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解读时空架构教材研透·探究情境化学习任务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必备知识·导学】1.旧石器时代(1)生产工具:打制方法制作石器。(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名师点拨】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自然条件恶劣,工具简单,单人无法生存。2.新石器时代(1)生产工具:磨制方法制作石器。(2)遗存分布: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3)代表遗址文化遗存概况距今约7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名师点拨】史料类型分类(1)按内容分类: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2)按学术价值分类:·一手史料是指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资料,直接反映当时情况,史料价值最高。·二手史料是指后人的记录、转述或研究成果,间接反映当时情况。3.原始社会组织(1)原始社会分期: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时期。(2)母系氏族社会: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以图解史】早期国家的产生【关键能力·导思】·史学前沿——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材料考古学家发现高等级大墓和小型墓葬共存、分区埋葬的现象,大墓中发现多件石钺、石锛等仪仗武器考古学家发现一条长达2000米、最宽约30米、最深至6米的大型环绕壕沟遗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最大壕沟遗迹之一【解读】①通过墓葬规模的差异→看出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②通过石钺、石锛→说明出现权贵阶层。③通过大型壕沟遗迹→说明当时社会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实力和行政管理能力。可以推测,当时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合作探究——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点材料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特色文物分布范围黄河中游辽河上游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黄河上游思考:依据材料,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分布范围”“特色文物”及其类型进行提炼提示:分布广泛,多元(地)起源,源远流长,各具特色。·史论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学习任务二从部落到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必备知识·导学】一、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三皇三皇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重五帝(1)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2)禅让制: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3)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2.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统治:继承制度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3)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4)文化遗存: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名师点拨】“家天下”“家天下”即以天下为家,王权在一姓中传承,反映了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进步。二、早期国家1.商朝国家治理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文字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政治中央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其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地方:实行内外服制影响商朝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2.西周的统治(1)王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定都于镐京,史称西周。(2)政治统治:分封制和宗法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特点通过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意义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3)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4)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图解史】早期国家政治制度3.商和西周的经济农业(1)地位:主要生产部门(2)生产工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3)土地制度: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名师点拨】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2)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3)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关键能力·导思】·史学前沿——青铜铭文中的早期国家材料2019年,在湖北随州发掘曾国墓葬群,其中第169号墓为春秋中期曾侯宝的夫人婿加(芈加)之墓,下图为婿加墓出土的编钟及其铭文。【解读】①由铭文“在曾地建邦”→说明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度②通过铭文中对“禹”和“夏”的释读→表明曾国对“禹”和“夏”的认同→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③通过实物图编钟→表明了礼乐制度在曾国的继承和传播。·合作探究——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一商朝的国家治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春秋左传》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尚书·汤誓》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史记》材料二西周的国家治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思考:(1)据材料一、二,对比分析从商至西周国家治理呈现的趋势及影响。【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材料一中“在祀与戎”、材料二中图示的层级关系、“民监”等,进行提炼。提示:趋势:国家治理结构逐渐趋于严密,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从重神思想到重人观念的转变,民本思想逐渐产生。影响:推动了大一统国家萌芽的出现。材料三商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耒、耜、镈、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2)阅读材料三表格信息,概括商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木、石、兽骨和蚌壳”“集体劳动”“相当高的技术知识”,从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和技术角度进行分析。提示:特点:生产工具主要是木、石、骨器;经营方式是奴隶在井田上进行集体劳作;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影响:促进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为商周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史论阐释——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维度阐释政治(1)最高权力赋予:“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形成(2)国家机构构建:国家机构初步完备(3)地方行政管理: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重大决策形成:神权与王权相结合(5)贵族权力分配: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经济(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和集体耕作(2)青铜铸造发达文化(1)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2)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占有重要地位(3)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教考衔接·知能融汇化(一)教材溯源·素养涵育: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常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❶P2-P3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图一和图二)思考:结合❶,运用“时空观念”,概括新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的变化,并说明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哪些特点。