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模拟试卷2(共9套)(共312题)国家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7题,每题1.0分,共27分。)1、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A、关系模型B、网状模型C、层次模型D、以上三个都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很普遍。它们自顶向下、层次分明。2、在关系模型中,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A、关系B、属性C、元组D、主码(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每个二维表代表一个关系,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组组成。3、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A、属性B、二维表C、网状结构D、树状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间的联系由一个二维表来表示。4、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约束的条件下A、一个关系中应该有一个或多个候选关键字B、一个关系中只能有一个候选关键字C、一个关系中必须有多个候选关键字D、一个关系中可以没有候选关键字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完整性的概念是主属性不能为空。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必须在关系中存在主属性,也就是在关系中应该有候选关键字。一个关系中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候选关键字。5、设有表示学生选课的三张表,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课程C(课号,课名),选课SC(学号,课号,成绩),则表SC的关键字(键或码)为A、课号,成绩B、学号,成绩C、学号,课号D、学号,姓名,成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键字是指属性或属性的组合,其值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而在SC中学号和课号的组合可以对元组进行唯一的标识。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为了建立一个关系,首先要构造数据的逻辑关系B、表示关系的二维表中各元组的每一个分量还可以分成若干数据项C、一个关系的属性名表称为关系模式D、一个关系可以包括多个二维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二维表中元组的分量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这就是元组分量的原子性,故选项B错误;关系的框架称为关系模式;一个满足“元组个数有限性、元组的惟_性、元组的次序无关性、元组分量的原子性、属性名惟一性、属性的次序无关性、分量值域的同一性”7个性质的二维表称为关系。7、在学生管理的关系数据库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是A、文件B、数据库C、字段D、记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单位的相关概念。文件是指存储在外部介质上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数据库中,表的“行”称为“记录”,“列”称为“字段”。由此可得,题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为记录。8、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数据操纵语言。9、在下列关系运算中,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A、并B、交C、投影D、笛卡儿乘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所组成,记为RnS。形式定义如下:ROS≡{t∈R∧t∈S}=R-(R-S)。所以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关系表之间的交操作。10、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选择B、投影C、插入D、连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个关系R通过投影运算后仍为一个关系R’,R’是由R中投影运算所指出的那些域的列所组成的关系。所以题目中关系S是由关系R经过投影运算所得(选择运算主要是对关系R中选择由满足逻辑条件的元组所组成的一个新关系)。11、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并B、自然连接C、笛卡尔积D、交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组成的,记为R∩S。12、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其中关系T由关系R和S逋过某种操作得到,该操作为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关系R和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T通过并运算得到的。13、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三个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知道,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差运算得到的。14、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交D、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但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15、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但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16、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除D、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得出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除运算后得到的。17、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S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选择D、投影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系S是由关系R中的一行元组组成,应通过选择运算得到。18、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选择是单目运算,其运算对象是一个表。该运算按给定的条件,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行形成一个新表作为运算结果。投影也是单目运算,该运算从表中选出指定的属性值组成一个新表。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价连接,它将表中有相同名称的列自动进行记录匹配。自然连接不必指定任何同等连接条件。19、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笛卡尔积B、交C、并D、自然连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例。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三个关系R,S,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20、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例。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三个关系R,S,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21、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共有的A、记录B、行C、属性D、元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自然连接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关系之间有公共域。二是通过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22、设有如下关系表: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T=R∩SB、T=R∪SC、T=R×SD、T=R/S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代数的并运算是指:设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S。形式定义为:R∪S≡{t|t∈R∧t∈S},式中t是元组变量。本题中关系T是由属于关系R的或者属于关系S的元组组成,所以T是R∪S的结果。23、有两个关系R和T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关系R和T所包含的元素可知,关系R经过选择操作就可以得到关系T。24、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A、需求分析阶段B、概念设计阶段C、逻辑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的设计阶段包括需要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其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逻辑设计阶段。25、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A、属性B、键C、关系D、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关系。26、数据库设计过程不包括A、概念设计B、逻辑设计C、物理设计D、算法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27、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A、编码设计B、测试阶段C、运行阶段D、物理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库设计目前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即把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分解成目标独立的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国家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5题,每题1.0分,共45分。)1、数据库管理系统是A、操作系统的一部分B、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C、一种编译系统D、一种操作系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2、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A、数据库设计B、数据库系统设计C、数据库维护D、数据库管理员培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所以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的核心。