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海南省琼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海南省琼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海南省琼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海南省琼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琼海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教学质量监测(期考)七年级语文科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一、积累与运用(25分)“在外做忠臣,在家做孝子”是从古至今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追求。“孝亲敬老”是家事更是国事,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加深同学们对忠孝情怀的理解,椰海中学初一年级以“忠孝文化”为主题,举办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品味书法之美,弘扬忠孝精神】根据要求答题。1.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弘扬孝道的书法作品,请判断其中“乙”作品属于哪种书法字体()A.隶书 B.篆书 C.行书 D.楷书2.请从以上四幅书法作品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使用简化楷体,按照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将其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米字格内。【答案】1.C2.示例:谁言寸草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识别。乙作品结体饱满圆润,整体造型优美大方,字体内部笔画略有勾连,笔意如行云流水,这是行书。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一定要注意要用简体楷书书写,注意用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即从左至右的顺序书写,注意书写的正确与美观。甲作品是“谁言寸草心”,乙作品是“百善孝为先”,丁作品是“家和万事兴”,丙作品是“常存仁孝心”。注意繁体字:誰——谁,萬——万,興——兴。【活动二:阅读精彩语段,厚植孝亲情怀】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①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风传承、育人兴家。古往今来,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②“家庭和mù()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③时代在变,情理不变。像“家和万事兴”“孝老爱亲”“克勤克俭”这样极富哲理的“老理儿”,是我们在变动不居的时代的价值坐标。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社会观念如何多元,我们都需要好家庭关系、整饬好家庭生活、教育好子女后代。传统与现代,国家与家庭同声相应,把传统家庭美德的“老理儿”发扬好,方能“理”至而“脉”顺,从厚重文化底蕴中生长出现代家庭文明。④古人说,“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文明风尚同样如此。深入其中,难道不能品味到其中奥妙吗?家庭文明是家风传承的先决条件,给人以向上的原生动力;家庭文明是品德养成的重要温床,给人以成长的精神沃土;,。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定能雨润世人、泽被万家。⑤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蕴含了永不褪色的价值,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汇聚起家庭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家庭和mù()文化底蕴()(2)结合语境,依次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或缺协调一脉相承B.不可或缺协调如出一辙C.缺一不可协商一脉相承D.缺一不可协商如出一辙(3)将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写在横线上。(4)仿照画线句,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答案】(1)①.睦②.yùn(2)A(3)深入其中,能品味到其中奥妙。(4)家庭文明是自我成长的强大支撑,给人以前进的方向【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家庭和睦:jiātínghémù,指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融洽,关系和谐,没有争吵和矛盾。文化底蕴:wénhuàdǐyùn,指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第一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缺一不可”指少一样也不行。“不可或缺”更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在变动不居的时代,这些“老理儿”是极其重要不能缺少的价值坐标,用“不可或缺”更恰当;第二空,“协调”指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协商”指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此处是说处理好家庭关系,用“协调”更合适;第三空,“一脉相承”指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如出一辙”形容两种言论或行动一模一样。这里说传统与现代有继承关系,用“一脉相承”更符合语境;故选A。【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变换句式。反问句以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将反问词“难道”“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为陈述句:深入其中,能品味到其中奥妙。