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乐居: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重庆城市文化景观1_第1页
宜居、乐居: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重庆城市文化景观1_第2页
宜居、乐居: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重庆城市文化景观1_第3页
宜居、乐居: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重庆城市文化景观1_第4页
宜居、乐居: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重庆城市文化景观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罗晓欢按语: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2010年,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成为中央战略布局的重要棋子。同时重庆当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全球最具影响力城市、我国城乡统筹实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市民幸福指数和安全感指数名列前茅城市等等……尤其是在薄熙来书记领导的“唱红打黑”以来,使得重庆市越发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使得重庆颇具活力和发展潜力。在“五个重庆”的导向之下,市委、市政府对民生的越来越关注也使得重庆市的发展和“宜居”。这就使得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重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重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各种见解和建议,真可谓“百家争鸣”。陈望衡教授陈望衡,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规划中心主任,国际应用美学研究学会国际理事会副主席,亚洲艺术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兼任杭张家界风景区文化顾问、杭州宋城集团公司顾问,曾任湖南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专家。近几年来开拓环境美学研究方向,在中国率先开辟环境美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生,承担《环境美学基本问题》国家课题,主编《环境美学译丛》和《环境美学前沿》丛刊。其环境美学专著——《环境美学》获中国高等学校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优有成果二等奖)。陈主持多项环境规划工程,主要有:三峡工程景观论证、武昌宝通禅寺建设及旅游规划、武夷山下梅村建设及旅游规划、武夷山城村建设及旅游规划、广东丹霞山建设及旅游规划、湖北英山县南武当山、桃花冲旅游规划。就是其中之一,他作为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景观文化研究专家,多次应国内外著名大学或地方政府之邀前去讲学。2010年12月15日,他应邀来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讲学。为了尽地主之谊,也是他主动要求:“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重庆这座城市”。我们一行在重庆难得一见的雪后对重庆进行了陈望衡,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规划中心主任,国际应用美学研究学会国际理事会副主席,亚洲艺术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兼任杭张家界风景区文化顾问、杭州宋城集团公司顾问,曾任湖南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专家。近几年来开拓环境美学研究方向,在中国率先开辟环境美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生,承担《环境美学基本问题》国家课题,主编《环境美学译丛》和《环境美学前沿》丛刊。其环境美学专著——《环境美学》获中国高等学校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优有成果二等奖)。陈主持多项环境规划工程,主要有:三峡工程景观论证、武昌宝通禅寺建设及旅游规划、武夷山下梅村建设及旅游规划、武夷山城村建设及旅游规划、广东丹霞山建设及旅游规划、湖北英山县南武当山、桃花冲旅游规划。由于环境美学是陈老师是近年来的学术兴趣和主要研究方向,所以,我们的话题也就围绕着环境美学和城市景观这一问题展开。陈望衡教授对重庆市环境建设提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建议,其中,许多涉及环境美学的重大问题,不仅对其他城市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树也具有重要意义。于是,特将陈教授的讲话加以整理。彰显山城之首,融汇西南精华——陈望衡教授访谈录:环境美学视域下的重庆环境建设陈望衡1;罗晓欢2(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湖北430072;2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400047)摘要在“五个重庆”的导向下重庆获得了一个很好地发展契机。对话以“宜居”为话题、以两江穿城而过的山地城市景观为背景、以城市——家园为重点展开,讨论了从“宜居”到“乐居”、从城市文化到具体的重庆市景观、从旧城改造到城市文脉的保留。提出以美学为主导、以显山露水为原则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彰显山城特色,融汇西南精华”为旨归的重庆城市景观文化,要彰显重庆“世界山城之首”的地位,实现重庆从“宜居”到“乐居”的蜕变。