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系统的核心。4、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A、DB包含DBS和DBMSB、DBMS包含DB和DBSC、DBS包含DB和DBMSD、没有任何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DatabaseSvstem简称DBS)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硬件)、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软件)。这五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完整的运行实体,称为数据库系统。其中DB(DataBase)即数据库,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即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5、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负责数据模式定义的语言是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提供相应的数据语言,它们分别是: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C、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数据库系统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硬件)、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软件)。这五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完整的运行实体,称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之特点,亦即数据库集中了各种应用的数据,进行统一地构造与存储,而使它们可被不同应用程序所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称DBMS),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作、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7、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A、存储问题B、共享问题C、安全问题D、保护问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之特点,即数据库集中了各种应用的数据,进行统一地构造与存储,而使它们能被不同的应用程序所使用。因而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8、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A、数据共享问题B、数据安全问题C、大量数据存储问题D、简化数据维护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在一定平台制约下,根据信息需求与处理需求设计出性能良好的数据模式。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9、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C、数据库设计是指在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D、数据库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数据库系统中,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10、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A、记录长度B、文件的大小C、联系的复杂程度D、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把数据库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它们是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来划分的。11、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数据共享最好的是A、人工管理阶段B、文件系统阶段C、数据库系统阶段D、三个阶段相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无共享,冗余度大;文件管理阶段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共享性大,冗余度小。12、下面描述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A、数据共享B、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度高D、数据独立性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系统的基本特点有数据的集成性、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13、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不依赖于应用程序,即数据与程序间的互不依赖性。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数据的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两级。①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②逻辑独立性: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修改数据模式、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联系等,不需要相应的应用程序改变,这就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14、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不包括A、概念模式B、内模式C、外模式D、数据模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包括概念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物理模式)。15、在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A、外模式B、内模式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有三层模式结构,逻辑模式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的描述,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是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描述,而内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是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描述。16、数据库设计中反映用户对数据要求的模式是A、内模式B、概念模式C、外模式D、设计模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概念模式,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ataDescriptionLanguage,DDL)来描述、定义的,体现、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外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外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对应于用户的数据记录(外模式),也可以利用数据操纵语言(DataManipulationLanguage,DML)对这些数据记录进行描述。内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内模式由内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它是数据库的存储观。17、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的数据模式为A、概念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物理模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是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它是用户的数据视图,它由概念模式导出。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每个用户只关心与它有关的外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屏蔽大量无关信息,而且有利于数据维护。18、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联系的图形是A、椭圆形B、矩形C、菱形D、三角形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实体型(Entity)一用矩形表示;属性(Attribute)一用椭圆形表示,联系(Relationship)一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19、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A、矩形B、椭圆形C、菱形D、三角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E—R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集,在矩形内写上该实体集的名字;用椭圆形表示属性;用菱形(内部写上联系名)表示联系。20、数据库设计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属于数据库设计的A、需求分析阶段B、逻辑设计阶段C、概念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是将现实世界的要求转化成实体、联系、属性等几个基本概念,以及它们间的两种基本联接关系,并且可用一种图非常直观地表示出来。它属于数据库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21、一间宿舍可住多个学生,则实体宿舍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两个实体集间的联系可以有下面几种: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或多对一的联系和多对多的联系。由于一个宿舍可以住多个学生,所以它们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22、一个工作人员可使用多台计算机,而一台计算机被多个人使用,则实体工作人员与实体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多对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只能使用一台计算机且一台计算机只能被一个工作人员使用,则关系为一对一;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多台计算机,但是一台计算机只能被一个工作人员使用,则关系为一对多;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多台计算机,一台计算机也可以被多个工作人员使用,则关系为多对多。