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煌联盟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辉煌联盟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辉煌联盟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辉煌联盟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辉煌联盟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吉林省辉煌联盟九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202011040939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0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DNA聚合酶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中约2/3体液存在①④⑥中

B.图中⑤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⑥

C.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是指⑦

D.①④⑥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

3.下列关于实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用到的材料有HC1、NaOH、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等,其中生物材料可以使用

肝脏匀浆、马铃薯匀浆或蛋清稀释液等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向试剂中滴加的HC1和NaOH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每组的PH变化

D.为了遵守单因子变量原则,每次滴加HC1(或NaOH)的量和浓度应相同

4.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值略有下降

B.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

C.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是因为人体稳态不会

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5.如图为人体内体液物质循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B.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②

C.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②中

D.②是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6.如图是血液流经某一组织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是胰岛细胞,饭后一小时,b处胰岛素的含量高于a处

B.若A是肺泡细胞,呼吸急促时,b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a处

C.若A是肝脏细胞,饥饿时,b处葡萄糖的含量高于a处

D.若A是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时,b处乳酸的含量高于a处

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8.图示为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现小:师叫

1

本冷色*

员”--------「一肤I

A.图示中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B.寒冷刺激可导致皮肤血流量降低,骨路肌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

C.激素c能加速机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与常温相比,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增多而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9.Y-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cr通道开放,使cr大量进入突触后膜。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C1-进入突触后膜可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渗透压上升

B.若人体免疫系统破坏丫-氨基丁酸受体则会引起过敏反应

C.神经递质、甲状腺激素、以及胰蛋白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D.丫-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10.如图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在①与②之间单向传递

B.①②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作用于神经元

C.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D.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11.某人的大脑皮层的S语言区受到损伤,患者()

A.可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

B.可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

C.可看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

D.可看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说话,自己不会说话,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

12.如图为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12

Z\/

10A...........t…0…

0.11-

°BfM/b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的变化

B.AB段相关激素的分泌量均逐渐减少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肝糖原的分解可使CD段逐渐上升

1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C.同一人体内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中的DNA相同RNA不同

D.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缩短

14.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浆中

15.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血压升高,原因是()

A.血管弹性增强B.血管管径变小C.心跳速率加快D.血液总量增加

16.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动作电位

E

-

S

»Q2电位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钠离子内流

B.轴突膜处于④和⑤状态时钾离子外流

C.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

D.a兴奋释放递质的方式是胞吞,不消耗能量

17.下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

B.a、b、c均靠体液传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

C.激素c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

D.器官丙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的作用为协同作用

18.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HIV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机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

D.HIV主要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

1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B.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C.生长素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D.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20.如图1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影响示意图,图2表示某横放植物根的生长情况,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2所示植物的根竖直放置,则图1所示的含义不再适用

B.当b侧生长素浓度为C点所对应的浓度时,b侧细胞仍能伸长生长

C.由图可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

D.若a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E点,则b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于EC段

21.制备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侧,如图1.一段时间后,

测量其弯曲度a,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H/V•'»/

/III,II77■■_1/

t/■*),j/

岸・

_0I|IifII/II/1•y.

I*~1•,■第010013990X0.)0

■l・,

A.胚芽鞘向生长素含量高的-侧弯曲

B.生长素浓度为0.30mg/L时,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C.该实验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D.琼脂块中生长素运输到切去尖端胚芽鞘的方式是扩散

22.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

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如图,其中图2表示的是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下列有关下图

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看出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由图1可知0.5g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会抑制月季生根

C.若激素类似物甲是生长素类似物,由图2可知Z浓度一定高于丫浓度

D.若激素类似物甲是生长素类似物,由图2可知X浓度一定高于Z浓度和丫浓度

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低浓度的2,4-D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

24.为研究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小麦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

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

侧光照射其根部(如图所示),测得根的弯曲角度a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所示。据此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外源生长素(mg・LDNPA(jimobL1)

