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C/13/wKhkGWbFPEyASj_CAAF86bwrIAM452.jpg)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C/13/wKhkGWbFPEyASj_CAAF86bwrIAM4522.jpg)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C/13/wKhkGWbFPEyASj_CAAF86bwrIAM4523.jpg)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C/13/wKhkGWbFPEyASj_CAAF86bwrIAM4524.jpg)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C/13/wKhkGWbFPEyASj_CAAF86bwrIAM45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是小华同学测量身边物体记录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一本新华字典的厚度约3.5mm
B.人正常呼吸的频率为1.2Hz
C.人步行速度约为5km/h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50℃
2.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
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
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划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
的过程分别是
Jr
A.提出猜想和进行实验
B.提出猜想和总结结论
C.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D.提出问题和总结结论
3.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板桥前一声怒吼,吓死了夏侯杰.这一声怒吼,从物理学上讲是指声音的
A.频率高
B.响度大
C.音色好
D.速度快
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5.“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投影仪射到屏
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手影--平面镜成像
B.摄影-一凸透镜成像
C.投影--小孔成像
D.倒影-一光的折射
6.田径运动中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关于我校秋季运动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径赛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B.田赛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C.我校运动会中跳绳属于田赛
D.田赛成绩可以用“秒”作为单位
7.晚上,小明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
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一
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8.共享单车已经进驻泰兴,这极大地便利了我市市民的出行.使用者只需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
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共享单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牌上的二维码本身发光
B.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吸收白光,黑色部分反射光
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9.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一辆
卡车行驶在大桥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以该卡车为参照物,卡车司机是静止的;
②以后面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该卡车一定是静止的.
③以桥上标志牌为参照物,卡车司机是运动的;
④以卡车司机为参照物,桥上的标志牌是静止的.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10.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
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I).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变成液体的
B.冬天雪后常常在雪地里撒盐,是因为撒盐后降低了雪的熔点,使雪尽快熔化
C.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D.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红光,从而遥控电视机
12.如图是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哪种做法光屏上一定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A.透镜不动,光屏与物体的位置对调
B.光屏和物体不动,适当移动透镜到某一位置
C.透镜不动,物体离透镜远些,光屏离透镜近些
D.透镜不动,物体和光屏都离透镜远些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3.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
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
14.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
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_____(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保持不变”),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可得
结论:
15.如图中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一,被测铅笔的长度为—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4mins.
ffiZ.
16.(1)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醛,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进行推、拉活塞操作,同时观察筒内乙醛变
化.当沿图(a)所示方向对活塞进行操作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内出现了液态乙醛,此现象说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如图(b)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
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3)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c)甲
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若在整个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如图(c)乙),则光屏上将会出现红色和______色.
(4)用纸锅也能将水烧开.如图(d)所示,盛放一定量的水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
但纸锅并没有被点着.这是因为水加热到沸点后,水的温度(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水持续沸腾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盛水的纸锅的温度—(选填“低于”
或“高于”)纸的着火点而不会燃烧.
17.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高2外宽1肛小明身高1.6%站立于镜子正前方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人距离为
〃?,像高一如当他沿着与镜面平行方向水平移动加后,他在镜中的像会(消失/
依然存在),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变大/不变/变小).
18.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计时s后小车开始运动;1s至5s小车做运动,速度是一m/s.
'必呼_______
10.0::::::::::;Z
一二一二二二二-二**二**~二"7一Z—丁—
5.。111
oI234561/«
19.在探究固体熔化特点实验中,我们用如图实验装置给蔡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图中实验装
备所需测量仪器、;如图是某同学根据此实验绘制的温度和时间的图像,已知当地的气压为一个
标准大气压,蔡的熔点是80.5℃,标准大气压下沸点218℃,请问BC段的温度是一℃,DE段的温度是
20.列车以4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它完全通过长1600m铁路桥,共花时50s,则该列车长度为_m,该
列车全部在铁路桥上运行的时间为一s.
21.如图所示,在圆柱状的玻璃水杯后面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可观察到小泥娃的像,因为圆柱形水杯装
有水的部分具有的特征.将泥娃逐渐向水杯靠近的过程中,所看到泥娃像的高度将(填“不变”
或“改变”),像的粗细程度将(填“不变”或“改变”).
三、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共46分.解答23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
22.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
反射所成的像ABI
()
A
23.透镜左侧有一点光源S发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在右侧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通过光路作图
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
F
24.如图是近视眼矫正原理图,请在实线框内填上合适的透镜的符号.