23、一个教师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间的联系是A、1:1联系B、1:m联系C、m:1联系D、m:n联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的联系是多对多的联系。24、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则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A、1:1联系B、m:1联系C、1:m联系D、m:n联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员工,所以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1:m联系。25、若实体A和B是一对多的联系,实体B和C是一对一的联系,则实体A和C的联系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于B和C有一一对应的联系,而A和B之间有一对多的联系,则通过关系之间的传递,则A和C之间也是一对多的联系。26、“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一般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实体集间的联系的个数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实体集间的函数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一对一的联系,简记为1:1;一对多或多对一联系,简记为1:m或m:1;多对多联系,简记为m:n。本题中“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因为一种“商品”可以被多个“顾客”购买,而一个“顾客”也可以购买多个“商品”。27、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A、关系模型B、网状模型C、层次模型D、以上三个都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很普遍,它们自顶向下、层次分明。28、在关系模型中,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A、关系B、属性C、元组D、主码(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每个二维表代表一个关系,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组组成。29、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A、属性B、二维表C、网状结构D、树状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间的联系由一个二维表来表示。30、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约束的条件下A、一个关系中应该有一个或多个候选关键字B、一个关系中只能有一个候选关键字C、一个关系中必须有多个候选关键字D、一个关系中可以没有候选关键字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完整性的概念是主属性不能为空。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必须在关系中存在主属性,也就是在关系中应该有候选关键字。一个关系中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候选关键字。31、设有表示学生选课的三张表,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课程C(课号,课名),选课SC(学号,课号,成绩),则表SC.的关键字(键或码)为A、课号,成绩B、学号,成绩C、学号,课号D、学号,姓名,成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键字是指属性或属性的组合,其值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而在SC中学号和课号的组合可以对元组进行唯一的标识。3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为了建立一个关系,首先要构造数据的逻辑关系B、表示关系的二维表中各元组的每一个分量还可以分成若干数据项C、一个关系的属性名表称为关系模式D、一个关系可以包括多个二维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为了建立一个关系,首先要指定关系的属性,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表示关系的二维表中各元组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在关系数据库中,把数据表示成二维表,而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一个关系的属性名表称为该关系的关系模式,其记法为:<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n>)。33、在学生管理的关系数据库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是A、文件B、数据库C、字段D、记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单位的相关概念。文件是指存储在外部介质上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数据库中,表的“行”称为“记录”,“列”称为“字段”。由此可得,题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为记录。34、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数据操纵语言。35、在下列关系运算中,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A、并B、交C、投影D、笛卡儿乘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所组成,记为R∩S。形式定义如下:R∩S≡{t∈R∧t∈s}=R-(R-S)。所以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关系表之间的交操作。36、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选择B、投影C、插入D、连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个关系R通过投影运算后仍为一个关系R’,R’是由R中投影运算所指出的那些域的列所组成的关系。所以题目中关系S是由关系R经过投影运算所得(选择运算主要是对关系R中选择由满足逻辑条件的元组所组成的一个新关系)。37、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并B、自然连接C、笛卡尔积D、交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组成的,记为R∩S。38、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其中关系T由关系R和S通过某种操作得到,该操作为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关系R和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T通过并运算得到的。39、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三个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知道,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差运算得到的。40、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交D、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但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41、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但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42、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除D、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得出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除运算后得到的。43、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S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选择D、投影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系S是由关系R中的一行元组组成,应通过选择运算得到。44、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选择是单目运算,其运算对象是一个表。该运算按给定的条件,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行形成一个新表作为运算结果。投影也是单目运算,该运算从表中选出指定的属性值组成一个新表。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价连接,它将表中有相同名称的列自动进行记录匹配。自然连接不必指定任何同等连接条件。45、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笛卡尔积B、交C、并D、自然连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例。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三个关系R,S,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国家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6题,每题1.0分,共26分。)1、在关系模型中,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A、关系B、属性C、元组D、主码(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每个二维表代表一个关系,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组组成。2、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A、属性B、二维表C、网状结构D、树状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间的联系由一个二维表来表示。3、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约束的条件下()。A、一个关系中应该有一个或多个候选关键字B、一个关系中只能有一个候选关键字C、一个关系中必须有多个候选关键字D、一个关系中可以没有候选关键字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完整性的概念是主属性不能为空。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必须在关系中存在主属性,也就是在关系中应该有候选关键字。一个关系中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候选关键字。4、设有表示学生选课的三张表,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课程C(课号,课名),选课SC(学号,课号,成绩),则表SC的关键字(键或码)为()。A、课号,成绩B、学号,成绩C、学号,课号D、学号,姓名,成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键字是指属性或属性的组合,其值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而在SC中学号和课号的组合可以对元组进行唯一的标识。