处理方式

00.0010.010.13

测定指标

弯曲角度a(°)3740313216

生长速率(mm/天)151713118

A.根背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向光一侧

B.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C.生长素对小麦根生长的作用不具有两重性

D.一定浓度的NPA溶液可以影响实验中生长素的分布

2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比率都为1:1

B.种群内的个体都能互配繁殖

C.种群在理想环境下呈“S”形曲线增长

D.种群的老龄个体比例过大,预示种群密度将下降

26.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

长(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曲线所代表的种群增长过程中无生存斗争存在

B.假设甲种群第一年数量是No,种群数量下一年总是前一年的1.7倍,则第5年种群数量是

Nol.75

C.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最大

D.种群数量越高,该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27.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并计算出了其入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入

值6表示该种群数最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前4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B.第4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C.第13年该种群的数量要比第10年的少

D.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增长速率为0

28.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J”型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是“J”型增长

29.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属于种群数量特征

B.四大家鱼在水域中的分布状况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D.人口的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30.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

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

D.u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31.经调查,珠江西段蝮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会随种群数量增加而逐渐上升,但达到最快增长速率后,

却随种群数量的继续增加而逐渐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种群增长速率相等时,种内斗争程度相同

B.种群增长速率增加时,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反之,为衰退型

C.若环境条件稳定,该种群的K值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不易被再捕则估算值偏低

32.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ib—ci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人b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为,

B.蘑菇可进行丁过程

C.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D.图中的甲表示b同化的能量,乙表示用于b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呼吸作用类型主要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D.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是绿色植物

34.如图是毛白杨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毛白杨树同r一叵

化的总能量为N,方框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no―0—(THE

A.B=C+D*LL

B.从毛白杨树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

C.B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3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具有捕食关系两个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一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实例

D.若两种群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3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所有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与能量均为金字塔形

C.利用黑光灯发出的物理信息可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随着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增强

37.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

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在图1中,

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

B.图1中能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只有2,4,5

C.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D.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3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D.为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向生态系统中大量输入外来物种

39.我国位于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也是野生动植物生存栖息的乐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C.将其他地区的珍稀动物迁入该区域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D.若该区域发生了严重的地震灾害,则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

4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不发生进化

D.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1.0分)

41.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如图1、图2、图3所示(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

图1图2图3

(1)图1中,寒冷环境下激素(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促进机体新陈

代谢,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通过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香肠、腊肉是四川过年必备的一道“硬菜”,但口味太咸容易导致升高,促使下丘

脑分泌增加,尿量减少。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如图2的B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

的变化情况是,且信号单向传递。

(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3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

图中①由_____产生的抗体丫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

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抗体丫2直接作用于胰

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③所示的抗体丫3与结合,使胰

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

疗的是o有一种青少年型(II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

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3中的。

(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

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

42.茉莉酸简称JA,是一种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植物激素。科研人员为研究茉莉酸在番茄

成熟过程中,对番茄红素生成和积累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请回答问题:

(1)茉莉酸是植物体内产生,对生命活动起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为了研究外源JA在番茄红素合成中的作用,选用野生型番茄、JA合成缺失突变体1、2,

设计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采收绿熟期的野生型番茄果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外源JA处理,每个浓度均在Id、

4d、7d、15d取样,立即用液氮速冻,检测番茄红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用浓度为0.5(JM外源JA处理野生型番茄、JA合成缺失突变体1、2的果实,在Id、

4d、7d、15d取样,立即用液氮速冻,检测番茄红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

W

IS:O-ls«

J6us

?.

66wno

F

31M

)M

番)

番H

茄W

红:

生20:

成10

■成

47

外源茉荷酸处理后天数(天外源荣蔚被处理后天数(天

图1图2

-

f

tt

«

茉莉陵处理后取释检濯时何(天)

图3

①本实验中选择JA合成缺失突变体的原因是o果实取样后用液氮速冻的目的是o

②由图1可知,对野生型番茄红素积累起促进作用的外源茉莉酸浓度范围是JJM;由图2可知,

外源茉莉酸对突变体1、2的作用效果为。

(3)科研人员继续研究外源茉莉酸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茉莉

酸是通过来促进果实积累番茄红素,并推测该过程依赖于乙烯受体。

(4)科研人员为证明上述推测,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设计并写出预期结果:

处理检测

实验组乙烯受体缺失突变体+外源茉莉酸

①乙烯的生成量

对照组1—

②蕃茄红素的积累量

对照组2野生型

预期结果:.

