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

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满西楼

葛亮

这时节的广州,已将入夏。茶楼的生意,往年将将淡下来。而此时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虚

浮的和平,是在战乱中囱I冏而生的画皮。本地人或以吃来麻木自身,回归到了民生的基本。

而有一些人,便也想进入民生,刺探这画皮下的血肉。他们穿着本地人的衣服,虽则与本地

人面目相若。但是他们的神态里,过分繁冗的细节与矜持,暴露了异族的痕迹。因此他们的

到来,被人察觉。往往窃窃私语,有人埋首默然,有人昂然离开,是一种行将打破的和平临

界。

于是,那些为得月阁的盛名所吸引的,便走入了二楼的包厢。品尝这里出名的点心,并

以另一种复杂的情绪,进行窥伺与交易。

在这个国家,他宣称自己姓赵,赵守智。一个出奇本分的名字,他很满意。在慕众大厦

爆炸案之前,他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在“谷机关”更是如鱼得水。他觉得这是他可以施展智

力的地方。他不喜欢血肉横飞的战场,而更倾向暗潮涌动的博弈。他在心里冷冷一笑,想,

盛传得月阁是华南著名的情报集散地。

他于是,便将自己钉在了得月阁。守株待兔向为聪明人所不屑,但他反其道而行之,来

个大巧若拙。此刻日本人最不该在的地方,他偏就驻扎下来,坚若磐石地等着。

阿响提着一篮月饼,回到太史第,竟还带着余温。远远地听见有胡琴声,清越地从暗夜

里穿过来,软软在他心上划了一道,是熨帖的。七少爷锡壁看到阿响手中的篮子,说,这是

什么,响仔给我们带了好宵夜来。

赵守智,或河川守智,在旁边微笑着,看锡苑与宋子游吃下了整只月饼,他才佯装收拾

好了胡琴,开始小心品尝。

有一种味道在他的舌尖上打击了一下,齿颊间忽而流出了津液。他心里暗暗吃惊,他想,

这种感觉,似乎在他的童年记忆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了。毫无疑问,这是一只非常好吃的月

饼。来中国这些年,他吃过不少月饼。稻香村的京式自来白、自来红,知味观的苏式鲜肉酥

皮,乃至潮式膀饼、清油饼、广式月饼,更是遍尝五仁、金腿、豆沙、蛋黄到枣泥。可是,

第一次,他被一款看似普通的莲蓉月饼所震动。他想,七少爷说缺了一味,是缺了什么。他

将月饼吃完,甚至将掉在膝盖上的饼渣捡起来,也吃下去。他微笑地接了些少爷的话,这月

饼太好吃了,还会欠什么呢。

事实上,河川守智已在太史第盘桓了许多时日,并无实质性收获。至此,他未看出任何

蛛丝马迹,却开始习惯于这大宅里信马由缰的日常。而在这日常中,他却被另一种东西所渗

透,浸润,挟裹。

在这寻找的过程中,或者旷日持久,他发现自己渐投入于赵大哥这个角色。甚至在这些

青年亲热地唤他时,竟有些享受。就在刚才,他用天生外翻的右手,艰难而熟练地举着琴弓,

奏罢一曲《鸟投林》。这些青年,看着他的手,没有嘲笑与同情,只有钦羡,甚至是一种可

称为挚爱的神情。爱,这个字眼,离他非常遥远。即使在自己的家庭,在兄弟姐妹中,他只

是一个庶出的残疾的孤儿。可在刚才,七少爷递给他一块月饼,微笑着,极其自然地,叫他

一声,大哥。

得月阁失传了数十年的双蓉月饼,随着当家大师傅叶凤池失踪,在广府销声匿迹。在往

后的日子里,阿响曾经无数次地回想起韩师傅对他说的:盐是百味之宗,又能调百味之鲜。

莲蓉是甜的,我们便总想着,要将这甜,再往高处托上几分。却时常忘了万物有序,相左者

亦能相生。孩子,应承我。这一回,别让你师父又拣错了人。

于是,他站起身,将那暗门打开,取出一个陶罐来,那是师公叶凤池留下的天山岩盐。

那罐子粗糊,表面却闪着晶莹的光。他想,再打一炉月饼,带回太史第去。大中秋的,都等

着呢。

这些天的日子,河川守智试图在得月阁与太史第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却长久无果。此时,

“谷机关”截获了一封密电,电文为“姮娥遇天皓,谈笑照汗青。”文中所隐为,“中秋太史

第见面。”

当他收到来自锡堂的邀请,稍假思索,便答应了下来。

“赏心乐事谁家院,菊黄蟹肥正当时。”宴到兴时,他甚至串了一出《贵妃醉酒》。梅博

士蓄了须,不给日本人唱戏。他未领教过那曼妙的身段,可是他听过唱片。里头是个幽咽而

任性的贵妇人,唱出了繁花似锦,如水夜凉。

此时,不约而同地,锡兹和阿响都想起了那个夜晚,在唱完这出戏后,一张生命静止的、

美艳不可方物的脸。他们同时闻到了若有若无的,荔枝的气味。

旻伯微笑着,将阿响打好的月饼,端了上来。

河川照例是最后一个吃。这晚霾重,看不到月亮。但他吃下去这月饼的时候,仿佛看到

一轮满月,从富士山巅缓缓升起。蓝色的月亮,冷而大。

其他人,先是笑着,然后看到一滴血,从河川的嘴角流了出来。河川看不清他们的面目,

也听不见他们说什么。他只看见这枚冷而大的蓝色月亮,升起来了。当他倒下的时候,看着

阿响,外翻的手掌抖动了一下,僵直地向一个方向使了一下劲,便垂了下来。

在那个中秋,市面上忽然出现了久违的得月阁的月饼。其中一些,上面点着很大的血红

的圆点。人们咬开,发现里面藏着一张纸条,用小楷写着激烈的抗日标语。每一张纸条的背

面,同样以极敦厚的小楷写着一个名字,韩世江。

(节选自葛亮《燕食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7月版,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时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虚浮的和平,是在战乱中囱肉而生的画皮”交代了小说发生的

