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导学案人+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一上学期_第1页
土壤+导学案人+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一上学期_第2页
土壤+导学案人+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一上学期_第3页
土壤+导学案人+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一上学期_第4页
土壤+导学案人+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一上学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土壤【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土壤样本能够准确说出土壤的组成成分。2、通过祭坛五色土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土壤特点。(区域认知)3、通过对土壤剖面图的观察,能够说出各个分层的特点。(综合思维)4、通过对实际的土壤样本观察,树立学科观念,培养对自然科学,学习的热情。【学习重难点】1、理解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2、认识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知识梳理一、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图组成成分矿物质有机质水分(水溶液)和空气特点植物所需矿物养分的初始来源。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其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两者互为消长,调节土温,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况3.野外观察内容依据类型形成或组成特征土壤颜色黑土由腐殖质积累而成富含腐殖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北部红壤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紫色土由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经过风化而成含有丰富的磷、钾成分,比较肥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土壤质地砂土以砂粒占优势砂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养分含量少,土温变化比较快,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但通气、透水性强,有机质易分解,易于耕作壤土黏粒、粉粒、砂粒比例适中的土壤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土壤剖面构造自然土壤剖面构造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下渗,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层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坚硬的岩石耕作土壤剖面构造分为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3)土壤的剖面构造①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②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生物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2)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4.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是动物、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2.利用与保护(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3)保持土壤肥力的方法: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习题巩固1.短生命植物是生长在干旱荒漠地区,能利用早春雨水或雪水,在夏季干旱来临之前即可完成开花结果等生命周期的一类植物。据此短生命植物的形态特征是()A.茎上开花 B.根系较深 C.叶面宽大 D.植株矮小2.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但这里仍有一种树木在不屈的生长,它就是箭袋树。箭袋树是一种非常高大的乔木,一般可以长到15~20米高,树干有2米粗。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下图为箭袋树景观图及所处的位置图,关于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粉末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降低树枝的温度 B.增强对太阳光的反射C.吸引昆虫授粉 D.减少植物蒸腾为适应西北地区极端的环境状况,胡杨树生长表现出对环境的极强适应性。庞大的根系可以深入到地下20多米,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递进,同一植株上会出现不同形态的叶片,且大致自下而上出现由“披针形叶—菱形叶—阔卵形叶”的渐变形态(如图)。完成下面小题。3.胡杨根系深入地下的主要目的是()A.稳固高大的树干 B.防止冬季被冻伤 C.储存生长有机质 D.汲取更多的水分4.从披针形叶到阔卵形叶的变化,体现了()①树叶的新老差异②年降水量的差异③光合作用的强弱④土壤肥力的差异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砾石分布在土壤内部和表面,影响土壤水文过程和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图示意三种砾石在土壤中的位置。表为与无砾石的裸土相比,三种砾石位置对土壤水文过程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砾石位置蒸发速率下渗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