5、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为了建立一个关系,首先要构造数据的逻辑关系B、表示关系的二维表中各元组的每一个分量还可以分成若干数据项C、一个关系的属性名表称为关系模式D、一个关系可以包括多个二维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二维表中元组的分量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这就是元组分量的原子性,故选项B错误;关系的框架称为关系模式;一个满足“元组个数有限性、元组的惟一性、元组的次序无关性、元组分量的原子性、属性名惟一性、属性的次序无关性、分量值域的同一性”7个性质的二维表称为关系。6、在学生管理的关系数据库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是()。A、文件B、数据库C、字段D、记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单位的相关概念。文件是指存储在外部介质上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数据库中,表的“行”称为“记录”,“列”称为“字段”。由此可得,题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为记录。7、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数据操纵语言。8、在下列关系运算中,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A、并B、交C、投影D、笛卡儿乘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所组成,记为RnS。形式定义如下:R∩S≡{t∈R∧t∈S}=R-(R-S)。所以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关系表之间的交操作。9、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选择B、投影C、插入D、连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个关系R通过投影运算后仍为一个关系R′,R′是由R中投影运算所指出的那些域的列所组成的关系。所以题目中关系S是由关系R经过投影运算所得(选择运算主要是对关系R中选择由满足逻辑条件的元组所组成的一个新关系)。10、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并B、自然连接C、笛卡尔积D、交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组成的,记为R∩S。11、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其中关系T由关系R和S通过某种操作得到,该操作为()。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关系R和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T通过并运算得到的。12、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三个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知道,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差运算得到的。13、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交D、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但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14、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但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15、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除D、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得出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除运算后得到的。16、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S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选择D、投影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系S是由关系R中的一行元组组成,应通过选择运算得到。17、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选择是单目运算,其运算对象是一个表。该运算按给定的条件,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行形成一个新表作为运算结果。投影也是单目运算,该运算从表中选出指定的属性值组成一个新表。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价连接,它将衰中有相同名称的列自动进行记录匹配。自然连接不必指定任何同等连接条件。18、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笛卡尔积B、交C、并D、自然连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饲,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三个关系R,S,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19、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例。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三个关系R,S,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20、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共有的()。A、记录B、行C、属性D、元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自然连接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关系之间有公共域。二是通过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21、设有如下关系表: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T=R∩SB、T=R∪SC、T=R×SD、T=R/S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代数的并运算是指:设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uS。形式定义为:R∪S≡{t|t∈R∧t∈s},式中t是元组变量。本题中关系T是由属于关系R的或者属于关系S的元组组成,所以T是R∪S的结果。22、有两个关系R和T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关系R和T所包含的元素可知,关系R经过选择操作就可以得到关系T。23、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A、需求分析阶段B、概念设计阶段C、逻辑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的设计阶段包括需要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其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逻辑设计阶段。24、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A、属性B、键C、关系D、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关系。25、数据库设计过程不包括()。A、概念设计B、逻辑设计C、物理设计D、算法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26、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A、编码设计B、测试阶段C、运行阶段D、物理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库设计目前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即把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分解成目标独立的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国家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在关系模型中,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A、关系B、属性C、元组D、主码(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每个二维表代表一个关系,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组组成。2、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A、属性B、二维表C、网状结构D、树状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间的联系由一个二维表来表示。3、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约束的条件下A、一个关系中应该有一个或多个候选关键字B、一个关系中只能有一个候选关键字C、一个关系中必须有多个候选关键字D、一个关系中可以没有候选关键字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完整性的概念是主属性不能为空。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必须在关系中存在主属性,也就是在关系中应该有候选关键字。一个关系中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候选关键字。4、设有表示学生选课的三张表,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课程C(课号,课名),选课SC(学号,课号,成绩),则表SC的关键字(键或码)为A、课号,成绩B、学号,成绩C、学号,课号D、学号,姓名,成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键字是指属性或属性的组合,其值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而在SC中学号和课号的组合可以对元组进行唯一的标识。5、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为了建立一个关系,首先要构造数据的逻辑关系B、表示关系的二维表中各元组的每一个分量还可以分成若干数据项C、一个关系的属性名表称为关系模式D、一个关系可以包括多个二维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二维表中元组的分量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这就是元组分量的原子性,故选项B错误;关系的框架称为关系模式;一个满足“元组个数有限性、元组的惟一性、元组的次序无关性、元组分量的原子性、属性名惟一性、属性的次序无关性、分量值域的同一性”7个性质的二维表称为关系。6、在学生管理的关系数据库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是A、文件B、数据库C、字段D、记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单位的相关概念。文件是指存储在外部介质上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数据库中,表的“行”称为“记录”,“列”称为“字段”。