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综合检测(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田鼠种群数量在数年内的变更状况如下图所示(R=诞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状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田鼠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田鼠种群数量在AD段经验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段种群数量始终在下降C.若该种群在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则该种群在该年的诞生率为20%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A、B两点对应的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削减,因此该田鼠种群增长曲线不是“S”形,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A项错误。田鼠种群数量在AD段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段的R<1,种群数量始终在下降,B项正确。若该种群在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由于不知道该年诞生的个体数,因此无法计算该种群在该年的诞生率(诞生数/总数),C项错误。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A、B两点时R>1,对应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D项错误。2.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探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诱虫器利用了小动物趋光的特性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更时,将培育液滴入计数室后干脆用显微镜计数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更时,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培育液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答案:D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由于很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实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项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诱虫器利用了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B项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更时,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运用显微镜计数,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小方格内,避开细胞分布在培育液的不同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C项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更时,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培育液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D项正确。3.科研小组对山毛榉(甲)和槭树(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并探讨其随时间的变更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B.甲种群在t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乙种群在t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答案:C解析:Nt+1/Nt比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削减,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A项错误。甲种群在0~t3段,Nt+1/Nt比值先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后又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故甲种群在t0~t3段的年龄结构先是衰退型,后是增长型,B项错误。乙种群在t0~t1段,Nt+1/Nt比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C项正确。甲种群在t3后,Nt+1/Nt比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项错误。4.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内14年,校内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探讨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答案:D解析:由于增长速领先增大后减小,所以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A项错误。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为1.20,所以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项错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题表中的数据,C项错误。由于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D项正确。5.某生物小组调查了某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更状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5年间种群数量变更A.1972年该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程度较1975年高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低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该种群的幼苗数比成熟个体多,所以是增长型种群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答案:A解析:由曲线可知,1972年种群密度比1975年高,则种内竞争更猛烈,A项正确。纵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横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由题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项错误。由5年数据可知,每年该种群的幼苗数都比成熟植株数多,但是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可见萌发的种子能长成幼苗的很少,因此不是增长型种群,C项错误。由5年数据可知,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不呈“S”形增长,D项错误。6.科技人员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操场上蒲公英的防治效果,做了比照试验,施药60d后调查蒲公英的密度。取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选取2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调查结果为比照组401.5株/m2,试验组35.0株/m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B.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C.杂草株数应为整数,比照组数据有误D.试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答案:A解析:随机选取2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A项正确。蒲公英为草本植物,所以应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算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再取平均值,B项错误。由于取2个样方的平均值,所以杂草株数可以为整数,也可以是非整数,C项错误。由于样方数量过少,偶然性较大,所以试验组数据不行信,D项错误。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与诞生率成正比B.种群密度能很好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C.种群密度会受到种群其他特征的干脆或间接影响D.某操场上全部车前草的数量就是这个车前草种群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种群密度与诞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成正比,A项错误。种群密度能很好地反映种群数量的状况,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年龄结构可以预料一个种群的数量变更趋势,B项错误。种群密度会受到种群其他特征的干脆或间接影响,C项正确。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某操场上全部车前草的数量不是这个车前草种群的种群密度,D项错误。8.我国的很多古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生物学的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草盛豆苗稀”和“鹬蚌相争”表明种间竞争可以影响种群数量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出草原生态系统的复原力稳定性比较强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D.“一山难容二虎”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的规律答案:A解析:杂草和豆苗属于种间竞争关系,而鹬和蚌属于捕食关系。9.试验是探讨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教科书相关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濒危物种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纳逐个计数的方式B.