25.(1)如图为某交通标志牌,40的含义为:.
(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20min,则车速应为多少—?小明爸爸超速了吗一?
26.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899999999......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一,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小于/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
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和小红分别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
原因可能是①②.
27.小明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E和F连接起来,可绕0N折转.
(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NF与平面
镜」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一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小明接下来的做法是.
(3)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反射现象中,反射
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8.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
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
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纸锥编号下落高度h/m扇形纸片半径r/cm剪掉的扇形圆心角9/°纸锥锥角a/。下落时间t/s
11.9109081.92.20
21.91013571.11.84
31.959081.92.20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正确的是一(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纸锥下落快慢与半径一,与锥角(选填“有关”、“无关”).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
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4号纸锥先到地面B.5号纸锥先到地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4)本实验运用了—的研究方法.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和小丽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分度值1mm)、
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
(1)选择相同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3)为了检验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在B棋子处放置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无像,则平面镜
所成的像为一(实/虚)像.
(4)小明在实验时,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
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
(5)小丽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小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一定等于物到
平面镜的距离.小丽的结论对吗?一,理由:.
物距u(cm)10.0015.2020.00
像距v(cm)10.0315.2320.00
3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203040S060an
(1)小兰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高度使
像呈在光屏的中央,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cm,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选填“靠近凸透
镜的方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直到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所成像的特点是实像(请
把像的性质写全面).
(2)小兰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选填“会”或“不会”)在光屏上成指尖的像.小
兰将蜡烛放在1倍焦距内,要想观察到像,眼睛应在侧(选填“蜡烛”、“光屏”).
(3)小兰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
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烛焰的像变得清晰,像的大小将变.
(4)如果要估测题(1)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足够(选填“远”、“近”),此时
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运用这种方法测出来的焦距与实际相比(偏大'等于'偏小).
(5)小兰根据如图甲知道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于焦点,爱动脑的小兰突然想
到:如果象如图乙一样,把可看做点光源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
后,折射光线是否与主光轴平行?于是他按照如图乙进行实验,将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左侧,看到了一个与透镜
大小相同的光斑.据此小华得出结论: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小华兴奋地将实验过程和结论汇报给老师,老师却说这样实验不能得到结论,实验还需要改进.请你说出不
能得到结论的理由以及改进措施.理由:;改进措施:.
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是小华同学测量身边物体记录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一本新华字典的厚度约3.5mm
B.人正常呼吸的频率为1.2Hz
C.人步行速度约为5km/h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50℃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
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详解】A.中学生四指并拢的宽度约为5cm,一本新华字典的厚度略小于此,在3.5cm=35mm左右,故A不
符合实际.
B.平静状态下,人Imin呼吸25次左右,平均一次的时间在2、3s左右,即呼吸的频率约为
f=工='-=().5"z,故B不符合实际.
T2s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m/s=1.4x3.6km/h=5km/h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c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50℃,故D不符合实
际.
故答案为C.
2.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
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
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划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
的过程分别是
A.提出猜想和进行实验
B.提出猜想和总结结论
C.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D.提出问题和总结结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这是小平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老师通过实验让小
平去亲自感受,故应选A。
3.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板桥前一声怒吼,吓死了夏侯杰.这一声怒吼,从物理学上讲是指声音的
A.频率高
B.响度大
C.音色好
D.速度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详解】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板桥前一声怒吼,吓死了夏侯杰.这一声怒吼,从物理学上讲是指声音的响度
大,故答案为B.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要能根据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小液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
故D错误.
5.“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投影仪射到屏
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手影-一平面镜成像
B.摄影--凸透镜成像
C.投影--小孔成像
D.倒影-一光的折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
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光
的反射造成的,故A错误;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进行工作的,故B正确;C、投
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而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错误;D、岸上
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田径运动中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关于我校秋季运动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径赛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B.田赛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C.我校运动会中的跳绳属于田赛
D.田赛成绩可以用“秒”作为单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详解】A.田径运动中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径赛测量工具是停表,故A错误.
B.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田赛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故B正确.
C.校运动会中的跳绳是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属于径赛,故C错误.
D.田赛成绩可以用“米”作为单位,故D错误.
7.晚上,小明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
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看物体的条件是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进入眼睛的光越多,感觉越亮,进入眼睛的
越少感觉越暗;平行光线射向平滑的反射面,产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平行光线射向粗糙的反射
面将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详解】当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反射,从侧面看时,几乎没有
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反射光
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时,有光线进入他父亲的眼睛,所以看到的白纸是亮的,故D正确为答案.