背景,小说由此展开了对河川守智、阿响、韩世江等人物故事的叙写。

B.“有一些人,便也想进入民生,刺探这画皮下的血肉”“他们穿着本地人的衣服,虽则与

本地人面目相若”等为下文日本人河川守智的出现作了巧妙的铺垫。

C.“看锡旗与宋子游吃下了整只月饼”“才佯装收拾好了胡琴”“开始小心品尝”展现的是

河川守智从对周围的人或物具有戒备心理到逐渐放下戒备心的过程。

D.在河川守智第一次品尝月饼的情节中插入对京式、苏式、潮式、广式月饼的描述,体现

了作者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关注,小说展现了中国宏博精深的饮食文化。

7.关于“中秋太史第暗杀河川守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赏心乐事谁家院,菊黄蟹肥正当时”的宴饮中,暗流涌动,埋藏着正义的杀机。

B.小说结尾两次提及冷而大的蓝色月亮,其作用都是为了表达河川守智对家乡的思念。

C.成就这场中秋正义暗杀的,是失传已久的得月阁莲蓉月饼中所蕴含的食物精妙之道。

D.阿响、韩世江等人用个人的孤勇的方式,参与到抗战中,表现了小说救亡图存主题。

8.本文以“月满西楼”为题有什么妙处?

9.阅读下面的访谈文字,结合文本,谈谈“宏大的叙事”与“日常的精微”在小说中的体

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葛亮:父亲给予我的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他将自己的兴趣对我进行

传达,但是这个过程又非常的自然,比如说文学这一块,我父亲早年是学俄语的,所以他特

别喜欢读旧俄的小说。对我而言,这些建筑了我最早的文学观轮廓。

俞敏洪:从你的小说中可以读出俄国的影响,那种叙事的风格和把人物命运放在历史大

场景中叙事的这样一个东西。因为俄国小说读起来需要有耐心的。

葛亮: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帕斯捷尔纳克。实际上他们一方面建构宏大的叙事,另一

方面其实也还是有些日常的精微,比如说屠格涅夫。我觉得我父亲最早给我建筑了有关于文

学的一种格局感,是润物无声的。那时我还年幼,就情节而言远谈不上体会什么写作的技巧,

实际上就是一种本然的阅读兴趣,也似懂非懂。其中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愫,或者是您刚才

提到的个人和时代命运之间的关联,当时还未建立起这种知觉。当我很久之后,成为了一个

写作者,我才发现我的父亲给我建构了最早期关于文学的审美。

【答案】6.C7.B

8.①从小说环境的角度看,月满之夜,即中秋之夜,为在太史第暗杀河川守智的事件提供

了典型环境,渲染了冷寂的氛围。

②从小说情节的角度看,小说围绕“月饼”展开叙事,突出了河川守智在月满的中秋之夜品

尝月饼被暗杀的主要情节。

③从小说人物的角度看,中秋月满之夜暗杀了河川守智的情节,塑造并丰满了阿响、韩世江

等人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平民百姓在抗日救亡图存运动中展现的可歌可泣的勇气与魄力和深

沉的家国大义。

④从小说主题的角度看,阿响、韩世江等人以月饼为诱饵顺利暗杀河川守智,表现了小说抗

战救亡图存主题。

⑤“月满西楼”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小说标题对宋词的运用,为文章增

添了文化韵味。

9.①宏大的叙事:小说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以河川守智为代表的日本间谍潜入我国境

内,刺探情报。阿响、韩世江等人用自身的无穷智慧、传统手艺,甚至以个人孤勇的方式,

参与到救亡图存的历史中,暗杀间谍,取得胜利。

②日常的精微:小说中阿响提一篮月饼回太史第,河川守智演奏胡琴、品尝月饼、串演《贵

妃醉酒》,韩世江将久违的得月阁月饼散发于广州民间等情节皆是对日常精微的书写。

③关系:“宏大的叙事”与“日常的精微”展现的是时代命运和个人之间的关联;以食物反

映烽火硝烟的抗战历史,便是以日常烟火建构起大时代的根本。得月阁月饼就是一种象征,

既是深沉的家国大义,更是万千生民所共同点燃历史的高光;小说写出了普通中国百姓心

中最朴素最真挚的家国情怀,这是普通人用日常精微的食物关联起的对幸福的守望,更是

中国人逆流向上的风骨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的真切体现。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展现的是河川守智从对周围的人或物具有戒备心理到逐渐放下戒备心的过程”分析

错误。“看锡安与宋子游吃下了整只月饼”“才佯装收拾好了胡琴”“开始小心品尝”能够展

现河川守智从对周围的人或物具有戒备心理,“整只”“才”“佯装”“小心”等词更是突出表

现了这种戒备心理,但“逐渐放下戒备心”无从体现。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B.“其作用都是为了表达河川守智对家乡的思念”说法错误。第一处“蓝色的月亮,冷而大”

