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课时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课时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课时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课时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分板块划主题第一单元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阶段特征】阶段特征理解远古时代中华文明起源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各具特色,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夏、商、西周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春秋战国社会变动与转型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诸侯纷争,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华夏族壮大,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各地区的发展与联系,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课时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目标引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3.通过了解夏、商、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认识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4.知道商、西周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5.了解夏、商、西周时期华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概念拓展】1.多元一体:费孝通发表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书,首先提出“多元一体”概念。2004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后,“多元一体”成为对中华文明形成历程的标准叙述,逐渐被学界广泛使用。虽然尚无对此概念的专门讨论,但因其内涵简单明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未产生过歧义,即各地区及其多样文化传统为“多元”,各地区互动形成的文化共同体为“一体”。2.文献史料:主要是指保存下来的文字记录、文字材料,包括史书、档案和文书、地方史志、报刊、碑铭、简牍、族谱、契约、账簿等。甲骨文和青铜铭文属于较早的文献史料,而它们的载体——甲骨和青铜器,则属于实物史料。3.早期国家: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早期国家”的概念。学者对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达成了一些共识:在形态演进上存在邦国、王国和帝国三个阶段。夏、商、周属于王国阶段,秦代以后进入帝国时期。王国之前如何称呼,存在争议,但基本上都认为龙山时代晚期已进入了国家形态,其中的“陶寺模式”与夏、商、周三代一脉相承。4.“家国同构”: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是宗法社会的特征。【知识体系】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时间文化遗址分布区域基本特征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2.夏、商、西周——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时期角度夏商西周政治(1)机构: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2)管理:建立世袭制。聚族而居,对地方实行直接或间接统治(1)机构: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和分掌内外服事务的官吏。(2)管理:实行内外服制(1)机构:周天子下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其下还有各类官吏,分管各项具体事务。(2)管理: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经济(1)农业:使用木石农具;使用犁耕。(2)商业:使用贝币(1)农业:实行井田制,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2)手工业:青铜铸造业发达。(3)商业:商朝出现商人,使用贝币,出现铜铸币。“工商食官”,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商周时期出现了商业契约。西周时出现关税文化(1)成就:文字(甲骨文、青铜铭文);宗教信仰(祭祀);历法(《夏小正》);礼乐文化。(2)影响:中原华夏文化向四周辐射,推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情境探究】视角1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材料(2016·江苏高考·T24C)(节选)20世纪初,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从王国维最先揭破这一道理之后,不少人相信“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结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能。——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思考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提示:新方法:文献史料与考古(实物)史料相结合;甲骨文的破译和运用。意义:弥补了夏史研究中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以往夏史研究中的错误;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视角2文献史料与“禅让说”材料一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发现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其中明确记述了“舜囚尧,(舜)复偃塞丹朱(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也”,对尧舜禅让仁德、取民心赢天下只字未提,只谈到舜使用暴力篡夺君位。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州的《郭店楚简》,成书年代为战国中期。其中称道尧舜禅让,“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己)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史记·五帝本纪》【思考2】(1)举例说明材料一、材料二所使用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比较史料内容的异同。(2)分析“禅让说”成为社会主流说法的原因。提示:(1)分类1:出土文献:《郭店楚简》;传世文献:《竹书纪年》《史记》。(回答《竹书纪年》为出土文献亦可)分类2:简牍史料:《郭店楚简》;史书:《竹书纪年》《史记》(回答《竹书纪年》为简牍史料亦可)异同:以上史料都记载了舜继承了尧的首领地位。《郭店楚简》《史记》认为尧舜权力更替体现了以天下利益为重、选贤举能的禅让制。《竹书纪年》认为尧舜之间不存在禅让,而是权力争夺。(2)禅让说体现原始社会后期部落民主传统,更符合历史实际。禅让说符合儒家厚古薄今和民本的价值取向,随着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禅让说成为主流说法。