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讨,可以借助实体镜视察小动物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照组应尽可能解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生态缸是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应向生态缸中补充肯定的光能答案:C解析: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若调查对象为濒危物种,由于存活数量较少,可以采纳逐个计数的方式,A项正确。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讨时,用肉眼难以辨别的小动物可以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视察,B项正确。在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试验中,将试验组的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处理1h的目的是尽可能解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尽可能防止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更,C项错误。生态缸是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应把生态缸放在散射光条件下补充肯定的光能,D项正确。10.旅游干扰是指旅游者踩踏、攀折植物,猎杀动物或由于污水与尾气排放等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行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旅游干扰可能会变更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旅游干扰会使景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发生倒置C.旅游干扰可能会变更某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旅游体现了景区的干脆价值,但旅游干扰降低了景区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因此旅游干扰可能会变更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项正确。能量具有单向流淌和逐级递减的特点,导致能量金字塔不会发生倒置的现象,B项错误。环境条件发生变更会导致种群的K值发生变更,因此旅游干扰可能会变更某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项正确。旅游体现了景区的干脆价值,但旅游干扰降低了景区的间接价值,即生态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D项正确。11.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更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OA段,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结构是稳定型B.AB段,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BC段,种群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CD段,种群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答案:C解析:由题可知,λ=当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OA段,λ=1,说明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结构是稳定型,A项正确。AB段,λ<1,说明种群数量在不断削减,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B项正确。BC段,λ值由小于1渐渐增至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渐渐削减后又渐渐增加,其增长曲线与“S”形不符,C项错误。CD段,λ>1,且保持稳定,说明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种群呈“J”形增长,D项正确。12.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的入侵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某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生态环境退化,这引起了环保专家对该湿地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负反馈调整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C.该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D.假如该湿地生态系统遭遇严峻破坏,物种会大量削减,复原力稳定性降低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调整功能的价值,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整区域气候、限制土壤侵蚀等作用,湿地被破坏,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负反馈调整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丰富度下降。复原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组分、食物网的困难程度有关,一般状况下,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困难,复原力稳定性越低,反抗力稳定性越高。13.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B.能量流淌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C.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D.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数量的变更呈正反馈调整答案:B解析: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淌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生产者不仅仅有草,A项错误。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淌,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来回,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行分割,B项正确。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养分级越高,同化量越少,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X)越少,C项错误。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数量的变更呈负反馈调整,D项错误。14.下列叙述违反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B.尽可能削减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C.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答案:D解析:单一种群的生态系统极不稳定,无法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5.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淌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肯定含有叶绿体或线粒体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生物答案:B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是同时进行的,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流淌的载体。能完成A过程的生物不肯定具有叶绿体,能完成B过程的生物能进行呼吸作用,但不肯定具有线粒体。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能进行A过程将CO2转化成有机物的生物是自养生物。16.若将某森林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灰桦,在没有接着人为干预的状况下,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变更的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种更换树种前占比/%更换树种后占比/%0年50年100年150年200年灰桦11005211野生蓝果木303628174红枫405039248山毛榉9209315887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竞争中被渐渐取代C.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 D.更换树种变更了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答案:B解析: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竞争中被山毛榉渐渐取代,B项正确。自然界的资源和生存空间有限,故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S”形增长,C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更换树种未变更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演替的结果还是森林,D项错误。1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织连接成食物网的缘由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养分级B.该食物网中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种间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植食昆虫削减,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削减答案:C解析:食物网形成的缘由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养分级,A项正确。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其中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是种间竞争关系,B项正确。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项错误。若植食昆虫削减,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削减,D项正确。18.