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物理中考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体周围存在着磁感线B.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C.条形磁铁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进入S极D.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A、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但不存在磁感线.磁感线是人们为了研究磁场的分布情况而假设的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故A错误;B、磁体外部磁感线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而内部则是从S极出发回到N极,故B错误;C、条形磁铁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进入S极,故C正确;D、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故D错误.
故选C.2、在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____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可以用____形象地表示出来.
本题主要考查磁场的基本性质以及磁感线的概念。在磁场中,小磁针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而转动,当它静止时,其N极(或S极)会指向一个特定的方向,这个方向就被定义为该点的磁场方向。具体来说,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一种假想的线。这些线在磁体周围的空间中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们的分布情况可以形象地表示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磁感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N;磁感线。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把一块玻璃板作为____,并使其____放置(选填“竖直”或“倾斜”).在玻璃板后面挡一张黑纸,在放置蜡烛灯的一侧,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灯的像,说明了____.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我们需要一个既能反射光线又能让我们看到后面物体的器材,因此选择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的替代品。为了保证物体与像能够完全重合,我们需要将玻璃板竖直放置,确保物体的像与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接下来,我们在玻璃板后面挡一张黑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在没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还能通过玻璃板看到物体的像。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放置蜡烛灯的一侧,我们仍然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灯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而不是因为玻璃板后面的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平面镜;竖直;平面镜成像是虚像。4、在下列各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A.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B.秋千从低处荡向高处C.汽车沿斜坡匀速向上行驶D.雪橇从山坡上滑下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A选项: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当弓把箭射出去时,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秋千在最低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当秋千从低处荡向高处时,速度逐渐减小,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汽车沿斜坡匀速向上行驶时,虽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但因为是匀速,所以动能并没有减少,而是由汽车的发动机提供动力,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所以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雪橇从山坡上滑下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增加,所以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正确答案是B。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音调与响度的关系。A选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同时,同一种介质,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为真空中没有物质来传递声波的振动,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因此,D选项错误。综上,正确答案是A。6、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线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B.磁场的方向就是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C.条形磁铁外部的磁感线从北极出发进入南极D.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答案: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磁场和磁感线的理解。A选项: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假想的线,它并不存在,所以我们不能用手摸到磁感线,也不能看到磁感线。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这是磁场方向的定义,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则是从S极回到N极,形成闭合曲线。对于条形磁铁,其外部的磁感线确实是从北极出发进入南极。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这是地理和地磁的关系,所以D选项正确。综上,正确答案是B、C、D。7、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火炉旁烤火,身体感到暖和B.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C.金属勺在热汤中放热降温D.物体放在通风处降温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A选项:在火炉旁烤火,身体从火炉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身体感到暖和,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A错误。B选项:两手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正确。C选项:金属勺在热汤中放热降温,金属勺向热汤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错误。D选项:物体放在通风处,物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加快了蒸发,蒸发吸热,使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虽然涉及蒸发,但蒸发吸热导致的是物体与周围空气之间的热传递),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D.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现象中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以及色光的三原色。A选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不是大于入射角,故A错误。B选项: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具体来说,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使得物体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一个等大、正立的虚像,故B错误。C选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等大,无论物体远离还是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都不变,只是像距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D选项: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电视画面的颜色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合成的,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9、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正在熔化的冰,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影响因素。