指的是富士山上的一轮满月,表达了河川守智思念家乡的感情,也为暗杀河川守智的情节提

供了典型环境,暗示在中秋月圆之夜河川守智被暗杀;第二处“冷而大的蓝色月亮”是河川

守智被暗杀,失去意识时看见的,凄冷的色调,宣告着人物死亡的结局,并非对家乡的思念。

故选B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从小说中“这晚霾重,看不到月亮。但他吃下去这月饼的时候,仿佛看到一轮满月,从富士

山巅缓缓升起。蓝色的月亮,冷而大”可知,暗杀河川守智被定在中秋之夜,而中秋正是月

满之夜,而从河川守智的想象“蓝色的月亮,冷而大”可知,这为暗杀河川守智的事件提供

了典型环境,渲染了冷寂的氛围。用“月满西楼”为题,正好反映了这一典型环境。

其次,从小说情节的角度看,河川守智在中秋之夜被暗杀,而暗杀所用的工具正是中秋的时

令食物一一月饼。所以,“月满西楼”这一标题暗示了小说的情节。

第三,在中秋月满之夜暗杀了河川守智,是通过阿响、韩世江等人经过精心策划的结果。阿

响、韩世江只是普通的百姓,但他们不畏危险,积极参加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去。所以,在

小说人物的塑造上,“月满西楼”这一标题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在国家和民族

的危亡之时,平民百姓在抗日救亡图存运动中展现的可歌可泣的勇气与魄力和深沉的家国大

义。

第四,“月满西楼”这一标题暗示了阿响、韩世江等人以月饼为诱饵顺利暗杀了日本间谍河

川守智,“月满”代表着家庭的团圆,也暗示了国家的完整,以此为题,表现了小说抗战救

亡图存主题。

最后,在小说的文学性方面,“月满西楼”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小说标题

对宋词的运用,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对于“宏大的叙事”,从小说中“这时节的广州,已将入夏。茶楼的生意,往年将将淡下来。

而此时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虚浮的和平,是在战乱中囱冏而生的画皮”“而有一些人,便也想

进入民生,刺探这画皮下的血肉。他们穿着本地人的衣服,虽则与本地人面目相若。但是他

们的神态里,过分繁冗的细节与矜持,暴露了异族的痕迹。因此他们的到来,被人察觉。往

往窃窃私语,有人埋首默然,有人昂然离开,是一种行将打破的和平临界”可知,小说的背

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以河川守智为代表的日本间谍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情报。而在中秋之夜,

作为一般百姓的阿响、韩世江等人用自身的无穷智慧,暗杀了日本间谍河川守智。小说的情

节放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展开,让小说笼罩在抗击外国侵略、救国图存氛围之中,一般百姓

的行为却关系着国家的危亡,所以说小说采用了宏大的叙事。

日常的精微则是体现在小说情节的细节当中,如“阿响提着一篮月饼,回到太史第,竟还带

着余温”“稻香村的京式自来白、自来红,知味观的苏式鲜肉酥皮,乃至潮式膀饼、清油饼、

广式月饼……他将月饼吃完,甚至将掉在膝盖上的饼渣捡起来,也吃下去。他微笑地接了兹

少爷的话,这月饼太好吃了,还会欠什么呢”“他甚至串了一出《贵妃醉酒》。梅博士蓄了须,

不给日本人唱戏。他未领教过那曼妙的身段,可是他听过唱片。里头是个幽咽而任性的贵妇

人,唱出了繁花似锦,如水夜凉”等情节,这些情节反映的都是日常的小事,但小中蕴含着

生活的精致和真实。正是这些日常的精微让小说真实可信。

“宏大的叙事”与“日常的精微”展现的是时代命运和个人之间的关联。作者的视角奇特,

以食物反映烽火硝烟的抗战历史,独具匠心。民以食为天,小说中通过食物反映时代精神,

便是以日常烟火建构起大时代的根本。比如小说中得月阁月饼就是一种象征,月饼是中国的

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美好,在国家受到日本侵略军的侵犯时,通过月饼来展现民族的抗日

决心,既是深沉的家国大义,更是万千生民所共同点燃历史的高光。小说写出了普通中国百

姓心中最朴素最真挚的家国情怀,像阿响、韩世江等人,他们只是普通的百姓,却愿冒着生

命危险去刺杀日本间谍,他们所用的工具就是月饼,这是普通人对国家所尽的义务,这是中

国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守卫,这是普通人用日常精微的食物关联起的对幸福的守

望,更是中国人逆流向上的风骨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的真切体现。所用“宏大的叙事”与“日

常的精微”构成了本篇小说的特点,也是小说感人至深的源泉。

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

井死了!”袭人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那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

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

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他。

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那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

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这里袭人回去。

不提。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便不好

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问:“你从那里来?”宝钗道:“从园里来。”王夫人道:

“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倒看见了。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

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

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

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

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

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

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

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

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

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

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

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

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宝钗忙

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

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

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两个人来跟宝

姑娘去。

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

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王

夫人将他母亲叫来拿了去。再看下回便知。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材料二:

却说王夫人唤他母亲上来,拿几件簪环当面赏与,又吩咐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他母亲

磕头谢了出去。

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进来被

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

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信步来至厅上。

刚转过屏门,不想对面来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儿撞了个满怀。只听那人喝了一声“站

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不觉的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

一旁站了。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瞎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

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蕨蕨蕤蕤。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

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素日虽是

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如今见

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宝钗听到金钏的死讯后,前后说了两次“这也奇了”,而王夫人也认为金钏的死是“一桩