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其次养分级的生物有家禽和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特别关键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不能提高相邻两个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农田清除杂草可以调整能量流淌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A解析: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为生产者,处于第一养分级,人和家禽、家畜以农作物为食,处于其次养分级,A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特别关键,其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B项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项正确。农田清除杂草可以调整能量流淌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19.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信息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只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B.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D.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淌、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答案:D解析:信息传递可以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A项错误。信息传递既有双向的,也有单向的,能量流淌是单向的,而物质是循环往复运动的,B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淌、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项正确。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干脆价值C.就地爱护是爱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建立自然爱护区就属于就地爱护D.生物多样性丢失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答案:A解析:生物圈内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干脆价值,B项正确。爱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是就地爱护,即建立自然爱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C项正确。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峻,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更、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丢失、环境污染等,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1.(14分)苜蓿田中害虫(蚜虫类等)和害虫天敌(瓢虫等)的种类均很丰富。下图是5月份喷施农药后,探讨人员绘制的施药组和比照组苜蓿田中蚜虫及其天敌瓢虫种群数量的变更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水平上探讨的问题主要是种群的和空间特征,采纳样方法调查苜蓿田中蚜虫的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2)从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干脆因素考虑,致使比照田蚜虫的数量在7月中下旬变更的主要缘由是。
(3)6月份后施药田蚜虫数量快速增加,反而显著高于比照田,缘由是,所以当苜蓿田中以蚜虫为主要防治对象时应当选用防治,使防治效果长久而稳定。
(4)下图是蚜虫和天敌瓢虫的能量流淌示意图,其中X、Y、Z分别表示养分级中流淌的能量。由图可知Y表示的能量,Z中的能量少于X的缘由是。
答案:(1)数量特征随机取样(2)诞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3)天敌削减生物(4)蚜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蚜虫同化的能量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部分流向分解者解析:(1)种群水平上探讨的问题主要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采纳样方法调查苜蓿田中蚜虫的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2)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干脆因素有诞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结合题干和题图分析可知,致使比照田蚜虫的数量在7月中下旬变更的主要缘由是蚜虫的诞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最终导致蚜虫种群数量削减。(3)6月份后施药田蚜虫数量快速增加,反而显著高于比照田,缘由是其天敌瓢虫受到农药的影响而大量死亡。依据此现象分析可知当苜蓿田中以蚜虫为主要防治对象时,应当选用生物防治,使防治效果长久而稳定。(4)由蚜虫和其天敌瓢虫的能量流淌示意图可知,图中X为蚜虫同化的能量,Y为蚜虫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Z是瓢虫同化的能量,依据能量流淌过程的途径可知,蚜虫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还有一部分流向了分解者,因此能量流淌逐级递减,导致Z中的能量少于X。22.(9分)条件相当的甲、乙两地在山林火灾过后,人们在甲地进行了复植,而乙地被废弃,3年后对甲、乙两地调查统计的结果是甲地植被覆盖率为90%,小型土壤动物有56种,个体数有470个,乙地植被覆盖率为30%,小型土壤动物为13种,个体数为107个。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人类的复植过程可改善环境,加速进程。
(2)对于土壤中的小动物,可用法进行调查。用诱虫器收集小动物时,可依据土壤动物的和的特性来收集。统计土壤小动物的方法有目测估计法和,其中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
(3)乙地经过漫长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不同阶段群落中的植物种群不同,主要是因为对、水分、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等环境资源的需求不同。
(4)在对赤腹松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00hm2的山林,第一次捕获30只并标记,其次次捕获35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甲地赤腹松鼠的种群密度是。
答案:(1)演替(2)取样器取样趋湿避光记名计算法多度(3)变大光照(4)0.7只/hm223.(5分)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3种组成成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甲中图示的(在a~d中选择)处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在a~d中选择)处可以分解为二氧化碳。
(4)除化石燃料燃烧外,还可以通过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1)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3)ca和b(4)动植物的细胞呼吸以及微生物的分解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细菌。甲中图示生物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应为绿色植物,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的途径有化石燃料燃烧,还有动植物的细胞呼吸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4.(8分)下图表示某草场上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更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为小型昆虫且表现为聚集分布,要估算其种群密度常用法,该方法的关键是要做到。
(2)若甲和乙为捕食关系,则是被捕食者;乙种群在T4和T5时的年龄组成分别为。
(3)甲、乙诞生率大于死亡率的时间段分别是。
(4)甲为害虫,防治甲应当在时进行;乙种群种内竞争最激烈的是时。
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2)甲增长型和稳定型(3)T1~T3、T1~T5(4)T2之前T525.(14分)蝗虫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取食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但对甘薯、马铃薯、麻类及田菁等均不取食。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卵孵化为跳蝻(蝗虫的若虫),跳蝻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五次蜕皮,最终完成翅膀的发育,羽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租赁合同的租赁物描述与租赁期限
- 2024年度拆除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合同
- 《铁路通信技术精髓》课件
- 销售技巧系列培训课程课件
- 《铁路车站编组站》课件
- 2024年度企业集体广告宣传合同
- 2024年度电力设计国际标准引进与推广合同
- 2024年度设备购买合同之设备交付与安装
- 2024年度企业质量管理与认证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奶茶店店铺公共设施使用合同
- 数字孪生水利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管理的本质:企业管理的6个关键方法论
- 车辆采购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沥青搅拌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市场需求潜力报告
- 大班绘本阅读《小老鼠的探险日记》教案含反思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3683管理学原理(中级)》考前模拟试卷一
- 第4章 代数式 单元测试卷 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
-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练习题(100道)
- 2025届河北省新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