【点睛】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并不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而是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进入人眼的光线多感觉
亮,进入人眼的光线少感觉暗.
8.共享单车己经进驻泰兴,这极大地便利了我市市民的出行.使用者只需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
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共享单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牌上的二维码本身发光
B.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吸收白光,黑色部分反射光
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3)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4)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的位置应在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详解】A.车牌上的二维码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因此二维码上黑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白色部分反射所
有色光,故B错误.
CD.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的位置应在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此时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
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9.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一辆
卡车行驶在大桥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以该卡车为参照物,卡车司机是静止的;
②以后面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该卡车一定是静止的.
③以桥上标志牌为参照物,卡车司机是运动的;
④以卡车司机为参照物,桥上的标志牌是静止的.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
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详解】①卡车行驶在大桥上,卡车司机与卡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以以该卡车为参照物,卡车司机是静止
的.故①正确.
②后面行驶的汽车的速度有可能大于卡车的速度,也有可能小于卡车的速度,所以以后面行驶的汽车为参照
物,该卡车的位置不一定没有变化,即卡车不一定是静止的,故②错误.
③以桥上标志牌为参照物,卡车司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卡车司机是运动的,故③正确.
④以卡车司机为参照物,桥上标志牌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桥上的标志牌是运动的,故④错误.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①③正确,故答案为A.
10.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下列操作
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由于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入射光线向右平移折射光
线也随之向右平移,从而导致光斑右移,故A不符合题意;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由于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但由于液面上升导致入射点左移,从
而导致光斑向左移动,故B符合题意;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由于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但由于液面下降导致入射点右移,从
而导致光斑向右移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由于折射角也会随之增大,从而导致光斑右移,故D不符合
题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变成液体的
B.冬天雪后常常在雪地里撒盐,是因为撒盐后降低了雪的熔点,使雪尽快熔化
C.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I).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红光,从而遥控电视机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装入打火机后是液态的,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的方
法: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
(2)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
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
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红外线可以用来制作红外线夜视仪、红外遥控器等,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眼是观察不到红外线的.
【详解】A.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是丁烷,它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变成液体的,故A错误.
B.冬天雪后常常在雪地里撒盐,是因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撒盐后降低了雪的熔点,使雪尽快熔化,故B正
确.
C.鱼反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所以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
去,看到的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故C错误.
D.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如图是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哪种做法光屏上一定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A.透镜不动,光屏与物体的位置对调
B.光屏和物体不动,适当移动透镜到某一位置
C.透镜不动,物体离透镜远些,光屏离透镜近些
D.透镜不动,物体和光屏都离透镜远些
【答案】D
【解析】
【分
凸透镜成像规律,最重要的两句话:①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②成虚像时,物近像近
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V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uV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A.图示可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
当烛焰与光屏对调后,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而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成的像是放大缩小的
实像,可以得到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屏和物体不动,适当移动透镜到某一位置,使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变化为物距大于2倍焦距,
可以得到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屏离透镜近些,可以得到像,故C不符合题意.
D.透镜不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屏离透镜近些,可以得到像,物体和光屏都离透镜远些就不能再
得到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3.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
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处减弱噪声.
【答案】(1).空气(2).声源
【解析】
【详解】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通过空
气传入学生的耳朵;
[2]听力考试期间,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点睛】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基本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牢记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即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阻挡反射或吸收、在人耳处减弱.
14.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
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保持不变”),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可得
结论:.
【答案】(1).逐渐减弱(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
【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详解】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
分析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15.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一,被测铅笔的长度为一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4min
【答案】(1).1如〃⑵.2.02
【解析】
【详解】图甲中,的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3.02cmT.00cm=2.02cm;
图乙中,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偏向4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
在7.5s,因此秒表读数为4min7.5s.
【点睛】(1)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图2中根据图示
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
16.(1)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醛,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进行推、拉活塞操作,同时观察筒内乙醛变
化.当沿图(a)所示方向对活塞进行操作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内出现了液态乙醛,此现象说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红眼
(2)如图(b)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
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
(3)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c)甲
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若在整个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如图(c)乙),则光屏上将会出现红色和_____色.
(4)用纸锅也能将水烧开.如图(d)所示,盛放一定量的水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
但纸锅并没有被点着.这是因为水加热到沸点后,水的温度(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水持续沸腾需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盛水的纸锅的温度—(选填“低于”
或“高于”)纸的着火点而不会燃烧.