由此可得,题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为记录。7、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数据操纵语言。8、在下列关系运算中,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A、并B、交C、投影D、笛卡儿乘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所组成,记为R∩S。形式定义如下:R∩S≡{t∈R∧t∈S}=R-(R-S)。所以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关系表之间的交操作。9、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选择B、投影C、插入D、连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个关系R通过投影运算后仍为一个关系R’,R’是由R中投影运算所指出的那些域的列所组成的关系。所以题目中关系S是由关系R经过投影运算所得(选择运算主要是对关系R中选择由满足逻辑条件的元组所组成的一个新关系)。10、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并B、自然连接C、笛卡尔积D、交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组成的,记为R∩S。11、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其中关系T由关系R和S通过某种操作得到,该操作为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关系R和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T通过并运算得到的。12、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三个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知道,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差运算得到的。13、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交D、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但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14、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但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15、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除D、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得出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除运算后得到的。16、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S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选择D、投影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系S是由关系R中的一行元组组成,应通过选择运算得到。17、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选择是单目运算,其运算对象是一个表。该运算按给定的条件,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行形成一个新表作为运算结果。投影也是单目运算,该运算从表中选出指定的属性值组成一个新表。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价连接,它将表中有相同名称的列自动进行记录匹配。自然连接不必指定任何同等连接条件。18、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笛卡尔积B、交C、并D、自然连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例。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三个关系R,S,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19、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例。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三个关系R,S,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20、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共有的A、记录B、行C、属性D、元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自然连接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关系之间有公共域。二是通过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21、设有如下关系表: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T=R∩SB、T=R∪SC、T=R×SD、T=R/S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代数的并运算是指:设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S。形式定义为:R∪S≡{t|t∈R∧t∈S},式中t是元组变量。本题中关系T是由属于关系R的或者属于关系S的元组组成,所以T是RuS的结果。22、有两个关系R和T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关系R和T所包含的元素可知,关系R经过选择操作就可以得到关系T。23、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A、需求分析阶段B、概念设计阶段C、逻辑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的设计阶段包括需要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其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逻辑设计阶段。24、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A、属性B、键C、关系D、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关系。25、数据库设计过程不包括A、概念设计B、逻辑设计C、物理设计D、算法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国家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6题,每题1.0分,共26分。)1、在关系模型中,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A、关系B、属性C、元组D、主码(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每个二维表代表一个关系,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组组成。2、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A、属性B、二维表C、网状结构D、树状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间的联系由一个二维表来表示。3、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约束的条件下A、一个关系中应该有一个或多个候选关键字B、一个关系中只能有一个候选关键字C、一个关系中必须有多个候选关键字D、一个关系中可以没有候选关键字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完整性的概念是主属性不能为空。在满足实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必须在关系中存在丰属性,也就是在关系中应该有候选关键字。一个关系中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候选关键字。4、设有表示学生选课的三张表,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课程C(课号,课名),选课SC(学号,课号,成绩),则表SC的关键字(键或码)为A、课号,成绩B、学号,成绩C、学号,课号D、学号,姓名,成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键字是指属性或属性的组合,其值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而在SC中学号和课号的组合可以对元组进行唯一的标识。5、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为了建立一个关系,首先要构造数据的逻辑关系B、表示关系的二维表中各元组的每一个分量还可以分成若干数据项C、一个关系的属性名表称为关系模式D、一个关系可以包括多个二维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二维表中元纰的分量是不可分割的基小数据项,这就是元组分最的原了性,故选项B)错误:关系的框架称为关系模式;一个满足“元组个数有限性、元组的惟一性、元组的次序无关性、元组分最的原子件、属性名惟一性、属性的次序无关性、分最值域的同一性”7个性质的二维表称为关系。6、在学生管理的关系数据库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是A、文件B、数据库C、字段D、记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单位的相关概念。文件是指存储在外部介质上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没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数据库中,表的“行”称为“记录”,“列”称为“字段”。由此可得,题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为记录。7、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数据操纵语言。8、在下列关系运算中,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A、并B、交C、投影D、笛卡儿乘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所组成,记为R∩S。形式定义如下:R∩S={t∈R∧t∈S}=R-(R-S)。所以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关系表之间的交操作。9、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选择B、投影C、插入D、连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个天系R通过投影运算后仍为一个关系R’,R’是由R中投影运算所指出的那些域的列所组成的关系。所以题目中关系S是由关系R经过投影运算所得(选择运算主要是对关系R中选择由满足逻辑条件的元组所组成的一个新关系)。10、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并B、自然连接C、笛卡尔积D、交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组成的,记为R∩S。11、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其中关系T由关系R和S通过某种操作得到,该操作为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关系R和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T通过并运算得到的。