【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照原句“家庭文明是家风传承的先决条件,给人以向上的原生动力”“家庭文明是品德养成的重要温床,给人以成长的精神沃土”,可知要围绕“家庭文明”的主题,以“家庭文明是+偏正短语,给人以+偏正短语”的结构来进行创作。示例:家庭文明是人生旅途的温暖明灯,给人以前行的希望之光。【活动三:吟诵诗文名句,抒发忠孝豪情】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默写古诗文原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先忠后孝,先国后家,是每一个志士无悔的选择。古有《木兰诗》中(1)“__________,从此替爷征”表达了花木兰勇挑重担,毅然决然替父出征的决心与孝心。极力完善自身品德,提升自我境界也是尽忠尽孝的体现,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人就要像莲花一样即使身处污泥当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好。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既要关心家事,更要关心国事。昔日杜牧目睹那些不知国之将亡,只知寻欢作乐的上层人物时,愤而写下了《泊秦淮》中的千古名句(3)“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他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无论尽忠或是尽孝,前路都会遇到困难,杜甫在《望岳》中曾通过(4)“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坚信陆游在《游山西村》中铿锵有力的呐喊(5)“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①.愿为市鞍马②.出淤泥而不染③.濯清涟而不妖④.商女不知亡国恨⑤.隔江犹唱后庭花⑥.会当凌绝顶⑦.一览众山小⑧.山重水复疑无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鞍、淤、濯、涟、隔、犹、凌、疑。【活动四:开展主题活动,传承中华美德】5.尊老爱幼,孝亲敬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椰海中学初一(1)班将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前往市敬老院开展“孝亲敬老”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协助完成以下任务。(1)为更好地营造活动氛围,前期班委决定在班级召开相关活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请你进言献策,设置两个活动形式。示例:开展“孝亲敬老”主题班会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2)为了使活动更好地开展,出发前需要向学校总务处借相关用品前往敬老院,为此同学们以班级名义向学校总务处写了一张借条,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借条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初一(1)班特举办重阳节“孝亲敬老”主题、今向校总务处借了桌椅16套,作为本次主题活动使用,一周内归还。此据2024年10月10日初一(1)班班委①这则借条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②这则借条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③这则借条内容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答案】(1)①.举办孝亲敬老主题演讲比赛②.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故事会(2)①应将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②在“主题“后添加”活动(或将“主题”改为“活动”)③应将“16”改为“拾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设计的活动应围绕“孝亲敬老”主题,形式多样,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并弘扬传统美德。仿照示例,用动宾短语的结构表述,形式如下:动词+孝亲敬老+活动名称。可以开展演讲比赛、黑板报评比、话剧节、故事会、楷模演讲等活动。示例:举行孝亲敬老书法比赛;举行孝亲敬老摄影比赛。【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借条及病句修改。借条是应用文的一种,写作时注意标题应在第一行居中。在写正文的时候注意交代清楚所借物品的名称及个数,数字应使用汉语数字的大写:桌椅拾陆套。正文最后结尾写上“此据”二字,表示以此为凭据。最后写上落款和日期即可。①格式错误:落款处应先写署名班级名称“初一(1)班班委”,再写日期“2024年10月10日”。②语病修改:“举办”与“主题”搭配不当,应在“主题”后加上“活动”。③内容错误:借条中数字应使用汉语数字的大写:应将“16”改为“拾陆”。二、阅读与鉴赏(35分)(一)(5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6.诗中“飞来山上千寻塔”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一词在古诗中常指奸邪小人。7.品读古诗,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归类摘抄批注诗句修辞内容主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比喻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义,化作春泥培育新花。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还乡,但仍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用典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答案】6.①.夸张②.浮云7.①.内容:不用害怕漂浮的云会遮住远望的视线,只是因为我身处凌空的最高层。②.主题: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体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和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第一空:“飞来山上千寻塔”意为: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支农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表现了诗人的朝气蓬勃、胸怀大志。