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江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戏剧与小说同属文学的支派,但两者的叙事方式存在极大不同。小说大多为叙事体,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描摹讲述一个故事;而戏剧则多为代言体,是剧作家化身为一个个剧中人物,通过人物的声口、行动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剧作家在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或舞台剧剧本时,就需要更换叙事方式。虽只是更换一种叙事方式,但遇到的具体问题却有很多。如原著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按照戏剧的创作,需要将人物的内心外化,确保观众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就能够体会角色内心。而戏剧中若通过画外音或者人物内心独白来展现心理活动,常常被认为是不高级且失败的。当然,若将画外音或内心独白变成戏剧作品的风格化处理,则又另当别论。首先,是否利于转换叙述方式,是判断一本小说是否具备戏剧改编可能性的依据。适合改编的小说,可以通过不同视角的叙述方式呈现大容量的故事、主要事件的起承转合和人物的性格。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屡改屡热,正是因为他的小说几乎都具备这样的特点:天然的戏剧结构、鲜明的人物特征。但话剧《千里江山图》则开了先河,采用叙事体形式,在舞台上呈现了一部“立体”的小说。剧中,小说朗读和戏剧表演有机组合,产生出一种特别的演出效果。其二,新奇的世界观设定,亦是改编的不错选择。疯丢子的网络小说《颤抖吧,ET》讲述了一个外星人流落到中国古代的故事,这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是极为鲜见的。尽管改编后能用的故事情节不多,但对戏剧创作而言,却充满了发挥的空间。原著新奇的设定,使这部作品跃于传统古装题材或科幻题材之上了。其三,好的戏剧核(矛盾与冲突)会成为戏剧情节的发动机。武侠小说《飞刀又见飞刀》,原著小说只有五万字,男女主人公也只出现了三次,但人物关系却充满戏剧性:薛采月与李坏在不知彼此身份的前提下相爱;第二次相遇薛采月却发现与李坏有世仇;第三次则是薛采月因背负家族的荣辱,决心要与李坏决一死战。小说只提供了这一点核心情节,但罗密欧与朱丽叶似的人物关系,使得编剧在此框架下大做文章,因此才有邵氏经典电影和剧版《飞刀又见飞刀》的诞生。小说与戏剧应是互相成就的,传统文学陆续被搬上荧屏银幕,使得文字场域得以延展。影视的播出又带动了读者回归小说原著的阅读。小说以文传道,戏剧度化人心。小说与戏剧同在文学的殿堂里,可以把手言欢。(摘编自《小说与戏剧,可以把手言欢》)材料二:近年来,以《人世间》《三体》等为代表,一批由文学原著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究其改编成功的共性,其一是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其二是在保留文学原著特色的基础上发挥影视艺术的专长。电视剧《人世间》保持了小说原著的现实主义底色,与此同时,编剧王海鸰用她所擅长的家庭伦理剧写法,赋予剧作更加集中的戏剧冲突,使之更符合艺术规律。而《三体》电视剧把原著中一些抽象、想象的描写,都转换成实打实的场景与桥段。还丰富了人物个性和生活细节,这些努力都让它具有了现实主义色彩。未来,要想从文学中进一步开掘资源,使影视改编涌现出更多好作品,需要我们打开视野,将更多题材、类型的文学佳作搬上荧屏银幕,表现世间万象,讲述人生百态。比如,医疗剧不应把医院当做恋爱故事的背景,而是要把目光集中在医疗专业深处,表现专业案例和专业精神。影视改编过程中,创作团队要有独立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要充分尊重编剧二次创作的权利。一些原著粉丝过于强调忠实原著,希望由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能1:1还原人物、情节和氛围场景,这是相当困难的。老版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被大家普遍认为是原汁原味的成功改编。但实际上,它们都没有做到百分百还原。忠于原著是一种方式,打碎重炼是另一种方式。金庸小说的电视剧改编多数采取忠于原著的方式,留下了多部经典;而徐克将金庸《笑傲江湖》改编成电影时,变化之大如同再造了一个武侠世界,同样也赢得了观众喜爱。(摘编自《把更多优秀文学作品搬上荧屏银幕》)材料三:央视一套播出的8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近日收官。这部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剧集的最大亮点,是将意涵隽永的散文文字转化成富有诗意的影像语言。李娟的散文以细腻明亮的笔触讲述自己在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成为许多读者了解新疆的一扇窗。散文不同于小说,没有固定的成长主线或者跌宕起伏的戏剧化情节,所以一般来说影视化难度较大。然而,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以第一人称的讲述方式为影视叙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剧集一开始就通过旁白引出李娟在书中的自序,让剧中渴望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文学青年李文秀与真实世界中的作家李娟形成微妙的映照关系。剧集以写作为贯穿故事的主线,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更是对原著精髓的深刻诠释和致敬。此外,剧中大自然的缤纷色彩与清淡柔和的人物服装如此和谐,搭配出古典的韵味和美感。民族乐器的主题配乐,哈萨克族歌谣的吟唱,与各种自然之声巧妙搭配,渲染出浓郁的氛围感,让观众身临其境,不禁心向往之。好的散文作品往往以优美的语言魅力和深邃的文化意境,触动读者的心灵。而这种思想感染力恰恰是目前影视剧创作最需要的一种特质。《我的阿勒泰》的热播,让创作者意识到好散文也可以讲出好故事、也能改编成好剧集。