12、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i个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知道,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筹运算得到的。13、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交D、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们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14、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差C、交D、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关系T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数据由属于关系R但是不属于关系S的数据组成。所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通过差运算得到的。15、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除D、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关系R、S和T的结构可以得出关系T是由关系R、S经过除运算后得到的。16、有两个关系R和S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S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并C、选择D、投影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关系S是由关系R中的一行元组组成,应通过选择运算得到。17、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选择是单目运算,其运算对象是一个表。该运算按给定的条件,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行形成一个新表作为运算结果。投影也是单目运算,该运算从表中选出指定的属性值组成一个新表。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价连接,它将表中有相同名称的列自动进行记录匹配。自然连接不必指定任何同等连接条件。18、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A、笛卡尔积B、交C、并D、自然连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例。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三个关系R,S。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19、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自然连接B、交C、投影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例。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三个关系R,S,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20、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共有的A、记录B、行C、属性D、元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自然连接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关系之间有公共域。二是通过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21、设有如下关系表: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T=R∩SB、T=R∪SC、T=R×SD、T=R/S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关系代数的并运算是指:设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R∪S。形式定义为:R∪S≡{t|t∈R∧t∈S},式中t是元组变量。本题中关系T是由属于关系R的或者属于关系S的元组组成,所以T是R∪S的结果。22、有两个关系R和T如下:则由关系R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A、选择B、投影C、交D、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关系R和T所包含的元素可知,关系R经过选择操作就可以得到关系T。23、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A、需求分析阶段B、概念设计阶段C、逻辑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的设计阶段包括需要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其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逻辑设计阶段。24、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A、属性B、键C、关系D、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关系。25、数据库设计过程不包括A、概念设计B、逻辑设计C、物理设计D、算法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26、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A、编码设计B、测试阶段C、运行阶段D、物理设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库设计目前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即把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分解成目标独立的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国家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模拟试卷第6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3题,每题1.0分,共53分。)1、数据库管理系统是A、操作系统的一部分B、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C、一种编译系统D、一种操作系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2、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A、数据库设计B、数据库系统设计C、数据库维护D、数据库管理员培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所以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的核心。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系统的核心。4、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A、DB包含DBS和DBMSB、DBMS包含DB和DBSC、DBS包含DB和DBMSD、没有任何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简称DBS)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硬件)、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软件)。这五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完整的运行实体,称为数据库系统。其中DB(DataBase)即数据库,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即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5、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负责数据模式定义的语言是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管理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提供相应的数据语言,它们分别是: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C、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数据库系统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硬件)、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软件)。这五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完整的运行实体,称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之特点,亦即数据库集中了各种应用的数据,进行统一地构造与存储,而使它们可被不同应用程序所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称DBMS),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作、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7、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A、存储问题B、共享问题C、安全问题D、保护问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之特点,即数据库集中了各种应用的数据,进行统一地构造与存储,而使它们能被不同的应用程序所使用。因而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8、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A、数据共享问题B、数据安全问题C、大量数据存储问题D、简化数据维护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在一定平台制约下,根据信息需求与处理需求设计出性能良好的数据模式。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9、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B、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C、数据库设计是指在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D、数据库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数据库系统中,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10、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A、记录长度B、文件的大小C、联系的复杂程度D、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把数据库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它们是根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来划分的。