提示:变化:分布范围更加广阔;文化遗存数量更加丰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布更加集中。特点:反映了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特点。❷P3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图三)❸P4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图四)思考:结合❷❸,提炼从图三到图四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信息。提示:从图四中的“古城城墙”可知,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说明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❹P6西周分封示意图思考:结合❹,总结西周分封制的相关信息。提示:诸侯国分布广泛,北至燕地、南及长江流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该图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二)命题探源·教考对接(2023·山东等级考·T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解析】选C。私有财产伴随着贫富分化、阶级分化等现象出现,“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此时已出现私有财产,故选C;“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仅能说明已经使用陶器,排除A;“多人合葬墓”也可能是集体墓葬或生活区域,无法确认其是否为私有财产,排除B;“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仅能说明出现了带有图案和纹样的陶器,排除D。[名师点评]本题以陶器考古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反映当时已经出现私有制,这与教材中生产力发展导致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出现的观点一致。[教材之源]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补偿训练】(2023·辽宁合格性考·T1)图一是红山文化的代表器物玉龙,图二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蛋壳黑陶杯。在这些文化形成的时代,人们已经使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并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生活逐渐稳定。上述文化形成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解析】选B。本题的关键信息“已经使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它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故选B。[名师点评]试题以“新材料,新情境”考查“新教材”中的“历史概念”“阶段性特征”(石器时代)。题干中“龙山文化”和“使用磨制方法”的重要信息契合教材中关于新旧石器时代划分的依据表述和龙山文化产生的时间信息。[教材之源]①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②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本课小结】课堂·清体系·构课堂达标·效果测评化题组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2023·福建合格考)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能揭示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发掘史料是 ()A.元谋人的门齿化石B.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C.山顶洞人复原头像D.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解析】选A。据材料“考古发掘史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的门齿化石是考古出土的实物史料,史料价值最高,A正确;想象图、复原头像、分布图都是后人在一定史学研究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不是考古发掘出的实物,排除B、C、D。【补偿训练】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北辛文化虽然各有起源,各有特征,但在经济类型、日用陶器的制法、某些器别甚至器形等多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该现象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A.分布广泛 B.百花齐放C.多元一体 D.走向统一【解析】选C。根据“虽然各有起源,各有特征,但在经济类型、日用陶器的制法、某些器别甚至器形等多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可得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各具特色却又呈现出同一性,因此反映的是多元一体的特征,C正确;A、B、D与材料的现象不符合,排除。2.(2022·北京合格考)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下图是仰韶村遗址出土的月牙纹彩陶罐,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类似月牙的纹饰,鼓腹平底,呈红褐色。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 ()A.掌握了彩绘陶器制作技术B.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C.部落之间存在频繁的战争D.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解析】选A。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已经掌握了制作彩绘陶器的技术,A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掌握制作彩陶的技术,未涉及阶级分化,排除B;材料未涉及部落之间的状况,排除C;材料中的陶罐不能证明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排除D。3.(2023·甘肃合格考)良渚文化考古发现,其墓葬中大墓往往有棺有椁,有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小墓既无葬具,多数也没有任何随葬物品。这说明当时 ()A.宗法制影响深远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制度逐步完善【解析】选B。根据材料“其墓葬中大墓往往有棺有椁,有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小墓既无葬具,多数也没有任何随葬物品”可知,当时墓葬大小规格不一,贫富分化、阶级分化也日益明显,B正确;西周时期产生宗法制,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出现阶级分化,未体现手工业技术高低,排除C;当时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制度逐步完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题组2从部落到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4.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A.推理 B.考古C.想象 D.传说【解析】选D。在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炎帝“尝百草”,黄帝“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故选D。5.(2024·南昌高一检测)《百家姓》里的上古八大姓有姬、姜、姒、嬴、妘、姚、妫、姞等,这些姓氏的起源共同折射出当时 ()A.母系氏族的特点 B.权贵阶层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产生 D.血缘关系的传承【解析】选A。根据材料“《百家姓》里的上古八大姓有姬、姜、姒、嬴、妘、姚、妫、姞等”可知,上古八大姓中均带有“女”字,说明这些姓氏与母系氏族社会有关,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权贵阶层出现的信息,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早期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