这为影视和文学的融合之路找到了新的发力点,更为时下高流量的微短剧探索精品化发展打开了新思路。(摘编自《<我的阿勒泰>:剧集里的诗意世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戏剧若通过画外音或者人物内心独白来展现心理活动,都会被认为是不高级且失败的。B.武侠小说《飞刀又见飞刀》跟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关系是相似的。C.老版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被大家普遍认为是成功,原因在于它们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原著。D.散文集《我的阿勒泰》能改编成剧版,在于它有固定的成长主线和起伏的戏剧化情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结构,从三个不同角度论证了小说改编成戏剧应具备的条件。B.材料一举《颤抖吧,ET》的例子,表明新奇的世界观便于创作者进行戏剧改编。C.就因为将想象的场景和桥段转化为真实的,剧版《三体》才具有了现实主义底色。D.剧版《我的阿勒泰》为影视和小说之外的文学融合之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力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话剧《千里江山图》保留小说的叙事方式,使小说朗读和戏剧表演有机组合,是一种创新之举。B.小说《平凡的世界》被搬上荧幕,文字场域得以延展。影视的播出又带动读者回归小说原著阅读。C.在文学作品改编成戏剧时,打碎重炼的方式比忠于原著的方式更容易成就经典,赢得观众喜爱。D.剧版《我的阿勒泰》让观众仿佛置身一幅幅绝美的画卷中,它的播出将可能掀起新疆旅游的热潮。4.小说《祝福》曾被改编成电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曾被改编成昆曲和电影。请从中选择一篇,结合小说原文和材料一,谈谈它能被搬上荧幕或舞台的缘由。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如何“把更多优秀文学作品搬上荧屏银幕”。【答案】1.B2.C3.C4.(1)选择《祝福》。①人物性格突出。祥林嫂是一个勤劳、顺从却饱受封建压迫的底层劳动妇女。②主要事件起承转合俱有。从祥林嫂出逃到鲁镇做工,被抓回家改嫁,夫死子死再到鲁镇,最后沦为乞丐惨死街头。戏剧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③叙述方式便于转换成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利于戏剧创作。(2)选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①人物个性鲜明。林冲之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和山神庙杀敌时的勇猛决绝,凸显人物性格的转变。②情节波澜起伏。从沧州遇旧,买刀寻敌到接管草料场和杀敌山神庙,情节一波三折,具有天然的戏剧结构。③好的戏剧核。林冲与陆虞侯等人的矛盾冲突,成为戏剧情节发展的动力。5.①打开视野,从更多题材、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去深度挖掘;②创作团队需要有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充分尊重编剧二次创作的权利;③艺术上进行创新,对原著精髓进行深刻诠释,找到影视和文学的最佳融合方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都”错,原文是“常常被认为是不高级且失败的。将画外音或内心独白变成戏剧作品的风格化处理,则又另当别论”,原文是“常常”,且还补充了一个“另当别论”,可见不是“都会被认为是不高级且失败的”。C.“原汁原味”错,原文“但实际上,它们都没有做到百分百还原”。D.“有固定的成长主线和起伏的戏剧化情节”错,原文“散文不同于小说,没有固定的成长主线或者跌宕起伏的戏剧化情节”。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就因为将想象的场景和桥段转化为真实的”错误。以偏概全,《三体》具有现实主义底色的原因,还有“丰富了人物的个性侧面和生活细节。”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打碎重炼的方式比忠于原著的方式更容易成就经典,赢得观众喜爱”错,原文没做比较。原文是“忠于原著是一种方式,打碎重炼是另一种方式。金庸小说的电视剧改编多数采取忠于原著的方式,留下了多部经典;而徐克将金庸《笑傲江湖》改编成电影时,变化之大如同再造了一个武侠世界,同样也赢得了观众喜爱”。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1)选择《祝福》。①材料一“适合改编的小说……人物的性格”“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屡改屡热,正是因为他的小说几乎都具备这样的特点:……鲜明的人物特征”。而《祝福》人物性格突出。祥林嫂是一个勤劳、顺从却饱受封建压迫的底层劳动妇女。②材料一“适合改编的小说,可以通过不同视角的叙述方式呈现大容量的故事、主要事件的起承转合”,《祝福》主要事件起承转合俱有。小说开端是祥林嫂出逃到鲁镇做工,发展是被抓回家改嫁,再发展是夫死子死再到鲁镇,最后高潮和结局沦为乞丐惨死街头。戏剧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③材料一“剧作家在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或舞台剧剧本时,就需要更换叙事方式。虽只是更换一种叙事方式,但遇到的具体问题却有很多。如原著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按照戏剧的创作,需要将人物的内心外化,确保观众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就能够体会角色内心”,而《祝福》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便于转换成戏剧作品。