奇事”,三个“奇”字突出了金钏之死的离奇,也反映出宝钗和王夫人对此事的好奇。

B.金钏之死不仅直接反映了封建礼教杀人的社会现实,还间接反映了贾府内部矛盾重重,

为贾府最终走向衰败埋下伏笔。

C.从贾政见到宝玉时的描述可知宝玉为金钏之死感伤失魂。宝玉为一个婢女之死而“五内

摧伤”,是因为金钏是为了维护他的名声而自尽,体现了宝玉的愧疚与自责。

D.文章写到王夫人多次垂泪,为金钏安排后事,给金钏母亲赏银,集中反映了王夫人对金

钏的关怀备至,符合王夫人诵经念佛的慈祥形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老婆子对金钏之死的叙述中,有一处细节“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不仅

表现了周遭人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大家对贾府内部主仆矛盾见惯不惯。

B.袭人和金钏同为贾府丫鬟,面对金钏的悲剧,她一开始震惊不己,接着点头赞叹,最后

伤心泪下,这一神态变化真实地表现了袭人的内心变化。

C.作者通过老婆子、宝钗、王夫人等人对金钏之死的多重叙述,真实地完整地展现了金钏

之死的概貌的同时,也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D.作者在表现宝玉的心情时,主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一方面突出了他的悲痛,另

一方面写出了他的茫然。

8.鲁迅先生指出《红楼梦》最突出的价值是“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

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请据此,选

择选文中的一个人物进行简要分析。

9.请结合选文或《红楼梦》相关内容,分析“金钏之死”这一情节的作用。

【答案】6.B7.C

8.示例一:宝钗的善解人意与无情冷漠。从宝钗忙来安慰王夫人,处处察言观色,拿自己

的衣服给金钏妆裹等事件中可见她的贤惠与善解人意。同时,从宝钗淡化金钏之死,甚至巧

言猜测金钏因贪玩而失足的举动可看出身为主人阶级的她对仆人的冷漠。

示例二:宝玉的真情与软弱。从宝玉为金钏垂泪、感伤、痛心等反应可以看出他对下层阶级

女子的真情。同时,从他面对王夫人的教训无可回说,茫然不知何往的表现可见他性格中具

有极大的软弱性。

示例三:王夫人的“冷”与“热:从她撵走金钏可看出她的决绝,同时从她对金钏之死抱

有愧疚与不安又见她存在“热”的一面。

9.①塑造了金钏虽身处微贱却性情刚烈的婢女形象。

②刻画了袭人、宝钗、王夫人、宝玉等人鲜明的性格差异。

③为后文“宝玉挨打”的情节作铺垫。

④是《红楼梦》中悲剧故事中的一个部分,体现了《红楼梦》反抗封建制度的主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A."也反映出宝钗和王夫人对此事的好奇”说法错误。王夫人本知金钏以死明志的来龙去脉,

“奇”只是她的自我掩饰。

C.“金钏是为了维护他的名声而自尽”说法错误。根据文中“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

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可知,金钏的死因是不堪受辱。

D.“反映了王夫人对金钏的关怀备至”说法错误。此处是王夫人为了缓解内心的不安与愧疚

而作出的事后补偿。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C.“真实地完整地展现了金钏之死的概貌的同时”说法错误,这些叙述包含了道听途说、假

设、谎言,并没有展现完整真相。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鲁迅先生强调了《红楼梦》人物刻画的两方面特点:一是“敢于如实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二是和“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突出人物形象的

复杂性和丰富性。

示例一:薛宝钗既善解人意,又无情冷漠。

由文中“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便

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宝钗忙道:

‘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

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等内容可知,金钏死后宝钗忙来到王夫人处安慰王夫

人,处处察言观色,甚至毫不忌讳,拿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妆裹,这些都体现了她的体贴贤惠,

善解人意。

由文中“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

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

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

之情了”可知,宝钗觉得金钏之死与王夫人无关,都是金钏咎由自取的,以此来减轻王夫人

心里的负罪感,这一举动可看出身为主人阶级的她对仆人的冷漠,让人觉得她是个冷血无情

的人。

示例二:宝玉的真情与软弱。

由文中“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

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宝玉素日虽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

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可知,宝玉知道金钏死后,为金钏垂泪、感伤、痛

心,恨不得自尽随了她去,可以看出他对下层阶级女子的真情。

由文中“宝玉……,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

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信步来至厅上”可知,即便是王夫人

对金钏的死负有很大的责任,宝玉面对王夫人的教训也无可回说,茫然不知何往,这种表现

可见他性格中具有极大的软弱性。

示例三:王夫人的“冷”与“热,

由文中“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

下去'”可知,是王夫人将金钏一通臭骂,并赏了她一个耳光,将其撵了出去,才最终造成

了金钏跳井自尽的结局。从她撵走金钏可看出她的决绝。

由文中“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可知,王夫人对金钏的死抱有

极大的愧疚和不安,这又见她存在“热”的一面。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情节作用能力。

塑造了其自身人物形象:根据《红楼梦》相关内容可知,金钏的死因是:贾宝玉与金钏谈论

想要金钏,和他整天在一处。王夫人发作起来,将金钏一通臭骂,还动手打了金钏,并要驱

逐金钏。金钏苦苦哀求,王夫人绝不饶恕,撵了出去,金钏气急跳井自杀;再结合文中“原

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可以看出,金钏投井自杀的结局点

明其人刚烈、其质清洁。她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发泄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和愤怒,所以

