了爹娘的担子。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贫困像一根斑竹狠狠地从他们体内穿堂而过。我问瑞:''你现在大了,知道父母为什么离婚吗?"瑞低头,玩手指。我为我的残酷而懊悔,正打算找个快乐的话题。瑞突然抬头:“是穷吧。"他起先盯住墙角一处发呆,若有所思的样子。瑞清瘦言短。此刻,我只觉得他的内心有很多惊奇的念头在往外涌,他的“穷"在屋檐下炸裂延长。受伤后的他因失血过多而自卑、害怕,围着同学们走,躲着人群溜边。父亲的躲避和母亲的放弃早已泥成了一口缸,记忆舍命攒压流出苦水,死死地围住他。他没被淹死,却时常呛水。从7岁到12岁,他始终背着这口缸,舍命地反抗拒载,缸在路上颠簸,水飞溅出来着陆在脸上。男孩成了斑竹,逗号写出了12岁之前的篇章,懊丧、苦楚没完没了。这一切在扶贫工作队驻村后,渐渐画上了句号。瑞从今多了几个爸爸和妈妈:杨伯伯、胡叔叔、谭叔叔、王阿姨。瑞被爸爸妈妈接到家里玩,走出农村去看世界,他们给瑞买书写信,还给他零花钱,空了一起看看星星、聊闲聊。奶奶不哭了,土坯房变成了大白房,无论冬夏,太阳都会攀上屋前的老花栋,和瑞一起追逐绿油油、金灿灿的将来。村里天翻地覆的变更,合作社每年的分红收入足够他们画出一个金色的版图,上面种着明天和希望,他们要与它世世相守,凤凰于飞、和鸣锵锵。用凤凰作比,自然有来头。我和几个当地的中年汉子树下闲聊。他们说,这儿是宝地,有人看到过凤凰哩。我自然不信,随他们信口自嗨。老杨见我不屑,翻出手机用照片证明。因为拍摄角度奇妙,山棱棱中凤凰、凤头、凤翅、凤爪依稀有形。突然明白,楚人尊凤,是骨子里的基因,是这里祖祖辈辈的基因,这似乎成了规则。老杨是楚人,又是“村民",护着规则当然再正常不过了。曾经,斑竹村的年轻人走了。他们在花栋树下动身,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即便是出苦力,挣微薄的养命钱,他们也发誓再不要回到这里,这里瘦弱不堪,面临窒息,老花栋下的家分明就是整日喉咙里卡住的土疙瘩。如今,精准扶贫让土疙瘩亮了,花了,新了,世代耕种的土疙瘩,乏累的土疙瘩,苍老的土疙瘩,孤独的土疙瘩早已被姿仪绰约的无限风光惊醒,被村西数百亩各类培育养殖基地唤醒,被村东大大咧咧的光伏发电方阵照醒,被村中簇新的别墅里家人的欢乐暖醒。他们回来了,要在自己的土地上掀开一轮一轮火热的生活了。初次走进斑竹村,感受里有点点滴滴的痛,更有凤凰涅槃的壮烈和希望。从古到今,人都在造心,假如说以前村人的心是斑竹,那么现在和将来,只有美玉才配镶嵌他们的心,凤凰才能托起他们的梦。(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老杨不仅是个体,也是集体,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代表,他的“我们村”是扎根在扶贫村的精神体现。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了男孩瑞前后生活的变更,意在突出扶贫工作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变更。斑竹村的年轻人出去了又回来,是精准扶贫变更了他们的村庄,呼唤他们回来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D.文章阐述了“我"在斑竹村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斑竹村天翻地覆的变更,这样写更有劝服力。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文章其次段运用了大量的叠音词,既使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又烘托了斑竹村蒸蒸日上的生活场面。文中画线句子写女人眼睛由“浑浊不清"到“涌出一束光",形象地刻画出女人看到老杨时心理的变更。文章中瑞母亲的嫌贫爱富与扶贫工作人员的爱心接力形成了显明比照,凸显出扶贫工作人员的宏大。文章结尾部分以整齐的排比句排列了斑竹村扶贫工作成功后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赞美。8.文中的“逗号”“句号”各指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9.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斑竹村里凤凰舞”的含义。(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时常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行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线,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言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实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采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特别看重他,曾对梅圣前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她经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静。C.基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立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浑涵光线,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14.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为百姓做了哪些好事?(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小桥旅夜吴敬梓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成。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正面点题,一个“始”字写出了内心的无限伤痛,正因为内心伤痛,即将离乡漂泊的吴敬梓躺在这小桥边的茅店里思绪万千,辗转难眠。B.
颔联写景虚实结合,将落月、萤火、夜色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情怀。C.
后两联言事抒悲,承首联“梦不成”进一步生发,追想从前,涕泪纵横;目及当下,事事伤情。“集”字写出艰危之多,“横”字写出伤痛之深。D.