(2)选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①材料一“适合改编的小说……人物的性格”“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屡改屡热,正是因为他的小说几乎都具备这样的特点:……鲜明的人物特征”。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物个性鲜明。林冲之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和山神庙杀敌时的勇猛决绝,凸显人物性格的转变。②材料一“适合改编的小说,可以通过不同视角的叙述方式呈现大容量的故事、主要事件的起承转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波澜起伏。从沧州遇旧,买刀寻敌到接管草料场和杀敌山神庙,情节一波三折,具有天然的戏剧结构。③材料一“好的戏剧核(矛盾与冲突)会成为戏剧情节的发动机”,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好的戏剧核。林冲与陆虞侯等人的矛盾冲突,成为戏剧情节发展的动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二“未来,要想从文学中进一步开掘资源,使影视改编涌现出更多好作品,需要我们打开视野,将更多题材、类型的文学佳作搬上荧屏银幕,表现世间万象,讲述人生百态”可知,打开视野,从更多题材、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去深度挖掘;②根据材料二“影视改编过程中,创作团队要有独立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要充分尊重编剧二次创作的权利”可知,创作团队需要有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充分尊重编剧二次创作的权利;③根据材料三“剧集以写作为贯穿故事的主线,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更是对原著精髓的深刻诠释和致敬”可知,艺术上进行创新,对原著精髓进行深刻诠释,找到影视和文学的最佳融合方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烧火工刘慈欣萨沙站在极东岛上看着帆船在海天连线处消失,知道自己被扔在世界尽头了。一个细高的老头,干瘦黝黑,像一段从煤层中挖出来的枯树根,精疲力尽地坐在地上,靠着小矿车车轮,喘息着。“我来找你,我来求你。”“我有什么好求的,一个烧火的,一辈子吃苦受累的命。”老人摆摆手说。“人们说你能让得绝症的人活下去。”“我自己都活不了多久了,老了。”烧火工长叹一声。“你有一本大书,能从里面查出每个人的星星在什么地方,你还能登上天,把出毛病的星星修好。”“你病了?”“我爱的女孩病了,绝症。如果你修好她的星星,我为你做什么都行,我为你去死都行!如果你不答应我,我就死在这岛上,没有她我活不下去。”“这就是爱了?”老烧火工抬头看看萨沙,略带嘲讽地笑着,但似乎对他有了些兴趣。“你不用去死,接我的班吧。”“好,我接您的班。”老烧火工不动声色地看了萨沙一会儿,突然摇着头笑了起来:“呵呵呵,以前来的那些人也都这么说,等我把他们让我修的那些星星修好,他们都走了。”“我不会走的,我会接您的班,我发誓!”烧火工吃力地站起身,捶着腰说:“那就试试吧,我只能每次都试试,我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首先要造火药,用硝、硫磺和炭配制。硝和硫磺都能从矿井中采到,岛上却没有烧木炭的树木,烧火工用鲸骨代替。烧火工干得磨磨蹭蹭漫不经心,萨沙心急如焚,他催烧火工快些,因为在大洋那边遥远的大陆上,在家乡的小镇中,冰儿的病正在一天天加重。“快有什么用,”烧火工指指天空不耐烦地说,“离上弦月出来还有好几天呢,没有上弦月,怎么登天?”这些天烧火工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他的活儿包括采煤、猎鲸和炼鲸油。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烧火,每天的烧火时间是凌晨,这时萨沙都睡得很死,烧火工没带他去过。上弦月终于出现了,细弯的月牙与上方的两颗星星组成了一个银色的笑脸。烧火工说他们必须尽快登天,等月牙盈起来后就不好用了……终于,萨沙伸手可以触到月面了,月面摸上去细腻光滑。“你那个女孩的全名叫什么来着?”烧火工问道,同时翻开了那本大书,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星座,萨沙完全看不懂,但烧火工只扫了两眼,就确定了他们要去的方位。月牙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后,烧火工把那一页的星座模样与周围的对照,然后宣布他们到了。“我们来的不晚,她还活着,星星上落了灰尘,擦擦就行了。”烧火工拿出一块柔软的海绵,老人很细心,还带来一小瓶清水,撒了一些到海绵上,然后递给萨沙。萨沙仔细地擦拭着冰儿的星星,随着灰尘的拭去,星星迅速亮了起来并开始闪烁,萨沙沐浴在她的银光中。“你放心,那女孩的病明天就会好的。”烧火工说着操起了帆桨,“该回去了,还有活儿要干,误了烧火可是大事。”四十天后,终于有一艘帆船经过极东岛,舰长给萨沙捎来了一封信,那是冰儿的信,说她的病在一夜间突然就好了,她盼着他回去。烧火工疲惫地坐在旁边铁锈色的岛岩上,他已经猜到了信的内容,无力地对萨沙挥挥手:“走吧,回去吧,我知道会这样的,以前都这样。”“不,我发过誓,我要接你的班。”萨沙说,小心地把信叠好装起来,“我是个守信的人。”“不不,这和信用没关系,”老烧火工脸上现出神秘的庄重,“你懂得爱。”萨沙留下的当天夜里,烧火工就决定带萨沙去烧火。这天夜里没有月亮,在后半夜微弱的星光下,烧火工和萨沙把两大木桶鲸油搬到小船上,然后扬帆出海。海面上一片黑暗,只能看到浪沫的白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烧火的时间是不同的。每天一定要准时烧火,不要早也不要晚,否则会乱了时令的。”烧火工说。海面上出现了一座黑色的小岛,借着海空的背景,萨沙看出岛的形状是一个弧形,那弧形十分完美,像一口倒扣的大锅,萨沙当然知道这只是一个巨球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不用问了,他知道这就是太阳。他们把两桶油均匀地撒在太阳表面,沉默地站在这熄灭的太阳上,海风中充满了鲸油的味道,远处的海面上,小船上的火炬仍在燃烧,脚下的太阳漆黑一片,像夜的精华。“烧火的时间到了。”烧火工说,带着萨沙走下太阳,登上小船。烧火工从船上取下燃烧的火炬,犹豫了一下,把火炬递给萨沙,萨沙把火炬扔向太阳,火炬在空中翻滚着,火焰在海风中呜呜作响,然后落在那漆黑的表面上,点燃了鲸油,黑色球面上腾起一片蓝色的火焰。