关键词环境美学五个重庆宜居乐居城市景观文化罗晓欢(以下简称罗):陈老师,您好!此次简短的重庆之行我们一直聊得很开心,谢谢你能够给我们这个机会。您作为环境美学和景观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能给我们简单谈谈重庆这个城市给您的总体印象吗?陈望衡(以下简称陈):重庆远依青藏高原,近靠巴巫诸山,处两江之交汇,扼西南之咽喉,控三峡之门户,是中国西部最为紧要地方,其地理位置、政治位置、经济位置、交通位置向来十分重要。关于这方面,我就不展开了。这里仅就景观维度来谈。就自然景观来说,它取山、江、峡于一城,既是山城,又是江城,更是峡城。可用“气象峥嵘,风光万千”来概括。旧日重军事,重庆为西南门户,以险著称;今日重观光,重庆风景奇丽,以奇闻名。就人文景观来说,这里有原始古老的大溪文化,神奇璀灿的巴蜀文化,儒兼道佛的中原文化,近现代还有抗战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等等,这些人文历史通过建筑及其他物件得到不同程度的彰显。概括重庆的人文景观,也可用八个字:“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值得补充的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重庆融汇一体,相得益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朝天门码头了。我个人比较地看重朝天门,认为它是重庆的标志,此一门可谓钟峡江之灵气,萃西南之精华。旧的朝天门码头我来过,此番见到新的朝天门码头,感觉不一样。有得有失。可能昔日朝天门码头的雄奇险峻繁华热闹给我的印象太深,我今日对朝天门码头的感觉,似还不足以敌之。重庆这些年的建设基本沿着彰显重庆地理特色文化特色的路子,同时又让重庆增添不少现代风采。这样,重庆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特色卓著的老城,又是一座翘楚中国欣欣向荣的新城。罗:重庆市委薄熙来书记提出的“五个重庆”您听说了吗?您怎么看?他早在任大连市市长期间就获联合国“人居奖”哦。据我所知,您提出城市居住的三个层次是:宜居、利居和乐居。宜居、利居和乐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陈:我知道“五个重庆”的提法,我认为,“五个重庆”的提法与我的“宜居”、“利居”和“乐居”的提法是一致的,只是角度不同。“五个重庆”的提法更具体,它将重庆建设落到了实处,老百姓一看就明白。我的“三居”则主要从理论上区分出三个层次,突出的是城市建设的方向。按我的理论,“宜居”重在生存,“利居”重在事业,“乐居”重在幸福。利居和乐居均建立在宜居的基础之上。乐居与利居则并不存在前者以后者为前提的问国、日本很多,差不多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城中村。城市是各色人等的家,它应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它要讲究文明,但不一定都那么高雅;它要讲究卫生,但不一定都要那样整齐;它要讲究景观,但不一定都是一个风味。罗:当您听到随行的司机李师傅说,50年代的老厂房和职工宿舍要全部拆除,就谈了您的看法,你看可以从“城市历史”的角度再谈谈这一问题吗?陈:城市是历经许多岁月积淀而成的。中国的城市,历史长的可上溯三千年。城市的历史是由两个东西来体现的,一是文字记录,另是实物,二者都重要,但实物更可贵。在城市,最能体现历史的实物是建筑,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建筑风格,最好选择有代表性的建筑保存下来,正是基于保留城市记忆的考虑,我不同意将五十年代的建筑都拆光。如果这座城市保留有每一个时代的有代表性的东西,你想想,这城市简直就是一个活着的历史博物馆,那多有魅力!现在有些地方,特别注意保护文革时期知青住过的房子。我看过这样的屋子,屋子外面,还有文革时期的标语,这屋子现在成了珍贵的文物了。老城比新城之可贵,就在于它保留了许多历史的记忆。这种记忆最好不要断层,即每个时代都有,这样,城市就是一部完整的历史。这样的城市就具有特殊的魅力。罗:如今“环境保护”的概念我们现在提的比较多,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我们总是看到它被“悬搁”,更不用说“环境美学”了。这个理论是不是太理想化、太超前了。他们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陈:“环境保护”的概念被悬搁,主要是重资源轻家园所致。我们生存之地,既是资源,又是环境。如果只是将它看成资源,拼命掠夺,竭泽而渔,这环境就破坏了。须知环境是我们的家,家都毁了,挣那么多钱有什以用!现在有一比较流行的标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我建议改成:“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至于环境保护与环境美化,它们不仅可以统一,而且必须统一。没有提升到环境美化高度的环境保护是消极的保护,这种消极的保护不仅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的需要,而且有可能造成新的环境保护。我这次拟在重庆讲的《艺术能够拯救地球——美国当代艺术家帕特丽夏·约翰松的环境工程》,介绍帕特丽夏·约翰松的环境工程,那就是环境保护与环境美化统一的典范。约翰松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两点:生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功能与艺术或审美的统一。环境美学提供的思想是环境保护与环境美化的统一。它提供的诸多理念,实际上是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比如环境美的本质是家园感,生态主义与人文主义统一、功能与审美的统一、工程即景观,等等。罗:您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工程即景观”或者“功能与景观的统一”在实际的操作中一定很难实现吧?有成功的优秀事例吗?陈:“工程即景观”或“功能与景观相统一”,是我的重要思想。我在最近发表的《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新华文摘》2010,19)中着重谈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也不是做不到。