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2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2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2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2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跟踪练321.(2024·广东湛江高三一模)1872年11月,梯也尔总统在法国议会上说道:“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由此可见,梯也尔认为推行共和制的意义在于()A.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B.化解各个派别之间的冲突C.利于稳定法国社会秩序D.践行第三共和国宪法精神解析:材料“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可知他认为推行共和制是为了防止“可怕的革命”,故选C项;材料题干中设问的是“梯也尔认为”因而主要看他发言中的内容,他强调了要求别的东西将引发革命,与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无关,解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胆怯 引起新的革命,且依据所学可知,推行共和制无法化解共和派和君主派之间的冲突,解除B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颁布于1875年,解除D项。答案:C2.(2024·广东佛山南海区2025届高三3月月考)1878年,保皇派总统麦克马洪同意共和派组阁,并且坦言:“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一个议会制共和国”“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这最能说明()A.麦克马洪已经转变为共和派B.法国面临着复辟君主制危急C.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斗争激烈D.走向共和成为历史发展必定解析:材料“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体现的是对议会权力的保证,说明走向共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B、C两项与材料无关,解除。答案:D3.(2024·广西南宁高三一模)有学者指出,在专制王权最保守最反动的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年执政)没有爆发革命,反而当国家起先改革,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的路易十六时代(1774—1792年在位)爆发了法国大革命。下列各项对此说明比较合理的是()A.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度仍处于上升时期B.普法斗争的战败激化了法国社会冲突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革命力气D.路易十六时代革命群众得到了周边资本主义国家支持解析:依据材料“反而当国家起先改革,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的路易十六时代(1774—1792年在位)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可知此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革命力气,推动了大革命的爆发,故选C项;依据材料“在专制王权最保守最反动的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年执政)没有爆发革命”可知此时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度仍处于衰落时期,解除A项;普法斗争是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同法兰西其次帝国之间的斗争,与材料所述时间“1774—1792年”不符,解除B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法国大革命未得到周边国家的支持,解除D项。答案:C4.(2024·安徽阜阳一中4月份月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全部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他们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旺盛和进步做岀了巨大贡献。这说明()A.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供应了保障B.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C.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D.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全部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他们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旺盛和进步做岀了巨大贡献”体现了宪法的主动作用,故选A项;“对全部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不能说明他们是外来移民,解除B项;“对德国的旺盛和进步做岀了巨大贡献”不能体现犹太人的主导地位,解除C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这是一个宪法基本的内容,无法体现其民主的彻底性,解除D项。答案:A5.(2024·北师大高考模拟)“德国19世纪历史的主要题目就是统一和自由,那时,德国还不是像法国和英国那样统一的民族国家。”推动德意志统一的因素有()①工业革命的开展②启蒙思想的影响③强硬有力的政策④民族的认同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从19世纪30年头起,德意志起先了工业革命;1870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其次位,但严峻的政治分裂局面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①正确;德国启蒙思想家反分裂割据,主见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故②正确;在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斗争完成统一,故③正确;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意识,使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兴起,并在此后转化为政治民族主义,为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做了思想打算,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6.(2024·华中师范高校第一附属中学考前模拟)俾斯麦认为,1871年宪法是一个同时包含有联邦和邦联因素的混合物,并表示一个联邦议会而非内阁因而将行使中心权力。这表明当时德国()A.地方邦国的权力过大 B.未能完全实现统一C.联邦议会行使行政权 D.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解析:德国同时包含有联邦和邦联,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行使中心权力,这说明各邦的权力极大,故选A项;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斗争实现统一,解除B项;联邦议会行使立法权,解除C项;材料强调地方邦国的权力过大,不涉及经济发展水平如何,解除D项。答案:A7.(2024·辽宁沈阳高三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见下表。1840年—1900年德国铁路里程单位:公里年份1840185018601870188018901900里程469558561108918876338384286951678材料二19世纪30年头德国铁路建设起先起步,多以私人投资为主。40年头初,德国的245辆蒸汽机车中只有38辆产自国内,在德国的劳动人口中工厂工人还不到劳动人口的3%。1850年3月,普鲁士政府颁布“赎免法”,无偿废除了20种封建义务,到50年头末绝大多数农夫获得了自由。由于德国铁路的投资回报利润相当高,19世纪60年头,政府起先大规模投资该项事业,普鲁士铁路占到整个里程数的61%,从而限制了全德铁路网的运营。1861年,德国的机器制造厂已增加到了300家,机器制造业工人已达98000人。70年头后,德国主动利用新的独创,对原来旧有的铁路途进行电气化改造。到20世纪初,德国的铁路途长度和增幅相对缩小,但以国家为主的铁路建设的纯投资额,增幅仍旧在每十年一倍以上,主要是增加军事须要的铁路建设。——摘编自《现代化视阈下的19世纪德国铁路建设》(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德国铁路里程持续增长的基本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德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解析:(1)本小问缘由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经济方面,依据所学工业革命的学问可知,铁路建设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且19世纪70年头以后其次次工业革命渐渐兴起,因此其受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政治方面,依据所学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可知,此时德意志由分裂到统一,对铁路建设的需求增加;且1870年普法斗争的成功为铁路建设供应了重要的资金和资源;依据材料二“普鲁士政府颁布‘赎免法’,无偿废除了20种封建义务,到50年头末绝大多数农夫获得了自由”可知,封建束缚减轻为铁路建设供应更多的劳动力。(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40年头初,德国的245辆蒸汽机车中只有38辆产自国内”“1861年,德国的机器制造厂已增加到了300家”可知,从依靠国外设备到自主生产;依据材料二“19世纪30年头……多以私人投资为主”“19世纪60年头,政府起先大规模投资该项事业”可知,早期私人投资为主,后期国家投资为主;依据材料二“普鲁士铁路占到整个里程数的61%,从而限制了全德铁路网的运营”可知,普鲁士居于主导地位。其次小问影响,铁路建设促进了国内交通网的形成,因此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各地的经济沟通;依据材料二“普鲁士铁路占到整个里程数的61%”可知,加强了普鲁士同全国各地的联系,推动了普鲁士领导国家完成统一;建设铁路是为了通火车,而火车的制造须要多种原材料,因此间接促进了煤炭、钢铁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依据所学工业革命的学问可知,加速了工业革命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也为20世纪德国的对外扩张供应了条件。答案:(1)缘由: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德意志由分裂到统一,对铁路建设的需求增加;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