天空由漆黑变成瓦蓝,白云变成金色的朝霞,周围的一切在朝阳中清晰起来:大海,还有远处的极东岛。小船划到了安全的距离,烧火工指着初升太阳说:“它升到高空,被那里的强风向西吹,到西边后风小了,太阳就降到海里,被水浸灭了,然后被海下的暗流带向东方,凌晨时到达这里并浮起来,我们再点燃它。这就是烧火工的工作,要有责任心,不能出差错,每天凌晨如果我们不烧火,黑夜就不会结束。”太阳越升越高,世界从黑夜中复苏,海面上有飞鱼腾起,一群雪白的海鸥向日出的地方飞去……萨沙,年轻的烧火工,伸出双手抚弄着阳光。让他最感欣慰的是,这阳光也有冰儿一份。(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萨沙说为救心爱女孩甘愿去死,烧火工的嘲笑表现出对少年到来的厌恶之情。B.因为烧火的工作不需要人帮忙,所以烧火工总是选择在凌晨出去烧火,从不带萨沙。C.烧火工最终答应了帮助萨沙去修星星,是想通过帮助他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心理。D.萨沙发誓会留在岛上,烧火工说“你懂得爱”,可以看出他体会到了萨沙的责任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充满丰富的童话元素和宏大壮美的幻想,惊奇绝妙的创意给读者带来非凡的阅读体验。B.小说后半部分的环境描写,极具画面感和色彩感,整体呈现出一种平静温和,浪漫唯美的特点。C.文中鲸骨、采煤、猎鲸等内容,为后文写老烧火工炼油点燃熄灭的太阳,为世界带来光明埋下伏笔。D.小说结尾处构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作者在厚重的笔调中,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令人深思。8.文中画线部分对烧火工这一形象的刻画生动形象,请结合文本赏析。9.这篇小说主要围绕“爱、承诺、责任”三个主题词展开,请你结合文本分析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些主题的。【答案】6.D7.D8.①外貌描写。“细高”“干瘦黝黑”这些描写,精准细腻地勾勒出老头的外貌特点。②巧妙的比喻。枯树根饱经风霜,却依旧顽强地扎根大地,暗示着烧火工饱经沧桑又坚韧不屈的品质。③神态描写。“精疲力竭”和“喘息”,则形象地表现出他工作的艰辛。④动作描写。“靠”字表现出烧火工精疲力尽的疲惫状态。9.①萨沙为了拯救心爱的女孩愿意舍弃一切,这体现了他对女孩无私的爱。他留下来当烧火工,点燃太阳给世界带去光明,这体现了他的大爱。②萨沙在老烧火工救了自己女友之后,信守承诺留下来,接任烧火工一职,表现出他的守信。③老烧火工在岛上独自承担繁重工作,毫无怨言,体现了他的责任心;萨沙受老烧火工影响,选择留在岛上,接任他的职务,也体现了他的责任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表现出对少年到来的厌恶之情”说法错误。烧火工并无厌恶之情,是他听了很多来求助的人说过类似的话,不是特别相信。B.“因为烧火的工作不需要人帮忙”说法错误。是因为烧火工总是被辜负,丧失了对他人的信任。C.“是想通过帮助他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心理”说法错误。萨沙发誓会接他的班不走,是他的坚定态度让烧火工愿意试一试,文中没有任何信息体现烧火工以此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心理,选项过度解读。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作者在厚重的笔调中,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说法错误。文章开篇萨沙发誓会接他的班不走,最后他守信留了下来,所以结尾不是“出人意料的结尾”。文末很多美好清新的意象,也不是“厚重的笔调”。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赏析人物形象地刻画,主要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角度,还有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描写角度,“细高”“干瘦黝黑”属于外貌描写,突显出老头的外貌特点,干瘦黝黑。“精疲力竭”和“喘息”,是神态描写,形象表现出老头的状态特点,工作辛苦劳累。“靠”字是动作描写,这是他工作完之后身体极为疲惫的表现,只能倚靠着车轮减轻一些疲惫。本句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出烧火工干瘦黝黑,在环境恶劣、与世隔绝的情况下,独自承担繁重工作的形象。修辞角度,“像一段从煤层中挖出来的枯树根”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老头比作枯树根,两者的相似之处是都历经风霜,却扎根大地,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头独守孤岛,历经沧桑却坚持完成艰辛枯燥的工作的坚韧品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我爱的女孩病了,绝症。如果你修好她的星星,我为你做什么都行,我为你去死都行!如果你不答应我,我就死在这岛上,没有她我活不下去”“我不会走的,我会接您的班,我发誓!”可知,起初萨沙承诺接替烧火工工作,表现的是男女情爱。这时候的爱虽然真挚动人,但并不包含对人类的关怀,做出承诺只是为了治好女友的绝症。与老烧火工共同工作的日子,萨沙感受到老烧火工的责任与奉献,潜意识中受到了洗礼,对爱的理解逐步升华。依据“不,我发过誓,我要接你的班”“萨沙,年轻的烧火工,伸出双手抚弄着阳光。让他最感欣慰的是,这阳光也有冰儿一份”可知,最后选择接替烧火工,由一个只想擦亮星星、拯救爱人的人,成为了一个用一生点燃太阳、照亮世界的人,这时候的爱展现了青春的担当,体现了人类关怀。这种奉献牺牲是爱的高级方式。依据“不,我发过誓,我要接你的班”“我是个守信的人”“萨沙留下的当天夜里,烧火工就决定带萨沙去烧火”可知,萨沙当初承诺老烧火工救了自己女友就留下来接替他,当治好了女友,收到来信的时候,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下来,体现了他守信。依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烧火的时间是不同的。