43.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图甲为某城市人工湖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相关

问题。

<

*

浮游植物7乙浮游驾

水生植物一►螺螂一

(1)人工湖生态系统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图乙为对

该人工湖中不同面积样方中物种丰富度调查的结果,你认为调查该人工湖中物种丰富度时,应

选取的样方面积最佳为图乙中。

(2)图甲中鲤鱼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直接决定鲤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该鲤鱼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该种群的。若鲤鱼大量减少,则短期内

野鸭的数量将会。

44.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其能量流动过程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图1中的生物构成了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种。

(2)图1中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o

(3)图2中,甲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是,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是(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的同化实现的。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45.2016年12月,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的研究团队向外界公布了一项名为“NSI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

的技术问世。该技术就是用基因敲除技术让小白鼠失去免疫能力。这种失去免疫能力的小鼠,

可以在诸多方面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帮助。请回答: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等组成的,其功能是0

(2)该“免疫缺陷小鼠”是通过敲除免疫基因来实现的。去掉免疫基因的目的就是让小鼠体内

不能产生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等特异性免疫细胞,从而失去

特异性免疫能力。

(3)利用“免疫缺陷小鼠”构建人源化小鼠肿瘤模型,也就是让小鼠体内长出与肿瘤患者一样

的肿瘤,然后评估各类药物的疗效。现有多只带有某癌症患者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抗肿瘤药

物X和药物丫等实验所需的材料,请完善下列方案为癌症患者筛选出疗效更强的抗肿瘤药物。

①将带有等量肿瘤细胞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给甲组鼠定期注射适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肿瘤药物X,给乙组鼠定期注射,

给丙组鼠定期注射作对照。

③将三组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用相同的食物和饮水饲养一段时间,检测和评估三组鼠

体内肿瘤细胞的数量。

如果肿瘤细胞数量关系为,则说明抗肿瘤药物X和抗肿瘤药物丫对该患

者的治疗都有效,且抗肿瘤药物X的疗效更显著。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①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①正确;

②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不是内环境的组分,氧气和葡萄糖是内环境的组分,②错误;

③葡萄糖、二氧化碳和胰岛素是内环境的组分,③正确;

④D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分,氨基酸、激素是内环境组分,④错误。

故选:A»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

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中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

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02、水分、尿素等。

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解题的关键是对内环境中的成分要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分为营养物质、

调节物质、代谢废物,结合各自的作用进行识记。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A.人体中约1/3体液存在①淋巴、④血浆、⑥组织液中,A错误:

B.图中⑤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⑥组织液和④血浆,B错误;

C.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是指⑥组织液,C错误;

D.④⑥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解:A、实验用到的材料有HC1、NaOH、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等,其中生物材料可以

使用肝脏匀浆、马铃薯匀浆或蛋清稀释液等,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实验材料,B错误;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每组的PH变化,C正确;

D、为了遵守单因子变量原则,每次滴加HC1(或NaOH)的量和浓度相同,D正确。

故选:B„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Ch/H2co3、Na2HP04/NaH2Po.其

作用是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

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

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是新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探究实验活动,旨在使学生能通过比

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4.答案:C

解析:解:A、剧烈运动中,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A正确:

B、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温度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B正确;

C、人体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时,人体通过调节,内环境仍然保

持稳定,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大时,超出了调节能力,稳态遭到破坏,代谢会发生紊乱,C错误;

D、佝偻病是由于缺钙造成的,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

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以高原反应为素材,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

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

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5.答案:B

解析:解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分析题图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

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题图可知,内环境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

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进入淋巴,然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由此可

以判断,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④是淋巴,组织细胞能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③是细胞内液。

解析:

A.由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A错误;

B.②组织液与①血浆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

C.神经递质可以存在突触小泡中,也可以存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C错误;

D.②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细胞呼吸过程及二氧化

碳等物质的运输方式,血浆PH的调节过程,结合图中箭头的方向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

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A.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随血液从a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b处胰岛素

的含量高于a处,A正确;

B.呼吸急促时,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浆进入肺泡,所以a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b

处,B错误;

