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非常考案》课时练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34/2A/wKhkGWbDfhuAOa8SAAInbfFvoYE703.jpg)
![物理《非常考案》课时练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34/2A/wKhkGWbDfhuAOa8SAAInbfFvoYE7032.jpg)
![物理《非常考案》课时练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34/2A/wKhkGWbDfhuAOa8SAAInbfFvoYE7033.jpg)
![物理《非常考案》课时练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34/2A/wKhkGWbDfhuAOa8SAAInbfFvoYE7034.jpg)
![物理《非常考案》课时练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34/2A/wKhkGWbDfhuAOa8SAAInbfFvoYE70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复习使用,预祝高考成功
物理分层提能限时练包含解析
分层提能限时练(一)
1.D往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A错;质点不一定是体积小、
质量小的物体,B错: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C错:速度不变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
向均不变,故做匀速直线运动,D对。
2.D甲处表盘显示时刻,乙处表盘显示动车行进过程中的瞬时速度,故D正确。
3.D因列车的大小远小于哈尔滨到大连的距离,研究列车行驶该路程所用时间时可以
把列车视为质点,A错;由时间、时刻、位移与路程的意义知时速350公里是指平均速率,
921公里是指路程,B错;由等时位移差公式*"一加=(〃一机)。72可知加速度大小为a=
575_325
2*4562
5'm/s=5m/s,C错;由题意可知第4.5s末列车速度为57.5m/s,由加速度公式知
00=80m/s,D对。
4.A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
△vv—vo—20—20,
a=X=~T=~~4m/s
=—10m/s2
“一”号表示与初速度反向,即竖直向下,A正确;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
B错误;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C错误;初速度和末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D错误。
,1
vt+^vt
5.D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v=———即D项正确。
।t6
f+2
6.ABC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以地球为参考系,说明甲艇在匀速下降。
乙看到甲艇匀速上升,说明乙艇也在匀速下降,且乙艇下降的速度大于甲艇下降的速度,
即Vc>VVo
丙看到乙艇匀速下降,丙的运动相对地球可能有三种情况:①丙静止;②丙匀速下降,
但o丙Vol③丙匀速上升。甲看到丙艇匀速上升,丙同样可能有三种情况:①丙静止;②
丙匀速下降,但o丙Vo,;③丙匀速上升。综上分析,该题答案为A、B、Co
7.AC790m/s是击中目标时刻的瞬时速度;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是在一个过程内的平
均速度;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台风移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很大的,360m/s是
平均速度。
8.ABC物体以很大的速度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A可能;火箭开始发射时速度很
小,而加速度很大,B可能;竖直上抛到最高点的物体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C可
能;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D不可能。故选A、B、Co
9.AB由题意知,质点运动的速率为1m/s,即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率均为1m/s,每
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也均为1m/s,C错误;在前2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m,由A运动到
cd边的中点8,在第2s末瞬时速度大小为1m/s,方向由8指向4,A正确:前2s内的位移
・历
大小为Xi=AB=y/2m,平均速度v=1m/s,方向由A指向B,B正确,D错误。
10.解析:如图所示,。表示爆炸处,A表示观测者所在处,/2表示
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力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A处所经时间。
,-0b--------d--------44
则有,用/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A处所经时间,因为入
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2、[(^)^+h2=vt2,又知/2—△=△/,
联立可得h=卜(o/U)2+2而△/,
3
代入数值得/?=2.0X10m=2kmo
答案:2km
11.解析:汽车撞击过程可视为匀减速过程,a=-3.0XIO?m/s2