每天一定要准时烧火,不要早也不要晚,否则会乱了时令的”“要有责任心,不能出差错,每天凌晨如果我们不烧火,黑夜就不会结束”可知,老烧火工在岛上独自承担繁重工作,毫无怨言,体现了他的责任心;依据“不,我发过誓,我要接你的班”“烧火工从船上取下燃烧的火炬,犹豫了一下,把火炬递给萨沙,萨沙把火炬扔向太阳”“萨沙,年轻的烧火工,伸出双手抚弄着阳光”可知,萨沙受老烧火工影响,选择留在岛上,接任他的职务,也体现了他的责任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陛下所明,实同古义。”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征上疏曰:“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雄,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传祚无穷。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失其道也。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君道>》,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标号涂黑。谏议大夫A魏征对曰B古者C圣哲之主D皆亦E近取F诸身G故能H远体I诸物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壅蔽,意为堵塞蒙蔽,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虑壅蔽”的“壅蔽”意思不同。B.善,认为……好,与《与妻书》中“卒不忍独善其身”的“善”意思不同。C.举,意为生发叛乱,与《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函谷举”的“举”意思不同。D.从,通“纵”,意为放纵,与《谏逐客书》中“遂散六国之从”的“从”意思不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太宗“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观点“实同古义”,含蓄地对其表示了肯定。B.魏征辨析“明君”与“暗君”的区别,列举大量的事实,并从反面说明了明君应如何为政。C.在“草创”与“守成”的问题上,魏征与房玄龄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并说明了自己的理由。D.魏征分析了隋朝快速灭亡的原因,借此提醒太宗应该吸取“君主不应失道”的教训。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2)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失其道也。14.关于帝业“草创”与“守成”的问题,魏征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BDG11.A12.B13.(1)君主圣明的原因,是因为广泛听取意见;昏庸的原因,是因为只听信一方。(2)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各个朝代都相继衰败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帝王失去了为君之道。14.①前朝衰乱,百姓容易归顺拥戴,天授人与,“草创”较易。②夺取天下,容易骄奢淫逸,不顾百姓,导致国家衰败,“守成”更难。【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谏议大夫魏征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就近从自身取得经验教训,所以能够远知其他事物。“谏议大夫魏征“是主语,”对曰”是文言对话的格式,故在B处断开。“古者圣哲之主”,是后面句子的主语,因句式较长,故在D处断开。“近取诸身”与“远体诸物”句式对称,“故”是句首虚词,故在G处断句。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A.“意思不同”错误。都是“堵塞蒙蔽”。句意: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忧虑耳目堵塞。B.正确。认为……好;/完善,保全。句意:太宗认为他的话很好。/最终不忍心独自保全自己。C.正确。生发叛乱;/被攻占。句意:然而一旦国家灭亡。/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D.正确。放纵;/通“纵”,合纵。句意:驱使天下百姓满足自己的私欲。/于是就拆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并从反面说明了明君应如何为政”错。魏征辨析“明君”与“暗君”的区别时,列举了大量事实,不仅从反面说明了暗君偏信导致的恶果,还从正面说明了明君兼听的好处,从而清晰地阐明了明君应如何为政,并非只是从反面说明。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1)“所以”,……的原因;“兼听”,广泛听取意见;“偏信”,只听信一方;“……者,……也”是判断句,翻译为“……是……”。(2)“克”,能够;“鲜”,少;“故”,原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可知,魏征认为“草创”相对容易,因为前朝衰乱,百姓渴望安定,乐于归顺新的君主,是天授人与。②根据“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可知,“守成”更难,是因为君主取得天下后容易骄逸,不顾百姓死活,无休止地征徭役,追求奢侈,从而导致国家衰败。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就如同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却死了。如果要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自身端正而影子弯曲,上面治理好了而下面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损伤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自身的贪欲才酿成灾祸。