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葛亮诫子书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理解文章内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诸葛亮是千古良相,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后人眼中,他更是智慧的化身。每当我们提及他,脑海里浮现出的总是拥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但作为父亲的他,对待儿子的教育也会和其他父亲一样,既担心又寄予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诸葛亮的一篇家书《诫子书》,聆听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一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诸葛亮一生功绩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二目标任务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夫(fú)

淫慢(yín)把握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读出语气:可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也可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爱的冷静与智慧;或可用期盼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三目标任务三: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古今异义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一词多义学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非志无以成学(动词,完成、实现)遂成枯落(动词,成为、变为)行君子之行(名词,品行、行为)日月之行(动词,运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去意与日去(动词,失去)太丘舍去(动词,离开)日始出时去人近(动词,距离)✔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成语积累俭以养德: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优良品德。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以表明高尚的志趣。✔理解文意。理解文句,读懂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第二课时一目标任务一: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要“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3.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前提条件,即作者认为只有做到“淡泊”“宁静”,才能使志向明确、坚定,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阐述了“静”“学”“才”“志”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

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从反面阐述“静”。这句话强调了“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危害,强调了“静”的价值。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惜时。时光飞逝,如果不珍惜时间对社会做出贡献,到年老志衰,却还一事无成时后悔就来不及了。6.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目标任务二:品读课文,体会深层内涵材料一: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儒家经典《大学》中就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成为儒家推崇的人生规划,即从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出发,到外在事业的成功,而其中修身是中心。材料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为一个君子必须修身养德,他为什么强调君子要修身养德?中国儒家的先贤大德又是怎样修身养德的?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的发现。(1)“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基础。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诸葛亮把修身放在首要位置,强调要修身养德成为君子。(2)儒家的先贤大德也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孔子、颜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一箪食,一瓢饮”,体现出他们的生活俭朴;“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明颜回淡泊名利。修身养德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是基础,我们要以静来修身养德,屏除心中的各种杂念,不汲汲于富贵,不被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专一,这样才能达到修身养德的目的。①成才要具有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②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宁静淡泊以立志,立志是成才的前提;静心专一以立学,学习是成才的基础;惜时是成才的保障。小结: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静

③淫慢

④险躁根据上面的内容分析,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三目标任务三:联系生活,收获启示观点一:从立志的角度,“非志无以成学”。立志,即树立人生理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有志者,事竟成。青春年少的我们,应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观点二:从学习的角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对处于终身学习时代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区”,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观点三:从惜时的角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后的认识和收获。古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诸葛亮在生命垂危之时,仍对儿子的前程充满担忧和期待,这封家书虽仅仅八十六字,却凝结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最深的关切、最浓的情意!

他充满智慧与理性的嘱托,伴随了诸葛瞻的一生,也希望给在座的各位以启迪结束语:作业布置课外搜集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和经典故事;读一读《隆中对》和《出师表》,了解诸葛亮有哪些事迹,具有哪些精神?板书设计1.《诫子书》中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诫子书》中,作者开篇即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儿子的句子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4..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