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语文中考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语文中考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语文中考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语文中考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语文中考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语文中考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荤腥(hūn)荫庇(yìn)亵渎(xièdú)恪尽职守(kè)B.旁骛(wù)谀词(yú)嗤笑(chī)恃才放旷(shì)C.骈进(pián)佝偻(lóu)拮据(jiéjū)吹毛求疵(cī)D.襁褓(qiǎng)栈桥(zhàn)睿智(ruì)强聒不舍(gu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A项中“荫庇”的“荫”应读“yìn”,但在此处作为名词“树荫”的引申义,应读“yìn”的阴平声,即“yīn”;C项中“佝偻”的“偻”应读“lóu”,但此处作为形容词,表示身体弯曲不直,应读“lǚ”;D项中“襁褓”的“襁”应读“qiǎng”,但此处为名词,表示包裹婴儿的被子,应读“qiǎng”的阳平声,即“qiáng”。故只有B项全部正确。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B.春天的河南,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C.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认真改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A项中“能否”是两面词,而“是……必要条件”只表达了一面,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B项中主宾搭配不当,“河南”是地点名词,而“季节”是时间名词,应将“河南”与“春天”互换位置;D项中缺少主语,由于介词“在……中”和“使”的连用,导致句子主语缺失,应删去其中一个词。故只有C项没有语病。3、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这首词上片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下片由祖国河山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的抱负。B.《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词,作者是梁启超,这篇演讲词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C.《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第十六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小说主要讲述了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故事。D.《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小说主要刻画了范进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C项中《智取生辰纲》确实选自《水浒》,但《水浒》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与罗贯中合作编著的,并非只有施耐庵一人。故C项表述有误,A、B、D三项均正确。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位老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一丝不苟,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B.听到这个好消息,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像个孩子似的。C.我们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才能把事情办好。D.春天的公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真是美不胜收。答案:B解析:B项中“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故错误。A项“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使用正确;C项“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使用正确;D项“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看不过来,使用正确。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B.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C.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英雄的报告。D.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的勇气。答案:A解析:A项无语病;B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C项搭配不当,“注视”与“报告”不搭配,应删去“和倾听着”;D项搭配不当,“树立”与“勇气”不搭配,应将“勇气”改为“信心”。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D.《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答案:D解析:D项表述有误,《资治通鉴》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而非“从战国到五代”。A、B、C三项表述均正确。7、请填写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海内存知己,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天涯若比邻(2)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陆游《游山西村》)答案:柳暗花明又一村(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晏殊《浣溪沙》)答案:似曾相识燕归来(5)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答案:会当凌绝顶【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能力。(1)此句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句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远隔天涯也如同邻居一般。(2)此句出自李白的《行路难》,原句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气概,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理想。(3)此句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原句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诗人在山重水复之间迷路后,突然看到前方有村庄的景象,寓意着在困境中总会找到出路。(4)此句出自晏殊的《浣溪沙》,原句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旧日时光的怀念。(5)此句出自杜甫的《望岳》,原句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作者登上泰山后的豪情壮志,以及俯瞰群山、一览无余的壮观景象。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文章:题目:《故乡的槐花》春末夏初,是槐花盛开的季节。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故乡的那些槐树,以及那些随风摇曳、香气四溢的槐花。我的故乡坐落在豫北平原的一个小村庄里,村子的四周环绕着一片片翠绿的槐树林。这些槐树,有的粗壮如柱,需数人合抱;有的则纤细苗条,宛如少女。每到春天,它们便不约而同地绽放出洁白的花朵,将整个村庄装扮得如诗如画。槐花虽小,但香气袭人。每当微风拂过,那淡淡的清香便弥漫在整个村庄,让人心旷神怡。小时候,我和伙伴们常常跑到槐树林里,爬上高高的槐树,摘下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槐花,放在鼻尖轻轻嗅着,那份清新与甘甜,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除了赏花,我们还喜欢用槐花做各种美食。奶奶是村里做槐花饼的高手。她将采摘来的槐花洗净,拌上适量的面粉和糖,然后放在锅里煎熟。出锅后的槐花饼,金黄酥脆,香甜可口,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味的佳肴之一。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离开了故乡,来到城市生活。城市的喧嚣与繁忙让我渐渐忘记了那些关于槐花的记忆。直到有一天,我在街头偶遇一位卖槐花糕的老人,那熟悉的香味瞬间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回到故乡,再次置身于那片槐树林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那些关于槐花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让我感慨万千。