我每当想到这一点,就不敢放纵取乐。”谏议大夫魏征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就近从自身取得经验教训,所以能够远知其他事物。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征说:“什么叫做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征答道:“君主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从前帝尧、帝舜治理天下,敞开四门,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所以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因此共工、鲧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侯景兴兵作乱,朝廷居然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各路反贼攻城略地,他也不知道。因此君主能够广泛听取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下面的情况也一定能够上传到君主那里。”太宗很赞赏他的话。贞观十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帝王的事业,创业与守业哪个更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必须攻破城池才能使敌人投降,战胜敌人才能使他们归附。这样看来,创业是艰难的。”魏征回答说:“帝王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推翻那昏庸怯懦的君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都会归附,这是上天授命,人为的因素较少,所以创业并不艰难。然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志趣变得骄奢放纵,百姓想要休养生息而徭役却没有休止,百姓穷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务却不停息,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由此开始的。从这方面来说,守业更难。”太宗说:“如今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守业的艰难,应当和诸位大臣谨慎对待。”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征呈上奏疏说:“我观察自古以来承受天命、开创帝业以及继承帝位遵守成法的君主,驾驭英雄,朝南统治天下,都希望自己的德行与天地相配,功劳与日月齐明,子孙世代相传,帝位无穷无尽。但是能够善终的很少,衰亡败落相继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丧失了为君之道。过去在隋朝,统一天下,兵器精良,军力强大,三十多年来,声威远播,四方外族都很敬畏,然而一旦国家灭亡,就全都被他人占有了。他们依仗国家富强,不考虑后患。驱使天下百姓满足自己的私欲,搜刮天下的财物供自己享用,挑选全国的美女,寻求远方的奇珍异宝。进谗言的人一定得到好处,忠诚正直的人却不能保全性命。上下互相蒙蔽,君臣之间的道义隔绝,百姓不能忍受痛苦,全国分崩离析。于是凭着天子的尊贵,却死在普通人手里,子孙灭绝,被天下人耻笑,难道不可悲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宋·欧阳修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①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②上,江淹浦③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④。【注释】①晴碧:指蓝天下的青草。②谢家池: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家的池塘,曾得句“池塘生春草”。③江淹浦:指别离之地,南朝文学家江淹曾作《别赋》。④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上阕不仅点出了时、地、人,还写出了人物的处境、动作和心情。B.“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运用典故,极言内心的离愁别苦。C.该词语言繁复华丽,委婉深沉,与一般描写离别相思之苦的词有所区别。D.开篇咏草而兼写离愁,以写意为主;结尾由景入情,进一步深化离愁之苦。16.王国维称该词为“咏春草绝调”,其中“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更是广为传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5.C16.①一语双关。“千里万里”,从空间展现了草的辽阔,“二月三月”从时间点明了草生长的时令,这两句既写出了春草繁茂,还表现出离别之后相隔千里无尽的离愁。②以乐景衬哀情。这三句描绘出一幅阔大辽远的春草盛景图,但抒发的却是离别之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C.“语言繁复华丽,委婉深沉”错,应为“清新质朴”。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句表达效果(炼句)的能力。“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大意是:放眼远处,辽阔无际,千里万里,时令正是盛春的二月三月间,远行之人啊,你去也,行色匆匆,令我愁苦无穷。“千里万里,二月三月”巧用数量词叠加法,一语双关,承接上文“远连云”空间上的广阔无垠,极其鲜明地展现出春草的绵延无限。“二月三月”将春草生长的具体时间进行具体陈述、准确渲染,突出一个“春”的美好,“二月三月”呼应首句的“春”字,从草生长的时间上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以乐景反衬哀情,展现出春天的无限哀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2)《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描写的景象非常相似。