第二空:结合写作背景可知,王安石在浙江酆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所以“浮云”的寓意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结合写作背景,也可指阻碍变法的奸邪小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故“浮云”也指事物的假象。【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因为“我”站得“最高”,所以没有云雾能遮住“我”的视线,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古人又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综上所述,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王欢宇君厚,乐陵人也。专精耽学①,不营产业,常丐②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③妻邪?”时闻者多哂④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⑤。(节选自《西周策》)【注释】①耽学:专心研究学问。②丐:乞求。③朱买臣:西汉吴郡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他贫穷落魄,离他改嫁。朱买臣50岁时任老家的地方官会稽太守。④哂:讥笑。⑤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苔痕上阶绿(héng) B.无案牍之劳形(dǔ)C.虽家无斗储(dòu) D.卿不闻朱买臣妻邪(yé)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虽家无斗储(4)或焚毁其书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11.【甲】文的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乙】文的王欢寄居不可无书,两人所处环境有何相似之处?他们有什么共同品质?【答案】8.D9.(1)出名、有名(2)博学的人(3)虽然(4)有时10.(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德行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11.二人所处环境都非常简陋;二人都有着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品质(言之有理即可)【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痕(héng)——hén;B.牍(dǔ)——dú;C.斗(dòu)——dǒu;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1)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2)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3)句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贮存。虽:虽然。(4)句意:有时焚烧他的书。或:有时。【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是,这。惟,只,只是。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守,坚守。弥,更加。遂,于是。为,成为。【11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第一问:根据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家无斗储”可知,两人身处的环境都非常简陋。第二问:根据甲文中的“惟吾德馨”“调素琴,阅金经”可知,甲文中刘禹锡因为自己品德高尚而不觉得居室简陋,他每天在居室中弹琴、看佛经。这体现了他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根据乙文中的“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可知,王欢安贫乐道。根据“专精耽学,不营产业”“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可知,王欢一心治学,不以名利为意,高洁傲岸。故两人都有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贮存,但内心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他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三)名著阅读。12.请你仔细阅读以下读书卡片,完成名著学习任务。读书卡片识情节以上是本书中发生的五次惊心动魄的险情,请根据五次险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其进行排序并将序号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品人物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A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1)文段选自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______》,文段中的A是_____(人名)。(2)选文中可看出A是个什么样的人?______【答案】①.⑤①④③②②.《海底两万里》③.尼摩船长④.沉着冷静、有勇有谋、富有正义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重要情节的概括及人物形象分析。第一空①搁浅,土著人围攻。在通过太平洋的托雷斯海峡时,潜艇因为触礁而搁浅,他们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岛上的土著巴布亚人发现了他们,土著人追赶到沙滩,后来还划来独木舟围住诺第留斯号,企图向他们发起进攻。尼摩船长机智地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将电通到艇外壳,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退走了。②同鲨鱼搏斗。当潜艇行驶到锡兰岛时,船长给教授他们介绍原始的采珠法及采珠人悲惨的生活,建议他们参观锡兰岛的采珠场。阿龙纳斯接受了尼摩船长的建议,步行到海底养珠场观看印度人在海底采珠。船长带他们观看一颗大如椰子的珍珠。