禅让说宣传正面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容易为社会接受。视角3中国早期国家城市特征材料(2020·全国Ⅲ卷·T41)(节选)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思考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时期都城的特点。提示: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视角4中国早期国家的行政管理材料中国古代公文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殷商甲骨卜辞中已有“令”“告”“册”等公文雏形,西周出现“命”“诰”“誓”等王命文书,分别用于授官赐爵、发布政令或训诫臣僚、征伐誓师等重要活动。但总起来看,这一时期的公文文种及数量还很有限,较为系统的行文关系尚未形成。——摘编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思考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文书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提示:特点:主要是王命文书;种类、数量有限;没有形成体系。成因:分封制的实行;周王与诸侯关系较为松散,诸侯有一定的地方自治权。【高考指向】考点维度考点辑要江苏考情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2023年湖北选择考·T1·原始农业的产生1.命题方向:(1)江苏新高考尚无涉及本课时的独立考查内容。(2)全国范围内考查“中华文明起源”的内容增多。(3)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备考攻略:(1)必备知识的考查需要体现人文社科领域的新研究、新认识和新成果。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是当下的考古热点。(2)先秦时期社会各领域的转型发展,依旧是江苏新高考的备考重点山东等级考·T1·私有财产的产生湖南选择考·T1·中华文明的源头浙江1月选考·T1·良渚文化2022年海南等级考·T1·居住环境2021年辽宁选择考·T1·原始文化遗存福建选择考·T1·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双重证据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T24·新石器时代晚期贫富分化早期国家的发展及其特征2022年浙江1月选考·T1·早期国家的特征全国乙卷·T24·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2021年广东选择考·T1·青铜制造浙江1月选考·T1·分封制浙江6月选考·T1·早期国家的特征【典题悟意】(2022·全国乙卷·T24)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解题思维】明立意本题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共同塑造了早期华夏文明的历史视角,以商和西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分布为切入点,意在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排选项定答案商、西周青铜器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而铸造青铜器必然需要获取铜矿资源。图中标示了商、西周时期长江流域的重要铜矿,反映了北方政治中心区与南方矿产资源提供地联系的加强,故正确选项为C【真题体验】知识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2023·湖南选择考·T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考古发掘反映了出现原始农业、手工业、定居生活和祭祀活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因此长江流域的古城遗址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B正确;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而城市不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排除A;“已摆脱”说法绝对,排除C;该遗址出现阶级分化,表明即将进入阶级社会,排除D。2.(2021·辽宁选择考·T1)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解析】选C。据图片可知,双钱结藤编残件既体现了编织过程中的结绳技能,又体现出作为艺术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故选C;民族认同是指该民族人民对自己民族特有文化风俗的认同,材料既看不出历史传承又无法体现民族认同,排除A;仅凭双钱结藤编残件无法证实当时社会组织情况,排除B;等级秩序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知识点二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3.(2023·山东等级考·T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解析】选C。私有财产伴随着贫富分化、阶级分化等现象出现,“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此时已出现私有财产,故选C;“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仅能说明已经使用陶器,排除A;“多人合葬墓”也可能是氏族集体墓葬或生活区域,无法确认其是否为私有财产,排除B;“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仅能说明出现了带有图案和纹样的陶器,排除D。4.(2023·全国新课标卷·T24)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解析】选C。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出现,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故选C;A说法过于笼统,故A错误;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产生,当时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尚未出现贫富分化,排除B;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排除D。5.(2021·福建选择考·T1)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解析】选D。历史研究注重多重证据,尤其是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的互证。材料强调了在先秦文献记载的基础上加强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体现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互补的必要性,故D正确。“夏墟”的存在与否仍在探索,先秦文献的可靠性尚待考古实践的证明,故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考古实践是否出土古文字材料,故B错误;材料不是突出考古发掘,而是强调在先秦文献基础上的考古实践,故C错误。知识点三早期国家的发展及其特征6.(2023·广东选择考·T1)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西周豆闭簋铭文属于一手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说明当时周王可以干预地方诸侯国的内政,故选D项;诸侯国君朝觐天子是地方诸侯本来的义务,不属于地方诸侯国的内政,排除A项;“协助诸侯国君”说明周王派遣的官员只能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