vo=110km/h=30.6m/s
△o=0—oo=-30.6m/s
由a=可得△(=—
△t
-30.6_
-3.OX1O2S=0,1S
安全隔离带的厚度为:
vo
x=v-t=~^•△才
=1.5m。
答案:1.5m0.1s
12.解析:已知卡车初速度oo=54km/h=15m/s。
2
车长2=7m,A3与C。的距离为so=23m。设卡车驶过的距离为S2,。处人行横道信号
灯至少需经过时间后变灯,有
S2=so+l,①
S2=V()^t,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ZU=2s。③
答案:2s
分层提能限时练(二)
1.D根据得a球下落2m所需时间为
S=0.2VWSO
设塔高h,则b球下落的时间为tb=q”与詈4)
对。球有:仁;g(f+⑸2②
联立①②解得/?=8m,D正确。
2.C由解得0m=2。.由错误!+错误!=zv和0m=2。,解得错误!=错误!,选项C
正确。
3.C由题意假设小球在第3s内未停止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x=aP,得
X3—x\=2aT1,可知a=3.75m/sz,此情况下,小球在2.5s末的速度为0.5m/s,由运动学公式
得。o=0.5m/s-3.75m/s2X0.5sVO,因此A、B、D错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小
tri
球在0.5s末的速度为第1s内的平均速度,由°=巧=亍=8m/s,C正确。
4.D设加速度大小为a,则刹车后第1个2s内位移大小XI=10X2-16ZX22=20-
2a(m),最后一个2s内位移大小%2X22=2tz(m),因为xi:%2=3*2,所以20—2a=3a,
即a=4m/s2,所以汽车刹车后经过2=学s=2.5s就停止运动了,汽车刹车后4s内卡车通过
、1()2
的距离是尤=^-v/m=12.5m。
/a,x4
5.B利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计算.
3
x\540
t\时间段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切=,=研m/s=3m/s
l\1oU
t3时间段的中间时亥I的瞬时速度。3=手=嚓^m/s=6m/s
13OU
则03=01其中△t=S+|+f2=300S。
代入数据得a=0.01m/s2o
尢]+x2
6.BCD由可得加速度的大小a=\m/s2,则B正确;第1s末的速度切=二^
△V
=2.5m/s,则A错误;物体的速度由2.5m/s减速到0所需时间,=---=2.5s,经过位移用
—a
1ro
的时间/'为1.5s,故X3=]42=1.125m,C正确;位移用内的平均速度。=广=0.75m/s,则
D正确。
7.ACD物体从塔顶上的A点抛出,位移大小为10m的位置有两处,
如图所示,一处在A点之上,另一处在A点之下。在A点之上时,位移为
10m又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过程。上升通过时,物体的路程L\等于位移XI
的大小,即Li=xi=10m;下落通过时,路程L2=2"-XI=2X20m—10m=
30m。在A点之下时,通过的路程L3=2H+x2=2X20m+10m=50mo
V/////7:
8.BC设加速度为a,时间为T,则有△x=a/=lm,可以求得
CD=4m,而B点的瞬时速度OB=券,所以。8之间的距离为XOB=错误!=3.125m,OA之
间的距离为九0A=WB—XA8=1.125m,即B、C选项正确。
9.ABD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0o/+%P知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选项A正确;由。2—加=2依知汽车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m/s,选项B
正确:由。=0o+af知汽车从第1根电线杆运动至第7根电线杆用时20s,所以从第3根电线
杆运动至第7根电线杆用时为10s,选项C错误;由。=:知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
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m/s,选项D正确。
10.解析:(1)若汽车以最大加速度加速行驶,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
x=vot+y;at2
代入数据解得个1.85sV2s
故不会闯红灯。
4
(2)若汽车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0—W=—2〃3
得"=错误!=1.6m/s2o
答案:(1)不会(2)1.6m/s2
11.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h)的速度为2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
路程为S1,加速度为〃;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2。由运动学公式得
v=ato
s\而
S2="o+;(%)笳
设汽车乙在时刻加的速度为0',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J、S2'O
同样有
v'=(2a)to
sJ=g(2〃)而
szf
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s',则有
5=51+52
S'=S1,+S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3s=市5
答案:7
12.解析:(1)设小球自由下落至平板车上表面历时fo,在该时间段内,对小球有:
〃=上招①
对平板车有:s=J曲②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数据可得5=0.27m0
(2)从释放第1个小球至第2个小球下落到平板车上表面高度处历时△/+/(),设平板车在
该时间段内的位移为51,由运动学方程有5i=1a(A?+?o)2
要让至少2个小球落在平板上必须满足