一个采珠人正辛苦地采珠,突然一头大鲨鱼向他发起进攻,船长舍身相救,与巨鲨展开殊死搏斗。正当船长危在旦夕时,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船长把采珠人救到小船上,并赠他一袋小珍珠。③冰山封路。潜艇航行到南极海域时在南极圈遭遇冰山封路。潜水艇潜到更深的水层去,选择从冰山底下穿过。一次冰山翻倒后将他们的船封在冰层下面,面对的是闷死或压死的危险,他们轮流用铁镐凿底部厚10米的冰盖,又用开水喷射,将潜艇拉到挖好的大坑里,灌满储水舱,增加潜艇的重量,压碎了底部最后两米的冰层,终于脱困。④章鱼袭击。在去北极的途中,潜艇来到留卡斯群岛附近,突然围上一群大章鱼。章鱼缠住螺旋桨,潜艇动弹不得。在艇顶平台上,人和章鱼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在生死关头,尼摩船长挺身而出救下了处于死亡边缘的尼德·兰,经过一刻钟的战斗,最后打败了章鱼。⑤北冰洋大风暴。航行到北冰洋(挪威西海岸海域)时教授、尼德·兰和康塞尔准备从艇上逃跑时遭遇迈尔海峡的大旋流。教授、尼德·兰、康塞尔被旋流抛入水中,被渔民救起。根据《海底两万里》航海路线图“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救采珠人、冰山封路、章鱼袭击,最后,潜艇到达挪威海岸分析,排序为:⑤①④③②。第二至四空由“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可知,这段内容出自《海底两万里》中“大屠杀”这一章节,文段写的是尼摩准备攻击英国军舰时,教授试图阻止,尼摩船长对他吼的话。《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由“我是被压迫,瞧,那就是压迫者”可知,表现尼摩船长在关键时刻的冷静、沉着;由“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可知表现出尼摩船长富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反抗殖民主义者,有勇有谋。(四)记叙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椴树花开尚书华①在长白山区,每当仲夏时节,碧绿如海的天然混交林间,会飘来一团团洁白的“云朵”.那“云朵”形态各异,连绵成片。从空中望去,宛如绿海中涌起的一簇簇浪花。②“椴树花开哟一片片白/养蜂的哥哥进山来/肩挑蜂箱颤悠悠/踏香寻蜜云天外……”歌声从远方山巅一座瞭望塔中飞出,携着缕缕芬芳,在浩瀚林海中悠悠飞翔。唱歌的人是护林员老逄(páng)。几十年了,每到此时他就唱这首歌,像是在传递一种信号,告诉人们:椴树花开了。③老逄学会唱这首歌时才二十岁出头。当年林业局文工团来林场演出,有位女演员演唱了这首歌,他听着好听,就跟人家要了词曲。再请学校的音乐老师教他,只用三个晚上就学会了。④老逄的工作岗位就在山巅上那座高高的防火瞭望塔上。一副望远镜,一部报话机,一本工作日志。几十年斗转星移,他就在这里默默守望。每当他站在塔上,俯瞰脚下碧波荡漾的万顷林海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歌曲。⑤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在林场小工队,是一名采伐油锯手。一天,场长找他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当防火护林员。说老护林员要退休了,得找个接替他的人。这个工作有三点必须做到:一要责任心强;二要耐得住寂寞;三是每天上下班得走二十多公里山路。他听了,一口答应,很快就到了新岗位。⑥起初,他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思。每天站在瞭望塔上,朝迎旭日,晚送夕阳,近观草木青翠,远望山峦叠嶂,时见瘴狍出没,偶间鹿鸣呦呦。可时间一久,他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枯燥寂寞渐渐袭来,让人难忍。这时他才意识到这项工作的不简单,才明白,场里那些跟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来这个岗位。⑦就在老逄来当护林员的第二年,也是在椴树花开的时候,一天下班往家走的路上,他看见一对夫妻在小火车道旁忙着搬运放置蜂箱。一个人在山上寂寞久了,见着人就想主动搭讪。⑧“你们是从哪里来的?”⑨“江苏。”⑩“为了赶椴树花季?”⑪“可不是吗?就这么二十多天,一耽误就是一年。”⑫老逄上下班都从这里路过,从此每天都跟他们聊上几句。日子久了,便成了朋友。得知那男的姓佟,夫妻俩有一个儿子,在老家让奶奶带着。⑬老逄常从家里带点自产的蔬菜送给他们。他们也会把舍不得吃的家乡士特产送给老逢。一来二去,彼此的交往越来越深。⑭老逄问老佟:“南方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有花开,你为啥非要千里迢迢跑到东北来,赶这茬椴树花呢?”⑮老佟说:“因为长白山的椴树蜜稀少,珍贵,营养价值高,值钱。”⑯可江苏到这几千公里,火车汽车倒来倒去,收入够得上折腾吗?⑰“够得上。不然,我们就不来了。”⑱那些年,老佟夫妇像候鸟一样如期而来。来时给老逄捎些稀罕的土特产:返时老逄送他们些自己采的蘑菇、松子。⑲可是,随着天然林的不断砍伐减少,老佟夫妇有些年没来了。问其原因,说是椴树少了。树少花就少,花少蜜就少,不够折腾了。这让老逄很难过。不只是因为老朋友不能如期见面,更为椴树的逐年减少而焦虑。他清楚,椴树是稀有树种,在森林生态中价值独特。⑳后来,有好消息传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次生林迅速成长,椴树渐渐又繁茂起来。每逢仲夏,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在苍翠的绿海间随风飘荡。㉑在老逄临退休的前三年,还是在椴树花开的时节,老佟回来了。这次他没带媳妇,是儿子开着拉蜂箱的卡车陪他来的。老逄问,椴树蜜市场行情怎么样?老佟说,好着呢。最纯的椴树蜜出口一斤能卖五十多元,真正的好货供不应求。㉒老逄退休了,他在防火护林员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四年,所分管的片区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他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这片他心爱的山林。㉓老逄退休时,老佟对他说,只要有椴树开花,我就会再来。来看你,看你曾经保护过的这片山林,咱老哥俩一同去采集最纯最好的椴树蜜……(选自《人民日报文艺》)13.【内容感知】阅读文章,在空格中填出老逄的有关事迹。_____________→结识佟姓夫妇→与佟姓夫妇成为好友→_____________。14.【语言赏析】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按要求进行赏析。(1)每当他站在塔上,俯瞰脚下碧波荡漾的万顷林海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歌曲。