“金钏之死”这一情节塑造了金钏虽身处微贱却性情刚烈的婢女形象。

展现了其他人物形象:金钏死后,袭人、宝钗、王夫人、宝玉等人的不同表现分别刻画出了

他们鲜明的性格差异。如从宝钗和王夫人的谈话可以看出,宝钗将金钏死因归于失足落井,

虽然她也清楚金钏真实的死因,且王夫人虽没说出全部事情,也吐露了一些,但她还是说‘‘纵

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展现了宝钗冷酷无情的一面。

从结构安排上看:根据《红楼梦》相关内容可知,宝玉虽不像贾环说的那样不堪,但也是导

致金钏之死的关键人物。正是因为贾环告了宝玉的黑状,提起宝玉对金钏的侮辱导致金钏之

死,原本就生气的贾政才怒打宝玉,也可以说这也是宝玉挨打的真实原因,所以这一情节为

后文“宝玉挨打”的情节作了铺垫。

从主题上看:“金钏之死”是《红楼梦》中悲剧故事中的一个部分。金钏被赶,这在当时可

以说是莫大的耻辱,迫于家庭和社会压力,死是唯一的解脱,宁可死去也不愿活于世间,可

见封建制度下女性饱受的束缚和压迫;金钏没有说话权,只有死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

刚烈的她选择了投井,来发泄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和愤怒。这些体现了《红楼梦》反抗封

建制度的主旨。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水生斜背着一件日本皮大衣,偷过了平汉路,天刚大亮。家乡的平原景色,八年不见,

并不生疏。这正是腊月天气,从平地上望过去,一直望到放射红光的太阳那里,他深深地吸

了一口气。把身子一挺,十几天行军的疲劳完全跑净。

水生是一个好战士,现在已经是一个副教导员。可是不瞒人说,八年里他也常常想到家,

特别是在休息时间,这种想念,很使一个战士苦恼。这样的时候,他就拿起书来或是到操场

去,或是到菜园子里去,借游戏、劳动和学习,好把这些事情忘掉。

他也曾有过一种热望,能有个机会再打到平原上去,到家看看就好了。现在机会来了,

他请了假,绕道家里看一下。经过的村庄街道都很熟悉,这些村庄经过八年战争,满身创伤,

许多被敌人烧毁的房子,还没有重新盖起来0在形式上,村庄没有发展,没有添新的庄院和

房屋,幼时记忆里的几块大坟地,高大的杨树和柏树,也砍伐光了,坟墓暴露出来,显得特

别荒凉。但是村庄的血液,人民的心却壮大发展了。一种平原上特有的勃勃生气,更是强烈

扑人。

水生的家在白洋淀边上。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家就住在村边上。他在门

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

“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

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

要哭了,家去吧!”走到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他听着女人忙乱地

打火,灯光闪到窗户上了,女人喊:“进来吧!还做客吗?”

女人正在叫唤着一个孩子,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

着说:

“来,这就是你爹,一天价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经不

成声音。

水生说:“来!我抱抱。”

女人把孩子送到他怀里,他接过来,八九岁的女孩子竟有这么重。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

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还睡去吧女人安排着孩

子睡下,盖上被子,孩子却圆睁着两眼,再也睡不着。水生在屋里转着,在那扑满灰尘的迎

门橱上的大镜子里照看自己。

女人要端着灯到外间屋里去烧水做饭,望着水生说:“从哪里回来?”

“远了,你不知道的地方。”

水生看着她。离别了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她今年二十九岁了,头发虽然乱些,

可还是那么黑。脸孔苍白了一些,可是那两只眼睛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

自纺自织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不论是人的身上,人的心里,都表现出是叫一种深藏的志气

支撑,闯过了无数艰难的关口。

“你能在家住几天?”

“就是这一晚上。我是请假绕道来看望你。”

“为什么不早些说?”

“还没顾着啊!”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半天,她说:

“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在河边,

他们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

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轻轻地跳下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竿子

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

她用一块长的黑布紧紧把头发包住,冰床快速前进,好像离开了冰面滑行。她的围巾的

两头飘到后面去,风正从她的前面吹来。她连撑几竿,然后直起身子来向水生一笑。她的脸

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小小的冰床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

团的旋花。前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水在冰缝里汹汹地流,她只说了一声“小心”,两脚轻

轻地一用劲,冰床就像受了惊的小蛇一样,抬起头来,窜过去了。

冰床在霜雾里,在冰上飞行。

“你把我送到丁家坞,”水生说,“到那里,我就可以找到队伍了

女人没有言语。她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才说:“你给孩子再盖一盖,你看她的手露

着。”她轻轻地喘了两口气。又说:“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你只在家

里呆了不到多半夜的工夫。我为什么撑的这么快?为什么着急把你送到战场上去?我是想,

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快快地回来,和我见面。”冰床跑进水淀中

央,这里是没有边际的冰场。太阳从冰面上升出来,冲开了雾,形成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

这里来照在冰床上。女人说:

“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敌人在这里,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

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

来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

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不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他望着呆呆站在冰上的女人

说:

“你们也到村里去暖和暖和吧。”

女人忍着眼泪,笑着说:

“快去你的吧!我们不冷。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注:《嘱咐》是孙犁的一篇短篇小说,写于1946年。故事发生于八年抗战刚结束之际,此时

国民党反动派觊觎胜利果实,大肆向解放区进攻。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绘了水生回家路上的所见所感,展示了家乡美好的自然环境,透露出水生对家乡、

亲人的思恋之情。

B.水生嫂听说丈夫仅住一夜,情绪低落,后接受事实,理解丈夫,理智战胜情感,表现了

思想的觉悟与进步。

C.文中两处形容冰床的比喻,前一个突出了快,后一个强调了灵活,这表现了水生嫂撑冰

床技术的娴熟高超。

D.小说对太阳光冲开浓雾照在冰床上的环境描写,暗示了人民群众迫切渴望胜利和必然取

得胜利的美好期待。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别归家、一夜团聚和再次送别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以时间为顺序,连贯统一,结