这首诗寓有深厚的悲伤哀痛,吐露了落拓者的悲苦辛酸。全诗语言简练质朴,笔力凝重,格调苍凉,颇有建安诗人慷慨悲凉的风格。16.全诗反复抒写一个“悲”字,请联系详细诗句,概括诗中写了哪几层“悲”。(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观在《鹊桥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表现出主动昂扬,健康向上的达观情调。(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飞虫和米粒为喻体感叹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今日去访问托尔斯泰故居。这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到了俄国,①?他给了我们那么宏大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激烈,引发我们思索,给我们无比美妙的享受。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谢?托尔斯泰庄园,名字叫雅斯纳雅·玻里亚纳。庄园远看是一片特别漂亮的森林。粗大的桶树、菩提树,漂亮的桦树,蓬勃潇洒的枫树,远近凹凸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个个高大俊美。雨珠挂在树叶上,在一片翠绿中间,亮晶晶,似乎散落的水晶。散发着草香、泥土香的空气,延长至村外的林荫道,让人轻松开心。四周有河流环绕,还有几个小的湖泊,湖边停靠着捕鱼的木船。托尔斯泰的故居就坐落在这一片森林中。两层楼,不算很大。漆着白和绿的油漆,②,很美。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绿叶,洒向空地,明媚绚丽。18.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比方、排比、对偶 B.设问、排比、借代C.设问、反问、对偶 D.比方、反问、借代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给了我们那么多引发我们思索,让我们激烈,给我们美妙享受的作品。”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1.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分)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就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切和关爱,真是不胜感谢。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尽力而为,请您放心。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日,我将会托人惠赠给您一份厚礼,希望您能喜爱。22.依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不超过25个字。(5分)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提到“历过一番梦幻”“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好玩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不敢失其真;另一方面又强调不行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余地,留下了纵横驰骋的空间,留下了创作的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观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确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一般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漂亮,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记事性文章。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800。咸丰春晖学校2024年春季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阅读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推断。A项,“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错误,选项因果关系错误,在材料一第三段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与“成为……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应当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C项,“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错误,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材料只是说长征前红军的任务之一是“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D项,“要想走好将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说法确定,“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只是今日的年轻人切身感受长征的一种做法。故选B。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实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阅读选项的内容,到材料一和三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C项,“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将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三其次段说的是“对今日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确定了能否走好将来的路”,文中是“怎么看待来时的路”,而不是“重走长征路”。故选C。3.【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答题时留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微小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二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更多的时代意义。然后分析选项。B项,“……这标记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起先”说的是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起先,与材料二中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时代意义无关。故选B。4.【参考答案】①运用比方论证。在论证长征精神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以“雪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等比方新时期多数个须要面对的挑战,指出我们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②运用引用论证。引用诗词和名言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用毛泽东的话,增加论述的可信度。③运用对比论证。文章无论是在提出观点时,还是在中间论述时,时时不忘用80多年前和80多年后进行对比,突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④采纳总分总结构。开头先提出总论点“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然后分为“坚决志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最终再次总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5.【参考答案】①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②主动主动地组织或参与不同形式的红色教化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吸取精神养分,使自己的人生思想得到升华;③生活中,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激励自己英勇向前;④坚决志向,不断追求,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文言文阅读答案详解见《寒假作业(十)》10.A
11.B
12.C
13.⑴.(苏轼)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很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⑵.他的文章博大深厚光辉绚丽,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14.①减免米供,买米救济饥饿之人;②减价卖米,制作稠粥,挽救穷人;③开设药房,制作药剂,派遣医生,救治病人,抗击疫情。
15.B。“虚实结合”错,颔联无虚写,写的是眼前实景。16.(1)“客路今宵始”是第一层悲,作者背井离乡,深感前途渺茫、吉凶难卜。(2)“早岁艰危集”是其次层悲。诗人在家乡遭遇一连串的不幸,家世衰落,不得不离开家乡。(3)“苍茫去乡国”是第三层悲,诗人辞别故土,不由得黯然神伤。(6分。)17、(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8.【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实力。修辞方法考纲中共考查9种,即比方、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说,比方、夸张、比拟、借代是语言类的修辞方法;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的修辞方法;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加语气类的修辞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要驾驭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及特征;其次是结合详细的语境推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似乎散落的水晶”是比方;“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谢”是反问;“在一片翠绿中间”,“翠绿”是借代。故选D。19.【参考答案】①原文是短句,句式活泼,有力度。②原文先是“让我们激烈”,再是“引发我们思索”,最终是“给我们无比美妙的享受”,符合事物的逻辑依次。③原文的修饰成分“无比”“宏大”,更能突出托尔斯泰作品的意义和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语句,理解内容并把握特征;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痫抽搐病人护理
- 探讨财务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试题及答案
- MySQL数据访问权限相关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C++编程理念与实践总结试题及答案
- 按时间线安排Msoffice学习与试题及答案
- 財務成本管理考試策略性試題及答案
- 风险管理的综合评估试题及答案
- 网络服务风险评估试题及答案
- 成本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C++教育培训资源总结试题及答案
- YS/T 22-2010锑酸钠
- 三乙胺安全标签
- GB/T 4490-2021织物芯输送带宽度和长度
- GB/T 3299-2011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测定方法
- GB/T 18867-2014电子工业用气体六氟化硫
- GB/T 17793-1999一般用途的加工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 FZ/T 51011-2014纤维级聚己二酰己二胺切片
- ICU常见检查项目及课件
- 《月光下的中国》朗诵稿
-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公开课)课件
- 中考备考应对中考历史学科的复习策略和解题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