(3)“流水”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用其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思国之安者②.必积其德义③.玉鉴琼田三万顷④.着我扁舟一叶⑤.六朝旧事随流水⑥.但寒烟衰草凝绿(世间行亦乐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鉴”“顷”“着”“衰”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鲁迅日记每则都很短,最长不超过150字,内容最短的只有“无事”两字,真可谓惜字如金。然而,读了《鲁迅日记》就会发现,他对天气的记录是多么认真,这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情。鲁迅不是气象观测员,他是文学大师,简洁、凝练、深刻、犀利是鲁迅文字的一贯风格。即便只是描述气象,他也要___①___,注意言简意赅。鲁迅记录天气的词汇很丰富。日记中许多特殊天气的记载,可作为了解当时气象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透过天气描述也可以窥见鲁迅当日的心情。1913年1月15日他写道:“晨,微雪如絮缀寒柯上,视之极美。”这是鲁迅第一次看到北方的雪,欣喜之情___②___,跃然纸上。然而,人生并不都是光风霁月的,还要经历自然界的___③___与人间的凄风苦雨。1912年11月5日至7日,鲁迅连记了三天的“大风,甚冷”。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鲁迅的日记中很少记录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他把他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深刻、犀利、敏锐和远见,以诗的语言寄寓于自然界的天候,用来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旧文化的腐朽。天气的冷暖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作家对人间悲凉的关注和感悟,可以感受到鲁迅内心世界的风起云涌。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语句存在两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经过一个暑假的练习,她可以完整地跳完一支舞了。B.大勇真够可以的,去体育馆也不知道叫上我!C.现在家里规矩究竟松多了,就是于五妹也算可以。D.他忙进忙出,啥都能干,这个人找得实在可以。【答案】18.①字斟句酌(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反复推敲);②溢于言表(无可名状、无法言说);③严寒酷暑(暴风骤雨)(此处应为名词性短语)。19.(1)成分残缺。修改:前一句加上“根据”(“透过”)或者后一句加上“让、使”;(2)两面对一面。修改:将“悲凉”改成“悲喜”“冷暖”“悲欢”。20.A【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①处下文提到“注意言简意赅”,说明“他也要”后边也用近义成语,可以填:字斟句酌(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深思熟虑:深入地反复地考虑。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反复推敲: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②处,上文语境提到“视之极美”“这是鲁迅第一次看到北方的雪,欣喜之情”,说明空处填对欣喜之情的形容,可以用:溢于言表(无可名状、无法言说)。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无可名状:没法形容。无法言说:很难用语言来表达。③处,结合上文“然而,人生并不都是光风霁月的,还要经历自然界的”分析,空处应该强调自然条件的恶劣,且与后文“凄风苦雨”照应,可以填:严寒酷暑(暴风骤雨)。严寒酷暑:表示环境的恶劣难以适应。暴风骤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1)结构混乱,“天气的冷暖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出现两个主语,第一个主语“天气的冷暖变化”缺少陈述语,可以添加介词掩盖多余的主语,修改为“根据(随着/透过)天气的冷暖变化”;或删掉“的”修改为“天气冷暖变化”,抑或“天气的冷暖变化,让(使/叫/令/让)我们可以体会到……”。(2)不合逻辑,上文用了两面词“冷暖”后文说“悲凉”,两面对一面不搭配,可以把“悲凉”改成对应“冷暖”的两面词,比如修改为“天气的冷暖变化,让我们可以体会到作家对人间悲喜(欢)的关注和感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同词意境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可以”相当于“能够”,指具备能力。A.指具备能力,能够B.表示极力赞扬,形容厉害。C.表示差强人意的肯定,不坏,还好。D.表示极力赞扬,形容厉害。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段时间,“人生,易如反掌”这句台词,在网络上热度颇高。这句外文电视剧的台词,本可直译为“人生超简单的”,翻译却用心地配合剧中角色摊开手掌的动作,将其意译为“人生,易如反掌”。两句台词,含义相同,①。后者更加生动形象,意味深长。汉语博大精深,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②。说到江南,浮现在眼前的,大概率不是地理位置上的长江以南,而是烟雨朦胧、小桥流水;说到塞北,很难不想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提笔挥墨,一笔一画之间,写就的不仅是文字,更是深厚的文化积淀。语言的使用场景、人们的表达习惯总是因时而异、因势而新。当前,网络用语层出不穷,汉语词汇不断迭代更新。