【答案】(1).压缩体积(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黑(4).不变(5).吸收
(6).低于
【解析】
【分析】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现象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他光被吸收.
(4)当水沸腾时,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达不
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盒没有燃烧.
【详解】(1)往下推活塞,可以看到注射器内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醛,这是由于乙醛蒸气发生液化的缘故.此
现象说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
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
(3)在整个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当在七种色光的照射下,红纸只反射红光,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所以光屏
上将出现红色和黑色.
(4)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且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当纸盒里面装了水,用火焰
加热纸盒底部时,纸盒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给水.当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温却不再升高,纸盒的温度
也不再升高,就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只要纸盒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
17.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高2肛宽小明身高1.6见站立于镜子正前方所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人距离为
—肛像高如当他沿着与镜面平行方向水平移动而后,他在镜中的像会(消失/
依然存在),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变大/不变/变小).
【答案】(1).2(2).1.6(3).依然存在(4).不变
【解析】
解答: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等于像距,所以小明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此时像距也为1m,则他
在镜中的像与本人距离为lm+lm=2m.因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身高为1.60m的小明
同学,则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也是1.60m;当他沿着与镜面平行方向水平移动1m后,他在镜中的像依然存在,
不会消失;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
点睛: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
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18.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计时_s后小车开始运动;1s至5s小车做运动,速度是一m/s.
,>“铮___________
10.0:::::;::::;?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一2一二
5。二二三二二二三二二三
二二二一2二二二~
012345677^
【答案】(1).1(2).匀速⑶.2
【解析】
解答:⑴0s到1s小车的运动路程是0m,小车在0到1s的这个时间段内,小车是静止的,从1s以后,随着时间
的推移小车的运动路程不断的变化,说明小车是从1s以后开始运动的;(2)小车从1s到5s,路程与时间成正
比所以小车做匀速运动;(3)小车从1s到5s的运动时间是5sTs=4s;路程为8m,小车的运动速度丫=*="
t4s
=2m/s.
19.在探究固体熔化特点实验中,我们用如图实验装置给蔡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图中实验装
备所需测量仪器、;如图是某同学根据此实验绘制的温度和时间的图像,已知当地的气压为一个
标准大气压,蔡的熔点是80.5℃,标准大气压下沸点218℃,请问BC段的温度是一℃,DE段的温度是
【答案】(1).受热均匀(2).温度计(3).秒表(4).80.5(5).100
【解析】
【详解】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可以蔡均匀受热;
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测量加热的时间要用秒表;因此图中实验装备缺少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秒表;
己知当地的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蔡的熔点是80.5°C,标准大气压下沸点218℃,BC段处于熔化过程,其
温度是80.5℃;又因水沸点是100C,当烧杯中的水和试管内的蔡温度达到100C时,水开始沸腾,温度不再
升高,故DE段蔡的温度是100℃.
20.列车以4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它完全通过长1600m铁路桥,共花时50s,则该列车长度为_m,该
列车全部在铁路桥上运行的时间为一s.
【答案】(1).400(2).30
【解析】
【分析】
已知火车完全通过铁路桥所用的时间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可求火车通过的路程,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火车
长加上桥长,用总路程减去桥长就等于火车长.
火车全部在铁路桥上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减去车长,根据速度公式v=上求出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时间.
t
【详解】已知火车的速度v=40m/s,由丫=上可得,火车通过的总路程:
t
s=vt=40m/sx20s=2000m,
火车的长度:s车=s—s桥=2000/n—1600m=400m;
火车完全在桥上所行驶的路程:s'=s桥-s车二1600加一400〃2=1200机,
由V=上可得,该列车全部在铁路桥上运行的时间:
t
.,s'1200m4
t=—=---=305;
v40/n/s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求火车过桥通过的路程,是车长加上桥长;火车全部在桥上通过的路程则是桥长减去
车长;
21.如图所示,在圆柱状的玻璃水杯后面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可观察到小泥娃的像,因为圆柱形水杯装
有水的部分具有的特征.将泥娃逐渐向水杯靠近的过程中,所看到泥娃像的高度将(填“不变”
或“改变”),像的粗细程度将(填“不变”或“改变”).
【答案】(1).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2).不变(3).改变
【解析】
【分析】
(1)当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
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I,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3)水杯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水杯观察物体,属于凸透镜成像.