(请赏析加点词的精妙之处)(2)每逢仲夏,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在苍翠的绿海间随风飘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15.【人物形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逄是个怎样的人?16.【标题解读】文章以“椴树花开”为题有什么妙处?17.【记叙顺序】文章第③段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答案】13.①.成为护林员②.与老佟约定再相聚14.①“情不自禁”指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逄默默守护万顷林海时哼唱起歌曲的情形,体现了老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椴树花比作朵朵白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椴树花盛放的姿态和洁白的色彩。15.①聪明,富有生活情趣:老逄用三个晚上学会自己喜欢的歌曲,在观赏风景时不停哼唱;②甘于寂寞,责任心强,意志坚定:做护林员时能克服枯燥寂寞,坚守岗位至退休,在岗期间没有发生一次火灾;③热情善良:结识佟姓夫妇后从家里带自产蔬菜给他们。16.①“椴树花开”贯穿全文,充当文章线索,老逄与老佟夫妇的友谊是因椴树花开而开始的。②“椴数花开”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一语双关,既指老逄守护的万顷椴树花开,又象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保护椴树所取得的成效。④暗示文章主旨,体现了作者对以老逄为缩影的护林员这一群体的敬佩与赞美。(两点即可)17.插叙。①承接上文,交代了老逄学歌的起因和过程,通过写老逄唱这首歌时间之久,侧面表现出老逄在林场工作时间之久;②为下文老逄成为护林员的故事做铺垫;③使文章情节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已知信息“结识佟姓夫妇”对应第⑦段,“与佟姓夫妇成为好友”对应第⑫至⑱段。第一空,由第⑤段“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在林场小工队,是一名采伐油锯手。一天,场长找他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当防火护林员。说老护林员要退休了,得找个接替他的人。这个工作有三点必须做到:一要责任心强;二要耐得住寂寞;三是每天上下班得走二十多公里山路。他听了,一口答应,很快就到了新岗位”可知,老逄从采伐油锯手成为护林员;第二空,由第㉓段“老逄退休时,老佟对他说,只要有椴树开花,我就会再来。来看你,看你曾经保护过的这片山林,咱老哥俩一同去采集最纯最好的椴树蜜……”可知,老逄退休时与老佟约定再相聚。【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1)由第④段“老逄的工作岗位就在山巅上那座高高的防火瞭望塔上。一副望远镜,一部报话机,一本工作日志。几十年斗转星移,他就在这里默默守望。每当他站在塔上,俯瞰脚下碧波荡漾的万顷林海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歌曲”可知,“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这里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老逄在看到脚下美丽的万顷林海时,内心的喜悦和热爱之情难以抑制,从而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歌曲,体现了他对这份工作和这片山林的深厚情感,也反映出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2)由“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盛开的椴树花比作朵朵白云,形象地描绘出椴树花洁白、轻盈、随风飘动的姿态,再结合第⑳段“后来,有好消息传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次生林迅速成长,椴树渐渐又繁茂起来”可知,这样生动地展现出椴树花的美丽和数量之多,同时也突出了其洁白的色彩,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15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第③段“当年林业局文工团来林场演出,有位女演员演唱了这首歌,他听着好听,就跟人家要了词曲。再请学校的音乐老师教他,只用三个晚上就学会了”可知,老逄聪明好学,对喜欢的事物能够快速掌握,富有生活情趣;由第④段“老逄的工作岗位就在山巅上那座高高的防火瞭望塔上。几十年斗转星移,他就在这里默默守望。每当他站在塔上,俯瞰脚下碧波荡漾的万顷林海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歌曲”可知,他能在艰苦寂寞的岗位上坚持多年,体现了他甘于寂寞;由第⑥段“可时间一久,他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枯燥寂寞渐渐袭来,让人难忍。这时他才意识到这项工作的不简单,才明白,场里那些跟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来这个岗位”以及第㉒段“老逄退休了,他在防火护林员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四年,所分管的片区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可知,老逄克服了工作中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护林任务,意志坚定,责任心强;由第⑬段“老逄常从家里带点自产的蔬菜送给他们”可以看出,结识佟姓夫妇后,老逄从家里带自产蔬菜给他们,热情善良,主动关心他人。【16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由第②段“‘椴树花开哟一片片白/养蜂的哥哥进山来/肩挑蜂箱颤悠悠/踏香寻蜜云天外……’歌声从远方山巅一座瞭望塔中飞出,携着缕缕芬芳,在浩瀚林海中悠悠飞翔。唱歌的人是护林员老逄(páng)。几十年了,每到此时他就唱这首歌,像是在传递一种信号,告诉人们:椴树花开了”可知,“椴树花开”是文章的开篇,引出了下文的故事,再结合第⑦段“就在老逄来当护林员的第二年,也是在椴树花开的时候,一天下班往家走的路上,他看见一对夫妻在小火车道旁忙着搬运放置蜂箱。一个人在山上寂寞久了,见着人就想主动搭讪”可知,老逄与老佟夫妇的友谊是因椴树花开而开始的,“椴树花开”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椴树花开”这个标题富有诗意,椴树花开意味着什么?