sWs+L④
5
联立①〜④式解得△rW0.4so
答案:(1)0.27m(2)A/^0.4s
分层提能限时练(三)
1.B由题图可知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约为0.8m/s,做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的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因速度一直沿正方向,故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由图线与
r75
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知位移约为7.5m,根据。=7=言m/s=0.5m/s,故C、D
错误。
2.B由题图知,质点在8s内的位移△x=W><(2+4)X2m-/x(2+4)Xlm=3m。t
=0时,质点位于xo=5m处,故8s末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x=xo+△x=8m,B正确。
3.Cx-f图象的斜率表示运动的速度,人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选项A错误;力和尼
两时刻两车相遇,所以九〜四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平均速度也相等,选项B错误,C
正确;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4.Cx-r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知a、匕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
运动,由图看出a、/?两图线的斜率大小相等,正负相反,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选项A、B均错误;a物体沿正方向运动,Z?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则在。〜5s时间内当
t=5s时,a、Z?两个物体相距最远,故C正确。根据匀力口速运动位移公式》=007+、4户可知,
XT图象是抛物线,所以物体c一定做匀加速运动,选项D错误。
5.C由图象可知,在0〜12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一直不变,A项错误;在/2〜△时间
内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逐渐减小,则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运动员减速下落处于超
重状态,B项错误;由图象可知,在0〜短时间内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平均速度加=吗3,
C项正确;在才2〜“时间内,由图线与,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此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
6.BDx”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A错误,B正确;O-/图象与时间轴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同时同地出发的两车,位移相等时相遇,所以C错误,D正确。
7.BC理解图象中“面积”的物理意义,A、D图中图象中“面积”不等于20
m;B中07图象的“面积”可能等于20m;C中o”图象的“面积”正好等于20m。B、C
两项正确,A、D两项错误。
6
8.BD由于两球的抛出点未知,则A、C均错;由图象可知4s时两球上升的高度均为
40m,则距各自出发点的位移相等,则B正确;由于两球的初速度都为30m/s,则上升到最
77n
高点的时间均为t=~,则D正确。
g
9.AD由于两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表中数据求得&=—2m/s?,ab=im/s2,则
。的速度变化快,A正确;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得0〜4s内摩托车。的平均速度为
18+]Q3+7
=—2—m/s=14m/s,摩托车Z?的平均速度加二汽-Ms=5m/s,B选项错误;在。〜4s
内两车的位移分别为此=14X4m=56m,xz)=5X4m=20m,a相对〃的位移为△x=56m
-20m=36m,C错;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在第5s末两车速度相等,D正
确。
10.解析:(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反应时间内的位移幻=12
速度0=72km/h=20m/s,反应时间力=京=的s=0.6s。
(2)开始刹车时,速度o=72km/h=20m/s,刹车过程的位移工2=(37—12)m=25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为4=2℃2,
.V?202
22
可得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a=^~=~vm/s=8m/s,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刹车的时间/2=2=誓s=2.5So
Clo
答案:(l)0.6s(2)8m/s22.5s
11.解析:⑴设汽车在,=10s、40s>60s时刻的速度分别为DI、。2、s,由题图知:0〜
10s内汽车匀加速行驶,加速度大小为2m/s2,由运动学公式得:
v\=2X10m/s=20m/s①
10-40s内汽车匀速行驶,则:
02=20m/s②
40~60s内汽车匀减速行驶,加速度大小为1m/s2,由运动学公式得:03=02—a/=(20
-1X20)m/s=0
根据①②③式,可画出汽车在。〜60s内的oY图线,v/(m-8-1)如图所示。
20