11、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数据共享最好的是A、人工管理阶段B、文件系统阶段C、数据库系统阶段D、三个阶段相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无共享,冗余度大;文件管理阶段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共享性大,冗余度小。12、下面描述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A、数据共享B、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度高D、数据独立性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数据系统的基本特点有数据的集成性、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13、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不依赖于应用程序,即数据与程序间的互不依赖性。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数据的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两级。①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②逻辑独立性: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修改数据模式、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联系等,不需要相应的应用程序改变,这就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14、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不包括A、概念模式B、内模式C、外模式D、数据模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包括概念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物理模式)。15、在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A、外模式B、内模式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库有二层模式结构,逻辑模式足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的描述,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是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描述,而内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是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描述。16、数据库设计中反映用户对数据要求的模式是A、内模式B、概念模式C、外模式D、设计模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概念模式,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ataDescriptionL,anguage,DDL,)来描述、定义的,体现、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外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外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对应于用户的数据记录(外模式),也可以利用数据操纵语言(DataManipulationLanguage,DML)对这些数据记录进行描述。内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内模式由内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它是数据库的存储观。17、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的数据模式为A、概念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物理模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是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它是用户的数据视图,它由概念模式导出。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每个用户只关心与它有关的外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屏蔽大量无关信息,而且有利于数据维护。18、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联系的图形是A、椭圆形B、矩形C、菱形D、三角形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实体型(Entity)一用矩形表示;属性(Attribute)一用椭圆形表示,联系(Relationship)一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19、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A、矩形B、椭圆形C、菱形D、三角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E—R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集,在矩形内写上该实体集的名字;用椭圆形表示属性;用菱形(内部写上联系名)表示联系。20、数据库设计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属于数据库设计的A、需求分析阶段B、逻辑设计阶段C、概念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是将现实世界的要求转化成实体、联系、属性等几个基本概念,以及它们问的两种基本联接关系,并且可用一种图非常直观地表示出来。它属于数据库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21、一间宿舍可住多个学生,则实体宿舍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两个实体集间的联系可以有下面几种: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或多对一的联系和多对多的联系。由于一个宿舍可以住多个学生,所以它们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22、一个工作人员可使用多台计算机,而一台计算机被多个人使用,则实体工作人员与实体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多对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只能使用一台计算机且一台计算机只能被一个工作人员使用,则关系为一对一;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多台计算机,但是一台计算机只能被一个工作人员使用,则关系为一对多;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多台计算机,一台计算机也可以被多个工作人员使用,则关系为多对多。23、一个教师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间的联系是A、1:1联系B、1:m联系C、m:1联系D、m:n联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的联系是多对多的联系。24、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则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A、1:1联系B、m:1联系C、1:m联系D、m:n联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员工,所以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1:m联系。25、若实体A和B是一对多的联系,实体B和C是一对一的联系,则实体A和C的联系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于B和C有一对应的联系,而A和B只间有一对多的联系,则通过关系之间的传递,则A和C之间也是一对多的联系。26、“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一般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实体集间的联系的个数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实体集间的函数关系,这种关系有三种:一对一的联系,简记为1:1;一对多或多对一联系,简记为l:m或m:1;多对多联系,简记为m:n。本题中“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因为一种“商品”可以被多个“顾客”购买,而一个“顾客”也可以购买多个“商品”。27、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A、关系模型B、网状模型C、层次模型D、以上三个都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很普遍,它们自顶向下、层次分明。28、在关系模型中,每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A、关系B、属性C、元组D、主码(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每个二维表代表一个关系,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组组成。29、在关系数据库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下半年四川凉山越西县招聘中小学教师1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海市体育发展服务中心拟聘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浙江杭州市五云山医院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招考聘用4人通知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遂宁市安居区部分事业单位考试招聘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省自贡市事业单位招聘(112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装饰翰林府施工合同
- 传媒公司制片人聘任合同
- 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操作手册
- 2024圆通速递快递服务收费标准及合同规定3篇
- 2024年离婚财产分割夫妻合同标准格式版B版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审计工作述职报告
- 《机电概念设计基础》课件-运行时行为
- 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4年秋华侨大学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库
- 交响音乐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人教版 含答案)
- 清华大学《工程伦理》网课习题及期末考试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马工程课件01第一章
- 《血流动力学监测》PPT课件.ppt
- 2018年秋季人教版十一册数学第7、8单元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