问题是我们的一些工程师不愿做或不能做,而我们的艺术家又参与不了这样的工程中去。在西方,许多大工程是工程师与艺术家一起做的。现在有些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到处建高架路,根本不考虑是否破坏景观。这真叫病急乱投医。将来造成的麻烦会很多。现在有些城市提出城市建设“功能第一”的观点,这个观点我不同意,功能第一,在实际操作中会变成“功能唯一”,当功能唯一,哪还有景观的位置?罗:您提出的城市建设应该以“美学主导”而不是以“功利主导”诱发诸多质疑,你觉得原因在哪里?您坚持“美学主导”的理由是什么?陈:城市建设以“美学为主导”是我的重要思想。关于它,我曾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郑州大学学报上。功利主导是我们目前实际上在用的一种城市建设理念,功利主导,它的潜台词就是内容与形式可以分离。内容为功利。既然内容与形式可以分离,内容即功利为主导,就可以忽视形式。事实上,用功利主导来指导城市建设,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对城市景观的破坏。“美学主导”为什么行呢?因为真正的美不只是在形式上的,它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就包含功能。美学主导,不会忽略功能,因为没有真善为内涵的美,我们从来不认为是真正的美。“美学主导”取的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立场,功能坚持了,形式也保证了。这样做,实际上将城市建设的品位提高了。罗:请你谈谈“城市病”的问题吧,如今中国乃至国外城许多城市都面临着这个严峻的现实,但是“城市化”又是一个必由的趋势,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或者策略去应对呢?这也是您正在思考的问题:“中国城市化向何处去?”陈:这又是一个大问题,我最近也完成了一篇论文《中国城市化向何处去》,并且在西安、庆阳做过讲演。我觉得主要是城市理念问题,现在的城市理念是工业时代的,工业时代的城市,重功能,轻生活。由于城市集中的功能过多,人也就越来越多,就不适合于生活了。城市化如何化,我认为,首先在确定城市以生活为第一的理念。用“世博”的标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针对中国城市的实际,我认为主要是减功能。比如,这座城市既然已是政治中心,就不一定要做经济中心了。美国的华盛顿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但它不是国家的经济中心,也不是文化、教育中心。对于城市化,我提出“满天星斗”式,这满天星斗式,可以是众星拱月式,也可以不是。总起来说,城市化宜朝着小型化、分散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需吸收乡村的自然环境好的优点,尽量地纳自然于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乡村化了;而乡村则需要尽量吸收城市文明程度高的优点,尽量提高人居环境的文明水准。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城市化了。所以,我主张的城市化城市乡村双向化,即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今年春,我在广东中山市的一个讲坛上谈到过这个观点。罗:对了,最后想问问重庆的夜景怎么样?那可是我们重庆的骄傲哦。它展现了重庆的另一面。陈:重庆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城市。它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均是独具特色的。从城区到北培的那条沿江小路,四十年前我走过,这次重游,仍然觉得魅力无穷。像这样一条路,我在别的城市没有见过。重庆的两条江,特色各具,不相代替。嘉陵江重在奇秀,长江重在雄浑。而重庆周遭的山葱茏茂密,生意盎然,从不同的方向看山,山的面目不一,或清新可喜,或雄奇磅礴。这次我坐车畅游重庆,不时青山扑面,迤逦如山水长卷。当然,我也有所担心,因为重庆到处在建房子。房子不能不建,但高楼不能再密了,不能太高了,留出山水,亮出山水,这是我对重庆的祝福。我认为,重庆最突出的特色是山城。世界上山城很多,但最著名的是重庆。就自然地理来说,重庆为山城。世界山城不只是重庆,但世界山城以重庆最为著名,所以,要彰显重庆“世界山城之首”的地位。山城,一定要见山,不仅要见山之峰,还要露山之体。所以,城市楼房不能太密,要裸露出岩石以见山体。城中路宜有高低,盘旋而上,当年的重庆的路有此特色,今已难见,殊为可惜。西南是中国黄金之地,物华天宝,人物风流,要尽力将西南的精华聚集起来,以不同的方式彰显。建几座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应是其中之一。建筑作为“物华”之一,要有历史感,要风格多样,不宜过于一致。另,山城之建筑与山关系密切,其特色何在,宜研究,不宜与平原建筑一样。我给重庆建设的建议归纳起来就是“彰显山城特色,融汇西南精华”。罗:谢谢陈老师,您谈得很深入,很有建设性,很受启发!Livableandbeingwillingtolivethere:ontheperspectiveofenvironmentalaestheticsofchongqingurbanculturallandscape——InterviewwithProfessorChenWangheng(Chenwangheng1luoxiaohuan2)1Schoolofphilosophy,Wuhan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2;2SchoolofArt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Abstract:Undertheguidanceof"fiveChongqing",Chongqinggotagoodopportunityfordevelopment.Inourdialogue,ourrefertothe"livable",tworiversthroughthecity,mountaincitylandscapeandcity–homeetc.Thesediscussionscomefrom“livable”to“beingwilli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