(2)由第(1)问中的°图可知,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10路程为:
3040
ot/»
30+60
―2—X20m=900mo
7
答案:⑴见解析图(2)900m
12.解析:设巡逻车从发现逃犯到行驶到减速带所用时间为白,加速度大小为由运
动学公式有
Vm—v]=2a\x\
解得ai=3.75m/s2
减速所用时间为t\s
而此时逃犯离开减速带距离为X2="i=32m
从此时刻起到巡逻车达到最大速度所用时间为
0m—01,
t2-
-----a--i------S=6S
这段时间内巡逻车的加速位移为X3=错误!=75m
而逃犯又行驶的位移为X4=ot2=48m
又x2+x4—*3=5m,这说明巡逻车在达到最大速度时离逃犯还有5m
设巡逻车以最大速度追赶,再用时,3追上逃犯,则有
Om/3=5m+o/3
解得£3=0.42s
综上分析知,巡逻车从发现逃犯到追赶上共需时间
/=九+/2+/3=10.42So
答案:10.42s
分层提能限时练(四)
1.A用支持力、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解题。
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方向与支
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平行,故选
项C、D错误。
2.A先以盒子和小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无论上滑还是下滑,用牛顿第二定律均
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q=gsina,方向沿斜面向下,由于盒子和小球始终保持相对静
止,所以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也是a=gsina,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
大小恰好等于所需的合外力,因此不需要左、右侧面提供弹力。故选项A正确。
3.C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弹簧的弹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不变,A项错
误;倾角减小,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增大,B项错误;斜面倾角为45°时,物体A重力沿
8
斜面方向分力为3,"Bgsin45°,由平衡条件可知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3mBgsin45°—mug;
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3〃?Bgsin3O°-mug;所以物体A受
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C项正确,D项错误。
4.B滑块上升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尸=〃EN和RN=〃zgcos6联立得尸=6.4
N,方向为沿斜面向下。当滑块的速度减为零后,由于重力的分力机gsin6V〃加geos6,滑
块不动,滑块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zgsin9,代入可得尸=6N,方向
为沿斜面向上,故B项正确。
5.D木块机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力=川机g,木板静止,故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为静
摩擦力,对木板受力分析可知,静摩擦力力与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平衡力,故力=/|=卬"吆,
A、B项错;增大力尸时,木板受力不变,木板始终静止不动,C项错,D正确。
6.C开始时q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胡克定律可知,弹簧压缩了2cm。木块c刚好离
开水平地面时,轻弹簧q中拉力为10N,故其伸长了2cm;此时轻弹簧p中拉力为20N,
伸长了4cm;该过程〃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2cm+2cm+4cm=8cm,C正确。
7.C设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增大到。时,铁块开始滑动,显然当aV。时,铁块与
木板相对静止,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铁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Ff=mgsina;当心。
时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设动摩擦因数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得铁块受到
的摩擦力为衣=〃〃吆85ao通过上述分析知:aVe时,静摩擦力随a角增大按正弦函数增
大;当a28时,滑动摩擦力随a角增大按余弦规律减小,C正确。
8.D圆环受到直杆的弹力,方向垂直直杆向下,A错误;F画出圆环受力
示意图如图所示,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圆环受到直杆的弹/力大小等于
乎N,B错误;圆环受到直杆的摩擦力,方向沿直杆向下,大//'八小等于2.5N,
C错误,D正确。°
9.B缓慢减小仇则A、B、C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把8、C看成一整体,设质量为M,
则Afgsin6=,AB,Mgeos6=FNAB,由牛顿弟二定律得/BA~/AB=Mgsin9,FNBA=F^IAB=
Mgeos0,6减小,sin6变小,cos8变大,所以外变小,尸NBA变大,A错误,B正确;
对。受力分析可知,其受重力、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所以支持力不变,。对8