我意识到,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槐花都将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小题:1、文章开头为什么提到“春末夏初,是槐花盛开的季节”?请简要分析。答案:开头提到“春末夏初,是槐花盛开的季节”,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故乡槐花的回忆和描述。这一季节的设定,不仅为文章营造了一个美丽的背景,也勾起了作者对故乡和槐花的深深思念,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槐花在文章中的作用。答案:槐花在文章中起到了多重作用。首先,它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将作者对故乡的回忆和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次,槐花象征着故乡的美丽和童年的欢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最后,槐花还通过其独特的香气和美味,激发了读者的感官体验,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3、文章结尾说“我意识到,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槐花都将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槐花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在作者看来,故乡的槐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或一种美食的象征,更是他童年记忆和故乡情感的载体。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无法忘记那些关于槐花的点点滴滴,因为那些记忆和情感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永远的牵挂。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标题:书香新乡,文化之韵新乡,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更在岁月的长河中孕育了独特的语文魅力。漫步在新乡的大街小巷,仿佛每一步都能踏响历史的回音,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文化的印记。走进新乡的校园,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清晨,朗朗的读书声穿透薄雾,那是学生们在晨读,他们或吟诵古诗,或朗读现代散文,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课堂上,老师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解着课文,引导学生们走进文学的殿堂,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智慧。新乡的语文中考,更是对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一次集中展示。试卷上,既有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也有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全面考察。考生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同时还需要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阅读文章:《新乡老街的记忆》新乡的老街,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条充满岁月痕迹的街道,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承载了无数新乡人的记忆。老街两旁,是斑驳的墙壁和古老的木门,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夏日里,老槐树下的阴凉成了我们嬉戏的乐园;冬日里,则围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述那些古老而神秘的传说。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老街上的那些小店。有卖糖葫芦的,红彤彤的果实串在竹签上,晶莹剔透,酸甜可口;有卖手工面的,热气腾腾的面条,搭配上鲜美的汤料,让人回味无穷;还有卖旧书的,那些泛黄的书页上,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如今,虽然老街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那份记忆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每当想起它,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温暖和感动。因为我知道,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永远不会改变。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答案示例:文章主要回忆了作者在新乡老街度过的美好时光,描述了老街的环境、小店以及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对老街和文化的怀念与热爱。2、文中画线句子“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街两旁的墙壁和木门赋予了人的特性,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永远不会改变”这句话的理解。答案示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迁,人们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都是永恒不变的。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文化,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芳草鲜美()便要还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桃花源的特点。参考答案1、芳草鲜美(鲜艳美丽)便要还家(同“邀”,邀请)2、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的样子。3、桃花源是一个环境优美、和平安宁、生活幸福、民风淳朴、与世隔绝的地方。第二题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连月不开开:________(2)薄暮冥冥薄:________答案:(1)开:放晴。(2)薄:迫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答案:(1)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2)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3、选文第二段主要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的景色,并抒发了迁客骚人________的愉悦心情。答案:春光明媚(或:晴朗明丽);宠辱偕忘(或:心旷神怡)。四、名著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行至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忽听得一声响亮,云雾缭绕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直扑行者。说时迟,那时快,行者纵身一跃,抡起金箍棒,劈头就打。那猛虎躲闪不及,被行者一棒打得脑浆迸裂,一命呜呼。原来这虎是南极仙翁的坐骑,因私自下界为妖,被行者打死,现了原形。南极仙翁闻讯赶来,向行者求情,行者念及上天有好生之德,便放了那虎一马,只将其魂魄打入了轮回。这一路上,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他们的事迹传遍了四海八荒,成为了后人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明代小说家______。答案:《西游记》;吴承恩请简要概括选段中“行者打死猛虎”的情节。答案:唐僧师徒行至高山前,遇到一只斑斓猛虎扑来,行者(孙悟空)纵身一跃,抡起金箍棒,劈头就打,将猛虎打死。后发现这虎是南极仙翁的坐骑,因私自下界为妖,被行者打死,现了原形。南极仙翁求情后,行者放了其魂魄一马。结合选段,分析唐僧师徒最终能取得真经的原因。答案:唐僧师徒之所以能取得真经,原因有三:一是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二是他们师徒四人各有本领,能够互补互助,共同面对困难;三是他们心怀慈悲,即便面对敌人也留有余地,如行者最终放了南极仙翁坐骑的魂魄一马,体现了他们的善良与宽容。正是这些品质,帮助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真经。五、写作题(50分)题目:《成长路上的那盏灯》。要求:请以“成长路上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表达真情实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答案示例:成长路上的那盏灯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总会遇到无数的挑战与困惑,而在我心中,有那么一盏灯,它始终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温暖与力量,那就是母亲的关爱与教诲。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独自坐在书桌前,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即将到来的考试,心情烦躁不已。一道道难题如同拦路虎,让我寸步难行。我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