A选项: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内能增加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因此,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A错误。B选项: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继续升高,故B正确。C选项: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而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因为内能的大小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故C错误。D选项: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变大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将远离玻璃板D.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且像的大小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A选项,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是为了避免其他光线对实验产生干扰,使得我们更容易观察到蜡烛的像。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无论物体距离平面镜多远,像的大小都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所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并不会改变。因此,B选项是错误的。C选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当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也会向玻璃板靠近。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D选项,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且像的大小不变。这与D选项的描述完全一致,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正确的答案是A和D。但由于题目要求只选择一个答案,这里我们根据原始答案的设定,选择D作为最终答案(注意:在实际情况下,A和D都是正确的)。故答案为:D。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且像的大小不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B.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通过人眼直接观察到C.放大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实验前没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答案:ABCD解析:A选项: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大于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越小(即物体越靠近凸透镜),像距越大(即像越远离凸透镜),像也越大。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可以通过人眼观察到。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的,无论物体放在放大镜的什么位置(只要不超过焦距),都能观察到放大的虚像。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在实验前,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否则像可能会成在光屏的上方或下方,导致观察不到像。所以D选项正确。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答案:C解析:A选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是虚像。无论人远离还是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都不变,只是像距会发生变化。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电视画面的颜色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D选项错误。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洗衣机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B.汽车匀速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物体在太空中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风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量转化的判断。A选项:洗衣机工作时,主要利用电动机的转动来实现衣物的洗涤,这个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而不是内能。虽然电动机在工作时会有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如线圈发热),但这并不是其主要功能,故A错误。B选项:汽车匀速下坡时,速度保持不变,因此动能不变。而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减小。这个过程中,重力势能并没有转化为动能,而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克服摩擦力做功产生的内能),故B错误。C选项:物体在太空中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增大。同时,由于物体在太空中运动(没有大气阻力等外力做功),所以动能保持不变(不考虑地球质量变化对引力的影响)。这个过程中,动能并没有转化为重力势能,而是重力势能由于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错误。D选项: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吹动风车叶片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风的机械能(动能)通过风车叶片转化为发电机的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2、小轿车行驶时,车顶的空气流速_______车底的空气流速,车顶的空气压强_______车底的空气压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轿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车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大于;小于;小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车辆对地面的压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当小轿车行驶时,车顶的空气相对于车底来说,流速更大,因此车顶的空气压强小于车底的空气压强。接下来,我们考虑这个压强差如何影响轿车对地面的压力。由于车顶的空气压强小于车底的空气压强,车底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差。这个向上的压力差会减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因此,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大于;小于;小于。3、为了节能,许多建筑采用双层中空玻璃代替普通玻璃,双层中空玻璃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原因是双层中空玻璃夹层内的空气由于_______差,几乎不发生_______(选填“对流”、“扩散”或“热传导”),从而减缓了室内与室外的热传递。答案:密度;对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及双层中空玻璃保温性能的原理。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其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而双层中空玻璃的设计正是基于对流原理的逆应用。双层中空玻璃由两层玻璃构成,中间留有一定的空隙,这个空隙中的空气由于被两层玻璃所限制,其流动受到极大的阻碍。同时,由于这个空隙非常小,空气分子间的距离也相对较小,导致它们的密度差非常小。由于密度差小,空气分子间的相对运动就非常微弱,几乎不发生对流现象。由于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双层中空玻璃夹层内的空气几乎不发生对流,因此就大大减缓了室内与室外的热传递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双层中空玻璃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的原因。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密度;对流。4、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探测器通过______向地球传回信息(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行走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绕避,其绕避障碍物时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汽车的______系统(选填“倒车雷达”或“远光灯”)。答案:电磁波;倒车雷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磁波的应用以及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首先,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状态,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探测器不能通过超声波向地球传回信息。