构分明。

B.人物对话自然朴实,具有口语化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塑造人物性格,推进情

节发展。

C.小说取材于白洋淀人民的生活,孙犁把儿女情和家务事引向广阔的时代,具有人情美、

人性美。

D.《嘱咐》《荷花淀》均重视故事可读性,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体现了孙犁的写作

风格。

7.结合文本,分析“嘱咐”这一标题的丰富意蕴。

【答案】5.A6.D

7.①“嘱咐”是水生嫂对即将奔赴战场的丈夫的嘱咐,凸显了水生嫂对丈夫的爱,舍小家

为大家的家国情。②“嘱咐”也是父亲对水生的嘱咐,希望水生以拯救国家与民族为己任,

对抗日战争胜利充满了期盼。③“嘱咐”揭示了小说主题,体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无数根

据地人民对以水生为代表的战士们舍家为国、捍卫抗战胜利果实的叮嘱,对敌人的谴责与必

胜的信心。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的能力。

A.“展示了家乡美好的自然环境”说法错误.小说不仅描绘了水生回家路上所见到的家乡自

然环境,如“这正是腊月天气,从平地望过去,一直望到放射红光的太阳那里”,也展现了

家乡的社会环境,如“满身创伤,许多被敌人烧毁的房子,还没有重新盖起来。在形式上,

村庄没有发展,没有添新的庄院和房屋”。既透露出水生对家乡、对亲人的思恋之情,也凸

显出家乡历经八年战争荒凉破败、正重新恢复中的面貌。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D.“《嘱咐》《荷花淀》均重视故事可读性,情节跌宕起伏”说法错误。孙犁擅长用写诗的方

法写小说,作品淡化情节,追求意境,富于抒情色彩。《荷花淀》《嘱咐》两篇作品均是“白

洋淀派”的典型代表作,其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在情节自然平淡的展开中表现出人

物情感的波涌和起伏。

故选D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表层含义:

结合文本“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

时间不算不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女人忍着眼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

我们不冷。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可知,“嘱咐”是水生嫂对

即将奔赴战场的丈夫的嘱咐,既表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爱,也表现了她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

情怀。

结合文本“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敌人在这里,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

我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

想来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可知,“嘱咐”也是水生爹对水生

的嘱咐,希望水生能早日把敌人消灭,拯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表现老人对抗日战争胜利充

满了期盼。

深层含义:

“嘱咐”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水生父亲对水生的嘱咐,体现的是老人对儿子的理解和对革命

胜利的期盼;水生嫂对水生的嘱咐,则是一个妻子的深明大义和对革命的支持。这些“嘱咐”

体现了根据地人民对战士们舍家为国、捍卫抗战胜利果实的理解和支持,也表现出了对敌人

的痛恨和谴责,更体现出患难与共、同仇敌忤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破碎村

云从身边擦过,车子在盘山路上起伏。这是宋韧第一次下乡演出。破碎村藏在山里,犹

如一本老书,装着至为朴素的定理。

车子开了许久,眼前出了个人工开凿的山洞,蜿蜒崎岖,只容一车。半晌才出山洞,远

远便见村口泛起白烟,大人小孩攒聚,一口大锅蒸腾着热气。

太阳正挂在头顶。书记上前,自我介绍说是姓徐。团长问老徐:“在哪儿装台?”老徐

只说:“不着急,先给你们做肉吃。”锅里是一只整羊,热气簌簌腾起。酒酣耳热,团长见老

徐久久不动筷子,便说:“你们也吃。”老徐指指旁边的一口锅,说:“不急,还有一锅。”只

见不远处确实支着另一口锅子,村里老少皆围坐着。少顷,尽饱一餐,宋韧抹了抹嘴,逃到

另一口锅子边,凑前一看,锅里煮的竟全是羊的下水。

过半晌,老徐问团长:“吃饱了吗?”团长说:“饱了老徐笑一笑,指了指不远的青

黑色石台,说:“就在这演吧。”石台甚是简陋,正上方红底条幅上写有几个大字:“人间仙

境破碎村”。团长想,直接开演也罢,天暗就回。

老徐在台上喊:“快坐下。”老少方稀稀拉拉坐下,挤在后面,墨疙瘩一样。

太阳已溜进山坳。宋韧跟着团长,气度俨然,提袍而出。使了几个小包袱,结果包袱出

来没响,泥了。宋韧便硬着头皮入活,说了个《打灯谜》。台下老少只板着脸,眼睛干干地

盯着。宋韧脸烧了起来,狼狈而归。

下了台,宋韧问:“无磕无碰,三翻四抖,都按着规矩来,怎么就演砸了?”团长只说:

“演什么节目得有讲究。平原观众喜欢贯口快板,山里观众喜欢山梆子,小孩子爱听《八扇

屏》,老人喜好《铃铛谱》。路子没摸熟,不能急。”没成想不光宋韧的节目,一台演出轮番

演了,都没掌声,台下不大火炽。

待团里都演完,村里老少端然不动,极静,没有走的意思。团长有些犹豫,对老徐说:

“演完了。”老徐望望团里的演员,说:“不急,饿了吧,接着吃点。”说罢,起身温酒。团

长见正是饭点,没多絮聒,只说:“吃饭。”

不多时太阳便悬悬坠坠落了下去。团长摆了碗筷,说饱了。老徐忽然眼里放出光来,说:

“那再演会儿?”团长怔住:”节目演完了。”老徐搓了搓手,说:“再演两个,大伙儿还没

看够。”宋韧这才发觉,一旁的锅子冷着,村里老少没吃,守在板凳上虚望着他们。团长寻

思,每个人都有富余的活儿,再演几个也是可以,便扭过身,压着嗓子说:“来了几个撅的,

差不多就行。”团里演员心领神会.