的压力不变,C、D错误。
10.D对滑块匀速下滑过程分析可知,滑块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根据平衡
条件: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即斜劈对滑块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根据
牛顿第三定律,则滑块对斜劈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当用力尸推滑块时,滑块所受斜劈的
9
支持力增大,滑动摩擦力也增大,但是滑动摩擦力Ff与支持力尸N仍然成比例地增大,
其合力的方向仍然竖直向上,保持不变,则滑块对斜劈的作用力的方向仍然竖直向下,故斜
劈没有运动的趋势,不受地面的摩擦力,D正确。
11.C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与
物体的实际运动无关。当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摩擦力是动力,当摩擦力
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时为阻力,故C、D项正确。
12.BD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均要发生形变,故A错;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原状,
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B正确;在最低点,运动员虽然处于瞬间静止状态,
但接着运动员要加速上升,故此时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C错误、D正
确。
13.AB由相对运动可知,石块受到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使石块加速向上运动,直到与
传送带速度相等,若所经位移大于两轮间距,则石块一直加速:若速度相等时所经位移小于
两轮间距,则速度相等后石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此后石块受静摩擦力的作用,方向仍沿传
送带向上。所以选项A、B正确。
14.CD水平横杆对质量为M的小球的支持力为Mg+管,选项A错误:设下面两个
弹簧的弹力均为F,则2bsin60°=mg,解得尸=坐机g,结合胡克定律得依=坐〃际,则x
=专〃吆,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下面的一根弹簧对M的水平分力为Feos60°=乎〃吆,
再结合胡克定律得依'=玄7叫,解得选项D正确。
15.CD若绳对3的拉力恰好与8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则3与C间的摩擦
力为零,A项错误;将8和。看成一个整体,则B和。受到细绳向右上方的拉力作用,故C
有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B项错误,C项正确;将细绳剪断,若8
依然静止在斜面上,利用整体法判断,8、。整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其他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
态,则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零,D项正确。
分层提能限时练(五)
1.C
2.D题图甲,先将Fi与B直接合成,再以3N和4N为边画平行四边形,并结合勾
股定理知合力的大小为5N,A项错误;题图乙,先将为与西正交分解,再合成,求得合力
的大小等于5N,B项错误;题图丙,可将B正交分解,求得合力的大小等于6N,C项错误;
10
根据三角形法则,题图丁中合力的大小等于0,D项正确。
3.C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为tana
tana=\,故a=45°,C正确。
4.C整体受力如图,由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可知Ff=Fsina,C正确。
mg
5.B关键要弄清轻杆A3和分别是受拉还是受压。考虑到绳子只
能受拉,不能受压,所以可假设将本题中的轻杆换成绳子进行分析。若将AB
杆换成绳子,则在重物的作用下绳子将被拉紧,可见A3杆受拉;若将BC
杆换成绳子,则在重物的作用下绳子将被压缩,可见杆受压,再由弹力
跟引起物体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可知,R沿方向,F2沿CB延长线方
向,选项B正确。
6.D取。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FTAVFTB,再对物体加进行受力分析知,
受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D正确。
7.A作用于飞机模型上的风力F的方向垂直于45向上,由平衡条件可知,风力厂在
竖直方向的分力与飞机模型重力G平衡,即Feos…解得:尸=号,A正确。
8.B对8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得尸2==2F;对上部分进行受力分析,
s7in3f0k
如图乙所示,其中92=尸2,得N=F'2・COS300=10()V3N,故B正确。
r2
尸—\—।fF,
"、、i
L-\尸2NLA
甲乙
9.A小球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G为恒力,斜面的支持力FN方向
垂直斜面向上,当球沿斜面上升时,细绳的拉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
小,画出受力的矢量三角形如图,FN减小,尸增大,A正确。§
GVFN
10.D0%与两细线拉力的合力与OP线的张力大小相等。由几
何知识可知尸o,“=瓦认=20N,且斜线0尸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D错误;重物A的重