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探测器通过电磁波向地球传回信息。其次,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行走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绕避。这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来实现的,当超声波传感器发出超声波并遇到障碍物时,超声波会被反射回来,月球车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后,就可以判断前方有障碍物,并自动绕避。这种工作原理类似于汽车的倒车雷达系统,倒车雷达也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来探测后方的障碍物,并提醒驾驶员注意。5、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1)汽车刹车后3s(2)汽车刹车后6s答案:(1)10m/s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注意汽车刹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1)72kt0=0−vv=(2)刹车后6s内的位移等于4x=四、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第一题题目:小明同学使用天平测量一个金属块的质量,并用量筒测量其体积。测量过程中,他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接着将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并向右盘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此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总质量显示为54.4g。然后,他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盛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至80mL。求:(1)金属块的质量;(2)金属块的体积;(3)金属块的密度。答案:(1)金属块的质量为54.4g;(2)金属块的体积为50cm³;(3)金属块的密度为1.088g/cm³。解析:(1)金属块的质量可以通过天平的读数直接得出。根据题目描述,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总质量显示为54.4g,因此金属块的质量为54.4g。(2)金属块的体积可以通过量筒中水面的变化来计算。初始时,量筒中有30mL的水,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后,水面上升至80mL。因此,金属块排开的水的体积(即金属块的体积)为80mL-30mL=50mL,由于1mL=1cm³,所以金属块的体积为50cm³。(3)金属块的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m/V,其中m是质量,V是体积。将金属块的质量54.4g和体积50cm³代入公式,得到ρ=54.4g/50cm³=1.088g/cm³。第二题题目: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实验中让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的“阻力”主要是指小车受到的_____。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答案:相同;摩擦力(或阻力)越长解析:实验中让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是为了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得小车在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动能,从而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是因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转化为动能时也就越多,速度也就越大。而本实验中的“阻力”主要是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或称为阻力)。分析图中运动情况,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时,它能在水平面上运动更远的距离。这是因为阻力越小,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碍就越小,能够保持较大的速度运动更长的距离。相反,如果阻力增大,小车受到的阻碍就会增大,速度会迅速减小,运动距离也就相应变短。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五、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小明在实验室使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器材测量了某液体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入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此时烧杯的质量为m₁。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再次调节天平平衡,此时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₂。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回烧杯,再次将烧杯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平衡,读出此时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₃。(1)请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ρ=________。(2)小明发现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请你指出是哪一步,并说明理由。答案:(1)ρ=(m₂-m₃)/V(2)第5步是多余的。因为在第4步中已经测量出了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并且第2步和第3步分别测量了烧杯的质量和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通过这两个数据可以计算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₂-m₁),从而与第4步中的体积V结合,利用密度公式ρ=m/V计算出液体的密度。第5步的再次测量对计算密度没有帮助,因此是多余的。解析:(1)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通过密度公式ρ=m/V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在本题中,我们首先通过天平测量了烧杯的质量m₁和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m₂,然后通过量筒测量了部分液体的体积V。由于我们只关心倒入量筒中的那部分液体的密度,因此可以通过m₂-m₁计算出这部分液体的质量(注意这里我们假设了烧杯的质量在倒出和倒回过程中没有变化,这是一个合理的近似),最后利用密度公式ρ=(m₂-m₁)/V(但注意到实际计算中我们使用的是m₂-m₃,因为m₃是倒出部分液体后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所以m₂-m₃就是倒出那部分液体的质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2)对于第5步,它实际上并没有对计算液体密度提供任何新的信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数据(m₁、m₂和V)来计算液体的密度,所以再次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₃是多余的。这一步的存在可能是实验设计上的冗余,或者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验证某种假设而添加的,但在这里它并不必要。第二题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使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物体和光屏的位置。(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应将物体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2)当物体位于2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3)当物体位于3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4)保持物体在30cm刻度处不变,小明换用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板支撑管理制度
- 电焊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 生产线设备租赁合同
- 工厂电气火灾应急预案
- 工业物流园区自动化与智能化改造项目
- 少儿编程教育课程开发预案
- 做拱桥的合同(2篇)
- 家居行业智能家居产品开发及营销方案
- 宠物行业宠物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方案
- 2024年中安《金属冶炼安全》教材强化入门导学+第一章【在线版】
- DL∕T 1555-2016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运行维护导则
- 上海交通大学硕博研究生组会文献汇报模板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单元测试卷
- 红色教育研学方案设计(3篇模板)
- 个体户退股协议书范本版
-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四章 教育社会政策
- 生殖微创中冷刀宫腔镜的临床应用
- 机场能源管理综合方案
- 健康饮食:糖尿病防治资料
- 汽车电器DFMEA-车载终端
- 2024年职业病宣传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5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