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1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2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3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4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独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分封制度受到挑战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起先解体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2.有学者指出:“这个思想体系体现着一种以民生而非以国家政治为关怀目标的价值。它虽然也探讨国家政治哲学,但是却强调人民的生存状况。这个体系在国家间竞争的时代缺乏好用性,但是这种庶民自觉意识的觉醒是值得重视的。”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体系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3.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峰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疆设苑养马。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A.封建政府强化了抑商政策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肯定的发展C.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起先瓦解4.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化要培育“完全的绅士”理念动身,强调要留意培育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学问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推断力和爱国、坚韧、英勇、关切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化主见()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相识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C.反映了启蒙运动建立“理性王国”的理念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5.漫画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评议的艺术。细致视察右侧漫画信息,它意在说明()A.邦联制下美国政治窘境

B.中心与地方权力的制衡C.三权分立,相互制约D.分权制衡影响政府决策

6.在1800—1870年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增长了6.7倍,假如扣除价格下跌的因素,实际贸易额增长了9.6倍,而在1720—1820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1.74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剧变C.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D.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7.据《中国近代通史》记载,俄国政府虽然赞成列强向中国用兵,但不愿出头公开领导联军与清政府为敌。当时法国驻德大使明确告知德国政府说,没有人会信任英国的领导。这一记载反映的侵华斗争应是()A.鸦片斗争B.其次次鸦片斗争C.甲午中日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8.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額/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95~1900100450077501901~1911300560031510A.“抵制日货”运动开展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一战的环境D.清政府放宽限制9.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次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探讨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该会议()A.标记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 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探讨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提出了“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10.1960年,我国开展整风整社,逐步订正农村普遍存在的“共产风”等错误,随后提出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实行了清理和下放农村劳动力、精简城镇人口、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对农业实行财政倾斜等措施。据此可知,当时我国政府力图()A.起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扭转农村经济困难的局面C.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平安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平安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A.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C.美苏冷战的正式起先 D.标记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12.1928年,苏联起先实施第一个五年安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状况发生变更,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13.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在于()公共建筑新道路新桥梁新机场地下水道12.2万幢66.4万英里7.7万座285个2.4万英里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C.创建企业复兴条件 D.缓解失业压力14.20世纪五六十年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不结盟运动等呼吁提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美苏阵营内不少国家表现出剧烈的独立自主倾向,阵营主导国家的凝合力、影响力不断下降。至20世纪90年头,世界多极化趋势渐渐加强。据此可知()A.世界多极化是长期而困难的历史进程B.美苏是世界多极化的主要推动力气C.亚非拉区域集团化得到较快发展D.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基本形成15.“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样的是()A.经济全球化就是进行殖民侵略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无所作为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利益的失衡D.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唯一受益者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16题17分,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2分)16.(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25—1835年,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种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838年已经有了500英里的铁路。1844—1846年间、1862—1865年间又有两次“铁路热”。当时的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铁路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以集资,民众纷纷解囊抢购,快速完成了大規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全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终通里数的70%以上。至此,英国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收回全部中国大陆上的铁路权利并依据发展须要规划铁路网布局,在中西部等地区兴建了多条铁路。1949—1957年间,用于新线建设的资金占到铁路投资总额的40%以上。铁路建设常由军队负责组织并担当施工主力,同时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当时全国各地多达数十万民众干脆参与了铁路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8年时间里,新建了6000多公里千支线铁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摘编自王试《“新线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铁路建设(1949-1957)》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25—1870年间英国铁路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学问详细说明英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背景。(7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铁路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学问详细说明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背景。(7分)(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中英两国铁路建设共同的主动作用。(3分)17.(14分)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沟通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缘由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更,不收若何效果也。--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材料二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同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接受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肯定不行能之事。--陈独秀《吾人最终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材料三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相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化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胜利的主要缘由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学问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什么思想解放运动,此次运动最大功绩是什么?(5分)(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2分)(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化到精神文化”的演进。请分别列举前两个阶段的史实依据。(4分)(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3分)18.(12分)村社制度是俄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组织形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俄国村社制度是中世纪后自发形成的,并在19世纪中叶前的俄国农村长期占据主体地位。村社的土地由成员共同拥有,依据内部约定俗成的惯例在成员中定期平均安排,强调平均主义。村社管理分为两个层面,"立法"层面是由村内德高望重的长者组成的"长老会议"制度,日常生产生活管理层面的最高权利机构是村会,由村内各户家长组成。……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带来了根本性变更,村社组织的官方机制得以强化并占据主导地位,村社的政治、社会与经济的二元职能逐步消亡。长期以来农夫的生活世界依靠集体主义的团结一样精神强行支撑运转的传统被打破,在思想观念方面最大的变更是农夫独立特性意识的增加。——摘编自范鹏,陆雷《俄国村社制度变迁及其对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完成下列要求∶据材料,概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制度的变更。(6分)(2)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分析村社组织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6分)19.(12分)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在三藩之乱即将平定时,康熙帝的留意力便转向台湾。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台湾内乱,郑克塽继位。康熙帝认为时机成熟,决策进征台湾。他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授以专征之权。施琅亲统水师大军进军澎湖与郑军决战,大获全胜。清廷在发动军事进攻的同时,又进行和平招抚,封郑克塽为汉军公,其他将领部属也都分封录用。收复台湾后,有大臣主见“宜迁其人,弃其地”,而施琅则坚持认为“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康熙帝确定接受施琅的建议,台湾的行政建制从今与内地划一。这对国家统一、对台湾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一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与合理策略。(6分)(2)据材料,简析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政治才智,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清政府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6分)2024—2025学年度其次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5ADBAD6——10ADDBB11——15BBDAC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16题15分,17题16分,18题12分,19题12分)16.(17分)(1)特点:国会推动;发展快速;舆论支持;政府激励;公司筹资;民众参与。(4分,随意四点。)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的应用(蒸汽机车的独创);采煤、冶金等行业发展的须要。(3分,工业化进程加快;股份制公司发展;政府议会与社会民众支持。)(2)特点:时间短,成效大;规划战略布局(主要在工业基地与战略后方);推动新线建设;国家力气主导(纳入在国家在国家的经济体系中);交由军队负责;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4分,随意四点。)背景:新生政权的有效巩固;国民经济的快速复原;一五安排(一化三改造)的顺当实施。(3分,国家安排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绽开。)作用: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