【详解】透过水杯可观察到小泥娃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的特征,将泥娃逐渐向水杯靠近的过程中,由凸透镜
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为圆柱形水杯是一个凸透镜,所以当将泥娃逐渐向水杯靠近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像变小.由于水杯形成的
透镜左右边缘薄,而上下边缘与中间一样,所以看到泥洼像的高度将不变,像的粗细程度将改变,小泥娃变
胖.
三、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共46分.解答23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
22.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
反射所成的像AB,.
【解析】
【分析】
要作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
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
:W旦[壁
・・・••・•••*«**D—C•■・*―・*・**・0・**•_*・
♦•・•・••••・•・•••・_・・•••・•・•••・••・••・•・•
【详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水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端点B在水平面镜中的像点B,
重合,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水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3.透镜左侧有一点光源S发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在右侧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通过光路作图
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
【答案】
【解析】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的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两条入射光
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S的位置.光路图如下:
24.如图是近视眼矫正原理图,请在实线框内填上合适的透镜的符号.
()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详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使
光线推迟会聚,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
25.(1)如图为某交通标志牌,40的含义为:.
(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20min,则车速应为多少—?小明爸爸超速了吗—?
【答案】(1).速度不超过40km/h(2).54km/h(3).已超速
【解析】
【分析】
(1)根据对交通标志牌含义的掌握分析答题.
(2)已知路程和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上计算车速,然后与该路段限速40km/h相比较做出判断.
t
【详解】(1)明白交通标志牌的含义:40的含义:该路段允许行驶最大速度40km/h;18的含义:从该标
志牌到“泰兴东''的路程是18km;
(2)已知汽车行驶时间t=20min,所以这段路程中的车速:
,土〃,
60
因为54km/h>40km/h,超过了允许最大速度,所以他超速了.
26.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899999999......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一(小于/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
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和小红分别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
原因可能是①②.
【答案】⑴.乙(2).自下而上(3).99(4).小于(5).停止加热(或移走酒精灯)(6).
火焰大小不同(热源不同)(7).水质量不同
【解析】
【分析】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平.
(2)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先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
置.
(3)液体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
沸点越低.根据水的沸腾条件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
(4)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水升温快慢,与水的质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有关.
【详解】(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仰视时示数偏小,俯
视时示数偏大,所以正确的是乙.
(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温
度计的位置.因此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c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在1标准大气
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如果停止加热(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4)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水升温快慢,与水的质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有关.小明和小红分别按图(b)装
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①火焰大小不同(热源
不同)②水质量不同.
27.小明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E和F连接起来,可绕ON折转.
(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NF与平面
镜—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一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小明接下来的做漆是.
(3)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反射现象中,反射
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答案】(1).垂直(2).40(3).改变入射光线方向(答改变入射角不得分)(4).不合理(5).
应将纸板B绕0N向前(后)转动,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解析】
【分析】
(1)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光的反射定律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
(2)多次实验可以多次量几组数据,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性规律.
(3)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F绕ON转动,让纸板F不与纸板E在
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详解】(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NF
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图中的入射角=90。-50。=40。.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量反射角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实验结论更具
普遍性.故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接下来改变入射光线方向(答改变入射角不得分),多次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比较两者大小得出结论.
(3)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就得出结论是不合理的.
实验中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水平面内,应将纸板F沿ON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
到反射光.
28.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
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
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纸锥编号下落高度h/m扇形纸片半径r/cm剪掉的扇形圆心角9/°纸锥锥角a/。下落时间t/s
11.9109081.92.20
21.91013571.11.84
31.959081.92.20
(1)对于纸锥下落前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正确的是—(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纸锥下落快慢与半径与锥角(选填“有关”、“无关”).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粒和噬菌体》课件
- 《诗歌翻译欣赏》课件
- 《上市公司典型案例》课件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课件
- 《KPM演示砌体》课件
- 《顾客满意管理CS》课件
- 2025年健康营养食堂承包经营合同标准模板3篇
- 《财务报表分析教材》课件
- 小学生课外绘本的故事解读
- 小学科学小实验征文
- 工业CT发展及应用课件
- 工序劳务分包管理课件
- 暖通空调(陆亚俊编)课件
- 工艺评审报告
- 自动化腹膜透析(APD)的临床应用课件
- 中国滑雪运动安全规范
- DG-TJ 08-2343-2020 大型物流建筑消防设计标准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张永红)教学课件1754
- 2022牛排消费趋势报告
- TPM╲t4Step Manul(三星TPM绝密资料)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