力GA=FCIA,所以〃M=2kg,B正确;桌面对8的摩擦力历=尸0,。=/o,“cos30°=10小N,
C正确;弹簧的弹力/肄=Eo,asin30°=10N,故A正确。
11.AC将尸2沿X轴、y轴正交分解,得尸2r=10N,F2y=10N,因尸2、与£等大反向,
故物体受到沿水平面的合力/谷=F2X=10N,由可得,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为1m/s2,
II
C正确、D错误;方向沿x轴正方向,B错误、A正确。
12.AD设绳子间的夹角为2a,绳子总长为L,两杆间距离为S,由几何关系得:Lisin
a+L2sina=S,得:sinar,=7°当8端移到B位置时,S、L都不变,则a也不
L\-TLIL
变,由平衡条件可知,2bcosa=mg,F=~K可见,绳子张力尸也不变。故A正确,
s7r»ncCt
B错误。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S减小,L不变,则a减小,cosa
增大,则尸减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
Bi
B
Bz
13.BCD以结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受乃\二”下一一7h力图:竖直
悬绳的拉力大小等于重力G、绳。4的拉力刀,绳08的拉力乃,根据平
衡条件得知:拉力力和拉力乃的合力与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
图。作出三个不同位置力的合成图,由图看出,「先增大后减小,72逐渐
减小,最终减小到零,A错误,BCD正确。
14.AD拉滑轮的两个力是同一条绳的张力,因此两力相等,这两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
反向,作出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因此合力方向为角平分线,a=£,A正确;对加2由平衡
条件臼=侬8,而对滑轮两个拉力R与mig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根据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
合力的关系,即任意一个力大于另外两力之差、小于两力之和,故0V/7nV2/”2,B、C错,
D正确。
15.AC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右侧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F,水平向右
的弹簧弹力和垂直细杆斜向左下方的弹力,小球不可能平衡,所以\'》弹簧处于
拉伸状态,对左侧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知F^mgtan37=1
mg
mg,则A、C对,B、D错。
分层提能限时练(六)
1.B由于桌子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所以一定沿地面有向后的滑动摩擦力,根据摩擦
力的产生条件,一定有竖直向上的弹力,所以桌子应受到四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即重力,斜
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沿水平地面向后的摩擦力,且四个力的合力为零,故A错;
12
将斜向上的拉力分解成竖直向上的分力和水平向前的分力,则竖直方向上三力平衡,水平方
向上二力平衡,故B正确;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拉力的竖直分力,小于重力,故C
错;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一定斜向下不沿水平方向,故D错。
2.A小球一直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作用,根据共点力平衡有F=mgsina,N=
mgc(ysa(a是重力与圆弧半径方向的夹角),随着夹角的增大,支持力逐渐减小,拉力逐渐增
大,选项A正确。
3.B以A、8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则Feos30°=2mgsin30°,得F=3"?g;
隔离A有依=mgsin30°,得弹簧原长为/—x=/一鬻,故选项B正确。
4.B以其中一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0
=30°,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尸NI='%=乎,选项B正确。
cos83c
5.B当如有最大值时,摩擦力沿球面向下,受力如图所
点力平衡得m2gsin45°+/=T,
/=〃N=4加2gcos45°,
T=m\g,
联立三式解得四=乎,选项B正确。
m\5
6.AC题图甲中,三个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故可以对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
受重力和支持力,故支持力为(M+2/”)g,斜劈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在图乙中,物块〃、q
对斜劈的压力和摩擦力不变,故斜劈受力情况不变,故斜劈A仍保持静止,斜劈A对地面的
压力大小等于(M+2m)g,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故A、C正确。
7.AB若B对A无摩擦力,因8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则地面对8无摩擦力,A正确;
若B对A有向左的摩擦力,则A对8有向右的摩擦力,由平衡条件知,地面对8有向左的摩
擦力,B正确;若弹簧起初处于拉伸状态,则在P点缓慢下移的过程中,弹簧对A物体的拉
力减小且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减小,则B对A的支持力增大,C错误;在P点缓慢下移过