从而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第⑳段“后来,有好消息传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次生林迅速成长,椴树渐渐又繁茂起来。每逢仲夏,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在苍翠的绿海间随风飘荡”可知,“椴树花开”一语双关,既指老逄守护的椴树开花的自然景象,又象征着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保护椴树所取得的成效;由第㉒段“老逢退休了,他在防火护林员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四年,所分管的片区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他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这片他心爱的山林”可知,文中老逄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护林岗位,最终迎来椴树繁茂花开,故“椴树花开”暗示了文章主旨,体现了作者对像老逄这样默默守护山林的护林员的敬佩与赞美。【17题详解】本题考查插叙及作用分析。由第③段“老逄学会唱这首歌时才二十岁出头。当年……”可知,这是回忆往事,是插叙。由第③段“当年林业局文工团来林场演出,有位女演员演唱了这首歌,他听着好听,就跟人家要了词曲。再请学校的音乐老师教他,只用三个晚上就学会了”可知,这段插叙承接了上文老逄唱歌这一情节,交代了老逄学歌的起因和过程。从“学会唱这首歌时才二十岁出头”以及第㉒段“老逢退休了,他在防火护林员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四年”可知,侧面表现出老逄在林场工作时间之久。同时,这段回忆为下文讲述老逄成为护林员的经历做了铺垫。另外,这种插叙的方式让文章情节不再单一,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避免了一味按时间顺序叙述的平淡和单调。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8万公里。在我国,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1000千伏输电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约为现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4-5倍,输电距离增加了2-3倍,电阻损耗只有其25%—40%,而且可节约线路走廊土地资源,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特高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材料二: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明显。与输煤输电相比,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到网电价比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低0.06——0.13元/千瓦时。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投运至今,充分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另外,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噪声明显低于500千伏输电工程。材料三:中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北部,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能源富集地区距离东中部电力需求中心1000到4000公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自称“电工班班长”的刘振亚亮出“高招”:建设“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电网。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会有明显效果。材料四: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破解了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材料五:当前我国新能源保持高速发展,但新能源整体入市进度缓慢,大量未入市新能源逐步推高市场偏差费用,不利于市场健康运行。“要加快推进新能源入市步伐。”凡鹏飞建议,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双重背景下,进一步完善适应新型主体的现货市场机制,创新探索容量市场等机制建设,持续发挥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的示范作用。(节选自《经济日报》,有删改)18.【信息梳理】下列各句的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特高压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B.从2009年至今,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C.特高压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已起到明显效果。D.特高压电网已经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19.【提取概括】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特高压的特点。20.【综合运用】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我国特高压的发展前景。21.【拓展延伸】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以及现实生活说一说我们应当如何节约用电?(至少答出两点)【答案】18.C19.我国特高压的特点:①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②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20.①对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有帮助②有力推动清洁低碳转型③有力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④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三点即可)21.①合理使用电器,尽量使用节能电器。