天渐渐暗了下来,宋韧唱了段快板《玲珑塔》。半个多小时过去,天便黑透,演员们纷

纷停下来,陆续换衣服。两只灯泡幽幽地亮着,像是能淬出火,昏昏沉沉照见老徐的半张脸,

另一半豁了似的,被密匝匝的黑啃了去。团长朝老徐摆手,说:“演完了,回去吧!”老徐上

前,四下地瞧,说:“再演几个。”团长说:“演不了了,没伴奏了。”老徐没听明白,跟台底

下的老少递了句话。宋韧往那黑暗里瞧,看不分明,只有偶尔一两点火星在暗处里眨,并未

有动静。老徐也静静地看着,又偷偷地觑了眼团长。团长不知如何是好,便让宋韧捡了快板

再唱一段《武松打店》。

又是半个钟头,宋韧绝活都掏干净了,虚汗如注,台下依然没动静,黑压压的,不知还

有多少观众,便停了下来。老徐扭过脸凑到团长身旁,道:“要不,把刚才的再演一遍?”

团长恍惚,问:“刚才的?"老徐说:“刚才的那台演出。”团长凝了神望着老徐,问:“重演

一遍?”老徐点头,露出碎牙,“你没瞧见,没人走!我们这儿太需要你们这些人了,大家

都新鲜。”夜越来越深,台下黑魁越的,团长说:“你瞧见了?没人走?”老徐乐了,说:“没

有脚步声,没人走,都在,都爱看。”团长又问:“都看过一遍了,能行?”老徐欣然,道:

“行」

没有人报幕,谁准备好谁就上。宋韧和团长开场,还是之前那一套。宋韧硬着胆再走一

遍,抖出第一个包袱,台下依然是静的,谁知停了几秒,只见有零星微光在稠密的黑暗中闪

闪掣动,接着便听得呼哨一声,闪电一般,一个脆响在黑暗里碎开,继而是掌声,一阵响似

一阵,仿佛从遥远之处传来。团里的演员都愣怔了,宋韧见团长脸上泛出活色来,也喜不自

胜。包袱还照旧如前,但听得欢喜之处笑声不断,掌声雷动,愈演愈烈,皆来自那片泛着微

光的黑暗。

演员们立时来了热情,一个一个顺序而出。不多时,便见台下火光滚动,不知是谁燃了

木头,举了火把。宋韧定睛一看,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老少都站着,人挤人。一张张面孔

见过似的,但又瞧不明朗,在光影里跃动,热铁般红着;嘈嘈杂杂一片响,有如汤沸。火把

烧着,火焰颤抖抖的,连同那些密集的人影在眼前摇晃。

节目结束,团里上下激动异常,都嚷叫着“痛快”。老徐冲台下说:“天儿都黑透了,该

回去了!这回得回去了!”便听得台下呼啦一声,只见老少在光亮里又坐了一阵,方才陆续

起身。团里上下收拾起来,乡亲们和演员聚作一团,久久不愿分散。

宋韧问团长:“你说为啥再演一遍,村里人就乐了?”

团长想一想,说:“那是自然,路子没摸熟。"顿了顿,又说,“乡亲们的心窍是亮的。”

(节选自张哲《劝人方》,有删改,题目为命题者所加)

8.下列句子,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破碎村藏在山里,犹如一本老书。

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儿回闻?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阚送青来。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破碎村的道路与陶渊明笔下进入桃花源的路径有点相似,但是村庄的闭塞落伍又与

“人间仙境破碎村”的称号不太协调。

B.一口大锅煮着整只羊,体现村民对曲艺团的欢迎态度;而另一口大锅煮的却是羊下水,

可见村民的淳朴以及这里生活的贫困。

C.团长说“来了几个撅的”,指村民性子倔强、不肯离去;又说“差不多就行”,让大家随

便加演几个节目来应付、打发村民。

D.书记老徐了解村民需求,关心村民利益,在与团长沟通的过程中懂得掌握节奏,找准时

机,是接地气、会办事的乡村干部。

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次写村民们观演的“静”,层层铺垫,直到最后一回演出才陡然“动”起来,这一

转变使小说的情节波澜横生。

B.宋韧在小说中有穿针引线、以点带面的作用,小说的叙事以宋韧的视角展开,其他演员

的感受又以宋韧的感受为代表。

C.小说用词准确生动,如描写老徐半张脸“被密匝匝的黑啃了去",“啃”字不仅写出夜色

的浓重,也突显压抑的气氛。

D.小说描写对话时,村民多用简短明了的口语,演员则穿插使用''三翻四抖”等行话,做

到人物语言与人物的身份相符。

11.小说的环境描写很生动,能配合情节走向、暗示人物心理。请结合文本,将下面表格补

充完整(答案按序号填入相应的答题区域)。

光线变化情节走向人物心理(从演员角度)

太阳挂在头顶演员受到热情款待©

太阳下山,天色渐暗,心情低落,感到难堪,煎

不久便黑透熬

有零星微光在黑暗中闪

③④

⑤观众沉醉其中,热烈回应⑥

12.结尾处团长说“乡亲们的心窍是亮的”,这句话在小说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

具体分析。

【答案】8.B9.A10.B

11.①心情愉悦,酒酣耳热;②没有热烈的掌声,只板着脸,眼睛干干地盯着;③掌声一阵

响似一阵;④先是愣怔了,接着喜不自胜;⑤火光滚动,火把烧着;⑥热情高涨,心里痛快。

12.①在演第一遍时,乡亲们路子没摸熟,不轻易发表看法;