由互联网发展衍生而来的“点赞”“二维码”“网红”“脑洞”等词语,已被收录进《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不乏有人担忧汉语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然而,语言的新陈代谢是客观规律。正是在这样的与时俱进中,汉语的实用性得到强化,③,古老的汉语得以始终保持年轻态。“古今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绵延不息的汉语,犹如一颗明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可以跨越时间,与千年前的古人实现情感共鸣,与隔着山水的同袍彼此感同身受,与未来尚未谋面的他们情意相通。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话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21.①韵味却不同/接受度不同;②而且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是文化意境、意韵的载体;③适用的场景更加广泛/使用频率更高。22.①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汉语比作历史长河中明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汉语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②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从空间、时间的角度强调了汉语的独特魅力,句式更加整齐,表达更加流畅有气势。【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由文本“后者更加生动形象,意味深长”可知,语境强调“人生超简单的”“人生,易如反掌”两句话意思相同,但是意境、味道不同,且构成转折关系,因此填写“韵味却不同”“接受度不同”一类句子。第二处,由“不仅”可以推知后文关联词是“而且”;由“说到江南,……写就的不仅是文字,更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可知,汉语的功能除了是交流的工具外,更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体现,因此填写“而且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是文化意境、意韵的载体”一类的句子。第三处,语境强调汉语与时俱进,实用性增强,就会增强汉语的使用频率,适用的地方更多,因此填写“适用的场景更加广泛”“使用频率更高”一类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构成和表达效果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本句是比喻修辞,就需要说出本体、喻体、喻词,本句还使用了排比修辞,就需要结合排比句式分析结构,然后根据比喻、排比修辞本身的效果,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绵延不息的汉语,犹如一颗明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是“绵延不息的汉语”,喻词是“犹如”,喻体是“明星”。“在历史的长河中”写出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作用;“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写出了汉语的作用不可替代。“与千年前的古人实现情感共鸣”“与隔着山水的同袍彼此感同身受”“与未来尚未谋面的他们情意相通”三个句子句式相同,都是“与()的()+动词+四字词组”;内容相关,“与千年前的古人”“与未来尚未谋面的他们”说明汉语在时间方面的作用,“与隔着山水的同袍”写出汉语在空间上的作用,句式整齐,有韵律美和节奏感,且增强了文句的气势。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老一辈的人常说,不要玩物丧志;而当下,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玩物不一定丧志,玩物甚至可以养志。某校准备组织召开中学生读书沙龙,你被邀请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玩物也能养志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很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玩物也能养志》。在科技发展,传统与现代大碰撞的年代,新思想新潮流不断涌现。有人因玩物而丧志,有人因玩物而成为行家。因此,我认为玩物丧志还是玩物养志,关键看你玩的是什么物。玩物丧志者,仍然存在。古人所以说玩物丧志,是因他们将志的定义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确有人在好时光里,醉心于某些“副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因此也就出现了玩物丧志的说法。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后唐庄宗李存勖不仅玩物丧志,而且还丧身误国,以此他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於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可见,“玩物”的危害还真不小。那么,玩物何以养志?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确定了志向,而且这个志向是正当行业,并把它玩出了兴趣,玩出了专业素养,成为某一行业的领军人物,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韩国一少年喜吃方便面,于是他从各地订方便面并进行研究,最终研制出创新的美味方便面而被名校录取。因此,我认为,这样的“玩物”玩得高雅,助志长志,对人生成长大有帮助。而不是痴迷网络游戏类的东西而荒废了学业事业,乃至人生。玩物养志,物与志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