②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灭(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信息。C.根据材料三中的“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会有明显效果”可知,本项“已起到明显效果”有误。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等特点”,材料二中的“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明显”可得:①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②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20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自称‘电工班班长’的刘振亚亮出‘高招’:建设‘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电网”可得:对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建设特高压电网成为最优解决之道,前景良好;结合【材料三】“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会有明显效果”可得: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结合【材料四】“破解了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可知,对破解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推动清洁低碳转型,为实现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将大有作为;结合【材料四】“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可知,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前景广阔。【21题详解】本题考查拓展应用,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针对生活中具体用电情况,提出节约用电的办法,要切合生活实际。示例:夏季空调温度设置26摄氏度及以上。选用节能灯,可节省照明用电。常用充电设备充满电后拔掉插头。及时淘汰旧电器,安全又省电。用温水或热水煮饭,可以节电30%。电动汽车用户多利用夜间充电。四、写作与表达(5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凡尔纳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稿,如果在痛苦与气愤之后,他选择放弃,那么他将错过机遇,他的一生就不会有104部科幻小说。正是因为凡尔纳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在走进了第16家出版社后,他握住了机遇,才有了以后卓越的成就。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他们无不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研制出雷管的诺贝尔、发现镭的居里夫人、第一次架飞机上天空的莱特兄弟……他们所取得的一个个惊人的成就,又有哪一个不是坚持之花开出的硕果呢?阅读以上材料,你有那些认识和感悟?请任选一题作文。(1)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给你同学或亲朋好友写一封信,分享你阅读以上材料的心得体会。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一:坚持成就未来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常常会面临挫折与困境,就如凡尔纳在出版第一部科幻小说时遭遇的15次退稿。然而,正是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最终走向了成功。坚持,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曙光,在困境中找到出路。诺贝尔为了研制雷管,经历了无数次的危险实验,他没有因为失败和危险而放弃,最终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居里夫人为了发现镭,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研究,不顾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伤害,最终揭开了这种神秘元素的面纱。莱特兄弟为了实现人类飞翔的梦想,一次又一次地改进飞机,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他们始终坚持,终于让飞机飞上了天空。坚持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诱惑。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疲惫,想要放弃;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受到外界的质疑和嘲笑,内心产生动摇。但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有对成功的渴望,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坚定地走下去。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每天的预习、复习,每一道难题的攻克,每一次考试的总结,都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如果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就灰心丧气,不再坚持努力,那么怎么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让我们怀揣着坚持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相信坚持的力量一定会成就我们美好的未来!例文二:给好友的一封信亲爱的朋友:你好!最近我读到了一则很有感触的材料,想要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凡尔纳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稿,但他没有放弃,最终在第16家出版社出版,并且他一生创作了104部科幻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