C.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b处血糖浓度

较a处高,C正确;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断进入血浆,所以b处乳酸的含量高于a处,D正确。

故选Bo

7.答案:B

解析:解: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错误;

B、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正确;

C、反射完成的两个条件:反射弧和一定强度的刺激,C错误;

D、反射是生理过程,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它们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D错误。

故选: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本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A正

确;

B、寒冷剌激可导致皮肤血流量降低,骨路肌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以减少散热,增加产热,B正确;

C、图中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其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

D、人体体温保持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与常温相比,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增多而

皮肤的散热量也增加,D错误。

故选:D。

据图分析: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抗利尿激

素。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

应用。

9.答案:A

解析:解:A、C1-进入突触后膜可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渗透压上升,A正确;

B、若人体免疫系统破坏上氨基丁酸受体则会引起自身免疫病,B错误;

C、胰蛋白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丫-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不会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错误。

故选:Ao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

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

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

质的释放是一个耗能过程。

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解:A、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①与②之间有突触,故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

B、①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B错误;

C、胃泌素是一种激素,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错误;

D、图中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Ao

图示为胃酸分泌调节过程,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参与,也有胃泌素参与,所以

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在突触上,电信号不能进

行传递,因此需转变成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到达突触后膜后又转变成电信号。激素调节和神经调

节相比,激素调节的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

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

次的考查。

11.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

的症状。

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WK: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看懂文字,自己也

会讲话;s区:不能讲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但能发出声音;V区:不能认识词义,但是看得

到;H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能听到别人的发音,就是不懂其含义。某人运动性语言中枢受到

损伤,即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故自己不会说话,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但由于V区和H区

正常,故可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综上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12.答案:B

解析:解:A、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大约为0.8〜1.2g/L,A正确;

B、AB段血糖浓度逐渐升高,则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逐渐减少,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B错误;

C、葡萄糖被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等均会使血糖浓度下降,C正确;

D、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上升,D正确。

故选:Bo

1、胰岛素由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以及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2、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为葡萄糖以及促进非糖物质转

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糖原可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

须先分解为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再转变为肝糖原或合成葡萄糖。

13.答案:A

解析: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A错误;T细胞受抗

原刺激后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加强免疫作用,B正确;同一人体内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均

来自受精卵的增殖和分化,两者的DNA相同RNA不同,C正确;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缩

短免疫感应阶段,D正确。故选A。

14.答案:B

解析:解:A、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它们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的是B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的是T细胞,A正确;

B、人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人体全部的基因,因此人体细胞中

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但该基因只在细胞4表达,B错误;

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2(T细胞)、细胞3(B细胞),②、③过程中都涉及细胞识

别,因此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正确;

D、物质a为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抗体,D正确。

故选:B。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其中细胞

1为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为效应B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

质a为抗体。

2、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

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本题结合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

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

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答案:C

解析:解: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心跳速率加快,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故选:C«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

缩压,也称为“高压”。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

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本题考查血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产生和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膜电位为0,是由于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

形成,A正确;

B.轴突膜处于④和⑤状态时,是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此过程中,钾离子外流,B正确;

C.兴奋传导到a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所以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

转变,C正确;

D.a兴奋释放递质的方式是胞吞,胞吐过程利用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D。

17.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

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由图可知,甲是垂体,分泌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乙是甲状腺,分泌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丙是

下丘脑,分泌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A.由分析可知,甲是垂体,除分泌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抗利尿激

素由下丘脑合成,A错误;

B.a、b、c均靠体液传输,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B错误;

C.激素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对器官甲垂体和器官丙下丘脑均有抑制作用,C正确;

D.器官甲垂体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为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Co

18.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艾滋病的病因和危害等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

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能逆转录形成病毒DNA并整合到

染色体的DNA上,并能随寄主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且不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大量的

T淋巴细胞的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相继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

A.艾滋病是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

B.艾滋病人群的T细胞受到HIV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几乎丧失了一切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乘虚而

入,患恶性肿瘤的机率比健康人相比概率要高,B错误;

C.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C正确;

D.HIV主要感染人体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D错误。

故选Co

19.答案:B

解析:解:A、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疏花蔬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A正确;

B、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