②演第二遍时,乡亲们认识到节目好,演员演的精彩,发自内心的高兴;

③说明乡亲们能够接受新事物,能分辨好坏。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破碎村”比喻成“一本老书”。

A.反问修辞手法,意思是:人间听不到几次。

B.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在旦夕的国家比作狂风中的柳絮,把个人比作浮萍。

C.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梅花和雪的色味进行对比。

D.拟人的修辞手法,“护”“送”赋予水和山人的动作。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但是村庄的闭塞落伍又与‘人间仙境破碎村'的称号不太协调”错误.“人间仙境”指

得是破碎村的古朴和原始的环境,不仅环境是原始的,没有被破坏,人们的思想也是淳朴的,

而不是指的它的闭塞落伍。

故选Ao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小说的叙事以宋韧的视角展开”错误。小说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的视角展开叙述的。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情节和人物心理的能力。

①结合“太阳正挂在头顶。书记上前,自我介绍说是姓徐。团长问老徐:“在哪儿装台?”

老徐只说:“不着急,先给你们做肉吃。”锅里是一只整羊,热气簌簌腾起。酒酣耳热”可知,

当太阳挂在头顶,演员受到热情款待时,酒酣耳热,心情时愉悦的。

②结合“太阳已溜进山坳。宋韧跟着团长,气度俨然,提袍而出。使了几个小包袱,结果包

袱出来没响,泥了。宋韧便硬着头皮入活,说了个《打灯谜》。台下老少只板着脸,眼睛干

干地盯着。宋韧脸烧了起来,狼狈而归”可知,太阳下山,天色渐暗,不久便黑透时,观众

没有热烈的掌声,只板着脸,眼睛干干地盯着,演员此时心情低落,感到难堪,煎熬。

③结合“只见有零星微光在稠密的黑暗中闪闪掣动,接着便听得呼哨一声,闪电一般,一个

脆响在黑暗里碎开,继而是掌声,一阵响似一阵,仿佛从遥远之处传来。团里的演员都愣怔

了,宋韧见团长脸上泛出活色来,也喜不自胜”可知,有零星微光在黑暗中闪动,一个脆响

在黑暗里碎开,继而是掌声,一阵响似一阵,仿佛从遥远之处传来。

④结合“只见有零星微光在稠密的黑暗中闪闪掣动,……团里的演员都愣怔了,宋韧见团长

脸上泛出活色来,也喜不自胜”可知,”可知,团里的演员都愣怔了,宋韧见团长脸上泛出

活色来,也喜不自胜。

⑤结合“不多时,便见台下火光滚动,不知是谁燃了木头,举了火把。宋韧定睛一看,台下

黑压压的全是人,老少都站着,人挤人。一张张面孔见过似的,但又瞧不明朗,在光影里跃

动,热铁般红着;嘈嘈杂杂一片响,有如汤沸。火把烧着,火焰颤抖抖的,连同那些密集的

人影在眼前摇晃”可知,火光滚动,火把烧着。

⑥结合“演员们立时来了热情,一个一个顺序而出。不多时,便见台下火光滚动,不知是谁

燃了木头,举了火把。……火把烧着,火焰颤抖抖的,连同那些密集的人影在眼前摇晃。节

目结束,团里上下激动异常,都嚷叫着‘痛快'”可知,演员热情高涨,心里痛快。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丰富内涵的能力。

结合“宋韧问团长:'你说为啥再演一遍,村里人就乐了?’团长想一想,说:'那是自然,

路子没摸熟'”可知,在演第一遍时,乡亲们路子没摸熟,不轻易发表看法,表现了乡亲们

的慎重。

结合“宋韧硬着胆再走一遍,抖出第一个包袱,台下依然是静的,谁知停了几秒,只见有零

星微光在稠密的黑暗中闪闪掣动,接着便听得呼哨一声,闪电一般,一个脆响在黑暗里碎开,

继而是掌声,一阵响似一阵,仿佛从遥远之处传来”可知,演第二遍时,乡亲们认识到节目

好,演员演的精彩,所以乡亲们的掌声,一阵响似一阵,发自内心的高兴。

对于演员的演出,乡亲们笑声不断,掌声雷动,愈演愈烈,说明乡亲们能够接受新事物,能

分辨好坏。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出关。

鲁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

的绕着。他想爬城。城墙倒并不高,只要站在牛背上,将身一耸,是勉强爬得上的;但是青

牛留在城里,却没法搬出城外去。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

老子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总之,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

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

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阿呀!”关尹喜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原来是老聃

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含含糊糊的说,“我记性坏……”

“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②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

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

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到得关上,立刻开了大厅来招待他。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

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

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账房和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

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

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的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

名,非常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

打起磕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没有牙齿,打着陕西腔,又爱说什么“口而”:大家还是听不懂。

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

上一句道:“口而,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

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请他去休息。

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

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

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

第二天早晨,天气有些阴沉沉,老子觉得心里不舒适,不过仍须编讲义,因为他急于要

出关,而出关,却须把讲义交卷。他看一眼面前的一大堆木札,似乎觉得更加不舒适了。

然而他还是不动声色,静静的坐下去,写起来。回忆着昨天的话,想一想,写一句。写

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

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

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一面自己亲手从架子上挑出一包盐,一包胡麻,十五个悖博来,

送给老子做路上的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