程中,以A、B为整体,若弹簧起初处于拉伸状态,P点下移使弹簧恢复到原长时,地面对B
的摩擦力逐渐减小到零,D错误。
8.BCD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外力一直为零,选项F、.A错误;对
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水平方向:FN=F,/增大,I则FN增
大,选项B正确;对8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尸—=FN'sin
V77^zxT^77777y
13FN
mg
0,可见尸增大,则FN'增大,FN"=mg+FN‘cos0,可见FN'增大,则FN〃增大,根
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对地面的压力增大,选项C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有尸N〃
+f=Mg,若FN"增大至与Mg相等,则/=0,选项D正确。
9.AB由于拉动是缓慢进行的,因此任何一个小球均小叭,处于动态
平衡状态,则对小球A而言,仅受两个力的作用,杆对A的弹力FN2
与绳子的张力T平衡,绳子垂直于A所在的杆,选项A正―------/确.小球8
FNI
受到三个力平衡,拉力厂绳子弹力T和杆对它的弹力FNI,把绳子上
的弹力正交分解,则有4=7bos60°=F,可得T=2F,因此小球A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为T
=2F=20N,选项B正确,C、D错误。
10.解析:左侧和右侧水对闸门向右和向左的压力分别为:B=等沙〃I,尸2=吟沙力2。
由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可知,轨道与闸门之间的弹力尺满足:FI=F2+FN,即尺=八一
尸2=错误!。
提起闸门时在一开始所需的拉力最大,其值为:
/7=机8+〃2尺+〃1(b1+尸2)
=mg+也普(朋一物+包等(府+物。
答案:〃吆十色产(朋一明)+包产(而+出)
11.解析:以BC段为研究对象,设绳子B端所受弹力为TB,C处所受弹力为TC,如图
甲所示。
TBSina=Tc,
解得左二詈卅1*
以AC段为研究对象,设绳子A端所受弹力为力,C处所受弹力为Tc,如图乙所示。
力sin0=-^~^mg,
14
TACOSB=TC,
Tc=Tc,
解得TA=^fp\/n2+tan2a。
答案:篙tana詈言石嬴后
12.解析:(1)因为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所受的静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值,有F=〃FN。
对环进行受力分析,则有
〃FN-FTCOS6=0,
FN-Fisin6=0,
14
解得tan6=一=鼻,
〃3
得。=53°.
又由于AO=30cm,A8=50cm,由数学知识求得夕=90°。(r
(2)如图所示选取坐标轴,根据重物机处于平衡状态,则有葭,/耳
Geose+Prsin8=mg,I年「
FTCOS0—Gsin8=0,
解得FT=8NOMG
(3)圆环将要滑动时,对重物进行受力分析可知:
GsinFTCOS8,
又G=m'g,
解得加=0.6kgo
答案:(1)90°(2)8N(3)0.6kg
分层提能限时练(七)
1.C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可以提高车速,但功率的大小与惯性无关,只要质量
不变,惯性就不变,故A错;惯性与运动距离无关,故B错:摘下或加挂车厢,会使列车的
质量减小或增大,惯性发生变化,故C对;摩托车转弯时,身体稍微向里倾斜是改变其受力
情况,惯性与力无关,故D错。
2.B为和凡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B项正确。
3.D本题主要考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是一
15
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管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性质如何,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物体间的
相互作用都应遵循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条直线上。
4.C当A、8球静止时,弹簧弹力尸=(〃M+«w)gsin9,当绳被剪断的瞬间,弹簧弹
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响乐队编制》课件
- Python复习试题含答案
- 健康管理师复习测试附答案(二)
- 《电流产生的原因》课件
- 《湖北省QC成果》课件
- 《上课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件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件
- 《逆向思维训练》课件
- 山西经贸财会系学生会2016级
- 电子支付平台开发与运营合作协议
- 基于振动信号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word版)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版
- 研学旅行概论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DB11_T1713-2020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最常用2000个英语单词_(全部标有注释)字母排序
- 气管套管滑脱急救知识分享
- 特种设备自检自查表
- 省政府审批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市级审查报告文本格式
- 往复式压缩机安装方案
-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